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民办教育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社会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快速增多,涉及教育培训服务项目的消费投诉也越来越多。20xx年,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受理教育培训类投诉47起,20xx年上升到95起,增幅达到xx%,占该局全年受理消费投诉总量的6%。同时,由于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涉及多部门监管职权、经营性质复杂等原因,导致该类经营服务行业的监管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市局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门调研,认真分析了当前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监管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从工商职能角度提出了部分监管工作建议。
一、民办教育机构特点及监管现状
截止20xx年底,市共有各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201家,其中有证有照的157家,具备前置审批条件,经工商核准登记的,含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141家,经劳动局审批登记的职业技能类培训机构16家;有证无照的38家,该类机构具备前置审批条件,但未经工商核准登记的机构;无证无照的6家,该类机构既未经相关部门核准前置,又未在工商部门核准登记的机构。从总体分析看,当前民办教育机构经营中存在以下几大特点:
(一)涉及行业不断增多。近几年,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经营范围不断扩大,20xx年统计显示,市目前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服务项目涉及文化培优、琴棋书画、音乐舞蹈、职业技能、留学服务等56个类别,比20xx年增加了22个种类,是20xx年服务项目类别数量的2.3倍。同时,新型教育培训项目也逐渐增多,如电子类、旅游类、物流类、网络经营类等近年来新兴的各种专业,均成为当前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服务范围,基本涵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二)经营场所、时间分散。多数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属于中、小模式型,经营方式灵活、选择场地较为自由,部分培训场所属于租用民宅、车库、闲置场所等。同时,由于民办教育机构多数为补充式培训,办学时间比正规国营教育学校更加自由,有的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晚上的时间进行,有的按学员要求临时性开课,缺少统一教学规划制度。
(三)教育条件参差不齐。一是办班条件简陋。部分培训机构没有专用的教室、课桌椅、辅导教材,设在商住楼或自住房屋内,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二是聘请的教师教育水平难以保证。有的是兼职教师,还有不少是在校大学生,培训辅导的成效难以保证。三是没有严格的教学计划。“缩水缩时”现象严重,由培训老师随意安排教课时间和内容,培训质量无法保障。
(四)存在规避监管现象。一是规避工商部门监管。多数民办培训机构属于营利性质的私人办学型,依据相关法规应当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由于登记注册“营利”与“非营利”两个类型缴纳税率的不同和社会捐助程度的差别,多数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以“非营利”性质向民政部门登记,逃避税务的同时规避了工商部门的监管。二是规避教育部门监管。由于教育部门近年来审批门槛不断增高,部分未得到“办学许可证”的申请人,将申请经营范围定为“教育咨询”类企业,取得工商部门登记资格后大搞教育培训。这种打“擦边球”的做法,规避了教育部门的监管,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
二、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无明确的监管法律依据。一是缺少明确的登记法律依据。《______教育法》第27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备案手续。”《民办教育促进法》第18条规定:民办学校取得办学许可证,并依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登记,登记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即时予以办理。以上《______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涉及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的登记问题,均未以明文提出“由工商部门负责登记”,仅以模糊的字面意思推断出由工商部门登记。二是缺少明确的管理法律依据。目前,实际监管工作中,涉及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部分由民政、教育、劳动、工商等多个部门分头负责,非营利性的民办教育机构由教育部门审批、民政部门登记,工商部门无权管理。针对营利性质的民办培训机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66条规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经营性的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这一条款将日常管理执行依据授权于国务院制定,但目前具体的管理法规仍未出台,基层工商部门对营利性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时,只能套用《公司法》、《无照经营取缔办法》、《广告法》等通用性法律法规,缺少专门的具体的法律执行依据。
(二)日常巡查监管较为困难。与正规的国家教育机构相比,绝大多数民办培训机构规模小、人员少、自由度大,常以租用的民宅、车库甚至地下室作为培训场所,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和隐蔽性,给基层工商人员市场巡查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同时,部分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由于经营不善无法维持,将其分散的培训场所出租给其他无资质培训机构,还有的成为传销、造假活动的窝点,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成为社会安全的重大隐患。
(三)相关处罚标准难以判定。根据《______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规定,工商部门拥有对营利性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登记监管权,但由于相应的监管法律法规缺失,针对民办培训机构违法经营行为处罚标准无法统一判定,实际监管执法过程中套用的《公司法》、《广告法》、《无照经营取缔办法》等,均显得规定过于粗略、不够具体明确。
(四)多头监管存在扯皮现象。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分为“非营利性”、“营利性”两个种类,非营利性的由教育部门审批,民政部门负责登记和监管,营利性的由工商部门负责登记和监管,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两中类型无法明确鉴定,绝大多数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以“非营利性”审批登记,而实际经营过程中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民政部门职能监管不够到位,工商部门又被拒绝在监管门槛之外,出现监管“真空”地带。同时,市场经营中存在“有证无照”(通过教育部门审批,但未在监管部门登记)、“无证无照”(既未通过教育部门审批,也未在监管部门登记)、“超范围培训”等多种违法经营行为,这些主体资质不“健全”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由哪个部门监管,目前无法具体确定,有的出现部门间相互推诿现象,长时间处于无监管状态,有的多部门均实行监管权,导致多重处罚现象发生。
三、做好民办教育机构监管工作的建议
(一)出台具体的监管法规。坚持以《民法通则》、《经济法》为基础,以《______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职业教育法》等为依据,出台有关民办教育机构的登记、监管办法,根据是否为营利性、涉及行业的特殊性等进行详细分类,分别明确登记监管注册主体和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则。同时,制定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日常监管办法,结合《公司法》、《行政处罚法》、《无照经营取缔办法》、《广告法》等法律中适用于民办培训机构的法规,根据市场监管实际,制定详细具体的监督管理规则,明确不同违法种类、不同违法情节的营利性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措施和办法。
(二)推行引导联合经营制度。民办教育机构经营过程中存在规模小、人员少、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这些不足往往会引发投诉纠纷,针对这些问题,工商部门要积极发展职能作用,引导取得正规审批资格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发展联合经营模式,坚持以国家大中专院校为依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建立联合授课机制,有效补充师资不足等问题,同时起到教育系统内部监督自律经营行为的良好效果。
(三)建立长效网络监管平台。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普遍存在培训规模小、时间短、分布散、隐蔽性强的特点,工商作为重要的监管部门,要坚持以备案登记资料为基础,依托网格式监管平台,建立起长效的动态监管系统,定期下达巡查计划,加大市场巡查力度。特别针对民办培训机构发布的户外广告和印刷品广告进行有效监管,对存在虚假培训内容,夸大师资力量等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净化培训市场环境。
(四)完善多部门联合监控机制。工商部门在拓展自身监管领域的同时,要探索走联合相关力量集中对民办培训机构的专项整治。如依靠消费者协会的职能,解决因参加培训产生的各种特殊消费纠纷;依靠教育行政部门的力量,严格其准入资格;依靠税务部门的稽查,查处偷税漏税行为;依靠物价部门的介入,规范起收费纷乱的现状;利用社区力量,及时反馈非法、违法培训班的信息,便于执法部门及时查处取缔。只有充分发挥联合行动的力量,才能对各类培训机构进行有效的全面的清查,对非法办学依法进行取缔,保护合法经营者。
民办教育
第2篇 民办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民办教育问题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介绍民办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民办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今年3月至5月,我们采取听汇报、察看、座谈等方式,对我市民办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对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并经过研究分析,对这项工作今后的发展形成了几点初步意见和建议。
一、我市民办教育基本情况及对其基本评价
2003年《民办教育促进法》施行后,我市民办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据统计,目前全市累计投入教育事业的民间资本近5亿元。全市共举办民办教育机构184个,其中,民办高校1所(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在校生1168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所(马鞍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马鞍山海力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536人;民办中小学16所,在校生16612人,占全市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10.6%;民办幼儿园94所,在园幼儿13149人,占全市在园幼儿总数的55%;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71个(含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批的10所技能培训机构),年培训6万多人次。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总体规范。
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市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为:一是吸纳了社会资金办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与政府教育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二是为社会拓宽了选择教育的机会,一批民办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已成为招生的热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教育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三是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推进了办学体制、学校管理体制、内部运行机制和教育模式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四是提供了就业机会,全市从事民办教育的教职工已近4000人。
二、我市民办教育发展成绩取得的原因分析
一是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民办教育促进法》,营造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舆论环境。出台《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马政[2022]38号)等文件,保障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的法律地位,维护民办学校、民办学校举办者、教职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优化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奖励力度,最近三年我市对民办学校奖励和扶持资金达到了110万元,鼓励了民办学校办学者的积极性。
二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管理,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把民办中小学纳入同类公办学校统一管理,统一招生计划、统一学籍管理、统一评估办学水平、统一考核年度目标、统一实施教师培训、统一组织竞赛评比,促进民办与公办学校教育质量同步提高。出台《马鞍山市民办非学历教育管理暂行办法》,开展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清理整顿工作,加大对非法、违规办学的查处力度。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坚持开办许可证定期复核审验和安全工作专项定期督查制度。
三是全社会对教育优先发展、为教育事业做贡献的意识普遍增强,选择性、多层次、多样化教育的社会需求旺盛,加之民办教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环境良好,使得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热情高涨。
三、我市民办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有过剩之忧,将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民办初中在校生数已占全市同阶段在校生总数的17.6%,市区则高达27.9%,在义务教育阶段显得份额过大,已呈现民办初中与公办初中争抢生源的态势。
(二)民办学校师资队伍难以稳定,成为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办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兑现后,民办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将因校方无力跟进而相对较低;民办学校教师退休后待遇又与公办教师差距较大。待遇问题造成民办学校教师人心浮动,成为民办学校建立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稳定的教师队伍的严重障碍。目前,大多数民办学校教师以退休教师和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主,年龄结构上呈哑铃形,中年骨干教师普遍缺乏。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教师之间的流动更无从谈起。
(三)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享有法人财产权的法律规定没有落实,民办学校资产没有过户到学校账户,留下民办学校变更或终止时财产清算中资产归属难以界定的隐患。民办学校对出资人根据民办学校章程的规定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未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作出回报比例确定,导致民办学校办学结余的分配不尽合理。
(四)对农村非法民办幼儿园查处不力。这些园大多规模小、收费低,满足了农民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托需求,但条件差,隐患多。加强对农村民办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切实解决好农村幼儿入托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四、对我市今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调整发展思路,以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为重点,推进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我市公办学校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已足以承担政府义务教育的责任,不再批准举办新的民办小学和初中。对已有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应适度控制其招生规模,并适时引导其转向开办义务教育阶段以外的各类教育机构,以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我市民办职业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刚刚起步,数量少、规模小,应予大力扶持,特别是应将民办职业教育作为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当涂县高中段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已影响到我市2023年实现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90%的小康目标,因此要把当涂县的民办高中段教育作为发展的重点。
(二)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切实保障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的同等法律地位。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民办学校教师退休后享受公办学校教师退休后同等待遇;制定相关制度,促进教师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的合理流动,以利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采取适当措施,督促并支持、帮助民办学校保障在职教职工各项待遇。
(三)设立专项资金,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奖励和表彰为发展民办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落实2023年市人民政府第29号《关于教育费附加专题会议纪要》精神,安排民办教育引导资金,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教育。对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政府应按照委托协议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
(四)依法督促民办学校抓紧进行资产过户,切实保障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的法律地位,以消除因资产未过户到校,民办学校变更或终止时资产归属难以界定的隐患。依法督促民办学校抓紧进行对有合理回报要求的办学投资者的回报比例的确定,以保证办学结余的合理分配。依法督促民办学校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
(五)结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布局调整,采取出租、转让闲置教育资源的方式对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予以支持,切实解决好农村幼儿的入托问题。要严格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学行为,对民办非法幼儿园要开展必要的专项整顿工作,以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幼儿入托安全。
民办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民办教育发展情况,研究探讨我市发展民办教育工作,2023年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我市民办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采取收集资料、实地调研、召开汇报座谈会等方式,分准备、调研、汇报座谈三个阶段进行。期间,组织学习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到陈埭霞村外来工子弟学校、华泰汉唐双语幼儿园、季延初级中学、安海子江中学等民办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组织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我市发展民办教育总体情况的汇报,组织部分民办学校负责人和教育、经济发展、财政、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职能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市比较重视民办教育工作,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认真贯彻《______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较好地推动了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市现有中等教育学校56所(普通中学54所,独立职校2所),其中民办5所(职业中专1所、完中2所、高中1所、初中1所),占8.93%;小学294所,其中民办小学8所(外来工子弟小学5所),占2.72%;幼儿园(点)330个,其中民办幼儿园13所,占3.94%。全市民办学校在校生15932人,占全市学生数的6.11%。其中,职专生397人,占同类别学生数的5.36%;高中生1757人,占同类别学生数的7.75%;初中生5574人,占同类别学生数的8.27%;小学生6072人,占同类别学生数的4.55%;幼儿园幼儿2529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6.91%。另有民办培训机构25所,生数2167人,专业以英语、写作、数学奥赛、音乐、美术、电脑、服装、汽车驾驶等为主,累计招生71186人,已结业67341人。民办学校教职工857人,占全市教职工总数的7.40%。
从发展现状看,我市民办教育稳步发展,整合运用了一些优质教育资源,大多数民办学校办学情况良好,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但是,我市民办教育在思想观念、政策扶持、办学规模、办学效益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相当差距,特别是民营经济活跃的特点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综合调研情况,调研组分析了四方面问题:
1、对发展民办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扶持力度不大。多年来,我市的侨乡优势在扶持教育发展方面得到充分体现,大量的华侨、港澳台同胞、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减轻了政府的投入压力。由于财政压力相对较小,加之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经验不足,对确保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保证教育质量等方面没有足够的把握,导致我市对发展民办教育重视程度相对不足、认识不够到位,政府包办教育的观念未根本上得到转变,民办教育发展步伐不快,以被动式发展居多。如实地调研点中的霞村外来工子弟小学、子江中学、季延初级中学,都是在特定的环境和背景下产生的。同时,全市对发展民办教育缺乏整体、连贯的思路和统筹规划,在将民办教育机构纳入全市教育布局方面,也没有一个很成熟的规划和充分的考虑。《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的设立扶持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制定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扶持奖励措施等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民办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民办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2、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学习宣传不够。《民办教育促进法》解决了多年困扰民办教育的允许合理回报、谁投资谁受益、赋予民办学校公平的法律地位等核心问题。但由于宣传《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得不够,个别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对民办教育仍存在模糊认识,民间资金对民办教育的投资回报、产权归属等问题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对投入资金举办民办教育较多地处于观望状态。
3、现有民办教育资源与社会需求有相当差距。首先,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市在园幼儿中,外来生占34.1%;在校小学生中,外来生占39.7%;在校初中生中,外来生占7.2%。从我市产业发展现状看,中年产业工人的稳定度会逐步提高,全市学龄人口仍可能呈增长态势,如果外来人员能充分享受到九年义务教育的市民待遇,初中富余资源的提法将有无法实现的可能,现有教育资源更显捉襟见肘;其次,我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在2023年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单靠政府投入,单靠现有的教育资源显然无法满足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专业化的职业培训机构已迫在眉睫,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将是必然选择;第三,随着部分群体经济能力的增强和对子女成才的渴望,要求享受到标准更高、更多元化的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吸纳这部分人的资金建设更多标准更高的民办教育机构,相应缓解公办教育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公办教育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满足普通群体教育需求上来,将会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必须通过加快发展民办教育来整合和拓展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4、部分民办教育机构办学条件急待改善。主要是几所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高、班生数严重超标、生员流动频繁、办学设备不足、场所局限等问题。子弟学校的建立在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条件,确保其子女受教育权方面是发挥了积极作用的。但做好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本身就是政府的应尽职责,如何整合教育资源,做好对这部分群体的义务教育工作,必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此外,调研中发现个别民办学校没有与公办学校分离的校园和基本教育教学设施,不符合《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
二、意见与建议
1、加大宣传《民办教育促进法》力度,正确认识民办教育的地位和在推进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民办教育促进法》鼓励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或者公民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各级各类教育,旨在打破公办学校人财物全部由政府包办的格局。同时,民办教育作为一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教育制度创新,对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广泛宣传,将《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内容和当前形势结合起来,通过宣传,转变政府包办教育的观念,营造加快发展民办教育的良好氛围,大力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教育,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
2、加大对民办教育机构的扶持力度,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建议市政府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制定扶持发展民办教育的具体措施,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要依法保障民办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和法律地位,全面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各项扶持政策,扩大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为民办教育创造一个鼓励创新、公平竞争、一视同仁的宽松发展环境,保护民办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对投资者的权益、民办学校的用地建设、投融资以及教师的人事档案、职称、聘任、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优秀教师的编制问题等方面,要研究出台解决措施和具体规定,切实保证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政策和待遇上同等,激发民办教育的活力和创造力;针对调研中民办学校反映较多的一些优秀教师无法办理调动手续的问题,建议教育、人事部门认真研究,探讨实行重新建档挂靠人才中心等做法的可行性;要加大对现有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现有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承担了部分义务教育任务,解决了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精神,拔付相应的教育经费,加强指导和服务。
民办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各类报告3、统筹规划,创新体制,有重点地发展民办教育。对民办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地区布局、层次、类型导向等方面都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切合实际、注重特色、保证质量。经发、教育、规划、国土等部门要加强工作协调,在城市规划和新区建设中,充分考虑民办教育机构的规划设点问题,并纳入全市教育布局。建议我市要重点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则应把握适度、有重点地发展的原则,缓解财政压力,把节约起来的财政资金投入到提高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质量上来。可以探讨打破民办教育单一的法人投资模式,尝试采取股份合作等形式,采用土地作价入股、闲置国有资产入股、民间战略投资基金联合入股等方式,充分用足、用好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和创新办学体制。要充分运用民办教育的体制优势,形成对公办学校持久的竞争压力,最终实现公办与民办双赢。
4、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防范市场风险,确保教育质量。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严把准入资格、加强教学督导、倡导诚信办学、严格监督管理、认真指导服务。在市场准入、收费规定、广告发布、年检年审、信息披露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严把审批关、财务关、评估关。要推进依法治校,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强民办教育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导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质量评估体系,切实保证教育质量,全力防范办学风险,逐步建立起自动调节、规范运作、科学发展、健康有序的民办教育市场规则。
5、想方设法,大力扶持发展民办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发展民办高、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必须作为城市软环境建设和提高劳动力素质、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议今后对发展民办高、中等职业教育要进一步重视,要大胆放手、大力推进,出台和采取一些比扶持规模企业更有力的措施,加大项目引进和招商引资力度,力求通过个体的突破和发挥效益,带动全市民办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借助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发展上档次、上规模的教育培训机构,使我市从业人员能享受到便利、优质的再教育、再提高机会,更好地留住人才,努力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提升科教竞争力。
第3篇 浙江民办教育考察报告
浙江台州、绍兴民办教育考察报告 市教育局民办教育考察组 (2023年10月8日) 为了大力推进“一化两率先”工程,促进我市民办教育健康快速发展,2023年9月21日至9月25日,市教育局民办教育管理处牵头,组织县区教育局民办教育负责人和全市规模较大的民办学校校长、举办者,由市教育局局长助理欧阳超英带队,对浙江省台州、绍兴两市的民办教育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座谈交流和实地参观,我们深切感受到台州、绍兴两地民办教育的蓬勃生机,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 一、台州、绍兴基本情况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全市陆地面积9411平方千米,浅海面积8万平方千米,人口550。46万人。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组成,辖临海、温岭2个县级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个县。199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台州地区,设立地级台州市。台州是中国最主要的服装机械生产和出口基地,服装机械产值占全国行业总产值的35%、世界产值的7%左右,曲折缝机和裁剪机已占有世界市场约70%的份额。台州家电工业发达,是国内的制冷配件生产基地之一,所产制冷配件国内市场占有率逾40%,为国内外众多空调、冰箱生产企业配套;冷柜产销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同行前列,市场占有率达25%以上;空调器出口意大利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厨房系列和卫浴系列,在国内市场占有相当比重,压力锅、不粘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70%和50%左右。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宁波之间,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面积8256平方公里,人口433万,其中市区面积339平方公里,人口64万。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荟萃,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点开发开放城市。绍兴是我国经济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202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88。4亿元,人均超过3000美元。绍兴经济发展以民营为主,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95%左右,第二产业尤为发达,第二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在60%左右。绍兴专业市场遍布全市,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357家,2023年成交额798亿元,其中年销售超亿元的有42家,超10亿元的有13家。中国轻纺城年成交额达246亿元,是我国的轻纺产品专业市场、亚洲的布匹集散中心。绍兴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底蕴深厚。绍兴以其秀丽山川哺育了众多的志士仁人。如春秋战国“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东汉哲学家王充,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政治家谢安,唐代诗人贺知章,南宋诗人陆游,元朝画家王冕、诗人杨维桢,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书画家徐渭,清朝画家陈洪绶、任伯年、史学家章学诚等,以及近现代的辛亥革命“三烈士”徐锡麟、秋瑾、陶成章,学界泰斗蔡元培,文化巨匠鲁迅,开国总理周恩来和范文澜、马寅初、竺可桢等。 二、台州、绍兴民办教育发展情况 深厚的文化底蕴、发达的经济水平和强烈的民营意识,孕育了台州、绍兴快速发展的民办教育。 台州、绍兴民办教育起步早、发展快,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前列。台州市到2023年底,共有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1923个,其中幼儿园1729所,小学17所、初中23所、普通高中34所、职业中学34所、专修学院3所、成人培训学校83所;民办学校在学校生20。5万人,教职工总数1。5万人,校园占地面积5840亩,学校资产总值达36。3亿元,民间办学总投资达14。2亿元。初步形成了学历教育、文化助学、技能培训、艺术体育训练兼容并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齐头并进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民办教育体系,涌现了一批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办学质量较高、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民办学校。 绍兴市民办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办学形式多样,有民主党派或工商联等社会团体参与,有企业和个人投资或集资办学,有政府部门与企业或个人联合办学。民办教育成为绍兴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市有学历教育民办学校31所(不含幼儿园和培训班),占地面积4000余亩,在学校生40000多人,教职工2500名,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学校有11所,优秀民办学校占浙江全省总数的16%。绍兴诸暨市民办教育发展最快,经教育部门批准的民办学校共有11所,其中幼儿园3所、普通中小学5所、职业学校3所,在学校生15170人,占全市在学校生总数的9。1%。1995年,海亮外国语学校顺利建成,1996年,天马实验学校和荣怀中学相继落成。这3所高起点、高规格的民办学校的兴起,成了诸暨民办教育发展里程碑上的亮点。 三、台州、绍兴民办教育发展的特点 台州、绍兴民办学校起步早、起点高、投入大、质量好,呈现出如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投入主体多元化。台州、绍兴的民办学校投资者呈现多元化特点,有的是企业投资、有的是社会团体投资、有的是自然人投资,有的兼而有之,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是混合所有制投资。台州市椒江区的书生中学就是由椒江32个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之间,筹集股份资金1200万元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教育股份制的民办学校。中国教育家魏书生先生任法人代表、校长,区教育局副局长陶仙法兼任常务副校长。如今书生中学已发展成为资产规模逾亿元的书生教育集团,办有书生中学、书生小学和书生幼儿园、通巨幼儿园、成人教育中心、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教育机构。 台州市(东港)双语学校,是全国第一所混合所有制学校的民办学校,在2。5亿元的总投资中,当地民营企业的投资占80%,椒江区政府作为投资一方占20%的股份。此外,区政府每年根据招生数额的实际情况,向这所学校下拨150万元以内的学生公用经费,连续补助6年。 绍兴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由该市天马房地产开发公司出资1。6亿创办,是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既相对独立又集中管理的完全学校。学校占地25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有90个教学班。绍兴越秀外国语职业学院则由绍兴新昌合成化工厂、民盟绍兴市委和绍兴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 我们参观的学校中,只有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私立中学是个人投资办学。 (二)政策扶持具体化。从1991年颁布的《台州地区社会力量办学若干暂行办法》,到后来制定颁发的《关于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若干意见》,台州市对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也因此促成了台州民办教育在办学主体、办学体制、经费投入机制上都出现鲜明的多元多样的特征来。 民办教育在土地征用和建设配套等各项税费减免上享受与公办学校同样的优惠政策;在收费上,根据生均培养成本自行确定学费和住宿费标准。在本市缴纳所得税的企业用税后利润在本地投资办学的,与其投资额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用于办学的,由同级财政全额予以补助。教师在公民办学校间可相互流动。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计划外招生,要在保证其同类民办学校完成当年招生计划的前提下进行。同时对办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省级和市级优秀(示范、重点)学校的教育机构,每年度分别按应使用教师数的2/3、1/2和1/3给予相当于公办教师平均基本工资数额的奖励。 对自建校舍举办学历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教育机构,在学校规范招生、规范办学的前提下,可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鼓励支持,在学校生超过1000人的,每年奖励5万元;在学校生超过1500人的,每年奖励10万元;在学校生超过2000人的,每年奖励15万元。 对自建校舍举办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机构,按每一个毕业生奖励5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对自建校舍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在学校生规模超过600人,且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质量较好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当地政府按公办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不少于20%给予补助。 绍兴市诸暨市还出台优惠政策,对民办学校招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费标准与公办学校相同且单独编班,市财政拨付与公办学校相同标准的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高中阶段按市教育局统一规划招收初中毕业生,在收费标准与公办学校相同的前提下,市财政拨付与公办学校相同标准的人员经费。 (三)教师流动规范化。台州、绍兴两市在民办学校教师管理上的做法基本相同,教师招聘和流动都统一纳入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之下,人事关系放在教育局或人才交流中心。本市公办学校教师应聘到民办学校任教,保留公办教师身份不变;离开民办学校愿意回到公办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应予以妥善安排。聘用外地优秀教师,经学校所在地主管部门批准,并且服务期在3年以上,男40周岁以下、女35周岁以下,可由学校主管部门重新建档,在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享受公办教师的同等待遇。另外教育行政部门还可以派出公办学校领导和教师到民办学校工作,以此来加强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民办学校教师基本没有后顾之忧,当地政府规定,不管是民办学校教师,还是在公办学校教师,2000年前参加工作的,养老保险都视为已交,以后继续交纳养老保险可由现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办理退休手续。两市都规定,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必须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下进行,招聘新就业的师范院校毕业生也要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聘期不得低于3年。由于这些措施的保障,其民办学校教师队伍非常稳定,教师流动非常有序,从而保证了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内部管理科学化。台州、绍兴民办学校的管理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台州结合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创造出的新的办学模式——教育股份制,这个概念的具体内涵指:以入股集资取得社会资本的使用权,以持股份额分配股息(不可分红,积累用于办学再投入)和承担有限风险,以招聘校长实行科学管理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创新制度。这一模式采用股份制方式融资,分离了资产所有权和学校管理权。影响的是台州市椒江区“书生教育实业有限公司”,该教育实体是由台州市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等14个法人共同发起创办,除了14个法人股外,另外以3万元一股向社会公开筹集资金,到1998年10月共筹集资金4500万元,创办了书生中学。以书生教育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台州教育股份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双法人的运作结构和公司制管理方法。其模式中管理系统由股东大会、监事会和董事会构成,操作系统则由公司和学校双法人构成。股份公司为资本运行机构,负责筹集、使用和经营资金,致力于为教育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按比例向股东支付股息;学校为教育运行机构,负责资本管理,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股份制中,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公司和学校各司其职,投资方、股份公司、学校职权分明,从而确保教育效益与资本效益双丰收。在学校内部管理上,各学校也都按照现代教育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考核奖惩制,重视人本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使管理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规范。 四、台州、绍兴民办教育对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启示 建市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市民办教育发展很快,学校数量、办学规模和办学档次都有很大提升,民办教育成为我市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市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对照浙江台州、绍兴两地的民办教育发展,我们明显存在着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注入不足、办学规模偏小、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市民办教育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关于民办教育的一系列扶持和奖励政策。《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七章对民办教育规定了9条扶持与奖励政策;2000年市政府出台的《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事业的意见》中也规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扶持政策;建市以来,各县区也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扶持政策措施。对这些已有政策措施,要进一步落实到位;有些条款笼统、不具体,或者仅仅是原则性的规定,要进一步具体化,给民办学校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要通过当地党委政府对民办学校在建校用地、贷款、基建规费、教师流动、专项奖励基金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特别是要真正打通公办教师向民办学校流通的渠道。三要切实解决好教师的养老保险问题。教师在公办学校期间的养老保险要由原来渠道补交到位,或参照浙江的做法视为已交;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敦促和支持民办学校按规定办理教职工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险,劳动保障部门要按事业单位性质给民办学校教师办理养老保险,从而彻底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 (二)提倡和鼓励大型企业、学校创办民办学校。大型企业资金充足,影响力大,具有投资办学的优势,其税后利润在本地投资办学的,与投资额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可由同级财政予以返还。带民校、创民校是进一步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民办机制活力的有效手段。省、市重点中学、示范初中、省实验小学、省示范性幼儿园,结对带一所民办学校,定期派人到民办学校协助管理,派教师去授课,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利用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办民校更是一条发展壮大宿迁教育事业的捷径。 (三)规范民办学校的教师流动。市政府出台的《宿迁市非公办教育机构教师队伍管理办法》,规定各类非公办教育机构聘用的教师,必须在上岗前携带教师资格证书、与原工作单位解除聘用关系的证明、身份证和新签聘用合同等材料到当地教育人才服务中心办理关手续;各级教育人才服务中心要举办教育人才市场,通过定期开展各类教育人才招聘活动,为非公办教育机构与教师之间的双向选择创造条件。这为民办学校教师的有序流动作出了政策规定。但目前从市到县区教育人才中心还没有成立到位,与人事部门的人才中心的关系还没有理顺,民办学校教师稳定性差,教师随意流动现象严重,影响了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希望市县政府出面协调,尽早完善教育人才中心,使教师的流动正常而有序。 (四)进一步完善民办学校内部的管理机制。我市部分学校出现投资者与校长之间、股东与教师之间、股东与股东之间产生矛盾,形成决策困难,影响学校正常发展和运转,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协助民办学校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权与职权分离,由均股制向控股制转变,可参考台州、绍兴的做法,实行双法人制。各学校要严格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关于董事会和校长
第4篇 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申办报告
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申办报告1
县教科局:
随着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居民人口日益增多,人民整体素质整体提高,幼儿教育则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力推进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______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规定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经过在全县范围内进行调查研究:特申请兴建一所“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硬件设施完备,保护幼儿健康成长的现代化幼儿园”。以解决孩子家长的困扰。现将申办幼儿园的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幼儿园基本情况:
1、幼儿园名称:xx县库庄镇成功幼儿园
2、幼儿园地址:xx县库庄镇田庄村
3、幼儿园性质:民办性质幼儿园
4、办园规模:建筑面积550平方米;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
5、招生对象及班数:学龄前3—6岁幼儿;班数:5班,计划招生总人数200人。
二、办园形式:
全日制
三、办园宗旨:
保一流幼教,育一代英才
四、教育内容: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另设置(特长教育内容的`名称)。以满足幼儿需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五、师资来源:
选聘具有教师资格、教育特长的专业人员任教。
六、筹建幼儿园的启动资金金额:
50万元。建设工程分为:教学楼,校园绿化,基本配套设施等。计划总投资100万元。
七、办学目标:
(1)利用现有的教育优势和资源,办一所环境优雅,设施齐备,师资力量雄厚,管理科学的现代化幼儿园。
(2)幼儿园开设双语教学,同时开设舞蹈班、音乐班、美术班、手工班、乐器班等兴趣班。
(3)园内配有专职门卫,各种幼教设施,设有幼儿午休室,教室配有彩电、饮水机、空调、电子琴等。努力实现“让幼儿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服务承诺。
请xx县教科局审核批准。
法人代表:
申请日期:
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申办报告2
为了实施科教兴国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切实提高公民素质,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我们在深入调查、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特申请开办临夏市xx培训学校。
学校名称:
(名称应符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民政部《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
学校地址:
临夏市xx街xx号
办学性质:
自愿举办,从事教育事业的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
办学宗旨:
(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民办教育促进法》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办学目标:
(写明本校要培训的对象,实现的目标。)
办学能力:
学校主办人具备的条件:xxxxxxxxxx
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学校教师的从教经验、资力、水平以及取得的荣誉。
办学条件:
建筑和环境:
教学设备:
资金保障:
学校办学资金来源合法充足,办学启动资金民办学历教育学校最低不少于50万元,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最低不少于10万元。
申请人:
年月日
第5篇 陕西民办高等教育考察报告
陕西民办高等教育考察报告
雷 克 啸
(国家教育部 《中国高教研究》杂志社,北京 1008
6)
摘 要:陕西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切切实实成为全省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教育创新方面成果丰硕。同时,陕西民办高校仍积极探索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符合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新思路。作者最后就教育创新问题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陕西民办高等教育;教育创新;政策性建议
2002年10月13日至10月19日,我们调研小组一行4人,对陕西民办高等教育进行了考察。先在省城西安听取了省教育厅的情况汇报,而后实地考察了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西安外事职业学院、西安欧亚职业学院、西京职业学院、西安翻译职业学院、西安石油学院东方亚太分院。我们一共召开了十几次座谈会、调查会,每到一所学院,都深入到学生宿舍、食堂、课堂,仔细察看学院的办学条件,与学院的领导、教师、学生交谈、讨论。考察时间不长,但所得材料不少。许多新鲜事物为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确实使我们耳目为之一新。总的印象是:陕西省从事民办高等教育的同志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省情出发,不断进行教育创新,使全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很快,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切切实实成为了全省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省里的规划,到2023年,要努力使民办高校在校生达到公办高校在校生规模的50%。从陕西看全国,可以估计,在我国“十五”期间,在新世纪头十年、二十年,民办高等教育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新生事物的前头,我们应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以教育创新和深化改革为动力,构建与经济建设、社会全面进步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民办高等教育体系。我们必须不断推进民办高等教育创新。因为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
教育创新的有益尝试
陕西省共辖107个县(市、区),1739个乡镇(街道办),3605万人口,20.58万平方公里。2001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1660.92亿元,财政收入18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44元。陕西民办高等教育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
1984年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成立,标志着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开始。经过18年来的艰难历程,全省在教育创新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目前已有民办高校及高等教育机构66所,在校生15万人。
全省民办高校办学模式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类学校共有10所,在校生2.7万人。这类学校按照国家计划,学生入学需经过高考统一录取,毕业生由学校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二是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以这类考试为主体的学校共有42所,在校生5.4万人。这类学校由省教育厅组织考试录取学生,学生所学课程分别由国家、省、学校各按1/3比例组织考试。毕业生由省自考委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三是高教自考助学类型。学生入学不限,宽进严出,参加全国统一的自学考试,在校生6.9万人。
陕西省民办高校从无到有,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现已形成固定资产15.3亿元,其中仪器设备价值2.61亿元。实验室918个,计算机16810台,语音室251个,图书252.1万册。学校占地面积9906亩,校舍建筑面积238.6万平方米,占地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民办高校4所,占地面积在150—1000亩的民办高校11所。1997年以来,全省共有37所学校因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办学条件良好、办学规模大、管理科学严格、教育质量高,社会信誉好,被省教委评为“明星学校”。西安翻译职业学院等5所民办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每所都超过万人,有的已近3万人,占全国万人以上民办高校总数的50%。西安翻译职业学院、西安外事职业学院、西安欧亚职业学院、西京职业学院、西安思源学院等民办高校已成为全国民办高等学校中的“超级大校”。
面临全国普通高校连续三年扩招的压力,全省民办高校生源不但没有萎缩,反而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在校生1998年为5.82万人,1999年增加到7.99万人,2000年达到10.74万人,2001年增加到13.70万人,2002年增加到15万人。2002年比1998年增长157.7%。
陕西民办高等教育之所以发展迅速,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各级领导重视支持,省内高教资源丰富。陕西是高教大省,有42所普通公办高校,在职教师2万多人,退休教师1万多人。省内和周边省市区每年有近百万高考落榜生可以为民办高校发展提供充足的生源。而一些热心教育事业的民办教育家、实干家,大胆进行教育创新,不断研究和解决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则是他们成功的主要原因。
陕西省107个县(市、区)中国家级贫困县有50个,省级贫困县27个。国营企业比重大,军工企业也多,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相当艰巨。有人提出,在陕西这样一个经济不太发达的西部省份,何以民办高校这样迅速发展?似乎成为一个不解之谜。实际上,陕西省委、省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利用省内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鼓励支持一些民办高校创办者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中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教育资源的重组、创新,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如西安翻译职业学院利用西安钟表元件厂搬迁机会,以200万元低价买下位于终南山下的土地和厂房,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建起了一座大学城。西安外事学院则是在鱼化寨农民投资修建的游乐场无法摆脱困境的时机,先和农村联合,逐步发展与企业联合,与全日制普通高校联合,与国外大学联合,将学校建成为一所环境优美的学府,被誉为“西部教育传奇”。西安欧亚职业学院是利用一家养鸡厂的厂房发展起来的,如今成为景色宜人、环境优雅的花园式学校。一批民办教育家、实干家的开拓创新精神,加上有胆有识,在经济环境并不有利的条件下进行教育创新的尝试,终于闯出了新路,开辟了民办高校的新天地。
教育创新的丰硕成果
1.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上的创新成果显著。
进行教育创新,首先要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要十分注意研究和解决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陕西民办高校积极探索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符合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新路。
1996年,西安外事职业学院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七方教育研究所,接着西安欧亚职业学院成立了素质教育研究所,2000年10月西京职业学院召开了第二阶段发展模式研讨会。
西安外事学院董事长、院长黄藤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民办教育是在民办教育理论准备不足、条件不够成熟的历史条件下,凭着办学者的热情、勇气和历史责任感,顺应历史需求和教育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开拓出来的一条新路。但是,当民办教育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进入到更高发展阶段的时候,就迫切需要系统、深入的理论支持,迫切需要教育理论的科学指导。针对民办教育的发展现实,他们提出了“校无大小,教无高下,学无长幼,育无国界”的教育理念。他们把七方教育研究所建设得更加开放,分别在西安、上海、北京设立了三个分所,吸纳了一批高层次的研究人员协同进行学术研究。七方教育研究所计划每年出版一套开放性的七方教育研究丛书,每年定期编辑《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目前,已有《外国私立教育》、《中国民办教育政策分析》、《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国外私立教育评估研究》、《中国民办教育史》、《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中国民办教育导论》等7部著作定稿,今年正式出版发行。他们还设立了“七方教育研究基金”,创办了《民办教育研究》杂志。
陕西几所著名的民办高校几乎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发展思路。西安翻译职业学院院长丁祖诒提出并坚持“第二希望工程”的民办教育理念,在校生已达2.9万人,积累资产5亿元。西安外事职业学院院长黄藤提出了“多元集纳、综合创新”的校训,运用现代企业的经营策略,学校已拥有固定资产3个亿,校园上千亩。西安欧亚职业学院院长胡建波提出了“办学以人为本,育人以德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开拓进取,坚持与公办院校、企业和国外合作办学,全面推行科学化管理。西京职业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任万钧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倡导以“奉献、无畏、创新、高效”为主要特征的“西京精神”,校园占地1320亩,校舍30万平方米,校产超过3.5亿元。
2.在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上的创新成果突出。
进行教育创新,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要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资源。
陕西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民办高教发展的新体制。在省一级成立了民办教育管理中心,有专门机构,有编制,有计划,有活动,使民办教育发展有专门领导机构来抓,有力地促进了全省
民办教育的发展。
在民办高校已经逐步形成管理体制多元化和办学机制多样化的格局。目前,民办高校管理体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多数民办高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也有部分民办高校实行校(院)委会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少数民办高校实行主办单位(含企业、社会团体、民主党派等)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陕西民办高校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工作,2000年先后在5所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正式组建了党委,并在其他民办高校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达到100%。制多元化和办学机制多样化的格局。目前,民办高校管理体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多数民办高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也有部分民办高校实行校(院)委会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少数民办高校实行主办单位(含企业、社会团体、民主党派等)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陕西民办高校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工作,2000年先后在5所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正式组建了党委,并在其他民办高校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达到100%。
许多民办高校结合自身实际,积累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其中包括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快速决策机制,自筹资金的资本运作机制,自主办学、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引进人才的自主聘任机制,按劳分配的激励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等等。
陕西通过民办高等教育体制创新与运行机制的创新,使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得到较为合理的开发。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为高等教育拓宽了筹资渠道。受教育者每年投入教育直接费用已达15亿元。另外银行也给予积极的贷款支持,仅农行就已给予30亿元信贷额度,西安翻译职业学院已和农行签订合同,一次贷款就达5亿元。二是为大批高考落榜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和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18年来,全省民办高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出各类专业人才7万余人,培养出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5万余人。三是带动了当地建筑、饮食、商业、邮电、通讯等行业的发展,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仅2002年新增校舍建筑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投资达4亿多元。民办高校每年学生间接消费超过6亿多元,为7500多名劳动者提供了从事后勤服务管理的就业机会。
3.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方面进行创新。
进行教育创新,根本的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陕西民办高校数量大、类型多、差异大,发展极不平衡。省教育厅为了促进它的健康发展,采取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原则。一是对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求按照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院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建设,并定于2003年由省上按指标体系进行评估。一年多来,各院校的质量意识普遍增强,分别召开了建校以来的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把提高教育质量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各校纷纷对照指标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加大教学投入力度。两年来,10所民办高职院校分别投入购置教学设备的资金近千万元。二是对高教学历文凭试点院校,结合实际制定了评估指标体系,决定从2002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试点院校进行评估;同时组织专家对校考课程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进行了审定,更换和修订了教材。三是对高教自考助学机构,要求在完成规定考试科目教学计划的同时,增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增设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在专业设置上,他们充分考虑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扶持各校开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根据各校条件,在现阶段尽量不设和少设需要昂贵教学设备和仪器的专业;结合全省公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开设发展基础较好的专业。在审批专业时,他们既考虑各校的人员构成和现有实力,又考虑避免重复设置,合理划分专业布点,着重在扶持高校办出特色上下功夫。经过几年的努力,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利于学生就业为前提,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特色,以充分体现各校特色为目标,以外语类、电子类、管理类、经济类、医学类为主体的民办高校专业设置格局。现在全省民办高校共设置专业174个,其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57个,高教学历文凭考试试点专业31个,高教自考大专层次的专业69个,本科层次的专业17个。由于各民办高校质量意识的增强,加之这些学校的学生择业观念比较现实,吃苦精神较强,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率相对较高。学生毕业后一部分自谋职业、不需学校推荐,大部分由学校召开人才交流大会,利用人才市场推荐就业,就业率可达90%以上。
4.在队伍建设方面进行创新。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离不开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辛勤工作。陕西省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的干部任用标准,着重加强民办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目前全省民办高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学历基本达到本科以上,有一批年龄在35岁—45岁左右的博士、硕士生成为办学的骨干。5所万人以上民办高校院长的平均年龄为48岁。高学历、年轻化的领导班子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民办教育实干家,思维敏捷,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改变民办高校师资队伍薄弱的状况,他们提出了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的目标。近年来,各民办高校对专职教师的招聘、引进、培养和使用的力度明显加大。民办高校现共有教职工11585余人,其中专职教师1650人,兼职教师6115人,行政人员3820人。在不断扩大教师数量的同时,各校加大了教师培训提高的力度,仅今年接受短期培训的专职教师就多达900人次,还有百余名专职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
5.在加大对外开放方面进行创新。
进行教育创新,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要密切关注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西安外事职业学院坚持面向国外、面向沿海、面向涉外企业的外事特色,非常重视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的合作交流。1999年与澳大利tafe南悉尼学院联合建立tafe教育中心,按照tafe的教学模式组织、实施全英语教学。主干课程均由澳方教师承担。学生毕业考试合格、愿赴澳深造者由tafe南悉尼学院推荐到高一级大学续读学士、硕士学位;今年与马来西亚英迪学院集团(inti group of colleges)开设联合教育项目。学生可通过双联课程及学分转移,进入英国赫特福得大学(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进行更高层次的深造并获取学士、硕士学位。2002年4月,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向该校授权筹备开展普通教育课程,成立西安剑桥教育中心。
西安欧亚职业学院面向世界广泛进行国际交流,已与法国、美国多所大学联合,互派学生。
西京职业学院在扩大国际交往中,目前已与加州人文大学、悉尼大学、加拿大列治文大学、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新加坡商业学院、香港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关系,并与美国塞乐文考试中心合办国际工程师认证培训,与美国cisco公司思科网络学院合办国际网络工程师认证培训,与美国微软公司合办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认证培训,与荷兰adobe公司合办中国认证平面、视频、网页设计师培训,与君悦酒店管理集团合作开设国际酒店管理专业,同时正在与比利时世界知名企业杨森公司磋商开办医药学院。
西安翻译职业学院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已与美国等几十所社区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2001年9月,美国20所社区大学的45位校长、教授和英国3所大学校长来到这所学院进行交流,集中签约建立了院际关系。
6.在大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方面进行创新。
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我们在所到的几所民办高校中,实地看到这些学校都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在西京职业学院,我们看到,它的教学设施齐全。拥有标准教室276个,联合教室20个,多媒体教室28个,语音室18个,计算机2100台,教学设备、仪器总价值3600万元,图书馆藏书71.5万册,其中电子图书21万册,并与各大图书馆联网,资源共享。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实验中心、语音中心、技能培训中心等多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承担学校多学科的教学、实验任务。
在西安外事职业学院,我们看到这所学院建有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拥有微机1500余台,语音教学设施800余台(套),驾训教练车50余辆,电化教室5个,多媒体教室13个,语言、语音实验室9个。电视新闻演播、会计模拟、电力拖动、电子线路、汽车原理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等实验室11个,校内外实训基地13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920万元。
7.在为当地经济和社会进步服务方面进行创新。
最典型的是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学院设有五系、一部、一校、一中心,服装系、艺术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社会科学系、培训部、中专学校、自学考试辅导中心。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以服装艺术设计为主干专业,并根据国家对人才的急需开设广告设计、艺术设计、室内装饰工程、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管理、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法律、财经、文秘等本科、专科、大专预科、中等专业40余门类。学院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高、中级职称以上者占80%。
学院重视并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已与美国洛杉矶国际服装学院、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服装艺术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艺术纺织学院联合办学,互派师资和留学
生,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办学特色鲜明,专业设置贴近社会需求,已与全国8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固定的人才培养就业协议,毕业生连年供不应求,多数已成为企业和单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及领导干部。
学院地处秦汉古都咸阳,咸阳是我国重要的棉纺织基地。咸阳市委、政府将办好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纳入经济结构调整计划,要将办好这所学院为龙头,进行产业改造,创造品牌的中心环节,除了拨地700多亩以外,还贷款3.7亿元,帮助该院引进最先进的制衣工艺和设备,以改变过去有布无衣的现状。这所学院开始为振兴经济做出贡献。
教育创新中若干政策性建议
教育创新是个动态的进程,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尽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社会及有关部门对民办高校地位作用认识不到位,国家现行政策对其支持力度不够,民办高校发展极不平衡。一些学校的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学科建设有待加强。
为了促进民办高等教育进一步创新、发展,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在考察后我们提出了以下一些政策性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认识。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公办高等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民办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增加盘活了教育资源,扩大了教育规模,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人才,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当前要从“三个代表”的高度,进一步认识民办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社会上现在对民办高等教育存在相当不了解,包括家长、学生、用人单位。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加强舆论宣传。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要靠决策层,要靠民办高校自身的发展,要引导各界人士用宽广的眼界来观察和认识民办高等教育。所谓宽广的眼界,一是要有历史的眼光;二是要有国际的眼光。从历史的发展上,我国民办教育有着悠久的传统,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它必将进一步发展。从国际范围来看,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一直到今天,世界高等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些国家政府将发展私立高等教育做为缓解财政困难、社会压力和市场需求的一项国策;因而积极扩充和引入私立高等教育机制,如哥伦比亚、日本、菲律宾、比利时、巴西、孟加拉、荷兰等国在私立大学或院校就读学生人数均达50%以上。日本原有高等院校(包括短期大学)525所(1960年),到1980年增至863所,在新增加的438所院校中,337所为私立高等院校。世界各国的经验应该为我们所借鉴。
2.实行优惠扶持政策,强化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
建议各级政府要将民办高等教育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给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以同等待遇。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投资民办高等教育。民办高校可通过社会赞助、捐资、投资等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对向民办高校捐款的单位或个人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税收减免;民办高校享受同公办高校同等的国家统一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对民办高校分为非盈利与盈利两种类型。对非盈利民办高校实行免税、对盈利类型的民办高校按政策规定交税。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民办高校的信贷支持,根据民办高校的实际,加大商业信用融资力度,适当放宽贷款期限,允许民办高校用校产进行抵押或相应提供信誉担保。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享受国家和省市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有关优惠政策。对民办高校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城乡建设规划,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办理。土地征用享受国家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优惠政策。
建议各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高校的发展,对招收计划内国家统招学生的民办高校,政府在经费许可情况下应给予一定的补贴。
3.依法保障民办高校举办者、校长、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民办高校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社会保险、参加社会活动等方面应与公办高校同类、同层次教职工同等对待。教职工在民办高校工作期间,连续计算教龄和工龄。民办高校教职工的各类专业技术职务,参照公办同类学校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按照公办学校专业技术职务的标准条件、申报程序和评审办法组织评审。民办高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评选先进、乘车购票等方面与公办高校同类、同层次学生同等对待。民办高校的贫困学生可获得国家所实施的助学贷款。
切实加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民办高校可以面向社会自主聘用教职工。符合任职条件的人员到学校任教或从事其他工作,由学校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实行人事代理,公安部门负责审批落户。也可按“户口不迁,身份不变,来去自由”的原则进行管理。民办高校的教师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可以相互流动。公办高校的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前提下,可以到民办高校兼职。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民办教育人才培养基地。依托公办大学建立培训学院,加大对民办高校管理者、教师的培训力
度,加强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发。
要鼓励民办高校引进外籍教师,采取优惠政策吸引留学人员到民办高校任教。
要鼓励民办高校引进外籍教师,采取优惠政策吸引留学人员到民办高校任教。
4.要经过考核按条件支持民办高校“专升本”。
支持民办高校申报创建重点学科、试点专业、名牌专业、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科研项目。
我们所调查的几所民办高校,都强烈要求“专升本”。我们认为要从实际出发,有关领导部门要考虑并批准他们的申请要求。因为这有利于他们的招生、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企业家到民办高校投资。
5.民办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是调整、巩固和提高,创建一批能带动整个民办教育发展的名牌民办高校。
要进行结构性调整,优化布局结构,扩大办学规模。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引导民办高校进行优化组合,适度压缩学校校数,集中力量把已具有一定规模和社会影响的民办高校做大做强做优,形成集中优势和特色,打造知名的教育品牌。陕西省教育厅计划经过引导和支持,到2023年,使陕西形成10所万人以上规模和10多所具有自主颁发学历资格的民办高校。这对全国其他省市也可以作为借鉴。
6.民办高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特别要提高质量意识,将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做为进一步发展的生命线。
要不断进行管理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建立并完善内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考核、奖励等规章制度,加强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7.大力改革自学考试内容、方法,完善自学考试制度。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中的“自学考试”和“学历文凭考试”占很大的比重。如西安翻译职业学院70%是自考生和学历文凭考生,西安外事职业学院则占73%。全国民办高校中这两种类型的学生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很大比例。“自学考试”和“学历文凭考试”一方面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为学生提供了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多的弊端。比如它以应试教育为主,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另外,陕西民办高校的教师反映,自学考试中出题、评卷中的问题很多。如出题的范围和难度的波动很大。在一门英语自考中,同一个学校的考生2001年的通过率为90%,2002年的通过率只有7%。有的学校反映,有一份英语试卷,把对研究生的试题,原封不动地搬到自考的考卷上。另外有些自考科目指定的教材,如计算机教材,已经非常陈旧,可至今照常在用。建议对自学考试制度、考试内容、考试方法等等做进一步改革,使它切合学校学生、教师的实际。
8.建议加强民办高校管理机构的建设。
目前全国不少省市对民办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大都是按照教育部机构设置的。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管理民办高等学校设置,高教司管民办高等学校教学,相当多的人认为需要进一步理顺。而陕西则不然,在教育厅下成立了“社会力量办学管理中心”。这一“中心”有专门编制(9人),它是事业单位,同时根据教育厅的授权又有行政职能。我们走访的六所民办高校,对这个机构反映很好。这一机构办事效率高,为陕西民办高校发展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我们认为,为了促进全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民办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重要问题,建议认真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切实解决领导体制中转换的障碍,以利于民办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责任编辑:刘永刚]
收稿日期:2002-12-
作者简介:雷克啸(1936- ),男,湖北荆州人,《中国高教研究》杂志社副社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科学兴国战略。
第6篇 常德市民办教育考察报告
常德市民办教育考察报告
3月9日至10日,市政府副秘书长曹治平、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志高、市教育局社会力量办学科科长徐跃进等3人组成考察小组,对常德市的民办教育进行了参观考察,听取了常德市教育局的情况介绍,参观了湖南同德职业技术学院。总的印象是领导高度重视,环境非常宽松,鼓励支持措施多,民办教育已成为常德教育新的增长点,呈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常德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
到2023年底止,全市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635所,在校(园)学生143939人,固定资产总值9.87亿元,教职工总数8818人。民办教育在层次上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在形式上有个人举办、部门办学、国有民办、个人领办、集团领办、名校办民校、公办学校改制等多种形式,在门类上有基础教育、职成教育、文化技能培训教育,基本上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完整、形式多样的办学格局。全市学前教育已基本实行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民办占49.25%,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民办占35.1%,民办教育机构在校(园)学生占全市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总数的17.87%,民办教育的总量与市内任何一个大县的教育总量相当。民办教育的发展较好的弥补了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推动了全市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和全面提升。
湖南同德职业技术学院,是全省为数不多的民办高校之一。该校目前占地近400亩,已新征土地2000亩,在校学生近7000人,固定资产总值近亿元,已成为常德民办教育的亮点,在全省影响很大。
二、常德市发展民办教育的基本经验
常德市在民办教育的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是:
1、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常德市委、市政府象抓经济工作一样抓民办教育,市委书记程海波多次深入民办学校调查研究,现场办公,解决具体问题,市长陈君文多次主持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民办教育,出台鼓励支持民办教育的优惠政策,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对民办教育实行“三个特殊”。一是制定特殊政策。对民办学校的兴建、改建、扩建工程给予减免报建规费的优惠政策,劳保基金按1%征收,其余部分缓交,其他各项规费全免。市本级对引资办学项目视同引资工业项目,享受土地全送,规费全免的特殊待遇。同时构建公、民办学校竞争互动的人才交流机制,解决民办学校教师问题。二是营造特殊环境。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实行检查零收费和首查不罚制度。三是采取特殊措施。常德市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措施支持民办教育。①成立民办学校融资担保机构。2023年,市财政从教育调剂资金中安排600万元,城市教育附加列专项400万元,组织民办学校入股120万元成立了湖南芷兰教育投资担保公司,主要为发展民办教育和开展教育招商引资进行融资担保,目前运行情况较好;②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从2023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奖励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下拨民办教育项目配套经费,已连续执行了两年;③支持民办教育协会。市财政每年给市民办教育协会下拨办公经费5万元;④统一购买校方责任险。市财政从教育费附加中给所有市直学校,包括民办学校的学生购买了校方责任险。
2、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指导和扶持。常德市教育局切实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做到公办民办一视同仁。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市教育局成立了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定编4人。大部分县(市)区都成立了单设的社管办或社办股。二是内部分工明确。教育局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和服务,由社管办综合协调,其他业务科室各负其责。如基教科、职成科分别负责基础教育类和职成教育类的民办学校的招生、考试、教学等业务工作,而工会、就业办则分别管理民办学校的工会组织建设和教师人事代理、学生就业推荐等工作。三是发挥协会组织作用。常德市民办教育协会由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钦时中任会长,为民办教育机构“服务、维权、管理、自律、促进”提供服务,为政府发展和管理民办教育当好参谋,工作有声有色。四是积极鼓励支持。每年召开民办教育工作会议,表彰奖励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去年还表彰了“常德扶持民办教育双十佳(十佳单位和十佳个人”,公、民办学校教师可双向交流,公、民办学校招生统一宣传,统一录取,统一学籍管理。五是严格规范管理。明确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实行年检制度,依法管理,搞好服务。
3、探索多种办学形式。常德市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民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有公民个人办学的湖南同德职业学院,民主党派办学的常德育才会计学校,部门(事业单位)办学的石门经贸职业技术学校,国有民办的常德芷兰实验学校,民办公助的常德汇文中学,公办学校实行校长领办的汉寿县二中,外地优质教育资源加盟益阳高平教育集团投资领办的津市三中,及公办学校产权置换的石门县四中。这些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形成了常德民办教育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局面,充分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利用了各种教育资源来大办教育,使民办教育更加充满活力和生机。
4、积极引资办学。常德市从2001年起就提出引资办学,寻求民间资金,外地资金发展常德民办教育,同时欢迎优质教育资源落户常德,通过努力,已初具成效。汉寿县已成功引进湖南猎鹰集团到该县创办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分院,石门县已引进深圳吴文瑜先生资金,置换县四中,建成新的瑜远中学,津市市引进益阳高平教育集团投资领办津市三中,规划建设的市城区白马湖中学已引进资金初步建成。
三、对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考察常德的民办教育,我们深受启发,结合我市市情,针对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现状,为加快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步伐,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党政主要领导进一步重视民办教育。“老大出马就不难”,实践证明,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党政主要领导是否高度重视,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视察民办学校,召开民办教育专题办公会议,邀请民办教育举办者召开座谈会,听取民办教育的情况汇报,为民办教育解决具体问题。
2、尽快制定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市政府2000年下发了《关于改革办学体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通知》,已过去6年,此后国家颁发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省政府、兄弟市州政府都出台了新的文件,建议以市政府的名义出台《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在引进资金兴办民办教育,民办学校建设的规费减免,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成立民办学校融资担保机构等方面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以促进我市民办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3、以市政府的名义召开民办教育工作会。省政府2002年召开了民办教育工作会议,我市一直没有以市政府的名义召开过民办教育工作会。建议在今年9月,以市政府的名义召开全市民办教育工作会,表彰奖励民办教育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民办教育工作,进一步激发广大民办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发挥协会组织的作用。我市社会力量办学协会已成立6年,一直没有换届,会长原市人大副主任彭泽霖年事已高,且身体不好,主动提出改选,需邀请一位德高望重,热心教育工作退线或退休的市级干部担任会长,尽快换届改选,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
5、重点扶持几所民办学校。湘北女子职业学校和平江职业技术学校都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学生都超过了3000人;长城职业技术学校自有场地70亩,建筑面积15000多平米,学生2000多人;岳州中学自有场地,在校学生达到1200多人;公共管理职业技术学校引入资金500多万元,在籍生学近2000人; 洞庭科技职业学校举办者谭清祥,已有相应的资金实力,准备建成高职院校,弥补我市民办高职院校的空白;屈大附中、外贸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科技职业技术学校等学校在校学生都达到1000人以上;建议对以上学校进行重点扶持,让他们做大做强,成为我市民办教育的品牌学校。
赴常德市民办教育考察组
二00五年三月十三日
第7篇 对我县民办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县民办学校自生辉中学于1988年创办以来,经过15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共有民办学校13所,有9所通过益阳市教育局批准办学,其中通达电脑职业高级中学、桃江月飞(澳门)职业中专学校、益阳市民族职业高中和惠通学校4所为职业学校;生辉中学、桃江五中、明达中学和实验中学4所学校为普通中学;桃灰中学为文化补习学校。其余4所通过县教育局批准办学,分别为桃江(大学)预科学校、扬帆学校、竹艺学校和仁山文武影视学校,前3所为职业学校,后一所为文武兼修学校。
(一)学校基础设施及经费投入情况。
目前13所民办学校拥有校园面积372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1000万元,图书9万余册,累计投入4600多万元。(全县民办学校基本情况见附表一)
(二)学校师生情况。
民办学校的教师由行政人员、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学生包括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普高和职高)阶段、高中补习班和短训班学生。
1、师资情况。
全县现有309名教师在民办学校任教,其中专任教师198人,行政人员55人,兼职教师56人。具备专科以上学历的272人,占总数的88%;中级以上职称人数190人,占总数的61.5%。尤其是专任教师中具备高级职称的达到58人,占198人的29.3%,具备中级职称的达到64人,占32.3%。(全县民办学校教师基本情况见附表二)
2、学生情况。
目前民办学校在校学生4538人,其中小学生82人,占总数的1.8%;初中生961人,占总数的21.2%;普高学生1598人,占总数的35.2%;职高学生1046人,占总数的23%;高中补习生660人,占总数的14.5%;短训班学生193人,占总数的4.3%。(全县民办学校学生基本情况见附表三)
(三)学校办学情况。
全县13所民办学校的办学方向均比较明确,在依法依规办学的基础上,坚持走多种形式的办学之路,呈现出多层次育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良好态势。13所学校按其办学性质来看,大抵可分为以下3种模式:
一是国有民办。如五中、明达学校,其办学者租赁的教学场地为原益阳市女子旅游学校和农民中专,场地租赁期分别为6年和5年,办学者每年分别向县教育局和桃江一中缴纳一定的租赁费用,租赁期满,其固定资产(含办学期间形成的新增固定资产)无偿交还给出租方。
二是独资办学。又分两类,一类是外商独资办学,如月飞和仁山两所学校,分别为澳门商人杜少奇和新化武师游仁山出资,聘请具有较为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育界人士负责教育教学管理;一类是县域人士独资办学,如惠通、扬帆和民族职业高中,均为热心民办教育的桃江籍人士独资兴办。
三是实行股份制经营办学。如生辉、通达、实验中学和桃江(大学)预科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中实验中学又兼有国有民办的性质,由县教师进修学校控股,拥有51%的股份额度,吸纳部分教师资金,由县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管理。
目前我县民办学校的办学初步呈现出四个特点:
1、学校管理比较到位。各学校忧患意识均比较浓厚,
一是坚持以德育人。通达、惠通、生辉、五中、明达和实验中学都把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且把教育寓于多形式的活动之中。特别是民族职业高中,办学十多年来,学生没有出现违法违纪现象,社会反响较好。
二是教学常规管理得到较好落实。大部分学校实行了比较科学的目标量化管理,对教师有严格的师德要求和激励、约束措施,对学生实行严格的日常管理和封闭式管理,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制度比较完善。各学校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教育教学正常有序。四是后勤管理较为优良。各学校校容校貌、卫生状况都能给人留下干净、整洁的良好印象。特别是实验中学、五中和月飞学校校园得到绿化、美化,学校布局较为合理。且各学校都把关心学生生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寝室、饮食与安全管理甚为细致,没有重大事故发生。
2、教师全员聘任得到真正落实。
13所民办学校都建立了教师聘任机制,对学校教师实行全员聘任。教师来源于公办学校的在职教师和离退休教师、大中专毕业生以及部分社会优秀人才。大部分专任教师学历高、职称高、能力强,能胜任所在岗位的工作。教师工资实行工作量计酬,按授课节次计薪,月工资一般在1200元以上,月薪高者可达3000元以上。一般来说,工资比公办学校普遍要高,且真正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人员进出机制,因而教师工作责任心强,这是我县目前公办学校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3、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以质量求生存”在各民办学校得到体现。各学校把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办学首位,此一目标在其办学理念中得以体现。如普通学校中,生辉中学和县五中牢牢把握“创新、全面、诚信、发展”的主题,构建“培优转后工程”,实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架起培育人才的立交桥;明达学校提出“德教并举,师生平等,学生主体,发展创新”的教育理念,更新观念,注重实效;实验中学推行“三二四”办学战略,探索“基础加特长”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办学模式。职业学校中,通达学校以“瞄准市场、服务社会、着眼地方”为理念;惠通学校以诚信为本,为学生尽心尽力;民族职业高中以“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纪律、质量为本”为宗旨,培养学生一专多能,造就品学兼优的有用人才;预科学校按“平民教育”理念办学,按“个性化教育”教学,靠“素质教育”育人,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预科制度;扬帆学校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练就学生过硬本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行“养成教育、活动教育、自我教育、实践教育”;仁山学校以培养文武人才,为桃江教育和体育事业做贡献为宗旨,实行全封闭军事化管理。
在上述教育理念下,各学校的教育质量得以逐步提高,并初步形成了三种特色:
一种是面向高(中)考求质量型。去年,生辉中学应届学生80人参加高考,录取43人,其中本科10人。明达学校在全县期末统考中,高一、高二成绩均名列全县第二,县五中平均总分列全县第四。实验中学首届毕业生参加中考,录取率达到77.5%。
第二种是面向学生专长求质量型。这在职高类学校较为普遍。特别是仁山学校、民族职高,学生文武双修,特色突出,去年仁山学校参加省九运会获5金4银2铜,民族职高参加第五届省民运会,囊括高脚马项目金银铜牌,12人参赛,人人获奖。
第三种是面向学生就业求质量型。通达、惠通两所学校的毕结业学生就业率高达96%以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外发挥专长,步入白领行列。
4、办学条件初具规模。
民办学校的办学规模在和两年间得以明显改善,两年总投入达4500万元之多,硬件建设有了较大的飞越。月飞学校首期工程投入1500多万元,建起了1栋教学大楼、4栋学生公寓、1栋大礼堂和1栋能容纳1000多人就餐的餐厅,添置了与教学设备配套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去年又投入40多万元用于环境改造和仪器设备的添置。生辉中学引资改制后,投入700多万元在原轧钢厂建起了一所初具规模的学校,去年又投入30多万元,用于学校环境美化、绿化和教学设备的添置,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把一个破烂不堪的轧钢厂建设成为环境幽雅舒适、能容纳1000多名学生学习生活的崭新校园。实验中学两年共投资400多万元新建了教学楼、礼堂和学生餐厅,改建了学生宿舍,添置了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达学校投入260多万元,买下了原仁山武校校园,去年又投入20多万元,用于改建和添置教学设备。仁山学校在桃花江竹海山下新征地13亩,投入200多万元,新建了校园,去年又投入20多万元,修建围墙和水泥运动场。扬帆学校投入70多万元,建起了自己的教学大楼。民族职高投入30多万元修建了礼堂和科技楼。明达中学投入50多万元对原有校舍校园进行了改造,去年又投入60多万元,新建女生宿舍楼1栋。县五中投入11万多元对原有校舍校园进行了改造。预科、惠通、桃灰等学校也有了稳定的办学场所。
在调查期间,我们注意到,各校乘县委、县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民办教育之机,同时也为了应对今年及以后几年的学生高峰期,在办学条件的改善上有更大的动作。生辉学校的教学楼、明达学校的综合楼已破土动工;五中的科技楼、通达学校的办公大楼、预科学校的教学楼、明达学校的引自来水工程和惠通学校的围墙修建也正在紧张筹建之中。
二、民办教育取得的成绩与发挥的作用
(一)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矛盾。
民办职业学校所开设的专业一般都是紧贴市场,历年来开设的计算机、电子、财会、保安、电脑文秘等专业一般都是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开设的,所培养的人才都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唯其如此,也才能确保学生的就业安置。
(二)促进了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是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办学资金。我县民办学校历年毕结业学生达1.5万多人,如果生均培养费按元计算,就为我县节省办学资金3000多万元。
二是较好地满足了部分农村青少年的求学愿望。民办学校的生源大抵有两种:
一种是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表现亦不太好,但又有比较强烈的升学欲望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公办学校往往升学无望;
另一种是家庭比较困难的特困生,在公办学校学习往往因经济条件差而倍感困难,民办学校利用其灵活的办学机制,使这部分学生能通过学费减免或获取奖学金等多种方法继续完成学业,如桃江(大学)预科学校倡导“平民教育”理念,通达电脑职业高中近几年来发放帮困保学金达20多万元,五中去年下期发放奖学金4万多元。因此,以及相当一部分学生就是冲着民办学校的学费减免而到民办学校读书的。
三是有利于我县初中生源高峰期的平稳过渡。以每所民办学校每年吸纳400名新生计算,以民办学校现有规模,每年到民办学校继续升学的学生就可高达5200人。而我县初中生源高峰期出现在-4年间,至趋于缓和,后每年生源维持在7000人左右。我县公办普、职高中共8所,按现有规模计算,每校每年平均吸纳新生800人,每年可吸纳新生6400人,初中生源平稳过渡尚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县公办高中学校因扩容已背负4500多万元债务,如继续扩大办学规模,尚需投入巨资,4年生源高峰期过后,不但造成沉重的债务难以偿还,而且大量校舍闲置,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浪费。倘若4年间我县民办学校能在此基础上得以较大发展,则既可通过公办、民办并举的方法,顺利实现生源高峰的平稳过渡,又可在高峰期过后,民办学校利用自身灵活的办学机制走多形式办学之路。
全县-20××年初中毕业生人数
时间(年)
20××
人数(人)
13358
17689
19773
16571
11472
7426
6831
7152
7492
(三)促进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
初步改变了政府包揽办学的做法,为实行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闯出了一条新路。这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同时,民办学校的兴办,必然需要一定数量的教师,这也有利于推动我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明达、五中和实验中学等学校的成功运行,也为我县公办学校的改制提供了范例。
(四)有利于盘活国有资产。
生辉、明达、五中、实验中学、惠通和预科学校现在的校址分别为原来的轧钢厂、农民中专、益阳市女子旅游学校、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业中专和县一招待所,这些学校的兴办,使我县一些停产企业、薄弱学校的房屋和设备得到了充分利用。
(五)对拉动县域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办学校的发展,必将带动相关产业如建筑、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我县民办学校历年来共向外地输送长、短班学生4500多人,按生均每年创收6000元计算,每年就可为我县创益2700万元,且随着民办职业学校的发展,这个数字应该还可以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青少年学生求学愿望的实现,县域经济的繁荣,必将促进社会大局的稳定。
三、民办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我县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相比,发展的历史还十分短暂,尽管今年县委、县政府把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不容否认,民办教育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存在于社会层面的问题。
目前,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有偏见,存在“多余论”、“冲击论”、“怀疑论”和“赚钱论”等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导致领导高度重视而群众及社会非常冷淡的尴尬局面。有的认为公办教育发展规模已经足够,公办学校完全能够满足学生上学的需求;有的对民办教育心存担心和疑虑,怀疑民办学校“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甚至害怕发展民办教育会砸了自己的饭碗;有的认为民办学校不正规,搞不出名堂;有的认为民办学校是退休老倌们搞的,是为了赚钱。这些认识导致民办学校的招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得到保证。就数量而言,目前月飞学校在校学生仅为112人,仁山仅有88人,竹艺学校现已无人就读,被迫歇业关门,造成民办学校大量资源闲置。如果今年的生源得不到保证,这所学校都面临倒闭的危险。
(二)存在于政府层面的问题。
虽然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指导思想,今年出台的政策和所做的工作也极大地鼓舞了民办教育办学者的热情,但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上差异较大,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畅、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政府鼓励扶持政策不到位的问题。
一是政策相当明确,但还没有与之配套的具体细则,缺乏可操作性。县委、县政府对民办教育实行国家制定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十六字方针,规定“民办学校除了投资主体与公办学校不一样外,其他方面没有任何区别,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并决定通过努力,实现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这些对民办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原则规定,其具体运作需进一步明确规范和完善。如怎样贯彻“十六字”方针,对民办学校如何支持、如何引导和管理,需进一步详细规定,制定配套政策,具体如民办学校征地、教师队伍建设、招生、收费等;细化如民办学校中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晋级、医疗和社会保险等问题如何解决,凡此种种,都有待明确。
二是相关部门支持不够,办学环境待优化。办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有各部门的通力支持。民办教育在发展中有许多方面还未与部门的有些规定配套协调。在教育内部,县教育局确定的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并举、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协调发展的精神还未得到有效贯彻,尽管民办学校的地位有所提高,但个别股室和部分学校歧视、不支持民办学校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有关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公、民办学校实行双重标准;部分教育行政干部和教师对民办教育的支持还没有做到言行如一,雷声大,雨点小;相当一部分联校和中学校长还没有转变观念。
从今年初中毕业生填报志愿的情况来看,报考县一中和县职业中专的人数均达到4000多人,而民办学校的填报人数还未达人,如不及时采取适当有效的办法,今年民办学校的招生形势将仍然相当严峻。在教育外部,一些县直职能部门对民办学校进行收费和罚款。据统计,有10多个部门对民办学校进行收费。月飞学校办学一年多来,就被各职能部门收取各种费用40多万元,通达学校因在招生广告中用了要求安排就业的学生得到了。
第8篇 民办教育机构监管调查报告
民办教育机构监管调查报告范文
近年来,随着社会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快速增多,涉及教育培训服务项目的消费投诉也越来越多。2023年,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受理教育培训类投诉47起,2023年上升到95起,增幅达到102.1%,占该局全年受理消费投诉总量的6%。同时,由于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涉及多部门监管职权、经营性质复杂等原因,导致该类经营服务行业的监管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市局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门调研,认真分析了当前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监管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从工商职能角度提出了部分监管工作建议。
一、民办教育机构特点及监管现状
截止2023年底,市共有各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201家,其中有证有照的157家,具备前置审批条件,经工商核准登记的,含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141家,经劳动局审批登记的职业技能类培训机构16家;有证无照的38家,该类机构具备前置审批条件,但未经工商核准登记的机构;无证无照的6家,该类机构既未经相关部门核准前置,又未在工商部门核准登记的机构。从总体分析看,当前民办教育机构经营中存在以下几大特点:
(一)涉及行业不断增多。近几年,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经营范围不断扩大,2023年统计显示,市目前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服务项目涉及文化培优、琴棋书画、音乐舞蹈、职业技能、留学服务等56个类别,比2023年增加了22个种类,是2008年服务项目类别数量的2.3倍。同时,新型教育培训项目也逐渐增多,如电子类、旅游类、物流类、网络经营类等近年来新兴的各种专业,均成为当前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服务范围,基本涵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二)经营场所、时间分散。多数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属于中、小模式型,经营方式灵活、选择场地较为自由,部分培训场所属于租用民宅、车库、闲置场所等。同时,由于民办教育机构多数为补充式培训,办学时间比正规国营教育学校更加自由,有的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晚上的时间进行,有的按学员要求临时性开课,缺少统一教学规划制度。
(三)教育条件参差不齐。一是办班条件简陋。部分培训机构没有专用的教室、课桌椅、辅导教材,设在商住楼或自住房屋内,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二是聘请的教师教育水平难以保证。有的是兼职教师,还有不少是在校大学生,培训辅导的成效难以保证。三是没有严格的教学计划。“缩水缩时”现象严重,由培训老师随意安排教课时间和内容,培训质量无法保障。
(四)存在规避监管现象。一是规避工商部门监管。多数民办培训机构属于营利性质的私人办学型,依据相关法规应当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由于登记注册“营利”与“非营利”两个类型缴纳税率的不同和社会捐助程度的差别,多数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以“非营利”性质向民政部门登记,逃避税务的同时规避了工商部门的监管。二是规避教育部门监管。由于教育部门近年来审批门槛不断增高,部分未得到“办学许可证”的申请人,将申请经营范围定为“教育咨询”类企业,取得工商部门登记资格后大搞教育培训。这种打“擦边球”的做法,规避了教育部门的监管,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
二、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无明确的监管法律依据。一是缺少明确的登记法律依据。《______教育法》第27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备案手续。”《民办教育促进法》第18条规定:民办学校取得办学许可证,并依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登记,登记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即时予以办理。以上《______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涉及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的登记问题,均未以明文提出“由工商部门负责登记”,仅以模糊的字面意思推断出由工商部门登记。二是缺少明确的管理法律依据。目前,实际监管工作中,涉及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部分由民政、教育、劳动、工商等多个部门分头负责,非营利性的民办教育机构由教育部门审批、民政部门登记,工商部门无权管理。针对营利性质的民办培训机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66条规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经营性的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这一条款将日常管理执行依据授权于国务院制定,但目前具体的管理法规仍未出台,基层工商部门对营利性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时,只能套用《公司法》、《无照经营取缔办法》、《广告法》等通用性法律法规,缺少专门的具体的法律执行依据。
(二)日常巡查监管较为困难。与正规的国家教育机构相比,绝大多数民办培训机构规模小、人员少、自由度大,常以租用的民宅、车库甚至地下室作为培训场所,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和隐蔽性,给基层工商人员市场巡查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同时,部分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由于经营不善无法维持,将其分散的'培训场所出租给其他无资质培训机构,还有的成为传销、造假活动的窝点,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成为社会安全的重大隐患。
(三)相关处罚标准难以判定。根据《______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规定,工商部门拥有对营利性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登记监管权,但由于相应的监管法律法规缺失,针对民办培训机构违法经营行为处罚标准无法统一判定,实际监管执法过程中套用的《公司法》、《广告法》、《无照经营取缔办法》等,均显得规定过于粗略、不够具体明确。
(四)多头监管存在扯皮现象。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分为“非营利性”、“营利性”两个种类,非营利性的由教育部门审批,民政部门负责登记和监管,营利性的由工商部门负责登记和监管,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两中类型无法明确鉴定,绝大多数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以“非营利性”审批登记,而实际经营过程中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民政部门职能监管不够到位,工商部门又被拒绝在监管门槛之外,出现监管“真空”地带。同时,市场经营中存在“有证无照”(通过教育部门审批,但未在监管部门登记)、“无证无照”(既未通过教育部门审批,也未在监管部门登记)、“超范围培训”等多种违法经营行为,这些主体资质不“健全”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由哪个部门监管,目前无法具体确定,有的出现部门间相互推诿现象,长时间处于无监管状态,有的多部门均实行监管权,导致多重处罚现象发生。
三、做好民办教育机构监管工作的建议
(一)出台具体的监管法规。坚持以《民法通则》、《经济法》为基础,以《______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职业教育法》等为依据,出台有关民办教育机构的登记、监管办法,根据是否为营利性、涉及行业的特殊性等进行详细分类,分别明确登记监管注册主体和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则。同时,制定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日常监管办法,结合《公司法》、《行政处罚法》、《无照经营取缔办法》、《广告法》等法律中适用于民办培训机构的法规,根据市场监管实际,制定详细具体的监督管理规则,明确不同违法种类、不同违法情节的营利性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措施和办法。
(二)推行引导联合经营制度。民办教育机构经营过程中存在规模小、人员少、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这些不足往往会引发投诉纠纷,针对这些问题,工商部门要积极发展职能作用,引导取得正规审批资格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发展联合经营模式,坚持以国家大中专院校为依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建立联合授课机制,有效补充师资不足等问题,同时起到教育系统内部监督自律经营行为的良好效果。
(三)建立长效网络监管平台。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普遍存在培训规模小、时间短、分布散、隐蔽性强的特点,工商作为重要的监管部门,要坚持以备案登记资料为基础,依托网格式监管平台,建立起长效的动态监管系统,定期下达巡查计划,加大市场巡查力度。特别针对民办培训机构发布的户外广告和印刷品广告进行有效监管,对存在虚假培训内容,夸大师资力量等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净化培训市场环境。
(四)完善多部门联合监控机制。工商部门在拓展自身监管领域的同时,要探索走联合相关力量集中对民办培训机构的专项整治。如依靠消费者协会的职能,解决因参加培训产生的各种特殊消费纠纷;依靠教育行政部门的力量,严格其准入资格;依靠税务部门的稽查,查处偷税漏税行为;依靠物价部门的介入,规范起收费纷乱的现状;利用社区力量,及时反馈非法、违法培训班的信息,便于执法部门及时查处取缔。只有充分发挥联合行动的力量,才能对各类培训机构进行有效的全面的清查,对非法办学依法进行取缔,保护合法经营者。
第9篇 暑假实践关于民办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统称,它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活动。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通过实地访谈、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区内民办学校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就区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一、民办教育兴起的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一)民办教育的兴起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发展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就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国家财力十分有限,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的财政性支出受到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限制;而对于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进步,就必须努力提高国民教育的普及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层次,以求把沉重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我们的教育就一定是大教育。而当前,仅靠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办不成真正的大教育,要办好大教育,不走多形式的路子,我们就别无选择。因此,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多形式参与办学,各个地区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教育的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有效途径。
其次,发展民办教育,是推动教育自身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面对21世纪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明显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从表面上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发展民办教育,是一个办学体制改革的问题。实际上,他所涉及并产生的影响,是从教育思想观念到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由于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教育管理中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民办学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特色办学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灵活性、更强的紧迫感,突破了政府办学面临的种种障碍。
基于这种现实,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两条腿走路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也将是长期的教育发展格局。
(二)民办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我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实际情况来看,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在扩大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增强了教育的供给能力。
二是吸纳了社会资金,补充政府教育经费之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并为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充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教育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扩大了居民教育消费,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
三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民办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在办学上的特点和优势,目前不少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高,已经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的兴起,弥补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对学校别无选择的不足。
四是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推进了办学体制、教育模式和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据统计,到年底,全国民办教育机构达6.12万多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115.97万人,办学范围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区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区民办教育起步尚早,但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年实验国际学校(小学)创办,是我区第一所民办学校,但因其规模较小,收费较高,更主要当时民办学校在市尚不成气候,普通百姓少有问津,因此影响并不大。
年___、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民办教育发展方针。区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年7月,师萃职业学校建立,年9月,中学建立,年前后,民办外国语学校、大附属实验学校建立,年外国语学校分校正式开办,同期一批民办幼儿园也先后建立(有的是企业办幼儿园通过改制成为民办性质的幼儿园)。
几年来,我区民办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在办学质量上也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仅以年我区三所民办初中(南外分校初建,没有毕业生)中考文化成绩为例,总均分、总分合格率、优生率各项统计数据均超过市平均水平。其中中学、民办外校在某新闻媒体刊登的中考排行榜上位居前20名。附校今年首批高中学生参加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除一部分学生被综合类高等学校录取外,有近20人被艺术、体育类学校录取,反映出学校在抓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效益也在不断显现出来。过去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体不足,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外流到其他地区,使得教育发展的步伐难以加大、加快。而近几年,由于民办学校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满足了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而且还吸引了外地区一批优秀生源,改变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无选择的局面。民办教育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比较明显的是地区的变化,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外国语学校分校的先后建立,对这一地区的建设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三、民办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我区民办教育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全国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对民办教育发展要求来看,同一些民办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比较,以及同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社会各界对发展教育的期望相比较,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根据调查、研究及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我区民办学校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1、民办教育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思想解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人们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还常常有失于偏颇,因此出现种种看法也不足为奇了。从人们的谈论中,我们会时而听到民办教育冲击论、多余论、赢利论、怀疑论等。
2、基本建设困难重重。以中小学为例,目前,部分民办学校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校舍,依靠租借场地办学,由于受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学校只能长期处于小规模、低水平上运转。对民办学校的征地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对学校资产属性问题争议较大,大部分学校靠自身的能力无法解决校舍等资金需求大的基本建设问题,基本建设困难已经成为困扰着大多数民办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尽管做了多方面的的努力,其校舍建设问题至今得不到妥善解决。
3、办学经费筹措渠道不畅。虽然民办学校在经费筹措上出现了多种筹资方式,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办学经费还是依靠向学生收取学杂费。这种筹资方式只能以维持学校日常的运转为主,难以在短时期内有较大的积累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扩大教育规模。而收费标准过高,又难以吸纳更多的生源。有的学校每年要拿出一大笔资金用于租借校舍,增添了学校和学生在资金上的压力,同时也客观上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流失。目前,不少企业和财团有投资办学的愿望,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政策限制,特别是投资回报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他们投资办学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对教育投资还顾虑重重。民办学校难以吸纳社会各界的投资,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
4、干部教师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不合理、难以吸引中青年教师到校任教,是当前困扰广大民办学校发展又一个重要问题,可能也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由于人们对民办学校认识上的不全面,加之有些民办学校对有关政策(如工龄、医疗养老保险等)落实不到位,所以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对民办学校认识还心存疑虑,民办学校只能是主要靠聘请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到校工作。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在一部分情况好一点的学校,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占到三分之一,在情况稍差一点的学校,竟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而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性更大,越是优秀教师,越是容易择高枝而去。这种状况,使得民办学校难以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这种状况严重不适应民办教育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大多数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影响了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增加了学校的教育成本。
5、招生方面无限制自主权和有限制自主权的矛盾。以前民办学校招生一般是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法,进行生源的选择,因此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进了民办学校。这种民办学校在招生上享有无限自主权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公办学校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公办学校一直很有意见。年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招生采取了电脑派位的做法(这种做法得到了公办学校的普遍欢迎),尽管还有20%甚至更大幅度的扩招指标(这种做法又被公办学校认为是新政策实施不彻底的留尾巴之举),但民办学校还是认为招生选择的空间被大大地压缩了,招生上的自主权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今年民办学校新生的质量比往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更有的民办学校由于自身的原因,出现招生数量不足,办学规模偏小的状况。如何既能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又把握好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度,还需要很好地探索。
四、民办教育发展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一系列法规文件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民办教育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满足社会教育需求,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统一思想,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繁荣的社会环境。
年10月在召开的全国民办教育发展论坛会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满足群众对教育提出的全面、优质、多样化的需求,必须充分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更宽松的社会环境,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多做工作,使全社会尤其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克服狭隘的教育观,正确地认识民办教育,认清民办教育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民办还是公办学校,都是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社会活动的这一根本属性上,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并无天然的本质区别;而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质量标准及办学实效方面更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和界限。惟此,我们才能从政策及在社会地位角度,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顺利发展。
2、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
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指定教育发展规划、调整教育布局时,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发展也要进行统筹规划,制定民办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明确民办教育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的办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用一段时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
民办教育属于选择性教育,发展民办教育要从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出发,着力体现民办教育的选择性、特色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时期民办教育发展重点应该放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非义务教育主要包括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尤其是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上;同时应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多种形式并举。总体来讲,民办教育在发展方向上,应向开放性、职业性、多样化方向发展;在结构上,向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通过转制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基本走向民办;义务教育是以政府办学为主,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设立少量民办中小学,使之办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特色学校,为社会提供选择机会,并依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举办民办中小学解决流动人口子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高中阶段的各类教育。
当前,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主要不是依靠新建学校和增加学校的数量,而是首先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要制定鼓励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对民办教育的投入,要认真研究、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改制工作,特别是企业学校划转剥离后的改制工作,采取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的方式,探索公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
3、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
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应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要在加强宏观指导,淡化直接管理,强化服务职能方面下大力气改进。相对于政府对公办学校的管理而言,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更应强调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和社会参与管理的方式。
依法治教,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首先要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理顺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教育行政部门的各业务科室要根据有关规定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纳入管理范畴,在保证民办学校享有政策规定的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同样给予服务指导,推动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
对民办教育要坚持依法管理,减少消极限制,给民办教育留下发展的空间。不该管、管不好的不必去管,不要代替学校去做他们自己该做的事情,以使行政管理服务于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使民办教育能迈出更大的步伐。
根据有关政策、原则,保障民办学校享有真正意义上的招生自主权,以凸显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
4、促进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要根据国家法律及有关政策,促进民办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和帮助民办学校制定并实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办法,根据有关规定合理解决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建立起民办学校教师来源的正常渠道。
5、形成公办、民办教育良性竞争的局面,促进教育事业大发展。
国家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基本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对此,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既要有数量上的共同发展,又要在教育质量方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还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地共同发展。
通过良性竞争,促进和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应该比什么?联系教育实际,我们以为应该比如何适应市场挑战,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比多样化和选择性,比新型灵活的办学机制。一旦真正实现了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良性竞争、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局面。教育就会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6、民办学校要走有内涵、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民办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也对民办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形成自己适当的定位、特色和发展走向,是影响民办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民办学校在办学的基本要求方面与公办学校应该是一致的,而且,也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但是,民办学校也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十年前,民办学校的定位基本上是公办学校的补充。它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为了弥补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公办学校力量和资源的不足,或者叫做拾遗补缺。从拾遗补缺的意义说,过去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主要体现和反映在数量方面,以及以教育的相对封闭为背景,那么,现在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则应该体现在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功能上。即民办学校应该认真地思考自己在办学模式、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换句话说,新形势下民办学校的发展应该重视自己的内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只有这样,民办学校才能够更好地发自己的作用,才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发展。否则,在民办教育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优胜劣汰也是必然的趋势了。
《______民办教育促进法》已颁布实施,国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民办学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的民办教育也正在不断地壮大。我们将继续关注民办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区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共同发展,使教育不断上台阶,在富民强区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10篇 民办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统称,它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活动。本文将为你提供民办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通过实地访谈、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区内民办学校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就区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一、民办教育兴起的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一)民办教育的兴起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发展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就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国家财力十分有限,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的财政性支出受到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限制;而对于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进步,就必须努力提高国民教育的普及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层次,以求把沉重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我们的教育就一定是大教育。而当前,仅靠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办不成真正的大教育,要办好大教育,不走多形式的路子,我们就别无选择。因此,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多形式参与办学,各个地区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教育的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有效途径。
其次,发展民办教育,是推动教育自身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面对21世纪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明显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从表面上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发展民办教育,是一个办学体制改革的问题。实际上,他所涉及并产生的影响,是从教育思想观念到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由于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教育管理中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民办学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特色办学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灵活性、更强的紧迫感,突破了政府办学面临的种种障碍。
基于这种现实,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两条腿走路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也将是长期的教育发展格局。
(二)民办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我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实际情况来看,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在扩大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增强了教育的供给能力。
二是吸纳了社会资金,补充政府教育经费之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并为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充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教育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扩大了居民教育消费,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
三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民办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在办学上的特点和优势,目前不少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高,已经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的兴起,弥补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对学校别无选择的不足。
四是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推进了办学体制、教育模式和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据统计,到年底,全国民办教育机构达6.12万多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115.97万人,办学范围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区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区民办教育起步尚早,但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年实验国际学校(小学)创办,是我区第一所民办学校,但因其规模较小,收费较高,更主要当时民办学校在市尚不成气候,普通百姓少有问津,因此影响并不大。
年___、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民办教育发展方针。区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年7月,师萃职业学校建立,年9月,中学建立,年前后,民办外国语学校、大附属实验学校建立,年外国语学校分校正式开办,同期一批民办幼儿园也先后建立(有的是企业办幼儿园通过改制成为民办性质的幼儿园)。
据统计,到年10月,我区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28所。其中,幼儿园10所,小学3所,初中4所,高中2所,(大附属实验学校设初中部和高中部,外国语学校分校设小学、初中、高中部。),中等职业学校1所。占全区幼儿园、中小学总数的13%(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16.9% 、 7.9%、17.4%、40%、25%);培训机构11所。民办教育在校生6107人(不含培训机构),占全区在校生总数12.34%(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21.70%、 6.48%、 14.99%、 23.57%、 10.26%)。
几年来,我区民办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在办学质量上也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仅以年我区三所民办初中(南外分校初建,没有毕业生)中考文化成绩为例,总均分、总分合格率、优生率各项统计数据均超过市平均水平。其中中学、民办外校在某新闻媒体刊登的中考排行榜上位居前20名。附校今年首批高中学生参加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除一部分学生被综合类高等学校录取外,有近20人被艺术、体育类学校录取,反映出学校在抓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效益也在不断显现出来。过去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体不足,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外流到其他地区,使得教育发展的步伐难以加大、加快。而近几年,由于民办学校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满足了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而且还吸引了外地区一批优秀生源,改变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无选择的局面。民办教育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比较明显的是地区的变化,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外国语学校分校的先后建立,对这一地区的建设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三、民办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我区民办教育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全国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对民办教育发展要求来看,同一些民办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比较,以及同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社会各界对发展教育的期望相比较,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根据调查、研究及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我区民办学校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1、民办教育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思想解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人们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还常常有失于偏颇,因此出现种种看法也不足为奇了。从人们的谈论中,我们会时而听到民办教育冲击论、多余论、赢利论、怀疑论等。
2、基本建设困难重重。以中小学为例,目前,部分民办学校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校舍,依靠租借场地办学,由于受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学校只能长期处于小规模、低水平上运转。对民办学校的征地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对学校资产属性问题争议较大,大部分学校靠自身的能力无法解决校舍等资金需求大的基本建设问题,基本建设困难已经成为困扰着大多数民办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尽管做了多方面的的努力,其校舍建设问题至今得不到妥善解决。
3、办学经费筹措渠道不畅。虽然民办学校在经费筹措上出现了多种筹资方式,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办学经费还是依靠向学生收取学杂费。这种筹资方式只能以维持学校日常的运转为主,难以在短时期内有较大的积累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扩大教育规模。而收费标准过高,又难以吸纳更多的生源。有的学校每年要拿出一大笔资金用于租借校舍,增添了学校和学生在资金上的压力,同时也客观上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流失。目前,不少企业和财团有投资办学的愿望,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政策限制,特别是投资回报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他们投资办学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对教育投资还顾虑重重。民办学校难以吸纳社会各界的投资,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
4、干部教师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不合理、难以吸引中青年教师到校任教,是当前困扰广大民办学校发展又一个重要问题,可能也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由于人们对民办学校认识上的不全面,加之有些民办学校对有关政策(如工龄、医疗养老保险等)落实不到位,所以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对民办学校认识还心存疑虑,民办学校只能是主要靠聘请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到校工作。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在一部分情况好一点的学校,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占到三分之一,在情况稍差一点的学校,竟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而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性更大,越是优秀教师,越是容易择高枝而去。这种状况,使得民办学校难以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这种状况严重不适应民办教育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大多数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影响了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增加了学校的教育成本。
5、招生方面无限制自主权和有限制自主权的矛盾。以前民办学校招生一般是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法,进行生源的选择,因此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进了民办学校。这种民办学校在招生上享有无限自主权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公办学校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公办学校一直很有意见。年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招生采取了电脑派位的做法(这种做法得到了公办学校的普遍欢迎),尽管还有20%甚至更大幅度的扩招指标(这种做法又被公办学校认为是新政策实施不彻底的留尾巴之举),但民办学校还是认为招生选择的空间被大大地压缩了,招生上的自主权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今年民办学校新生的质量比往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更有的民办学校由于自身的原因,出现招生数量不足,办学规模偏小的状况。如何既能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又把握好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度,还需要很好地探索。
四、民办教育发展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一系列法规文件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民办教育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满足社会教育需求,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统一思想,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繁荣的社会环境。
年10月在召开的全国民办教育发展论坛会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满足群众对教育提出的全面、优质、多样化的需求,必须充分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更宽松的社会环境,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多做工作,使全社会尤其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克服狭隘的教育观,正确地认识民办教育,认清民办教育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民办还是公办学校,都是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社会活动的这一根本属性上,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并无天然的本质区别;而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质量标准及办学实效方面更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和界限。惟此,我们才能从政策及在社会地位角度,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顺利发展。
2、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
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指定教育发展规划、调整教育布局时,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发展也要进行统筹规划,制定民办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明确民办教育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的办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用一段时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
民办教育属于选择性教育,发展民办教育要从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出发,着力体现民办教育的选择性、特色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时期民办教育发展重点应该放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非义务教育主要包括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尤其是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上;同时应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多种形式并举。总体来讲,民办教育在发展方向上,应向开放性、职业性、多样化方向发展;在结构上,向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通过转制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基本走向民办;义务教育是以政府办学为主,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设立少量民办中小学,使之办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特色学校,为社会提供选择机会,并依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举办民办中小学解决流动人口子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高中阶段的各类教育。
当前,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主要不是依靠新建学校和增加学校的数量,而是首先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要制定鼓励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对民办教育的投入,要认真研究、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改制工作,特别是企业学校划转剥离后的改制工作,采取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的方式,探索公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
3、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
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应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要在加强宏观指导,淡化直接管理,强化服务职能方面下大力气改进。相对于政府对公办学校的管理而言,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更应强调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和社会参与管理的方式。
依法治教,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首先要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理顺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教育行政部门的各业务科室要根据有关规定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纳入管理范畴,在保证民办学校享有政策规定的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同样给予服务指导,推动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
对民办教育要坚持依法管理,减少消极限制,给民办教育留下发展的空间。不该管、管不好的不必去管,不要代替学校去做他们自己该做的事情,以使行政管理服务于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使民办教育能迈出更大的步伐。
根据有关政策、原则,保障民办学校享有真正意义上的招生自主权,以凸显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
4、促进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要根据国家法律及有关政策,促进民办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和帮助民办学校制定并实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办法,根据有关规定合理解决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建立起民办学校教师来源的正常渠道。
5、形成公办、民办教育良性竞争的局面,促进教育事业大发展。
国家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基本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对此,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既要有数量上的共同发展,又要在教育质量方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还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地共同发展。
通过良性竞争,促进和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应该比什么?联系教育实际,我们以为应该比如何适应市场挑战,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比多样化和选择性,比新型灵活的办学机制。一旦真正实现了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良性竞争、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局面。教育就会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6、民办学校要走有内涵、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民办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也对民办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形成自己适当的定位、特色和发展走向,是影响民办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民办学校在办学的基本要求方面与公办学校应该是一致的,而且,也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但是,民办学校也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十年前,民办学校的定位基本上是公办学校的补充。它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为了弥补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公办学校力量和资源的不足,或者叫做拾遗补缺。从拾遗补缺的意义说,过去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主要体现和反映在数量方面,以及以教育的相对封闭为背景,那么,现在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则应该体现在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功能上。即民办学校应该认真地思考自己在办学模式、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换句话说,新形势下民办学校的发展应该重视自己的内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只有这样,民办学校才能够更好地发自己的作用,才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发展。否则,在民办教育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优胜劣汰也是必然的趋势了。
《______民办教育促进法》已颁布实施,国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民办学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的民办教育也正在不断地壮大。我们将继续关注民办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区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共同发展,使教育不断上台阶,在富民强区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11篇 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困境的调研报告论文
摘要:本调研报告对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实地调研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生源、办学经费、师资、办学特色四个方面的困境,综合得出社会对民办高等教育缺乏包容理解、职能部门重视不足、民办高校自身存在问题是制约云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严格规范办学、民办高校要坚持内涵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困境调研报告
一、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自上世纪90年代起步,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时至今日(2023年底),已经拥有民办高等院校13所(不含独立学院),占全省高等院校总数的18.3%,在校生人数达7.75万人,占云南高等院校在校生总人数的12.6%(见表1.1)。从数据上看,云南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云南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猛,这是云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云南的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中也表现出一系列突出问题,值得深思:
一是招生规模上万人的学校很少,只有2所学校,即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工商学院,这两所院校是云南民办高校中发展比较有特色的院校,且已相继升格为本科院校,所以招生情况较好。但其他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一直较小,尤其是一些办学时间较短的院校,招生人数之少,令人忧虑,
二是云南民办高校大多数以专科职业教育为主,本科层次及以上的院校较少。目前云南的13所民办高校中,只有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和云南工商学院两所本科院校,其他学校均为专科院校。
三是云南所有的民办高校都有投资主体,作为投资方,都在追求投资回报,这无疑会影响学校办学的公益性。
二、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发展中的困境
1.生源减少
随着适龄人口的逐年减少,我国学龄人口规模2023年达到巅峰值12539.65万,之后逐年下降,预计到2023年,我国学龄人口将下降到最低位6897.87万人,仅相当于2023年的一半。在云南省,大學适龄人口数总体上也呈现下降趋势,从2023年到2030年20年间将减少108.9万人。生源的减少,最先受影响就是处于最后批次录取的民办高校。有统计数据表明,从2023年开始,云南省内只有少数民办高校能完成招生计划,大部分民办高校都处于招生不足的“饥饿”状态,这对于发展资金来源单一、生源即财源的民办高校来讲,是对学校发展的致命影响。
2.办学经费不足
通过笔者调研,云南省有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主要依靠收取学生学费来维持学校的运转和发展,这种“以学养学”的模式经费来源单一,遇到生源逐年下降的问题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这也是导致云南大部分民办高校经费不足的主要原因。以云南省发展最好的民办高校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来看,通过调研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财务处可知,学院90%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学费,而政府资助的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只能用于学生的奖励,不能用做其他。
3.师资问题
(1)师资队伍的流动性大
云南省民办高校的师资流动性大,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民办高校的很多在职教师,都是抱着一种骑驴找马的心态,认为在民办高校工作只是一个跳板或平台,等有更好的工作机会时便辞职,有些教师甚至只是借助民办高校提升一下自己的职称,等职称评上去了便离职。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一是兼职教师数量大、比重过高,且兼职教师的流动性很大。以云南省13所民办高校的兼职教师平均比来算,民办高校中兼职教师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近31%。兼职教师虽然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成本,提高了办学效益,但是兼职教师由于聘任程序不合理,管理上无法可依,同时兼职教师的流动性大,有效管理难度也大;二是教师年龄结构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即返聘的公办学校退休教师和招收的刚毕业应届大学毕业生占主体,真正教学经验丰富、发挥骨干作用的中年教师偏少;三是民办高校自主培养的专职教师普遍存在学历层次偏低、职称不高的问题。
4.办学缺乏特色
通过对云南几家民办高校的走访发现,云南民办高校很多都缺乏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同质化问题普遍。主要表现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倾向。第二,师资缺乏特色。目前,云南民办高校中普遍存在兼职教师比重过大,返聘的老年教师和刚毕业的新手教师偏多,高、精、尖教师极少的问题。第三,校企合作问题重重。民办高校一直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其特色之处,事实上学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问题非常之多。
第12篇 章丘市农业局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为民办实事的调查报告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章丘市农业局针对过去技术服务与农民对接不好、实效性不强的实际,坚持边学边改,以改促学,把学习教育活动与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为民服务意识不强、机关作风不扎实、工作标准不高等问题,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广大群众得到实惠,学习教育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1、在学习中凝心聚力,筑牢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章丘市农业局连年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之初,局里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上存有走走过场、应付应付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党委在抓好学习的同时,及时组织大家开展“我是一名党员,我和一般同志的区别在哪里?”的大讨论,要求大家对照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站在农民的角度,实行换位思考,以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深入思考农民当前最迫切、长期所需要的是什么。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大家越学越感到有差距,越想越觉得对农民欠帐多。大家充分认识到,农业局作为职能部门,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真正带着对农民的浓厚感情开展工作,党员干部先进性要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上,体现在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上,体现在为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贡献上。高级农艺师张绍迎在讨论时说“过去我们的工作不能为农民所接受,主要是不能贴近农民,作为一名党员,又是科技工作者,体现先进性就是要把农业技术和信息送到农民手里,让农民增收致富”。通过学习,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端正了思想,主动联系实际找不足,增强了为农民服务的自觉性。
2、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把先进性体现在为民办实事上。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工作。章丘市农业局坚持“两不误、两促进”,深入组织开展了四项主题实践活动,在为民办实事的实践中践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一是开展“三帮两扶”活动。为了帮助困难农民,全体党员踊跃捐款1.72万元,与党家镇宋家埠村、文祖镇西窑头村的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根据农户的不同情况,给他们送去了良种牛羊、生资化肥等,变直接送钱为送信息、送技术、选门路,变“输血”为“造血”,把党的温暖带给群众。二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过去在工作上满足于过得去而不求过得硬,许多好技术、好项目因推广实施难度大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局里针对农民化肥施用不科学的问题,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覆盖明水、相公等10个乡镇40万亩水浇地,被列为省重点农业项目。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划方取样化验,结合作物品种制作施肥明白卡,并与农户建立定期联络制度,确保配方施肥效果。该项目既可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又使项目区农民亩均节支75元以上,36.5万人直接受益。三是开展“创安全食品”活动。当前正是春耕备播和经济作物种植陆续展开的关键季节,他们组织专门队伍到各乡镇进行技术指导,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实现以质增效增收。围绕已认证的30个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帮助农民组建专业协会,建立产品标准,制定操作规程,进行技术指导。刁镇柴家村在韭菜标准化生产中实行了“联户联保”制度,产品质量有了保障,成为北京市定点放心菜基地。四是启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为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组织20名党员和环保科技工作者深入养殖业集中区宣传推广新型户用沼气池,并租车带领部分养殖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和部分设备,加快“十村千户”生态家园示范工程建设。
3、建立健全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把先进性体现在科技兴农上。针对当前基层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出现断档、技术信息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他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科技富农的新途径,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探索出的经验长期坚持下去。一是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组织50名党员科技人才与刁镇、党家等10个乡镇96个村的1010户农民结成了科技帮扶对子,并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固定下来,要求每名技术人员每月深入农户不得少于6次,开展冬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配方施肥、生物杀虫技术防治虫害等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示范,并免费提供科技入户工程专用配方肥料,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为农民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贴心服务。二是搭建为民服务绿色通道。依托农村会计集中记帐网络管理系统,建立了为民服务中心,与22个乡镇(街道)服务大厅的为民服务网络系统相连接,设立共产党员服务岗,开通两条为民服务热线,2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轮流值班,为农民提供及时便捷的科技咨询服务,今年1月12日以来共服务96人次,开通了为民服务的绿色通道。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章丘农业信息网服务功能,将每位农业专家的技术特长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普遍性技术问题及时发布到网上,农民在乡镇服务大厅的触摸屏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和技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今年以来发布小麦冻害、施肥技术、中药材种植等技术信息78条。
4、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先进性体现在作风转变上。章丘市农业局围绕新形势下如何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组织开展了干部群众评议机关和党员作风活动。局党委按照“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抓住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就事论事,正确引导,切实增强教育效果。广大党员自觉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改起的决心,拿出解决问题、改进作风的具体行动,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具体体现在“五多五少”,即“钻研业务的多了,上班闲聊的少了;爱岗敬业的多了,浅显浮躁的少了;勇于创新的多了,安于现状的少了;用心服务的多了,推诿扯皮的少了”,爱农帮农敬农蔚然成风。2月份,局里一名干部要到基层检查小麦苗情,因办公室没有为其安排好车辆而与主任发生争执。李煜局长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全局人员开展讨论,使大家认识到发生这种情况的思想根源是为民服务意识淡薄,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弱化。通过这件事,下基层讲条件、等车辆的现象没有了,有的坐公交车,有的骑摩托车和自行车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民做示范、搞服务,人人争当农民奔康致富的引路人。3月15日,双山镇10多名村民由于小麦不返青心里着急到农业局咨询。由于车不在家,2名高级农艺师立即坐上公交车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发现是由于去冬今春出现的长期低温天气,加上播种较早造成小麦冻害严重。他们在教给农民晚浇返青水、耧苗去干叶等应急措施后,回到局里马上研究治理小麦冻害的补救措施,在信息网上当天发布的同时,印发明白纸到有关乡镇和村户,指导农民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冻害造成的损失,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
89位用户关注
90位用户关注
30位用户关注
66位用户关注
3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