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2023人才工作调研报告(12篇)

发布时间:2023-12-07 15:54:13 热度:47

2023人才工作调研报告(12篇)范文

第1篇 2023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小编给大家介绍2022人才工作调研报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人才工作调研报告(1)

由于城乡收入差别巨大,社会资源分配和公共产品提供不公平,以及市民优越于农民的传统观念,造成农村人才工作陷入困境,很多地方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力的人才匮乏状况。

一、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基层各行业特别是政府、教育卫生、农业技术等部门广人才严重缺乏。

2.人才断层与流失现象严重。当地青年人才留不住,大部分流向了沿海等发达地区务工外,国家培养出来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很少有人自愿到农村工作。

3.人才资源分配不均衡。由于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工作环境、生活待遇差距较大,出现县内优秀人才向经济发达的城市流入。

4.现有人才素质不高。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比例严重偏低,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农村人才及其匮乏。现有人才知识结构也非常单一,缺乏信息技术、市场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建议

1.切实改善农村人才待遇,帮助农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对农村人才的待遇给予适当的提高和改善,以地区差、高补贴和优先晋升职称等待遇,促使人才向农村流动。

2.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乡村级干部的自身素质、管理水平、技术水准。着力培养农村专业人才,通过开设各类培训班,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到授课,辅导与农业农村推广相结合,帮助他们成为各地带头创业致富的农村优秀干部和人才。

3.建立健全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促进城乡人才相互流动。要引导人才在区域、城乡间合理的交流与流动,多渠道解决制约农村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要建立城乡对口帮扶制度,实行对口人才培养。

4.切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通过增加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落后的现状,以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省财政要加大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支持设施农业的发展,将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

2022人才工作调研报告(2)

人才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战略性工作。近几年来,市委认真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紧紧抓住人才的培养、使用、引进、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大力加强党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一、前段时期人才工作情况

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人才总量有了较快增长。近年来,我市大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培育人才市场,重点抓了三支队伍建设,全市人才总量呈逐年递增态势。截止底,全市人才总量为28,6123人,其中农村人才总量23,5291人;党政企事业单位人才5,0832人,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才1,8022人,高级职称的997人(正高41人),中级职称的8629人,初级职称的8406人。

二是人才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通过强化培训,在对在职干部普遍轮训的基础上,突出党政领导干部、青年后备干部的培训;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授课;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学历教育,与省委党校、武汉高校联办学历班,有力地改善了我市各级各类人才的知识结构,提高了理论水平;在党政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5%以上,35岁以下的占28%,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目前,我市享受国务院专项津贴的专业技术人才16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的13人,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进入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的6人。

三是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健全。我们在认真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同时,相继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有关人才工作的文件,对全市人才工作机制、目标任务、方法措施和保障体系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坚持对各级各类专家拔尖人才实行优胜劣汰、动态管理制度,先后选拔培养各级各类专家拔尖人才45名,取消6名市管拔尖人才荣誉称号,起到了较好的鞭策激励作用。

四是人才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根据人才的各自专业特点,着眼于全市产业总体布局,对不同专业的干部进行了合理调配,大力推行公开选拔、公开聘用、竞争上岗等方式,使一大批熟悉农业、畜牧、林业、水产、水利水电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优秀青年人才被选拔到相应岗位,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平台。

五是招才引智取得较大突破。针对全市主导产业高级人才紧缺的实际,一方面,积极开展了各类人才招聘活动,先后组织人事、教育、卫生、农业、交通等机关事业单位专门赴武汉等地招聘人才,并与省内重点院校确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把引进人才与引智、招商结合起来,在招商的同时引进了大量智力资源,推动了我市经济发展。同时,市委组织部、人事局、农业局等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有针对性地邀请省、市专家学者来我市开展科技讲座、技术服务活动,深受群众欢迎。10月组织开展的院士专家行活动,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学术报告会,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等形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为企业技术创新攻坚克难,释疑解惑,为16家企业的20个技术项目进行技术咨询和攻关。活动所到之处,受到全市各界的热烈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12月16日在武汉东湖宾馆举办的武汉城市圈人才引进与科技合作洽谈会,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的。在此次会上签订了44项校市、校企合作协议,协议基本涵盖了工业、农业、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涉及机械、化工、新材料、医药、食品等多个行业。洽谈会上从高校引进了3名科技特派员,现场招聘了3名博(硕)士研究生,为高科技人才到我市创业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存在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离省人才工作的要求和其他地市州还有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政策不够完善,体制不活,资金不足。受相关规定和政策的约束,人才流动受单位编制、性质,人才身份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人才流通的渠道受阻,造成部分人才资源的流失与浪费。同时,由于财政困难,用于人才培养的资金严重不足,许多行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因待遇不高、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大量外流。特别是一些优秀骨干教师和医疗技术人员流失现象尤为突出。各类高级人才奇缺,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2、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不高,具有示范型、带动型的实用人才较少。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数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生产经营规模小,实力差,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同时,对农村实用人才缺乏较为完善的组织、开发、管理机制。

3、我市企业改制后,受体制的影响,缺乏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有效培养与管理,并且此类人才数量较少,培养、管理还存在一定难度。

三、抓好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工作思路及对策

今后一段时期我市人才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人才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为实现这一目标,具体而言主体是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一协调和宏观指导。加强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建设,重点是协调有关单位全面清理现有人才工作法规,根据党管人才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制度,出台相关政策并确保落实。落实党政主要领导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继续实施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期联系会议制度、人才工作联系点制度以及市管拔尖人才联系制度,强化对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

2、把握人才工作重点,突出抓好三支队伍建设。根据我市人才队伍的现状和打造实力、诚信、生态、和谐的战略目标对人才的要求,我市人才工作的重点是,大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这三支队伍的建设,并以此带动和促进整个人才队伍的建设。一要突出抓好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党政干部队伍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大力培养现代行政管理人才,造就一批适应公共行政、公共服务、公共管理要求的行政管理专家。二要突出抓好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具有强烈敬业精神、经营管理能力、开拓创新意识、掌握市场经济规律、熟悉国际经济和法律的企业家队伍。要依托高校和企业培训基地,建立覆盖广、多层次、开放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三要突出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第五批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换届为契机,建立健全人才的评选、考核、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六大基地,加快培养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培训,积极推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素质。

3、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培育壮大各级各类人才队伍。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坚持实施项目引才、工程招才责任制,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和重大工程建设急需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4、优化人才创业环境,不断提高为人才服务的水平。要加强舆论宣传,大力营造四个尊重的社会氛围,积极为人才创业搞好服务、构筑平台,真正在形成环境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环境,树立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才、想干事给机会、能干事给岗位、干成事给地位的企业人才管理新理念。要大力开展各类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实施人才回归工程,促进籍高层次人才、海外留学人才以各种形式为投资献智。同时,要组织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健康体检和外出休养,开展全市技能人才比武活动,逐步完善人才的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

第2篇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xx大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xx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党的xx届六中全会指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传递者,是社会安定有序的重要维护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传播者,是体现党和政府关怀、温暖的重要使者。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体制转轨、社会转型需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切入点;是转变政府职能、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效能的重要措施;是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服务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关系重大,影响深远。民政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民政领域和民政范围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摆在各级民政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州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州民政局组织对我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培养开发对策进行了研究。

一、**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分布广泛。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一部分,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是指职业从事社会工作的所有人员,而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中那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技能,创造性地进行社会服务与管理的社会工作人员。我州社会工作人才主要分布在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人口、教育、卫生、公安、司法、信访、工、青、妇、残联等部门和团体,担负着大量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就民政系统调研显示,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社会福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减灾救灾、流浪乞讨人员、流浪儿童、服刑人员子女临时性社会救助、艾滋孤儿救助、优抚安置、儿童收养、婚姻家庭服务、殡葬服务、残障康复、城乡社区建设、精神病患者康复、慈善事业等多个领域。目前,我州现有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17个、社会救助类事业单位117个、收养服务类事业单位15个、优抚安置类事业单位14个、慈善事业(包括慈善类事业单位、民间组织)27个、减灾救灾类事业单位5个、家庭生活服务类事业单位(包括婚姻登记、婚介服务、家庭教育、婚育服务等)59个、殡葬服务类14个,城乡社区单位2609个,共2877个单位。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12152人。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2092人,36—50岁的8785人,51岁以上的1275人;从学历结构看,初中以下的2457人,中专(高中)的8015人,大专的1481人,大学及以上的199人;从专业结构看,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极少,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毕业的也很少。

(二)社会事业逐步发展。“十五”以来,我州各级党委、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不断加强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视,社会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州基本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农村救灾救济和五保供养为主体,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政策优惠为辅助、临时救济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城市社区建设新格局,兴办了一批社区便民服务站点、建成了一批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事业,全州城市社会福利院改扩建后,床位达到1500多张,每个乡镇都建设了中心福利院,共收养近万名院民,全州福利救助类机构达到134个,设置床位15000多张,还有服务类事业单效发挥而不愿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工作;另一方面是人员编制受到限制。以州、县民政部门城乡低保工作机构为例,工作人员只有19人,而面对的是全州25万多名的城乡低保对象,以及其它70余万名困难对象;州老龄办长期只有1人,而全州老年人服务对象(60岁以上)却有45万多名,编制、人员、经费多年来都没有等到较好解决,制约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开发的对策措施

(一)明确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培养专业化人才和集聚社会化人才并重原则,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社会工作先进经验,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建立法律规范、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工作体制,建立和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评价使用体系、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有效的激励保障制度,全面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素质,着力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水平。

(二)积极营造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1、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研究建立统一、规范的社会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法规体系,切实解决有关党政部门各自为政、政出多门问题,为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2、优化舆论环境。充分发挥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注重发现、培养和宣传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奋发成才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促进社会工作发展、适应社会工作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社会工作。

3、优化工作生活环境。统筹协调现有政府信息网络资源,建设社会工作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相关社会工作和具体岗位需求信息,吸引和鼓励社会和个人兴办社区社会服务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社区服务。各类组织和个人到社区兴办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的,可免费使用城镇社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要重视解决社会工作人才的户籍迁移、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

(三)努力健全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

1、制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规划。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纳入人才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抓紧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进一步增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整体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改革现有人才统计制度,切实掌握社会工作人才状况,为制定人才发展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2、加强社会工作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整合教学资源,鼓励高水平教师和专家担任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任务。加强高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到社会服务机构实习和见习。高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情况纳入年度教学工作考核内容。

3、开展社会工作人员岗位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个人自学、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现有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力争在2年内将所有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基本实现所有社会工作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素质要求。鼓励和支持城乡社区、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参加进修、见习、短训、函授等素质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化社会服务能力。

(四)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使用体系

1、完善职业资格制度。所有社会工作人员均应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具有其他专业技术职称的社会工作人员,可按国家有关规定转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晋升上一级职业资格时,其转评前和转评后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逐步推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注册登记制度。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医师、护师、心理咨询师、律师等其他职业资格的社会工作人员,应进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注册登记,力争在5年内全面实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注册制度。

2、完善岗位设置制度。调整优化布局结构,科学设置政府社会服务机构,研究建立州、县、乡政府社会服务事业机构定编标准。明确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岗位设置和结构比例,原则上社会工作岗位不低于岗位总数的90%。研究探索城乡社区、村(居)委会岗位设置办法,在法定岗位之外增设2—4个社会工作专职岗位。鼓励和支持村(居)委会、社区企业和个人创办民间社会服务组织,因地制宜开发和设置社会工作岗位。

3、完善人才使用制度。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鼓励社会服务机构采取不迁户口、不转关系、聘用兼职、聘请顾问和短期服务等方式引进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州、县市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晋升职称前,必须到基层社会服务机构服务一年;择优选派基层社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到州、县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挂职进修。以品德诚信、工作绩效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标准,加强岗位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奖惩或续聘、解聘和调整岗位的依据。

(五)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

1、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按照公共财政“以钱养事”的改革要求,研究制定政府财政按社会工作项目任务和社会服务人数核拨财政经费的具体办法,加大财政资金向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运作模式,完善政府按服务项目、服务人群购买社会服务的具体办法,鼓励民间社会服务组织提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服务。

2、健全民间资金投入机制。研究制定工商、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举办民间社会服务机构。研究制定《**州公益事业捐赠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款资助社会工作。研究制定国内外慈善组织来我州举办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吸引和鼓励州外资金投入和资助社会工作。

3、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制定社会工作人才薪酬指导政策和奖励政策。政府社会服务机构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社会工作人员,应聘到管理岗位工作的,可选择按所聘管理岗位或本人具备的社会工作职业资格享受工资福利等待遇。进一步落实财政专项补助,切实解决社区居委会成员、福利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及其聘用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问题,并使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而适当增长。

4、建立优先晋升(录用)制度。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从事社会工作。凡到城乡社区工作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的社会工作人员,可提前1年参加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参评高级社会工作师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业资格;参加全州各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报考州、县市机关公务员的,笔试成绩可适当加分;报考乡镇办机关公务员的,优先予以录用。工作满1年,且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在报考本省高校研究生时,考试总分可加10分。

(六)切实加强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社会工作的组织领导,将社会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协调,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整体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第3篇 乡党委关于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强化机关工作人员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浓厚氛围,以十八大精神指导我乡组织工作实践,现将本人调研工作感想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思路和举措

(一)明确学习重点。以学习______在十八大开幕式上所

作的工作报告为重点,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党支部学习为平台,做到原原本本、逐章逐句学习,把握主题,认清目标,明确任务,努力在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

(二)制定学习方案。全乡各党支部立足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学习十八大精神、宣传十八大精神、贯彻十八大精神,制定今后一个时期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工作方案,对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作出具体明确的安排,确保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三)党员领导带头。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全乡党员干部树立学习的榜样。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紧围绕立足本职岗位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乡科级领导干部都要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开展,立足如何积极为蒲口推进统筹发展,实现后发赶超新跨越增添新动力、创造新业绩。在学习中,带头撰写专题讨论发言材料,并在班子理论中心组会上进行交流。

(四)强化宣传氛围。为了营造宣传氛围,我乡充分利用led显示屏及在集市醒目处悬挂宣传标语的方式,衷心祝福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同时,还要求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专栏、黑板报等加大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宣传,尤其是近几年来蒲口的发展历程,及时总结推广在学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经验,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五)创新学习形式。坚持学习和工作两不误的原则,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讲解和座谈讨论相结合、分组辅导和送学上门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认真组织好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要通过畅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蒲口乡实施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___的决策部署上来,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撰写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心得体会。乡党委将把各党支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情况作为年终党建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落实在行动中。

二、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一)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我乡党委全面落实“党管人才”的原则,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经常性深入企业和农村进行调查,摸清企业和农村的人才信息,按类别建立人才信息库,及时充实和完善人才信息,把握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指导辖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根据各自特色发展人才工作,征求各类人才意见建议,帮助解决难题,营造出“重才、用才、惜才”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人才队伍培训。把社工人才建设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以打造机关干部队伍、村(居)干部队伍和企业家队伍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采取短期培训、以会代训、交流研讨等形式不断加强干部培训。

(三)创新人才引进方式。乡党委以发展工商业项目、社会发展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等各类项目为契机,实行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通过项目聚人才,依靠人才上项目。切实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措施,畅通引才“绿色通道”,不断增强人才引进的吸引力,为本乡建设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四)强化人才激励机制。乡党委不断完善探索政府、社会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奖励制度,对做出贡献,推动社会文化、卫生、经济、教育等各方面有较大发展的人才进行必要的奖励和鼓励,并有效地为他们更好的发挥才能和优势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4篇 2023人才工作述职报告

广义的人才工作,是指做好人才开发的有关工作;狭义的人才工作,是专用名词,特指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大力开发人才资源的重大决策。 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2022人才工作述职报告篇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现今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我局党委明确提出:人才工作紧扣全局、全系统的工作任务,把握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是人才工作的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现就我局xx年人才工作情况总结

一、人才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六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加快市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人才工作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加速全市水务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二、人才工作主要措施

1、认真贯彻各级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从去年年底起,中央、盛扬州市、_____市分别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总结交流了人才工作经验,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工作,我局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了《_____*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同时把传达会议精神做为中心组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宣传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打下良好的基矗

2、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一年来,我们按照上级的要求,成立了水务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单位主要负责人总负责,分管党务和人事工作的副局长具体负责,人秘科具体做好系统人才工作。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单位的第一责任人,对该项工作负直接责任。

3、统一思想,切实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结合系统有关会议,大力强调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观念,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摆上事关水务事业兴盛的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并作为突出任务来抓。做到以崇高的事业留住人才,以真挚的感情留住人才,以优越的环境留住人才,以适合的待遇留住人才。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做到政治上关心、思想上沟通、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多出成果、多作贡献创造良好的条件。xx年全年,接合系统调资共为专业技术人员办理浮动工资42人次,为11人办理以上助工职称。

4、注重充分发挥现有专业人才的作用。我们在今年的工作中,充分保护和利用系统内现有人才资源,挖掘现有人才潜力。根据我市水务系统的实际,凡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含大专)、助师以上职称(含助师)的人员和工人技师,纳入专业人才队伍管理。在科研、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需要时,系统内各类人才实行统一安排,以充分发挥整合优势。建立正常的培训和再教育制度,鼓励各个层次的学历培训,培训费用按照本局《关于机关工作人员学历进修费用报销问题的规定》(仪水字xx第58号文)执行。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把各类人才的实绩作为奖励和提拔任用的主要依据,对做出显著贡献的可以给予专项奖励。各单位和机关有关科室都在为各类人才职称评聘、工资浮动以及成果申报等提供服务。同时积极发挥水利学会的科技工之家

5、对重点专业人才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根据我市水务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凡是专业对口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下同)和中级以上职称(含中级)的人员,应当作为重点专业人才管理。为了让他们安心地为水务建设服务,在收入分配上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从引进报到之日起,五年内要确保政策工资全额发放。其他重点专业人才的工资原则上也应当全额发放,在单位经济困难,政策工资不能全额发放时,其工资待遇应不低于单位主要负责人。

6、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水务部门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在督导组的指导下,认真完成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任务,党员干部队伍理论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党委和党员干部服务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明年人才工作的重点打算和工作思路

1、强化三种意识,开发人才资源。

四种意识:一是一把手工程意识,局党委将把人才开发工作提升到重要位置,一把手主抓人才工作;二是人才标准多样化意识,即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做到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三是人才至上意识,即要以促进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为标准,切实做好使用、培养、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达到既用人之长也容人之短。

2、营造三个环境,实施人才服务。

首先是政策环境,在各类制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出台人才政策,发挥政策对人才成导向作用,以达到广罗人才,人尽其才的目的;二是社会风尚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社会风气;三是工作环境,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3、创新三项机制,推动人才工作。

三项机制: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纠正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二是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如在我机关今后将根据德、能、勤、绩、廉的考核结果,逐步拉开收入差距;在事业站所推行岗位工资制、绩效工资制等;三是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行新进人员考试制、劳动关系聘用制。

2022人才工作述职报告篇,尽在1566范文网。

第5篇 赴外学习考察人才工作的调查报告

按照县委安排,20xx年x月下旬,县委组织部组织县委政研室、政府办、人力资源局、编委办一行7人赴安徽省cf县、四川省jt县,考察学习两地人才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地人才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一)cf县

cf县隶属于合肥市,1965年由寿县、定东、肥东、肥西四县的边缘结合部划并而成,总面积1922平方公里,人口78.99万人,辖15个乡镇、1个省级开发区。近年来,该县按照“三年倍增,跻身十强,全面达小康”的总体战略部署,致力于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从人口大县向人才大县转变、从贫困县向十强县转变,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预计到2023年,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6万余人,年均增长15%左右,人才密度达到7.46%。cf县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1.树立一个观念

cf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把人才资源当作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来培育和运用,把人才工作作为实现“跻身安徽十强县”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部署之一来抓。认为对人才的投入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最具远见和回报最高的投入。县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人才工作,县四大班子积极支持、参与人才工作的调研、座谈、慰问、培训等活动。数十位享受政府津贴人才、市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均有领导结对联系。县里时常召开人才工作调研、座谈会,邀请各级各类专家人才参加,征求意见、建议。

2.制定两类规划

cf县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融入合淮、与市俱进”的发展思路,制定了关于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的科学规划。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获取充分论证数据的基础上,邀请人才管理专家进行指导和把关,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才工作和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cf县“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我县农村适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cf县“26121”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意见》(2023年至2023年,在全县建立200名党政正科级后备干部和600名副科级后备干部,结合“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建设培养1000名村级后备干部,引进培养200名本科以上的财政、金融、城镇规划等急需的专业性后备干部,培养10000名乡土实用人才)、《cf县“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该规划目前正在交由合肥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商行政管理学院、安徽省社科院的专家论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人才工作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方针、目标任务,确立了当前及以后全县人才工作及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工作措施。县人才办根据全县人才发展规划每年都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切实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

3.健全三级网络

按照党管人才的总体要求,一是县委成立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明确,定期研究人才工作,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各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县委组织部设人才办,县人社局设专家引进局,落实人才工作制度。县人才办根据人才工作规划每年度制定人才工作要点,明确职责,分解任务,每月有计划安排,每半年有工作小结,年终有年度工作总结。县直各部门和乡镇(区)都明确专人分管和具体从事人才工作;三是各村由“一村一名大学生”担任村级人事人才工作信息员,负责统计各村乡土人才、技能人才、劳动力资源供需情况。

4.创新四项机制

一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完善优秀人才选用新途径。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大力实施“引才工程”,每年引进50名以上硕士研究生,每年争取引进1-2名高层次的“海归”人才,每年补充100名左右中小学教师、80名左右医护人员、20名左右农业技术员。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编外聘用、岗位聘用、项目聘用、兼职、咨询、科技攻关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合作经营以及短期服务等柔性手段引进各类人才。引进以色列、日本草莓专家到cf指导草莓生产,使土地收益每亩达到4万元;引进合肥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安徽农大教授和博士生来科技攻关。大力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企业工作,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实施“百名高校毕业生储备计划”,通过民营企业自荐、国有企事业单位指定等方式,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加大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力度。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每年公开招聘5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担任村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到2023年基本实现全县每个村(居)有1-2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在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中,拿出一定比例定向招收各类优秀人才,开启体制外优秀人才向机关、事业单位流通的大门。

二是创新人才开发机制,拓展农村人才成才新途径。大力实施“十万农民培训工程”,开展“农技专家到田头”活动,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开发“121目标”,即选拔100名扎根农村的农技推广骨干,造就2000名农业经营、营销管理人才,培育10000名种养能手。把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殖能手等实用人才纳入全县人才资源信息库。对部分具有特殊专长、贡献突出的农民技术人员,打破传统职称评定办法,破格晋升或评定相应技术职称,激发广大农村人才学习、创业的热情。

三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保障人才发展新体系。设立cf县“突出贡献人才奖”,每三年评选一次,重奖取得重大成果和显著效益的优秀人才。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奖励等,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紧缺人才引进、人才激励及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对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公开评选、予以重奖。在工业、农业、教育、卫生等领域,每三年开展一次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选活动,已选拔两批45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并开展服务基层活动,对拔尖人才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给予奖励。企事业单位有针对性地设立灵活多样的特殊人才津贴。

四是创新人才培训机制,开创人才素质提升新格局。进一步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采取选送人员到清华和中国人大等高校异地培训、请专家和学者到当地培训、组织当地专业人员和党政领导干部就地培训等多种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现代化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几年来,举办了党政领导干部、青年后备干部、城建规划和园区建设、企业管理和财政金融人才、乡土实用人才、农民工技能、村居干部等各种培训300多班次。仅2023年就举办培训99个班次。充分发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龙头作用以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作用,鼓励企业采取委托培养或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培养经营管理人才,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后备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5.强化五项举措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等政策措施,来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尊重人才、关心人才、激励人才。在人才发展规划中、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中、科技后备干部选拔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县直机关单位干部到乡镇或企业挂职锻炼管理规定中、村两委换届选举中,都对做好人才工作作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先后制定了《cf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实施办法》、《cf县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办法》、《cf县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工作意见》、《cf县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暂行规定》、《cf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末位淘汰暂行办法》、《cf县关于加强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cf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工作暂行规定》、《cf县关于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创造出聚集能力强、工作环境优、成果转化快、社会荣誉高、成长进步快的优良人才环境。

二是强化资金投入。将人才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奖励等,并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工作的实际需要,逐年增加经费投入。几年来,对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企业纳税大户、专业拔尖人才等各类人才的奖励资金累计达2000余万元。此举有利地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提高了优秀人才的社会认可度。建立继续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继续教育经费,用于在职职工继续教育。同时,积极引导和推动用人单位加大对人才工作经费的投入,为人才工作打基础。

三是强化平台服务。在人才政策充分落实的条件下,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带动、机构改革等方式推动发展,使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200多家,全国500强企业落户近10家,金融单位10余家,一大批教育、管理、技术人才在cf找到了事业发展的舞台。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等模式,为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在《cf先锋网》、《cf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县“两台一报”开辟人才工作专栏,为人才交流提供平台。

四是强化宣传报道。在营造氛围方面下工夫,通过向“合肥人才工作”和县新闻媒体报送信息,宣传人才工作先进典型、经验做法;组织优秀人才成就图片展,制作拔尖人才专题片,全面宣传人才工作成果,形成了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五是强化人才流动。既通过好的政策广泛引进优秀人才,让人才为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也畅通出口,组织各类人才下基层服务、挂职锻炼和结对帮扶等,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向省市流动。

第6篇 ##市人才工作的调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___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做好人才工作,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根据市委的要求,我们调研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召开座谈会、个案分析等方法进行调研,形成了综合调研报告。

一、我市人才队伍现状 近年来,我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___、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把促进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把人才工作作为科教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人才工作环境得到优化,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的活力有所增强(具体工作做法和成效略)。 按照《决定》中关于人才的定义,人才数量是难以用单一标准进行统计的,但为了分析的方便,本文仍侧重以职务、职称、技术等级、身份等因素对我市五支人才队伍情况进行分析。

(一)党政人才队伍情况。截止2004年10月,全市共有处级干部934人,平均年龄48.2岁(35岁以下9人,占1%、36-40岁108人,占11.6%、41-45岁215人,占23%、46-50岁261人,占27.9%、50岁以上341人,占36.5%),其中研究生15人,占1.6%;大学351人,占37.6%;大专406人,占43.5%;高中、中专及以下162人,占17.2%。科级干部9487人,平均年龄41岁,其中研究生25人,占0.2%;大学2065人,占21.7%;大专4092人,占43.1%;高中、中专及以下3305人,占34.7%。市管后备干部965人,平均年龄41岁,其中大学514人,占53.2%。

第7篇 区委宣传部人才宣传工作报告

区委宣传部作为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非常重视人才宣传工作,不断强化措施,紧紧抓住开展“干部队伍建设年”活动这一有利契机,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真正做到三到位:领导到位,成立了区人才宣传工作办公室,宣传部一把手亲自抓;工作到位,制定了人才工作宣传方案,实行部门负责制;落实到位,区广电局、新、新闻办细化宣传方案,狠抓落实,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下面,我把区委宣传部开展人才宣传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

一、领导重视,抓关键。区委宣传部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才宣传工作,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以开展“干部队伍建设年”活动为载体,在广大干部中开展了“比学习,比质量,比效率,比规范,比服务,比纪律”的六比竞赛活动。为确保人才宣传工作取得实效,区委宣传部成立了由部长任组长,区广电局、新、新闻办分管负责人任成员的人才宣传工作小组。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人才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做好人才宣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制度,抓落实。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因素中最基本的是舆论环境,因此,要提高人才的社会地位,就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化的宣传工具及手段,大力营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舆论,有计划、有重点、多渠道、全方面地推介宣传全区各行各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人才的典型事迹。区委宣传部进一步制定完善了人才宣传工作制度,实行部门责任制。各职能部门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区新闻办协调市新闻单位在济南日报今日专版开辟了区拔尖人才风采专栏,展现我区拔尖人才风采,宣传他们的业绩。区广播电视局在区电视台开辟了人才专题节目,对人才政策、会议精神以及各级各类人才的工作业绩进行宣传报道。区新闻信息中心在《新》开辟了人才风采专栏,大力宣传科学的人才观,宣传党和国家的人才政策,宣传人才强区战略的重大意义,宣传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的先进事迹,及时总结人才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在全区营造了“四个尊重”的良好氛围,推动了强区战略的顺利实施。社会宣传中采用组织活动、悬挂标语、召开座谈会等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各类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不断发扬拼搏奉献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诚实守信精神,促进了我区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

三、联系实际,重实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重要举措,也是为跨越式建设新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有力措施。为进一步宣传好我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典型经验,区委宣传部协调区农办、区科技局等有关部门,开展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调研。区广电局、区新闻信息中心 (《新》)、区新闻办抽调专人,围绕农村实用人才在“三农”工作中发挥的突出作用,深入农村总结农村实用人才带领农民致富、农业调整、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经验新作法,及时总结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大力宣传了各街道乡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的典型做法,大力宣传了农村实用人才带领群众共同奔小康的先进事迹,营造了农村实用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各位领导,区委宣传部人才宣传工作,在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虽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区委宣传部按照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学习其他成员单位的先进经验,再接再厉,争取把人才宣传工作做的更好。

以上汇报有不当指出,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第8篇 人才工作的调研报告

人才工作的调研报告

xx县近几年的人才工作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我就服务企业人才方面简单地汇报三点。

一、人才服务工作的政策、做法和成效。

(一)人才服务政策逐步完善。

一是海内外人才专项奖励。我县对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以及申报入选“千人计划”的优秀拔尖人才,由县人才资金给予5——150万元的安家补贴和专项资助,以及100——400万元的创业补助资金。

二是提供人才居住证。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以及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等人员来本县工作或者创业,可申领《xx县人才居住证》。

三是人才子女入学优惠。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人才,其子女可在该人才所服务企业的学区按相对就近原则优先安排指定公办学校入学。

四是见习基地补助。确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企业,县财政按当年度城镇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50%进行补助。

五是继续教育补助。 企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在xx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的,给予一次性经费补助(博士学位2万元、硕士学位1万元)。

六是奖励骨干团队。优秀学术技术骨干团队,给予每个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入选省级、市级重点创新团队,在3年内,每年分别给予资助省级20万元、市级10万元的专项人才奖励。

(二)人才服务举措有力,成效明显。

1、深化招才引智,推进人才扶持。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构筑绿色通道,每年十余次组织企业赴北京、上海、武汉、哈尔滨等地开展招才引智,引进一批急需的对口人才。今年已引进各类人才1761人,其中为10家企业引进8位硕士研究生和3位高级工程师。

二是加大人才扶持力度,着力牵线搭桥、完善机制,申报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13个项目,积极组织、成功评选3位“西湖友谊奖”获得者、6位“雁荡友谊奖”获得者和5位“151人才”,7名“海外工程师”共获得120万资助经费。

三是加大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力度,加强与**特种泵阀产业基地博士后工作站、xx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几家博士后工作站的沟通与协调,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帮助企业开展博士后工作,建设好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市级博士后工作站3家。

四是加大优秀拔尖专技人才选拔力度。进一步创新举措,开展县级拔尖人才和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工作,目前已举办8轮,共选拔400余人。

2、加强就业见习,推进校企合作。

一是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确定xx集团、xx县中医院等42家企事业单位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提供了350个见习岗位,今年已安排544位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这5年,我县的见习基地数和见习人数,都名列全市首位,独占三分之一。比如xx鞋业是国家级大学生见习基地,xx鞋业是省级大学生见习示范基地,每年接纳毕业生从事管理、行政、一线生产等不同岗位锻炼,留在企业工作的比例在85%左右,很好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

二是强化校企对接合作。大力促成xx集团在华中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4所高校设立了“xx班”,量体式、定单式培养技能人才,大部分毕业人员直接留公司工作。成功牵线xx集团与xx职业技术学院、xx阀门与xx大学、xx科技与xx科技学院等校企合作,通过职业教育定单式培养,为企业培养了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三是强化供求平台搭建。每年或单独、或联合其他单位,在企业密集、经济较强的**,举办公益性人力资源招聘会(含网上招聘会)近20场次,全力解决招工与求职“两难”问题,促进人才就业环境良性发展,今年已对接落实就业3372人。

3、抓好团队建设,发挥群体力量。

一是抓好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大力扶持以“攻关、传艺、研发、交流”为职责的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搭建高技能人才研修平台,扶持一批能够继承传统技术工艺的能工巧匠。去年已评出5家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到20xx年将评选出共20家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二是着力重点创新团队建设。首批“xx市重点创新团队”全市共入选20家企业,我县有**鞋类研究中心技术创新团队、xx集团自动控制技术创新团队等4家企业榜上有名,为我县争取到120万的专项人才奖励。同时,它们分别是制鞋和教玩具行业当中唯一上榜团队。

三是推进开展职业技能大赛。近几年,我们结合xx旅游和农家乐现状,大力开展了“xx杯”农家乐烹饪技能大赛,吸引了xx各县市区60名选手参加比赛。活动激发了热情,提升了技能,展示了形象,宣传了旅游。

四是推进职业经理人成长。20xx年开始,每年精心组织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联谊会2期,迄今已举办42期。通过专题讲座和相互探讨交流,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与会进行业务政策解答,达到增进学习、增进感情的目的,取得良好成效。积极推荐和帮助xx鞋业的人力资源总监xx从“第四届中国长三角十佳hr经理人”评选活动总决赛中脱颖而出,以总分第*的好成绩勇夺十佳称号。

4、健全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能力。

一是创新外延职称评审工作。解决民营企业技术人员评职称难的问题,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力支持,我县在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钮扣、拉链、教玩具、泵阀、鞋革、服装等企业,积极开展外延职称评审。今年已有350多人通过评审,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职称工作的效能,加大了为企业服务的力度。

二是推进人才自主评价体系。选定浙江**阀门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作为我县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创建试点单位,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通过企业自主评价模式进一步完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措施,建设一支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技能人才队伍。

三是实施人才全程服务。简化办事程序,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做到“一个窗口办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建立健全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及时将省市县的人才相关政策汇编成册,免费提供给企业。完善“回*”高校毕业生数据库,共录入信息近4万条。深入开展“驻企”服务,积极解决企业难题。

四是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网络建设。收集全县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人通联方式,建立经常性联系的畅通工作机制。开通人力资源qq工作群,实现即时交流,解答企业人才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利用移动办公助理,第一时间免费向各类服务对象发送人才人事、人事考试、人才招聘等最新信息。

二、人才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人才意识比较薄弱。

一些企业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人为本”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重使用轻培养,重眼前轻长远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没有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人才使用存在局限性。

一些企业引进外国专家来指导工作仅局限于机器调试和工艺设计上,没有更深层次地从产品质量、生产开发、经营管理和人才培养上充分挖掘,没有充分发挥外国专家的特殊优势,也没有很好地利用外国专家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人才引进渠道不够宽。

尽管我县每年举办一次高层次人才交流会,但效果不明显。企业所需的人才主要通过外地同行的推荐、本地同行业间的互相挖人或是人才的自我推荐。企业所需的

第9篇 教育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1.教育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人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组织部关于加强人才建设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党组书记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规范有序的组织领导机制和人才工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多次召开会议,对审计机关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工作进行专题钻研,制定了加强工程财会计算机等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技能等人才培育机制,促进了人才建设工作有重点的稳步推进。

二加强业务教育,积极培养人才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环绕我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中心工作,采取多项措施,着力培养新型审计人才,为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努力提高 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养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全体审计人员重复深入学习了《党的群众路线-重要论述选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要论述选编》《以案为镜以案明纪―__市“四风”方面典型安全剖析》;习___系列讲话,中央省__市及市委教育实践活动重要文件会议领导讲话;上级审计机关相关文件;焦裕禄毕世祥,兰辉菊美多吉先进人物事迹。通过学习,全体审计人员的理想信念从政道德德操修养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抓好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

采取了积极有效措施,加强审计业务培训,使审计队伍人员的知识不断更新,综合素养不断增强。目前,已有9名审计人员通过了审计系统计算机中级考试,有3名审计人员取得高级职称,有多名审计人员取得了工程师助理会计师资格。

1.积极选派审计人员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计算机中级统计专项资金审计等培训教育。选派人员参与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审计”“村公资金”“存量资金”审计工作,在审计实践中学习上级审计机关先进的审计理念审计技术手段。

2.加强内部交流。以局机关集中学习为载体,以全员参训为形式,结合年度审计项目,由审计业务骨干轮流讲课,介绍实践经验,学习审计系统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起到了加强沟通资源共享和相互提高的良好效果。

3.以老带新,相互促进。安排审计业务骨干对年轻同志通过“传帮带”方式,言传身教,促进年轻同志加强专业化培养和锻炼。年轻同志在向老同志学习经验和工作方法的同时,也促进了业务骨干更新知识提高计算机技术能力。

三加强人才选拨,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选派了法规科科长韩剑同志参加了四川省委组织部“千名优秀干部人才援助藏区行动计划”,到甘孜州__县挂职。援藏期间,他不畏艰难险阻勤奋敬业无私奉献,持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先后被评为“__县优秀爱民干部”“甘孜州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优秀审计人员”“四川省第二批援藏干部人才工作先进个人”。同时,根据审计事业发展需要,引进了两名审计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了审计力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继续深入开展人才建设工作,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科技知识水平,努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促进科学从审,服务我市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市建设工作。

2.教育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我镇人才工作以__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xx全会和盛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突出重点,加强领导,加大人才引进盘活培养和使用的力度,着力开发人才资源,提升各类人才的能力素养,全面促进各类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乡镇人才工作汇报。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一积极探究,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一)坚持党管人才,强化对人才工作的指导。专门成立了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党委专题会议。同时,制定了关于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服务活动”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组织党政办社会事务办流动人口管理办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整合力量,确保人才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我们通过政策引才外出引才和就地引人等人才引进机制,不断拓宽农村人才引进渠道。一是不断完善已出台的人才奖励政策。我镇制定了在规定区域内修建规模乡村酒店农家乐的业主给与奖励的政策。对引进的农业业主和回乡创业的在诸方面赋予优惠奖励。同时,各村也充分发挥自身的机制优势,积极借用外脑“引进智力”。二是积极响应国家人才政策。

二注重服务,实现人才资源优化

(一)搭建服务平台。今年,我们积极创建为农业生产技术人才服务的“三个平台”。一是创建农业技术人员相互之间的交流平台,不断完善人才联谊会,汲取更多的优秀人才入会。通过不同生产种类人才之间的交流,达到了融洽感情,互通信息,共同提高的目的。二是创建农村经济发展的研讨平台,通过农业局和镇农业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村技术人才共同研讨交流,同时镇党委组织一批优秀的村三职干部和农村中青年技术人才“走出去”到农业产业发展快农业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乡镇,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提高本镇农业人才的创新能力。三是创建促进经济发展的沟通平台,通过定期召开农业人才“民-主恳谈”,邀请兄弟乡镇优秀人才就当前经济发展难点疑点问题开展交流,促进人才与政府之间的交流。

(二)加强培训教育。一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人才教育培训网络。在我镇广泛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举办猕猴桃蔬菜水果种植和渔业养殖等专业技术培训班,组织农村技术骨干参加专业性较强的培训会,进一步开辟专业技术人才学术交流通道。同时,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平台,引导激励我镇农村人才参加县劳动就业局农业局等单位主办的各类专业培训班为人才再教育提供更多机会。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我镇远程教育的作用,开展技能培训,为培养人才提供学习与实践机会。

(三)完善人才信息库。镇党委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深入调查全镇农村实用人才情况,摸清我镇人才信息,按类别建立人才信息库,并及时充实完善人才信息库,使人才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方便查询和管理,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推动了全镇人才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为党委政府提供了丰富具体的人才资料,充分发挥了人才库的作用。

三营造环境,促使人才积极创业

(一)加强宣传力度,大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一是积极开展宣传,发挥群众宣传优势,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宣传人才政策,先进典型。二是加强人才工作调研,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总结经验,发明问题加强指导。三是充分利用广播宣传车板报人才专栏等宣传工具进行广泛宣传,为我镇育才聚才用才提供经验。同时,我们还利用传单黑板报等形式,在全镇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强化激励措施,努力创建拴心留人环境。镇党委积极引导“以人为本”的管理路线,营造让人才放心安全舒心的环境,强化载体建设,建立村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各类活动场所,为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创新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镇政府每年拨出专门经费,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并在每年年底,对为镇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教育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才工作显得更加突出。发展市场经济需要人才,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人才。人才的优劣,人才的竞争成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我镇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镇人事人才的各项工作,在抓基础教育的同时,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注重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年,我镇及时调整了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在人才工作中不断探究新思路,为全镇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主要成效

1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为加强对全镇人才工作的指导,我镇已形成由镇党委书记亲自抓,党委副书记直接抓的工作格局。一年来,镇领导干部召开专题讲座3次,通过深入调查摸底,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村级后备干部和乡土人才档案,对全镇人才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2023年,全镇共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6名,岳池县百名优秀人才1名,培养党政农村实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等五类人才100余人,我镇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总数达2000余人,为我镇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盛的智力支持。

2人才素养不断提高

镇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注重教育培训,提升能力素养。一是通过组织各类技能培训比赛和交流,党员干部的政策水平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不断增强。今年来,我镇加大干部学习培训力度,先后组织机关干部6人次参加各类业务知识培训,13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参加县委党校的轮训,1名上挂锻炼,1名青年干部岗前培训,通过干部的再学习再教育,极大丰富了我镇干部的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干部的工作能力明显得到加强。二是分专题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素养和技能培训3期,参训农民300人次。开展农业科技入户示范活动,先后邀请西充农业土专家及我镇农林畜牧专技人员共60余人深入产业基地和规模种养殖村培训指导,讲解技术要点进行现场示范,我镇农村适用人才种植水平和思想素养进一步提高。

3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

镇党委注重激励帮扶,发挥人才内在潜能。大力宣传各类产业优惠政策,激励优秀人才回乡创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正积极引导经济能人农村实用人才组建中草药核桃专业合作社2个,有效激发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工作活力。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交流,我镇农业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我镇蜜桃产业实现了产量和品质“双突破”,蜜桃总产量达到40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1600万元,实现纯收入1000万元。广柑蔬菜产业不断壮大,全镇发展优质蔬菜达3200亩,全镇年产柑橘1500余万斤,广大菜农果农从中获到良好经济效益,社会因此更加和谐稳定。

(二)亮点做法

今年以来,为推进人才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我镇实施了“三大工程”。

1、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了解农村人才现状,虚心听取各类人才的意见和建议,把对村民的技术培训摆在首位,开展了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今年以来,结合“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我镇涌现和塑造了见义勇为农民工时兵优秀村支书周光辉种植专家袁孝忠等先进典型6名。通过开展前后6场先进事迹报告会,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听取报告群众达1000人次,让各支部和广大党员学有模范赶有目标。将全镇各类优秀人才代表集中起来,组成了一支知识丰富实力强帮带力强的领军人才队伍。

2、实施“1+5”人才帮扶工程。

实施“1+5”人才帮扶工程,即一个领军人才结对帮扶5个有发展潜力的人才。我镇党政领导行业代表农技骨干共30名领军人才与青年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150人结成帮扶对子,从农业生产生活实际上进行帮扶。今年以来,镇党政领导指导年轻公务员事业人员大学生村官14人开展实地调研,提升写作技巧,帮助解决1名职工子女入学问题;农技骨干深入村社,深入到农民家中,为种植大户免费提供农用物资6000元,帮助发展生产。

3、实施全民素养提升工程。

一是通过丰富的活动载体发掘潜能。6月,我镇组织开展“让时代青春在实现中国梦中闪光”主题的演讲比赛,14名青年干部参加演讲,他们环绕主题畅谈时代青春畅谈梦想,激情澎湃神采飞扬,展现了当代青年昂扬的斗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效激发党员干部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干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锻炼了青年干部登台演讲的胆量,有效提升了演讲技巧。

二是镇党委书记现身说法催奋进。镇党委书记通过与镇年轻公务员大学生村官交心谈心,讲述自身的成长史以及如何克服艰难实现人身价值的奋斗史,让青年们备受启发和鼓舞。今年,我镇3名大学生村官以优异的成绩考录为公务员和事业人员,成功实现身份转变。

三是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当好“四员”服务基层。当好涉农政策“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村民致富“信息员”基础建设“设计员”。今年以来,大学生村官借助远教设备宣传政管理论法律法规260余次;共入户走访群众20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80余起;帮助元庚塘村建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个,规划种植薄荷白芷等中药材600亩;协同村“两委”向上级成功申报维修公路整治山坪塘等9个“一事一议”项目。

今年村级党组织换届,我镇将农村优秀人才选拔充实到了村(社区)支委成员中,其中致富能人32人,复退转军人2人,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2人,“两新”组织负责人1人,我镇6名大学生村官中,有5人进村支委,2人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3人当选为村支部副书记。

(三)存在问题

今年,我镇人才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人才素养普遍不够高,党政实施培训力度不够,个人自身努力不够等因素,最终造成综合素养的人才缺乏。

二是人才的培训激励保障等机制还须进一步健全。

第10篇 人才工作调查报告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近年来,xx市大力推进人才强市,积极融入“三个经济”新格局,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发展体系。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全市人才总体水平不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广泛集聚高层次人才的氛围还未形成,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还没有充分激发,这些都成为xx转型发展、追赶超越的制约因素。为此,依据循证人力资源管理和标杆管理的思想,采用文献研究、借鉴对比、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法,对全市人才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提出今后我市人才工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人才资源现状

截至目前,全市总人口为x万人,各类人才总量为x人,仅占全市人口总量的x%。

(一)人才分类概况

此次调查统计,参考中省市及其他发达城市的人才类别划分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将人才划分为11类。各类人才中,党政人才x人,占人才总量的x%;企业经营管理人才x人,占x%;专业技术人才x人,占x%;高技能人才x人,占x%;农村实用人才x人,占x%;文旅人才x人,占x%;社会工作人才x人,占x%;高层次人才x人,占x%;“双创”人才x人,占x%;金融人才x人,占x%;能源化工人才x人,占x%。

(二)学历结构

我市各类人才中,研究生x人,占人才总量的x%.;本科x人,占x%;专科x人,占x%;高中及以下x人,占x%

(三)年龄结构

我市各类人才中,35周岁以下x人,占人才总量x%;36至45周岁x人,占x%;46周岁及以上x人,占x%。

(四)专业技术人才行业和职称分布

专业技术人才按行业领域划分为:卫生领域x人,占x%;教育领域x人,占x%;农业领域x人,占x%;其他领域x人,占x%(如图2)。按职称划分为正高级x人,占x%;副高级x人,占x%;中级x人,占x%;初级x人,占x%。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______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认真贯彻中省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优化顶层设计,加强聚才引才平台建设,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营造良好环境,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一)着眼党管人才,规范工作运行机制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一是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xx市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实施办法(试行)》《xx市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2022—2022)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工作政策体系。二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一把手”抓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纳入县(区)和市直各成员单位年度目标考核范围,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同时,建立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注重工作实绩考核,先后组织申报入选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人、省“千人计划”3人、省“特支计划”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3人,评选“xx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05人、“xx市青年科技奖”174人。三是建立激励保障体系。市财政每年安排人才发展资金1000万元,重点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科研开发,每年列支500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坚持每年春节前夕慰问全市各行业、各领域的优秀代表,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工作热情。四是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出台《关于在全市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实施方案》,向全市广大知识分子发放了“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倡议书,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内生动力,助力xx追赶超越。组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特支计划”入选者等28名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高层次人才开展“爱国奋斗”主题教育。

(二)着眼平台载体建设,多渠道吸引人才

一是举办创新创业活动。组织召开“红色筑梦、创业xx”品牌发布会和“追寻青春足迹·红色筑梦之旅”2023年全国大学生xx实践专项行动工作推进会,积极宣传我市创新创业环境,深入推动产学研合作和人才来延创业。二是开展招才引智工作。选派26支小分队带需求、带项目,深入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中国500强企业精准对接。先后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54所高校、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等10家科研院所、腾讯集团等63家企业开展对接活动,共签订68项合作协议,累计柔性引进各类人才270余名,其中博士82名,硕士59名。三是搭建人才平台。依据产业培育进行人才布局,依托项目建设开发人才资源。全市共引进11名院士,建成10个院士工作站、11个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24个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5个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组建煤炭等6个重点实验室和油气工程等5个工程技术中心,先后组织2100余名科技人才参与实施400余项科技计划。目前,已建成新区898创客空间、大学生双创小镇,高新区红色筑梦孵化基地,宝塔区北航贝塔等创新创业平台。其中,高新区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已孵化企业92家,毕业73家。

(三)着眼服务发展,推进人才效能发挥

一是实施“双培双带”示范项目建设。建成子长、延川、洛川 “双培双带”项目示范县3个,实施产业开发项目752个。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培养各类技能人才约2.4万名,入选全省人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模式。二是开展“专家服务团”活动。紧密结合科技特派员工作,精心组建农业生产、教育教学、畜牧养殖、文化文艺等“专家服务团”,开展“服务基层,助推脱贫攻坚”活动。三是针对选调生等党政人才推行“导师制”,采取自主结对与单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为全市445名选调生确定导师,进行传帮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此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244份,回收率达91.22%。对比分析深圳、杭州、无锡、武汉等十市人才政策和工作做法,我市人才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突出问题。

(一)思想观念滞后,体制机制不健全

1.人才重视程度不够。调查问卷中 ,受访者认为单位/地区领导对人才工作一般重视占32.54%,不重视占3.28%,非常不重视占2.2%。从2023年开始,全国各地爆发了一场以抢夺各类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大战”,出台各具特色的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而我市各级组织和领导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人才意识淡薄、观念滞后,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的现象,没有形成全社会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围,从而抑制了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2.人才工作管理体制不畅。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履行了“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职责,制定了宏观的人才政策,但人才领导小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相关部门没有明确自己在人才工作中的职责,没有就人才的任职、编制、住房、医疗保健、子女就学、户籍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细则,使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执行难度大,没有打通“最后一公里”。

3.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苏州市对于获得院士称号的奖励个人200万元,培养单位500万元;杭州市对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高技能人才的素质提升培训,按人均1000元给予资助。而我市仅对参加培训取得资格证书的个人进行奖励,在延高校、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前取得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每人1000元资助,对参加急需紧缺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经考核取得相应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资格证书的给予每人2000元补助。对人才培养单位没有建立具体的奖励机制,缺少对教师、技师教学团队及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的经费补贴。

4.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调查问卷中,受访者认为我市人才评价激励政策一般的占43.24%。人才评价机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排前三位的是:缺乏针对不同专业、行业和各类人才的特定人才评价体系,占41.91%,各类人才评价标准不科学、人才评价的社会化程度低,占32.33%,缺乏人才中介、行业协会、公司和服务对象的广泛参与,占30.6%。人才激励奖励机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排前两位的是:对调动人才积极性作用不大,占34.61%,人才激励方式单一,占32.48% 。

(二)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xx是革命老区,人才工作起步晚,底子薄,全市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分布不合理。全国人才资源统计报告(2022)显示: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x亿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x%。各类人才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占x,专业技术人才占x%,高技能人才占x%,农村实用人才占x%,社会工作人才占0.4%。深圳市各类人才总量超过510万人,占常住人口x%,无锡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x万人,占常住人口x%。而我市人才资源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各类人才总量x人,仅占全市人口总量的x%,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才仅x人,占3.32%。各类人才中,高层次人才占0.07%,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占x%,专业技术人才占x%,高技能人才占x%,农村实用人才占x%,社会工作人才占x%。高层次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严重不足,即使在我市占主导地位的能源化工领域,人才依然相对不足。

(三)政策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差

1.缺乏配套政策。调查问卷中35.43%的人认为我市人才政策系统性不够,配套性不强,在诸多制约因素中排名第一。其他发达城市的人才政策都具有很强的配套性,例如深圳市2023年出台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1+6”文件(1: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6:认定办法、配偶就业、学术研修津贴、岗位管理办法、子女入学、住房),2023年出台了孔雀计划“1+5”文件(1:“孔雀计划”实施意见,5:确认办法、认定标准、特定待遇、创新创业专项资助、评审办法)。而我市在人才引进方面仅出台了《xx市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办法(暂行)》,缺乏配套性政策和实施细则,导致政策的可操作性差、落地难度大。

2.创新创业资金支持体系不健全。调查问卷中31.06%的人认为创业需要税收优惠政策,43.38%的人需要场地经营优惠政策。深圳市对符合条件的创业团队最高给予500万元的创业补贴,在创业场租上可给予15—30元/m2的补贴,孔雀团队经专家评审后对符合相关规定的最高可给予1亿元资助;苏州市给人才企业提供单户500万元以下的信用贷款,给予重大项目1000—5000万元的资助;杭州市对顶尖人才和团队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最高可给予1亿元资助;无锡市成立1亿元信保基金;临沂市成立4亿元信保基金。而我市对来延人才创业,特别是初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在场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的资金政策支持体系不健全。

3.引才工作市场化程度不高。调查问卷中6.37%的人认为政府在引进人才工作中需要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中介机构,12.77%的人认为政府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中需要完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临沂市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对新建的分别奖励200、100、50万元;昆山市大力引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机构,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苏州市对通过猎头公司引进年薪30万元以上,并全职服务两年以上的人才给予企业50%佣金补贴。武汉市对承办国际国内创业沙龙、论坛、大赛的社会机构给予实际支出50%的补贴,每年最高100万元资金资助。而我市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方法相对单一,主要通过相关部门举办项目洽谈会、推介会等方式进行,依靠行政手段多,运用市场化思维少,缺乏猎头公司、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社会机构,人才工作社会化程度较低,导致引才市场不活跃,引才效果不明显。

4.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调查问卷中37.4%的人习惯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了解人才政策,21.14%的人通过各类网站了解人才政策。而我市目前更多的是通过传统媒体和宣传册等方式宣传人才政策,宣传效果不够理想,导致人才政策知晓率不高,人才需求不精准。

(四)人才激励和服务保障不够,平台作用不明显

1.高层次人才奖励优惠力度不大。调查问卷中44.68%的人认为缺少优惠政策,51.35%的人认为现行人才政策吸引力不足,63.92%的人认为政策优惠幅度不够大。深圳市对当选的两院院士和杰出人才,每人给予100万元工作经费和600万元奖励补贴;成都市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国际顶尖人才(团队)来蓉创新创业给予最高1亿元的综合资助;苏州市对获得院士称号的个人奖励 200万元;昆山市对金融、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体育、现代农业、社会服务等领域的高层次社会事业人才,经认定给予入选者最高100万元奖励。而我市给予引进的院士个人50万元科研补助,给予入选“千人计划”奖励100万元,给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奖励80万元,给予入选陕西省“千人计划”奖励50万元,给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个人30万元科研补助,对高层次人才奖励优惠力度不大。

2.对引才单位和个人的奖励不高。苏州市给予引才优秀的县区200-1000万元奖励和资金扶持,给予引才单位奖励最高可达500万元;杭州市每两年对国家省市人才基地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单位给予10万元奖励;昆山市设立企业人才券,用人单位最高可获得100万元奖励,引进外国专家的用人单位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武汉市对企业每引进一名国内外顶尖人才给予100万元奖励补贴。而我市对新设立的院士工作站,给予牵头单位补助100万元;对新设立的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给予牵头单位补助60万元;对新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牵头单位补助20万元。对引才单位和个人奖励不高,缺乏有效激励,导致我市还未形成全社会招才引才的良好氛围。

3.载体和平台作用发挥不够。调查问卷中35.3%的人认为缺乏创新创业平台是制约我市人才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35.39%的人认为本单位/地区应搭建产学研平台,25.9%的人认为我市人才引进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引进人才的平台和载体,28.95%的人认为缺乏干事创业的平台是影响我市人才引进的主要问题。无锡市已连续举办三届“千人计划太湖峰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交流大会”,推出了“独角兽企业成长计划”等,对大师级工作室给予15万元资助;深圳市对会议或论坛在深圳举办或永久性落地,最高资助300万元。而我市仅举办三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承办了“第三届中国创新挑战赛(xx)”,由于活动载体较少,没有形成较大社会影响力。“双创”平台现仅有新区双创小镇、898众创空间,高新区红色筑梦创业基地,宝塔区北航贝塔4个,缺乏专业团队运营,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无法集聚更多创新创业人才。

4.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尚未建立。调查问卷中31.93% 的人认为我市人才服务水平一般,35.95%的人认为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21.33%的人认为人才工作力量与经费保障不够。深圳市根据人才层次给予相应保健待遇,配备三甲医院健康顾问;无锡市分别给予本科、硕士每月500、600元租房补贴;杭州市对a类人才采取“一事一议”解决住房问题,对b、c、d类人才分别给予100、80、60万元购房补贴;杭州市人才子女享受同本地居民子女同等就学政策;临沂市为人才子女就学开通绿色通道。而我市尚未建立人才服务保障机制,缺少“一站式”服务。

四、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市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既要充分发挥xx的政治资源优势,用“xx精神”吸引人才,又要不断完善人才政策措施,构筑最具吸引力的 “人才洼地”,助推xx转型发展,追赶超越。

(一)转变理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健全人才领导小组运行机制。根据新形势的人才工作需要,统一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充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各县(区)委、成员单位每年向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一次专项工作述职,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党管人才格局。(各县区、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依托各类人才培训工程,通过举办专题培训、选派本地人才到高校或发达地区学习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传帮带”,切实加大本地急需人才培养力度。吸引国内外高校来延设立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支持xx大学和xx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大学科技园、创业苗圃、星创天地等,建立一批实训基地。(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xx大学、xx职业技术学院、新区、高新区、南泥湾开发区)

3.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一是优化评价标准。以实际能力和业绩贡献为衡量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完善分类评价标准。制定科技人才、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教育人才、医疗卫生人才、工程技术和技能人才、企业基层一线青年人才六个重点领域人才分类评价实施办法。二是改进评价方式。积极引导人才中介、行业协会、公司和服务对象等多元主体参与到人才评价过程中,实行分类差别化评价。三是建立荣誉制度。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xx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一次性奖励2万元。(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卫计局、市工信委)

4.建立多元化人才经费投入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人才经费投入力度,每年人才发展专项经费预算5000万元。加强人才创新创业金融支持平台建设,加大科技信贷扶持力度,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金融机构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信贷产品。设立5000万元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充分发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提高人才经费保障能力。(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中小企业局)

(二)完善政策体系,增强政策吸引力

5.完善配套政策。由市委人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职能职责出台配套政策文件,解决引进人才的落户、住房保障、家属就业、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等问题,涉及的具体事项应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办理流程及完成时限等。(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房产办、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卫计局)

6.加大奖励力度。高层次人才经推荐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除享受国家和省上的奖励政策外,分别给予100万元、80万元奖励,入选陕西省“千人计划”的给予50万元奖励,入选省“特支计划”的给予20万元奖励。对来延工作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双一流”大学)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3万元、2万元和1万元。对新获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奖励5万元,对新获评正高职称奖励5000元,对新获评高级技师称号奖励3000元,对培养人才贡献突出单位给予5—50万元奖励。加大对基层人才的奖励扶持,鼓励人才到基层一线干事创业。(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

7.制定科研成果有偿转化制度。提高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高等院校、研发机构职务科技成果,由成果完成人实施转化的,将不低于90%的转化收益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科技成果2年内未转化的,采取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实施转化,将不低于80% 的转化净收益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奖励直接发放给个人,不计入工资总额基数。(市科技局)

8.围绕需求建立人才举荐机制。围绕现代工业、资源环境、特色农业等产业,编制行业部门“人才计划”和“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明确人才需求,精准引进人才。各市级领导、各县(区)党政正职、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3年内每人向市委、市政府推荐1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区)

(三)加强平台建设,集聚各类人才

9.建设特色人才集聚区。支持新区、高新区、南泥湾开发区设立人才改革试验区,探索建立人才智慧服务广场。各县(区)积极支持工业园区引进人才,发挥工业园区集聚人才的作用。(市委组织部、各县区、新区、高新区、南泥湾开发区、市科技局)

10. 加快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引进中海信、天安投资等运营新区、高新区、南泥湾开发区的 “双创”基地,吸引更多创客入驻,将优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吸引更多创新产业在xx落户发展。发挥好红色筑梦孵化基地、“双创”小镇、898众创空间、北航贝塔创业基地等作用,打造更多开放便捷高效的“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吸引和聚集一批“双创”人才,与xx大学、xx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校地合作,吸引更多高校师生创新创业。(市科技局、市招商局、新区、高新区、南泥湾开发区、xx大学、xx职业技术学院)

11.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重点围绕能源化工、苹果产业、现代物流、生物技术等领域,支持科技园区和高校院所、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每个基地资助100万元。(各县区、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12.发挥好人才工作站作用。各县(区)加快 “人才工作站”建设进度,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运行模式,搭建人才服务平台,为各类人才提供保障。(各县区、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

13.搭建乡土人才创业平台。各县(区)设立“乡土创业园”,组建乡土人才协会,聚集能工巧匠、农技能手、返乡能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带头创新创业,助推乡村振兴。(市委组织部、各县区、市农业局)

14.加大产学研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我市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中国500强企业战略合作,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红色文化旅游、数字经济等领域,加快集聚一批国家级或国际化的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等,推动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旅发委、市工商局)

15.继续开展招才引智。利用外出培训、挂职锻炼、选派小分队走出去等形式牵线搭桥,实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与我市需求精准对接,真正实现“以商招商,以才引才”。通过举办 “中国创新挑战赛”“红色筑梦、创业xx”“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提升层次和实效,吸引更多国内外高校大学生、高层次人才来延创新创业。(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团市委、市招商局)

(四)优化环境,提高人才服务效能

16.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将人才宣传工作列入全市年度宣传思想工作计划,持续深度报道各级各部门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挖掘各类人才在创新创业、行业带动等方面的突出事迹,营造全社会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各县区、市委宣传部)

17.健全市场化、社会化人才管理服务体系。探索成立xx高层次人才发展协会,积极培育各类专业社会组织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广泛联系和聚集高层次人才,开展人才形势分析研判、政策调研和人才发展课题研究,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辅导、融资支持、合作对接等服务。(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科协、市民政局)

18.加大对引才单位和个人的奖励。制定《xx市引才单位和个人奖励实施办法》,对引才优秀的县区/单位,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奖励50万元,对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千人计划”人选、省“千人计划”人选、省领军型创业团队的个人或中介组织分别给予30、20、15、10万元奖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

19.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成立xx市人才服务中心,制定《xx市高层次人才服务办法》,按照人才不同层级,根据相应的配套办法和细则,妥善解决人才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的问题。建立人才发展综合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实行人才“一卡通”服务,确保各类人才在xx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卫计局、市房产办、机关事务管理局)

第11篇 杭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报告

案例一 投过10次简历9次当场被拒

在下城区天水街道工作的陆洋龙,是浙江工商大学社工系首届本科毕业生。

说到自己的工作时,陆洋龙神采飞扬:“工作还是挺得心应手的。但是当年毕业时,我觉得很迷茫,送出的10份简历,有9份被对方当场拒绝。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一个腔调——对这个专业不熟悉!”

分析:社工队伍社会化程度不高

杭州虽然是国内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之一,但是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缓慢,能够吸纳专业人员的社会工作岗位十分有限。目前杭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化程度不高。

案例二 社工专业本科生仅占8.74%

目前我省共有7所高校设有专门的社工专业本科。去年,调查人员对其中的4所高校,自其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开始至今的本科毕业生总数、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本科毕业生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总共389名毕业生,当社工的仅占8.74%。其中一所高校,毕业生中从事社工的仅4.17%,比例最高的一所学校也只有13.79%。

分析:社会工作工资待遇不高留不住人才

目前,杭州市社区工作人员的平均收入,大约每年3xx元,如果除掉“五金”就只有两万多元。如果是一名非杭州籍社工专业大学毕业生,留在杭州,这点工资确实生活困难。

调研发现,杭州的社区、社会福利机构等公共服务部门,长期以来采用低成本人力资源政策,导致从业人员工资偏低、待遇较差。而在中国香港或者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专业社工是一项体面而崇高的职业,工资收入跟公务员、医生、律师、教授一样,属于“中产阶段”。

案例三 职业社工缺口xx-5000人

按照发达国家标准,像杭州这样经济、社会规模的城市,应该有职业社工13000至16000人。据统计,杭州目前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总数为14171人,除掉20%左右的工勤人员,那么职业社工只有11000人左右,而且都还没有注册,没有职业化标准。

分析:社工职业化程度不高。

案例四 未经系统专业教育人员占96%以上

在全市14171名社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4.88%,中级以上职称的占7.25%,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占3.19%,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人员占96%以上。另外,司法矫正、婚姻家庭服务、慈善事业、老人服务、公共卫生等领域,目前都还没有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

分析:杭州社工人才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案例五 社工专业第一志愿填报率不到20%

据杭州师范大学有关数据统计,每年招生时社会工作专业的第一志愿填报率不到20%。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原社工系主任张敏杰向记者坦言,自xx年学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以来,新生第一志愿报考此专业的非常少,很多是调配来的,而且文、理兼收。学生进校后,对专业的认可程度也参差不齐,问得最多的是“今后出来干什么的?”

目前全国设有社会工作教育专业的高校有200所,我省有7所。在高校社会工作教育中,社工专业成为一个“冷门”专业,问津者很少。在香港高校,社工专业却是最热门专业之一。

分析: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被誉为“社会工程师”。

我们的社会工作由于起步迟,专业社工不多,社会公信度不高。除传统的民政工作之外,现在的一些社会工作局限于某些个人生活,如热线服务、心理咨询等,对社会生活中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如失业、生活安全感、社会秩序等介入还相当不足,限制了社会工作介入社会问题的力度和影响范围。

据预测,杭州市至2023年主要领域的社会工作人员需求总量将超过两万。

第12篇 民政人才工作分析报告

民政人才工作分析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民政工作的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进一步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民政人才工作的新途径,是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一项新课题。

一、人才分布情况

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现有工作人员有38人。其中:县局机关有人员编制10人,实有13人,有实职领导和非领导职务6人,科员6人,工勤人员1人;1950年至1960年以前出生的有2名;1960年至1970年以前出生的有8名;1970年以后出生的有3名,属年龄基本偏大的部门;本科学历3名;大专学历5名;中专2名;高中3名,从学历来看文化素质还是比较好的一个单位。殡仪馆与殡管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定编 11 人,实有13人;;烈士陵园定编 3 人,实有1 人;婚登记管理机关定编 2 人,实有 1人;社会福利中心定编11人,实有10人。党政人才14人(中共党员13人),专业技术人员24人(高级5人,中级9人)。

二、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民政工作主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涉及面大、范围广、政策性强、承担的'业务多。目前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机关人员编制少,人手少,工作任务急,超负荷运转:每个股室只有1名股长,非领导职数多,特别是退居二线的非领导职务基本未能再承担工作,又占编制;每个股长要兼管几项业务,兼职过多,分散工作精力,致使他们没有时间钻研业务,完全阻碍了民政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城乡低保、农村特困户救助,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城乡大病医疗救助的逐步推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加上救灾救济、优抚安置、双拥等传统的民政工作,民政干部的任务将更加繁重。现乡镇民政工作人员除要完成民政局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外,还要承担其他部门挂靠的残联等多项业务,工作任务颇为繁重人手少,工作量大,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难度大,只能被动应付。 2、队伍老化:主要是流动性少,表现好的未能提拔使用,影响工作积极性;3、待遇低:从事工作经常要加班、经费短缺。4、岗位设置不够规范。目前,民政系统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上仍然比较滞后,在单位内部还没有形成比较规范合理,主体分明,权责明确的事业单位岗位运行机制,在工作的分配上,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造成工作职责不清,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5工作运行体制不顺。一些乡镇视民政工作可有可无,民政办没有独立性,职能作用难以发挥。管理体制的不顺,致使民政部门政令不畅,安排的工作任务不能按时保质完成,有存在敷衍、应付的现象。

三、有关建议:

1、适当增加县民政干部的编制。以适应新时期民政工作的需要。机构健全,又有人员编制,这样民政干部就会更好地为广大民政对象服务。

2、以收编直管为主要内容,理顺乡镇民政管理体制。建议民政部、民政厅与同级编委协调,解决民政助理员的编制问题,并将民政助理员编制和人事权收归民政部门,切实解决民政工作有人办事、民政干部有时间办民政的问题。

3、合理设置事业单位岗位。要按照事业单位的性质,业务需要和专业需求,合理设置事业单位岗位,配备具有相应专业知识水平的工作人员,做到岗位设置科学合理,人员配备各尽所能。

《2023人才工作调研报告(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