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栏目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12篇)

发布时间:2023-11-05 12:52:01 热度:22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12篇)范文

第1篇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5月中旬,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区政府办牵头,组织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开展了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育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我区现有学校286所,其中公办264所(普高9所,初中41所,小学214所),民办22所(普高1所,职高11所,初中2所,小学8所);在校学生125878人,其中公办学校101721人(普高14258人,初中37934人,小学49529人),民办学校24157人(普高3183人,职高16250人,初中2035人,小学2689人);在职教师6749人,其中高中教师765人,学历合格率为59,初中教师2736人,学历合格率71,小学教师3248人,学历合格率100。

2、主要成绩一是“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近年来,我区在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上下功夫,全区公办学校由1997年“两基”验收时的595所调减到现在的264所;同时各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辟了联村办完小、小学生实行寄宿制的新路子,全区共有20所中心小学创办寄宿制,小学寄宿生达2144人。

目前,小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9.9;初中入学率为99.3,巩固率为97。20xx年,我区被省政府评为“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县”。

近四年全区投入累计1800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4万多平方米,20xx年被市政府评为“危房改造工作先进单位”。二是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深化。

近几年来,我区共撤并乡镇联校33个,减少行政岗位90个,教职工核编定岗于20xx年初顺利实施,精简分流教职工580人。同时,以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教师竞争聘任制、绩酬挂钩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

公办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开全市先河。20xx年区职业中专、区女子职业中专、区成人中专等三所公办的职业学校通过竞聘方式成功实行个人领办。

经过四年的运作,三所学校在体制改革、盘活资产、消赤减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五年共消减债务500多万元,学生人数由411人发展到3500人。三是民办教育规模日益扩张。

近些年来,我区放开手脚发展民办教育,使民办教育成为_____扩张教育规模的强势增长点。目前,我区民办教育涵盖了整个国民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办学体制和部门办、企业办、联合办、个人办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人为本、市场化运作、低成本扩张、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新路子。

全区现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50个(含幼儿园),占学校总数的17.36;在校学生24157人,占学生总数的20.1;民校教师总数1125人,占教师总数的14.7;民校校园总面积26.6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15.15;累计资产达18638.9万元。各项指标均超出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其中同德职业技术学院为全省综合评比排名第二的民办高职院校,在校学生5771余人,校园面积383亩;淮阳中学是常德市最大的民办完全中学,在校学生近4000人;泽云实验学校已成为全国优秀的民办小学。日益扩张的民办教育不仅缓解了城区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而且开辟了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的广阔道路;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且引进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优化了投资环境,带动了_____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在区财政相当吃紧的情况下,财政优先考虑和保证教育经费,预算逐年增加,20xx年为11425.85万元,占年度财政预算支出总额的35,较上年增长8.9。

教师工资已全部实行打卡发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事关教师的切身利益与国家公务员,同等对待,都已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学校公用经费、房屋修缮、班主任经费也由财政优先安排与拨付。

五是教育乱收费得到有效扼制。近年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区对中小学乱收费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较好地刹住了学校擅立项目、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和其他部门搭车收费的风气。

并从20xx年秋季开始试行“一费制”,教育乱收费现象基本杜绝。

二、问题和困难近些年来,我区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相对于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相对于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尽人意。一是“三乱”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区财政对职能部门的工作经费没有保障,少数职能部门在利益驱动下,不时到学校执法检查,并以种种理由和借口向学校或收费或罚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二是学校周边环境亟待整治。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量的网吧、电游厅、美容美发店、洗脚城等娱乐场所和小商小贩距离学校越来越近,严重地影响 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与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网吧泛滥已成为一大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虽然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网吧多次进行专项整治,但效果不佳,石板滩、黄土店等少数乡镇墟场还存在黑网吧。三是各种干扰教学秩序的行为时有发生。

个别乡镇学校存在包头封锁校门、冲击学校等闹事的情况,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损害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利益。如区五中建筑工地上因意外事故摔死一位农民工,死者家属无理取闹,向学校索赔6万元才罢休。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尽管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种种原因,教育经费仍有一定的缺口。

一是教育建设负债重。据统计,全区教育建设债务高达4062.36万元,其中乡镇政府负担1918.43万元,农村学校负担204.5万元,区属学校负担1939.43万元。

建设负债大多为“两基”验收的基建欠帐,近几年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配置也形成了约300万元的新债务。二是经费运转困难。

尽管今年起我区将学校办公、维修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但由于总额偏小,很多学校的日常经费运转仍较困难,尤其是农村小学,每学期的公用经费只有

三、四千元,学校的维修经费也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三是教师待遇偏低。

与江北城区相比,我区教师工资人平每月少200—300元,特别是村小教师待遇偏低,国家规定的误餐费、生活补贴没有完全享受。有的乡镇还欠发打卡以前教师的工资,如石门桥、谢家铺、中河口、十美堂、斗姆湖等乡镇因农村教育费附加抵顶等因素欠发教师工资198万元。

3、教师队伍结构失衡。一是教师队伍内部供需不平衡。

我区中小学教师定编6772人,其中高中1010人,初中2952人,小学2810人;实有教师6950人,其中高中896人,初中2806人,小学3248人,整体上超编178人。虽然小学教师总体趋向富余,超编438人,经定岗分流后仍富余160人,但小学英语、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奇缺,其中欠小学英语教师120名,信息技术教师80名;初中教师因高中学校选拔等方面的原因出现空缺,目前缺编146人,英语、理化、史地等学科教师出现青黄不接,其中英语欠50人,理化欠35人,史地等学科欠55人;高中教师缺编114人,高中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影响教学质量。

二是小学教师年龄偏大,学历、职称偏低。目前,小学已4年没有从师范院校进新人,教师普遍存在知识老化,观念滞后,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质均性断层已经显现。

全区共有小学教师3248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616人,占总数的18.9,而46岁以上的教师为1767人,占教师总数的54;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22人,比例为0.6,而具有中专学历的教师达68.7;具有中、初级职称的教师1384人,占教师总数42,还有95名教师无职称。三是骨干教师流失严重。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编制、待遇等因素的影响,我区骨干教师难留住,近四年流出150人。

4、江南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明显滞后于江北城区。与江北城区比较,江南城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普遍办学条件差,校园面积狭小,教育现代化设施欠缺,甚至个别学校还有危房。

如武陵镇中心小学在校学生3000多人,校园面积11888平方米,校舍面积8626平方米,生均占地4.25平方米(标准为18m2/人),生均建筑面积3.08平方米(标准为5.74m2/人),班额偏大,个别班达到85人。常沅小学还有c级危房面积960平方米,厕所还是旱厕。

到目前为止,江南城区还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公办初中学校,除区九中初中部以外,其他初中学校均为民办性质,都收取了一定的建校费。目前江南城区共有初中学生5339人,其中3489名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没有充分享受到义务教育的政策优惠。

5、上级投入的危房改造资金存在较大缺口。全区现有中小学危房面积48717m2(其中d级危房850m2,b、c级危房29500m2),且危房的产生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危房改造资金配给方面,中央和省里把_____作为市里的一个直辖区对待,而不是作为一个农业县对待;而市里又没有将_____作为直辖区对待,明显少于其他县市。如20xx-20xx年上级专项危改资金分配情况如下表所示:各区县市危改资金(万元)危改面积(m

2)各区县市危改资金(万元)危改面积(m

2)市本级38临澧31028099武陵区1824819桃源4568395_____区26824680石门74825675安乡34913861西洞庭2506610汉寿33314243津市23710258澧县3909866西湖198406

6、学生及家长包袱沉重。一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存在因贫失学的情况。

通过建立贫困学生就学保障机制,开展“9.8”助教日活动,以及中央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教科书、免杂费、补助生活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读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而非义务教育阶段,有的学生因家庭困难,有的受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中途辍学的较多。

据调查,20xx年我区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校比率只达80,高中阶段学校每期约有300名学生辍学。二是家长教育负担重。

据调查,我区家庭教育投资约占家庭收入30,在农村这个比率还要偏大。除正常教育收费外,主要承担以下负担:①“搭车收费”,如电影费、防疫费、资料费、试卷费、水费等层出不穷。

②变相收费。如通过封闭式管理强制学生在校内消费。

③各种辅导班、特长班较多。全区初、高中毕业年级都存在补课现象,补课费每生每期150元左右。

三是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难。由于硬件设施严重失衡,优质师源也日益向城市集中,占总数60以上的农村学生只享受到全部教育投入的23。

在城镇也并不是每人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四是农村学生上学条件差。

由于农村生源稀少,学校布局调整后,有的学生不能就近入学,一天要翻山越岭走十几里山路;有的骑单车上学,路上又有安全隐患,学生家长为此担惊受怕。

三、建议及对策

1、科学制定教育发展规划。要协调好城乡教育的发展,统筹幼教、普教、职教、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建立长期有效的贫困学生救助机制。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助学金,继续开展“9.8”助教日活动,并通过建立以区、乡镇政府为主、学校积极配合的义务教育“双线”保学控流责任制,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二是启动第二轮中小学布局调整。按照“相对集中、方便入学、改善条件、确保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继续调整好中小学校布局。

每个乡镇建成一所基本合格的寄宿制初中、一所基本合格的寄宿制小学或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到20xx年全区中小学力争调减到230所。

三是继续搞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危改资金要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坚持十年不变。

四是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农村中小学共享教育资源库,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相统筹。

五是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步伐。要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为重点,加快高中阶段学校建设与发展,农村高中向城镇集中。

力争到20xx年,普高均衡发展,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达85以上。

2、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在“教育20条”规定的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要全面推行四项制度,进一步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对学校实行挂牌保护制度。任何单位对学校的检查与收费,需经有关部门批准同意,原则上对农村学校实行零收费制度。

二是实行首查不罚制度。职能部门在第一次清查出学校存在的问题时,要指导纠正,明确整改期限,不应动辄罚款。

三是实行罚款集中制度。职能部门对学校的罚款,应全额上缴财政专户,由财政部门全额纳入教育捐赠中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四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负有维护学校周边环境责任的部门,如果工作不作为,或者违反有关规定到学校实施三乱行为的要追究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并公开曝光。

3、积极发展民办教育。一是正确舆论导向。

民办教育在我区以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发展壮大,充分说明了民办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及工作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细则,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努力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是提供发展平台。公、民办教育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展竞争,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民办学校在征用土地、报建项目、税费减免、用水、用电、环境保护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优惠政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民办学校在业务指导、教研活动、教师管理、表彰奖励及评岗、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对公办、民办学校招生实行统筹管理,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可纳入本地划片招生范围,也可以实行单独招生;高中阶段的民办学校要列入本地划片招生计划,并统筹安排招生;允许公、民办学校的教师在经过批准后双向流动;民办学校的学生在考试、升学和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学生平等的权利。

三是切实规范管理。目前,民办教育正处于上升时期,同时也处于对民办教育管理十分薄弱的时期,一旦管理失衡,各种隐性问题和矛盾将会暴露出来,政府会由此承担无限责任。

政府及工作部门应将民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统一管理范畴,进一步加大规范管理的力度;对民办学校的办学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规范各学校办学行为;出台民办学校设置审批规定,从硬件、师资等方面规范并提高民办学校设置条件,提升民办学校的办学档次。

4、搞活教师用人管理机制。一是深化教育内部体制改革。

教育行政管理干部一律试行公开竞聘,形成一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变革机制,裁减人员,充实教育教学第一线,构建一种“核编定岗、全员竞岗、优岗优酬”的激励机制。

二是依法落实和完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教师工作、学校自主进行教师管理的体制。认真落实湘发[20xx]5号文件规定,县以上(含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部门核定编制数额内,依法负责履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整交流、档案管理和考核奖惩等职能。

三是建立健全学校在用人上的自我约束和调节机制。在继续完善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教职工全员竞争聘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以校按编制实行经费总额包干的办法,激发学校内部活力,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解决结构性矛盾和人员分流问题。

四是建立教师补充机制。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每学年度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增减情况进行核查,拟定年度进人计划,建立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

当前要严格落实常教发[20xx]51号文件精神,为乡镇中心小学补充英语和信息技术课程专业教师。力争通过2至3年的努力,新补充一批高中教师和中、小学紧缺学科的教师,使教师队伍结构有较大改观。

5、巩固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投入的“四保”,即“保工资、保入学、保安全、保运转”。

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两个比例”、“三个增长”,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落实好新增的教育经费,与城市教育费附加一道,专项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乡镇政府也应主动承担责任,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二是建立完善教师工资的保障机制。

在编制财政预算时,力争做到教师工资足额预算,不留缺口,确保教师基本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三是建立完善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区(县)一级财政应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至少按小学生每年人平10元、中学生每年人平15元的标准落实和拨付学校公用经费。

四是建立化解学校债务的有效机制。“两基”达标所形成的债务未剥离的,应按照上级政策精神剥离,将其纳入政府消赤减债的整体规划,统筹偿还,优先解决。

6、把江南城区教育纳入市“三区一体化”建设规划。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武陵区、_____区、德山开发区在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等方面“三区一体化”的要求。

近几年来,“三区一体化”建设在城市规划、创建等方面已经迈出坚实的步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对江南城区教育的投入明显滞后,合不上“三区一体化”建设步伐。市里应加大对江南城区教育的投入,合理安排城市教育费附加,解决江南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与学校严重不足,学生就近入学难的问题,解决城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现在校园面积狭小、班额偏大的矛盾。

对于教育费附加,市里每年给武陵区按一定比例分成以外,20xx年还给武陵区增拨400万元,给德山开发区增拨100万元,而江南城区为零,江南城区享受一定比例的市城市教育费附加也在法理情理之中。鉴于此,市委、市政府应将江南城区的教育发展纳入“三区一体化”建设的统一规划,给江南城区学校一定的城市教育费附加,每年拨付300万元用于学校改造;同时,市里应直接在江南城区建设一所义务制初中学校并纳入市直学校序列。

在百度搜索: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第2篇 城市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愿望愈来愈强烈。____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通过加大城区学校布局调整,改善城区学校办学条件,整合优化城区教育资源,推进城区学校素质教育和新课堂改革,在提升城区教育对县域教育的引领作用方面作出了极大努力。目前,我们对我县城区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县城学校现有规模和布局

我县人口73万,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80余所,教师近5000人,在校学生80000余人。目前,我县城区有普通高完中3所(其中省级重点中学一所,市级重点中学一所,由原师范改制高完中一所),普高在校生12000余人;有初中校2所,在校生5800余人;小学6所,在校生10000余人;公办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500余人;民办学校1所,在校生500余人;民办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1300余人。在城区就读学生占全县学生的40%,同时每年进城就读学生增长达5%以上。

(二)县城教育发展举措和成效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后,我县作出了进一步推进课堂改革,努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决定;全市城市教育工作会后,我县将调整城区学校布局,加大城区学校硬件投入,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等作为突破口,制订《城区教育五年发展规划》,就我县加快推进城区教育发展作出了一些努力和探索。

1.扩大规模,调整布局。为适应需要,我县在城东新区规划新建一批学校,解决新城区家庭子女就近读书的需求。一是实验中学迁建。该校按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建设,建成后可招收100个教学班,预计____年秋季开始招生,这将大大缓解我县城区学生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就读初中的入学压力。二是桑梓小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两所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校办学。目前土石方开挖即将完成,预计11月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新增一所上档次的小学,同时告别我县无特殊教育学校的历史。三是城东幼儿园建设。该园按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建设,建成后可招收12个幼儿班。同时,城区其余学校也在原来规模上,尽可能扩容,提升档次和办学质量。

2.集中优势,整合资源。我县每年都为城区学校考调50名以上的农村学校优秀教师,考聘近100名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近几年,已为城区中小学配备优质师资500余人。同时,我县还将重大项目和上级拨付的专项经费向城区学校倾斜。____中学澳门灾后援建项目3000万元,新建的学校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大楼已全部投入使用。实验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也已经开始实施。通过加大投入,城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3.实施课改,提升质量。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我县教育面貌呈现出良性发展势头,但现实教学质量与愿望仍有较大差距。通过调研分析和论证认为,教师的惰性、僵化的观念、单调的课堂、被动的学习是制约我县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于是,我县把变革教育、提升质量的突破口瞄准了课堂。

xxxx年,县教育局从全国课改名校引进高效课堂教学,经过三年多的试点试验、本土培育和提炼成长,目前,全县已建成课改基地学校20所,其余各校也有一定数量的班级和师生积极参与试验。在实践探索中,采取“四主推动”策略推进课改: 一是行政主推。我县先后派出了千余名教师外出取经,邀请十几位课改专家 “授课”,掀起了课堂改革风暴。二是校长主管。通过县教育局与校长签订课改目标责任书,举办教学管理人员课改理论考试和校长竞教,促使校长在课改中担当起了“课改思想的引领者、课改决策的执行者、后勤服务的保障者”角色。三是教师主导。通过践行“234”(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两种能力;实现“解放学校,解放教师,解放学生”三大目标;遵循课堂“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检测反馈”四个环节)高效课堂模式,推行“看课堂氛围、看师生状态、看学生能力、看教学成绩”的评课标准,强力促使教师从“教”到“导”的转变。四是学生主动。为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快乐成长的课改终极目标,县教育局以导学案为载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各学校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学校和班级事务。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里,各学校力求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展示出了不一样的精气神,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与其享受快乐成长的幸福得到了有机统一。

去年4月,我县三名课改教师走进“全国课博会”献课,受到一致好评;12月,南充市高效课堂推进会在我县成功召开;今年5月,《中国教师报》区域课改样本观摩会及第二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在郑州召开,我县被评为“2023年全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区域”,县教育局局长姚勇同志荣获“2023年全国十大课改推动人物”称号。课堂教学改革,关系重大,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今秋开学后,立即组织人大代表对课改进行视察,广泛听取老师、学生、家长等各方意见,提出了注重内涵,注重效果,坚持示范,分批推进的课改原则,务求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

4.强化管理,树立形象。一是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常规管理精细化。我县城区各校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并发挥作用;推门听课、随机暗访得到落实,教学常规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以改换黑板和课桌,修建城区学校教师周转房为主要内容的“师生幸福工程”启动并逐步推进实施。二是提升“三园”水平,促进校园文化内涵化。围绕“洁净校园、秩序校园、优美校园”的目标,深入治理城区学校校园内外环境,巩固和继续加强“文明寝室、示范食堂、卫生厕所”创建活动,争创县级“绿色学校”举措被纳入各校的日常工作。围绕高效课堂建设,打造育人功能较强的校园文化,凸显文化的内涵。三是深化特色兴校,促进特色建设品牌化。城区各校加大特色建设力度,纷纷做精做强特色项目。城东路小学的童声合唱、相如一小的读写文化、锦屏小学的师生版《相如长歌》、实验小学的象棋文化等得到提升并成长为学校对外宣传的名片。四是狠抓安全稳定,促进教育环境和谐化。在做好城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同时,____年度重点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组织召开了“____县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大会”,集中一个月时间,对城区学校校园周边的网吧、经营摊点、社会治安等进行了彻查和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我县城区学校在规划和建设上逐渐暴露出与之不相适应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区学校布局不够合理,无一所职业教育学校;二是学校数量相对不足,大班额难以彻底化解;三是学校校园面积较小,功能区严重不足;四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随意性使得学校周边环境较差;五是农村留守儿童大量进入城区学校,家校共育的社会合力尚未形成。

调研中,我们还收集到了城区学校反映的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有:急需落实新的教育投入政策,依法实现“三个增长”;急需实施教育“五年”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急需启动职教中心建设,缩小我县职教差距;急需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投入,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急需配套工程项目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急需恢复县财政教育专项资金,保障教育工作正常运转;急需实施内涵提升战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急需保障教师基本待遇,切实稳定师资队伍;急需成立会计核算中心,规范教育经费管理。

(一)统筹城区教育规划,优化学校布局。根据我县城市发展趋势及人口分布状况,完善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统筹协调好城区建设与城区教育的关系,制订近期、中期、远期实施方案。强化城区规划学校建设用地保障,城区现代化建设应该为教育预留发展的空间,学校周边建设要充分考虑协调因素,切实保障学校周边环境的育人性、秩序性和发展性。

(二)促进教育均衡,激发竞争活力。城区内,要通过政府引导、合理配备和机制规范,让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教育各阶段都拥有实力相当的学校,从而让各类教育在良性竞争中得到发展。

(三)实施名校战略,打造品牌教育。名校是优质教育的代名词,而优质教育又是家长和社会的热切期盼。在促进教育均衡的同时,在各类学校中确定1-2所重点学校,打造成在市内有一定影响的名校,留住县内优质师资和生源,把城市教育做成品牌。

(四)坚持开放办学,提升教育质量。开放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方法。城市教育要实现新的突破,一方面要克服盲目自大的因素,即城市教育长期以来在县域乃至更广的范围内都名列前茅的自满态度。另一方面,无论是师资还是管理方式方法,都要不断地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从而更新观念,弥补不足。建立和完善教师服务期制度和定期交流轮换制度。建立城区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鼓励吸引优秀毕业生和外地优秀教师到我县城区学校任教。推进教师人事制度管理科学化。

(五)兴办民办教育,扩充教育资源。要解决城区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必须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一是加强民办学前教育,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民办学前教育总量要达60%以上。二是进一步招商引资,新办一批优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基础教育学校,打造民办基础教育优质品牌,以满足未来城市扩容需求。推进城市教育快速发展。

第3篇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2月底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在冯淑仙副主任的带领下,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召开了市政府相关部门参加的情况汇报会,赴定海、普陀、岱山三个县区进行调研,实地考察了浙江海洋学院、国际海运学院、舟职技校(技师学院)等7所院校和部分培训机构、生产企业、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并赴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进行学习交流。其间还按照全国、省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和常委会对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专项视察。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市政府紧紧围绕服务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提升质量,积极构建海洋特色的新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1、职教体系逐步完善。

高等职教资源进一步扩大。根据新区建设的需要,在已有1所高职院校(国际海运学院)的基础上,又创办了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和舟山技师学院(筹);中等职业教育加快整合。全市18所中职(技工)学校整合为7所,办学规模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专业设置更加贴近产业结构,构建了船舶修造、航运驾轮、机电制造、港口物流、文化旅游等5大类专业群。目前全市中职学校涉海类专业在校生比例达到87.7%,93%的毕业生直接服务舟山地方经济,职业教育对新区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2、财政投入力度加大。

20xx年以来,我市启动了职业教育“五大校建工程”(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舟山技师学院〈筹〉、舟山航海学校搬迁、岱山职业技术学校、普陀职教中心),投资总额达8.93亿元,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其中20xx年我市职业教育投入共计4.93亿元,占全市教育总投入的14.68%,比20xx年增加6.23%;20xx年市本级教育附加费的71.37%用于职业教育。待所有项目完成后,我市职业教育基础设施水平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3、内涵建设不断深化。

实施了中职课程改革,优化重构课程体系,深化学生技能培养新机制。由舟山航海学校承担的船舶驾驶专业教学标准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舟职技校承担的船舶修造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已成为同类专业的全省标准。以技能比赛为载体,提升师生的技能水平。近几年来,在各类技能比赛中,高职院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00多项,其中一等奖10多项。中职学校的数控加工等项目在省级以上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其中机械装配项目20xx年首次代表浙江参加全国比赛,并获铜牌。加强精品建设,全市中职学校中有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1所,省级改革发展示范校2所,国家级重点职校4所;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公共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6个。高职院校的航海、轮机等3个专业被认定为省优势和特色专业。

4、社会培训惠及民生。

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渔农民转产转业培训、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等,基本做到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去年市本级购买培训服务投入资金约1126万元,全面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服务民生成效明显。近年来,全市职业院校社会培训人数逐年递增,去年培训人数达到七万余人次。20xx年,全市各部门累计培训技能人才22000余人次、渔业船员11800余人次、渔农民21000余人次;新增渔农村实用技术人才2340名,转移就业人数3726名。

二、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职业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五个“难”:

1、观念改变难。

长期以来,受传统“升学观”、“择业观”的影响和政策导向的因素,职业教育的实际地位偏低,主要表现在:一是就当前就业主渠道而言,学历仍是就业和选才的主要标准,社会普遍认为职业教育学历“低人一等”。二是上升通道窄。虽然近些年,通过“3+2”、五年一贯制等途径,中、高职相互衔接有了较大改观,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通道依然不畅。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由于体制的原因,技师学院毕业生得不到大专文凭,还需要通过自学考试等途径获得。三是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完善,造成企业用工对职业资质不重视,法律规定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使用缺乏刚性监督,职工培训没有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

2、队伍建设难。

一是职业院校骨干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技能人才缺乏,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引进困难。二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区建设的推进,院校专业设置和师资配备,需要随产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这与现行固化的编制、师资和用人模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三是院校社会培训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与当前绩效工资政策之间产生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数量和质量。

3、涉海专业保持难。

受持续下降的出生率影响,人口红利减少,现在我市中职招生量不到3000人,高职院校本地生源不足招生计划的三分之一,这对于涉海类紧缺艰苦专业(航海、轮机、海洋工程类专业等)影响尤为突出,加上行业周期的影响,学生对此类专业的报考意愿大大下降,一些涉海特色专业比如海洋捕捞、水产加工等传统专业因招不到学生已经停办。同时,作为渔业大市,又是国家远洋捕捞基地,我市有大小海洋捕捞渔船近万艘(远洋渔船400余艘),下海渔民近10万人,文化水平大多数在初中以下,但我市缺乏开展渔业培训的.公共服务平台,对外来劳力和外籍远洋船员的培训缺乏条件保障,工作难度大。

4、校企合作难。

当前校企合作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学校热,企业冷。企业接受职业学校的学生实习、教师实践,需要配备熟练技术骨干进行专门指导,生产业务的质量和进度由此会受到一定影响。同时,企业还要承担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损坏机器设备或发生安全事故等风险,再则政府对实习企业尚无相关鼓励和优惠政策,所以多数企业积极性不高。

5、公共平台建设难。

一是由于场地、资金等原因,人口密集的城区缺乏职业培训的公共服务平台,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对职业培训的基础保障以及群众就近参加各类职业培训的需求。二是我市目前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还比较薄弱,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数量少、规模小、运营困难多。

三、几点建议

1、转变理念,提高思想认识。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___、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发展职业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社会发展新要求具有重大而特殊的作用。要站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高度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对于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新区建设创新驱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要立足顶层设计,突出政策引导,消除学历歧视,打通职业教育人才流动通道,提升职业教育地位。要加大宣传引导,在社会上树立正确的“升学观”、“择业观”、“人才观”,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发展。

2、加强统筹,整合优化资源。

要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全域统筹,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协调机制,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督导考核和专业建设指导,落实各级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具体要抓好三个方面统筹:

一是统筹办学资源。要围绕新区建设的重大项目和产业发展,通过合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进一步优化全市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布点,要继续加大“五大校建工程”推进力度,促进职业教育特色化、规模化、优质化发展。

二是统筹培训资源。加强职业教育中的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岗位培训、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统筹发展、协同合作,搭建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各教育主体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发展合力。

三是统筹经费保障。要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统筹机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保障。落实相关规定,发挥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有机统筹就业、扶贫、技改、人才等培训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完善政策,激发办学活力。

一要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力度,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花大力气抓好“双师型”队伍建设。研究制定职业院校实行更加灵活的编制、薪酬和用人政策,使职教专业设置和师资配备,能随着产业发展进行灵活的动态调整,缓解目前社会培训任务与绩效工资制度之间的矛盾。

二要创新职教与普教融通机制,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力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要鼓励校企合作,探索学校、行业、企业的集团化办学途径。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激励措施,对企业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支出给予合理补偿,支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训人才。四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措施,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社会培训机构,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让终身教育培训“社会化”,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终身学习需求。

4、突出重点,强化“海”字特色。

一要扶持涉海特色专业。政府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对涉海专业的公共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师资培养等进行倾斜扶持。

二要出台鼓励学生报考高职院校航海、轮机等海上艰苦紧缺专业的政策,保证涉海专业的生源。积极向省里反映,争取给海上艰苦专业享受农业类学生的免学费政策。

三要加强海洋捕捞从业人员培训,提升培训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围绕新区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的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中心等机构在舟山早日设立分支机构,打造国内领先的远洋渔业人才的培训服务中心。

第4篇 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困境的调研报告论文

摘要:本调研报告对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实地调研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生源、办学经费、师资、办学特色四个方面的困境,综合得出社会对民办高等教育缺乏包容理解、职能部门重视不足、民办高校自身存在问题是制约云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严格规范办学、民办高校要坚持内涵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困境调研报告

一、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自上世纪90年代起步,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时至今日(2023年底),已经拥有民办高等院校13所(不含独立学院),占全省高等院校总数的18.3%,在校生人数达7.75万人,占云南高等院校在校生总人数的12.6%(见表1.1)。从数据上看,云南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云南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猛,这是云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云南的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中也表现出一系列突出问题,值得深思:

一是招生规模上万人的学校很少,只有2所学校,即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工商学院,这两所院校是云南民办高校中发展比较有特色的院校,且已相继升格为本科院校,所以招生情况较好。但其他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一直较小,尤其是一些办学时间较短的院校,招生人数之少,令人忧虑,

二是云南民办高校大多数以专科职业教育为主,本科层次及以上的院校较少。目前云南的13所民办高校中,只有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和云南工商学院两所本科院校,其他学校均为专科院校。

三是云南所有的民办高校都有投资主体,作为投资方,都在追求投资回报,这无疑会影响学校办学的公益性。

二、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发展中的困境

1.生源减少

随着适龄人口的逐年减少,我国学龄人口规模2023年达到巅峰值12539.65万,之后逐年下降,预计到2023年,我国学龄人口将下降到最低位6897.87万人,仅相当于2023年的一半。在云南省,大學适龄人口数总体上也呈现下降趋势,从2023年到2030年20年间将减少108.9万人。生源的减少,最先受影响就是处于最后批次录取的民办高校。有统计数据表明,从2023年开始,云南省内只有少数民办高校能完成招生计划,大部分民办高校都处于招生不足的“饥饿”状态,这对于发展资金来源单一、生源即财源的民办高校来讲,是对学校发展的致命影响。

2.办学经费不足

通过笔者调研,云南省有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主要依靠收取学生学费来维持学校的运转和发展,这种“以学养学”的模式经费来源单一,遇到生源逐年下降的问题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这也是导致云南大部分民办高校经费不足的主要原因。以云南省发展最好的民办高校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来看,通过调研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财务处可知,学院90%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学费,而政府资助的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只能用于学生的奖励,不能用做其他。

3.师资问题

(1)师资队伍的流动性大

云南省民办高校的师资流动性大,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民办高校的很多在职教师,都是抱着一种骑驴找马的心态,认为在民办高校工作只是一个跳板或平台,等有更好的工作机会时便辞职,有些教师甚至只是借助民办高校提升一下自己的职称,等职称评上去了便离职。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一是兼职教师数量大、比重过高,且兼职教师的流动性很大。以云南省13所民办高校的兼职教师平均比来算,民办高校中兼职教师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近31%。兼职教师虽然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成本,提高了办学效益,但是兼职教师由于聘任程序不合理,管理上无法可依,同时兼职教师的流动性大,有效管理难度也大;二是教师年龄结构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即返聘的公办学校退休教师和招收的刚毕业应届大学毕业生占主体,真正教学经验丰富、发挥骨干作用的中年教师偏少;三是民办高校自主培养的专职教师普遍存在学历层次偏低、职称不高的问题。

4.办学缺乏特色

通过对云南几家民办高校的走访发现,云南民办高校很多都缺乏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同质化问题普遍。主要表现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倾向。第二,师资缺乏特色。目前,云南民办高校中普遍存在兼职教师比重过大,返聘的老年教师和刚毕业的新手教师偏多,高、精、尖教师极少的问题。第三,校企合作问题重重。民办高校一直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其特色之处,事实上学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问题非常之多。

第5篇 校长教育发展半年述职报告

校长教育发展述职范文

各位同仁,各位领导:

大家好!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就本人担任中心小学校长半年来的工作进行述职报告,请审议。

我报告的题目是:抓住机遇谋发展。

这个“命题”,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为述职而拟定。它是年我和我带领的学校领导班子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

有人也许会问,“机遇在哪里?”其实,镇中心小学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一是组织关怀,领导信任。从市教育局各科室各部门的检查、评估、指导、调研等工作评价看,“变化”是共同的评价语。而镇教育党总支、中心学校各位领导都对小学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充分的信赖,管理的支持,经费的倾斜,让我们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坚定发展与进步的信心。特别是在这一次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把我们作为重点扶持和建设的学校,这是学校新的发展机遇。

二是社会认同,家长支持。只要我们做得好,不用去怀疑家长的真诚和宽容。无论是学校的活动,还是各类经费的收取,家长都表现出极大的支持。我们在管理中的许多失误和不足,只要我们敢于承认并不断改进,都能得到家长的包容和认同。

三是教师敬业,团队和谐。一年多的努力,让我们彻底走出了“人心涣散,各自为阵”的不良状态。当这所学校“正气”高扬的时候,当我们真心实意“发展”教师的时候,这个教师群体正用它的“优良”与“卓越”回报学校。“奉献团队”中有陈老师、郭老师、袁老师、肖老师、吴老师、罗老师;“爱心团队”中有高老师、张老师、佘老师、张老师、黄老师,杜老师;“服务团队”中有熊老师、王老师、张老师、李老师、黄老师;“智慧团队”中有付老师、毛老师、易老师、田老师,特别是处于最前沿阵地的“质量团队”六年级全体任课教师,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凝聚力、战斗力,正是以他们为典型代表的教师团队,奠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之基。

四是管理规范,进步明显。当前,在全员努力下,小学各方面的工作有起色,有变化,无论是常规管理,教育科研,还是特色打造,质量工作,都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当我们离目标的距离越来越近的时候,当我感觉到付出就要有所回报的时候,我们就会信心倍增,自得其乐。

正是有了上述四个方面的良好机遇,我们更要“乘势而上”,争取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是精细管理。我们坚持“先规范,再精细”的思路不变,将年定为“精细管理年”,首先以教学精细管理为抓手,探寻着精细管理的思路。任何改革在初期都会有矛盾,有阻力,都会经历阵痛。我们也一样,但我们都能理解和认同。

二是盘活队伍。我们坚持“盘活教师,凝聚团队”的主线不变,用积极的文化氛围影响青年教师,用丰富的文化生活营造校园朝气。给青年教师送上“心灵鸡汤”,共同读书;组建排球队,舞蹈队,培育团队精神,丰富业余生活;将城关小学的青年教师请进校,共庆五四,把酒言欢,载歌载舞。教师论坛,各显才情。这一切,无非是要告诉老师们:趁着年轻多做事,不随波逐流,不自甘堕落,不远离集体,不年少老成,不偏执狭隘。今天,年轻的我们是这个舞台的主角。无情的岁月将会让我们在若干年后淡出这个舞台,交给新的青年。张老师、付老师、易老师、毛老师等老师为这支队伍开了个好头。

三是提高质量。义教评估的迎检赛上,我们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充分的准备收获了进步。毕业调考的攻坚战,我们以高度的质量意识和前所未有的训练力度正在奋力一搏。

第6篇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举足轻重。它是培养经济建设第一线人才的主阵地,是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结合点。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特别在近几年更是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发展经济的战略位置,从政策导向到经济扶持等方面都采取了不少措施。我县职业教育起步也不算晚,也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总体上看仍然显得薄弱,发展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存在不少问题。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与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此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结合教育实际,围绕当前教育发展的重大任务,深入开展调研。现把对职业教育专题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今后工作建议报告如下:

一、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一)职业教育发展沿革

据史料记载,职业技术起源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距今近百年的历史。先后创办过两所农业学校和一所职业学校。农业学校开设园艺实习班,开展茶、果栽培和加工技术传授。职业学校从请来两个师傅为教员,教学内容是教学生纺线织布、染布等技术,学员学习大小花格子布的纺织和印染技术。享有盛名的马邓茶的栽培、制作加工以及振太街花布均是农业学校和职业学校传授技术后得以提升和延续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文化和科技的需求更加迫切,各类文化学习班和技术培训辅导班大量举办。

1958年在大办农业中学的要求下,全县区社办起农业中学32校,学生712人。

1959年农业中学调整为两个公社一校,全县保留10校,学生220人。

1961年至1963年农业中学再度调整保留为1校(者东农业中学),学生129人。

1966年,全县农业中学校数又增至5校,学生261人。在恩乐开办了农业技术学校,学员44人。

1967年,全县农业中学校数发展到9校,学生261人。其中县扶持指导办者东农业中学,公社办勐大平掌农业中学,其余农业中学均为区办。

“_____”期间,各级农业中学先后停办。

1972年,县农科所开办一所农业技术学校,招收新生1班,40余人,2年后停办。

1973年,者东农业中学改为“第三中学”(普通中学)。

1978年8月,开办“师范班”。1980年10月经思茅行署批准改建为“县小学教师进修学校”。1985年经省教育厅备案协同省计委批准正式属中等师范学校规格建制,开始招收全日制离职系统进修中等师范学员。1987年停招系统进修中师班,转为在职教师岗位培训。,教师进修学校与民族学院联合招收函授本科汉语言文学班。同时面向社会在职干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多项职业技能培训。

1985年,以教育部门为主,农、牧、卫生部门联合创办了“县农职业中学”,同时挂“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分校”牌子。1986年开始只招初中毕业生,进而过渡成“职业高级中学”。

1986年10月,县委、政府决定将县农机站改办“县农业机械技术学校”。到1989年止,共举办50班(驾驶39班,管理员11班),学员2392人次(驾驶1911人次,管理员481人次)。

1991年,按板镇成人技术学校创建。1999年6月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示范性成人技术学校”。学校以科教兴镇、科技致富为宗旨,培训迎着季节走,按照农闲学,立足文化、着眼技术、服务生产,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指导思想,切实抓好农村科技培训工作。发展至今,全县还有合格成技校2所,村成技校110所。

进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直至二十一世纪初以来,社会各部门,各种组织从自己工作需要出发,纷纷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站、辅导站等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增多,培训范围增大。县委党校、婚育学校、驾驶技术培训学校、农广校、农函大运应而生,社会化的职业教育网络已经形成。职业教育真正成了部门单位普及业务知识,提高职工素质、职工个人提高业务水平、就业机会所必须,参与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识增强、自觉性提高。

第7篇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通过深入学习党的xx届xx全会和省委七界五次会议精神,围绕全会的主题,着眼于我们的工作实际,做为一所重点职业学校的校长,我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依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以及各式各类的针对教职员工、学生、学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我分条理析,甄别筛选,本着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合乎现状的基本原则,本着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写出调研报告,核心性质的问题是三个方面,一是学以致用,二是精细管理,三是硬件建设。

眼下,我区的职业教育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年暑假,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合并,唐山工贸中专与古冶职教中心合并,实现了强强联合,这在教育管理、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新情况会有新问题,我们更需要依据现实情况,调查研究,巩固成绩,找出不足,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以往的职业教育,粗放型管理在职业学校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原因是教育管理方式不科学,专业变化大,教师配备变化大,很难做到管理上的精细化。管理上的粗放,直接导致学生所学技术不过细、不过硬。两校合并后,专业更多,教师类型更多,如何做到精细化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如何做到精细化管理,打造职业,创办拳头专业,培养技术过硬的优秀人才,我们曾进行过深入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从科学的角度去考虑,去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我校确立了立校、强校的精细化管理方案,确立了总体管理思路,制定了“1、2、3、4工程”做为工作思路。“1、2、3、4工程”就是贯彻一个体系,突出两条主线,抓好三个重点,强调四个建设。

贯彻一个体系: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努力实现认证。

突出两条主线:一是招生就业工作;二是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

抓好三个重点:其一是安全问题要常抓不懈;其二是迎接省教育评估督导以及省教育质量验收;其三是焊接实训楼的基建工程。

强调四个建设:一是队伍建设;二是专业建设;三是文化建设;四是功能建设。

随着这一管理思路的深入实施,必将逐步规范我校的管理,使工作深化、细化、科学化。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波澜不惊中得到升华。

学以致用的问题,也是长年困扰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校所学技术知识,步入社会后无用武之地。学非所用,做为学校徒劳无功。做为社会技术人员匮乏。那么,职业学校服务社会的技术平台作用就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一问题是我们长期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我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我校的繁荣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对我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考察调研,我们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并开辟途径、寻找渠道,开动脑经想办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以大企业作为依托,努力实现定向培养,以作为依托,努力实现联合办学,自xx年与首钢技校联合办学以来,联办校已达5家。我们与山海关桥梁厂高级技工学校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得到了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政府副区长王俊合同志曾亲自到会并讲话。我们主办了联办学校研讨会,使“联合办学互利双赢”更具规范化、长效化,为我区学生就业开辟了新领域。

在教学上,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分别到南厂技校、机械技校和山海关桥梁厂高级技校进行参观、学习、交流。通过走出去使大家不仅找出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发觉了自身的优势。在吸收消化的同时努力做到扬长避短,逐步缩短与的差距。从学校的长远发展出发,积极支持鼓励老师进修学习,学校努力争取名额派老师外出学习、交流,先后有教师到石家庄、天津、辽宁、宁夏、江苏等地学习。我校王海棠老师09年9月到11月在德国进行为期6周的学习交流,成为我市职业学校教师赴德学习第一人。还聘请了20余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这样,我校的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我们的教学活动与企业需求就更加贴近,逐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对于我校在学以致用方面所做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与理想状态还有距离,我们必将扬长避短,将学以致用做为教学的主体要求力争达到完美境地。

硬件设施曾一度成为制约我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教育设施的落后,使我们无法跟上现代职业教育的节拍,知识在更新,技术更是日新月异,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在以往问卷调查中,师生反映最为强烈的便是实习工位不全,设施落后,对此,为了增强学校发展后劲,我校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四处奔波跑项目,千方百计找资金,努力加大在育人环境、实训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09年“国债”项目,投资900余万元新建焊工实习大楼和宿舍楼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完成,交付使用,我校将新增建筑面积5000平米;为了进一步改善实训条件,经过艰苦努力,我们在市局争取到了60万元专项资金,此项款项将全部用于购置焊接和机加工设备。同时,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又在积极申请2022“国债”项目,主要用在电工专业的升级改造,努力打造品牌专业、特色专业。

两校合并后,由于专业多,硬件设施不齐备的现象仍然存在,依然需要我们加紧努力。力求合乎职业教育要求。

第8篇 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市政府的统一安排,5月8日—20日,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教育局、财政局等部门参加,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市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组深入到各区县(市),分别召开公办学校校长、民办学校法人代表、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教育专家座谈会18场次,实地考察各类学校26所,并听取了各区县(市)政府教育调研的情况汇报,对全市教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了基本的了解。

在广泛收集意见、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打造_____教育品牌,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政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教育机构:截至20xx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050所,其中普通高校4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职校60所,普通高中53所,普通初中266所,普通小学1407所,特殊学校3所,幼儿园256所。全市有民办学校317所,占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15.5,其中普通高校1所,中等职校36所,普通高中7所,普通初中8所,普通小学26所,幼儿园239所。

教师队伍:全市共有教职工73820人,其中离退休教职工13658人。专任教师49248人,其中普通高校教师1284人,中等职校教师2844人,高中教师5797人,初中教师16096人,小学教师20934人。

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小学99,初中94.7,高中80.4,中等职校58.6。全市小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23.1,其中40岁以下占15.6;初中、高中、中等职校40岁以下的教师,分别占66.

4、75.

1、70.2。在校学生:全市共有在校学生860462人,其中,普通高校20237人,成人高校762人,中等职校67406人,高中1723个班111197人,初中4332个班262200人,小学9743个班349170人,特教学校24个班312人,在园幼儿49178人。

全市民办学校在校学生84614人,其中普通高校585人,中等职校26803人,高中学生11016人,初中学生13793人,小学学生10588人,在园幼儿21829人。全市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分别有学生47686人、50754人、56818人、62079人、62978人、68855人;全市初中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75031人、87331人、99838人;全市普通高中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42902人、36788人、31507人。

教育质量:20xx年,全市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6,巩固率99.9。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3,巩固率96.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7.2,其中升普高比例44.

4、升中职比例32.8。全市高考录取率78.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

教育建设:20xx年至今,结合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全市改造新建学校房屋面积69.4万平方米。到20xx年底,全市共有校园面积2526.5万平方米,校舍面积710.4万平方米(都不包括普通高校、特教学校和幼儿园)。

各级各类学校现有图书1498.9万册,仪器设备价值4.1亿元。目前,全市中小学已初步完成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任务,基本具备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

教育投入:20xx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收入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9.41亿元、城市教育费附加1.02亿元、事业收入5.09亿元(含学杂费3.7亿元)、捐款等收入674万元。

全市教育经费总支出为1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个人部分10.26亿元,占总支出的61.2;公用部分5.51亿元(含修缮费1.68亿元),占总支出的32.8;基建支出1.01亿元,占总支出的6。

20xx—20xx年,全市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额9.05亿元、9.61亿元、10.96亿元,年增长率分别为33.

7、6.

2、14。20xx年,全市征收城市教育附加费1.02亿元,比上年增长33.3,有98.5用于教育。

20xx年全市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经费为1.44亿元,占到了转移支付总额的69.8,其中有9.4用于危改。教育负债:到20xx年底,全市中小学累计负债10.13亿元,其中银行贷款4.28亿元、拖欠工程款3.32亿元、其他欠款2.53亿元。

石门、临澧、桃源中小学负债分别达到2.23亿元、1.58亿元、1.47亿元。总体来看,近些年来,特别是“教育20条”和“民办教育10条”实施以来,全市上下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义务教育得到巩固和提高,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明显扩张,民办教育和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新的改善,全市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在省内是有位置的。

二、问题分析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持续增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的 形势和任务,教育发展的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1、教育投入的体制不适应一方面,教育投入以政府为主、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体制,运行起来越来越难。国家要求县级政府对地方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做到“四保”(保安全、保入学、保运转、保工资),但目前县级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保也不容易保住。

20xx年,全市县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为8.31亿元,占到了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1.5,但是教育系统人头经费的支出就需要8.92亿元,如果不将其它收入捆绑起来,仅保工资就有6000万元的缺口。在调查中,学校和教育部门对经费不足反映比较突出,特别是教师口子经费没有很好的解决。

从各区县(市)来看,武陵区全部解决,石门县解决小学教师210元、中学教师150元,鼎城区解决离退休教师210元、在职教师60元,澧县解决中小学教师75元,桃源解决农村小学教师60元,其它县(市)都没有纳入财政安排,有些是要求学校自筹。学校运转经费比较短缺。

义务教育实行一费制后,学校公用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向学生收取的杂费,按现行标准,农村初中生均每期90元,小学生均每期70元,除去县教育部门和乡中心学校统筹的专项经费外,留给学校自己支配的已经不多,初中每生为40元左右,小学为20元左右,一些农村学校,规模比较小,几千上万元钱,用于一个学校的运转确实捉襟见肘,十分困难。按规定财政应安排的学校公用经费补助,县里也拿不出钱来。

教育建设债务也很沉重。全市教育负债总额达10.13亿元,主要是“两基”达标、高中建设、危房改造和远程教育等项目的建设形成的。

其中“两基”达标负债全市还有2.6亿元,近两年高中学校建设又负债7亿多元,象几所新建和扩建的县一中债务都比较大,如桃源一中负债1.4亿元,石门一中负债1.35亿元,临澧一中负债1.2亿元。解决“两基”达标形成的负债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债务剥离还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20xx年市里就明确要求将“两基”达标债务剥离给县乡政府和村级组织,至今也只剥离2300多万元,不到10,即使剥离了,也没有还款来源,债主还是要找学校。

现在高中建设的债务很大,一些地方和学校都是作的10年以上的还款计划,一旦国家教育收费政策调整,这笔债务还是要落到政府的头上。另一方面,照现有模式,发展民办教育,拓宽教育投入渠道的空间显得越来越窄。

虽然这两年各级抓民办教育的工作力度比较大,但民办教育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全市现有民办教育机构317所,只占学校总数的15.5;在校学生84614人,只占学生总数的9.8。

并且民办教育发展的水平也比较低,缺乏战略投资者,很大一部分是办幼儿园,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缺乏竞争力。现在,各个区县(市)争先恐后新建扩建公办高中,照这样的模式,在生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今后民办教育要在普高阶段发展基本上没有什么空间。

民办职业教育总体水平也不高,很多都是举办一些低成本、一般化的专业。去年全市职业学校开设的38个专业,面向一产业的专业只有3个、二产业的只有12个、三产业的有22个,由于一些专业和市场需求脱节,缺乏自己的特色,吸引力不强,发展难以为继。

2、教育发展的布局不适应由于生源的下降和流向的变化,现有的学校布局显得不太适应。从生源变化来看,人口出生率降低,生源总体上呈较大幅度下降趋势。

目前,全市中小学的生源状况是:小学呈略有下降、保持基本稳定的趋势;初中学生总数在今后5年内以每年1万人的速度下降,5年后,初中学生总人数为15.5万人,与现在的26.2万人相比减少约9万人;普通高中学生人数近两年内呈上升趋势,然后开始下降。目前全市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为11.1万人,20xx、20xx年小幅上升,从20xx年起开始下降为11.8万人,略高于现在的规模;20xx年下降到10.4万人,20xx年下降到9.3万人。

从流向变化来看,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加上城镇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生源流向城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据武陵区统计,自20xx年下学期到20xx年上学期,各年度分别转入外县(市)学生891人、986人、1083人。

特别是去年以来,由于取消了户口等方面的限制,取消了借读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大量涌入,20xx年秋季开学以来,市江北城区小学共转入外区县(市)学生1600多人。各个县城也都有这样的情况。

与此相对照,学校布局不适应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学校布点显得比较多,学校规模普遍较小。目前,我市农村中心小学以下学校共有1344所,校均规模只有130人,规模最少的教学点仅有6人,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二是城镇学校布点显得比较少,平均班额普遍较大。市江北城区29所公办普通中小学,主要分布在老城区人民路、建设路沿线。

以洞庭大道为界,大道以南有小学13所,初中6所;大道以北只有小学3所,初中2所。由于学校布点少,以及校园拓展空间有限,导致学校班额普遍过大,相当一部分学校班额均在60人以上,最大的达到83人。

布点少,还造成城市新区的学生就学距离过远。各个县城的情况也是一样,汉寿县城小学平均班额达到80.3人,其中三完小平均班额达到91.7人。

城镇教育资源供应比较紧张,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

3、师资力量的配置不适应全市通过教师的核编定岗和精简分流,总量多的问题有所缓解,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学段结构不合理。

教师分布不平衡,小学教师相对饱和,高中教师严重缺乏。目前全市小学教师过剩5000人,而高中随着入学高峰的到来,教师缺口将达到20xx人。

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这是我市当前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形象写照。

教师学段结构的不合理也加剧了年龄结构的不合理,由于高中教师缺乏,部分初中教师被充实到高中学校任教,而初中学校又从小学挖走教师,挖走的基本上都是前几年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这样层层“掐青苗”,最后留守小学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年龄较大的教师,主要是民办教师转正的那批人。由于小学教师人数总体过剩,近5年各区县(市)基本上没有新进小学教师,整个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问题显得相当突出,已出现青黄不接的年龄断层。

目前,全市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已达47岁,农村小学已很少有40岁以下的教师。三是学科结构不合理。

全市中小学长线学科教师相对较多,而小学计算机、英语教师和音、体、美教师紧缺。当前,国家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小学三年级和小学五年级起,英语、计算机课程已分别作为学生必修课,而相应的专任教师却相当匮乏。

由于师资紧缺,目前一部分农村学校还没有开设小学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即使开设了的,教师素质也跟不上,搞的是拉郎配、拼凑式,有的地方是通过每个乡镇安排一两名英语和计算机教师逐校“跑教”。四是农村小学教师补充比较困难。

国家把“三级师范”改为“二级师范”,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成了“一级师范”,主要是本科一个层次,小学教师培养基地出现缺失。农村小学教师岗位对本科毕业生缺乏吸引力,很多地方反映,即使拿出编制招小学教师,也招不到人。

4、教育管理的机制不适应一是用人机制不够灵活。教师队伍总体上还是终身制、铁饭碗,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和绩酬挂钩制没有真正推行,公办民办教师的双向流动难以实现。

二是评价机制不够合理。评价基础教育质量以升学率论成败愈演愈烈,高考龙虎榜大行其道,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既深感其害,又深陷其中。

三是办学行为不够规范。虽然实行了一费制,但一些地方和学校还存在搭车收费,包括党报党刊征订费、电影费、防疫费、资料费、试卷费、水费等;还存在变相收费,如通过“封闭式管理”,要求学生在校内购物、搭餐等;还存在课余时间办班、补课收费的行为。

一些学校还希望提高一费制的收费标准,要求增加部分未纳入项目,像单车寄存费、饮水费等。另外在招生环节,也存在抢生源,甚至买卖生源的情况。

5、教育环境的治理不适应一是针对学校的检查、收费、罚款仍然比较多。原来有规定,“未经党委、政府分管教育的负责人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擅自对学校进行检查、收费和罚款”,“有关职能部门对教育机构的罚没收入上缴财政后,由财政拨入助学基金”。

所调查的学校均反映,这些规定没有很好的落实。每年到学校进行各类检查的部门有20多个,收费和罚款也不少。

某县检察院从20xx年开始,连续三年对所有高中阶段学校全部进行了检查;某县一中学买一杆台秤花费200元,县质监局检查时以秤不准为由一次便罚款400元。市直某单位以执法为由,对市直一学校没有及时报送有关报表处以高额罚款,并上诉法院执行。

还有的学校反映,学校的帐本一年被有关职能部门查了5遍,有个学校食堂的砧板一年被检查了4次,每次收费200元。一些校长说,现在当校长,跑部门、找关系是“主业”,管学校、抓教学成了“副业”。

二是一些学校周边环境仍然比较差。“三室两厅一吧”特别是网吧对学生的不良影响突出。

现在,网吧已由城镇向农村蔓延,没有网吧的乡镇为数很少。一些网吧业主无视政府关于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规定,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

武陵区南坪中学周边100米内有网吧电游室11个,200米范围之内有20多个。此外,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到学校捣乱、一些小商小贩到学校门前摆摊设点、一些“黑摩”及报废车辆对学生的非法营运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秩序。

三是发展民办学校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够好。去年市政府第14次市长办公会曾经议定,对民办学校的兴建、改建、扩建工程,减免报建规费,劳保基金按1征收,其余部分缓交,其它各项规费全免。

据一些民办学校举办者反映,这些政策在区县(市)落实得不到位,有的兑现了一部分,有的没有兑现。石门某民办学校反映,一栋造价100万元的教学楼,部门收费占到了30以上。

三、政策建议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教育发展要适应新形势,实现新突破,打造新品牌,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三条原则:第一,坚持以优先发展的要求办教育,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办教育;第二,坚持义务教育政府为主,非义务教育民办为主的发展取向;第三,各级各部门在教育发展上,要坚持做到该保的要保住,该管的要管好,该改的要改活,该放的要放开。

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保,就是进一步保障好义务教育

1、保障好必要的经费投入。在继续执行教师基本工资打卡发放的基础上,教师60元误餐补助和150元适当生活补贴未纳入财政预算的区县(市),应在年内纳入预算。

各中小学校收取的杂费,全部留给学校,作为公用经费,相关单位不得进行统筹,同时,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的不足部分,各级财政按照小学生每年人平10元、中学生每年人平15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此项补贴各区县(市)财政应从今年开始在两年内安排到位。对教育“两基”达标形成的负债,进行全面清理核实,按要求彻底从学校剥离,县以下各级承债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分年偿还计划。

2、保障好必要的师资力量。各区县(市)及时补充一批农村小学急缺的英语、计算机,以及音、体、美等短线教师。

从今年起,分三年按需要补充到位,目前超编的,从以后自然减员中顶抵。市里加强小学师资培养和培训基地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把_____师范学校建设成为有一定规模的小学师资培养基地。

各级政府出台择优录用、学杂费和生活费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一批优秀的农村初中毕业生接受五年制大专学历小学师资培养。

(二)管,就是管好教育的布局规划和发展环境

1、科学编制学校布局规划。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学生生源及流向的变化情况,结合编制“十一五”规划,制定今后5年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布局规划。

临澧县近年来按照“小学联村、初中进镇、高中进城”的办学格局,调整中小学布局,全县学校总数从原来的360所缩减为133所,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这样的作法,值得推介和借鉴。

市县两级要把学校布局规划作为教育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坚持用规划来指导学校的兴建、改造和发展。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也必须按照总体规划来进行。

切实减少教育发展中的随意性和资源浪费。

2、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在近几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比较快的基础上,把发展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到质量提升上来。

适度控制省示范高中的异地搬迁改造和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加强其它普通高中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高中扩建中已经形成的债务,加快清偿进度,对公办学校收取的择校费和国有民办学校收取的建校费,实行专户管理,主要用于偿债。

加快职业高中发展,引导职业高中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增强职业高中的吸引力。

3、适时扩大城镇教育规模。市城区和县城都应根据需要,加强初中和小学的新建、扩建。

要把城镇学校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市江北城区中小学校建设。

20xx年—20xx年间,逐步扩建北正街、育英、东升、七里桥小学,新建白马湖中学、荷花塘中学;20xx年—20xx年间,逐步扩建沙港小学、戴家岗小学,新建柳叶湖中学,改建南坪九年制实验学校。建设经费通过教育打捆贷款、民资投入等渠道筹措。

4、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落实三项制度,遏制针对学校的检查、收费和罚款。

即封闭管理制度。对所有学校实封闭式管理,各职能部门对学校进行检查,事前必须报同级优化办备案,否则学校有权拒绝。

首查免罚制度。部门执法中首次发现学校存在的问题,情节轻微,危害后果不大的,责令其限期纠正,不得处以罚款。

罚没收入集中制度。所有针对学校的罚没收入,全额上缴财政,由财政全额拨入助学基金。

同时,建立整治学校周边环境的联席会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授权教育部门牵头,公安、工商、文化、卫生、交通等执法部门参与,依法取缔校园周边违规经营的网吧和电游室,整顿和规范学校周边的餐饮、营运和治安秩序。对行政不作为的部门和相关人员,追究责任,形成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

新闻媒体加强对教育发展的舆论宣传,营造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改,就是要改革教育管理上一些不适应的机制

1、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校长负责制、学校中层骨干和教师聘任制、绩酬挂钩制的推进力度,激发教育内部活力。

2、推进教育评价机制改革。逐步转变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倾向,明确制止各级各类学校通过新闻媒体、户外广告张贴等形式宣传升学考试成绩和高考“龙虎榜”。

改革初中二年级生物、地理会考办法,建议从20xx年开始,会考成绩不计入学生升学总成绩。

3、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透明度。

从今年秋季开始,在市直普通中小学校推行电子信息化收费,明年春季武陵区在市城区范围内的各小学推开。规范招生行为,由教育部门加强招生秩序管理,统一发布招生信息,禁止各类学校买卖生源。

开通对学校办班、补课以及教师从事第二职业的举报电话,加大对违规行为和违规人员的处理力度。

(四)放,就是要放开放手发展民办教育

1、拓展发展空间。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民间对教育的投入,存在着此消彼涨的关系。

面对教育需求比较旺盛、政府财力存在局限的情况,各级政府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政策,主动拿出一部分资源,让民办教育来发展,对集中力量保好义务教育这个重点,对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对激活教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都是有利的。鼎城区桥南一块的教育发展格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桥南区域内,共有各类在校学生2.5万人,其中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占到了一半。全市第一所民办高校同德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5771人;全市最大的民办中学淮阳中学,在校学生近4000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民办小学的泽云实验学校,在校学生1120人。

整个桥南区域,在民办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达到3489名,占到该区域内初中学生总数的65。桥南市场的外来人口很多,如果这些学校都由地方政府来举办,是难以承担的,政府通过创造环境,让民办学校发展起来了,实现了“双赢”的结果。

有鉴于此,我们应该按照义务教育政府为主,非义务教育民办为主的取向,有效拓展民办教育的发展空间。要主动拿出一部分普高资源,特别是优质的资源,吸引民资办学。

市本级和各区县(市),两年内至少拿出1所普通高中进行民办改制。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全面放开,政府及其部门要从目前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有序退出,让民办充分发展。

今后,各级新建学校基本上实行民办,招商引资。民办教育的发展,可以有独资、股份制、国有民办等多种实现形式。

2、给予平等待遇。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教育实行“三统一补”:“三统”,即对民办教育在师资、招生和教学管理上,和公办教育统筹起来。

对公办学校教师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拆除公办学校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双向流动的制度障碍。对民办学校的招生和公办学校统一安排。

对民办学校的教学活动和公办学校统一管理。“一补”,就是对承担义务教育任务并按义务教育标准收费的民办学校,给予办学经费补助。

3、实施政策优惠。对民办教育的发展,在全面落实20xx年第14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规定(对民办学校的兴建、改建、扩建工程,减免报建规费,劳保基金按1征收,其余部分缓交,其它各项规费全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对建校用地由政府全送;对民办学校免征价格调节基金;将民办学校纳入非税收入发票供给范围。

4、进行表彰奖励。各级政府设立民办教育发展基金,评选和表彰优秀民办学校,以及有突出贡献的民办教育举办者。

第9篇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按照市政府的安排,5月9日至16日,_____县组织由常务副县长周大曙,分管教育副县长马志列挂帅的教育发展专题调研组,对全县的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查。调查采取实地考察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地调查了县一中、二中、生源学校、西竺山中学等,召集部分公办学校校长、民办学校法人代表、教师、学生家长、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_____县辖30个乡镇(园),人口78万,总面积203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356所,其中县属学校7所,乡镇中学20所,中心小学21所,村小224所,教学点73个,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民办学校6所。

在校学生99648人,其中小学生50728人,初中学生35082人,普高学生11616人,职高学生2222人。共有教职工8260人,其中在职教职员工6426人,退(离)休教职工1834人。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1.教育投入不断加大。

20xx-20xx年的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分别为13595万元、13563万元、16620万元,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1194元、1260元、1420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三年分别为8820万元、9137万元、10199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分别为

6

5、

6

7、63,分别比上年增长

3、

4、8,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财政总支出分别为

3

6、

3

2、29。

2、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县共有教职工8260人,其中在职教职员工6426人(含在岗教师5791人、未聘分流教师635人),退(离)休教职工1834人;在岗教职员工中,高中教师601人,初中教师2136人,小学教师2635人,行管及工勤人员349人,局机关干部70人。

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1148人,大专学历2512人,中师学历1708人。在职教师中35岁以下的1757人,36岁-45岁的1920人,46岁以上的1695人。

中学高级职称230人,中级职称2623人,初级职称2519人。

3、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借鉴其他地区办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我县先后对县五中、城关五小(现生源学校)、县二中、县职业中专实行“国有民办、校长领办”办学体制改革。

实行“校长领办”以来,几所改制学校抓住发展机遇,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强化管理,内活机制,均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绩。一是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民办生源学校由原来仅100多学生的小学发展到有小学、初中、高中近1600人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县二中投入1000多万元,三年学校净增资产600多万元,学生由改制前的20xx多人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人;县五中筹资近500万元投入学校建设,学生由改制前的800多人增加到现在3000多人。

二是教师待遇不断增加。几所改制学校均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教师积极性,在确保教师基本工资足额发放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了教师的福利待遇。

三是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县二中高考成绩三年三大步,上线人数逐年增加,去年本二以上上线为113人。

县五中去年达到了40多人。

4、教育收费不断规范。坚持“标准不涨、范围不超、项目不增、程序不减”的“四不原则”。

每期开学前,县电视台均要公布学校收费标准,同时各校悬挂永久性公示牌,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严格执行“四个一律”的教育收费纪律,得到社会一致好评。

5、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我县坚持把创建特色学校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一条主要途径。

目前,我县有“省示范性学校”1所,“省园林单位”6所,“省绿色学校”2所、“市名优学校”2所,“市级示范性学校”32所、“市绿色学校”21所,“市园林单位”15所,“市特色学校”7所,县级绿色、园林、科普、体育、艺术、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特色学校32所。

6、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0xx年高考录取898人,其中本科录取508人。

20xx年高考录取1346人,其中本科录取590人。20xx年高考录取1620人,录取率列全市第三名。

20xx年高考本一本二上线572人,上线率在全市九区县中列第三,理科平均成绩全市第一。

二、当前教育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城乡教育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阻碍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1、教育投入不足。一是县城区办学条件的改善明显滞后。

_____县城区小学场地狭小,学生多、班额大,学位不足问题十分突出。调查中发现,城区小学班额大部分在70人以上,部分班级达到了90人,在这样大班额的条件下教学,教育质量是难以保证的。

县一中建设滞后,在校高中学生2080人,校园仅占地131亩,规模明显偏小。二 是我县农村学校寄宿条件差。

主要是在“两基”达标时,重视主体工程的建设,忽视了配套工程建设。三是农村村级小学教师配套用房及基本生活设施条件较差。

以上问题均牵涉到教育投入,但经过“两基”达标后,凭县里有限的财力,根本无法改变这种滞后状况。学校本身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平时运转尚且捉襟见肘,维修和改造更是无能为力。

2.学校负债严重。为了迎接“两基”验收,我县在学校建设上超前投入,办学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也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截止到20xx年底,全县中小学校负债高达7258.5万元。

全县7所县属学校、29个乡镇中心学校不同程度存在教育负债,其中,县属学校负债3031万元,乡镇中小学负债4227万元,负债面达100。全县负债200万以上的学校有5个,负债100万元以上的学校有12个,负债80万元以上的学校有7个。

在我县乡镇教育债务构成中欠基建包工头2102.9万元,欠教师和社会个人2882.3万元。“两基”达标时,县委、县政府计划用往后的农村教育费附加偿还因“两基”投入的资金缺口,但从1998年开始农村教育费附加全额用于发放教师工资,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债务偿还失去来源。

尽管我县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县教育事业的若干意见》(汉发[20xx]10号文件)中对“两基”负债作了明确规定:凡因“两基”建设形成的债务按有关政策从学校剥离,纳入县、乡消赤减债整体规划。7000多万元的债务,由县、乡政府和村级组织负担,但从实际情况看,县、乡财政目前仍无良好的解决途径。

学校债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教育发展,有的校长反映,一年到头校长大部分精力就是忙着筹集运转资金。近几年大部分学校的资金只能用于还债,无力投入建设,这也是学校发展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原因;部分学校由于欠债多,债主(包工头)经常到校讨债,有的还封堵校门,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教师队伍失衡。一是我县小学教师队伍出现年龄老化现象,社会流传“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伯伯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说法。

全县2635名小学教师中,46岁以上的教师有1179人,35岁以下的教师只有502人,而这35岁以下的502名教师中,分布在县城的有128人、农村集镇320人,在农村村小很难找到年轻教师。以我县大南湖乡中心学校为例,全乡67名教师,30岁以下的教师不到10人,村小教师基本是40岁-50岁的教师。

这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基本上是以前转正的民办教师,他们在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显得很吃力,很难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部分学科教师紧缺。

我县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物理、化学等科目教师严重不足,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一个师范院校毕业的英语等学科教师。每年到外面也很难招聘到这些学科的教师,很多学校不得不采取教师“中途改行”、“赶鸭子上架”等办法来解决专职教师不专的问题。

目前,全县初中英语教师欠缺23人左右、物理教师欠缺14人左右,化学教师欠缺13人左右;全县小学英语教师欠缺25人左右,音乐教师欠缺10人左右,美术教师欠缺12人左右。三是师德水平难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

受市场经济大潮等因素的影响,极少数教师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出现了不敬业、不爱岗,只讲报酬,不讲奉献;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打牌赌博等现象也严重影响教师的整体形象。4.职业教育发展滞后。

目前,我县职业教育与当前市场需求间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师资配备上。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县职业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很难有效对学生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教育。

想改善职业教师队伍结构,但苦于县财力有限,无法保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二是办学方向上。

目前,我县职业教育大体方向还基本停留在学历教育阶段,适应不了形势发展需求,不能满足“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方向”的要求。唯一出路是调整专业设置,办学方向对准市场。

而解决这一问题,根本是师资,关键是资金。三是基础设施上。

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如果没有先进的设备设施,学生就无法接受到与社会和市场衔接的先进技术教育。近几年,我县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设备设施虽有更新,但由于资金投入上有限,远远跟不上发展需要。

另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也很缺乏,学生如果局限于关门学习,不多参加社会实践,也很难掌握到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技能。5.外部环境欠优。

尽管我县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县教育事业的若干意见》(汉发[20xx]10号文件)中明确规定“未经党委、政府分管教育的负责人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擅自对学校进行检查、收费、罚款,否则视为“三乱”行为。”但收效不明显,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

同时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也还存在一定问题。

三、加快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市“教育20条”精神,促进城乡教育健康发展,特建议:

1、加大对农村教育转移支付的力度。重点加大对经济不发达县(市)教育投入力度,解决农村学校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缩小与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差距。

同时继续落实财政保教师工资、转移支付保危房改造、杂费保运转的“三保政策”。

2、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化解教育债务的办法。农村教育债务不能无限期由学校承载下去,债务剥离不能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是否可以考虑采取“国家投一点、地方拿一点、群众集一点”的办法加以解决。

3、加大教育发展的规划力度。组织专门力量对本地教育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地教育的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

特别是要学校布局调整上,要摸清生源情况,宏观统筹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的协调发展。

4、理顺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建议教师的招聘、职评、档案管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主责。

在教师招聘上,要以满足教育发展的正常需要为根本,及时足额补充的师资充实教师队伍;在教师培养上,与地方高等院校采取“订单培养”做法,解决优秀师资招不进来的问题;在教师培训上,解决教师培训经费不足,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编制部门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编制专门用于教师培训提高。

5、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坚持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鼓励教师自学,并出台一定奖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教师成长提供一个坚实平台。同时,加强农村边远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在职称评聘、工作待遇上予以适当倾斜,建立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服务制度,逐步解决教师布局不均的问题。

6、鼓励民办教育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投资办学,加强对民办教育指导与交流,逐步建立公民办师资合理流动机制,做大做强民办学校。

同时,着力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强化民办学校内部管理,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形成公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7、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力度。采取“政府送一程”的办法,突出职业教育,在政策上倾斜,在资金上扶持,在就业上指导。

同时,大力调整农村职业教育的科目设置,注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8、加大优化教育外部环境的力度。要高度重视涉及学校检查收费的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制止职能部门对学校的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给教育发展一个良好的空间。

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特别是网吧治理问题还要加大力度,文化部门要把好审批关,现有学校周边的网吧,该取缔的要坚决取缔。

第10篇 教育部: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

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办法》要求,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重点反映艺术课程建设、艺术教师配备、艺术教育管理、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课外艺术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重点项目推进,以及中小学实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规范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全面总结本地中小学校(含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编制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第三条 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重点反映艺术课程建设、艺术教师配备、艺术教育管理、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课外艺术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重点项目推进,以及中小学实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第四条 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应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全面客观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总结成绩,提炼经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的举措。

第五条 各县(区、市)教育行政部门于每年10月底前将本县(区、市)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报送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于每年11月底前将本地(州、市)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报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每年12底前底将本年度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报送教育部。

第六条 教育部委托第三方机构研究、分析各省(区、市)报送的相关信息,编制并发布《全国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第11篇 工作报告:全市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报告

根据工作计划安排,前段时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先后到市职业中专、市卫生学校、市技工学校、中专等学校察看了办学情况,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召开了由市教育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和有关职业学校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市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努力扩大办学规模,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促进了职业教育较快发展。目前我市共有5处职业学校,即中专、市职业中专、市第一职业高中、市技工学校和市卫生学校,分别属教育。

劳动和卫生部门管理。5处学校占地总面积555.8亩,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8407人,教职员工529人,其中专职教师354人,开设专业37个,拥有实训车间16个,xx年至xx年全市职业学校共招生9060人,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4091人,为社会培训各类人员29022人,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职业教育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师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各主管部门和职业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通过技能培训、人才引进、社会招考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不断增强。职业学校教师中有本科以上学历的360人,有中高级职称的285人,分别占教职工总数的68%和54%。其中,中专专职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119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95%;市技工学校专职教师中既有教育理论,又有教学实践经验的一体化“双师型”教师53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68%,专业理论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实习指导教师中有技师49人,高级技师6人。

(二)办学特色逐步显现。各职业学校立足现有资源和专业特色,结合市场需求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推行课程改革和强化骨干专业建设,增强了职业学校办学竞争力。中专建成新校区后,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配备设施,各种模拟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室齐全,开设的16个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多个层次的人才,计算机、工艺美术成为该校的特色专业。市技工学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成为“省级骨干专业”,数控加工技术等7个专业被评为“市技工教育专业”,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具备培养高级技能人才资格的重点技工学校。目前,我市职业学校拥有省级骨干专业1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市级骨干专业6个。

(三)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各职业学校实行了多样、灵活、开放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校企联合,各职业学校与孚日家纺、银鹰化纤、豪迈科技等市内外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平台;通过实施校校联合,各职业学校加强了与省内外职业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如中专与北京大学青鸟集团,市职业中专与北京应用技术大学高鸿移动通讯学院,市卫生学校与大学医学院都建立了良好办学关系,近几年先后向高校输送学生750多人;通过定期组织开展技能大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通过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健康情操,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提高了学生自主就业、创业能力。

(四)服务社会成效显著。各职业学校在立足全日制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学校教学资源优势,为企事业单位和新农村建设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提高了专业技术人才的水平和劳动者的素质。我市职业学校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已培训农村劳动力1600多人,并免费对290名贫困家庭子女进行了技能培训,同时还培训农村干部1200人次,培训乡医2529人次,有力地支援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此外,近三年来各职业学校还为我市企事业单位员工进行各类培训23403人次,并对18000多名技术工人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近几年,我市职业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上看,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认识有差距,生源不足。许多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认为职业学校不正规,对学校教学质量持怀疑态度,对学生就业出路缺乏信心,社会上重视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情况仍然较为普遍,每年职业学校都要花大力气招生,但仍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二是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紧张。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需要更多的设备设施投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消耗掉一些原材料,使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远高于普通高中。经费不足,制约了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实训条件的改善,一些新专业无钱开设,老专业设备设施落后,无法跟上企业技术发展的需求。

三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有些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不足,办学经费紧张,教师离岗参加技能培训比较少,受事业编制身份的限制,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技工无法由企业向学校流动,致使全市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较少,仅占专职教师的35%。

四是管理体制不顺,妨碍了全市职业教育资源整体效益的形成。我市目前还是多个部门从事职业教育的运作和管理,由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各自为政,使教育资源分散,专业设置重复,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制约了全市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下步工作建议

根据我市职业教育面临的现状,下一步职业教育发展应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打造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着力构建立足经济、面向社会、服务各业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

(一)提高认识,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类媒体,大力宣传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事迹,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与社会贡献,大力倡导尊重人才、尊重技术、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职业学校要注重内涵发展,坚持从严治校,培养学生健康情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提高学生、家长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

(二)整合资源,打造职业教育品牌。要把整合资源、调整结构、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市政府及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对我市人才需求、产业发展前景以及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根据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合力,解决学校之间相互争生源、争资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弊端,根据行业特点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突出办学特色和办学重点,促进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加大投入,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和财力的增强,市财政应逐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市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协调相关部门,确保职业教育发展资金落实到位,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成一批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实习实训基地。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对职业教育教师的技能培训,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要建立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办学,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职业教育发展。

(四)面向市场,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要根据市场需求,强化职校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力争使职校毕业生既有学历证书,也有一本或多本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一凭多证”。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校校联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完善半工半读制度,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增强学生就业安置能力。要按照我市“深化企业年,兴办大工业”的战略部署,大力开展企业、部门在职职工培训、失业人员技能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等,全面提升我市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要畅通师资引进渠道,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升我市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12篇 暑假实践关于民办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统称,它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活动。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通过实地访谈、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区内民办学校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就区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一、民办教育兴起的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一)民办教育的兴起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发展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就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国家财力十分有限,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的财政性支出受到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限制;而对于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进步,就必须努力提高国民教育的普及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层次,以求把沉重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我们的教育就一定是大教育。而当前,仅靠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办不成真正的大教育,要办好大教育,不走多形式的路子,我们就别无选择。因此,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多形式参与办学,各个地区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教育的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有效途径。

其次,发展民办教育,是推动教育自身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面对21世纪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明显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从表面上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发展民办教育,是一个办学体制改革的问题。实际上,他所涉及并产生的影响,是从教育思想观念到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由于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教育管理中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民办学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特色办学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灵活性、更强的紧迫感,突破了政府办学面临的种种障碍。

基于这种现实,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两条腿走路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也将是长期的教育发展格局。

(二)民办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我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实际情况来看,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在扩大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增强了教育的供给能力。

二是吸纳了社会资金,补充政府教育经费之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并为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充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教育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扩大了居民教育消费,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

三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民办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在办学上的特点和优势,目前不少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高,已经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的兴起,弥补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对学校别无选择的不足。

四是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推进了办学体制、教育模式和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据统计,到年底,全国民办教育机构达6.12万多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115.97万人,办学范围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区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区民办教育起步尚早,但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年实验国际学校(小学)创办,是我区第一所民办学校,但因其规模较小,收费较高,更主要当时民办学校在市尚不成气候,普通百姓少有问津,因此影响并不大。

年___、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民办教育发展方针。区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年7月,师萃职业学校建立,年9月,中学建立,年前后,民办外国语学校、大附属实验学校建立,年外国语学校分校正式开办,同期一批民办幼儿园也先后建立(有的是企业办幼儿园通过改制成为民办性质的幼儿园)。

几年来,我区民办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在办学质量上也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仅以年我区三所民办初中(南外分校初建,没有毕业生)中考文化成绩为例,总均分、总分合格率、优生率各项统计数据均超过市平均水平。其中中学、民办外校在某新闻媒体刊登的中考排行榜上位居前20名。附校今年首批高中学生参加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除一部分学生被综合类高等学校录取外,有近20人被艺术、体育类学校录取,反映出学校在抓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效益也在不断显现出来。过去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体不足,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外流到其他地区,使得教育发展的步伐难以加大、加快。而近几年,由于民办学校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满足了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而且还吸引了外地区一批优秀生源,改变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无选择的局面。民办教育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比较明显的是地区的变化,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外国语学校分校的先后建立,对这一地区的建设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三、民办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我区民办教育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全国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对民办教育发展要求来看,同一些民办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比较,以及同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社会各界对发展教育的期望相比较,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根据调查、研究及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我区民办学校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1、民办教育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思想解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人们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还常常有失于偏颇,因此出现种种看法也不足为奇了。从人们的谈论中,我们会时而听到民办教育冲击论、多余论、赢利论、怀疑论等。

2、基本建设困难重重。以中小学为例,目前,部分民办学校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校舍,依靠租借场地办学,由于受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学校只能长期处于小规模、低水平上运转。对民办学校的征地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对学校资产属性问题争议较大,大部分学校靠自身的能力无法解决校舍等资金需求大的基本建设问题,基本建设困难已经成为困扰着大多数民办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尽管做了多方面的的努力,其校舍建设问题至今得不到妥善解决。

3、办学经费筹措渠道不畅。虽然民办学校在经费筹措上出现了多种筹资方式,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办学经费还是依靠向学生收取学杂费。这种筹资方式只能以维持学校日常的运转为主,难以在短时期内有较大的积累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扩大教育规模。而收费标准过高,又难以吸纳更多的生源。有的学校每年要拿出一大笔资金用于租借校舍,增添了学校和学生在资金上的压力,同时也客观上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流失。目前,不少企业和财团有投资办学的愿望,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政策限制,特别是投资回报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他们投资办学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对教育投资还顾虑重重。民办学校难以吸纳社会各界的投资,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

4、干部教师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不合理、难以吸引中青年教师到校任教,是当前困扰广大民办学校发展又一个重要问题,可能也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由于人们对民办学校认识上的不全面,加之有些民办学校对有关政策(如工龄、医疗养老保险等)落实不到位,所以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对民办学校认识还心存疑虑,民办学校只能是主要靠聘请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到校工作。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在一部分情况好一点的学校,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占到三分之一,在情况稍差一点的学校,竟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而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性更大,越是优秀教师,越是容易择高枝而去。这种状况,使得民办学校难以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这种状况严重不适应民办教育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大多数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影响了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增加了学校的教育成本。

5、招生方面无限制自主权和有限制自主权的矛盾。以前民办学校招生一般是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法,进行生源的选择,因此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进了民办学校。这种民办学校在招生上享有无限自主权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公办学校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公办学校一直很有意见。年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招生采取了电脑派位的做法(这种做法得到了公办学校的普遍欢迎),尽管还有20%甚至更大幅度的扩招指标(这种做法又被公办学校认为是新政策实施不彻底的留尾巴之举),但民办学校还是认为招生选择的空间被大大地压缩了,招生上的自主权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今年民办学校新生的质量比往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更有的民办学校由于自身的原因,出现招生数量不足,办学规模偏小的状况。如何既能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又把握好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度,还需要很好地探索。

四、民办教育发展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一系列法规文件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民办教育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满足社会教育需求,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统一思想,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繁荣的社会环境。

年10月在召开的全国民办教育发展论坛会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满足群众对教育提出的全面、优质、多样化的需求,必须充分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更宽松的社会环境,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多做工作,使全社会尤其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克服狭隘的教育观,正确地认识民办教育,认清民办教育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民办还是公办学校,都是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社会活动的这一根本属性上,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并无天然的本质区别;而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质量标准及办学实效方面更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和界限。惟此,我们才能从政策及在社会地位角度,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顺利发展。

2、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

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指定教育发展规划、调整教育布局时,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发展也要进行统筹规划,制定民办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明确民办教育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的办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用一段时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

民办教育属于选择性教育,发展民办教育要从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出发,着力体现民办教育的选择性、特色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时期民办教育发展重点应该放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非义务教育主要包括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尤其是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上;同时应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多种形式并举。总体来讲,民办教育在发展方向上,应向开放性、职业性、多样化方向发展;在结构上,向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通过转制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基本走向民办;义务教育是以政府办学为主,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设立少量民办中小学,使之办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特色学校,为社会提供选择机会,并依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举办民办中小学解决流动人口子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高中阶段的各类教育。

当前,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主要不是依靠新建学校和增加学校的数量,而是首先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要制定鼓励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对民办教育的投入,要认真研究、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改制工作,特别是企业学校划转剥离后的改制工作,采取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的方式,探索公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

3、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

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应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要在加强宏观指导,淡化直接管理,强化服务职能方面下大力气改进。相对于政府对公办学校的管理而言,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更应强调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和社会参与管理的方式。

依法治教,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首先要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理顺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教育行政部门的各业务科室要根据有关规定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纳入管理范畴,在保证民办学校享有政策规定的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同样给予服务指导,推动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

对民办教育要坚持依法管理,减少消极限制,给民办教育留下发展的空间。不该管、管不好的不必去管,不要代替学校去做他们自己该做的事情,以使行政管理服务于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使民办教育能迈出更大的步伐。

根据有关政策、原则,保障民办学校享有真正意义上的招生自主权,以凸显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

4、促进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要根据国家法律及有关政策,促进民办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和帮助民办学校制定并实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办法,根据有关规定合理解决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建立起民办学校教师来源的正常渠道。

5、形成公办、民办教育良性竞争的局面,促进教育事业大发展。

国家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基本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对此,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既要有数量上的共同发展,又要在教育质量方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还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地共同发展。

通过良性竞争,促进和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应该比什么?联系教育实际,我们以为应该比如何适应市场挑战,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比多样化和选择性,比新型灵活的办学机制。一旦真正实现了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良性竞争、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局面。教育就会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6、民办学校要走有内涵、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民办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也对民办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形成自己适当的定位、特色和发展走向,是影响民办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民办学校在办学的基本要求方面与公办学校应该是一致的,而且,也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但是,民办学校也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十年前,民办学校的定位基本上是公办学校的补充。它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为了弥补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公办学校力量和资源的不足,或者叫做拾遗补缺。从拾遗补缺的意义说,过去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主要体现和反映在数量方面,以及以教育的相对封闭为背景,那么,现在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则应该体现在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功能上。即民办学校应该认真地思考自己在办学模式、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换句话说,新形势下民办学校的发展应该重视自己的内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只有这样,民办学校才能够更好地发自己的作用,才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发展。否则,在民办教育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优胜劣汰也是必然的趋势了。

《______民办教育促进法》已颁布实施,国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民办学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的民办教育也正在不断地壮大。我们将继续关注民办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区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共同发展,使教育不断上台阶,在富民强区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