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23年金融调查报告
当前,全球正面临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度之强、连锁效应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
一、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市
经济及经济犯罪形势的影响
**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金融危机对我市的影响相比工业城市相对较小,但其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金融危机一开始似乎只是对经济造成了影响,但随后便有可能变成社会问题。金融危机不仅给我市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也给我市的和谐发展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全市经侦部门受案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一)过剩劳动力将成为犯罪主体。**是一个农业大市和劳务输出大市,全市工业抗风险能力尚待提高,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已经出现农民工提前陆续返乡现象,大型工业企业出现亏损、部分停产、裁员等情况。一些出口型企业,因国外金融危机造成购买力下降,已拿不到生产订单,这些企业已从去年下旬处于停产状态,企业员工放假回家。根据统计,我市有100多万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外打工,其中90%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企业出现欠薪、裁员、倒闭,使得我市大量外出劳务人员呈现大规模失业。据统计,截止12月底已返回农民工30余万人,春节后可能还会出现一次范围较大的返乡潮。这部分群体长年在外务工, 由于外出用工单位倒闭或停工,农民工群体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共同的困境使它们更容易结合在一起,共同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这部分人被别有用心之人煽动利用,出现讨薪问题引发的群体上访事件可能较为突出。在此基础上,我市将可能出现明显的劳动力过剩,加之返乡农民工多数文化层次不高、资金紧缺,极易引发各类经济犯罪案件,成为扰乱市场秩序、侵财、传销等案件的犯罪主体。
(二)资金紧缺诱使各类经济犯罪案件多发。一是容易引发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犯罪。在金融危机暴发前,一些个别企业、个体经营者受高额利润吸引,盲目扩大经营规模,通过以高利息、高回报的方式,非法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扩大经营规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容易引发资金断链,而一旦出现资金断链,致使用资者无法兑现当初的承诺,甚至连本金都无法按时归还,投资者为了挽回自己的损失,必然会采取各种手段讨要投资款,甚至是绑架等极端手段,从而引发暴力索债、非法拘禁等违法犯罪;同时,用资者若偿还不上大额欠款,往往会想法逃避,甚至举家外迁,从而引发非法集资案件增多,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xx年下半年,我市经侦部门先后立非法集资类案件多起,均是以高于银行同期利率为诱饵,借取大量现金,后无力偿还携款潜逃,并且逃跑的方向不明确,其中一起案件,嫌疑人甚至精心策划把自己的户籍从本地迁移走,又不在他地入户,目前在公安网无法查到其户口,以此来逃避法律的追究,给侦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二是容易引发信用卡诈骗案件。少数银行在推广银行卡业务时,仅仅着眼于抢占市场份额,随意放宽申请人的准入制度,简化申请手续,实名制、资信审查流于形式,致使一些资金紧缺的个人轻易申领到信用卡进行大肆透支、消费,而无法偿还,引发信用卡诈骗犯罪。三是还发现有不法之徒利用报刊或手机短信息发布虚假“提供贷款”广告,虚假许诺可以提供贷款,骗取受害人钱财的案件。
(三)房地产领域经济犯罪问题逐步暴露。xx年以来,我市房地产市场持续走低,部分规模较小、过度投机的房地产商已出现资金短缺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消费者购房信心不足,房地产行业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少数房地产开发商和中介机构饮鸩止渴,一房两卖,挪用资金,易引发大要案件发生。一是“一房两卖”问题突出。开发商将未完工验收的房产以预售的形式登记在债权人或其指定的亲人名下,或者在银行办理虚假按揭骗取贷款,然后再将房屋真正销售给购房人后用购房款还借款并赎回房产后再将产权手续办理到真正购房人的名下。一旦开发商出现资金断裂就会导致实际购房者无法获得房产权,进而引发群体性事件。一房两卖案件中,通常存在贷款诈骗、非法借贷等违法犯罪行为,涉案金额大,受害群众多,对金融秩序造成了较大冲击。xx年经侦支队侦办的长江房地产公司采取一房两卖进行合同诈骗的案件最具代表性,同时涉嫌虚报注册资本、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犯罪。长江房地产公司先后骗取174名购房户及银行贷款金额高达1300万余元。由于该案受害人数众多,社会影响较大,直接导致受骗群众无法取得房屋产权,一些受骗群众纷纷到党委政府上访,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二是房产中介公司利用业务之便挪用资金、侵占犯罪应引起关注。xx年以来,我市楼市持续降温,中介公司竞争加剧,部分房产中介公司运作不畅,容易出现公司负责人员挪用资金、卷款潜逃的案件。
(四)证券期货市场整体低迷易引起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xx年以来,股市受金融危机影响呈现单边下跌状态,股民财富大量蒸发,外地股民自杀或打砸事件的消息不断见诸媒体。如果再出现大幅下跌情况,造成资产严重缩水,个别人可能铤而走险而引发的恶性案件应引起全市经侦部门的重视,予以防范。
(
五)失业人员采取低成本的谋生手段,非法经营、无证经营等问题可能会增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农民工被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制造业和建筑业裁员尤其严重。这些农民工返乡后,多数人文化程度较低、无技术,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很难再找到一份赖以谋生的稳定工作。为了逃避各种税费,降低经营成本,谋取最大利润,非法经营、无证经营便成为其首选的谋利方式。同时,部分失业人员可能铤而走险,从事盗抢等违法犯罪活动,特种行业可能成为其销赃渠道。在金融危机大潮的冲击下,失业人口不断增加,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很大压力。其中部分人可能会采取无证经营等方式谋生,而其中的好逸恶劳之人极有可能铤而走险,从事偷、盗、抢等无本买卖。偷盗自行车、市政设施、街头抢夺、抢劫等案件有可能在这部分人的推动下升高。为了尽快将赃物换取现金,典当、废旧金属收购行业将成为违法犯罪分子首选的销赃渠道。
此外,还可能诱发侵犯税收征管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其他经济犯罪。从上述情况看,由于企业经济困局和产业不景气导致的社会动荡、治安不稳和经济犯罪突出具有滞后性,无论是依历史先例还是经验观察,下步我市经济犯罪高发势头将呈现,金融领域形势将更为严峻。
二、对做好经济犯罪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警惕,随时关注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掌握全市经济的发展动态,推进预警机制的建立。掌握国家及全省、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与案件有关的情报信息,从而更好地指导案件的调查工作,提高驾驭大局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办案的效率。除了认真办好案件外,还要学习金融危机的知识及关注其发展趋势,并且对金融危机对经济影响进行研讨和分析。
(二)加强在金融危机下对经济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对证据确凿的经济犯罪案件,应当迅速深入调查和收集证据,及时准确地逮捕犯罪嫌疑人,严厉打击相关的经济犯罪活动,震慑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稳定及经济安全。深入开展对经济领域不安定因素特别是非法集资问题的排查工作,密切关注支柱行业、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经营状况,及时发布预警,提出工作建议,主动发挥服务、参谋作用,妥善处置和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类犯罪行为。
(三)建立经嫌单位信息库。尤其是要把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以及纯粹从事贸易活动的公司的法人代表、经营地址、工商注册、税务申报、注册资金、营业范围、银行帐户等基础信息采集起来,形成信息库、便于查询,为实践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从事贸易活动的公司都有经济不规范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有的故意拖欠货款,有的高进低出,有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等。对这类单位信息搜集调控,有利于分析和掌握案件动态。
(四)加强经侦特情、经嫌调控、阵地控制工作,努力建立经侦防控机制。经侦工作要做到“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必须注重基础业务建设。经侦基础业务建设的重点是信息资料搜集、秘密力量建设、阵地控制和经嫌调控,研究经济犯罪的特点、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先期预防。为有效地发挥其预防犯罪的效能,经侦部门要主动与当地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联系,收集经济监管过程中发现的经济犯罪动态信息,根据这些部门的信息化进程,逐步建立相应级别对公司企业纳税信息资料、工商注册登记等信息的联网查询监测系统,一时难以联网的,及时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并录入信息库。对被工商、税务、烟草、盐业等部门依法查处过、行政处罚过的人员和单位的情况收集起来,建立单位信息资料库,掌握其犯罪的惯用手法,为日后的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依据;加大经嫌调控工作,对调控对象做到熟悉其基本情况,掌握其活动规律,并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对象开展控制工作,对发现其有犯罪苗头性的予以及时的打击,以预防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同时要重视秘密力量建设工作,提高发现、控制、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的能力。在金融、财税、保险、审计、律师、司法会计等部门单位物建经侦特情、朋友或关系人,以获取深层次、专业性的经济犯罪情报,在破案追逃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加强经侦特情建设的同时,经侦部门要与派出所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阵地控制工作,对经济犯罪相对集中的重点地区和经济犯罪人员社交活动较集中的复杂场所、经济热点行业、中介组织、管理滞后且易受侵害的行业进行公开或秘密的监控,从而做到对经济犯罪活动的及时发现和及时控制;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建立经侦掩护性职业据点和秘密联络据点,充分发挥其控制阵地、搜集情报、发现犯罪线索、掩护特情,有效地预防打击各类经济违法犯罪活动的作用。
(五)建立警企联系制度及情况通报制度,为警民沟通搭建一座桥梁。建立警企联系制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征求对打击犯罪、服务企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通过印制警企联系卡、公开联系电话和受案范围,方便与企业的联系,及时为企业提供服务。建立情况通报制度。一方面可以将经济犯罪方面新动态、新情况、典型案例和预防措施等通报给企业,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提高了企业的防范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企业进行普法工作,提高各企业管理层及基层的法律意识,从而为“预警、打击及防控”工作奠定良好的预警基础。
(六)大力做好宣传工作,震慑犯罪,使社会各界和群众共同参与到防范经济犯罪的活动中。经济犯罪的预防工作不是经侦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所能完成的,需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打击、预防的氛围,在打击犯罪的同时,使社会各界和群众共同认识预防经济犯罪的重要性、必要性,调动积极性,造成经济犯罪活动人人喊打的局面,形成人人自觉抵制经济犯罪,人人主动预防经济犯罪的氛围,使经济犯罪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要加大正反典型的宣传力度,对各类经济犯罪活动的特点、手段、方法进行公开报道,增强人们对经济犯罪的识别能力,知道怎样预防不法犯罪分子的侵害。
2023年金融调查报告(2)
1.调查设计
(1)chfs抽样设计:经济富裕地区(东部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样本市县中东中西部省份的比例为32:27:21,全国为34:27:38),城镇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样本中城镇居委会与农村村委会比例为181:139),城镇富裕家庭占比较大,样本的地理分布比较均匀。
(2)数据核查:事后对所有受访者进行(电话)回访。
(3)拒访率:chfs的拒访率低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调查的拒访率。
(4)数据代表性:人口统计学方面,chfs调查数据在家庭规模、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方面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比较一致,其中城市人口比例数据与国家统计局有差异(xx年chfs数据按户口计算为0.369,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0.513,但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不是户籍概念)。在居民收入总额上,chfs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居民收入总额、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总额、人均收入方面比较一致,在农村和城市人均收入内部构成上二者差距比较大。
(5)国内有影响力的家庭调查数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chip),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国健康与养老跟踪调查(charls)。
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它是一种使用辅助信息,从而使每个单位均有按其规模大小成比例的被抽中概率的一种抽样方式。pps 抽样是指在多阶段抽样中,尤其是二阶段抽样中,初级抽样单位被抽中的机率取决于其初级抽样单位的规模大小,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大,被抽中的机会就越大,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小,被抽中的机率就越小。
2.家庭人口和工作特征
(1)xx年chfs样本数据显示平均家庭规模为2.94人。少儿(15周岁以下)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23:100,劳动年龄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5:100,老年(60周岁以上)人口的男女性别小于1。
(2)无论是根据人口老龄化指标1(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0%,根据chfs我国xx年该数据为16.34%)还是指标2(65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我国为10.65%)都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少儿抚养比低于老年抚养比,且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高于农村。
(3)根据chfs数据,我国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比例高达63.58%,年龄组越低的人群高学历的比例越高。
(4)根据chfs我国城市剩男、剩女(30周岁以上的未婚男女)的比例41:62,农村为59:38。
(5)企业雇佣的劳动力占从业人员的比例高达62%,其中38.44%在私营或个体企业工作,大力发展工商业可能是解决中国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大力支持私营或个体企业的发展,中国劳动力就业压力将可能得到缓解。
(6)具有博士学历职工的工资收入低于硕士学历职工的工资,在这个阶段教育收入回报为负。
(7)随着人口年龄降低,初中学历以下人口比例显著降低,义务教育效果明显。
3.家庭非金融资产
(1)从土地的闲置率上看,在被征收土地归为农用土地的假设下,限制土地的占比也有9.97%。(这一数据与我观察到的家乡的情况正好相反,由于种粮补贴及苹果价格上涨,农民们甚至把部分荒山都开垦成土地了,根本看不到土地闲置的情形。)
(2)农村劳动力的输出比例为35.22%。
(3)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16~25周岁,26~35周岁的农村居民供给人数显著小于其他年龄组,据此分析,劳动力输出可能持续不足,“用工荒”现象可能长期存在。
(4)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中,有66.88%的农业家庭以及72.68%的非农业家庭没有使用机械。
(5)政府对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补贴差异仅能缩小两类农作物生产收益差距的2.2%,富裕家庭可能获得了更多的农业生产补贴资金。(这是否与富裕家庭的生产规模更大有关系?)
(6)xx年非农业户籍家庭11.79%从事工商业,农业户籍家庭14.73%从事工商业项目。行业分布方面,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其他行业分列前5位。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家庭从事工商业活动更为积极。
(7)从户主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来看,xx年从事工商业的家庭户主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77年,高于未从事工商业家庭户主平均受教育年限,后者为8.86年。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家庭户主与未从事工商业活动家庭户主获得这些学历占比差距不显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家庭中创业比例低于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随着家庭工商业项目资产规模的增加,户主平均受教育年限也增加。
(8)按行业来看,绝大部分行业对应的工商业项目资产规模小于40万元。从工商业项目的取得方式看,通过创立工商业项目的方式获得经营项目的家庭占比为79.69%。从家庭对最主要工商业项目的占有份额来看,农业户籍家庭占有份额平均为93.27%,非农业户籍家庭为87.85%。从项目的组织形式来看,个体户/个体工商户是最为普遍的组织形式。
(9)个体户/个体工商户家庭每周平均工作时间6.51天,家庭独资企业6.34天,有限责任公司5.41天,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分别为6.18天、5.62天。
(10)xx年家庭主要从事的工商业项目以盈利为主,仅少数项目存在亏损现象。
(11)从银行贷款的资金流向来看,大企业或工商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更大。贷款申请被拒及害怕被拒而未提出申请的家庭占所有从事农业或工商业家庭的10.7%。从贷款的年利率来看,农业家庭与非农业家庭非别为7.11%、5.96%。随着贷款规模的增加,贷款的年利率大致呈递减趋势。非农业家庭主要采用抵押贷款,农业家庭主要采用信用贷款。不管是农业家庭还是非农业家庭向民间金融住址借款的占比均较小。不管是农业家庭还是非农业家庭,绝大部分借款都没有收取利息。
(12)非农业户籍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5.39%,农业户籍家庭为92.60%。xx年中国城市有房家庭户均拥有住房1.22套。11.88%的城市家庭未拥有住房,69.05%的拥有一套住房,15.44%拥有两套住房,3.63%的拥有三套以上(城市家庭有房率比较高,但炒房的比例并不高,未来商品房的需求可能在于城市化)。xx年城市人均建筑面积为38.89%,人均使用面积上升到33.76%。中小户型商品房(建筑面积小于等于90平方)占比为44.89%。xx年中期,有13.94%的非农业户籍家庭为购买住房而向银行贷款,还有7.88%的非农业户籍家庭通过银行以外的其他渠道借款以获得住房。(住房贷款的比例低于我以前的预期)户主年龄在30-40周岁之间的家庭,贷款总额平均为家庭年收入的11倍之多,收入处于最低25%的那部分家庭贷款额达到了年收入的32倍之多。
(13)约14.53%的家庭拥有常见车辆如轿车、客车和货车等。排名前3位的汽车品牌分别是大众、丰田、别克。第一辆汽车从银行借款或通过其他途径借款的占拥有汽车家庭的24.33%,为第二辆汽车负债的家庭占拥有两辆以上汽车家庭的14.29%。家庭为汽车购买保险比较普遍,但为其他车辆购买保险较少。每类汽车险种,没有理赔的家庭购买占比都比理赔家庭的购买占比低,汽车保险的逆向选择明显。
(14)在其他资产种类的分布上,农业家庭和非农业家庭持有金银首饰最为普遍。
4.家庭金融资产
(1)金融市场参与率分别为:银行存款60.91%,股票8.84%,债券0.77%,基金4.24%,衍生品0.05%,金融理财产品1.10%。其中股票市场、基金市场、银行存款以及民间金融的参与率与学历(博士以下)成正相关,与年龄成反相关。博士在股票市场与民间金融市场的参与率显著低于硕士,在基金与银行存款市场的参与率高于硕士。
(2)家庭金融资产平均为6.38万元,中位数为6000元,金融资产在家庭之间的分布不均匀。户主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持有金融资产(或无风险资产)总量成正相关(博士除外),与年龄反相关。户主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持有风险资产总量正相关(博士除外),在年龄段的分布上44周岁以下家庭持有家庭风险资产最多,60周岁次之,45-59周岁最少。家庭风险资产的占比平均为9.98%,与户主受教育程度正相关(博士除外),与年龄反相关。(博士群体更保守么?)
(3)从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来看,城乡家庭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中位数分别相差4000元与3万元,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家庭股票账户现金余额均值、中位数均高于城市家庭,表明农村家庭股票账户资金闲置情况更严重。股票投资盈利的家庭占比为22.17%,学历与炒股赚钱之间没有必然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炒股赚钱比例递增。炒股借贷的比例为1.70%,平均借贷金额为6.29万元,比例较小,但金额较大。50%以上的家庭没有从基金投资中获利。
5.家庭负债
(1)家庭房产负债比例为(2513/8438)29.78%,其中银行贷款比例为(846户)10.03%,贷款均值为22.85万元;民间借款比例为(1667户)19.76%,借款均值为5.37万元。家庭教育负债比例为7.93%,均值为12798元。
(2)除了住房、汽车、商业、教育、信用卡负债之外,其他负债的主要目的是看病,占40.41%,其次是娶媳妇,15.40%。家庭其他负债的主要来源是近亲。民间借款的家庭比例为34.95%。
6.家庭保险与保障
(1)44.2%的被调查居民没有养老保险。农业户籍居民64.36%主要靠子女养老,非农业户籍为49.17%。目前离休金与退休金之间,以及离退休内部行业之间差距较大(养老保险改革势在必行)。0.38%的农业户籍居民与4.76%的非农业户籍居民有企业年金。从行业来看,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拥有企业年金的比例为6.26%,占比最高,其次为专业技术人员为4.4%。年金人均领取余额,前者为1627元,后者为5131元。年均缴纳方面,二者差距不大。
(2)社会基本医保的平均覆盖率为89.17%,城乡差别不大。商业保险方面,农业户籍居民92.86%没有任何商业保险,非农业户籍居民,85.37%没有任何商业保险。
7.家庭支出与收入
(1)家庭总支出由食品支出(27%)、衣着支出(6%)、生活居住支出(17%)、日用品与耐用消费品支出(6%)、医疗保健支出(8%)、交通通信支出(20%包含交通工具的购买支出)、教育娱乐支出(14%)及其他支出(2%)构成。农村居民年均消费支出为城市居民的51%,且家庭消费不均等的程度在农村居民内部更加突出。城乡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上相差无几,考虑到城乡收入差别,农村居民的医保负担更重。城镇居民的转移支出占其收入的比重约为11%,农村为14%。
(2)居民家庭年收入的均值与中位数之比约为2.9:1,意味着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高。xx年我国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为3884元,转移性支出为6052元(差额去了哪里?)。公务员家庭相对于非公务员家庭来说,年转移收入的总量高出32%,来自非亲属的转移收入比例也大大高于后者。
(3)无论是城镇家庭还是农村家庭储蓄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子女教育。子女教育和结婚、养老以及买房是我国家庭储蓄的三个主要原因。
8.家庭财富
(1)城市家庭资产达到均值的占14.30%,农村家庭资产达到均值的占21.34%。
(2)样本家庭中没有负债的占到61.78%。
2023年金融调查报告(3)
全球范围的企业裁员倒闭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的华尔街员工失去了工作。那些投行精英们有的当起了理发师,有的开饭馆,或是投身教育业、农业。随着一批企业的破产、裁员、减薪,将有越来越多的人陷入困境,为这场危机埋单。
10月20日,国际劳工组织预测,这场全球性的金融海啸在xx年底之前或将导致xx万人失业。“生活费不足每人每天1美元的贫困劳工数量将增加4000万,生活费不足每人每天2美元的劳工数量将增加1亿以上。”
“金融危机将导致机构重组和裁员,而且这场危机不仅限于华尔街和银行业,它还将给实体经济带来冲击,从而导致房地产、建筑业、汽车制造、服务业以及旅游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失业。”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在日内瓦表示:“如果目前世界各国推出的救市措施不能迅速奏效的话,失业人口数量还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全球,在很多国家的外企依靠关闭工厂、裁员,减少开支,节约成本。在中国的外企也正面临着“寒冬”的到来。
在目前经济衰退的情况下,除了国内外企受到直接影响,国内其他实体行业同样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金融海啸的冲击开始由最初打击金融和房地产业,波及制造业,不少公司近期都宣布大幅裁员。
以前一直对人才需求量较大的房产、外贸和机械制造三大行业的招聘数大幅缩水。据统计,房地产企业去年同期骤减约2/3。
外贸类企业所招人才占其中不足1%,尤其是面向欧美地区的外贸企业,几乎没有招聘需求。而消费市场在海外的机械制造类企业也受到冲击,订单减少使得一线技术需求量较去年同期减少约五成。
国内金融业首当其冲
和去年前年相比,金融证券行业的招聘情况简直是360度的大转弯。记者了解到,某证券公司,在去年和前年股市牛市的时候,一个营业厅有400多个经纪人,但是现在已经几乎全部清走。
低端人才处境艰难,高端人才也不见得好过。国内某著名投资集团就收回了原来的“4个副总裁、一个分公司总经理”的招聘计划。
广州受金融危机影响招聘企业骤减一半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逐渐开始让广州职场的白领、蓝领们感到了切身的“寒意”。在广州的两大人才市场,进场招聘的企业同比缩减近半,其中,房地产、外贸、加工制造等行业的多数职位已被冻结。而受全球经济增长趋势放缓的影响,天河区多个写楼内的“减薪裁员”也已悄然展开。
在大小企业或深或浅遭遇金融危机冲击的同时,就业形势已经越来越不容乐观。
金融危机影响上海就业市场
金融危机的影响,正渐渐蔓延至上海的就业市场。上海职场已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目前,企业方对猎头的需求意愿比平日锐减8成,房地产业甚至出现了所有的职位几乎不再招聘的情况。受此影响,上海的白领们开始因担忧自己的“饭碗”而焦虑度日。石永明透露:金融业、汽车业、制造业等受影响较严重的行业,招聘需求都大幅度减少。
金融危机致名企减少校园招聘计划
每年的10月份开始又到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今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寒流明显吹入了大学校园。按照惯例,这个月是各大企业网上招聘和校园宣讲的密集期,随后在下个月展开招聘会的“高峰期”。但是从各大高校了解到,目前进校的大型企业明显减少,用人岗位缩减,甚至一些知名企业明确通知取消今年的校园招聘。受经济低迷的影响,今年一批企业缩减规模甚至关闭,由此带来用人需求萎缩,而全国xx年应届毕业生将达到592万,又创新高,就业压力必将增大,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准备应对举措。
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学生们更加看重公务员和考研等稍显“稳定”的选择。今年的全国公务员报考人数突破百万人大关,成为报名人数最多的一届。失业的危机感还延伸到明年的毕业生中,不少求职者在接受聚贤华尔街网的调查时坦言:“今年的毕业生如果消化不了就会积攒到明年。全球经济未必在明年就能全面复苏,这样一来我们这些明年的毕业生将更惨。”
金融危机冲击国内it企业
金融危机已经实实在在的冲击到了it实体经济,在过去的一两个月里,已经有惠普、摩托罗拉、雅虎、amd等国际it巨头纷纷裁员。
金融危机在影响国际巨头的同时,也开始影响到国内it企业,根据公开报道统计,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国内已经有多家互联网、it公司裁员,其中宁波慧聪、九九中国两家网站倒闭。
xx年企业招聘趋势分析
从全国范围来看,9月全国总职位需求数为与8月相比,已经锐减14000个左右,约占目前在线招聘职位数量的1.3%。在主要招聘市场中,只有不到50%的公司计划在未来3个月招聘高级职员。11月9日,国务院出台了十项措施,着重提升内需,以减少国际经济下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国家整体的宏观调控必然会对就业产生积极影响。可以预测,在xx年的企业招聘趋势将是减少招聘计划,降低人员开支,以应对全球化的金融危机。对此,聚贤华尔街网ceo石永明建议求职者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最好办法,一方面,参加相关培训课程、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善于在危机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职业机会。
2023年金融调查报告(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___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县域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为及时了解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分析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县域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境,进而寻求改进对策。笔者以河北省xx市为调查对象,对辖内金融机构、有代表性的30户涉农企业及50户农户进行了重点调查,结果显示,县域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逐步加大,效果日益显现,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一、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xx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华北平原腹地,全市辖8镇3乡1个街道办事处160个行政村,面积5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占总人口的76.1%。xx市的基础产业是农业,属于农业大县,上半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4171万元,同比增长5.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3367万元,同比增长5.7%;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381643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2.5%,同比增长14.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3255元,同比增长12.9%。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又对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县域金融服务还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需求,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面临较多困境。
(一)支农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较为复杂,需要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支持合力。但是从县域实际情况看,政府的职能作用发挥得还不充分,尚未建立运转规范的金融支农和财政支农对接平台,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金融机构不能及时了解财政支农的资金投向和投量,更谈不上做好配套资金的发放工作,金融支农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滞后性。据调查,县域金融机构支持新农村建设普遍行动迟滞、进度缓慢,在年度工作规划中既没有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在实际工作中也缺乏支持三农的具体行动,呈现政府倡导、人民银行呐喊、金融机构无动于衷的格局,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导向存在很大反差。
(二)农村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难以提供高效金融服务
近年来,在精简网点、减员增效的原则指导下,县级金融机构大量撤并达不到规模的营业场所,使留在农村的营业网点寥寥无几。虽然银监会出台了不少政策,为各类资本到农村投资设立金融机构提供了商机,但是,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离农民很近、直接为三农服务的银行网点还较少。据调查,,xx辖内现有39个金融营业网点。其中,17个设在县城中心繁华地段,22个设在乡(镇)农村地区,原来设在村一级的信用站已全部撤销,141个村处于金融盲区。设在19个乡(镇)的营业网点以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为主,相对于全市160个行政村、35万农村人口而言,平均每万人拥有的机构网点数才0.628个,人均金融网点的资源占有率极低。农村金融网点覆盖率低,单个网点辐射面大,金融服务触角有限,很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及时、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信贷投入不足,资金供求矛盾突出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xx市形成了以西瓜、花生、蔬菜三大种植业和奶牛、优质瘦肉型猪两大养殖业为主导的三种两养五大特色农业经济格局;乡镇企业形成了以石雕、胶合板、电热毯、印刷、食品加工、灯具、塑料、制鞋为代表的八大特色行业,这些迅速发展起来的农村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产生了巨大的资金需求。但是,由于受政策、资金、自身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弱化了县域金融机构对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使其对农业的信贷投入呈萎缩之势。据测算,xx市涉农企业和农民仅流动资金需求每年不下38亿元,而金融机构年累计发放贷款仅10亿元左右,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抽样调查的30户涉农企业中,14户没有得到过银行的支持,16户取得过不同程 度的信贷支持,但金额较小,在其经营资金中占比很低;据统计,在企业初始资金来源中,内部集资1256万元,民间借款986万元,银行贷款418万元,仅占16.2%,金融机构信贷投入明显不足。
(四)金融服务主体单一,支农范围狭窄
从县域农村金融服务主体看:商业银行虽然具有资金、网络等方面的优势,但是,这些服务还没有延伸到广大农村地区,对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还不能提供电子结算、信贷管理、业务咨询、政策指导为一体的金融服务,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农业银行早已偏离农轨道,将经营重点转向支持大城市、大企业和大项目;农发行仅限于对国有粮棉油收购流通环节提供信贷服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有限;真正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服务的只有农村信用社,但农村信用社主要办理存款、汇兑、代收税费、代付粮食直补资金等业务,在满足农村资金需求上显得势单力薄,只向农业生产,、流通领域发放了少量贷款,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多领域、多层次的信贷需求。据调查,县域金融机构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对农村教科文卫、通讯、农民工技术培训、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还基本没有涉足,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差距很大。
(五)金融服务后劲不足,难以形成支农长效机制
从宏观政策来看,国家对农村金融机构缺乏持续有效的扶持政策和扶持机制,涉农金融机构面对县域经济总量小、质量差、信贷载体脆弱等客观条件,难以处理商业性经营与政策性支农之间的矛盾;从资金流向上看,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农村资金外流呈上升趋势,邮政储蓄和商业银行是农村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据统计,3季度末,xx市邮政储蓄存款余额为93225万元,较年初增加23739万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4127万元,增长34.16%,存款增量超过了辖内所有金融机构,这部分存款流出了农村,使农村经济发展雪上加霜;从经营管理模式上看,商业银行实行高度的集约化管理,县支行既无贷款评估、审核及审批权,也无票据承兑权、贴现权,与农村信贷需求面广、额小、分散的特点不相适应;从农村信用环境看:受金融知识普及率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普遍存在法律观念淡薄、信用知识缺乏、诚信意识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二、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建立支农联系制度。政府牵头建立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组织机构,形成地方政府领导、金融管理部门推动、金融机构落实、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构建运转高效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做到金融支农和财政支农同安排、同部署,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同时,协同人民银行建立金融支农监测和考核制度,加大奖惩力度,调动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二是人民银行要发挥协调督导推动作用,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特色和重点,研究提出具体的工作思路和阶段性的工作目标及措施,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三是县域金融机构要看到国家公共财政向农村转移、工业反哺农业,全面建设农村小康,所带来的巨大商机和业务发展机遇,将支持新农村建设纳入本行的长远发展规划,发挥积极性,增强主动性,加快业务创新,增加信贷投入,实现支持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二)增设营业网点,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只有在农村设立适量的营业网点,才能使金融机构真正融入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潮,因此,要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使其在体制、机制和服务方式上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一是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坚持服务三农方向不动摇,发挥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二是扩大政策性金融业务范围,农发行应当将重点由支持粮棉油收购逐步转向支持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来。三是发挥农行县域商业金融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农行股改往下走的原则,适当增设农村营业网点,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企业和农村小城镇建设,逐步提高涉农贷款的比重。五是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推动民间金融阳光化,使其成为农村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六是在条件成熟的农村乡镇,引导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等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实现农村金融主体的多样化,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向纵深发展。
(三)扩宽金融服务范围,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县域金融机构要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方针要求,树立在竞争中求协作,在协作中谋发展的意识,找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最佳切入点,发挥自身优势,实行错位竞争,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二是商业银行要树立小客户、大市场经营理念,充分发挥资金和人员优势,积极研发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业务品种,满足农民发展高效农业、办企业等多样化资金需求,缓解农民贷款难、担保难问题。三是积极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加大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改善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服务。四是扩大支持范围。不仅要加大对农村种植、养殖等生产领域的资金支持,还要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事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信贷投入,全方位支持新农村建设进程。
(四)完善制度,建立金融支农长效机制
一是构建支农信贷资金的风险管理和利益补偿机制。对于金融支农信贷投入,可实行风险由国家分担,损失由国家弥补,经营能力由国家补偿的政策。财政应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切出一块资金,建立金融机构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发挥地方财力的激励作用。二是商业银行要根据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建立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授权授信机制,保障对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投入。三是完善资金回流机制。对县域金融机构从农村吸收的新增存款,要硬性规定一定比例反哺农村。四是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由财政、税务、工商、金融机构等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多方联动,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尽快补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短板,形成县域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
第2篇 经济特区金融人力资源调查报告
经过30年的发展,经济特区金融业基本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为主体,其他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并存,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现代金融体系,影响力逐渐由珠三角辐射到全国,为经济特区市创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济特区金融业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经初步估算,截止年12月底,金融业总资产约达到3.73万亿元,金融业实现增加值约达12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4%,在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经济特区位居第五,成为我国内地城市中排名最为靠前的金融中心等。最近国家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经济特区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规划》,提出经济特区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和金融业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为经济特区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指明了方向,创业板的成功开设又为经济特区市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迈出了重要步伐,经济特区金融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
与此同时,随着北京、上海等金融中心的确立,以及天津、苏州、杭州作为新型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崛起,经济特区市的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受到了挑战。经济特区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突出表现在经济特区金融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难以满足金融业产业发展的需求。一方面,经济特区金融业积聚发展,对金融人才数量提出了更多要求,要求实现金融人才的大量积聚,二是经济特区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发展,要求社会能够为经济特区金融业提供更多的熟悉国内国际金融市场业务的金融人才。而经济特区本地高校资源缺乏和地区间的激烈竞争,使得经济特区市在积聚金融人才方面存在巨大的挑战。
一、经济特区金融从业人员基本概况
经济特区市各类金融机构194家,其中,银行类金融机构76家,17家证券公司,16基金公司,13期货公司,保险类金融机构60家,上市公司105家;保险中介机构197家,信用担保公司154家,创业投资公司25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24家。此外还有电子结算中心、征信公司、资信评估公司等金融配套机构数百家。
(一)金融从业人员数量
从1990年起,伴随着经济特区市金融业的飞速发展,金融从业人员队伍也不断壮大,从1990年不足15000人增长道1xx0人。截止目前,金融行业从业数量约12万人,其中,银行从业人员44984人,证券基金从业人员23888人,保险机构(包括保险营销员)从业人员4.8万人,期货公司从业人员1200人,创投类机构750人,金融辅助配套机构约2500人。
(二)金融从业人员结构
经济特区金融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金融从业人员已经向着专业化、年轻化、高学历化发展,而且金融从业人员中男女比例差别不大。通过调研,经济特区市金融业中30岁以下的从业人员占到了从业人员总量的53.71%(仅包括银行、保险、保险中介),其中保险中介行业30岁以下的从业人员竟占到总人数的70.67%。在学历层次上,整个金融行业中有47.16%的从业人员受到过高等教育,整体文化素质较高,这主要得益于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校扩招以及金融学教育的蓬勃发展。但是,在专业技术职称上,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尽占到了全部从业人员的6.34%,70%以上都是初级技术人才。
1、银行业
银行业从业人员中男性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为47.61%,全体从业人员中有奖金50%的员工受过高等教育,初级管理人员占到管理人员总数的70.63%。银行业的从业人员呈现年轻化的特点,40岁以下的人员占总人数的83.61%;文化层次分布较为均匀,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大,管理层人员分布呈金字塔形状。
近年来,银行机构内部人员流出现象逐年上升,大部分流出人员为普通员工,拥有高学历、年龄40岁以下,流入同业的较多。主要原因:一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导致银行间相互“挖角”;二是银行待遇不高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分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三是银行实行问责制度压力使得少数员工被动离职。
2、保险业
调研结果显示,保险行业中男性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为55.68%,与银行业相似,但保险业中营销人员所占比重为47.7%,高出保险业24.39个百分点。经济特区保险业现状是,保险从业人员队伍庞大,但依然不能满足需求,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文化层次需要提高。保险业是人才流动最频繁的金融机构,人才争夺和流动频繁的现象尤其严重。这不但增加了保险机构的经营成本,而且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影响到客户服务的水准。保险业是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最多的行业,招聘门槛较低,甚至一些保险公司为增加客户的安全性,同时减少流动频率过大带来的弊端,在招聘条件中增加了“深户、已婚者优先”,而对于学历、经历和其他素质和技能的要求反而很低。这种招聘人员的简单方式决定了保险人员的质量和流动性。
3、证券基金业
证券基金业在经济特区金融中心的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经济特区金融人才最为集中地行业,从业人员中男性所占比例为58.19%,女性所占比例为41.81%。同时,无论从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还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比例来看,都明显高于其他金融行业。
同时,证券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较银行与保险行业高。这一方面归因于证券行业的知识高度密集性,另一方面得益于经济特区市证券投资行业发展已处于成熟阶段。但是,证券投资业作为高学历、高技术人才的集聚地,“挖角”现象突出,使得证券投资业薪酬普遍高于其他行业,增加了行业运营成本。
4、期货业
期货业起步较晚,从业人员学历和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低至高中,高至硕士、博士。由于期货专业人士稀缺,且分类监管滞后,期货公司的人才建设问题日益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5、外资金融机构
经济特区市的外资金融机构主要是以外资银行为主。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在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构成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外资银行的岗位构成也较中资银行平衡。主要是因为外资银行具有良好的管理经验,能为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发展机会。
二、存在问题
(一)高素质人才引进难,对人才吸引力不够
由于金融业发展迅速,市场主体扩张较快,而专业人才的培养又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因此整个金融从业人员在数量、结构、素质等方面跟不上金融市场发展的需求,各方面的金融人才严重不足,位于人才梯队的高端和中端人才供应不足,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金融行业分析师等专业技术人才以及了解国际金融市场情况、熟悉国际金融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短缺。经济特区经过多年的发展,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但金融人才的占有率相比北京、上海等地区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同时,受房价高企、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多种因素影响,经济特区地区对人才、尤其是骨干人才的吸引力在逐步下降,失去比较优势,难以形成人才聚集高地。由于各类人才相对紧缺,金融机构即使在付出较高成本的情况下仍然存在引进困难的问题。
(二)“挖角”现象突出,人才流动秩序待规范
在金融专业人才普遍短缺而市场需求较大的情况下,行业内“挖角”“护角”现象较为普遍,甚至出席“拔苗助长”的现象,人才流动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同时,由于人才流动频繁,行业内不同性质的机构之间企业文化和运营机制间差异较大,经常出现引入人才“水土不服”现象,不仅影响人才的发展,还对行业发展带来一些负面作用。
(三)银行、保险分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部分银行、保险公司尚未健全合理的人才选拔体系和中长期激励机制,机构更是迫于市场压力追逐短期业务和短期激励,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着公司的正常稳定的经营,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同时,部分机构分配机制不合理、不公平,这些都无法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甚至挫伤员工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人员流失。(四)引进人才难度大,经济特区比较优势有待上升
近年来,经济特区地区住房价格快速上涨,居民生活成本不断提升,医疗、教育水平与其他大城市相比供给不足,同时国内很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工作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经济特区为人才提供的工作生活环境优势不再明显,在吸引人才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步弱化。经济特区现有金融高端、紧缺人才向北京上海等城市流动增多,造成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金融机构在招聘外地人才往往需要在薪资方面付出更高的成本,甚至在公司内部调动中,也遭遇过因高级人才考虑经济特区生活成本过高,不愿意离开原任职地到经济特区工作的尴尬。
(五)保险机构保险营销员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突出
一是保险营销员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一直以来,“能干的不爱干、愿意干的干不了”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保险行业。同时,营销员队伍的自我经营管理能力较弱,业报保险营销员的整体形象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但是,现在部分公司还停留在“人还战术”,精英销售员的队伍有待进一步扩大。二是营销员制度本身带来的营销员归属感不强。营销员的考核相对比较严格,营销员不但展业压力大,其在保险公司体系内生存下的压力也同样大,缺乏从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三是销售工作本身的特苏醒导致的营销员大进大出而带来的成本问题。如前所述,由于营销员考核的严格性和各家公司为增员而设置的优惠政策,造成营销员流动性较大,从而造成了公司招聘、培训、管理营销员的成本较大。同时,新修订保险法事实上也对保险公司加强营销员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管理成本大大增加。
三、京沪深三地金融人才状况对比
以往,经济特区金融业凭借优惠的待遇和灵活的机制,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金融高端人才。正是因为众多金融人才的汇集,经济特区市金融业才能够在国内金融发展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北京历来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大学云集,人才辈出,为全国各地培养了无数人才。而上海作为国家战略定位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积聚迅速,大学众多,也是金融人才大量积聚的地方。三地金融人才相比,各有优势,各有所长。
(一)人才现状
1、京沪深三地高等教育对比
高等教育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与金融业发展也密不可分。对高等教育状况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一座城市后被力量和人才素质定位和提升的空间。在高等教育机构的数量上,北京拥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一流名牌高校,数量达到70多所;上海拥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国内一流名牌高校60多所。相比之下,经济特区本土高校经济特区大学显然不具备竞争优势。
2、京沪深三地金融从业人员比较
三地金融从业人员的数量,上海是经济特区的3倍多,北京是经济特区2倍左右。由此可以看出,经济特区的金融人才存量储备上与上海、北京相比有较大差距。
三地金融业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经济特区金融总量在三地之间的弱势。经济与金融总量的积累对于金融人才储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经济特区在这方面还稍显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经济特区金融从业人员比例和金融机构网点比例在全国均居前列。据有关数据显示,经济特区市每xx人就拥有一个银行网点。另外,经济特区信息服务业比较发达,从事信息服务业的企业超过3000多家,这些中介服务产业对于经济特区金融业的发展壮大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3、京沪深三地优惠政策的比较
京沪深三地都相继出台了引进金融人才的优惠政策:年《经济特区市支持金融业发展若干规定》及相关实施细则,北京在xx年出台了《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和年4月4日上海出台了《-年浦东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纲要》。具体规定见下表
从上面三地优惠政策比较看,我们认为:北京要优于经济特区和上海。虽然北京与经济特区市在很多方面都出台了金融人才支持政策,但总体上讲,一是北京在吸引金融人才上门槛相对我们较低,二是北京市优惠政策惠及各层次金融人才,而经济特区优惠措施侧重于高层金融管理人员。最后,北京优惠政策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体现了灵活性。
四、经济特区吸引金融人才优势劣势分析
(一)优势
1、经济特区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开放的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这一优势,在全国只有上海能与经济特区相比。经济特区的银行、证券、保险业机构密度、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以及从业人员比例均居全国前列。经济特区还是全国金融产品最齐全、金融服务质量较高、金融电子化水平最领先的地区。目前,全市每xx人就拥有一个金融网点,每100人中有一人从事金融业务,网点密度和从业人员比例居全国大众城市之首。
2、经济特区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活环境。经济特区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对外交通设施、城市园林绿化和美化工作、人均公共绿地在全国大众城市均名列前茅。
3、经济特区具有优良的民间创业传统和创新动力。经济特区市政府先后组建了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技术市场信息中心、技术经纪行、专利代理服务网、高新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形成了一个包括交易市场中介结构、创业投资环境十分优越。经济特区市对金融企业开展金融创新十分支持,在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业外,大力支持创业投资、信用担保、私募证券等新兴的金融行业。这些行业对传统金融行业是很好的辅助和创新,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金融业务知识。这类行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特区积累和储备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4、经济特区市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经济特区毗邻香港,而香港凭借其自由灵活的市场机制成为世界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拥有国际化的各类专业人才。所以经济特区加强与香港合作,简化通关手续,在引进海外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
5、经济特区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经济特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新技术产业占全市工业总值的58%,排在全国城市首位,这吸引各类人才流入经济特区。高级金融人才应当具备金融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知识,信息知识。各类人才流入经济特区,有利于经济特区内部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素质。
6、经济特区金融业具有宽松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政府服务。经济特区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市场化方式推进金融发展,尊重金融机构的市场主体地位,不以政府意志配置金融资源。这一宽松的市场环境得到了企业的高度好评。此外,市政府着力于为金融机构服务、为金融人才服务,出台了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等优惠政策,以及出台了金融高级人才的配偶子女入户就学等方面的政策并得到有效执行。
(二)劣势
1、经济特区移民城市的特征,使得金融人才的个体需求得不到满目。经济特区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巨大的制造业与劳动力的需求,使得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经济特区,为经济特区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人员往往来自农村地区,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庞大的劳动力群体构成了经济特区市人口的主题。经济特区金融从业人员基本上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需求与外来务工人员有很大不同。在外来文化这个大的主题下,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环境显得“先天不足”,政府难以为金融业人才需求提供额外的支持和保障。2、经济特区在城市生活环境上不如北京和上海。一是生活成本高企,使得经济特区在吸引金融人才上面显得困难。经济特区是全国房价最高和涨幅最大的城市之一,金融人才虽然属于高收入群体,但在高涨的房价面前,很多大学生选择了北京、上海等城市而不是经济特区。二是经济特区作为新兴城市,在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配套环境也不如北京、上海。三是经济特区快速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治安状况一直没有彻底改观,居高不下的犯罪率使经济特区市对高级金融人才的吸引力下降。
3、金融培训资源不足,使得经济特区金融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北京上海高等院校众多,可以为当地金融业发展提供大量的人才。经济特区只有一所经济特区大学。经济特区金融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多需要引进和进行培训。一些金融机构为培养人才,自行建造培训学院,如中国平安集团,但大多数企业还没有也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培训基地,需要与外单位合作开展培训活动。但由于本地金融培训机构少,这一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4、金融业内部尚未形成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经济特区金融业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非常匮乏,在市场压力下,很多金融机构急功近利,忽视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塑造,为了业绩而过多的把资源投入到从其他单位挖掘人才和客户资源,金融机构离职率居高不下。
五、政策建议
(一)建立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战略
1、建设金融人才交流平台。建立适合金融业需要的人才库,着眼于全球金融高峰领域,立足于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组织赴国外举办海外人才的招聘活动,引进熟悉国际经济金融人才和年富力强、有一定经验的留学人才,进一步提升经济特区金融保险业高层次人才的整体水平。举办金融业专业人才和高端人才国际交流会,吸引国内外的金融业专才和国内外的金融机构前来求职招聘,将经济特区打造为金融业专业人才和高端人才的聚集区。在经济特区定期举办金融业高端论坛峰会,分别建立各类金融高端专业人才的定期交流机制,将经济特区打造成为金融高端专业人才俱乐部。
2、加大高层次人才和中端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注重金融机构高层次人才和中端人才的培养,解决经济特区金融业发展的人才储备后劲,以政府牵头建立“大金融”理念的高级人才的培养计划,筹建设立经济特区各类金融高级院校,聘请国际和国内有相当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讲学,实行在职人才后续教育和全日制毕业生培养并重,一方面为经济特区培养和吸引专业人才,增强经济特区在金融人才培养上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发挥院校与经济特区金融业实现研发成果的转换,达到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3、建立政府、企业、高校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政府出台支持政策,为金融机构开展人才培训提供自主。充分发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经济特区大学等高等院校作用,利用高校培训资源优势,推动金融企业开展广泛的人才培训活动。同时,支持金融各行业在经济特区建立全国性的培训中心,将经济特区发展成为金融创新人才孵化地和领先区。
4、加强金融产业服务链创新。在加快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业同时,大力发展与传统金融业密切相关的金融服务产业,如创业投资、私募基金、产业基金、信用担保等,把经济特区打造成为新兴金融产业的积聚基地,从而为经济特区积累相关的金融人才。同时,利用经济特区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中的“加快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建设辐射亚太地区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机遇,加大力度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为经济特区金融业提供既熟悉高新技术,又熟悉金融市场业务的人才。(二)建立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机制
1、更好发挥“经济特区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作用。经济特区市政府设立了“经济特区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高级人才可以享受市政府颁发的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奖励。该项政策对金融业吸引高端人才具有重要的吸引力。但在执行中,由于我市金融行业发展势头迅猛,金融机构数量、从业人员以及个人薪酬,普遍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和提升,金融业在申请奖励的人才数量中,比例偏大。受政府奖励额度的限制,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不得不提高金融业人才申请奖励的标准,减少金融业受奖人员数量,致使该项政策在执行中无法保持普惠性和持续性。建议以市政府加大该项政策的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该政策在人才吸引方面的作用。
2、进一步落实高层次人才的“1+6文件”。经济特区xx年出台了关于高层次人才的“1+6文件”,对引进高端人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未对金融各类行业高层次人才的认定等进行明确,建议专门制定金融各类行业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促进“1+6文件”在金融业的落实。
3、对引进境外人才给予特殊支持。经济特区毗邻香港,应充分发挥这一地缘优势,下大力气吸收引进香港高素质的专业及管理人才,这对提高经济特区人才整体竞争力有巨大、长远的现实意义。由于目前缺乏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在香港人才引进的具体运作上,困难还比较多。直接表现在:一方面,两地个人所得税制度区别较大,为保持同等收入水平,企业在引进香港人才时需要付出更高昂的薪酬成本;另一方面,两地出入境生活便利措施不足,如港籍人士就存在赴港车牌难以办理等情况,也影响香港人士赴深工作的意愿。建议提供一些必要的政策支持,如港籍专家个人所得税优惠、生活便利措施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支持。
4、关注各行业金融监管部门中人才需求。驻深金融监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金融市场,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监督管理金融机构的合法合规运作等,日常监管任务繁重。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监管部门收入增长困难,干部的住房问题得不到解决,对人才队伍的吸引力不断降低。建议请市政府关注驻深金融监管部门人才状况,在住房、周转房、子女入托、入学、干部收入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对各类金融机构出台中长期激励机制给予支持
股权激励作为解决公司高管人员利益、股东利益及上市公司价值之间一致性问题的有效办法,已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一环,对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如能有效地实施此激励制度,将能够使经理人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经济特区如能在股权激励制度上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将大大提升经济特区对金融行业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四)改善经济特区居住生活环境
目前的人才竞争已经不仅仅是气候、区位、政策、待遇等方面的比拼,而是各方面的综合较量,其中生活质量、幸福感、成就感等因素对人才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经济特区应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整治力度,加大对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文化、交通等公共资源投入力度,提升社会综合发展水平,提高经济特区市民的幸福指数,为落户经济特区的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第3篇 金融危机对消防工作影响的调查报告
正在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作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沿阵地的_____影响尤其强烈。为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当前金融危机下各项工作的部署要求,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减速对消防工作的影响,及早谋划应对之策,近期我们组织了专题调研,通过走访省经贸、统计等相关部门,赴苏州、南京、南通、无锡江阴等地开展实地调研,收集了解常州、徐州、连云港等地情况,深入研究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和对消防安全工作的传导,提出应对的措施,供各级决策参考。
一、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影响程度不断加深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科学部署下,全省经济呈现总体运行良好的态势,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世界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对我省影响程度不断加深。一是冶金石化电子轻工纺织航运等行业受产品价格下跌过快、市场需求萎缩过猛的影响,生产、销售增幅回落明显。二是中小企业贷款困难问题难以缓解,运营资金紧张,一些企业被迫选择减产或停产,有的甚至倒闭。三是外向型经济,特别是其中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由于订单减少,库存大量积压,受到的冲击加大,经营困难的现象更为突出。四是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工厂转产、减产、停产、破产、兼并重组及裁员等情况,以外贸为主的中小民营企业尤其如此。五是因税费减免、税源缩小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又因大量基本建设和民生保障而支出大幅上升,可灵活调配的财政资金日渐紧张。综合经济专家的观点来看,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局面要有效缓解尚需时日。
二、金融危机对我省消防工作的影响逐步显现
消防工作是与经济建设联系最为紧密的方面之一。我省经济发展因全球金融危机出现减速趋势,必然传导到消防安全方面,对消防工作的不利影响将逐步显现出来。突出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部分部门和单位对消防工作产生模糊认识。调研中,一些政府部门人员认为,国内消防技术标准要求过严,而现在中央政策是发展经济、上项目,全力保增长是最紧迫的任务,所以消防部门在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时,执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时要求不应过于严格,特别是当遇到国内技术规范要求比国外技术规范要求高的情形时,要有所松动,以免影响外商投资的积极性。有的则提出消防部门监督执法的力度使困难企业受不了,他们认为只要问题改了,对于程序性违法行为,比如超出规定的整改期限问题,消防部门不要再给予罚款处罚,即便罚款也要取下限,以此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二)部分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有可能弱化。这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人员裁减可能带来的影响。一些单位消防管理人员反映,虽然企业因经济不景气裁员暂时还没有波及到消防管理人员和组织,但如果下一步经营状况继续恶化,就有可能裁减到消防安保人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比如消防控制室值班等需要的最低人数将受到影响。二是经费压缩可能带来的影响。很多单位为了消化金融危机影响,大量压缩行政经费开支,在消防安全教育、消防设施建设维护及消防安全隐患整改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消防安全教育上,一些原先计划举办的消防运动会、消防演练等教育训练活动,会因为资金问题而被取消或搁置。在消防设施的投入上,多数企业希望维持在现有消防装备设施能够正常运转的最低限度上。而对于火灾隐患整改的积极性、主动性会下降,苏南某大型纺织企业负责人反映,去年斥资数百万元整改了市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要是放在今年,是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决心。三是生产经营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一些企业因订单减少而减产、停产、转产,甚至出现企业破产兼并重组的现象,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知下降,原有的管理体系出现空缺,加之生产线停工、维护、保养,库存产品积压,以及员工因工资等问题产生的劳资矛盾等非常规状态,将导致新的不安全因素大量产生。
(三)大量新改扩建项目消防审核面临新问题。各级政府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国家、省、市、县级政府安排了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这些项目集中上马,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项目牵头单位如企业希望消防部门简化消防行政许可,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有的甚至要求边开工边审批或先开工后审批。这将导致消防部门的审核验收等任务将相对集中,工作量加大。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生产企业闲置的厂(库)房改造为服务业、娱乐休闲业的民用、商业用房,这涉及到使用性质的改变,消防安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对消防部门的源头控制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土地、规划部门的政策要求和审批周期等原因,这些项目往往等不及取得合法的土地、规划许可就开工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消防部门如果不对这些项目进行消防审核,有可能造成先天性火灾隐患。
(四)消防基础建设经费争取难度加大。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国及我省经济发展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速,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对消防部门明年业务经费保障、推进消防基础建设已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地方消防部门负责人反映,2023年度经费要想继续保持较大增幅难度很大。苏南某消防大队拟将消防指挥中心扩建为全市应急中心的项目,原计划上报5500万的财政预算已被当地政府削减为2500万;另一新建消防中队项目已被降格为备选项目。调研中还发现,些政府专职消防队的正常业务经费,县、市政府财政负责供给的尚能维持当前水平,但是由各镇自行负责筹集的,则受经济因素影响较大。此外,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出口依赖度较高企业内部的专职消防队的维持和建设发展经费保持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
三、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我省消防工作的挑战
目前我省虽然已连续9年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保持了火灾形势的平稳,但是全球金融危机对我省消防工作的影响已经显现,其中包含着诸多非传统因素的困扰,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积极采取新的对策,有效应对挑战。
(一)政府强化领导,确保消防工作有序进行。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消防工作面临的困难增多,更需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一是政府在对困难企业进行资助扶持、主导投资上项目时,要将消防安全纳入项目通盘考虑,做到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验收,紧紧抓住消防安全标准不放松。二是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本行业、本系统单位的管理和服务指导,特别注意督促有关困难企事业单位始终绷紧消防安全这根弦,一如既往地严格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切实落实消防工作职责,确保这些单位消防工作正常运行。三是认真落实政府部门消防工作协调机制,通过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联合执法,提高消防安全监管效能。如在三合一场所源头控制和整治上,要严格执行各项消防行政许可和《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等法规规定,以控制在企业破产、裁员或困难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中产生的小作坊、小场所、出租屋等形成的三合一火灾隐患。
第4篇 金融专业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金融专业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一、报告说明
(一)本篇调查报告因个人水平、时间、精力有限,仅如实反映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并不做,也没有足够信息来做相关研究分析。报告中的设计到的任何观点均引自其它研究报告,非本人观点,仅作参考。
(二)调查范围为金融证券业及金融银行业;调查样本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成都分公司及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调查方式为个别样本观察;调查对象为公司基层,中层各职位;调查内容为金融专业毕业生在证券,银行宏观就业现实状况及趋势和具体样本岗位工作状况。
(三)调查时间精力限制,调查资料除来自实地考察记录整理以外,在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了网路上一些大型、权威的相关内容调查研究报告。
(四)作者现今水平有限,信息搜集有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况,读者在浏览本报告时请有选择的进行参考。
二、报告前言
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紧相连。因此一种观点认为,如今金融人才短缺,就业前景广阔。
然而在大学扩招的浪潮中,金融学个专业的扩招是极其明显的。另外,2006年广东省高考有70%的学生首选金融和商业相关专业,而在商业极其发达的美国,这个比例也只有30%。经统计资料表明,许多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进入银行都是从站柜台开始,最终能够熬出头的也是其中的小部分。面对金融行业越来越高的入行门槛,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从业压力大,就业前景看坏。
那么,到底哪种观点更符合现今金融就业状况呢?思想汇报专题从招聘公司来说,对当今毕业生有着什么样的 招聘要求呢?从招聘者来说,在金融行业工作又应该具备何种学历和哪些能力呢?工作在金融岗位的职员又有着什么样的生活形态和收入福利呢?本报告将从但不限于这些问题的角度,通过对证券公司的整体调查,公司经理的述说以及对相关职位职员的采访来反映就业现实状况,事实甚于雄辩,在对事实有过一定的了解后来回答以上两个问题也许会有新的感悟。
三、报告正文
(一) 证券公司调查
调查时间:xxxx-2-2
调查单位(地点):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调查对象:该公司总经理王,职员肖、徐等。
1、证券业金融专业宏观就业状况(总经理介绍)
以下所提及职位均指除基层职位如文员、柜员等外的与金融专业有直接联系的职位。基层职位的学历要求一般是本科生,职业能力要求是交际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但一般无论是证券或者银行的职位如今都会将职员安排到基层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
证券公司业务分为证券经济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自营业务等。其中证券经纪业务及咨询顾问业务由分公司执行,其它业务均由总公司开展。在总公司(更高级的业务)中对学历和能力总体会比分公司高,一般为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证券经纪业务中,为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提供的有证券经纪人、证券(期货)分析师、理财师等,学历要求一般为本科生。经纪人要求人际交往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分析师则要求对证券行业敏感、熟悉。经纪人薪水根据业务水平而定,多则月薪一万左右,底则月薪2000-3000。
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等其他业务有诸如保荐人、负债管理师、行业分析师、风险控制人员等等职位。学历要求一般都为研究生以上,且具备一定的科研分析能力,对法律、财务、金融、会计、计算机、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迫切需求,这也是证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趋势。在这些业务中,一般职员起薪会在年薪十万以上。
2、案例采访
1)证券经纪人
工作内容:为证券公司介绍证券交易客户,从客户交易资金中提取交易费用作为工资来源。
工作坏境及地点:由于与不同客户打交道,经纪人的工作环境经常变化,到处奔波,地点不定。
工作所需能力:本科学历以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有着亲和力、细心、耐心的心理特质。
工作薪资范围:根据业务水平而定,在2000-10000左右。
工作形态:为了拉客户而到处奔波;也可以悠闲的享受客户的交易费用。
职业发展展望:没其它的,拉得好坐着来钱,拉的不好,累死了也没多少。
2)经理文员
工作内容:证券交易资料录入、整理
工作坏境及地点:经纪经理后台办公室
工作所需能力:本科学历;基本的金融常识;耐心、细心的特质
工作薪资范围:2000-3000左右
工作形态:面对电脑录入资料
3、小结
目前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太多太滥,证券业基层岗位的需求是供不应求,竞争很激烈;然而对于中高层职位的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对于复合型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因此证券人才的趋势是复合型人才,同学在学习自身专业,锻炼自己实践、研究能力的同时,应该注意其它专业知识的培养,拥有双学位的金融、法律、计算机等人才在招聘市场始终供不应求。
(二) 商业银行调查
调查时间:xxxx.2.20
调查单位(地点):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
调查对象: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稽核合规部处长王
1、银行业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王处长介绍)
第5篇 关于涉农金融机构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组织得到发展,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产品日益增多。20xx年-20xx年间,我市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累计投入农业贷款余额524.65亿元(见附表一)。20xx年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占到全市的38%;20xx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短期流动资金贷款1.6亿元;市农行在完成股改任务的同时,累计向全市投放种养大户和小额农贷2.6亿元。
实践中,还探索出一些金融机构和现代农业“双赢”发展的有效路子。
(一)村镇银行模式。其主要特点是:立足基层、按需信贷、三方联动、综合服务。20xx年,××商业银行在仪陇县成立村镇银行。其运行方式有两种:一是由××商业银行、惠民村镇银行、惠民贷款公司三方共同提供大额、中长期信贷资金,解决村镇银行、贷款公司无法单独满足农产品收购企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的大额信贷资金需求。二是三方为同一产业链上的不同主体提供信贷支持。商业银行重点为农产品收购企业提供融资;通过农产品收购企业担保,村镇银行、贷款公司为生产性农业企业、专业户、种养大户及农资供给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至20xx年底,累计为1544户企业、农户提供贷款10164万元。
(二)农户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模式。其主要特点是:评级授信、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安全快捷。全市共评定信用村44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3%;评定信用户11.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6.7%。对评定出的信用村,给予资金倾斜、利率优惠、服务配套等多项优惠政策;对信用户授信为2万元-10万元,并发放贷款证,农户持贷款证可以直接到贷款专柜办理贷款业务,在授信额度内随用随贷。截止目前,仅农村信用社提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40.4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同类贷款的99%。
(三)大林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政府引导制订规划、龙头带动协作偿贷、担保介入防范风险。政府负责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协调融资、土地流转及龙头企业、业主和农民建立合作关系;并出资500万元资本金成立农村小额信贷担保公司,为金融机构注资提供担保贴息,如出现贷款损失,金融机构承担10%、担保公司承担90%。同时,为农民贷款提供两年的贴息支持,对所借担保贷款农户按季向信用联社付息,付息后凭据向政府申报享受贴息政策。区信用联社按照“村民代表初审、乡农经站二审、信用社三审、担保公司终审”的“四审”程序,为农户提供贷款。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产、供、销和收益协议,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培训、疫病防治、排污处理,实行保护价收购。并对每位种养殖农户在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实行专户存储,其中20%至30%用于逐步偿还贷款。保险公司负责对种养殖园区农户饲养的生猪和家禽提供保险服务,并将信用联社作为第一受偿人。当地乡镇政府负责催收每笔贷款的到期偿还和利息支付,若当地政府督促归还任务未完成,则由区财政扣留当月下划当地乡镇政府的拨款。目前顺庆区农村信用联社已为辖区农户提供贷款2890多万元,撬动民间资金投入近亿元。
(四)乡村资金互助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无抵押担保、小额度借款、钱直接到户、分旬期偿还。1996年,仪陇县整合国际社会资金、农村闲散资金、其他商业银行贷款等,成立了仪陇乡村发展协会,实施乡村资金互助。该协会已在8个乡52 村304 个社扶持贫困户7082 户,建立信贷中心297 个、信贷小组1414 个,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346 余万元、回收资金1023 余万元,先后帮助20xx余户贫困户、8000余人脱贫致富。
二、供需反差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对信贷资金的需求逐步由季节性需求向非季节需求转变、小额需求向大额需求转变、短期需求向中长期需求转变。农村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服务方式、信贷力度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
反差之一:现代农业的扩张发展态势与金融机构业务收缩不对称。全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8.4%,然而把经营方向定位于农业、农村、农民的金融机构却不多。目前,农发行只对粮油收购企业提供信贷,不直接对农户开展业务;农行资金投放市场多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工商业;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网点众多,却长期只吸储不放贷,虽20xx年开办了小额存单抵押贷款业务,但数额较小;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市场上唯一的正规金融组织。同时,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期间,整合金融机构,压缩农村金融网点,金融机构覆盖率有所降低。
反差之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金融“造血”与金融机构的“抽水机”效应不对称。从1999年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基本取消县一级分支机构的放贷权,却保留着吸储功能。据统计,20xx年到20xx年五年间,全市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 行、农村信用联社三家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存款1164.0555亿元、发放贷款825.3203亿元,且存贷比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村信用联社由80.95%下降到69.57%,农业发展银行由54.03%下降到13.45%,农业银行由59.22%下降到17.72%。(见附表二)
反差之三:现代农业对金融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与信贷产品单一化不适应。从贷款条件来讲,抵押或担保是贷款的必备条件。当前农村允许抵押的资产仅限于有效资产和不动产等,且农村担保机构缺乏,给农民、农村企业融资造成困难。从放贷责任来讲,银行实行责任追究制,每笔贷款从贷出到收回,信贷员要负全责,使银行不敢轻易放贷。从贷款业务来讲,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和农户只有短期贷款这项业务。我市17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有76家在银行有贷款,贷款余额5.5亿元,还有90余家企业存在资金缺口。
反差之四:现代农业发展风险性大与保险发展滞后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更加需要发展保险降低风险。我市虽然已经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但“保大不保小”,农业风险目前仍然主要依靠政府灾害救济。由于农业保险风险大、收益低,保险公司不愿介入,农户自身又缺乏参保意识,农户面临的各种风险根本无法抗御。
三、对策建议
要实现金融机构与现代农业紧密牵手、双赢共进,需要政府、企业和银行互动。
(一)产业要练好内功。金融机构不愿放贷给农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市农业属于弱质产业,风险较大,效益较低。争取银行贷款,关键要改变农业的弱质地位。要努力改变农业生产小的现状、散的布局、旧的机制,围绕畜牧、蚕桑、果蔬、优质粮油和中药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大规模化经营力度,建立一批种养业园区,培育一批专业种养村、种养大户。大力宣传西充龙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仪陇武棚现代农业园、顺庆大林寺村等成功经验,鼓励发展生产型龙头企业,带领农户集中成片发展产业。按照产品品牌化、生产标准化、手段科技化的思路,提升传统农业,增加产业附加值。组建土地流转中心,建立农业生产用地等级评估办法,探索土地入股、劳力入股经营模式,把西充香桃、蓬安葛根、营山黑山羊、阆中中药材等优势产业规模做大,品牌做响。鼓励成立农业开发园区机构,从事农村土地整理、招商、开发等工作,有效利用闲置土地,从而将金融和产业有效对接。
(二)扩大抵押物范围。目前,存在银行要求的抵押农业企业拿不出,农业企业能提供的抵押银行不愿要的尴尬现状。要突破抵押物范围,让“死”资产“活”起来,积极探索仓单质押贷款,办理以农产品为抵押物的商品融资,以应收帐款、发票、买方项下的信用证、卖方项下的信用证等产品组成的产品库进行质押贷款,尝试以无形资产作为质押办理专利权质押贷款等做法。结合农村实际,确定有效抵押物的范围,将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非农建设用地、农用生产设备、水域滩涂使用权、承包权、租赁权等纳入有效抵押物,成立林业产权评估中心、房地产价格评估中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评估中心,评估抵押物价值。明确抵押贷款程序,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金融服务、部门跟进的原则,确定程序为:个人向银行申请→产权交易中心登记→评估中心评估→银行办理贷款手续。
(三)优化金融服务。增强服务农村金融能力,认真落实川银监通20xx100号《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中关于“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规定,建立考核机制。拓展营销业务,在向企业营销融资业务的同时,配套营销银行卡、电子银行、外汇业务等,制定弹性贷款额度,在额度以内按照信用度随用随贷。优化投资方向,重点支持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质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优化审批服务,积极推行授信审批调查前移,由授信审批人员与客户经理同步到企业实地调查;推行小企业一站式审查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由一名授信审批人员完成对一户企业调查、评级、授信的所有流程;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双签制”,不再上贷审会,直接由两位有权人联合签批,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
(四)完善贷款担保方式。市、县(市、区)两级共同出资1亿元的××市农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应加快组建步伐,尽早挂牌运行,并落实好“市、县(市、区)财政支农资金每年拿出10%注入该公司”的要求,引导企业入股、专合组织参股,逐年做大农业担保公司的资本额度。以专合组织为载体、担保公司为平台、政策性保险为保障,为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及时提供贷款担保。学习“资阳模式”,放大担保贷款比例。逐步使龙头企业和种养园区担保贷款比例达到1:6-10,促进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向农村有效集聚。鼓励各类信贷担保机构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农村融资的担保服务。
(五)规范发展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和个人财富逐步积累,产业资本向金融转变,而正规金融又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时的产物。要加强规范引导,促成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和谐共生。积极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积极探索社团互助型、个人委托型、自主投资型等民间借贷模式,确保民间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发展。要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切实规避借贷风险,努力减少借贷纠纷。要加强对民间借贷发展动态的监管,准确把握其规模、流向、利率变动情况,及时发布动态信息,引导民间借贷理性发展。
(六)建立现代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各县(市、区)要按照程序规定,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龙头企业投入和种养大户个人投入为主体的农业投资风险基金,主要用于对支农贷款进行基准利率补贴和对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贷款损失补偿。按照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农业生产需要的风险保障机制,构建多元化的新型农业保险体系,探索农业保险与防疫、救灾结合模式,专合组织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协议,并逐步将养殖小区、种养基地(大户)、农业科技示范园等纳入农业保险范畴,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品种和范围,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
(七)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农村信用征集机制。拓展企业、个人信用系统覆盖面,逐步将涉农信贷业务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加快推进农户信用档案电子化建设,逐步将工商、税务、质检、环保等有关部门掌握的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并对企业和个人信用情况予以公布。要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开展“信用户、信用村(社)、信用乡镇”评定与创建活动,培养群众的诚信意识,提高涉农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发挥好各级政府在改善地方信用环境中的核心作用,积极构建宣传、财税、金融、司法、工商等部门联动的社会信用维护体系,使信用优良的企业和个人得到优惠和便利,使失信者受到制约和惩处。
农村金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近年来,尽管我市农村金融服务有大幅改善,但仍属于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在国家有政策、产业有需求、银行有空间的情况下,加大金融机构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既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农村金融机构加快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6篇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1.调查设计
(1)chfs抽样设计:经济富裕地区(东部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样本市县中东中西部省份的比例为32:27:21,全国为34:27:38),城镇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样本中城镇居委会与农村村委会比例为181:139),城镇富裕家庭占比较大,样本的地理分布比较均匀。
(2)数据核查:事后对所有受访者进行(电话)回访。
(3)拒访率:chfs的拒访率低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调查的拒访率。
(4)数据代表性:人口统计学方面,chfs调查数据在家庭规模、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方面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比较一致,其中城市人口比例数据与国家统计局有差异(xx年chfs数据按户口计算为0.369,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0.513,但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不是户籍概念)。在居民收入总额上,chfs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居民收入总额、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总额、人均收入方面比较一致,在农村和城市人均收入内部构成上二者差距比较大。
(5)国内有影响力的家庭调查数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chip),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国健康与养老跟踪调查(charls)。
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它是一种使用辅助信息,从而使每个单位均有按其规模大小成比例的被抽中概率的一种抽样方式。pps 抽样是指在多阶段抽样中,尤其是二阶段抽样中,初级抽样单位被抽中的机率取决于其初级抽样单位的规模大小,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大,被抽中的机会就越大,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小,被抽中的机率就越小。
2.家庭人口和工作特征
(1)xx年chfs样本数据显示平均家庭规模为2.94人。少儿(15周岁以下)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23:100,劳动年龄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5:100,老年(60周岁以上)人口的男女性别小于1。
(2)无论是根据人口老龄化指标1(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0%,根据chfs我国xx年该数据为16.34%)还是指标2(65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我国为10.65%)都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少儿抚养比低于老年抚养比,且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高于农村。
(3)根据chfs数据,我国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比例高达63.58%,年龄组越低的人群高学历的比例越高。
(4)根据chfs我国城市剩男、剩女(30周岁以上的未婚男女)的比例41:62,农村为59:38。
(5)企业雇佣的劳动力占从业人员的比例高达62%,其中38.44%在私营或个体企业工作,大力发展工商业可能是解决中国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大力支持私营或个体企业的发展,中国劳动力就业压力将可能得到缓解。
(6)具有博士学历职工的工资收入低于硕士学历职工的工资,在这个阶段教育收入回报为负。
(7)随着人口年龄降低,初中学历以下人口比例显著降低,义务教育效果明显。
3.家庭非金融资产
(1)从土地的闲置率上看,在被征收土地归为农用土地的假设下,限制土地的占比也有9.97%。(这一数据与我观察到的家乡的情况正好相反,由于种粮补贴及苹果价格上涨,农民们甚至把部分荒山都开垦成土地了,根本看不到土地闲置的情形。)
第7篇 金融租赁公司典型项目调查报告
xxx年xxx月,xxx金融学会金融租赁研究会为了配合即将召开的全国金融改革会议,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对业内的典型租赁项目开展调查工作。希望通过调查,达到进一步宣传租赁业务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进一步摸清影响租赁业发展的政策性因素。
供货厂商收益主要有:在销售时,租赁公司为促销提供了金融服务,使得他们全部或大部分货款及时收回,促进了企业的再生产,增加了市场占有率。 社会效益主要有:增加了税源和就业机会;增加了国家的外汇收入;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共交通用车问题;提高了地区医疗环境的硬件能力;改善环境治理设备的能力,减少了环境污染。 阻碍租赁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主要有:税基不合理,利息重复纳税,导致租赁公司收益太低,缺乏开展租赁业务的积极性;经营性租赁税率过高,特别是把长期设备经营性租赁和短期经营性租赁同等待遇不合理;加速折旧税务手续太繁琐;对于特殊租赁物件,如:汽车、房地产等产权管理部门不予办理他项权登记,难以用租赁方式开展业务;有些地方承租企业破产,将回租物件作为清算资产破产清算;海关对租赁购置设备没有明确的政策,实际操作没法规可依,扯皮事情不断;承租企业拖欠租金,资金回笼慢,使租赁公司再投入困难;租赁公司资金来源紧缺,现行政策没有落实;租赁成本高于银行贷款,没有税收调节,企业融资成本太高,不愿意使用租赁。 需要支持的政策条件:需要合理的税基和税率,降低租赁公司的税赋;投资抵免所得税政策应该给予租赁项目,以吸引更多的资金用于租赁;应将短期设备租赁与长期经营性设备租赁分别对待,让后者享受融资租赁同等待遇;需要产权管理租赁物件应该给予租赁公司他项产权登记,以便这些产业也可以利用租赁方式投资或消费;简化加速折旧报批手续和程序;卫生部禁止投资机构在非营利性医院投资设备,应允许用融资租赁的方式添置设备。
这次典型项目调查基本告一段落,主要收获是搜集和交流了行业的经验以及先进的做法,对政策法律、法规调整,提出了共性的希望。调查的目的基本达到。今后我们还根据企业的要求,对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组织相关的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帮助企业诊断问题,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把为行业服务落在解决困难、帮助发展方面。 这次调查不足的是提供的资料太少,没有完全反映行业真正的成绩、困难和需求。主要原因有:绝大多数公司都忙于增资扩股,没拿出更多的精力参与这次调查;有些公司认为租赁项目的做法是商业秘密,不愿意对外透露。造成的结果是一些新颖的租赁做法没有收集到,而这些新兴的业务恰是最需要政策支持,也最容易取得政策支持的项目。 中国租赁市场非常大。租赁业务可以说从现在刚起步,市场的开拓范围很广,还谈不上竞争,行业更多的应该是交流和发展。不能只希望得到别人的经验而不愿意展示自己的经验,不交流就不会进步。新的租赁模式只有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如不持续创新自己的新事物也会在短期内衰老。国外租赁公司把自己的做法完全公布在网上,以此招揽更多业务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行业内就算在某个领域有局部竞争,也应该从服务和创新两个方面进行。这是企业自身的素质所决定的,别人轻易学不到。信德租赁公司无固定租金、无担保、无固定租期,还参与分红的租赁做法早就宣传,至今没有那家租赁公司能效仿就是个例证。但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创新精神,领导了中国的租赁业走向创新租赁的新时代。
今年尽管大量开展租赁业务的公司还不算多,但是几家积极开展业务的公司租赁额却飞速发展。公司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希望今后能增加业内交流,缩小行业差距,为租赁事业的发展共同进步。
第8篇 2023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小编给大家介绍2022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中国首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近日引来广泛争论和质疑。报告称:中国家庭净总资产高出美国家庭21%,城市户口家庭的平均资产已达247万元,全国的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
这些数据是如何出炉的,为何中国家庭资产会超出美国?中国之声近日专访了《报告》团队领军人、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甘犁。
采访中甘犁说,不曾想到一份《报告》的发布会引起如此广泛的争论和质疑。他首先表示,可以肯定的是,数据结果来自全国性的抽样调查。
甘犁:抽样方式和美国美联储抽样方式是一样的。第一,我们在全国随机抽了8438户进行入户调查,在很多宏观数据上,我们都进行了比较。第二是数据的资产,包括了所有资产,有房产、家庭的金融资产,就是银行存款、股票市场、各种债券甚至黄金等。还包括了家庭的汽车、家庭的工商业、土地。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资产总量的描述。我们的资产描述跟美国的资产描述也是具有可比性的。
在质疑者看来,尽管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但要说中国家庭净资产比美国高出两成以上,他们并不认同了。对此,甘犁的解释,中国家庭总资产超越美国,很大程度上来自房产的估值。
甘犁:中国家庭的房产占总资产比例的70%,美国只有30%。我们爱买房子,房产又涨的比较快,而美国在金融危机以后房产缩水比例很高。所以美国的资产在缩水,我们的资产因为房产的原因在增加。然后我们的家庭人口越多,人口基数比较大,所以全国所有家庭资产加起来超过了美国全国所有家庭加起来的资产的总额,但是人均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
中国家庭总资产中金融资产只有5%,而美国是38%;反过来,中国家庭总资产70%都是房产,而美国却只有30%左右。这样一种家庭资产结构在甘犁看来,风险很大。
甘犁:20年前的日本因为房产泡沫,导致了日本全国总资产远远超过了美国。但是泡沫破灭了以后,日本到现在为止的全国总资产只有美国的60%,比我们低更多了。
谈到为什么中国住房拥有率会近90%时,甘犁说,这与计算方式有关,更与家庭定义有关。
甘犁:城市是全国平均,农村现在90%多的家庭是有房子的,所以这样平均下来,城市就只有85%-86%拥有住房。我们根据了国际上调查机构拥有的家庭定义,有几种情况是觉得自己没有住房,但我们把他算进住房。一是人屋分离的情况;二是啃老族。
拓展阅读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是为探讨和分享应对复杂大环境的金融良策,由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联合成立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制作完成的,是一种公益性学术调查研究机构。2023年5月13日首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8月,中国家庭资产平均为121.69万元,城市家庭平均为247.60万元,农村家庭平均为37.70万元。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均值是51569元,城市70876元,农村22278元。
第9篇 金融行业满意度消费调查报告
金融行业满意度消费调查报告
机服务、办理个人信用卡消费业务、办理个人理财业务以及电话银行业务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调查。
经过综合分析,办理个人存取款业务时窗口等候时间长、自动atm机数量少布局不合理、理财产品风险提示不充分、信用卡单方面变更服务条款、电话服务菜单不合理等,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五方面问题。
五大期望促发展
针对本次调查活动,沈阳市消协秘书长王金文对各银行给予了五方面期望:“期望金融企业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满意服务真正落实到第一线上;期望在具体服务中科学组织,以市场和用户需求为组织工作人员的向导;期望加强管理,提高理财能力,扩大服务技能;期望与消费者广泛沟通,倾听消费者意见并传递服务信息;期望加强与媒体沟通,通过媒体的宣传,让消费者理解金融行业的`服务与运营,实现消费者与行业的双丰收。”
在会议中,各家银行代表纷纷表示认同,并着手对反映的问题进行整改。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龚文武 王跃霖 见习记者 张章 采写
金融服务离“非常满意”有多远?
沈阳市消费者协会全面点评“消费与服务”金融行业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图一:调查者对atm机服务情况的评价
方面一:atm机服务
消协点评:该方面调查共设置5个小问题(图一),在所调查的11家银行中,atm机服务中,“atm机分布少”、“安全防护差”、“经常出现故障”是影响该项服务满意度评价的三大理由,也是影响被调查者对该方面调查未给满分的主要问题。
29.75%
29.75%
27.24%
12.54%
0.72%
atm机分布少
安全防护差
经常出现故障
程序设计人性化不够
其他
消协点评:该方面调查共设置四个小问题(图二),在所调查的11家银行中,办理个人理财业务中“推销时夸大产品收益”是让被访者产生较大反感的因素,而且比例最高,达到了50%以上。另外,各银行在向消费者推荐理财产品时,对于风险的提示也需要加大力度。
方面二:办理个人理财业务
图二:调查者对办理理财业务情况的评价
其他
理财产品盈利能力低
理财产品风险提示不充分
推销时夸大产品收益
50.39%
35.16%
11.72%
2.73%
图三:调查者对窗口办理个人存取款和其他业务的评价
消协点评:该方面调查共设置7个小问题(图三),在所调查的11家银行中,办理个人存取款及其他业务时,“等候时间15分钟以上”是影响该项服务满意度评分的主要因素,41.38%的被调查者对此表示了不满意。
1.92%
方面三:窗口办理个人存取款和其他业务
0.77%
2.68%
13.03%
18.77%
21.46%
41.38%
其他
服务指南不清
收费不透明
等候设施差
服务态度差
网点少
等候时间15分钟以上
方面四:办理个人信用卡消费业务
消协点评:该方面调查共设置6个小问题(图四),对于影响您给该方面满分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的询问中,所调查的11家银行,办理个人信用卡消费业务中“安全防护差”是困扰被访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四:调查者对办理个人信用卡消费业务情况的评价
安全防护差
卡未开通收取年费
单方变更服务条款
滞纳金收取不公平
卡身质地差
其他
2.02%
6.48%
14.98%
20.24%
21.46%
34.82%
方面五:电话银行服务
图五:调查者对电话银行服务情况的评价
消协点评:该方面调查共设置五个小问题(图五),在所调查的11家银行中,消费者在使用电话银行服务时,主要应用为开通业务和银行卡挂失等,“接通等候时间长”和“插播广告”成为影响满意度的两大首要因素。
41.28%
30.96%
22.06%
4.27%
1.42%
其他
服务态度差
电话菜单设计不科学
插播广告
接通等候时间长
第10篇 金融危机对企业及职工影响调查报告
为认真落实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搞好学习时间活动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市总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了调研提纲,精心设置了《企业调查问卷》、《职工调查问卷》、《企业调查问卷汇总表》、《职工调查问卷汇总表》,并于4月下旬,由市领导带队,组成5个调研小组,到10家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企业的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在调查的10家企业中,受国际金融危机明显影响的有7家,占70%;其中在调查的4家小型非公企业中有3家不同程度地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占75%。在所调查的大型企业中,出口企业受影响最大,主要原因是订单减少,以前的利润被快速稀释,流动资金较少,有的资金链已到断裂的边缘,导致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
2、职工的基本情况
一是职工队伍明显减少,尤其是太湖和怀宁两县;二是在岗职工人数减少,尤其是集体单位职工减幅较大;三是在岗职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除外)的收入不同程度减少,尤其是集体和非公企业的职工。
3、职工目前的思想状况
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企业订单减少,有部分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引起许多职工对表未来前途的担扰。调查问卷显示,职工主要是对企业发展、个人岗位、工资收入、社会保障等产生了较大忧虑。
二、工会应对经济危机的主要做法
1、深人调查研究,及时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市总工会迅速行动起来,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深人企业调研等形式,及时摸清经济危机对职工的影响,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开展思想教育,帮助职工认清当前经济形势。各级工会利用工会宣传阵地,加强对职工的形势教育,引导职工理性看待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以及企业的经济现状,增强与企业共渡难关的信心。
3、开展增收减支活动,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各级工会引导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组织职工积极开展节能降耗活动,许多企业号召职工开展六个一节约行动,即节约一度电、一两煤、一升油、一滴水、一块料、一分钱,坚持从点滴做起,从今天做起,努力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我为企业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4、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在加强内部挖潜,做好降本减负的同时,许多企业工会充分利用当前生产不饱和的时机,积极开展系列培训,做到练好内功强素质,为下阶段生产复苏打下扎实基础。
5、关注企业动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市总工会要求各级工会要密切关注企业发展动态,切实把好企业裁员和降薪的程序关,同时对因为企业效益下滑对困难职工带来的影响及时给予帮扶救助,决不能因为经济危机而加重困难职工的生活困难。
三、关于应对经济危机的几点建议
1、加强形势教育,把思想和行动凝聚到为_____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上来。要利用各种舆论宣传阵地,引导企业正确处理危机与机遇的关系,引导职工正确处理挑战与应战的关系,引导企业从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抓起,扩大业务范围,增加经济效益。
2、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市政府应该鼓励金融机构合理扩大贷款规模,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当前这个非常时期,更需要政府、银行、企业密切合作,抱团取暖。金融机构在确保企业按期支付银行贷款利息的情况下,不减少贷款规模,保证企业的资金链不断裂。同时,政府也要积极帮助金融机构规避金融风险。
3、做好维护职工稳定工作,以职工队伍的稳定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各级党委、政府一是要及时发现、处置有可能引发劳资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和情况;二是要密切关注企业发展动态,切实把好企业裁员和降薪的程序关,建立企业裁员30人以上报告制度、工资调整协商制度;三是进一步完善帮困送温暖长效机制,帮助生活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
4、出台政策、加大投人,做好职工培训和农民工转移就业培训。建议市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中小企业在职职工岗位技能培训。要加大公共就业服务力度,为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提供免费培训和生活补贴,并提供创业贷款和项目推介服务,鼓励自主创业。
第11篇 ~金融行业满意度消费调查报告
3月9日上午,由沈阳市消费者协会与华商晨报联合举办的“消费与服务”金融行业满意服务座谈会在沈阳市工商局十楼会议室举行,沈阳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王金文、辽宁省银行业协会、沈阳各家商业银行的代表及本报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沈阳市消协消费指导与商品服务监督部主任陈长辉表示,xx~xx金融行业满意度消费调查报告是沈阳市消费者协会与华商晨报,针对“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特别举办的调查活动,活动旨在搭建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开放的沟通平台,通过报纸和网络问卷的方式,了解沈阳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和消费意见,并将相关结果反映给金融企业,促进金融企业在今后的市场推广和消费服务中进行改进和提高。
据介绍,华商晨报早于1月29日就在报纸上刊登了读者调查问卷,截止到2月20日,沈阳消费者均可以通过网络提交问卷和邮寄报纸问卷等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沈阳消费者共反馈回6332份问卷,这也从侧面反映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重视。
问卷反映五大问题
据陈长辉介绍,本次消费调查报告共选择了11家银行作为调查对象,除了沈阳消费者首选金融服务品牌之外,报告还针对读者关注的窗口办理个人存取款和其他业务、atm机服务、办理个人信用卡消费业务、办理个人理财业务以及电话银行业务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调查。
经过综合分析,办理个人存取款业务时窗口等候时间长、自动atm机数量少布局不合理、理财产品风险提示不充分、信用卡单方面变更服务条款、电话服务菜单不合理等,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五方面问题。
五大期望促发展
针对本次调查活动,沈阳市消协秘书长王金文对各银行给予了五方面期望:“期望金融企业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满意服务真正落实到第一线上;期望在具体服务中科学组织,以市场和用户需求为组织工作人员的向导;期望加强管理,提高理财能力,扩大服务技能;期望与消费者广泛沟通,倾听消费者意见并传递服务信息;期望加强与媒体沟通,通过媒体的宣传,让消费者理解金融行业的服务与运营,实现消费者与行业的双丰收。”
在会议中,各家银行代表纷纷表示认同,并着手对反映的问题进行整改。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龚文武 王跃霖 见习记者 张章 采写
金融服务离“非常满意”有多远?
沈阳市消费者协会全面点评“消费与服务”金融行业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图一:调查者对atm机服务情况的评价
方面一:atm机服务
消协点评:该方面调查共设置5个小问题(图一),在所调查的11家银行中,atm机服务中,“atm机分布少”、“安全防护差”、“经常出现故障”是影响该项服务满意度评价的三大理由,也是影响被调查者对该方面调查未给满分的主要问题。
29.75%
29.75%
27.24%
12.54%
0.72%
atm机分布少
安全防护差
经常出现故障
程序设计人性化不够
其他
消协点评:该方面调查共设置四个小问题(图二),在所调查的11家银行中,办理个人理财业务中“推销时夸大产品收益”是让被访者产生较大反感的因素,而且比例最高,达到了50%以上。另外,各银行在向消费者推荐理财产品时,对于风险的提示也需要加大力度。
方面二:办理个人理财业务
图二:调查者对办理理财业务情况的评价
其他
理财产品盈利能力低
理财产品风险提示不充分
推销时夸大产品收益
50.39%
35.16%
11.72%
2.73%
图三:调查者对窗口办理个人存取款和其他业务的评价
消协点评:该方面调查共设置7个小问题(图三),在所调查的11家银行中,办理个人存取款及其他业务时,“等候时间15分钟以上”是影响该项服务满意度评分的主要因素,41.38%的被调查者对此表示了不满意。
1.92%
方面三:窗口办理个人存取款和其他业务
0.77%
2.68%
13.03%
18.77%
21.46%
41.38%
其他
服务指南不清
收费不透明
等候设施差
服务态度差
网点少
等候时间15分钟以上
方面四:办理个人信用卡消费业务
消协点评:该方面调查共设置6个小问题(图四),对于影响您给该方面满分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的询问中,所调查的11家银行,办理个人信用卡消费业务中“安全防护差”是困扰被访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四:调查者对办理个人信用卡消费业务情况的评价
安全防护差
卡未开通收取年费
单方变更服务条款
滞纳金收取不公平
卡身质地差
其他
2.02%
6.48%
14.98%
20.24%
21.46%
34.82%
方面五:电话银行服务
图五:调查者对电话银行服务情况的评价
消协点评:该方面调查共设置五个小问题(图五),在所调查的11家银行中,消费者在使用电话银行服务时,主要应用为开通业务和银行卡挂失等,“接通等候时间长”和“插播广告”成为影响满意度的两大首要因素。
41.28%
30.96%
22.06%
4.27%
1.42%
其他
服务态度差
电话菜单设计不科学
插播广告
接通等候时间长
第12篇 关于农村金融为农服务的调查报告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体制关系,目前农村大部分农民依旧保持着“小本经营”的生产模式,具有投入小、成本高、风险大、积累少等特征。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进步,特别是“一免两补”政策使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很多农民不在满足于“年吃年用”,他们更希望通过增加投入,扩大生产,多种经营,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据统计,**市农业总投入已由xx年的元增加到xx年的元,高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但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农村融资体系与农村快速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逾显突出,虽然近几年农村金融改革尽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感到资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能量还没有充分释放。**市金融机构虽然每年农业贷款已由xx年的元,增加到xx年的元,但同期农业资金缺口也由xx年的元扩大到xx年的元。农村融资难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问题,需要我们各级政府与金融部门做大量的工作和努力。一、正视三个现实
一是融资覆盖面过窄,农民求贷无门的现实。看待对农金融支持能力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金融服务覆盖面。但事实上,受多种主客观的影响,一方面,在农村普遍存在着“三分之一”现象:以**市为例,在全市年收入在元上的农民群体中贷款比重只占%,年收入在元以下的家庭贷款比重也只有%,而全市贷款比重占%的农民多为年收入元和元之间的群体。体现在大部分富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家园裕户受传统观念和经营规模影响,不愿贷款;贫困农户无从担保,偿还能力弱,贷不着款,农村弱势群体贷款无保证;有融资能力往往局限于农村中等阶层(有一定偿还能力,又缺少资金)且普遍数额小、周期短。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为降低经营风险在严格贷款条件的同时,普遍实行了贷款第一责任制和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层层建立清收不良贷款责任制和新增贷款风险考核责任追究制,这种刚性的信贷管理措施,使大部分信贷员认为“多贷多风险、少贷少风险、不贷无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尽管农村信用社放宽贷款条件,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但由于贷款授信额度(最高为*万元)的限制,使现有的农户授信额度不能满足大多数农村种养大户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信贷资金需求,很多农民无法实现大额贷款和短期周转性贷款,这也是造成民间借贷暗流涌动的根本原因。
二是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不强,生存状况堪忧的现实。农业受自然规律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是一项周期长、风险高、回报慢的产业,而商业银行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业本质决定了商业银行从农村全线淡出。**市xx年农村金融网点最多时曾达到个,如今只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还全线固守阵地,农行只保留*家,其余已全线彻出。这其中,真正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信贷总量有限、增量不足、支农乏力。据统计,xx年,**市金融存款余额达到亿元,而农村信用社只有亿元,经营机制不灵活(不能通存通兑)导致揽储无力;邮政只储不贷导致资金逆流,这些都使支农资金捉襟见肘。另外,信用社因其政策性强在用途、结构、期限等方面条件过于严格、与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不能够完全吻合等因素的困扰,不能很好地找到政策任务和市场盈利的结合点,使支农再贷款的“载体带动”效应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民间融资缺乏规范,借贷双方的利益无保证、利息过高等“先天不足”,也使其不能充当“主渠道”的角色。
三是融资结构不合理,资金投放导向作用不明显的现实。由于传统观念的惯性作用和农村融资供求矛盾紧张以及不良贷款包袱沉重等因素,当前的金融机构还习惯于“买方”市场,不注重也不乐于开发市场,增加服务品种,体现在乐衷于小额贷款(事实上也只限于小额贷款)。在代表农业发展趋势的优质农产品、绿特种植和畜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等金融支持上没有实现有效对接,资金导向作用没有发挥。
二、找准五个定位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农业生产分工多元化,农民收入的层次化等现象,也使农村融资需求日趋多样化,这就要求我们政府在统筹农村金融发展的工作中,必须坚持以农民融资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整合各类金融资源,建立一个由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等多样化金融机构组成的、既互相竞争又各有特色、具有内在互补功能的农村金融体系,以满足农民不同的金融需求。
一是中央银行要加大支农再贷款力度,强化宏观调控性。要充分发挥其“调控中心”的作用,通过增加再贷款的投放、适当延长再贷款的期限、放宽再贷款条件等手段,重点扶强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增加流入农业的信贷资金总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家园量,扩大农户受益面,保障农业资金投入。在此基础上,对农村金融机构给予财政贴息,补贴金额可以随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增加而增加。对农业贷款要逐步推行有选择的低利率政策,减轻农民利息负担,体现国家对弱势群体的扶持。
二是信用社应突出以政策为保障,强化服务性。农村信用社一方面担负着政策任务,一方面还面临着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生存能力的问题,在利与“益”上不能简单地取舍,而应把注意力和兴奋点集中到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创新上,用服务推进政策落实,用服务提高利润水平,增强发展能力。在改进贷款管理方式、放宽贷款条件、丰富信贷品种、拓展业务新领域上下功夫,使其真正成为“农村融资的主力军”。当前,农信社应重点制定适合“三农”经济发展要求的激励与约束相对称的信贷营销激励机制,以规范引导信贷部门和人员的信贷行为,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最大可能地加大支农信贷投入,为“三农”经济发展营造公平、合理的信贷支持平台。
三是县级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应增加支农比例,强化回哺性。由于各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设在县以下营业网点单纯吸收存款的状况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融资。为此,上级商业银行应给县以下营业网点以相应的农业贷款权,在吸收存款的同时,要求其在发放贷款总额中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支农。县级农业银行更要“职能回归”,坚持以农为主的经营方向,重点发挥其资金集约经营、中间业务发达的优势,切实加大对“三农”经济的信贷投入。要改变邮政储蓄资金归属,将其以合理价格返还农村地区,并加快建立邮政储蓄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实现邮政揽储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良性互动效应。
四是农发行应突出专项功能,强化政策性。由于受粮食直补政策、农村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影响,农发行的作用也逐渐趋弱。但其政策任务的本质具有无可替代性,决定了其地位不能削弱,还要加强。因此,农业发展银行的运作上应更加针对“三农”经济的弱质性,把职能定位于支持农业基础设施性项目,主要包括国家专储贷款、扶贫专项贴息贷款、重点建设项目贷款和国家财政资金相配套的重点项目贷款等,以切实壮大其支农资金实力。
五是民间融资应突出合理疏导,强化规范性。在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放高利贷行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考虑现有的国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不能满足农村融资的现实,应适度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容许民间借贷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存在,建立民间借贷管理协会,严格监管。积极引导正当合理的民间金融组织,将其纳入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中加以监督,使其公开化、规范化,以其投向自由、借贷期限灵活和手续简单等优点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中多元化和多层次的融资需求。
建立健全四个体系
一是金融服务体系。调整贷款战略,实现农业贷款结构的优化。要针对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向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种养多元化提供大力支持,如对大型农机具开展抵押贷款、畜牧业专项长期贷款业务等;对专业种养、支柱农业开展农产品抵押贷款。要针对农村发展二三产业的需求,提高非农产业贷款比重,如对流通业经济组织提供商品抵押贷款;对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发展农产品收购资金贷款;要针对农村基础建设的需求,加大对城镇建设的信贷投入,重点支持对区域经济有带动作用的经济重镇,开展有稳定收益的城镇供水、商品住宅建设和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通讯、能源、传播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针对农村住房、教育等消费需求,增加农村消费信贷的投入。通过发放住房消费贷款,以拉动农村建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和改善农民居住条件;通过发放耐用消费品的贷款,满足农民现阶段生活的需要;通过发放助学贷款,解决贫困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创新担保形式,提高融资保障能力。目前,实行的“五户联保”等形式,虽然在小额信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家园贷中作用明显,但从发展的角度看,还要积极探索新的信贷手段,向农民提供多种贷款担保方式,如亲属间联保、农户企业联保等。积极探索开展信用贷款、房产抵押贷款、产品抵押贷款、股权担保贷款、贴现、汇票承兑等多种信贷支持业务。在此基础上,按照政府牵头、协会、企业参股、银行托管、市场运作的方式,鼓励和支持各级组建农业信用担保公司。
二是农民信用体系。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保证农贷畅通的重要保证,在建设信用体系上,政府要充分行使职能作用,协调好、处理好各方关系和利益,努力构建资源共亨、评定权威、约束有效、维权有力的信用体系。
成立社会公众信用数据库,建立公开的社会信息披露制度。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非盈利性、保本微利的信用登记咨询机构,及时从银行、税务、企业、司法、教育、工商及其它部门广泛收集、整理有关个人和经济组织的经济往来、债权债务变动、与金融机构往来、民事刑事纠纷、主要管理人员状况的信息和数据,在严格依法管理的前提下,依靠现代技术通过授权查询的方式,向金融机构及社会开放。
建立社会化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广泛评估、公布守信状况、经济实力和发展趋势,全面、准确、公正地评定各经济实体的信用等级,并做好依法公布工作。
加强信用惩戒制度的建设。由公安部门牵头,联合检察机关、法院、工商、税务、银行、海关等部门建立信用联席会议制度,对不守信用者的经济行为予以限制。
三是农业保险体系。农业生产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进行结构调整投入越大风险也就越高,如果没有一定农业保险支持,很多农民根本不敢涉足。通过农业保险的介入,可使农民在对结构调整中的高见风险的不确定性大降低,另外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随着风险的降低,一方面可以使为金融提供基本的还贷保证,减轻贷款顾虑,另一方面也可使农民敢于贷款,提高贷款热情,因此说,这是一个农民、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三方受益的事情。农业保险要体现政策性,采取“政府财政补贴推动、商业化运作”的模式进行经营。政府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给予补贴,在农民提供生产补贴的同时,对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民提供价格补贴,这样使农民能够积极参加保险。对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提供政策、法律特别是经济上的支持,使其能够获得合理的利润,这样才能够激励企业继续从事农业保险的经营。
四是农业基金体系。设立农业结构调整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发展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以及为在结构调整中收入受到影响的农民提供补贴。这是国际上一些国家通行的做法,也符合wto的有关规则。同时,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各项资金的管理力度,确保这些资金专款专用,保证到位,不得挪用。
四、抓住一个根本
现代经济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资本与产业和市场的高度融合,也可以说没有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与市场就不可能更好地吸引资本,这也是资本的趋利性所决定的,为此,解决农村融资难的根本出路还是在于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通过产业化可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本注入的规模,通过市场化可最大程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家园度地提高资金的流动性,把产业化与市场化紧密衔接后,就会使农村融资难的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发展农业产业化要重点通过个途径:一是推动农产品转化,鼓励和培植各种加工企业,实现工农结合,互动互促。二是发展畜牧业,实施“主辅换位”。三是推动土地合理流转,提倡土地规模经营。四是推动劳动力转移,促进集约农业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政府在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中,绝不能就融资抓融资,而应树立“大融资”的观念,加强城乡统筹、工农统筹、区域统筹、行业统筹,要善于用统筹的方法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
96位用户关注
76位用户关注
50位用户关注
26位用户关注
95位用户关注
18位用户关注
41位用户关注
24位用户关注
97位用户关注
17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