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毕业生调查报告
下面将逐个分析了解到的滨州医学院、滨州职业学院、滨州学院和滨州技师学院的就业情况及未就业毕业生的思想现状。
通过与这些大五的学生进行交谈,我们了解到,医学类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原因已经在前文中分析过了),大部分人选择考研。如该校一个70人的临床医学专业的班级会有50-60人选择考研,最终大约能考上20-30人,除此之外,还会有4-5人选择从事医药代表的行业,2-3人选择与公立医院签订五年工作合同的合同工(每月工资800-1000元),4-5人在个人诊所等地临时就业以及3-5人其它选择,也就是说未就业毕业生大约占45%的比率。这些未就业毕业生还会有一半选择继续考研,另外一半的同学通过降低对工作环境、薪水的要求(如选择在乡镇医院就业等)临时就业。据了解,私立医院对医学类毕业的同学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但考虑到其不稳定性且没有“五险一费”的劳动保障,因此,几乎没有同学选择去私立医院工作。择业时大部分人选择回家乡就业。就该校来说,影像专业和护理专业就业率高,能达到50%-60%。总的来说,与其他几所学校相比,滨州医学院的同学承受的就业压力最大。
大学毕业生落户问题的调查报告
44.6%的人表示,如果可以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障,有没有户口不重要
连续两年考研失利后,中国人民大学届毕业生小高今年3月加入了找工作的大军。辛苦寻觅了一个多月,她发现自己面前已经横起了一道怎么也迈不过去的门槛。“他们要的要么是应届生,要么是拥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者本地户口的,而我都不具备。”小高开始后悔毕业时把户口迁回了家乡,她也明白了为什么当初同学们都千方百计把户口留在北京。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超过700万人,历年毕业后未及时就业的大学生超过100万人。对于非应届生来说,在大城市里找到工作并落户尤为艰难,尤其是北京,几乎没可能。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腾讯网针对就业人群(112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参加显示,58.5%的人认为应该打破往届毕业生落户的限制。92.8%的人期望,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应届生和往届生在落户问题上应该一视同仁。
往届生落户有多难?
湖南某高校届研究生张茜(化名)毕业后应聘到北京一家外企,户口却只能留在湖南。最近公司安排她出国办事,办理护照需要户口本,她为此专门请了几天假,湖南、北京两地跑。
像张茜遇到的麻烦,在“北漂一族”中并不少见。调查显示,33.1%的人认同“不解决户口问题,会带来很多不便”。
比起这些,也许更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无法落户带来的盲目感和漂泊感。调查中,28.3%的人觉得解决户口可以获得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感,还有14.9%的人认为解决户口比高薪、福利待遇更能吸引人才。
如果大学毕业时没找到能解决本地户口的单位,你会怎么做?34.2%的人表示会将户口迁回家乡;25.0%的人会将户口在院校所在地集体户口保留两年;20.0%的人会留下来,不要户口了;14.6%的人不知道怎么办;仅有10.3%的人表示会去另一个城市就业。
根据xx年年北京市关于大学生户口及档案滞留问题调查报告,自xx年以来,超过保留期两年依然不符合留京条件的户口滞留在京的毕业生约有3万人,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9.5%,其中近一半是女生。
北京某高校户籍科王老师说,一般情况下,学生毕业后要全部迁出学校的集体户口,对于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学校也建议他们从学校集体户口中迁出,自行解决户口和档案的接收问题。
王老师坦言,虽然原则上规定,非京籍大学生毕业后户口可以在学校集体户滞留两年。但是户口留在学校就不准再调出了,以后想办理什么手续都没法借出户籍卡,反而会耽误事。而且毕业时滞留在学校的户口,最终转为北京户口的几乎没有。
在北京市海淀区人事局的官方网站上,记者发现不少询问非应届毕业生是否可以落户的留言,绝大多数得到的回答都是“不能”,或者是一句话,“现行的毕业生进京政策的受理范围只是符合进京条件的应届毕业生。”记者随即致电该办公室,对于非应届外地生源毕业生来京工作的落户政策,工作人员均表示不清楚。
自考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状况好于科班生
超三成自考毕业后才参加工作的自考毕业生工资在xx元以上;六成自考毕业生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xx年自考毕业生就业状况明显好于普通高校毕业生。这是省自考办昨日向媒体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据悉,这是我省首份关于自考毕业生就业的调查报告。
自考后就业三成月薪超xx
调查数据:多数自考毕业生工作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在工作后选择自考的被调查者中,40%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46.44%月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之间,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仅占13.7%。自考毕业后才就业的自考毕业生收入情况比在职自考毕业生更好,18.5%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月收入xx元以上的占34.8%,56.17%的被调查者的月收入在1000元至xx元之间,而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仅占9%。
部门分析:省自考办分析认为,在目前大学毕业生起薪越来越低的现实下,自考生的工资水平却出现了增长。这是因为自考生很多是在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了工作经验后,去考取更高的学历。在拥有了经验和学历之后,他们肯定会选择高于原来岗位工资的目标跳槽,工资也就实现了步步高。
就业状况好于“科班生”
调查数据:数据显示,我省xx年毕业后才就业的自考毕业生绝大多数在毕业当年就实现了就业。95.2%被调查者在毕业当年就实现了就业,3.3%于xx年就业,1.5%于xx年实现了就业。
部门分析:根据调查数据,省自考办分析认为,xx年我省自考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明显好于普通高校毕业生。不少自考毕业生原本是专科在读生,在学校里一边上大专课程,一边通过自考拿本科文凭,毕业时就有了两本文凭。这是不少自考毕业生找工作容易的原因之一。
近两成毕业后得到升迁
调查数据:18.3%的被调查者自考毕业后在工作职务上有了提升。高级管理人员的比例由毕业前的0.7%上升到1.9%,中级管理人员比例由毕业前的14%提高到毕业后的22.3%,一般员工由毕业前的79.1%下降为69.6%。
部门分析:省自考办有关人士认为,现在不少自考生来自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自考所学专业对个人的就业或职务(职称)升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地位仍不如“科班生”
调查数据:在47.2%的被调查者对自考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持乐观看法的同时,有16.5%认为“将会越来越困难”。同时,依然有4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考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
部门分析:省自考办认为,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考毕业生的当前的社会地位和受重视程度不如全日制重点大学毕业生。
应届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摘要:高校不断扩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应届大学生现在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是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还是在社会中继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一行13人组建了温州大学“与我同行共访校友足迹”暑期社会实践考察队,走进温州乐清,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从点—线—面角度寻求相关信息。
短暂而又艰苦的15天暑期社会实践随着晚会幕布的缓缓落下而告了一个段落。在这段日子里,我们13人有过沮丧、有过流泪;但是我们相信,正如歌词中唱的一样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渡过那段黑暗的日子后,阳光会以最灿烂的姿态来迎接我们……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而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牵动着党和国家的心。“xx年,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前不久举行的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国家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面对xx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高校毕业生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据相关官方数据显示xx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但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仅占总人数的49.81%。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实践队决定走进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源地——温州乐清,走进当地的大小民营企业,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企业老总,向他们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在15天的实践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且我们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业,也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小型企业),共收回了大约3000份有效问卷。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2.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
3.是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
4.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
5.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
6.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7.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8.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
经过我们的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一.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满意程度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其中,在对现在工作最满意的方面选择中被调查者大都选择了与同事的和睦相处这一项,而对现在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中我们预先设计选项较高的薪水一项则出乎我们的意料。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对薪金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也趋于理智,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判断,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在我们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有一位学姐曾经这样说:最开始的时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满足了,500寄家里,500自己用,500存起来。经过这几年在社会的摸索,对工资已经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和自我期许以及对企业的期许
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中我们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但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积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为自己创造好的就业条件的重要条件。
四.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与招聘单位反映的情况一样),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可能我们在温州做调查的局限性:在温州部分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可能导致了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比重过高)。
五. 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从问卷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而表达能力(凸显于人际交往与业务洽谈),实践能力(凸显于实际业务操作),交际能力(凸显于与领导同事交往及业务洽谈)的锻炼成为日后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则,可以让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锻炼,累积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六.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5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聘人员最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另外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专业知识。而实践能力的创新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被认为是学校现在最缺乏的方面(与上面可以互相印证),学校名气已不在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唯文凭论”已向“用文凭论”转变,而“唯人才论”则逐渐兴起。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专业知识被认为是与他人竞争同一岗位的优势所在,同时吃苦耐劳精神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成为了一个优势因素。如今在职场上,个人的素质已成为影响求职的主导因素,只有在学校打好基础,努力提升自己的内涵与修养,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命运其实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七.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
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几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经过了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我从中体会到现在的大学生最缺乏的是实践,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实践机会却是少之又少,而这恰恰说明了我国内地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差距所在了。在现实高校教育体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革现状下,我们在校大学生应该多多利用大学生活的空闲时间走进社会多多实践,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我们应该扎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与其他相关知识,为在踏入社会与自己的职业生涯前多做准暑期社会实践xx年的暑期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回顾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实践生活,大学生总会有很多感触。通过不同方式的暑期锻炼,大学生不仅认识了社会、锻炼了能力,而且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实践经历。
近年来,企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重视,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成为企业选聘人才的一把尺子。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也主动走出象牙塔,参与到暑期实践中去。除了传统的实践途径外,今年的大学生暑期实践的途径还有很多,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以往总觉得暑期实习只是参加学校或者院里组织的一些服务团,今年突然发现身边的同学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多了,有的通过联系企业兼职去了,有的还到四川当志愿者了。”王雪是重庆工商大学大三的学生,她所在的学院组织了18支暑期实践分队,带领着几百名学生分赴全国各地进行暑期调研并提供必要的服务。有的到贫困山区支教去了,有的深入农村了解民情,等等。
传播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罗辑这个暑假也忙得不亦乐乎。“真没想到我也能在这么重要的会议上行使自己的否决权。”挂职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广电局局长助理的罗辑刚一上任,就连续参加了几次局里的高端会议,会上她还有否决的权利。今年暑假,重庆工商大学向邻水派遣16名研究生挂职邻水教育局、国土资源局等13个局局长助理以及邻水鼎屏镇等3个镇镇长助理。以挂职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这在重庆高校中还是第一次。
据了解,在各大主要的招聘网站上,一些跨国公司以及国内的知名企业都会发布实习兼职的信息,通过对应聘的大学生层层筛选,企业选择专业对口、有一定能力的大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线。这也为大学生参加暑期实践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以往,大学生参与暑期实践存在不在乎具体的实践过程的现象,参加服务团只为了宣传、评奖,到企业也只是走个过场。今年,笔者发现,大学生开始转变观念,开始注重实习的质量,重视实际过程,切身参与其中,认知社会、感受民生,以求提高自己实践能力。
今年,四川汶川地震震痛了国人,也激发了大学生服务四川,为灾区尽一份力的决心。许多大学生放弃休假外出旅游、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积极加入到支援灾区的志愿者的行列中去。黄武强是一名“支援四川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没到暑假,他就开始准备组建一个志愿者服务团。平时他通过网络和电视了解灾区的具体情况,并与有同样想法的同学一起讨论,详细制定服务团的目标、服务对象以及实施步骤。在他的周密准备下,他的服务团最后得到审批通过。
到达灾区后,情况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灾区地形复杂闭塞、余震和暴雨接连不断,志愿者们的处境恶劣,生活艰难。但是他们还是与政府工作人员进入偏僻的山区了解情况,为灾民分发救灾物资。“看着灾区人民艰难的生活,我每每独自落泪,他们的生活比新闻里报道的要困难得多,我和队员们尽力给每一个伤员、孩子带去一些帮助。回到学校我们发动同学和社会有心人继续为灾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黄武强回忆起灾区的一幕幕心里总有一种挥不去的责任感。
像黄武强这样的学生其实还有很多,他们完全出于一份赤子之心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中去。“每年,社会都会对大学生的实践提出批评。其实,大学生已经开始变得成熟,更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今年,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服务农村、服务基层,为灾区献一份力、为奥运喝彩的活动中去,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做一点事,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担当。”杨爱东老师是高校众多社会实践指导老师中的一员,他已经欣喜地看到大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的变化,现在的大学生变得更加务实,更有奉献精神,在服务期间他们努力地工作,不求回报。对于他们,是不是应该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呢?
第2篇 关于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给本来就就业困难的我们更添了一层霜。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我们更要清楚的认识其严重性,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它!因此我们开展了一次“毕业生就业调查”活动。调查情况如下:
一:调查方式及范围: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
1:2023年毕业生就业环境:
2:2023年就业现状:
1.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专科”。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别是今年以来人们更加不注重学历的,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了学技术,或是直接就业。
2.热门专业与需求形式:
第3篇 不同角度解读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
又是一年求职时,面对就业市场的压力,如何积极应对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似锦前程呢?日前,笔者带着新出炉的《20xx年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就学生就业难问题采访了部分学生、家长、企业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听到了一些来自各方的声音。
学生:转变观念练好“内功”
面对《20xx年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今年夏天就将毕业的复旦大学硕士生李梦博的观点代表了当下许多应届毕业生的想法。他认为,过去那种“非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知名外资企业不去”的求职观念早已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大学生不应该太在乎一、两年内的薪资水平,而是要在年轻时练好“内功”,多学多想多锻炼,能力的提高才是自身发展的硬道理。编辑。
小李说,大公司固然有其优势,但年轻人也可能由于竞争激烈而难以脱颖而出,相反去规模小一点的企业,你发挥的空间会更广阔,得到的机会更多,可以更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能力。目前,小李经过再三权衡,已经决定与一家私营高科技企业签约,他看重的就是这家企业的发展潜力。
家长:首月工资只是“起跑线”
学生就业压力大,做家长的自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然而调查发现,随着就业进一步走向市场化,一部分家长的心态也逐渐趋于理性。儿子就读于某大学高职的顾妈妈认为,不要说首月工资,哪怕是前三年的薪酬在孩子一生的发展中也不过是“起跑线”而已,就象是跑马拉松,一开始落后一点,并不会影响到中途发力、最后冲刺。对孩子家长不应该急功近利,盲目攀比,孩子一生的路很长,年轻时少赚一点钱没关系,学到真本事才是关键。与顾妈妈意见一致的还有家住杨浦的陈先生,他说,首月薪酬与一辈子赚的钱相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孩子与家长的眼光都应该看远一些,那样才能干大事。
企业:薪酬会与能力一起长
在被问及对此份调查报告的看法时,上海某软件公司人力资源部夏经理谈到,这几年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每年都要招聘一些应届毕业生,此份毕业生的首月薪资报告,尤其是其中软件业各类毕业生的首月薪资水平对于做好今年的毕业生招聘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非常及时。
夏经理还指出,公司的人事战略与过去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注重人力资本投资的同时,也加强了自我约束能力,合理控制人工成本水平,在招聘时更加注重经历和能力。应届毕业生们在求职时应该对起薪有个理性的预期,不要过高开价,影响正常就业。随着实际工作能力和绩效的提高,工资水平也会相应地有所调整。
政府:调整就业预期自信迎接挑战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综合计划与工资处的负责人表示,合理的薪资定位对于提高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成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毕业生一般都是首次参加工作,他们对工资标准水平的高低往往较为模糊,容易人云亦云,缺少对市场的基本认识和对市场信息的了解,特别是他们不了解工作初期的起薪工资与工作一段时间后工资将有明显不同的差异,而毕业生的家长一般也只能通过亲朋好友了解有限的情况,如果信息片面,往往会对孩子的就业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市劳动保障局根据已掌握的11.5万20xx年毕业生的第一个月的情况,提供了此份调查报告,希望对供需双方有所帮助。莘莘学子们在毕业前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树立正确的就业和择业观,对自己合理定位,调整好就业预期,自信地迎接就业过程中的挑战,这些对于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至关重要。
第4篇 2023年11月毕业生实习调查报告5000字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短暂而又艰苦的15天暑期社会实践随着晚会幕布的缓缓落下而告了一个段落。在这段日子里,我们13人有过沮丧、有过流泪;但是我们相信,正如歌词中唱的一样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渡过那段黑暗的日子后,阳光会以最灿烂的姿态来迎接我们……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而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牵动着党和国家的心。“xx年,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前不久举行的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国家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面对xx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高校毕业生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据相关官方数据显示xx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但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仅占总人数的49.81%。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实践队决定走进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源地——温州乐清,走进当地的大小民营企业,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企业老总,向他们收集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在15天的实践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且我们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业,也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小型企业),共收回了大约3000份有效问卷。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2.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
3.是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
4.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
5.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
6.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7.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8.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
经过我们的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一.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满意程度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其中,在对现在工作最满意的方面选择中被调查者大都选择了与同事的和睦相处这一项,而对现在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中我们预先设计选项较高的薪水一项则出乎我们的意料。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对薪金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也趋于理智,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判断,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在我们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有一位学姐曾经这样说:最开始的时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满足了,500寄家里,500自己用,500存起来。经过这几年在社会的摸索,对工资已经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和自我期许以及对企业的期许
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中我们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但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积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为自己创造好的就业条件的重要条件。
四.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与招聘单位反映的情况一样),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可能我们在温州做调查的局限性:在温州部分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可能导致了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比重过高)。
五. 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从问卷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而表达能力(凸显于人际交往与业务洽谈),实践能力(凸显于实际业务操作),交际能力(凸显于与领导同事交往及业务洽谈)的锻炼成为日后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则,可以让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锻炼,累积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六.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5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聘人员最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另外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专业知识。而实践能力的创新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被认为是学校现在最缺乏的方面(与上面可以互相印证),学校名气已不在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唯文凭论”已向“用文凭论”转变,而“唯人才论”则逐渐兴起。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专业知识被认为是与他人竞争同一岗位的优势所在,同时吃苦耐劳精神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成为了一个优势因素。如今在职场上,个人的素质已成为影响求职的主导因素,只有在学校打好基础,努力提升自己的内涵与修养,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命运其实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七.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
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几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经过了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我从中体会到现在的大学生最缺乏的是实践,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实践机会却是少之又少,而这恰恰说明了我国内地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差距所在了。在现实高校教育体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革现状下,我们在校大学生应该多多利用大学生活的空闲时间走进社会多多实践,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我们应该扎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与其他相关知识,为在踏入社会与自己的职业生涯前多做准暑期社会实践xx年的暑期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回顾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实践生活,大学生总会有很多感触。通过不同方式的暑期锻炼,大学生不仅认识了社会、锻炼了能力,而且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实践经历。
近年来,企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重视,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成为企业选聘人才的一把尺子。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也主动走出象牙塔,参与到暑期实践中去。除了传统的实践途径外,今年的大学生暑期实践的途径还有很多,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以往总觉得暑期实习只是参加学校或者院里组织的一些服务团,今年突然发现身边的同学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多了,有的通过联系企业兼职去了,有的还到四川当志愿者了。”王雪是重庆工商大学大三的学生,她所在的学院组织了18支暑期实践分队,带领着几百名学生分赴全国各地进行暑期调研并提供必要的服务。有的到贫困山区支教去了,有的深入农村了解民情,等等。
传播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罗辑这个暑假也忙得不亦乐乎。“真没想到我也能在这么重要的会议上行使自己的否决权。”挂职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广电局局长助理的罗辑刚一上任,就连续参加了几次局里的高端会议,会上她还有否决的权利。今年暑假,重庆工商大学向邻水派遣16名研究生挂职邻水教育局、国土资源局等13个局局长助理以及邻水鼎屏镇等3个镇镇长助理。以挂职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这在重庆高校中还是第一次。
据了解,在各大主要的招聘网站上,一些跨国公司以及国内的知名企业都会发布实习兼职的信息,通过对应聘的大学生层层筛选,企业选择专业对口、有一定能力的大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线。这也为大学生参加暑期实践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以往,大学生参与暑期实践存在不在乎具体的实践过程的现象,参加服务团只为了宣传、评奖,到企业也只是走个过场。今年,笔者发现,大学生开始转变观念,开始注重实习的质量,重视实际过程,切身参与其中,认知社会、感受民生,以求提高自己实践能力。
今年,四川汶川地震震痛了国人,也激发了大学生服务四川,为灾区尽一份力的决心。许多大学生放弃休假外出旅游、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积极加入到支援灾区的志愿者的行列中去。黄武强是一名“支援四川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没到暑假,他就开始准备组建一个志愿者服务团。平时他通过网络和电视了解灾区的具体情况,并与有同样想法的同学一起讨论,详细制定服务团的目标、服务对象以及实施步骤。在他的周密准备下,他的服务团最后得到审批通过。
到达灾区后,情况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灾区地形复杂闭塞、余震和暴雨接连不断,志愿者们的处境恶劣,生活艰难。但是他们还是与政府工作人员进入偏僻的山区了解情况,为灾民分发救灾物资。“看着灾区人民艰难的生活,我每每独自落泪,他们的生活比新闻里报道的要困难得多,我和队员们尽力给每一个伤员、孩子带去一些帮助。回到学校我们发动同学和社会有心人继续为灾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黄武强回忆起灾区的一幕幕心里总有一种挥不去的责任感。
像黄武强这样的学生其实还有很多,他们完全出于一份赤子之心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中去。“每年,社会都会对大学生的实践提出批评。其实,大学生已经开始变得成熟,更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今年,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服务农村、服务基层,为灾区献一份力、为奥运喝彩的活动中去,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做一点事,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担当。”杨爱东老师是高校众多社会实践指导老师中的一员,他已经欣喜地看到大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的变化,现在的大学生变得更加务实,更有奉献精神,在服务期间他们努力地工作,不求回报。对于他们,是不是应该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呢?
第5篇 毕业生实习调查报告:实习调查报告
知识面较广,个别实习生教学质量高,效果好,受到中学生的欢迎。实习生还积极参加所属教研室的教学活动,从中吸取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体会。
3. 师专实习生普遍生活朴素,谦虚谨慎,讲课仪表端庄,能深入班级与中学生打成一片,既提高了实习生社会工作能力,又减轻了任课教师的负担。
4. 有的指导教师反映:实习时间太短,应增加实习时间,时间太短许多知识掌握不了,效果也就差了。他们建议实习分两段:第一阶段见习,让实习生多听多看;第二阶段实习,让学生多参与教学。这样效果自然会更好指导教师认为,应多培养“一专多能”型的教师,才能适应中学生之需要。.
5.少数实习生普通话不过关,地方方言太重,有的板书不规范,字迹太撩草,说明“三字一话”的训练还要认真抓紧抓好。
三、实习生自己的情况
实习生谈了前段时间的收获、体会,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教育实习工作的意见、建议。
1. 所在学校对实习生都很关心,指派专任教师指导他们的教学实习工作和班主任实习工作,而且要求很严格。试讲、教案等指导教师都严格把关,不达标不通过,体现了高度的责任心,同学们深受感动,从中也学到了老教师们的治学之道。
2. 经过指导教师的辛勤培养,精心指导,多数同学克服了最初的胆怯心理,积极承担辅导或讲课任务,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感到很有收获,初步尝到了甜头,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适应未来的教学环境打下了初步基础。
3. 实习生反映:在大学所学知识,包括教学方式方法等与中学实际脱节现象较普遍,教学内容不能衔接,教学方法不尽相同,因此一开始感到很吃力,对现在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心理状态、学习方法等均不了解,增加了实习工作的难度。建议我校今后应加强对中学实际情况的研究(包括教材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用,中学生思想状态,心理状况的调查等)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4. 有的学生反映,教学实践活动太少,因为学校对他们不放心,不敢将讲主课的任务交给他们,只在最后一周讲两三次课,没有更多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
5. 少数实习生反映:大学所学计算机、化学等实践性知识太少,动手能力差,适应不了中学“多而杂”,“全能型”人才的需要,希望在这方面能多学些知识,以适应客观需求。
第6篇 大学毕业生创业申请调查报告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海内各所高校积极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基于此,为了正确掌握大学生创业现状,有针对性地做好鼓励大学生创业工作,xx大学积极响应______科学技术部“为建设立异型国家培养和贮备大学生立异创业人才”和xx市建设立异型城市的号召,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关于探究“大学生创业意向及需求”的调查。xx学子对于创业持怎样的立场?又有多少人已经先人一步进行了创业?创业过程中碰到了怎样的难题?他们需要学校提供何种支持?带着这些疑问,调查职员展开了此次调研工作。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1、概念: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立异、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
2、现状:从xx年起,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部委以及很多地方政府接踵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成为一个社会热门话题。跟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自主创业者也不断增加。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各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占到在校生的近5%,而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数目所占的比重则更大。大学生创业意向与社会环境、学校氛围息息相关,也与自身的创业意识密不可分。二、研究目标(核心题目)
此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的大学生创业意向及需求的调研及访谈,旨在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及需求状况,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进而响应我国科学技术部《关于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相关文件要求,并由学校相关部分依此来制定支持我校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及轨制,以积极引导山大科技园威海分区所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工作。
三、研究方法
一次调查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的制定。为了确保资料的真实性与全面性,调查职员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我校12个学院和马克思主义教授教养部xx级—2011级在校本科生和2011级、2011级研究生。
调研采取系统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我校十二个学院的人数比例分配问卷。在每个学院随机选取专业,在选定的专业中随机选择班级,并且使男女人数比例为1:1,保证了调研的科学性。
四、问卷基本情况
按照我校十二个学院的人数比例情况,共打印650份问卷,实际发放634份,实际收回614。其中,商学院发放 189 份问卷,实际收回187份问卷,缺失2份,废掉6份;法学院发放49份问卷,实际收回44份问卷,缺失5份;新闻传播学院发放51份问卷,实际收回48份问卷,缺失3份;翻译学院发放33份问卷,实际收回30份问卷,缺失3份;韩国学院发放31份问卷,实际收回30份问卷,缺失1份;艺术学院发放26份问卷,实际收回26份问卷,缺失0份;数学与统计学院发放44份问卷,实际收回44份问卷,缺失0份,废掉9份;空间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发放45份问卷,实际收回43份问卷,缺失2份;海洋学院发放52份问卷,实际收回50份问卷,缺失2份;信息工程学院发放41份问卷,实际收回41份问卷,缺失0份;机电工程学院发放51份问卷,实际收回51份问卷,缺失0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发放19份问卷,实际收回19份问卷,缺失0份;马克思主义教授教养部发放1 份,实际收回1份,缺失0份;其中,因不明原因缺失两份。
第二部门 本次调研需要显示的几个核心题目
一、描述现象
1、我校学生对创业的了解,他们的创业意向,以及现在所处的状态。即“是已经开始创业,仍是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创业”。
2、性别与创业意向之间的联系。
3、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与创业之间的关系。
二、总结题目
1、我校学生对创业的立场。
2、调研对象所认可和倾向的创业模式。
3、影响我校学生创业实践的缘由。
4、调研对象在创业中碰到的主要题目和难题。
三、提炼观点
1、为进步创业水平和质量,学校应做哪些工作。好比,宣传推广创业赛事等。
2、学校应该给有意向创业的同学提供哪些匡助,给与什么政策搀扶。
3、如何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凸起立异,进步立异水平。
第三部门 调研数据分析
一、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
本次调研对象选择涉及全校商学院和法学院等12个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教授教养部,包含了工商治理类、朝鲜语、新闻学等26个专业,年级跨越xx 级—2011级在校本科生和2011级、2011级研究生。 其中,男同学人数为327人,占总人数的54.6%;女同学的为271人,占总数的47.2%(有一人未选择性别),男女比例接近1:1,基本与前期调研计划相符。
在不同年级的选择上,xx级—2011级的选中人数比例基本为2:3:3:2,研究生一共选择50人,约占总数的7%,符合调研前期的计划铺排。
二、xx大学学生的创业意向及实践状况
1、调研对象的创业意向
(1)有超过半数的调研对象“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
在调查中,总共599人回答了“您现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状况如何?”这一题目,其中,有191人表示“从来没有过创业打算”,占总人数的 31.9%;表示“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创业”的人数为379,占总人数的63.3%;正在进行创业或者已经成功创业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 4.6%,有超过半数的调研对象“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
(2)调研数据显示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创业
在全体调研对象中,回答这一题目的男生总数为327人,女生总数为271人。其中,有创业意向或者已开始创业的男生有241人,女生有165人;已成功创业的男生有5人,女生为0人;而“从来没有过创业打算”的女生有106人,男生只有85人,可见在调研对象中,男生比女生有更明确的创业意向和更强烈的创业激情。
(3)创业意向与专业及学科有一定的关系
在调查中,商学院与其他学院比拟,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在人数上显著多于其他学院,在比例上也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由此可见,创业意向与专业及学科是有一定关系的,不管在何种层面上说,商学院的同学都更加轻易接受有关创业的相关信息,由于与学科联系关系性较强,创业对于商学院的学生来说不是那么遥远
2、对创业教育的了解
以下是调研的相关数据
(1)对 “教育部分试点创业教育”的了解程度
(2)对“团中心和学联组织承办的kab项目”的了解程度
(3)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承办的syb项目”的了解程度
(4)对“多个组织联合举办的‘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 的了解程度
(5)对“高等学校自主设计创业教育项目”的了解程度
由以上数据资料可知,调研对象对诸如“教育部分试点创业教育”、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承办的syb项目”、 “团中心和学联组织承办的kab项目” “高等学校自主设计创业教育项目”等项目了解较少,表示不了解这些项目的同学比例均在70%以上;然而,对于“多个组织联合举办的“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在被调研的599人中,有近437人是了解的,占到总数的73.0%。这是由于,“挑战杯“赛事是我校长久以来鼎力宣传的重大赛事,而对其他的项目宣传推广较少,甚至还未启动。由此可见,学校对相关创业赛事的推广和宣传是进步学生认知和介入这类竞赛的条件,也是普及创业教育、推进创业的保障。
三、xx大学学生创业需求调查
1、 创业资金、创业团队、创业项目、人脉资源和良好的心态是大学生以为创业成功最需要掌握的因素。
由数据显示,被访者以为创业成功最需要掌握的因素是创业资金、创业团队、创业项目、人脉资源和良好的心态的比例分别为71.8%、62.8%、 58.4%、60.8%、52.3%;而以为是贸易模式(即盈利模式)创业经验、踏踏实实的实务能力的比例分别为45.4%、40.6%、50.1%。
2、调研对象以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个人强烈的价值观志向、良好的思惟道德素质和各种场合的应变能力以及个人或团队研究成果或专利。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以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个人强烈的价值观志向、良好的思惟道德素质和各种场合的应变能力以及个人或团队研究成果或专利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6.3%、24.2%和20.4%;以为是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支持、学校提供的各类创业培育和服务、的到社会化专业化的治理和服务的则分别为 14.2%、4.8%、8.7%。其中,被访者对于学校提供的各类创业培育和服务并不看重,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独立创业意识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学校之前对于学生创业搀扶力度不够,搀扶方式简朴而老化,缺少立异,因而不被学生看重。鉴于此,学校在提供相关匡助时,就要做到相关措施切实有效、落到实处,真正的能对搀扶大学生创业起到匡助作用。
第7篇 2023年毕业生实践调查报告6000字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而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牵动着党和国家的心。“2023年,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前不久举行的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国家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面对2023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高校毕业生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据相关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但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仅占总人数的49.81%。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实践队决定走进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源地——温州乐清,走进当地的大小民营企业,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企业老总,向他们收集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在15天的实践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且我们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业,也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小型企业),共收回了大约3000份有效问卷。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是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
6.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7.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8.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
经过我们的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一.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满意程度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其中,在对现在工作最满意的方面选择中被调查者大都选择了与同事的和睦相处这一项,而对现在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中我们预先设计选项较高的薪水一项则出乎我们的意料。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对薪金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也趋于理智,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判断,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在我们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有一位学姐曾经这样说:最开始的时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满足了,500寄家里,500自己用,500存起来。经过这几年在社会的摸索,对工资已经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和自我期许以及对企业的期许
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中我们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但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积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为自己创造好的就业条件的重要条件。
四.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与招聘单位反映的情况一样),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可能我们在温州做调查的局限性:在温州部分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可能导致了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比重过高)。
五. 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从问卷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而表达能力(凸显于人际交往与业务洽谈),实践能力(凸显于实际业务操作),交际能力(凸显于与领导同事交往及业务洽谈)的锻炼成为日后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则,可以让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锻炼,累积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六.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5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聘人员最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另外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专业知识。而实践能力的创新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被认为是学校现在最缺乏的方面(与上面可以互相印证),学校名气已不在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唯文凭论”已向“用文凭论”转变,而“唯人才论”则逐渐兴起。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专业知识被认为是与他人竞争同一岗位的优势所在,同时吃苦耐劳精神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成为了一个优势因素。如今在职场上,个人的素质已成为影响求职的主导因素,只有在学校打好基础,努力提升自己的内涵与修养,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命运其实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七.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
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几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经过了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我从中体会到现在的大学生最缺乏的是实践,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实践机会却是少之又少,而这恰恰说明了我国内地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差距所在了。在现实高校教育体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革现状下,我们在校大学生应该多多利用大学生活的空闲时间走进社会多多实践,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我们应该扎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与其他相关知识,为在踏入社会与自己的职业生涯前多做准暑期社会实践2023年的暑期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回顾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实践生活,大学生总会有很多感触。通过不同方式的暑期锻炼,大学生不仅认识了社会、锻炼了能力,而且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实践经历。
近年来,企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重视,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成为企业选聘人才的一把尺子。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也主动走出象牙塔,参与到暑期实践中去。除了传统的实践途径外,今年的大学生暑期实践的途径还有很多,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以往总觉得暑期实习只是参加学校或者院里组织的一些服务团,今年突然发现身边的同学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多了,有的通过联系企业兼职去了,有的还到四川当志愿者了。”王雪是重庆工商大学大三的学生,她所在的学院组织了18支暑期实践分队,带领着几百名学生分赴全国各地进行暑期调研并提供必要的服务。有的到贫困山区支教去了,有的深入农村了解民情,等等。
传播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罗辑这个暑假也忙得不亦乐乎。“真没想到我也能在这么重要的会议上行使自己的否决权。”挂职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广电局局长助理的罗辑刚一上任,就连续参加了几次局里的高端会议,会上她还有否决的权利。今年暑假,重庆工商大学向邻水派遣16名研究生挂职邻水教育局、国土资源局等13个局局长助理以及邻水鼎屏镇等3个镇镇长助理。以挂职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这在重庆高校中还是第一次。
据了解,在各大主要的招聘网站上,一些跨国公司以及国内的知名企业都会发布实习兼职的信息,通过对应聘的大学生层层筛选,企业选择专业对口、有一定能力的大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线。这也为大学生参加暑期实践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以往,大学生参与暑期实践存在不在乎具体的实践过程的现象,参加服务团只为了宣传、评奖,到企业也只是走个过场。今年,发现,大学生开始转变观念,开始注重实习的质量,重视实际过程,切身参与其中,认知社会、感受民生,以求提高自己实践能力。
今年,四川汶川地震震痛了国人,也激发了大学生服务四川,为灾区尽一份力的决心。许多大学生放弃休假外出旅游、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积极加入到支援灾区的志愿者的行列中去。黄武强是一名“支援四川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没到暑假,他就开始准备组建一个志愿者服务团。平时他通过网络和电视了解灾区的具体情况,并与有同样想法的同学一起讨论,详细制定服务团的目标、服务对象以及实施步骤。在他的周密准备下,他的服务团最后得到审批通过。
到达灾区后,情况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灾区地形复杂闭塞、余震和暴雨接连不断,志愿者们的处境恶劣,生活艰难。但是他们还是与政府工作人员进入偏僻的山区了解情况,为灾民分发救灾物资。“看着灾区人民艰难的生活,我每每独自落泪,他们的生活比新闻里报道的要困难得多,我和队员们尽力给每一个伤员、孩子带去一些帮助。回到学校我们发动同学和社会有心人继续为灾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黄武强回忆起灾区的一幕幕心里总有一种挥不去的责任感。
像黄武强这样的学生其实还有很多,他们完全出于一份赤子之心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中去。“每年,社会都会对大学生的实践提出批评。其实,大学生已经开始变得成熟,更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今年,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服务农村、服务基层,为灾区献一份力、为奥运喝彩的活动中去,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做一点事,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担当。”杨爱东老师是高校众多社会实践指导老师中的一员,他已经欣喜地看到大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的变化,现在的大学生变得更加务实,更有奉献精神,在服务期间他们努力地工作,不求回报。对于他们,是不是应该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呢?
第8篇 学历越高毕业生就业率越高的调查报告
学历越高毕业生就业率越高的调查报告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表示,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群体的数量还在持续增加,这将对就业产生很大的压力。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比去年又增加了16万人,而且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也是这个数量。青年的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
那么,专、本、硕不同学历层次的真实就业质量是怎样的?哪些专业的就业质量前景看好或是令人堪忧?理工、师范类型特色院校的就业质量又是如何?在创新创业的热潮下,大学生的相关创业数据是否如大众所料?
第三方机构北京新锦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对全国855所高校、16.9万2015届高校毕业生毕业三个月时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覆盖地区包括全国3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发布了《2016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专科、本科、硕士三个层次中,硕士的就业率最高,就业率与学历呈正相关。而在理工、师范等特色院校中,理工科硕士就业率达到了97.8%,远高于其他院校。
与此同时,报告首次针对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发的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战略,新增了专业预警分析研究部分。
学历越高,毕业生就业率就越高,平均薪酬也越高
报告通过分析不同学历毕业生的就业核心指标,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示了2015届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特点。从各学历毕业生就业核心指标中可以看出,学历越高就业率越高(硕士94.9%;本科毕业89.6%;专科89.4%),同时平均薪酬也越高(硕士4777.9元;本科3678.8元;专科2939.0元),这也印证了近几年大学生中考研人数逐年增多的现象。
对比分析学科门类毕业生就业质量,专、本、硕三个学历层次的就业率出现了较大差别。专科就业率最高的为制造大类(91.4%),本科及硕士为工学(91.7%、97.5%),这与专科重实际、本科重理论的社会大众认知基本相符。
在三个学历层次中,医学(75.6%、79.6%、85.6%)均为专业相关度最高的学科,均高于其平均水平(57.0%、59.2%、67.9%)。从分析中也可以得知,学历越高的毕业生工作稳定性越强,平均离职率越低(专科39.7%;本科20.8%;硕士9.3%),说明较高学历的教学对学科进行了进一步细分,使得教育更专业化,在找工作时便能清楚地制定职业目标。
同时,数据显示,学历越高,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越高,离职率越低,离职率与学历呈负相关。2015届硕士毕业生离职率最低(9.3%),其次是本科毕业生(20.8%),第三是专科毕业生(39.7%)。
但是,与本科、硕士相比,专科毕业生的薪酬满意度、就业满意度是最高的。
专业预警: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钩,就业质量偏低
目前,各高校都在新开设一些听起来名头响亮的专业,再于全国范围内广泛招生,很多考生并不十分清楚这类专业真实的就业状况。
报告显示,专科学校需大力发展汽车整形技术、铁道工程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口腔医学、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软件技术专业,这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普遍较高,而英语教育、应用电子技术、食品加工技术、法律事务专业需要控制。
在今后短时期内,经济信息管理、资产评估与管理、商务管理和民政管理这三类专业,要逐渐减少招生比例,甚至在必要时候取消专业设置,从而在就业质量较高的专业上投入更多精力。
由于本科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法等与专科学校不同,所以在专业预警体系上也有差别。本科应鼓励发展的专业有审计学、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信息工程、网络工程、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和教育技术学等这类专业性强的学科;同时,金属材料工程、音乐表演、旅游管理和对外汉语这四大类专业需要控制招生数量,政治学与行政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园艺、材料化学和植物保护的专业就业质量偏低,建议限制发展。
报告称,有效建立专业预警体系,客观具体地统计分析不同专业的就业质量,不仅可以避免毕业生结构性失业,还可以助力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希望各高校不要盲目新设专业,从而保持学生、学校及社会之间的供需平衡。
理工、师范院校的学历与薪酬呈正相关趋势
为掌握不同类型院校的就业特色,本次调查选取具有较强代表性的理工院校和师范院校两个类型进行就业质量分析,以期从高校分类视角掌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理工、师范院校的三个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其中,理工科硕士就业率达到了97.8%,为特色院校中最高,而师范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0.1%,为特色院校中最低。大众普遍认为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最理想的职业是教师,而现阶段招教考试也越来越难,这也是师范院校本科生就业率偏低的原因之一。
和普通综合性院校一致,学历层次越高,薪酬越高。2015届理工、师范院校的硕士毕业生平均月薪皆为同类别中最高(5244.8元、4176.3元),专科生最低(3049.5元、2248.6元),但显而易见,同层次的理工科比师范类的平均薪酬高,鉴于理工科的.技术性、严谨性较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多,薪酬普遍偏高也在合理范围之内。
给大学生创业泼盆冷水
双创持续升温的背景下,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客观分析发现,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并不如预想的高,创业企业也面临着不同的困难。2015届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从高到低分别是专科(2.6%)、本科(1.2%)及硕士(0.6%),这也印证了专科毕业生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一致的比例最高(13.9%)。
大部分创业者创业资金来源为父母亲友的支持(专科64.8%、本科58.9%),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也是资金筹备(专科41.1%、本科47.0%),但这些都阻挡不了一颗想要通过创业实现个人理想的心(专科56.5%,本科58.0%),创业当老板,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希望大学生创业者们能够坚持初心并实现梦想。
报告显示,毕业生们对创业实训与模拟、创业相关课程、创新创业大赛持普遍满意的态度,同时,硕士毕业生创业比率较低(0.6%),也对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相关教育的满意度较低(约40%),这也与硕士毕业生的创业意愿不强有一定关系。
创新创业是一股热流,如何在风口中保持冷静并认真分析相关数据,是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及想要创业的毕业生们都需要做的功课。如何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高校创新创业取得实质性突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第9篇 2023年毕业生创业就业调查报告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互联网+”创业就业的大军。那么相较往年,“互联网+”思维给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带来了哪些新变化呢?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四成毕业生创业就业选择“互联网+”
近日,汇博人才网发布了《2023年应届毕业生创业就业调研报告》,从报告中显示,相比以前传统的创业,近四成毕业生青睐“互联网+”领域,其中开网店、经营自媒体或公众号,成为不错的选择。一些毕业生还会三五人组成小团队去运作一个大号,吸引众多粉丝后,再进行商品融入广告等商业化尝试。
毕业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禹化普就是其中之一,在校期间通过在校园卖学习用品,积累了一些创业思路。在读大三时,他开了一家“台湾手抓饼店”,当起了老板。随后开始走连锁经营的道路。他十分关注自己的用户群,运用互联网思维、想法增强用户粘度,构建用户社区。
“我依靠手抓饼获得大量的用户群,然后在用户中形成良好口碑,形成一种品牌,以后做任何销售都更加能够得到认同。虽然手抓饼是传统行业,但是将传统行业融入互联网思维,就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联网行业成就业吸纳大户
除了自己当老板,还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去新媒体工作,例如新兴网站、自媒体、微信平台文案等。重庆大学20xx届毕业生张静现在就在本市一家自媒体网站上班,主要是市场推广。
“没毕业时就想着毕业后去互联网公司,因为感觉相较传统企业,选择会多一点,未来发展方向的可变性会更强,能够更好地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张静说。
“今年毕业生就业人数前三大行业为:互联网、金融、制造业。”据汇博人才网招聘专家高攀介绍,互联网行业是应届毕业生期望值的,由于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加上国家对“互联网+”思维的提出,很多传统企业纷纷抓住这一契机将传统商业平台往互联网平台拓展,对人才的需求陡增,职位数量急剧增加,招聘量大,毫无疑问成为吸纳大户。
不过他也提醒年轻人,如果把目光仅仅投向互联网,也许方向就错了。互联网是个“风口”,但“风”很快会过去。“互联网+”才是一个更为开放的机会。“互联网+”需要大量的传统行业人才,如金融、医疗、汽车等。互联网正在向更垂直、更深入的方向发展,年轻人只有了解“+”,进入互联网才会变得轻而易举。
第10篇 关于我市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日前,经我们人事局等多家单位调查核实,现出具调查报告如下: 至09年8月6日,我市有7029名大学毕业生没有就业,在这些人员中,历年剩余的2100名,其中本科生800多名,专科生1200多名。今年新接收4929名,其中硕士30人、本科2196人、大专1980人、高职生723人。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机关事业单位因受编制、人员计划、财政收入的限制,每年接收毕业生人数有限;据教育部门统计,全市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6,中学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6.4和甘政办发20xx04号文件规定的1:19、1:18相比较低,即现有的教职工人数已经富裕,已经无法吸纳多的毕业生;
二是国营企业改制,现有的变更身份的职工无法再就业,更谈不上吸收毕业生就业;
三是我市社会吸纳人员的能力相对薄弱,因为农村富裕劳动力,私营、民营、个体企业喜欢用相对素质低的人员,工资低,也不谈福利、医疗保险、养老金等的保障;大学生在这里不受青睐。
四是付出大学高昂的学杂费、生活费等代价造就了高成本的劳动力,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认为只有成为正式、稳定的单位工作人员才称得上是就业,是很难有低调的态度面对岗位少,工资低或者无业就的现实。说起对就业概念的认识时拿着资料到人事局报到的学计算机专业的小王说“四年几乎花的家里经济崩溃,出来没有去处,谁能有平常心!”。领孩子报名的李先生激动地说“谁都知道我们国家还没有富裕到普通劳动力是大学生的程度,用不了就不要招。”
五是教育体制改革,自1999年开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后,回我市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扩大大学生就业的对策思考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相关职能部门也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但随着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期的到来,全社会就业观念调整过程滞后,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企业就业缩小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压力。因此,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做一些更加切实的工作,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任重而道远。
(一)加大政府对招生的调控,完善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服务。
政府强化政策导向,从招生源头上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每年招生计划的审批,应从总量上考虑各专业、各层次的结构比例,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做出科学的预测,根据各专业就业率情况来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需求一般、就业率低的专业应从招生总量上适当减少或停招。对于需求旺盛、就业率高的专业应从招生总量上增加。同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职能,完善就业市场体制,规范市场就业秩序,构建就业信息传播平台,实现全国就业供求信息共享,为大学毕业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构建大学生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大学生在求学以及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完善大学生到基层、到企业、到边远地区就业的晋升及进出机制等各项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毕业生,在这些能够扩大就业的领域里更好地就业,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二)切实转变社会观念,适应社会需求,搞好社会服务。
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树立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要知道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初中学历当总工程师也不是不能。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如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
(三)深化市场配置,促进毕业生自主择业。
在加强政府调控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配置毕业生资源的作用进一步健全人才市场运营机制,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在毕业生注册报到高峰期,通过人才市场举办人才交流洽谈会,邀请市内外有关企业参加,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促进毕业生自主择业、自主就业。近年来,我市通过市场配置而实现就业的毕业生达到2847人。
(四)大学生积极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国家现行的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正确认识求职中的“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的正常规律,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转变传统的就业观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就业观。正确估价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要从自身情况出发,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客观的看待自己,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去工作,摒弃从众、博弈、攀比、依靠等心理。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到基层和艰 苦的地方去工作。促进大学生及其家长择业观念的转变,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到基层、一线干事创业,寻找解决生存问题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结合点。
2、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是在就业日趋竞争激烈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最基本的有效途径。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不能单纯以书本知识为主,而要在成长过程中融入更多社会的东西,提高自身的素质。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好书本外,还要积极地参加学校和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和加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要努力利用各种条件来自觉培养自己的自主创业意识,这样既能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而且还有会为其他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在读书期间更多地与社会接触、实践来积极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让自己在毕业时顺利完成由大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
(五)基层是毕业生就业的大空间,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大量的教师、医护人员和农业科技人才,对农村实施公益性岗位计划,全方位拓宽农村就业的空间。
总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个不争的社会问题,作为毕业生,只要能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状况并理性地做出择业意向,主动地转变就业观念、调整自身的素质,以充分适应社会,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是可以实现的。
第11篇 关于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势的调查报告
关于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势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xx年我校08级大二同学的实习生涯拉开帷幕,各种各样的就业情况也摆在了我们面前。针对这一情况,特作出一份毕业生就业情势分析报告。
二、调查目的
对这一情况进行调查,从而使毕业生能够看清当前社会的就业现象、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找工作的时候能有所准备,很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三、调查方法
1、调查地点: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2、调查时间:xx年3月16日~xx年6月23日
3、调查对象:淮北职业技术学院08级实习生及在校生
4、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四、调查内容
1、我校待毕业生就业情况
今年3月份刚来到学校就已经感觉到那种就业的气氛了,学校开始向我们介绍一些以前我校毕业生的实习单位并且零星的有一些企业来我校招聘了。但一开始的招聘会最终被招走的人很少。通过了解原因有以下几点:
(1)那时候的我们大多数其实还是没太在意的,反正知道了这学期就要出去实习了那就在学校多呆一些日子吧,而且也从上届学长、学姐那里听说不管在哪,后来都觉得还是在学校最好。所以,就多享受一下当学生的好吧。
(2)开始的招聘会对于我们来说只能像是一个对以后找工作所做的一个铺垫吧,知道找工作是怎么回事,涨点找工作的经验。
(3)对于校园招聘,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从一些人口中知道,其实是把没有一点工作经验的我们当苦力,根本学不到一点东西。所以,我们都在等,等有好一点的工作。就像买东西“货比三家”一样。
(4)还有的是因为家里面可以帮忙找到工作、或是嫌远,还有的就是要有一些考试等。
介于这些种种,学校最终留下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之后,一次算是比较大型的招聘,在我校财经系就招走了六七十人,可能这时候大家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了吧,而且和自己的专业或多或少都有一点联系,算是专业对口吧。招聘的人是以前的学长,可靠,且有他的成长经历可以有动力去那里拼搏!
而4月25号我校组织的一场拥有154家大小企业参与招聘的招聘会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60%~70%当时没有找工作的都去参加了,其他同学也都去奔赴各大人才市场。在五月中旬08级的我校学生基本上都有了实习单位。
2、社会其他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由于其他高校应届毕业生基本上都是要到十月、十一月份才就业,所以对其调查主要针对xx年毕业的学生。xx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共214799人,比xx年增加1.6万人,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8.53%,实现就业人数19万人,未就业的毕业生在以往其实都找到了工作,只是好像出于一种无理由的现象吧,毕业生找到的第一份工作90%以上都不会是他们的终身职业,甚至是第二份、第三分……我们都在把第一、第二当作跳板,然后寻求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就如我校一开始出去实习的同学在六月份也开始陆陆续续的有返校情况。而又有时候是毕业生有好高骛远的情结,所以一直处于跳槽状态。而这2万多的毕业生以及下岗职工寻求再就业增多、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从而更加大了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五、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
xx年是危机的一年,xx年同样也是机遇的一年。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到目前还不很乐观。温--总理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我们要用百倍的努力,把就业这项关系民生之本的大事做好。”“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由此看出大学生就业已经不仅是单纯的就业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安定、经济发展的大事。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对此,只有用改革的精神,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理念、模式、方法等大胆创新,才能建立起与市场机制、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新的就业制度,才能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所以,不但国家,学校就业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改革与创新,也必须面向市场。高职毕业生的择业心态表现出多元化的择业取向,他们需要学校在就业咨询、就业信息、求职技巧等方面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一是开设就业指导课;二是开展就业指导专题讲座;三是加强日常思想教育活动;四是组织高职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
而就社会上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必要改善以下情况:(1)从各机构举办的人才招聘会的情况来看,表面上一个接一个的招聘会办的如火如荼,而且还有许多针对我们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免费招聘会,但走进招聘会场内,带给人们的感觉似乎有点“冷”。曾有报道指出一求职者在某企业招聘展台前当众撕毁了自己的简历,拂袖而去。试想人如果不是受到了冷遇或嘲讽,又怎么可能拿自己好不容易制作好的简历来发泄怒气呢?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即使应聘者资质或者能力不符合要求,也大可以婉言拒绝,何必带着一种居高临下地姿态来激怒别人呢?这也说明了企业用人需求情况偏冷的一个侧面。(2)中央各级领导反复强调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通过制定了大量的鼓励企业招聘大学生,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的政策,也实施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无论是政策的落实,还是措施的实际实施,都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似乎有时太长了点。
而就大学生自身而言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1) 作为一个毕业生,也可以从自己身上多找找问题,多挑挑毛病。“好男儿志在四方”“埋骨何须桑梓地”,大学生应当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当前就业形势,拿出胆量和勇气面对困难,把自己定位到基层才是正确的做法。(2)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爱因斯坦的“两面神思维”就是把看起来矛盾对立的事物统一起来,最终获得真理。危机和机遇是并存的,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势之下,作为企业和大学毕业生也应当看到机遇,xx年金融危机按照自己的游戏规则进行大洗牌,一些企业支撑不下去而倒闭,更多的企业在挣扎着求生存,最后度过“严冬”生存下来的企业将面临更大机遇与挑战。对个人,对xx年毕业生同样是如此,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同时也意味着能找到更好的企业就职。所以,避免自暴自弃,随时做好准备接受挑战!(3)中国是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党和国家是重视农村的,重视农业生产的,尤其是近些年来,免除了农民所有负担,给农业生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在当前形势下,放弃蹲守城市的想法,放低自己身为大学生的架子,大步走向农村,以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生产,实现自己更大更有意义的人生价值,也不失为当前大学生解决自我发展问题的一个热门道路。(4)自主创业也是当前国家鼓励并支持的一项新政策,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不断创新,寻求一个更能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六、总结
大学生就业以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国家和社会应多采取政策扶持,高校也应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大学生自身也要多注意就业形势的发展、经济情况的发展趋势,正确审视自己,同时,面对逆境,能够稳定心态,树立勇气与信念,抓住机遇,发展自我!
第12篇 毕业生实习调查报告5000字
短暂而又艰苦的15天暑期社会实践随着晚会幕布的缓缓落下而告了一个段落。在这段日子里,我们13人有过沮丧、有过流泪;但是我们相信,正如歌词中唱的一样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渡过那段黑暗的日子后,阳光会以最灿烂的姿态来迎接我们……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而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牵动着党和国家的心。“2023年,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前不久举行的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国家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面对2023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高校毕业生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据相关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但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仅占总人数的49.81%。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实践队决定走进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源地——温州乐清,走进当地的大小民营企业,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企业老总,向他们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在15天的实践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且我们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业,也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小型企业),共收回了大约3000份有效问卷。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2.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
3.是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
4.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
5.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
6.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7.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8.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
经过我们的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一.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满意程度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其中,在对现在工作最满意的方面选择中被调查者大都选择了与同事的和睦相处这一项,而对现在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中我们预先设计选项较高的薪水一项则出乎我们的意料。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对薪金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也趋于理智,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判断,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在我们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有一位学姐曾经这样说:最开始的时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满足了,500寄家里,500自己用,500存起来。经过这几年在社会的摸索,对工资已经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和自我期许以及对企业的期许
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中我们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但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积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为自己创造好的就业条件的重要条件。
四.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与招聘单位反映的情况一样),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可能我们在温州做调查的局限性:在温州部分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可能导致了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比重过高)。
五. 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从问卷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而表达能力(凸显于人际交往与业务洽谈),实践能力(凸显于实际业务操作),交际能力(凸显于与领导同事交往及业务洽谈)的锻炼成为日后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则,可以让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锻炼,累积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六.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5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聘人员最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另外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专业知识。而实践能力的创新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被认为是学校现在最缺乏的方面(与上面可以互相印证),学校名气已不在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唯文凭论”已向“用文凭论”转变,而“唯人才论”则逐渐兴起。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专业知识被认为是与他人竞争同一岗位的优势所在,同时吃苦耐劳精神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成为了一个优势因素。如今在职场上,个人的素质已成为影响求职的主导因素,只有在学校打好基础,努力提升自己的内涵与修养,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命运其实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七.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
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几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经过了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我从中体会到现在的大学生最缺乏的是实践,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实践机会却是少之又少,而这恰恰说明了我国内地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差距所在了。在现实高校教育体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革现状下,我们在校大学生应该多多利用大学生活的空闲时间走进社会多多实践,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我们应该扎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与其他相关知识,为在踏入社会与自己的职业生涯前多做准暑期社会实践2023年的暑期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回顾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实践生活,大学生总会有很多感触。通过不同方式的暑期锻炼,大学生不仅认识了社会、锻炼了能力,而且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实践经历。
近年来,企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重视,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成为企业选聘人才的一把尺子。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也主动走出象牙塔,参与到暑期实践中去。除了传统的实践途径外,今年的大学生暑期实践的途径还有很多,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以往总觉得暑期实习只是参加学校或者院里组织的一些服务团,今年突然发现身边的同学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多了,有的通过联系企业兼职去了,有的还到四川当志愿者了。”王雪是重庆工商大学大三的学生,她所在的学院组织了18支暑期实践分队,带领着几百名学生分赴全国各地进行暑期调研并提供必要的服务。有的到贫困山区支教去了,有的深入农村了解民情,等等。
传播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罗辑这个暑假也忙得不亦乐乎。“真没想到我也能在这么重要的会议上行使自己的否决权。”挂职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广电局局长助理的罗辑刚一上任,就连续参加了几次局里的高端会议,会上她还有否决的权利。今年暑假,重庆工商大学向邻水派遣16名研究生挂职邻水教育局、国土资源局等13个局局长助理以及邻水鼎屏镇等3个镇镇长助理。以挂职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这在重庆高校中还是第一次。
据了解,在各大主要的招聘网站上,一些跨国公司以及国内的知名企业都会发布实习兼职的信息,通过对应聘的大学生层层筛选,企业选择专业对口、有一定能力的大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线。这也为大学生参加暑期实践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以往,大学生参与暑期实践存在不在乎具体的实践过程的现象,参加服务团只为了宣传、评奖,到企业也只是走个过场。今年,笔者发现,大学生开始转变观念,开始注重实习的质量,重视实际过程,切身参与其中,认知社会、感受民生,以求提高自己实践能力。
今年,四川汶川地震震痛了国人,也激发了大学生服务四川,为灾区尽一份力的决心。许多大学生放弃休假外出旅游、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积极加入到支援灾区的志愿者的行列中去。黄武强是一名“支援四川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没到暑假,他就开始准备组建一个志愿者服务团。平时他通过网络和电视了解灾区的具体情况,并与有同样想法的同学一起讨论,详细制定服务团的目标、服务对象以及实施步骤。在他的周密准备下,他的服务团最后得到审批通过。
到达灾区后,情况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灾区地形复杂闭塞、余震和暴雨接连不断,志愿者们的处境恶劣,生活艰难。但是他们还是与政府工作人员进入偏僻的山区了解情况,为灾民分发救灾物资。“看着灾区人民艰难的生活,我每每独自落泪,他们的生活比新闻里报道的要困难得多,我和队员们尽力给每一个伤员、孩子带去一些帮助。回到学校我们发动同学和社会有心人继续为灾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黄武强回忆起灾区的一幕幕心里总有一种挥不去的责任感。
76位用户关注
76位用户关注
95位用户关注
95位用户关注
95位用户关注
16位用户关注
53位用户关注
56位用户关注
53位用户关注
5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