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实习报告
栏目

精选新闻专业实习报告(12篇)

发布时间:2023-12-22 14:45:32 热度:59

精选新闻专业实习报告(12篇)范文

第1篇 精选新闻专业实习报告

导语,熟练的运用各种新闻写作的笔法,巧妙的运用各种新闻语言。4、印刷出版在短短的实习期内,我深入到各地去采访,真正的锻炼自己的采访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提问水平,锻炼了心理素质。真正做到了不怯场,运用自如,现场处理灵活。在采访后写了很多的新闻稿件,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新闻文体的写法,尤其是消息和通讯的写法,包括各种新闻文体,如动态消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评述性消息、特写性消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人物专访等。还有电视新闻的写作,广播新闻的写作,涉及到了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体会到了记者的角色,怎样才能做到记者的“识”“才”“学”、、,认识到了记者和编辑的关系。

通过这次实习,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强了,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了,写作能力提升了,真正跨出了,走好了新闻道路上的第一步。

第2篇 新闻专业个人实习报告

新闻专业个人实习报告

广播电视总台集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为一体,现有电视新闻,影视新闻,电视财富,新闻广播,交通广播,音乐广播等频道。

交通广播是广播电视总台下设的专业广播频道。自20xx年12月开播以来,交通广播以移动人群为目标听众,突出“本土,服务,专业”的频道个性。经过7年多的发展,交通广播已经逐渐成为地区重要的媒体之一。

交通广播的节目设置突出专业的特色。《路家兄妹》、《汽车cd》、《一路新鲜》、《市民热线》、《车友俱乐部》、《一路畅通》、《都市心情》、《假日》、《早班车》等节目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节目。

实习前期我主要参与户外的采访活动,基本与交通有关的案例以及相关活动打交道,还通过为广播节目“找新闻”来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就是从各大网站和报纸上找“含金量”高的新闻素材)。

实习中期,我在参与采访活动的同时,也开始接触了导播以及《汽车cd》节目的制作。我学会了录音棚里的设备操作,可以自己制作剪辑。老师还让我参与了直播的节目,锻炼我的胆量和应变的能力。我还参与了一次电视台《法庭内外》栏目组的采访拍摄。

实习后期,开始跟随编辑学习编稿。在学习的同时也尝试着改写新闻素材,被采用了近。

由于受到很多老师的照顾和关心,我得到了很多不同岗位的实习锻炼机会,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也逐渐认识了我自己,明白眼前的我需要做的和必须做的事情。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认知,我对学习和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打算。应该说这整个过程就象海绵吸水一样,是个大量吸收的过程。但是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不可能说学到所有的技术和能力。老师说得对,大二的实习机会最重要的不是说要学怎样的写新闻,而是要看到在资讯发达的社会,作为一个媒体人是怎样做的或者作为记者,是怎样做新闻的。我觉得很有道理。每一天,我都会记录下自己看到的学到的和自己的感触,因为我觉得记录是一种习惯,一种姿态,可以让自己在停留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做了什么,也因此会有更加明确的方向。

实习感悟

一、心态的蜕变和新的姿态

对于我来说,我并不想诠释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带给我有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它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心态的蜕变,是一个从茫然到理性,幼稚到成熟,虚幻到现实的变化的过程。坦白地说,刚进实习单位的时候,当我被介绍给各个部门的时候,我是很害怕的。因为我知道我和他们不是在一条起跑线上,我迷茫的是我该做些什么,每天准备些什么。当我看到带有隔档的办公室里常见的那种安静时,我怀疑我该怎么继续来这之前的那一腔热血。但是此刻我把实习理解为一种心理的适应过程。我必须适应,因为我需要带着这份经历和感受在两年后踏上这个舞台。我接触了电台的很多编辑、记者,还有dj主持人,在和他们交流的点点滴滴中,我收获很多。以前虽然知道自己有很多的不足和缺点,但是那是感性的,而且经常被自己的一句“我还是个学生”填充了这个“凹洞”。而现在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开始学会思考。虽然是实习,但是我能感受到一种压力。我希冀成为这里的一个女主人,但是我要付出的远没有以前想的那么简单。我开始把我的理想具体化,现实化。我想要的生活也因此有了方向,也更加明确了我的下一步该做什么。我觉得这是我这次实习中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二、对理论知识新的认识

我虽然是新闻专业的学生,但是一直以来,我认为学校学习的新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是没有什么用的,甚至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一切只是为了考试去的。但是实习之后,我发现理论和实际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没有理论知识做基础,那么可能连自己现在在干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实践中,特别体现在指导我们如何去做和采访活动的操作上。只有了解了理论基础,才不会对眼前的活动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是新闻专业的实习生较其他专业的实习生的一个优势,也是我的优势。所以我认为在学习了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巩固,不要埋没自己的优势。

三、勿以事小而不为

我记得刚进单位的时候,晨曦老师交给我个任务,就是为她早上直播的《早班车》找新闻。因为这个节目的内容不仅仅播的新闻,还需要从各大网站摄取一些“含金量”比较高的实事新闻来填充。但是那个时候我心理很不愿意,我认为自己不是“廉价劳动力”,这些“粗活”不值得我去做。但是后来我发现如此“简单”的活做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犹如大海捞针,哪“根”才是真的“针”呢。第一次我选出来的那些新闻素材对比老师选出来的,还真是“大异小同”。我便认真研究老师的方案。发现老师找的新闻有四个特点:

1、是当天新浪网上的头条或者是红字标题的

2、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的比例稳定且都是要闻

3、对受众群关心的房产、股市等动态报道不少

4、和交通有关的一些新闻(我们是交通频道)

如此“小”的事情却蕴涵着大道理:找新闻要从受众的角度去找,才能赢得更多的受众。于是我开始顺着老师的思路去找新闻。渐渐的,我找出来的新闻和老师的是“大同小异”。最后,老师放心地将这个方案全部交给我去做。每天我有空就找,这大大提高了我对新闻的敏感性和素养。而且在这个找与筛选的过程中,我的知识面得到了很大的扩充,真是受益匪浅。所以我觉得不管什么事情,勿以事小而不为,它总有它“为”的原因。

四、“准备的时候要充分,操作的时候把要自己放在底线上”

其实这是晨曦老师(我的播音老师孙晓明)的一句话,它给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对我的帮助也很大!那是我第一次上直播节目(是晨曦老师主持的《汽车cd》栏目)。在整个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我有好几次因为过于紧张而卡住,幸亏晨曦老师及时补救才没有影响直播。在下节目后,晨曦老师给了我很多建议。其实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尝试第一次的时候总是担心会把事情搞砸,缺乏自信因而退缩。晨曦老师告诉我,要做一个把自己放在底线上的人。最低底线无非是把事情搞砸了,那又怎么样呢。通过这个来给自己信心和勇气,但是准备的时候要认真充分。这些话在给我第二次上节目的时候带来很大帮助。我需要这种“最低底线”带给我一种淡定。我个人还觉得这句话不仅在社会实践中适用,它也适用于我们的学校生活。从广义上讲,大学的四年是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相当于进入社会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充分。从狭义上讲,我们具体面临的每一场考试就是一个操作的过程,不能太紧张,要有底线意识,而这一切是以充分的准备为基础的。这是我在实习播音主持中的一点点感悟。

五、外出采访给我的点滴感受

实习前期,我基本上每天都在外面和老师一起“跑新闻”。为了让我有更多的锻炼机会,电台给我安排了路家兄妹中的3个记者老师带我。所以那时候除了中午找新闻的时候能在办公室看到我,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在外面,使我有了很多“见世面”的机会。

1、对行内知识要懂对行外知识要明因为我是在交通频道实习,大部分时间和交通方面的人打交道。而我发现对于交通方面的知识十分的缺乏,以致于在很多方面显得棘手,采访的深入也会受到限制。我对交通方面的知识是后来在实习期间收获的,这是个教训。我觉得以后应该在接触一个新媒体之前就要对这个行业有关的东西有所了解。而且对行外的.知识也要了解几分,因为很多东西是相通的。

2、自信开朗真挚

这是我参加采访活动时给自己总结出来的要求。

在我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我就听别人说过,这个职业需要很广的交际圈。这次参加实习以后我真正体会这一点。“人不熟,谁会主动给你提供素材啊?!”是啊,朋友圈广,哪里有事哪里就会主动打电话找你,这样就不用担心丢失了大事件。然而要有这样一个成功的朋友圈需要自信、开朗、真挚为基础。我在采访的时候经常会脸红,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这样容易让采访对象产生紧张,影响采访效果。所以接下来我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3、访前准备即临时准备不可少

我已经学过《新闻采访教程》,里面有个引用“事先有研究、有准备,是采访深入、效率高的关键”。在实际采访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访前准备的重要性。无论是哪个记者老师,在出访前必定会通过各种手段了解采访对象。举个例子:8月6号,市唯一一个联合国维和战士何诚刚载誉归来。当时要做这篇稿子的是赵老师。因为接到通知很突然,对他在利比里亚的情况不是很了解的老师立即下载了很多关于他一些资料,了解了他在利比里亚的事迹和生活。我们那次的采访很成功,因为我们在了解他的资料以后,就有了采访的侧重点,避免了无谓的话题。

我们需要在平淡的事实中挖出吸引眼球的部分,不仅仅要靠平时的磨练,更需要对整个事件的“了如指掌”。

六、跟编辑学习编稿的体会

反思与打算

实习过程中点点滴滴和滴滴点点的真实和刻骨铭心让自己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心路历程。知道自己在社会这个大坐标轴上还在原点的左边,需要加大马力才能真正成为原点右边的一份子。

这个月的实习,我参与了不同的活动,、播音、参与策划、编稿等,对领域内的各个岗位都有所了解,目的是为了更加了解媒体人。最重要的是真实地感受自己的差距和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通过这次实习,我感受到了压力,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要弥补的东西也不少。我曾经觉得新闻专业没有什么好学的,尤其疏忽理论知识的学习。现在我发现其实我们新闻人每做一步,当中都有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影子。而且知识面也是必要的。因为无论是采访,还是采访前的寒暄,都需要一定的知识面和对该行业知识的了解。虽然临时准备很重要,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平时准备这样的一个积累的过程。

从实习的开始到实习的深入,再到实习的结束,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有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定位,一个回校后现实的计划打算。

1、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业外大量扩充知识面,提高自己作为一个准媒体人的素质和涵养。

3、树立信心,抓住机会锻炼自己的胆量。

4、努力学好英语,尽快通过等级考试。

5、注意动手能力的培养,尝试写一些新闻稿子,多思考,多练习。

6、学好标准的普通话,参加等级考试。

7、学会吃苦,不完全依靠亲人的力量。

实习结束了,我会带着这份成果和收获回到学校,做自己该做的事,为自己的将来加大马力。

第3篇 最新新闻专业实习报告:新闻专业实习报告

最新新闻专业实习报告:新闻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实习更接近于一次独立学习,而不是一份真正的工作。这次香港有线新闻台的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香港媒体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我更加感受到作为一个记者的使命感和态度。

一 关于有线电视新闻台

有线电视新闻台简介:有线新闻台是全球首个全日二十四小时以广东话广播的新闻频道,包括《重点新闻台》、《财经资讯台》、《24小时新闻台》、《直播新闻台》四条频道,拥有五百多人的新闻团队,每天24小时为客户提供最新最快的新闻资讯。有线电视新闻台更是香港首间建造“全数码新闻中心”的媒体,率先带领香港进入全数码广播。

二 实习前的准备

因为有线新闻台没有在内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没有看过它的节目。也可以说对它根本不了解。上网所能查到的资料也很有限。对它的了解,也是停留在学院老师对它的介绍。不过,在出发前,多留意有关香港的新闻,看tvb和亚洲电视的新闻,不但助于多了解香港最近的新闻热点,还可以对新闻媒体的制作模式有个初步的了解。

另外,去香港实习临出发前,还要注意检查好自己的证件是不是已经办好,行李是不是带齐。这些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如果不做好,那么就会给实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三 实习工作

这次能去香港有线电视新闻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因为对于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多实践。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体运作方式。而在香港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新闻环境,有线新闻台是我们更进一步学习的理想平台。第一天去新闻台报到的时候,港闻部的采访主任黄庆州先生第一句告诉我们的就是:“你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学到什么取决于你的态度。”而且他还补充说,来实习的意义,就是把我们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表现出来,电视台不会从头开始教我们。这翻话,是个指引,也是个提醒,他让我明白到,在以后的五个星期内,能学到什么东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们也不仅仅是代表我们自己,我们所代表的也是我们学院,还有他们对内地学生的印象。

港闻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说港闻部(也叫assignment desk)是整个新闻台最忙碌的地方一点都不为过。每半个小时更新一次的新闻,几乎每一条新闻都要有follow up。有时候,一条新闻,又需要几个记者采访不同的部分,而这些新闻又是耽搁不得的。在assign desk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

在港闻部实习的三个星期里,我们一般都是以观察为主,高等法院,政府总部,教统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实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务这几个线条的新闻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负责这些方面的记者渐渐熟落起来,看多了他们问问题的形式,以后独自做采访,也上手得比较快。

每天晚上十点左右,记者就要打回台里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采访什么新闻。在新闻量多的时候,一个记者一天内做五条新闻也是很正常的事,这是在内地媒体实习的时候绝对无法想象到的。

而team work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这点,在我们上课的时候,也是经常强调的一点。一条新闻的出来,不是记者一个人或者是编辑一个人的功劳。它需要全部人都很优秀,如果是在拍摄环节中,摄影师拍得不好,挤不到好位置,那么无论记者的稿写得有多好,画面不好看,这不是一条好新闻。又或者,如果负责开车的司机,不熟悉路段,稍微开错了几个路口,或者是错了几个红红绿灯位,那么新闻做得再好,被其他电视台先播出了,那也是输了。所以,即便是看起来很小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个team work里的成员不合作,做得不够好,那么都会直接影响到这条新闻的质量,长远来说,会影响到整个台的形象。这也是为什么新闻台里面不强调英雄主义的原因。

另外,香港的电视新闻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们不喜欢在新闻中出现具体的时间,这是因为有些重要的新闻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闻里面出现“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点”这样的时间词,就会混淆观众。香港媒体的新闻较之内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钟到1分半钟。在半个小时的新闻内,所含的资讯量就会加大,也是为了适应香港人节奏快,对资讯的要求快,准,好的习惯。

在观察了三天之后,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实践的机会:在一个公开场合上采访教统局局长李国章。

因为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香港教改一直是个热点关注的新闻,所以每逢教统局长李国章出现的公众场合,都会聚集一大批媒体的记者在外等候。当我到达了会场时,教统局的io(information officer)在一开始就说李先生今天大概都不会接受媒体采访了,大家都似乎认为今天也是不会有收获。但是大家也还是继续等李国章出来,准备突击采访。

教统局的io又表示说李国章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我们又马上把麦克风插上,等待李国章出来接受采访。在采访完毕后,记者们大多数都会聚集在一起,互相参考大家所记录到的笔记和听回录音,来确保自己没有漏掉任何的信息,有些不确定的还会反复问。而相互之间也会参考一下这条新闻怎么报。再打电话回各自的台里向采主报料。在这次报料过程当中,我自己也犯了一个错误,我向采主说李国章没有回应我们问的问题。因为这样的说话,我是听到另外一个媒体的记者这样报料回她的台里的,所以我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想当然的觉得也应该是没有回应的,就这样跟采主说了。采主当时没有说什么,就是叫我把派到的beta带和音频先传回台里,让他听。等新闻出了以后,采主再打给我说,其实李国章从他的问题中已经是回应了我们问的问题了的,只是说得方式比较婉转,所以以后的采访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分析,要注意听被采访对象回答的问题,如果遇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还要继续跟进下去。有时候,新闻的角度和内涵,就是这样靠记者挖掘出来的。

后来渐渐多了自己采访的机会,每次的采访回来,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幸好记者们都很乐意帮助我,告诉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说,刚开始采访时,问的问题关联性不够强,不够针对,有时问问题又过于绝对,令到被访对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问完一个问题后没有跟进。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都有强调过要避免的,听的时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时候,经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题目和采访对象,手忙脚乱,一拿麦克风,学到的东西就丢掉了一半,心里紧张得被访对象回答什么都记不清楚,也无法说按照他们的回答继续跟进问下去。后来自己总结的时候,也认为,在实习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么自己不熟悉的采访对象时,就慌慌张张的。

港闻部里,给我感受的一点就是压力。无时无刻都感受到压力。在香港一个这么小的地方就有那么多的媒体,一条新闻做得好不好,大家都有目共睹。做得好的记者,通常都是行家争相交流的对象,在业内很受尊重。

当一个记者,在体力和脑力上要付出很多,当一个香港的记者,要付出的是双倍的体力和脑力,这也是香港媒体竞争的激烈情况所决定的。记得年前在维多里亚公园,做特首曾荫权的直播的时候,记者和摄像师就像洪流一样,围着曾荫权,大家都是想要抢到一个好位置,我和同行的记者都被踩烂了鞋子,甚至连裤子都被扯破了。

专题部——专供我啃带子的圣地

专题部一周出两档节目,一个叫《香港刺针》,由梁文道主持。专门针对热门的事件,主持和嘉宾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形式有点类似凤凰台的《锵锵三人行》,不过不同的是,《香港刺针》的节目里面还会插入记者对这个谈论的题目做制作的外拍,另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不是单纯的talk show。另外一个是《时事宽频》,是类似于香港电台的《铿锵集》的一档专题节目,相对《香港刺针》来说,《时事宽频》的题材更为广泛,可以是当前的新闻热点,也可以是历史人文,科学技术等等。

在专题部的实习时间只有一周,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一周的收获特别的丰富。专题部对于我来说,像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让我静下心来吸收他们前人做过的专题片。每天一早上班,我就是抱着一叠有小山高的纪录片,跑去剪片室看。一天下来,可以看差不多7、8个小时的片,但是自己都不觉得累,反而一边看,满心欢喜的写笔记,抄下他们好的制作方式。一个星期下来,写满了一个笔记本。

第4篇 新闻专业实习报告

通过实习我们更能接触到我们生活种种,而不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来看待自己所生活的环境,而通过实习我们更能够体会我们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在广西法治快报实习,感觉很多都是陌生的,不在想学校学的那样的简单,也不仅仅是处理新闻业务那样的理论化,在实习期间感受最深的是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能是出于大学生的自傲,总是会碰很多的壁。不过还是还好的适应了过了,期间就是学会怎样处理与同事之间,与我们所接触的受众之间的关系。和为贵,不仅仅是与同事之间的相处,还有与我们接触的受众保持一种亲近关系,导师作为你工作中的指引者,难免有利益上的或其他方面的冲突,处理这些矛盾的时候,你第一个想到的在避免如何与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说如何让自己的导师更为真心的想代你。毕竟,同处一个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让任何一个人破坏了导师的心情,说不定将来吃亏的是你。与导师和睦相处,在同事眼中,你的分量将会又上一个台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与性格。

有过于死板的,有好胜的,有城府较深的,很多,面对他们的同时有着不同的应对策略,不过一定要尊重对方。在这里学习到了如何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工作交接问题。我们开始出自己的新闻,可是很多的时候,我们辛苦的工作都被人所忽视,看着自己的作品没有上报有着很大的触动,而自己的积极性也在这样的失败中逐渐的消磨。我想在这样的时候我们都是选择坚持,坚持自己一定能成功,不管以后有怎样的困难。接下来就是学习,不断的从我们生活中的例子学习,也在不断的锻炼自己,让自己的作品得到别人的认同。学校现在也不能给与自己太多的帮助,在这里一切都是要靠自己。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至少我知道,我只能是做的更好,学的更多,让自己的砝码更重,找一份更好的工作。

要出校门了,面对未来,面对工作有很多的压力,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有点紧张,有点郁闷,也有点不知道干什么,貌似我们的所学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工作,而现在很多的工作都要求有工作经验,也有点无奈。经过这这段时间的实习,我的实践能力提高了不少,最关键的是我的心态更加平和了。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眼高手低,许多才毕业的大学生总是希望一出社会就能找一个好工作,又舒服又找钱的工作,不愿意去做一些比较辛苦的工作,我觉得这种心态是不正确的,没有谁能够一步登天,你现在所看到的拥有令人羡慕工作的人也是从基层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爬上来的,正是由于毕业生就业理念不成熟造成了大学生在单位的流动性大,许多企业都指明不要应届生,只要有工作经验的老手,结果形成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又招不到人的恶性循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是在校大学生应该多到企业基层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放平自己的心态,不要怕辛苦,现在是在为自己积累资本,积累的经验越多,你以后在工作中越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最新新闻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广播电视总台集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为一体,现有电视新闻,影视新闻,电视财富,新闻广播,交通广播,音乐广播等频道。

交通广播是广播电视总台下设的专业广播频道。自xx年12月开播以来,交通广播以移动人群为目标听众,突出“本土,服务,专业”的频道个性。经过7年多的发展,交通广播已经逐渐成为地区重要的媒体之一。

交通广播的节目设置突出专业的特色。《路家兄妹》、《汽车cd》、《一路新鲜》、《市民热线》、《车友俱乐部》、《一路畅通》、《都市心情》、《假日》、《早班车》等节目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节目。

实习前期 我主要参与户外的采访活动,基本与交通有关的案例以及相关活动打交道,还通过为广播节目“找新闻”来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就是从各大网站和报纸上找“含金量”高的新闻素材)。

实习中期,我在参与采访活动的同时,也开始接触了导播以及《汽车cd》节目的制作。我学会了录音棚里的设备操作,可以自己制作剪辑。老师还让我参与了直播的节目,锻炼我的胆量和应变的能力。我还参与了一次电视台《法庭内外》栏目组的采访拍摄。

实习后期,开始跟随编辑学习编稿。在学习的同时也尝试着改写新闻素材,被采用了近。

由于受到很多老师的照顾和关心,我得到了很多不同岗位的实习锻炼机会,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也逐渐认识了我自己,明白眼前的我需要做的和必须做的事情。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认知,我对学习和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打算。应该说这整个过程就象海绵吸水一样,是个大量吸收的过程。但是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不可能说学到所有的技术和能力。老师说得对,大二的实习机会最重要的不是说要学怎样的写新闻,而是要看到在资讯发达的社会,作为一个媒体人是怎样做的或者作为记者,是怎样做新闻的。我觉得很有道理。每一天,我都会记录下自己看到的学到的和自己的感触,因为我觉得记录是一种习惯,一种姿态,可以让自己在停留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做了什么,也因此会有更加明确的方向。

实习感悟

一、心态的蜕变和新的姿态

对于我来说,我并不想诠释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带给我有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它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心态的蜕变,是一个从茫然到理性,幼稚到成熟,虚幻到现实的变化的过程。坦白地说,刚进实习单位的时候,当我被介绍给各个部门的时候,我是很害怕的。因为我知道我和他们不是在一条起跑线上,我迷茫的是我该做些什么,每天准备些什么。当我看到带有隔档的办公室里常见的那种安静时,我怀疑我该怎么继续来这之前的那一腔热血。但是此刻我把实习理解为一种心理的适应过程。我必须适应,因为我需要带着这份经历和感受在两年后踏上这个舞台。我接触了电台的很多编辑、记者,还有dj主持人,在和他们交流的点点滴滴中,我收获很多。以前虽然知道自己有很多的不足和缺点,但是那是感性的,而且经常被自己的一句“我还是个学生”填充了这个“凹洞”。而现在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开始学会思考。虽然是实习,但是我能感受到一种压力。我希冀成为这里的一个女主人,但是我要付出的远没有以前想的那么简单。我开始把我的理想具体化,现实化。我想要的生活也因此有了方向,也更加明确了我的下一步该做什么。我觉得这是我这次实习中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二、对理论知识新的认识

我虽然是新闻专业的学生,但是一直以来,我认为学校学习的新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是没有什么用的,甚至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一切只是为了考试去的。但是实习之后,我发现理论和实际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没有理论知识做基础,那么可能连自己现在在干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实践中,特别体现在指导我们如何去做和采访活动的操作上。只有了解了理论基础,才不会对眼前的活动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是新闻专业的实习生较其他专业的实习生的一个优势,也是我的优势。所以我认为在学习了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巩固,不要埋没自己的优势。

三、勿以事小而不为

我记得刚进单位的时候,晨曦老师交给我个任务,就是为她早上直播的《早班车》找新闻。因为这个节目的内容不仅仅播的新闻,还需要从各大网站摄取一些“含金量”比较高的实事新闻来填充。但是那个时候我心理很不愿意,我认为自己不是“廉价劳动力”,这些“粗活”不值得我去做。但是后来我发现如此“简单”的活做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犹如大海捞针,哪“根”才是真的“针”呢。第一次我选出来的那些新闻素材对比老师选出来的,还真是“大异小同”。我便认真研究老师的方案。发现老师找的新闻有四个特点:

1、是当天新浪网上的头条或者是红标题的

2、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的比例稳定且都是要闻

3、对受众群关心的房产、股市等动态报道不少

4、和交通有关的一些新闻(我们是交通频道)

如此“小”的事情却蕴涵着大道理:找新闻要从受众的角度去找,才能赢得更多的受众。于是我开始顺着老师的思路去找新闻。渐渐的,我找出来的新闻和老师的是“大同小异”。最后,老师放心地将这个方案全部交给我去做。每天我有空就找,这大大提高了我对新闻的敏感性和素养。而且在这个找与筛选的过程中,我的知识面得到了很大的扩充,真是受益匪浅。所以我觉得不管什么事情,勿以事小而不为,它总有它“为”的原因。

四、“准备的时候要充分,操作的时候把要自己放在底线上”

其实这是晨曦老师(我的播音老师孙晓明)的一句话,它给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对我的帮助也很大!那是我第一次上直播节目(是晨曦老师主持的《汽车cd》栏目)。在整个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我有好几次因为过于紧张而卡住,幸亏晨曦老师及时补救才没有影响直播。在下节目后,晨曦老师给了我很多建议。其实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尝试第一次的时候总是担心会把事情搞砸,缺乏自信因而退缩。晨曦老师告诉我,要做一个把自己放在底线上的人。最低底线无非是把事情搞砸了,那又怎么样呢。通过这个来给自己信心和勇气,但是准备的时候要认真充分。这些话在给我第二次上节目的时候带来很大帮助。我需要这种“最低底线”带给我一种淡定。我个人还觉得这句话不仅在社会实践中适用,它也适用于我们的学校生活。从广义上讲,大学的四年是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相当于进入社会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充分。从狭义上讲,我们具体面临的每一场考试就是一个操作的过程,不能太紧张,要有底线意识,而这一切是以充分的准备为基础的。这是我在实习播音主持中的一点点感悟。

五、外出采访给我的点滴感受

实习前期,我基本上每天都在外面和老师一起“跑新闻”。为了让我有更多的锻炼机会,电台给我安排了路家兄妹中的3个记者老师带我。所以那时候除了中午找新闻的时候能在办公室看到我,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在外面,使我有了很多 “见世面” 的机会。

1、对行内知识要懂 对行外知识要明 因为我是在交通频道实习,大部分时间和交通方面的人打交道。而我发现对于交通方面的知识十分的缺乏,以致于在很多方面显得棘手,采访的深入也会受到限制。我对交通方面的知识是后来在实习期间收获的,这是个教训。我觉得以后应该在接触一个新媒体之前就要对这个行业有关的东西有所了解。而且对行外的知识也要了解几分,因为很多东西是相通的。

2、自信 开朗 真挚

这是我参加采访活动时给自己总结出来的要求。

在我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我就听别人说过,这个职业需要很广的交际圈。这次参加实习以后我真正体会这一点。“人不熟,谁会主动给你提供素材啊?!”是啊,朋友圈广,哪里有事哪里就会主动打电话找你,这样就不用担心丢失了大事件。然而要有这样一个成功的朋友圈需要自信、开朗、真挚为基础。我在采访的时候经常会脸红,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这样容易让采访对象产生紧张,影响采访效果。所以接下来我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3、访前准备即临时准备不可少

我已经学过《新闻采访教程》,里面有个引用“事先有研究、有准备,是采访深入、效率高的关键”。在实际采访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访前准备的重要性。无论是哪个记者老师,在出访前必定会通过各种手段了解采访对象。举个例子:8月6号,市唯一一个联合国维和战士何诚刚载誉归来。当时要做这篇稿子的是赵老师。因为接到通知很突然,对他在利比里亚的情况不是很了解的老师立即下载了很多关于他一些资料,了解了他在利比里亚的事迹和生活。我们那次的采访很成功,因为我们在了解他的资料以后,就有了采访的侧重点,避免了无谓的话题。

我们需要在平淡的事实中挖出吸引眼球的部分,不仅仅要靠平时的磨练,更需要对整个事件的“了如指掌”。

六 、跟编辑学习编稿的体会

跟周老师学习编稿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我写的被采用的稿子基本都是改写新闻的稿子,自己独立写的新闻稿被采用的只有。从我个人观点看,我们学生在不断的观察和学习中,发现一个好的新闻素材不难,难的是笔下的功夫。我在和周老师学习编稿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体会:拿个新闻素材改写是很顺手的。因为我学过《写作教程》,知道消息的写法,加上我们改写的稿子是用来播的,要求没有报社那么高。然而当我出去采访回来要自己独立写稿的时候,就有点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哪些方面是该写进去的重点,哪些方面又是可以舍去的。这是编稿的一个“上手慢”问题。所以我觉得需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反思与打算

实习过程中点点滴滴和滴滴点点的真实和刻骨铭心让自己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心路历程。知道自己在社会这个大坐标轴上还在原点的左边,需要加大马力才能真正成为原点右边的一份子。

这个月的实习,我参与了不同的活动,记者采访、播音、参与策划、编稿等,对领域内的各个岗位都有所了解,目的是为了更加了解媒体人。最重要的是真实地感受自己的差距和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通过这次实习,我感受到了压力,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要弥补的东西也不少。我曾经觉得新闻专业没有什么好学的,尤其疏忽理论知识的学习。现在我发现其实我们新闻人每做一步,当中都有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影子。而且知识面也是必要的。因为无论是采访,还是采访前的寒暄,都需要一定的知识面和对该行业知识的了解。虽然临时准备很重要,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平时准备这样的一个积累的过程。

从实习的开始到实习的深入,再到实习的结束,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有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定位,一个回校后现实的计划打算。

1、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业外大量扩充知识面,提高自己作为一个准媒体人的素质和涵养。

3、树立信心,抓住机会锻炼自己的胆量。

4、努力学好英语,尽快通过等级考试。

5、注意动手能力的培养,尝试写一些新闻稿子,多思考,多练习。

6、学好标准的普通话,参加等级考试。

7、学会吃苦,不完全依靠亲人的力量。

实习结束了,我会带着这份成果和收获回到学校,做自己该做的事,为自己的将来加大马力。

新闻专业学生办公室实习报告

这个社会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很残酷的,尤其是对我们大学生。人才泛滥似乎成为了市场的主流,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难上难,所以对于实习我们似乎就更应该重视了,因为这个社会容不下没有经验的我们,所以一直坚持要实习。要让自己更充实,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实习的时间是很短暂的,有好多东西都需要去学好,好多人来不及感谢。我从一个只有满腔热情的新闻专业学生到一名初步掌握新闻制作的实习宣传秘书,这里留下了我成长的足迹,这里有毫无保留的前辈,刚刚熟悉的朋友和那永远弥漫的笑声和欢乐,还有知识和经验。

从3月来到系办公室这里不知不觉已经近四个月了,时间过得真快,记得刚来的那天,辅导员替我搬桌子,书记给我介绍工作。作为班长和学生干部,系办的一切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然而,今后要以工作者的身份与自己的老师朝夕相处,心中满是忐忑。

学做“记者”一直是我向往的职业,政治题材的新闻更是焦点中的焦点。能作为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宣传秘书,我觉得很荣幸。于是在心中我默默的想,一定要努力不要让机会白白溜走。机遇是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于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我用眼睛用嘴学习,虚心多看多问多学,渐渐的了解了新闻的制作过程。

习作为校报社的负责人,新闻稿的撰写、新闻活动策划,对于我来说是得心应手。但是,对于这类题材的新闻任务,我还是头回接触。我从写短篇的会议性报道,到大篇幅的系列活动报道;从学生党员学习生活采访,到部门负责人的专访。稿件水平,层层提高。人文系学习实践活动有声有色的开展着,我的报道也随之,越来越创新,越来越有亮点。在全校七个党总支的报道中,我们是佼佼者。我因此受到了各方好评。自身的能力也在其中得以提高。

网随着工作的开展,我承担起系内如:学生会、各教研室、日常活动等多题材报道工作。并且,配合辅导员、书记、主任,开展好系内:学生活动、会务、档案管理、教职员工考核等相关秘书工作。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同时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不仅是在新闻采编上,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也有很大帮助。潜移默化的,我学会了一些办公基本礼仪和工作事项,也对新闻业务有了进一步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对大新闻事件策划报道能力(“学校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暨迎评创建动员大会”时,我自问自己能不能作出这样的策划)、对繁杂工作的协调能力(经常重宣传工作而轻秘书工作,或者相反)。

近四个月来,我完成了人文系所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报道任务,这些新闻,可以说是我向更高出攀登的垫脚石,踩在他们上面我发现我可以看的更远!

在系里宣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这段实习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理想,并会为之不懈努力!

毕业大学生新闻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

为了让我们把所学的专业课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体验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实际生活以及媒体的业务运作,在实践中领悟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院里安排我们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认识实习。

xx年2月至6月这四个月期间,我在《**日报》(农村版)实习。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全面接触新闻编辑业务,从处理地方记者稿件,参与选稿排版,到最后找总编签版,开始与在学校时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实习结束回到学校,回想起在报社实习的那段日子,心里还是有诸多感触。

一、初到报社——半是懵懂半是新鲜

第一次到报社去是2月12日,我跟其他三个同学一起到**日报社去报到,人事部的主任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因为是第一次到报社去,里面的人又一个都不认识,我们几个都不敢多说话,虽然有心理准备还是无可避免的紧张起来,几个人站成一排规规矩矩的一声不吭,像接受检阅的士兵。主任阅人无数,很快就看出了我们的拘谨和不自在,他跟我们开玩笑说:“你们是自愿过来实习的,可不是我们强迫的哟,看你们的样子,好像我们抓的壮丁啊。”听了他的话,我们都笑了,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实习手续办得很顺利,我听从报社地安排,跟着**编辑做新闻编辑工作,主管周三和周六的两个版面。令我高兴的是,我和我的同学**分到了同一个办公室,我们可以相互有个照应,心里感觉踏实多了。当我第一次跟王老师到她的办公室去的时候,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你的实习生活开始了,你要好好努力,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关乎郑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声誉。

二、实习生活初期——与实习老师良好的交流沟通最重要

办完实习手续我们当天就回到了学校,实习老师交代我们第二天早上要按时到报社上班。第二天一大早,冬日的早晨六点钟还是漆黑一片,我们就到校门口去赶首班车了,由于时间尚早,面包店没有开门,我们只好饿着肚子往报社赶,下了公交车,走在街上吹着冷风,我直在心里叫苦,真是饥寒交迫啊。到了办公室,打开门看到实习老师还没有到,心里总算舒了一口气,看了看时间,离上班时间还有十分钟。利用剩下的十分钟时间,我和**打扫了办公室的卫生。从那天起,提前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成了我和她每天必做的一门功课。

刚开始,我总觉得跟实习老师很陌生,仿佛我们中间隔着什么,正因如此,我那拘谨不争气的性格出来捣乱了,只要老师不主动跟我说话,我也不吭声,一个人坐在她旁边看报纸。老师看我那样,本来有工作要交给我做,也就做罢了。就这样过了两三天,同办公室的白老师实在看不下去了,他私下告诉我要主动跟老师沟通交流,不要总等着老师主动开口。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自然改了很多,老师看到我的变化非常高兴,我们之间的交流顺畅多了。很快,她跟我讲了编辑工作所要注意的要点,以及编辑工作的一系列流程,而且还把她电脑的密码告诉了我,这一切充分说明,她已经不再把我当旁观者了,开始引领我参与到她所负责的编辑工作中。

从以上两件事上我认识到,有些工作不要等老师安排,我们作为实习生,为老师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比如说每天打扫办公室的卫生。还有,我们应该主动跟实习老师交流沟通,不要自视清高,应该时时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真正地去尊重自己的老师,多向在新闻一线工作多年的实习老师请教。

三,热线电话——与读者交流的畅通渠道

办公室有一部热线电话,在实习期间,接听读者的热线电话也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正是这一部不起眼的电话,让我明白了作为热线电话接听员的不易,它同直接的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同样重要,是与读者交流沟通的渠道,而热线接听员的任务,就是要时时刻刻保持这条渠道的畅通,以便与读者更好地交流。

(一)热线接听员,小工作中有大学问

因为《**日报》(农村版)的读者大都是农民,学历相对比较低,再加上**省不同地区那些形形色色的方言,读者在电话中不论是提供新闻线索还是反映他们所遇到的问题,经常会语无伦次,说老半天也讲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刚开始接电话的时候还觉得很新鲜,但是时间一久就没耐心了,开始讨厌电话铃声的响起,即使拿起电话也是敷衍了事再匆匆挂掉。

有一次王老师看我接电话时的样子,专门跟我谈了一次话,她告诉我,即使读者的表达能力有限,作为热线电话的接听者,也应该耐心地听他们把话说完,并作详细的记录。如果是提供新闻线索的热心读者,即使他们提供的线索新闻价值不大,但是既然他们选择给报社打电话,这种热情还是值得鼓励的。再者说,农村版报纸的目标受众就是农民,新闻线索的主要也在农村,如果因为我们的没有耐心而错过了好的新闻线索,那么报纸的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是向报社反映问题,向媒体寻求帮助的读者,就更要有耐心了。农村基层情况复杂,如果不是受了较大的委屈,一般群众是不会给报社打电话的。已经遇到了不平事,心里已经够不舒服了,如果打电话到报社再碰钉子,则有可能激化矛盾。所以,即使遇到媒体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作一个良好的倾听者,并好言安慰,让群众满意。

听了她的话,我心里惭愧了很久,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竟然如此不理解农民。从那以后,我变得细心了,也热心了,再接听热线电话的时候也学会了引导,碰到听不懂的方言就多询问几遍,直到弄清楚为止。

有一次,一位济源市的农民读者打电话到热线部反映自己的问题。他在村里盖了一处养鸡场,因为占用耕地,村委会勒令他限期拆除,他很气愤,那个养鸡场是他所有的财产,如果拆除他的损失会很大,所以他想通过媒体来解决这个事情。我在电话中告诉他,占用耕地是违反政策的,村委会勒令他限期拆除是合法的,恐怕他只能把养鸡场拆除另建了。可是他还是不理解,委屈地说他们村里占用耕地的不止他一人,为什么不拆别人的房子偏偏只拆他的。我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了,就让他留下了联系方式,允诺说等我请教了领导再给他答复。所谓领导,就是电脑,我飞快地登陆**农业厅的网站,在上面找到了相关政策及解决办法,当我胸有成竹地把政府政策一条一条的念给他听并作详细解释时,他总算理解了,说既然省里有规定,那就拆吧。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正是通过处理类似的事件,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懂得采访技巧和写作技巧是不够的,只有熟悉政府的相关政策,才能真正地帮助读者,更好地为读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摒弃主观感情色彩,认清事实,明辨是非

某些居心不良、有所图谋的人,有可能会借用热线电话传达错误信息,这就需要热线接听员具有清醒的头脑以及明辨是非的智慧。在实习期间,我就犯过头脑发晕的错误,回想起来真是惭愧。

二月末的一天,我接到一个热线电话,一个女的在电话里泣不成声,哭哭啼啼地说林州市某派出所包庇当地一铁矿的矿主,任由他们非法采矿,接到群众举报后也迟迟不做处理。现在非法采矿者已经把矿井挖到了当地居民的房子底下,他们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饮用水也遭严重污染。由于怕当地居民向林州市政府反映,当地派出所已经限制了他们的人身自由。我听了她的话后对她很是同情,同情弱者战胜邪恶的正义感油然而生,再加上事情发生在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林州,我天真地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勤劳勇敢的林州人民解决困难。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内,又有两个人打来热线电话,反映的也是同样的情况。

我满腔义愤,马上向我的实习老师反映了这一情况,并强烈要求她派地方记者站的记者前去调查。老师听了我的描述后告诉我,三个人接连打来电话本身就值得怀疑,更何况是口径一致,这绝对不是巧合,有可能是事先安排好的。我当时死活不听,一直在她耳边念叨,还向她描述电话里的哭声有多凄惨。老师无奈,只能答应我派记者前去调查:“就当让你长长见识”。我飞快地写了新闻线索提要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安阳记者站站长,希望他能够为“受害者”提供帮助。

第二天下午,安阳记者站的秦站长把调查结果告诉了我:当地为发展经济开采铁矿,铁矿手续齐全而且合法,至于给当地居民造成的影响,矿上早就进行了赔偿,只是有几户村民对矿主不满,不断到矿上闹事。至于往报社打电话所谓的“反映情况”,纯属无事生非,颠倒黑白。我那时口瞪口呆,才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幼稚。

所以,在新闻实践中,事实才是第一位的,在新闻事实面前,个人的主观感情只会降低你评判是非的能力。

第5篇 文艺新闻专业的实习报告

文艺新闻专业的实习报告范文

在很多人印象当中,实习,无非是暑期来临前向学校领一张实习表格,暑期结束后把填写了实习单位评估与印章的实习表格交给学校,实习时间长则四个月,短则一两个星期,到实习单位人头还没熟就回来了。

可是,在越显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中,实习生已经变成成为正式员工前的第一份考卷,当你真正踏出这一步时才发现一切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蒙混过关。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是成为合格实习生的前提。

时间像流水,在不经意中的蹉跎和忙碌中,我的实习生活已经画上了句号。我不敢说这个句号是完美的,只能说我收获了很多。习惯了自由的学生生活,曾在开始的时候,对那么长的的实习时间有犯愁和些许不适应的感觉,觉得这日子是没有尽头,做任何事情都得一板一眼,规规范范。但是,现在回味起来时剩下的只是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滋味:有为自己的稿子没写好而烦恼的时候,有为自己的小小成功而窃窃自喜的时候,有为受到领导批评时而生闷气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但是不可能直接就到达成熟,而只是不断地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地接近成熟。很庆幸的是,在实习这段日子里,我成长了不少。同时,又对自我有了一个更为深一层次的认识。

实习生通常是没有工资的,即便是有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伙食费。很多人说,做实习生,就是变相的廉价劳动力。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换个角度思考,我把它看作收获应缴的学费,成功前必要的付出,因为从书本到实践,我完成了这种跨越。原来在课堂上做练习写的稿件,只要能获得老师的认可就行,而一旦进入实际操作,必须要保证所有人都能认可你。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我尽力像一名合格的电视媒体记者靠近。

更重要的是,我从身边的员工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是职业精神。比如,在学校我们总是习惯于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而真正到了工作中,每个人都会自觉地把前提工作做到最好,因为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我们做不好必定会影响到下一步',实习老师总是这样告诉我;比如,课堂上老师布置的新闻作业,我写完了就直接交出去,而在实习中,因为一点差错就会直接关联到整个电视台的工作,从稿件到同期视频不检查两三遍我不会放心;再比如,上面布置了一项看上去很辛苦很难完成任务,如果是在学校,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抱怨和抵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连续好几天加班到很晚,也一定会尽力完成。

实践然后知不足。我发现自己在沟通、交流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在学生时代的时候,并没有有意识地去发展自己在这些方面的素质能力,等到实践的时候,才发觉问题一个接一个的出现。曾经是那么的自以为是,在遭遇了这些事情后,便收起了那种锋芒,变得谦虚低调多了。能够知道天高地厚的人不多,我有幸对此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几个月的实习也让我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实习是一段独特的经历,当记者更是一种让人受益匪浅的体验。实习对人是一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我们的人生态度的衡量。

在这场考验中,我相信从四川音乐学院国际演艺学院文艺新闻班走出去的实习生肯定是经受得住的,我们决不会退缩,我们决不会成为懦弱者,虽然我们可能没有做到最好,但我们肯定是拼尽全力的。

先做人后做事,这是一个社会生存的.潜规则,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是一样的。在与实习老师,其他的记者,编辑以及电视台领导交往的过程中,我更是深深地体会到了怎样做人、怎样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不可能独立存在,我们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当我以前学习这样的抽象理论的时候,感觉是那么的陌生,而在实践的时候,切实体会到了其中的深刻道理。做事同样重要,这是检测一个人的又一个重要标准。

这样一段充实的体验,改变了我很多的想法的同时,也端正了我的态度。每天朝九晚八的工作生活,锻炼了我的意志,改变了我的不良习惯;我们要积极适应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环境,唯有适应我们才会有收获,我们才会有进步,我们才会更加成熟。

对于未来,我想现在不能说我已经完全有了清晰的思路,但是我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在平坦的大道上迈出下一步并不难,你只需要向前走就是了,可是在十字路口的任何一步都有可能影响大局,所以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最后我衷心祝福我亲爱的05文艺新闻班的同学,未来的路上一路顺风,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6篇 2023新闻专业电视台实习报告

新闻学是一门手动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经过大学三年多的专业理论学习,在大学的第四年,当其他本科专业的学生都还坐在教室里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们已经怀揣梦想,激情澎湃的奔向各自的实习岗位了.

2023年11月,我走进了贵州电视台的《百姓看法》栏目,开始了自己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走进贵州电视台的那一刻,感到的是庄严和神圣,是的,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到自己手中的笔,可以代表正义,减少弱势群体的无奈和悲伤,而不再仅仅只是发泄自己所谓的快乐喜悦或者惆怅忧伤.

《百姓看法》栏目分为新闻部和专题部两个部分。其中新闻部做的是短小的法制类新闻,比如消费者权益之类,要求的字数在500字本文来自范文网以内,要求以最简短的语言把事情描述清楚,无须悬念。而专题部做的专题通常则是全省各地已经破获了的重大刑事案件,字数通常在3000字左右,依情况而定,不仅要求记者赶赴现场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公安机关审查案件的全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到怎么样排除困难最终将罪犯捉拿归案,还要求记者要把事件描述得跌宕起伏,这就对记者的视觉感官和画面组合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经过两天的观察,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爱好以及特长,考虑再三,我最终决定跟着专题组的老师跑专题。我想,这样不仅更能够挑战自己,而且更能够发挥和挖掘自己的写作特长,学到更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于是来到电视台的第三天,我找到《百姓看法》栏目制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栏目制片把我分给了专题部的一个记者,我叫他吴老师。

因为上一期的专题节目刚做好交上去,当天暂时是没有采访也没有新闻制作等事情可做的,带我的记者吴老师和我聊了一会儿,他问为什么选择做专题。我说我喜欢写,特别是这样的长篇报道,更是个练笔的好机会。他笑说做专题是得经常下乡的而且常常一下乡就是好几天。我说没关系,我有这个心理准备的。接着他问能坐车吗,会不会晕车,因为如果下乡的话很有可能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坐车在路途上颠簸。我笑,说从小到大还从来没晕过车呢,就喜欢坐车了。最后吴老师终于笑了,像松了一口气。我想,也许在最初的开始,他是很担心我是一个在家娇生惯养吃不了苦的丫头吧,担心我不是去做事情而是去给他找麻烦的。在这之前就曾听过男生个女生,电视台的老师更愿意带男生,因为男生能扛摄象机三脚架旅行包能吃苦,但是女生不行。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说有性别歧视之说的原因吧。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我是能扛摄象机三脚架的女生。

当天下班之前吴老师找了一些他以前做过的专题给我看,让我注意观察画面的颜色变化和远景中景近景的变化,以及每个画面的时间长度。他说远景是不可以直接接近景的,那样会出现跳桢,还有一个画面通常是5到7秒等等,之后又打印了,免费范文写作第一站!一些专题文章让我回学校看看,熟悉一下《百姓看法》栏目专题的写作格式和风格,为第二天的下乡做一个准备。我清楚要写这样专题稿子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不行的,但是当时我不清楚的是自己的实力,只一味而急切的希望有个让自己写这样专题稿子的机会。而这个即将到来的机会让我激动不已。

因为栏目里的实习生较多,而班上的另一个女同学z也比较想做专题,于是栏目制片把我们两个人一起分给了吴老师。第二天早上8点我和z就赶到了电视台,和匆匆赶来的吴老师从台里借出摄象机三脚架话筒和录象带之类的大包设备上车直奔目的地——黔东南州施秉县。车上,吴老师只是给我们大概说了一下我们要采访的是一个双尸案。

当天下午到达施秉县公安局,当下公安局的局长就此事给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我和另一个实习生z对此案有了一个大体而粗略的了解。晚饭后回到住处,吴老师就第二天的采访和我们做了一个讨论。首先他用简单的语言从新将整个事件拉了一条线索,然后让我们考虑几分钟,再把自己将如何策划这个专题的想法,以及下一天我们将采访些什么人,什么人采访什么内容,稿子将怎么下笔,需要些什么镜头等说给他听听。几分钟之后,我和z分别将各自的想法说了一遍,吴老师对我们说到的一些可取的想法赞赏了一番后,让我们先回去好好休息,天亮好好工作。

之前一直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做的我们,这个时候才清楚,原来之前我们的想法都太过幼稚而显

得可笑。一个专题哪怕一个小小的新闻事件的记录,文字的记录都只是其中的一个载体,和画面一起述说着整个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新闻策划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天的采访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有时候为了一个画面或者被采访者的一句话,要反反复复的重复一两个小时。大家都知道,平时说话顺畅而自然的人,面对摄象机的时候有的人会紧张显得不自然,甚至严重的说话都会断断续续,这就是“晕机”。面对出现这种状况的被采访者,记者要异常的有耐心,转移其注意力,循序渐进而不可以表现出焦躁。

最让我难忘的是看到局里给出的案发现场的录象资料,被害人夫妇是在熟睡中被凶手拿斧头砍断脖子而死的,当屏幕上的现场血迹一点点增多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把脸偏向了另一边——我是真的不敢看那样血血腥的场面的,我清楚要做一名合格的法制栏目的记者就洋该克服这样的恐惧心理不要害怕。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慢慢来吧,慢慢来,能行的。

总的来说这一趟采访是很成功能的,在后来写稿子的过程当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所写的稿子没有悬念不能引发观众的好奇心,故事情节太过四平八稳而没有跌宕起伏之感;还有就是抓不住事件的重点,文字不够紧凑等等~一连改了好几次。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实习生,不可能第一次就写出专业记者的水平的。

稿子出来配音之后,下一步就是剪辑片子了。要将文字和影象以最完美的方式组合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注意的远中近景的搭配,光线强弱的组合,镜头要保持稳定不颤抖,画面的角度和历时,景别的运用等等等等。

在做专题的同时,偶尔我也会和跑新闻的老师去跑跑小新闻。与专题想比较而言小新闻简短精悍,更容易操作。但是这样的法制类节目对内容的真实性,世间中各人物的姓名角色安排的的要求是非常之严格的,稍有不慎就会给作者带来很大的麻烦。一次在写小新闻的时候自我感觉还不错,之后哪给那个老师看的时候她也没注意其中用反的两个人名,缉毒警察和贩毒嫌疑人的姓名被我弄反了。大家都没注意到。就在下午快下班稿子就要交上去审核晚上就要播的时候,z却突然发现了这个严重的错误——幸好发现了,否则那篇稿子要是播出去了,范文网为您提供大量免费范文!老师就得下岗。很自然是,我被老师训了一顿。的确,这是在工作,没有人会像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对学生一样苦口婆心一遍遍强调,错了也没关系,重新来过就可以了。当时很受不了那个现实,气匆匆的在老师气还没消的时候就离开了,负气的跑去重新写稿子。后来老师道了歉说自己当时是太急了,语气有点重。老师的话反而让我很不好意思,毕竟是自己粗心大意,差点让人丢了饭碗。

这件事情也让我悟出一个很浅显而之前又很难有机会领悟的道理:自己必须为自己的过错负责。

总之,这次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让我把新闻策划,采访,写作,剪辑等新闻制作的一系列程序有机的结合起来,让自己学到了许多从前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让自己有机会把自己从前在课堂上学到了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为今后从学校踏入社会,从课堂进入工作找到了一个适当的平台来适应和打基础。

第7篇 新闻专业实习报告1000字

从4月10号去实习,其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在实习中不断成长。刚开始电话采访,我都要思前想后,深深吸一口气给自己加油才拿起听筒。在嘟、嘟、嘟的电话等待声中,我总是暗自祈祷“没有人接电话、没有人接电话……”。在面对面的在访中控制不了局面,常常问到一半就不知道接下来要问什么了。遇到强势的人,我就被他的话所淹没,自己要问什么也被搞糊涂了。他们占据了主动权。对一个人的采访可能几分钟就完成了,可是为了这几分钟我可能要犹豫几个小时。面对这些都让我痛苦不已,虽然这段时间的实习常常处于痛苦之中,上面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但是我知道自己在不断成长。

实习发现学习和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现一些实习生跟老师像朋友一样相处,老师有什么事都喜欢找他们帮忙,有什么机会也会首先想到他们。并非他们巴结或有后台。而是他们用朋友的态度相处。另一方面一个人掌握的信息多、技能多,能帮助别人的地方也多,帮助别人多了,别人也愿意帮助你,而你的人脉也广了,掌握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得改变他的思想,大多数时候你以什么心态对别人,就会得到怎样的回报。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再不能处于独处的状态了。独来独往,别人不主动自己也不理会。把自己个在自己自己的小空间了。总担心别人的看法,把别人想的难以接近。开放的态度使人更快更好的成长。

实习能对学习产生促进作用,实习之后才发觉对写新闻有很多疑惑,以前上的课都没有认真学,现在觉得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之前从来没有听过传播学研究方法的课,但现在发觉传播学研究方法有在学习和实践中会有很大的作用,比如采访和抽样就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开始写作时我根本没想到这些,只是跟着一般模式走,没有指导思想,后来回想写作的知识才恍然大悟。比如写一个新闻他是事件性新闻还是非事件性新闻,是要突出事件本身还是人情味这些都与所学知识有关。

人是很矛盾的。尽管新闻实习让我不断成长。但在实践中有很多挫败感和难过的事,还是让我对写新闻产生排斥。

而实习老师的话也正好说中了我的痛处“现在发现你的思维就是,一发现问题,就退缩,要求完美,自己却又不成熟。那么就会形成这样的模式,不成熟,实践,碰到问题,退缩,因为退缩更加失去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就会更不成熟,更容易碰到问题,更加容易退缩。这是恶性循环。”

老师的话也让我得到启发:实习中我真正要获得的不是新闻而是面对问题积极主动的态度,和不断突破自我的勇气。也许你害怕辜负别人的期望,但你怎能辜负了自己的人生。

第8篇 最新新闻专业实习报告

最新新闻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实习更接近于一次独立学习,而不是一份真正的工作。这次香港有线新闻台的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香港媒体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我更加感受到作为一个记者的使命感和态度。

一 关于有线电视新闻台

有线电视新闻台简介:有线新闻台是全球首个全日二十四小时以广东话广播的新闻频道,包括《重点新闻台》、《财经资讯台》、《24小时新闻台》、《直播新闻台》四条频道,拥有五百多人的新闻团队,每天24小时为客户提供最新最快的新闻资讯。有线电视新闻台更是香港首间建造“全数码新闻中心”的媒体,率先带领香港进入全数码广播。

二 实习前的准备

因为有线新闻台没有在内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没有看过它的节目。也可以说对它根本不了解。上网所能查到的资料也很有限。对它的了解,也是停留在学院老师对它的介绍。不过,在出发前,多留意有关香港的新闻,看tvb和亚洲电视的新闻,不但助于多了解香港最近的新闻热点,还可以对新闻媒体的制作模式有个初步的了解。

另外,去香港实习临出发前,还要注意检查好自己的证件是不是已经办好,行李是不是带齐。这些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如果不做好,那么就会给实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三 实习工作

这次能去香港有线电视新闻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因为对于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多实践。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体运作方式。而在香港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新闻环境,有线新闻台是我们更进一步学习的理想平台。第一天去新闻台报到的时候,港闻部的采访主任黄庆州先生第一句告诉我们的就是:“你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学到什么取决于你的态度。”而且他还补充说,来实习的意义,就是把我们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表现出来,电视台不会从头开始教我们。这翻话,是个指引,也是个提醒,他让我明白到,在以后的五个星期内,能学到什么东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们也不仅仅是代表我们自己,我们所代表的也是我们学院,还有他们对内地学生的印象。

港闻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说港闻部(也叫assignment desk)是整个新闻台最忙碌的地方一点都不为过。每半个小时更新一次的新闻,几乎每一条新闻都要有follow up。有时候,一条新闻,又需要几个记者采访不同的部分,而这些新闻又是耽搁不得的。在assign desk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

在港闻部实习的三个星期里,我们一般都是以观察为主,高等法院,政府总部,教统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实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务这几个线条的新闻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负责这些方面的记者渐渐熟落起来,看多了他们问问题的形式,以后独自做采访,也上手得比较快。

每天晚上十点左右,记者就要打回台里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采访什么新闻。在新闻量多的时候,一个记者一天内做五条新闻也是很正常的事,这是在内地媒体实习的时候绝对无法想象到的。

而team work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这点,在我们上课的时候,也是经常强调的一点。一条新闻的出来,不是记者一个人或者是编辑一个人的功劳。它需要全部人都很优秀,如果是在拍摄环节中,摄影师拍得不好,挤不到好位置,那么无论记者的稿写得有多好,画面不好看,这不是一条好新闻。又或者,如果负责开车的司机,不熟悉路段,稍微开错了几个路口,或者是错了几个红红绿灯位,那么新闻做得再好,被其他电视台先播出了,那也是输了。所以,即便是看起来很小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个team work里的成员不合作,做得不够好,那么都会直接影响到这条新闻的质量,长远来说,会影响到整个台的形象。这也是为什么新闻台里面不强调英雄主义的原因。

另外,香港的电视新闻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们不喜欢在新闻中出现具体的时间,这是因为有些重要的新闻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闻里面出现“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点”这样的时间词,就会混淆观众。香港媒体的新闻较之内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钟到1分半钟。在半个小时的新闻内,所含的资讯量就会加大,也是为了适应香港人节奏快,对资讯的要求快,准,好的习惯。

在观察了三天之后,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实践的机会:在一个公开场合上采访教统局局长李国章。

因为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香港教改一直是个热点关注的新闻,所以每逢教统局长李国章出现的公众场合,都会聚集一大批媒体的记者在外等候。当我到达了会场时,教统局的io(information officer)在一开始就说李先生今天大概都不会接受媒体采访了,大家都似乎认为今天也是不会有收获。但是大家也还是继续等李国章出来,准备突击采访。

教统局的io又表示说李国章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我们又马上把麦克风插上,等待李国章出来接受采访。在采访完毕后,记者们大多数都会聚集在一起,互相参考大家所记录到的笔记和听回录音,来确保自己没有漏掉任何的信息,有些不确定的还会反复问。而相互之间也会参考一下这条新闻怎么报。再打电话回各自的台里向采主报料。在这次报料过程当中,我自己也犯了一个错误,我向采主说李国章没有回应我们问的问题。因为这样的说话,我是听到另外一个媒体的记者这样报料回她的台里的,所以我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想当然的觉得也应该是没有回应的,就这样跟采主说了。采主当时没有说什么,就是叫我把派到的beta带和音频先传回台里,让他听。等新闻出了以后,采主再打给我说,其实李国章从他的问题中已经是回应了我们问的问题了的,只是说得方式比较婉转,所以以后的采访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分析,要注意听被采访对象回答的问题,如果遇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还要继续跟进下去。有时候,新闻的角度和内涵,就是这样靠记者挖掘出来的。

后来渐渐多了自己采访的机会,每次的采访回来,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幸好记者们都很乐意帮助我,告诉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说,刚开始采访时,问的问题关联性不够强,不够针对,有时问问题又过于绝对,令到被访对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问完一个问题后没有跟进。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都有强调过要避免的,听的时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时候,经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题目和采访对象,手忙脚乱,一拿麦克风,学到的东西就丢掉了一半,心里紧张得被访对象回答什么都记不清楚,也无法说按照他们的回答继续跟进问下去。后来自己总结的时候,也认为,在实习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么自己不熟悉的采访对象时,就慌慌张张的。

港闻部里,给我感受的一点就是压力。无时无刻都感受到压力。在香港一个这么小的地方就有那么多的媒体,一条新闻做得好不好,大家都有目共睹。做得好的记者,通常都是行家争相交流的对象,在业内很受尊重。

当一个记者,在体力和脑力上要付出很多,当一个香港的记者,要付出的是双倍的体力和脑力,这也是香港媒体竞争的激烈情况所决定的。记得年前在维多里亚公园,做特首曾荫权的直播的时候,记者和摄像师就像洪流一样,围着曾荫权,大家都是想要抢到一个好位置,我和同行的记者都被踩烂了鞋子,甚至连裤子都被扯破了。

专题部——专供我啃带子的圣地

专题部一周出两档节目,一个叫《香港刺针》,由梁文道主持。专门针对热门的事件,主持和嘉宾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形式有点类似凤凰台的《锵锵三人行》,不过不同的是,《香港刺针》的节目里面还会插入记者对这个谈论的题目做制作的外拍,另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不是单纯的talk show。另外一个是《时事宽频》,是类似于香港电台的《铿锵集》的一档专题节目,相对《香港刺针》来说,《时事宽频》的题材更为广泛,可以是当前的新闻热点,也可以是历史人文,科学技术等等。

在专题部的实习时间只有一周,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一周的收获特别的丰富。专题部对于我来说,像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让我静下心来吸收他们前人做过的专题片。每天一早上班,我就是抱着一叠有小山高的纪录片,跑去剪片室看。一天下来,可以看差不多7、8个小时的片,但是自己都不觉得累,反而一边看,满心欢喜的写笔记,抄下他们好的制作方式。一个星期下来,写满了一个笔记本。

第9篇 新闻专业实习报告:优秀新闻专业实习报告

新闻专业实习报告:优秀新闻专业实习报告

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实习更接近于一次独立学习,而不是一份真正的工作。这次香港有线新闻台的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香港媒体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我更加感受到作为一个记者的使命感和态度。

一 关于有线电视新闻台

有线电视新闻台简介:有线新闻台是全球首个全日二十四小时以广东话广播的新闻频道,包括《重点新闻台》、《财经资讯台》、《24小时新闻台》、《直播新闻台》四条频道,拥有五百多人的新闻团队,每天24小时为客户提供最新最快的新闻资讯。有线电视新闻台更是香港首间建造“全数码新闻中心”的媒体,率先带领香港进入全数码广播。

二 实习前的准备

因为有线新闻台没有在内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没有看过它的节目。也可以说对它根本不了解。上网所能查到的资料也很有限。对它的了解,也是停留在学院老师对它的介绍。不过,在出发前,多留意有关香港的新闻,看tvb和亚洲电视的新闻,不但助于多了解香港最近的新闻热点,还可以对新闻媒体的制作模式有个初步的了解。

另外,去香港实习临出发前,还要注意检查好自己的证件是不是已经办好,行李是不是带齐。这些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如果不做好,那么就会给实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三 实习工作

这次能去香港有线电视新闻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因为对于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多实践。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体运作方式。而在香港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新闻环境,有线新闻台是我们更进一步学习的理想平台。第一天去新闻台报到的时候,港闻部的采访主任黄庆州先生第一句告诉我们的就是:“你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学到什么取决于你的态度。”而且他还补充说,来实习的意义,就是把我们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表现出来,电视台不会从头开始教我们。这翻话,是个指引,也是个提醒,他让我明白到,在以后的五个星期内,能学到什么东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们也不仅仅是代表我们自己,我们所代表的也是我们学院,还有他们对内地学生的印象。

港闻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说港闻部(也叫assignment desk)是整个新闻台最忙碌的地方一点都不为过。每半个小时更新一次的新闻,几乎每一条新闻都要有follow up。有时候,一条新闻,又需要几个记者采访不同的部分,而这些新闻又是耽搁不得的。在assign desk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

在港闻部实习的三个星期里,我们一般都是以观察为主,高等法院,政府总部,教统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实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务这几个线条的新闻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负责这些方面的记者渐渐熟落起来,看多了他们问问题的形式,以后独自做采访,也上手得比较快。

每天晚上十点左右,记者就要打回台里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采访什么新闻。在新闻量多的时候,一个记者一天内做五条新闻也是很正常的事,这是在内地媒体实习的时候绝对无法想象到的。

而team work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这点,在我们上课的时候,也是经常强调的一点。一条新闻的出来,不是记者一个人或者是编辑一个人的功劳。它需要全部人都很优秀,如果是在拍摄环节中,摄影师拍得不好,挤不到好位置,那么无论记者的稿写得有多好,画面不好看,这不是一条好新闻。又或者,如果负责开车的司机,不熟悉路段,稍微开错了几个路口,或者是错了几个红红绿灯位,那么新闻做得再好,被其他电视台先播出了,那也是输了。所以,即便是看起来很小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个team work里的成员不合作,做得不够好,那么都会直接影响到这条新闻的质量,长远来说,会影响到整个台的形象。这也是为什么新闻台里面不强调英雄主义的原因。

另外,香港的电视新闻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们不喜欢在新闻中出现具体的时间,这是因为有些重要的新闻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闻里面出现“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点”这样的时间词,就会混淆观众。香港媒体的新闻较之内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钟到1分半钟。在半个小时的新闻内,所含的资讯量就会加大,也是为了适应香港人节奏快,对资讯的要求快,准,好的习惯。

在观察了三天之后,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实践的机会:在一个公开场合上采访教统局局长李国章。

因为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香港教改一直是个热点关注的新闻,所以每逢教统局长李国章出现的公众场合,都会聚集一大批媒体的记者在外等候。当我到达了会场时,教统局的io(information officer)在一开始就说李先生今天大概都不会接受媒体采访了,大家都似乎认为今天也是不会有收获。但是大家也还是继续等李国章出来,准备突击采访。

教统局的io又表示说李国章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我们又马上把麦克风插上,等待李国章出来接受采访。在采访完毕后,记者们大多数都会聚集在一起,互相参考大家所记录到的笔记和听回录音,来确保自己没有漏掉任何的信息,有些不确定的还会反复问。而相互之间也会参考一下这条新闻怎么报。再打电话回各自的台里向采主报料。在这次报料过程当中,我自己也犯了一个错误,我向采主说李国章没有回应我们问的问题。因为这样的说话,我是听到另外一个媒体的记者这样报料回她的台里的,所以我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想当然的觉得也应该是没有回应的,就这样跟采主说了。采主当时没有说什么,就是叫我把派到的beta带和音频先传回台里,让他听。等新闻出了以后,采主再打给我说,其实李国章从他的问题中已经是回应了我们问的问题了的,只是说得方式比较婉转,所以以后的采访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分析,要注意听被采访对象回答的问题,如果遇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还要继续跟进下去。有时候,新闻的角度和内涵,就是这样靠记者挖掘出来的。

第10篇 新闻专业报社实习报告

经历篇

第一天

大三上半学期,因为已和xx老师有过几次交往,并参与了几次采访活动,所以第一天跟着王老师实习,我们配合的还算不错。

2月26日下午,王老师联系我让第二天跟他去采访,这意味着我第二天要直接“上岗”。在电话里,王老师还交代让带50元和照片,这是办“实习证”的东西。第二天,我直接去采访,当时由于路不熟,王老师比我早到。他把办证材料拿走就直接回报社了。我中午回到报社,证已办好,他害怕门岗不让我进,特地打电话说已给门岗交代过,并把证放在了门岗上。

第三天

我实习的时间很不巧,正赶上全国两会。王老师作为创造了xx报最高发稿记录的首席记者,当然要参与这种盛会。走之前,他特地交代关注教育网站,有新闻及时通知他。

全国两会

王老师离开第一天,也是我实习第四天。由于刚接触,感觉“诚惶诚恐”。因为老师不在,似乎失去了“靠山”,但也轻松自由了很多。

就这样,一有新闻(教育部网站或省教育厅网站发布消息),我就先给王老师发短信,然后由他来判断有无新闻价值。写好后有哪个老师把关,署上哪个老师的名字,他都交代的清清楚楚。有时他qq在线,我就把写好的稿子传给他,没问题直接让我用“文涛”软件传。

但有时我也自作过主张,直接传。那次已是晚上10点,王老师从北京来电,说是编辑给他说我传了稿,但他在网上没找到,问我在哪里得到的消息,怕出错,他再看一遍。还又三令五申一定要找个记者老师把下关,要是出错了,担不起责任。我被他这种认真精神震撼。

他在北京期间,外出采访都是短信通知我或qq留言。在此期间,都是自己独立采访。我给王老师说怕写不好,出错,王老师常说他相信我的实力。

世博会

至今,王老师给我的印象,总是每天步履匆匆,每天总是很忙很忙……

在家呆了不到两周时间,又赶上了世博会,他又整装待发。前一天,我给他买了票。这次,他不像两会前那般殷勤叮嘱,也许对我也放心了。(他的言外之意是按老规矩行事)

小插曲

在两会结束的短短十几天里,适值报社改革,报社主编工作调整,王老师成功当选科教文卫部主编,上任第二天,就为本部策划一大稿,当时获“a-”。当时,3月份xx报社内部刊物《xx报人》显示这样一系列数据:“ 1月份稿件共4783.4,其中a稿无;a-稿20.0,占总篇数比例0.42%;b+稿344.,占总篇数比例7.20%;b稿2591.,占总篇数比例54.17%;b-稿1466.,占总篇数比例30.65%。2月份稿件质量统计中,a稿无;a-稿,占总篇数比例0.16%。

世博会,王老师策划的月光宝盒号系列报道,得到了上海媒体的赞扬和学习,也获得当月xx报总编辑奖。这些虽与我无关,但让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是新闻人,怎样做好新闻。

第11篇 2023年度最新新闻专业实习报告

第一天

大三上半学期,因为已和xx老师有过几次交往,并参与了几次采访活动,所以第一天跟着王老师实习,我们配合的还算不错。

2月26日下午,王老师联系我让第二天跟他去采访,这意味着我第二天要直接“上岗”。在电话里,王老师还交代让带50元和照片,这是办“实习证”的东西。第二天,我直接去采访,当时由于路不熟,王老师比我早到。他把*材料拿走就直接回报社了。我中午回到报社,证已办好,他害怕门岗不让我进,特地打电话说已给门岗交代过,并把证放在了门岗上。

第三天

我实习的时间很不巧,正赶上全国两会。王老师作为创造了xx报发稿记录的首席记者,当然要参与这种盛会。走之前,他特地交代关注教育网站,有新闻及时通知他。

全国两会

王老师离开第一天,也是我实习第四天。由于刚接触,感觉“诚惶诚恐”。因为老师不在,似乎失去了“靠山”,但也轻松自由了很多。

就这样,一有新闻(教育部网站或省教育厅网站发布消息),我就先给王老师发短信,然后由他来判断有无新闻价值。写好后有哪个老师把关,署上哪个老师的名字,他都交代的清清楚楚。有时他qq在线,我就把写好的稿子传给他,没问题直接让我用“文涛”软件传。

但有时我也自作过主张,直接传。那次已是晚上10点,王老师从北京来电,说是编辑给他说我传了稿,但他在网上没找到,问我在哪里得到的消息,怕出错,他再看一遍。还又三令五申一定要找个记者老师把下关,要是出错了,担不起责任。我被他这种认真精神震撼。

他在北京期间,外出采访都是短信通知我或qq留言。在此期间,都是自己独立采访。我给王老师说怕写不好,出错,王老师常说他相信我的实力。

世博会

至今,王老师给我的印象,总是每天步履匆匆,每天总是很忙很忙……

在家呆了不到两周时间,又赶上了世博会,他又整装待发。前一天,我给他买了票。这次,他不像两会前那般殷勤叮嘱,也许对我也放心了。(他的言外之意是按老规矩行事)

小插曲

在两会结束的短短十几天里,适值报社改革,报社主编工作调整,王老师成功当选科教文卫部主编,上任第二天,就为本部策划一大稿,当时获“a-”。当时,3月份xx报社内部刊物《xx报人》显示这样一系列数据:“ 1月份稿件共4783.4,其中a稿无;a-稿20.0,占总篇数比例0.42%;b+稿344.,占总篇数比例7.20%;b稿2591.,占总篇数比例54.17%;b-稿1466.,占总篇数比例30.65%。2月份稿件质量统计中,a稿无;a-稿,占总篇数比例0.16%。

世博会,王老师策划的月光宝盒号系列报道,得到了上海媒体的赞扬和学习,也获得当月xx报总编辑奖。这些虽与我无关,但让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是新闻人,怎样做好新闻。

第12篇 2023年新闻专业实习报告范例

有线电视新闻台有线新闻台是全球首个全日二十四小时以广东话广播的新闻频道,包括《重点新闻台》、《财经资讯台》、《24小时新闻台》、《直播新闻台》四条频道,拥有五百多人的新闻团队,每天24小时为客户提供最新最快的新闻资讯。有线电视新闻台更是香港首间建造“全数码新闻中心”的媒体,率先带领香港进入全数码广播。

二实习前的准备

因为有线新闻台没有在内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没有看过它的节目。也可以说对它根本不了解。上网所能查到的资料也很有限。对它的了解,也是停留在学院老师对它的介绍。不过,在出发前,多留意有关香港的新闻,看tvb和亚洲电视的新闻,不但助于多了解香港最近的新闻热点,还可以对新闻媒体的制作模式有个初步的了解。

另外,去香港实习临出发前,还要注意检查好自己的证件是不是已经办好,行李是不是带齐。这些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如果不做好,那么就会给实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三实习工作

这次能去香港有线电视新闻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因为对于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多实践。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体运作方式。而在香港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新闻环境,有线新闻台是我们更进一步学习的理想平台。第一天去新闻台报到的时候,港闻部的采访主任黄庆州先生第一句告诉我们的就是:“你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学到什么取决于你的态度。”而且他还补充说,来实习的意义,就是把我们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表现出来,电视台不会从头开始教我们。这翻话,是个指引,也是个提醒,他让我明白到,在以后的五个星期内,能学到什么东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们也不仅仅是代表我们自己,我们所代表的也是我们学院,还有他们对内地学生的印象。

港闻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说港闻部(也叫assignmentdesk)是整个新闻台最忙碌的地方一点都不为过。每半个小时更新一次的新闻,几乎每一条新闻都要有followup。有时候,一条新闻,又需要几个采访不同的部分,而这些新闻又是耽搁不得的。在assigndesk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

在港闻部实习的三个星期里,我们一般都是以观察为主,高等法院,政府总部,教统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实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务这几个线条的新闻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负责这些方面的渐渐熟落起来,看多了他们问问题的形式,以后独自做采访,也上手得比较快。

每天晚上十点左右,就要打回台里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采访什么新闻。在新闻量多的时候,一个一天内做五条新闻也是很正常的事,这是在内地媒体实习的时候绝对无法想象到的。

而teamwork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这点,在我们上课的时候,也是经常强调的一点。一条新闻的出来,不是一个人或者是编辑一个人的功劳。它需要全部人都很优秀,如果是在拍摄环节中,摄影师拍得不好,挤不到好位置,那么无论的稿写得有多好,画面不好看,这不是一条好新闻。又或者,如果负责开车的司机,不熟悉路段,稍微开错了几个路口,或者是错了几个红红绿灯位,那么新闻做得再好,被其他电视台先播出了,那也是输了。所以,即便是看起来很小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个teamwork里的成员不合作,做得不够好,那么都会直接影响到这条新闻的质量,长远来说,会影响到整个台的形象。这也是为什么新闻台里面不强调英雄主义的原因。

《精选新闻专业实习报告(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