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关于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
本文依托调查,以xx学院学生干部为例,分析目前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参考流程,主要包括预先建设、过程建设、反馈建设,针对这三个阶段提出思考建议,秉承学生会从同学出发、为同学服务的宗旨,来促进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更全面、更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xx学院在校学生干部为对象,其中包括xx学院的学生团体有社团联合会、28个社团、五个分院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5个宿管部。他们分别由团委、分院主管老师、学生处管辖。
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干部自身认识不足,期望值过高,心理承受力差。不少学生干部角色认识错位,认为当了学生干部就高人一等, 同时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时候,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折能力不强。
(2)部分学生任职出于功利思想,工作过程中奉献精神有待提高。有学生干部的动机是为了获取一些政治资本,为入党、就业等增加砝码,这部分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另外一部分同学因为自身的表现欲而担任学生干部,在工作中都容易斤斤计较,缺乏奉献精神、吃苦精神。
(3)忽视工作方法的改进。在实际工作中, 许多学生干部表面看来忙忙碌碌,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也有的学生干部缺乏谦虚求实的态度,干部之间互不接受意见和建议;有的主要干部不民主,制订重要工作计划一人或少数几人说了算,缺乏民主作风,其他干部意见大,分化了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实力。
三、xx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流程参考
在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为促进学生干部队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建设,提出以下xx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流程参考:
(一)预先建设
预先建设是在学生干部产生之前的前期建设,在此提出两方面的建设内容:意识建设、机制建设。
1.意识建设。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前期建设中,要预先做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干部、如何培养学生干部等各方面的前期考虑。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本位培养意识。高校学生干部不仅是维系师生间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是学校实行自我管理的重要辅助团体。实现学生干部队伍的全面建设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培养思想,关心、爱护、信任学生干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其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体之一。
第二,注重“能岗匹配”的管理意识。能岗匹配原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包含了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某个人的能力完全胜任该岗位的要求,即人得其职;二是指岗位所要求的能力某个人完全具备,即职得其人。”
2.机制建设。机制建设主要是指在学生干部任职前期形成科学合理的一系列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机制,如学生干部选拔产生机制、培养机制、管理机制等先行先定,为后面的任用做好保障。
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干部的选拨与任用,必须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任人唯贤,追求最满意而非最优。”最优并不代表最好,选拔最适合岗位要求的干部,达到“能岗匹配”才是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的重要因素。
第二,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培养机制。加强岗位培训是提高干部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岗位培训可以全面提高高校管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保持他们不断创新的能力和热情,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德才兼备、懂教育、善管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管理队伍。”
(二)过程建设
过程建设是在学生干部产生之后、卸任之前的中间建设,在此提出过程建设中的三方面:程序建设、职位建设、考核建设。
1.程序建设。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程序建设是指把学生干部上任后所要开展的各项常规工作规范化,形成一套可以长期作为工作指南和工作智囊的制度,使其成为新上任干部也能很快适应和上手工作的工作“法律”依据,这也是学生干部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规范程序的途径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开展:一是建立动态有效的学生干部自我管理程序机制,也就是在工作过程中把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工作开展流程积累下来,汇编成册,形成“工作程序”。二是建立一定的指导机制,对各项学生工作进行程序指导,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规范化程序开展工作,整合碎片化、琐碎化的工作现状,促使学生干部开展工作能沿着“程序”的轨道高效运转。
2.职位建设。由于每一个既定的学生干部岗位都有固定的职能要求,有固定的业务操作。基于调查出的现状,要加强各个学生干部工作岗位的业务整理,促进岗位业务明晰化。
第一,在学生干部管理者的角度,要对每个学生干部岗位的业务进行详细规划,区分不同职务的业务差异,一来可在职位职能清晰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干部的业务素养,二来明确区别了不同岗位的不同业务要求和业务水准,提高高层次岗位的吸引力,吸纳高年级学生干部从事高层职位,落实学生干部的梯度建设和梯度管理。
第二,学生干部自身要有明确的职位蓝图。首先,学生干部从一开始就要形成清晰的岗位认识,低年级低职务可先从事事务性的工作,高年级高职位的学生干部则要结合工作经验对任职岗位形成自己的工作设想和工作思路;其次,在职位工作中要合理科学地利用岗位所赋予的职能和权利、义务,实施自身工作抱负中促进组织的发展;再次,要积极对岗位职能履行情况进行总结,这不但是对自己任职初衷的反馈,也是为组织调整职位角色,科学、创新学生干部职位设置提供现实意义的参考。
3.考核建设。目前xx学院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标准也有所不同。因此要建立自上而下严格科学的考核机制,统一和量化考核标准,将不定期考核和定期考核结合起来,同时及时反馈考核情况,通过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干部进行表扬激励。与之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通过干部评优等精神奖励、物质奖励等方式,表扬先进,树立模范。
(三)反馈建设
反馈建设是指在学生干部卸任后的后期建设,也是目前xx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在此主要针对两方面提建议:成效跟踪、后续发展。
1.成效跟踪。在成效跟踪上,学校已基本建立起学生干部建设考核机制。在考核中,学生干部往往只被当成客体对象进行绩效考核,而忽视了其作为主体的反馈意见。成效跟踪不仅应从学校对干部工作绩效的角度,干部在任职期间是否达到自身的发展目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等问题也是学校进行学生干部可持续培养的重要参考,不容忽视。
2.后续发展。学校对干部的培养不应仅限于在职期间的培养,更要完善其卸任后的后续发展,干部的培养应坚持可持续原则。学生干部对学校的建设贡献功不可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可引入“退休制”和“退休待遇”,即学校进行后续引导。尽管学生离开岗位,但学校应始终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时刻关注卸任后的学生干部,建立学生干部跟踪发展档案,关心其学习生活状况,及时掌握相关信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第2篇 关于乡镇财政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
根据《关于做好全省乡镇财政队伍建设调研工作的通知》(鄂财函[2022]134号)文件要求,我办松滋调研专班从6月10日开始对松滋市基层财政所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涉及乡镇财政所所长、副所长、在职在岗普通干部、改革分流人员、离退人员、提前退养人员,乡镇党委、政府领导,松滋市局预算科、农村财政管理局、监督局、人教科、调研科等负责人。调研方法主要采取系统数据统计分析、分类定点重点剖析、座谈会面对面交流、典型案例分析、同类比较分析、公共财政绩效评价分析、行为学分析等。
调研基本结论:(1)乡镇财政干部成为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买单者。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机构合并、人员分流,其后实行乡财县管,财政所、经管站合并,并按50%的比例分流人员。合并后的财政所确定为乡镇事业单位,承担了乡镇党委、政府不直接办理之外的所有公共事务;财政所干部不是公务员,也不是参公人员,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同企业一样,自己掏一半、单位买一半;既不能从行政上提拔,也不能在财政内部调动;工作量对比改革前增长一倍,在惠农政策一项接一项中再增加一倍。分流下岗人员,如同普通工人一样,四出找工作再就业或自己创业,其中素质高的约60%有了着落,40%的人员成为不稳定对象。
(2)“六个关键词”概括乡镇财政干部现状。无论是在岗职工还是分流人员,目前的思想状况、工作状况、对未来的期待,可以用“六个关键词”来概括:
失落——不知“我是谁”;
颓丧——“我心伤悲”;
困惑——明天是否有太阳;
感恩——我以我心献财政;
呼吁——乡镇党政领导诉真情,为财政所干部撑起一把保护伞;
呐喊——千万不要把我抛弃!
(3)松滋市动用一切资源维护了基层财政队伍的基本稳定。自改革开放以来,松滋财政各项改革一直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并以其特有的财政文化先后获得全国预算外资金管理“松滋模式”荣誉、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财政系统新风颂基层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殊荣,财政队伍整体素质较高、集体荣誉感强、团队管理理念先进。因此,松滋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对财政从政策制度、舆论支持、预算安排、人文关怀等各方面倾斜了乡镇财政改革,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维护了基层财政队伍的基本稳定。
(4)财政所职能定位不清、干部身份不明、事权大于财权的现状导致乡镇财政暗流涌动、危机四伏。事权无限大与经费无保障、责任无限与地位最底层、持续的无偿付出与长久的无望期盼将导致基层财政运行系统的崩溃。
第3篇 乡镇财政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
根据《关于做好全省乡镇财政队伍建设调研工作的通知》(鄂财函[2010]134号)文件要求,松滋调研专班从6月10日开始对松滋市基层财政所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涉及乡镇财政所所长、副所长、在职在岗普通干部、改革分流人员、离退人员、提前退养人员,乡镇党委、政府领导,松滋市局预算科、农村财政管理局、监督局、人教科、调研科等负责人。重点调查单位有八宝镇财政所、洈水镇财政所、新江口镇财政所及沙道观、氵宛市、南海等财政所。调研方法主要采取系统数据统计分析、分类定点重点剖析、座谈会面对面交流、典型案例分析、同类比较分析、公共财政绩效评价分析、行为学分析等。
调研基本结论:(1)乡镇财政干部成为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买单者。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机构合并、人员分流,其后实行乡财县管,财政所、经管站合并,并按50%的比例分流人员。合并后的财政所确定为乡镇事业单位,承担了乡镇党委、政府不直接办理之外的所有公共事务;财政所干部不是公务员,也不是参公人员,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同企业一样,自己掏一半、单位买一半;既不能从行政上提拔,也不能在财政内部调动;工作量对比改革前增长一倍,在惠农政策一项接一项中再增加一倍。分流下岗人员,如同普通工人一样,四出找工作再就业或自己创业,其中素质高的约60%有了着落,40%的人员成为不稳定对象。
(2)“六个关键词”概括乡镇财政干部现状。无论是在岗职工还是分流人员,目前的思想状况、工作状况、对未来的期待,可以用“失落、颓丧、困惑、感恩、呼吁、呐喊”六个关键词来概括。
(3)松滋市动用一切资源维护了基层财政队伍的基本稳定。自改革开放以来,松滋财政各项改革一直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并以其特有的财政文化先后获得全国预算外资金管理“松滋模式”荣誉、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财政系统新风颂基层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殊荣,财政队伍整体素质较高、集体荣誉感强、团队管理理念先进。因此,松滋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对财政从政策制度、舆论支持、预算安排、人文关怀等各方面倾斜了乡镇财政改革,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维护了基层财政队伍的基本稳定。
(4)财政所职能定位不清、干部身份不明、事权大于财权的现状导致乡镇财政暗流涌动、危机四伏。事权无限大与经费无保障、责任无限与地位最底层、持续的无偿付出与长久的无望期盼可能导致基层财政运行系统的崩溃。
(5)重新定位乡镇财政所——财政所职能是管理乡镇公共财政支出,财政所机构属于行政单位性质,财政所人员的身份是公务员。
一、改革前后松滋市乡镇财政所职能、机构、人员演变情况
1、改革前后乡镇财政所职能演变。税费改革前,乡镇财政是基本完整的一级财政,特别是1994年《预算法》的颁布实施,乡镇的财权和支出范围扩大,保障能力增强,乡镇财政相对独立的编制财政预决算,管理预算内、外资金。主要履行七项职能:
(1)负责乡镇财政的预决算和预算执行管理等工作;
(2)负责农村税收政策的执行和农业四税的征收管理;
(3)负责乡镇国有资产管理;
(4)负责乡镇预算外资金和票据的监督管理工作;
(5)负责维持乡镇政府的运转;
(6)负责对乡镇“七站八所”实行“零户统管”;
(7)负责乡镇政府安排的其他中心工作。
税费改革后,为确保乡镇正常运转,松滋市实行了乡财县管,把乡镇视同市直部门,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调整了县、乡财政体制与分配关系。改革后乡镇财政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由收支管理型向支出管理型转变。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所不再承担组织财政收入这一任务,但乡镇财政支出资金量呈持续增加趋势,支出管理型的特征十分突出。二是由预算管理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取消了“七站八所”、财政所和经管站进行了合并,乡镇实行预算管理的单位仅剩乡镇政府和财政所两家,预算管理职能在削弱。通过实行“村帐镇管”以后,在保持资金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集中统一核算,乡镇财政所的财务核算管理职能得到了增强。三是由维持保障型向服务发展型转变。随着国家支持“三农”力度的加大和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各项直接针对农民的补贴逐年增多,乡镇财政所不可替代地承担了这些资金的兑付落实工作,而服务群众、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当前乡镇财政工作的主要内容。税改后的乡镇财政所主要履行17项职能:
(1)乡镇部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
(2)“乡财县管”改革后乡镇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与监督;
(3)农村公益性服务中心“以钱养事”资金、财务管理;
(4)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与监督;
(5)惠农补贴资金、社保资金的发放及政策的落实;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征收;
(7)乡镇非税收入、票据管理;
(8)乡镇国有资产及村级资产、资源管理;
(9)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10)农村财务、资金“双代理”;
(11)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及土地纠纷调解;
(12)乡村两级债权、债务监管;
(13)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14)农村经济经营统计;
(15)农村综合改革日常工作;
(16)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
(17)乡镇党委、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及其他工作等。
2、机构设置变化。农村税费改革前,松滋全市21个乡镇、2个开发区,共有21个乡镇财政所、2个财政分局,23个经管站。农村税费改革后,松滋行政区划合并为16个乡镇,财政所与经管站合并,46家机构合并为16个乡镇财政所,各所加挂经管站牌子。合并机构从属于乡镇开发区行政合并,最少二合一,最多六合一。
3、人员配置变化。税费改革前,松滋市乡镇财政所、开发区分局、经管站共有624人(其中:男441人,女183人)。改革后,在岗270人,分流241人,离退休84人,临时工29人。按学历划分:研究所学历2人,大学学历48人,大专学历332人,中专学历46人,高中及以下学历196人。其中,党员414人。
现有在岗人员270人(不含临时工29人),其中:男187人,女83人;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学历34人,大专学历203人,中专及高中学历32人;党员246人。
从年龄结构上划分:30岁以下25人,占总人数的9.3%,31岁—35岁39人,占总人数的14.4%,36岁—40岁68人,占总人数的25.2%,41岁—45岁68人,占总人数的25.2%,46岁—50岁30人,占总人数的11.1%,50岁以上40人,占总人数的14.8%。
二、当前乡镇财政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乡镇财政所机构性质错位。从中央有关文件来看,乡镇财政所理应为行政编制。中央编办《关于地方机构改革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编办发[1995]3号)第三条明确规定:“中央核定的各级机关行政编制总额,包括地方税务部门……及乡镇财政所的人员”。___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市县乡人员编制精简的意见》(中办发[xx]30号)再次明确财政所编制为行政编制(原文:行政编制精减范围是: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及工青妇等群众团体机关的编制,包括基层工商所、税务所、物价所、财政所、人民武装部、国家级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机关的编制及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的机关编制。今后,行政机关不得再使用事业编制)。xx年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办公室发文,将基层财政所定位为事业单位,改变了乡镇财政所机构性质。究其原因,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是为了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由于时间紧迫,需要快刀斩乱麻,“七站八所”撤销或转制,财政所机构性质降格有利于缩小与其他站所命运的差距。而时至今日,财政所虽然免除了农业税征收的职能,但新征了更多的财政支出管理的职责,不断扩大的事权与其机构性质极不相称;按照“对等性原理”应该及时归位到行政单位序列。
2、乡镇财政所“三管齐下”,职能无法不越位。八宝镇党委书记、镇长张小军在座谈中说,目前财政所的职能依然是管帐管钱管稳定,凡是党委政府要管的财政所必须管,只是管的内容有很大的变化。一是管帐更规范。村账镇管后,20个村居单位、原来“七站八所”“以钱养事”的收支账务都由财政所负责,全镇范围内的财务状况一清二楚。二是管钱以惠农资金为主。改革后我市对乡镇实行部门预算、“乡财县管”,只有乡镇机关和财政两家,管钱压力不大,压力主要在筹措经费缺口。惠农资金的管理要占据财政所60%以上的精力,而且支付成本大。三是管稳定。无财政不稳定,“人民内部矛盾80%可用人民币解决”。全镇2900多万元的镇级债务、村级三角债、土地纠纷,日常应付靠财政为政府挡,财政所承担了巨大压力。财政所工作人员目前的状态可以说,工作苦、待遇差、困惑大。针对现状,我有三个建议:一是完善财政监管制度。特别是加强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监管。如农村公路建设,农民自筹部分不到位怎么办?虽然有“农村公益事业促进会”,但只管计划、管工程完工、不管自筹资金缺口。财政所不加强管理,将会形成新的历史包袱。二是逐步提高待遇,可以参加政府。三是争取明确身份。
新江口镇镇委副书记、人大主任易法金为财政所呼吁,一定要提高基层财政所地位,明确干部身份,理解财政所在改革后“贴钱贴米搞服务”的实情,对分流人员出台下岗再就业、创业培训等优惠政策。
财政所干部也好、职工也好,他们究竟承担多大的工作量?看一看八宝镇财政所的内部分工:
八宝镇是一个农业大镇,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3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9340户,农业人口65334人,劳力40856人,农户认可的承包面积111386.96亩。财政所现有干部47人,其中在职20人,离退休5人,退养3人,临时工2人,改革中自愿分流6人,下岗分流11人;在职干部中30岁以下1人,30到40岁4人,40到50岁13人,50岁以上2人,平均年龄为41岁。其中女性5人,男性15人
第4篇 关于县当前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频繁爆发,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建立无疑成为了各级政府和各级业务部门关注的焦点。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当前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状况,为下一步基层防疫体系改革提供基本资料,根据省、州有关文件精神,我县组织25个乡镇技术干部对全县村级动物防疫员了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现状
三、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设置及职责
1、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设置
我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设置原则上是按照行政村的个数来设置的。即,全县共有25个乡镇,403个行政村,按一村一名防疫员的标准,全县应该有40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目前尚有13个村没有防疫员,而部分村兽医员相对超标。为了解决防疫人才需求的矛盾,我县当前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分片区包干责任制和人员调配制。即,一名防疫员负责一片区或一个行政村的动物防疫工作。按40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和403个行政村来计算,平均达到一村一名动物防疫员。
2、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职责
(1)根据上级布置的动物防疫任务,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集中免疫,常年补免,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保障免疫密度达到100%。同时,对其他动物疫病进行防疫。
(2)及时上报动物疫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情。
(3)承担该片区的动物防疫诊疗工作。收费方式为服务性收费。
(4)按期统计上报畜牧生产情况,特别是规模养殖户的情况。
(5)负责责任区域内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3、村级防疫员承担非本职工作情况
村级动物防疫员除必须履行的上述职责外,还承担着发展本地畜牧养殖业的重担。他们在遵纪守法的原则范围内,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正确引导下,以科技为支撑,以诚信为基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科技脱贫致富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制度和办法
1、村级防疫员的管理办法
我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和办法,主要是根据《______动物防疫法》和省、州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来制定实施的。其主体部分有四点:一是指导思想;二是必备条件;三是职责及任务;四是奖惩办法。目前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办法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2、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情况
五、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村级动物防疫员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的学徒,大多数防疫员知识陈旧,缺乏系统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有时还会因为运用了错误的传统经验而耽误了动物的最佳治疗时间,而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村级动物防疫员年龄老化
村级动物防疫员年龄老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动物防疫工作任务繁重、待遇低下。村级动物防疫员除了每年要完成春秋两防的全部任务外,还兼顾疫情上报、畜牧生产的统计等多种报表。而待遇仍然是每人每月30元人民币。年轻防疫员为了养家糊口,有部分人自愿辞去防疫员的职务外出打工,这是村级动物防疫员年龄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3、部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文化程度偏低,加之平时缺乏学习,以致无法胜任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
4、农村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经费紧缺、设备落后,使动物防控工作难以有序推进,无法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开展“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因此,迫切要求完善村级动物防疫体系,解决最基层防疫队伍建设问题。
第5篇 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行政建制,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承担着农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重要职责。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市农村人才队伍数量、构成及存在的问题,市人才办决定开展实地调研,采取座谈、问卷和走访等形式,弄清农村最基本的人才需求,为我市研究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型人才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真正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服务好人民群众。
本次调研选取**镇。该镇地处浉河区西南部,南湾湖上游,距市中心27公里。全镇总面积285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63个村民组,总人口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该镇属山区,且特色产业鲜明,农村人才的开发、引进、使用及面临问题在全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镇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一)党政人才队伍情况
1.机构设置
该镇经区编办核定机构为4中心2所,即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村镇建设发展服务中心、文化事业发展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国土资源所、民政与劳动保障所。
2.编制设置
人员编制为行政编29名,其中党政领导职数9名,机关工勤人员3名。事业单位编制44名,其中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编制13名,村镇建设发展服务中心编制7名,文化事业发展服务中心编制2名,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编制14名,国土资源所编制4名,民政与劳动保障所编制4名。
实有人员为行政人员16名,其中党政领导11名,行政空编13名;工勤人员3名。事业单位人员35名,空编9名。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10名,空编3名;村镇建设发展服务中心6名,空编1名;文化事业发展服务中心1名,空编1名;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0名,空编4名;国土资源所4名;民政与劳动保障所4名。
表一 略 **镇党政人才队伍编制情况统计
3.人员构成情况
党政领导11名,60年代2名,70年代5名,80年代4名,其中研究生学历1名,本科学历8名。人员年龄梯次结构搭配相对合理,基层工作经验丰富。
总的来看,党政人才队伍空编较多,政府部门运转较为紧张。急需复合型人才充实管理队伍,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二)事业单位人才队伍情况
1.教育系统
(1)概况:全镇现有学校16所(中心校本部、5所联合中心小学及10所村级小学),其中10名学生以下的教学点4个,10-50名学生的小学6个。在校学生3905人,87个教学班,入学率100%。中小学在编教师共计271人,实际在岗教师248人(调研员6人,长病不能上班8人,外校借调5人,本期调出4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48人,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36人。专任教师学历符合规定及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为100%,高层次学历占38%以上。
表二 略 **镇教育系统学校情况统计
(2)年龄结构:50岁以上教师102人,占教师总数的37.6%。师资水平有待提高,中老年教师知识结构老化,高层次学历教师比例偏低,不能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师队伍具体构成情况如下表:
表三 略 **镇教育系统人才队伍构成情况统计
(3)教师工作量情况:
中小学在编教师共271人,实际在岗教师248人,人均周工作量15节。其中中学教师103人,28个教学班,人均周工作量12节;中心小学教师43人,16个教学班,人均周工作量16节;村小三个教学班的配5位教师,人均周工作量21节;教学点一个班一位教师,全天候上课,每周34节。
(4)教师收入及生活情况
本次实地调查,分别采访了中学和村小教师。中学教师明睫雅xx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任教初一两个班语文。每月工资2300元左右,每月自己租房费用130元,做饭开销600元左右,每月通讯费用60元左右,家在市内,周末回家每月往返车费80元左右。黄龙寺小学教师樊锐,xx年9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每月工资2100多元,学校提供住房一间,每周往返市内交通费用40元,周五下午回家车少或没车,周日下午要提前到校,变相延长了工作时间。另有20位教师家住信阳市,孩子在市内上学,每天早来晚回,每月需要交通费用近500元。
(5)走读生的情况:
全镇走读生共计1795人,主要是一、二、三年级学生,多数为就近入学。一、二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偏低,多数学生需要家长一日四接送。部分学生离校较远,最远的距离学校近6公里,每日6点就得起床赶往学校。冬季放学回家,天色已晚,安全隐患较大。部分家长离家在街镇上租房居住(大多由其爷奶监护,只能照顾生活,不能辅导学习),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
从调查统计可以看出,**镇教师数量相对紧缺。教师队伍结构不均衡,急需改进。教师年龄结构偏大,30岁以下年轻教师偏少,教师学历结构中本科比例偏少,知识结构难以紧跟社会时代进步。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比较重,现实生活如住房、吃饭面临诸多困难,加上回家需要长途跋涉,课余生活单调枯燥,既影响教师日常教学,也难以真正吸引、留住优秀人才。
2.医疗卫生系统
(1)编制设置:该镇卫生院实有干部职工总人数26人,其中在编在岗16人,聘用10人。卫生技术人员按学历层次分类:大专学历9人,中专学历17人;在编人员按职称层次分类:专业技术岗位中级2人,初级以下3人;技术工岗位高级工5人,中级工6人。另聘用人员10人,9人为专业技术人员。本院内设13个科室:内科、外科、儿科、牙科、妇产科、放射科、检验科、防保科、护理办、手术室、药房、财务科、收款室。
卫生院核定编制数46人,实有在编在岗16人,严重缺编。实际工作中一人多岗,影响业务正常有效地开展。
表四 略 **镇医疗卫生系统人才队伍构成情况统计
(2)年龄构成及收入:本院在职职工26人,其中30周岁以下10人,30~50周岁14人,50周岁以上2人。在职在编人员平均每月工资xx元左右,聘用人员平均每月1800元左右。单位提供职工住房,2人一间,饮食自理,生活费每月500元左右。
(3)村卫生所情况:全镇共有24个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2~4人,共有村医64人,都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村卫生室人员大都为中专学历,年龄30~45周岁居多。
可以看出,**镇医疗卫生系统尤其是镇卫生院人员比较紧张,空编多达30人,日常工作中常务副院长都要坐门诊;其次,临床一线工作人员月工资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医疗卫生系统人才队伍培养周期长,引进、留住人才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编制,否则不利于队伍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本地的医疗保健水平。
(三)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
该镇拥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2180人,人均年收入为3.98万元。
(四)其他人才队伍情况
**镇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5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近177人,公共文化从业人员3人,技能人才6人。
二、**镇人才工作主要做法
该镇紧紧围绕“放大人才引领效应,打造生态魅力茶乡”这一主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了生态环保茶面积的扩大,为浉河区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坚持党管人才,健全人才工作体制
成立了以镇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人才引领工作领导小组,配齐配强了工作人员。完善了《**镇创新人才投身农村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突出人才强镇的战略地位,把人才工作放在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招商引才并举,放大特色人才效益
咬定“茶”字不放松,坚持招商引才并举,引进、培育涉茶类人才2150人。如引进厦门华祥苑实业有限公司的高级茶艺师李志顺研制开发出信阳茶系列的新贵——“信阳观音”,继“信阳红”之后进一步拉长了信阳茶产业链条,为茶农创造了新的收入增长点。帮助本土农村实用人才朱发阳创建发阳红茶厂,发展“信阳红”,提升了当地夏秋茶利用率。为全镇150名茶叶土专家申报种茶、制茶、茶叶销售管理与评茶技术员。
(三)创新工作举措,推进各类人才培育。
一是建立人才信息库建设。建立乡土人才、回归人才、引进人才、企业人才、村组干部和大学生村干部六个类别的人才信息库,为党委、政府提供了丰富详细的人才资料。
二是扎实开展培训工作。邀请区茶办、区农业局、市职业技术学院等有关单位的专家为全镇茶农开展无性系茶苗栽种、红茶加工、茶园管理等科学技术。组织农村技术骨干参加由市、区组织的专业性较强的培训会。另一方面,利用远程教育开展技能培训,为培养人才提供学习与实践机会。先后有万名茶农受益。
三、**镇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该镇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仔细分析该乡的人才队伍现状,可以看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制约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
(一)人才总量偏小。人才总数为2664人,占全镇人口6.20%,低于全市(8.52%)、全国平均水平(8.75%)。在人才总量中,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公共文化人才等都比较匮乏,其中公共文化人才还为空白。而与群众利益最相关的教育、卫生类的专业技术人才都比较短缺,存在着有编无人的现象。其中镇卫生院空编30个,人员青黄不接,一人多岗,无法提高服务水平。教育系统因各村适龄入学儿童较少,4所村小学学生数不足10人,按照农村小学师生比为1:25配备教师,师资力量不足,一名教师教5、6门课程,工作任务繁重。
(二)人才结构不合理。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队伍老化。乡镇党政在xx年以后除了补充科级干部和选调生外,没有补充年轻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在xx年以后没有补充年轻人,现最年轻的人都在30岁以上。教育系统50岁以上教师102人,占教师总数的37.7%。茶产业受年轻人外出务工经商影响,茶园管理、采茶制茶能手年龄也都偏大,后继乏人。二是行业地域分布不均,中心集镇人才相对比较集中,而边远村人才严重不足。教育系统内初级中学及中心小学满员,而村级小学需要聘请代理教师才能维持教学。村级小学生源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不足、素质不高存在着正关联。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教育部门,而农业、城镇规划建设等系统缺乏高、中级类人才。三是性别比不均衡。xx、xx年教育系统新进人员40人,其中女教师为37人,镇里其他机关单位很少,合适的未婚男性凤毛麟角,女教师的婚恋成了一个不小的问题。
(三)人才整体层次不高。
一是高层次人才稀缺。一般性人才较多,现代复合型人才少,高层次、创业创新型则廖廖无几。特别是作为“老牌”茶乡,茶产业人才层次不高,茶文化创意、茶叶科技及产品研发、茶市场营销等高端人才极度匮乏,严重制约着茶产业升级。二是急需人才稀缺。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存在“三低”现象,即学历低、技术水平低、职称低。且大多数没有掌握现代办公技术,城建规划、企业管理、特色农业、金融财会类人才匮乏。在教育系统中,理科类教师相对紧缺。
(四)人才容易流失。
受编制、待遇、环境、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等因素影响,该镇现有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只要有机会就流动到城区。近三年流出21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8人。教育、卫生等系统人才流失更加突出。镇卫生院xx年聘用了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因无法入编,xx年都通过招考到了能给予编制的其他地方。在塔耳湾教学点有两个班级共25人,只有一名正式教师,聘用一名退休教师;白马山教学点6名学生,一名教师,都需要全天候工作。同时,因农村寄宿制学校工作经费与学生数量挂钩,为每生每年220元,一年也只有几千元,无力改善工作环境,存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象,现有教师人心浮动。
(五)人才增量和社会发展不同步。
受“凡进必考”所限,乡镇无法及时补充新的工作人员,且新录用公务员和选调生往往很快被上级机关借调或调走,加重了缺人现象。镇卫生院虽然空编较多,除聘用10人外,没有补充在编人员。教育系统由过去民办教师转正138名教师都将在近几年集中退休,虽然不断补充新人,但教师队伍还是一直处于净减少状态。全镇教育系统xx年招考20人,退休16人,调走6人,实际减少2人;xx年招考20人,退休18人,调走4人,实际减少2人;xx年已调走4人,且将要退休12人,预计请产假8人,需要新补充30人以上。同时,上级要求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但没有分配学前教师编制,只能从小学教师调任、兼职,挤占了有限的教师资源。寄宿制学校缺少后勤人员、管理人员、生活教师编制和缺乏专职保安。
(六)人才培养培训滞后。
目前,受经费短缺影响,基层人才培训、考察、学术交流机会比较少,缺乏刚性、深层次的规模培训措施。该镇党政、事业人才80%在三年内没有得到培训;教育系统因为一人多岗,85%的专任教师没有培训、考察、学术交流机会。卫生系统的培训只局限于一般的岗位培训,培训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农村实用人才组织化程度不高,各自为战、不能形成规模效益。
四、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引进、培养、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是建设小康社会最重要的工作。根据农村一线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议用科学人才观统领人才工作,在优化结构、畅通渠道、营造环境及科学评价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乡镇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服务并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普及科学人才观,进一步解放思想。
坚持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市委人才工作重大部署、重大举措、重大成效,深入解读科学人才观的新思想新理念,使科学人才观更加深入人心,从上到下推动思想观念转变,引导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班子一把手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乡镇基层人才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带动群众、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着力营造尊才爱才的社会环境、育才用才的政策环境和惜才留才的服务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鼓励创新、见贤思齐、奋发努力”的良好风尚,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纳能力和聚集效应。
(二)创新人才引入机制,促使人才补充常态化。
一是制定配套的优惠政策。如设立人才专项编制,按照人进编增、人走编收的原则安排使用,使人才引进不受单位性质、编制限制。对到乡镇工作的博士可享受副高职称经济待遇,硕士研究生、“211”重点高校本科生可享受中级职称经济待遇;对其他人才,免除试用期,给予一定的交通、食宿补贴等。二是实事求是核定编制。对农村小学,要配置学前教育编制,每校配备2名幼师。寄宿制学校按照200名学生配备工勤人员2名、生活教师2名的比例配置工勤人员编制。村小配置安保人员1名,中心校、初中学校配置专职安保人员1-2名。对农村小学教师编制应根据农村实际按班级数配备。三是建立稳定的人才补充渠道。每年在高校毕业生毕业之际,主动到高等院校联系引进急需专业人才。适时公开招聘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基层补充新鲜血液。四是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吸引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回归报效家乡。
(三)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壮大人才队伍。
一是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试验区建设的人才多元化需求,依托项目、工程和特色产业,强力推进重点人才工程实施,强化基层一线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加大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优化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建立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完善教育培训工作机制,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科学制定分层分类人才培训方案,做到重要人才重点培训,年轻人才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提高人才队伍质量。要通过业余教育、联合办班、专项短训、委培联姻、学术交流、出外深造等方式,给广大农村人才经常“充电”,以促使他们知识常新,成果常有。三是突出特色产业主题,引进、扶持各类特色产业人才,发挥特色人才引领带动作用,促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四)创新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引导人才扎根基层。
一是加快乡镇人才市场的基础建设和监督管理,完善规模和功能,为用人主体和人才资源之间搭建起快速配置的桥梁。发展网上人才交流服务,促进人才信息共享。二是继续实施大学生村干部、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贫困县等计划,继续开展选调生工作,开发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落实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特岗计划,推进人才向基层、向农村流动。开展教育、卫生、科技和文化人才下乡支农工作,完善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和农村、企业服务的政策措施,鼓励各类高层次人才通过兼职、技术入股、合作研究、培训讲学等方式为乡镇服务。三是实施城镇公职人员到基层服务和锻炼的派遣和轮调办法,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四是鼓励城镇高层次人才通过兼职、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合作研究、培训讲学、网络咨询等多种方式为乡镇基层服务。五是提供灵活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案,向在农村一线工作的人才倾斜,向业务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减少人员流失。
(五)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增强人才队伍活力。
对在农村一线工作特别是在偏远山区工作的人员,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改善生活、工作条件,确保人才“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一是深化职称改革,评定职称以业绩为主,放宽对论文论著的要求。且不受结构比例和岗位数额限制;对没有专业技术岗位的,特岗特聘。工作xx年以上且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的,可以直接评定中级职称。二是建立人才周转房制度,免费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按照人进房住、人走房收的原则安排使用。三是增加继续教育、外出进修机会,每2年提供一次到县级以上城区机关、学校、卫生医疗机构学习、实训的机会。提高评先评优指标分配的比例,增加评选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各种机会。四是规定市、县机关、事业单位新补充本科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原则上从有3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遴选。
(六)创新人才投入机制,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
一是各级政府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确保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二是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重点用于农村一线人才的教育培养和奖励,以及紧缺人才的引进、资助、培训等。提高边远山区寄宿制学校工作经费标准,改善办学条件。三是对农村一线人才,每月发放租房补贴、交通补贴、科研津贴等适当的津贴,帮助降低生活、工作成本。
第6篇 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调查研究报告
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工会职能,实现工会各项任务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改革和发展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的要求。工会的工作要取得成效,关键是要有一支过硬的工会干部队伍。当前,我市工会干部自身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否完全适应新时期工会工作需要?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水平是否能很好地履行职责和胜任工作?对此调研组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工会干部自身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的自身建设,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逐步优化,干部素质显着提高,工作作风明显改善,责任意识和创优争先的竞争意识进一步增强。我市工会工作近年来所获得的巨大成绩,正是各级工会干部自身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充分体现。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工会干部自身建设中也还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行业工会领导人配备边缘化。虽然县市区党委在工会主要领导的选配上与市总工会建立了联系机制,沟通渠道通畅,且落实了党委常委担(兼)任工会主席制度,县市区党委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得到加强。但在行业(产业)工会和基层工会领导人的配备上,没有形成很好的沟通机制,在工会领导干部的配备上存在兼职化、安置化、三线化,没有真正把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年纪比较轻的同志选配到工会领导干部岗位上来。行业工会领导人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会的作用发挥,影响了工会工作整体推进。
(三)工会干部在工作作风、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参差不齐。虽然大多数工会干部注重自身素质的锻炼和提高,但也还有一些干部工作作风不过硬,对工会工作理论学习不够、知识储备不足,工作缺乏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习惯于按部就班,不愿意动脑筋,解决问题能力和水平不高,工作打不开局面。近两年来,市总工会办公条件大为改善,基本实现一人一台电脑,为推行现代化办公创造了必要条件。但目前仍有10%干部甚至中层主要负责同志只会点击电脑,不会文字编辑,不会信息传递,反映出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二、主要原因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如政策、体制上的原因,也有工会自身的原因。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基层党委对工会干部的管理使用不够重视。一些基层党委对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工会有作用,但作用不大的程度上。一些基层党委在选拔和使用工会干部时,没有与上级工会沟通的意识,认为上级工会只是协管,没有沟通的必要。一些基层党委对工会干部交流使用也不够重视,在选拔、任用和交流干部时,很少将工会干部纳入其中,造成了一般工会干部的不循环。
(二)工会的干部协管职能难以充分履行。当前,基层工会的干部配备及调整等问题,还存在党委征求工会部门的意见不够的现象。由于党委在管理使用干部上形成的一些相对固定的模式,工会部门无法很好地发挥干部协管作用,导致工会部门在干部管理使用方面显得十分被动。加上工会部门自身没有细化和完善干部协管机制,特别是在工会内部如何培养使用干部方面没有建立一套可行的制度和措施,造成工会干部队伍出现断层问题,一方面容易造成上级工会与基层工会工作脱节,另一方面也影响一些工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一些工会干部不太愿意钻研工会工作的业务,得过且过,混混日子,影响工会队伍的建设。
(三)工会干部对自身建设的认识不到位、要求不严格。有些工会干部对自身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对工会工作缺乏认同感,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干部认为工会工作做好了是锦上添花,做得不好也无碍大局,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就行了,因而自身学习、提高素质的动力不足,学习的自觉性不高;有些工会干部从事此项工作时间较长,做了许多树典型、推经验、解困难的工作,认为成绩够好、努力够多,工作不需要再那么认真,工作标准和要求也降低了,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等等。
三、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中国工会十五大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指出中国工会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这是对新时期工会地位和作用的科学判断,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工作重点和主要途径,是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也对加强新形势下的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是实现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组织保证。要建立健全学习培训机制、轮岗交流和挂职锻炼机制,完善干部使用和激励机制,强化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群众观念牢固、工作作风踏实、精神状态优良的工会干部队伍。
任何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人。工会工作也不例外。在当前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现我市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征程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工会干部自身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好工会组织在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作用。要按照市工会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要求,思考新对策,寻求新突破,切实抓好工会干部的队伍建设,保证工会各项职能落实到位。
(一)积极争取党委对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视,努力形成工会干部能进能出机制。各级工会组织要主动向党委宣传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的地位反映着工人阶级的地位。要用富有成效的工作和职工群众的真诚拥护赢得党委信任、重视和支持。各级党委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有关文件精神,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着眼,把作风正、能力强的年轻干部选拔到工会领导岗位来,特别要注重从工会内部培养提拔年富力强的干部。加强工会干部的配备和交流使用。各级党委在本级干部使用上要做到通盘考虑,建立工会与其它党政机关干部轮岗制度,改变单向交流、只进不出的现象,改变在工会安置干部的做法,真正实现干部的双向交流。
(二)切实抓好工会干部选配、协管工作,进一步增强工会干部队伍生机与活力。建立工会干部选配、协管的有效机制,为管理使用工会干部提供制度保证。一是任前考察制。在确定基层工会正副主席人选前,按照工会干部协管要求,上级工会要会同所在基层党委部门联合进行考察,真正把那些热爱工会工作,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同志选配到工会领导岗位上来。二是调动报告制。工会正副主席需要调动时应及时向上级工会报告。上级工会经过调查认为符合有关法规政策的可以同意,如不合乎有关规定,应建议和督促基层党委部门进行纠正,确保工会干部队伍的稳定性,维护工会干部的正当权益。三是目标考核制。上级工会要加大对下级工会干部的考核力度,对下级工会正副主席的个人全面情况进行年度和任期目标考核,包括中心工作、业务工作、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敬业精神、群众基础等方面,分为优秀、称职、合格、不合格等档次,并将考核情况反馈给党委部门。四是建议调整制。在工会正副主席年度或任期目标考核中,被评为不合格的,上级工会可以向党委部门提出建议调整的意见,在换届选举时进行调整。
(三)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为全市工运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简单的说就是树立四个意识、具备五大素质、抓好三项工作。
1、树立大局、责任、群众和创新四个意识。一是树立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自觉地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去思考,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不等不靠,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面向基层,面向职工开展活动,不断提高工会工作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能力。二是树立责任意识。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干部应尽的职责。工会干部应该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天职,视工运事业重如山,视个人名利淡如水。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把职工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谋利益,经常深入职工群众,做职工群众的知心人,多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三是树立群众意识。坚持走群众路线,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许多新鲜事物、新鲜经验,都产生于基层、来源于群众。工会干部要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多向基层要经验,向群众要点子,向实践要创新,努力做好调研成果的转化利用工作。四是树立创新意识。工会干部必须具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以顽强的毅力、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去克服困难。只要我们振奋精神,迎难而上,百折不回,勇于创新,工会事业一定会呈现出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景象。
2、具备政治、知识、能力、品德和心理五大素质。一是具备政治素质。在新形势下,工会干部必须强化自身的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素质。坚持用马列主义、___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___保持高度一致,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是非能力。二是具备知识素质。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素质是工会干部素质的核心,一个合格的工会干部至少应具备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相关的知识、文化知识、应用技术知识五个方面的知识,为有效开展实践工作,储备丰富的知识。三是具备能力素质。工会干部应关注创新、决策、协调、调研和学习这五种能力素质的提升。提高解决当前工会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具备品德素质。工会干部应突出品德素质修炼,要正直、诚信、负责、守法、正派,使工会干部成为作风优良、品德高尚、职工信任的优秀的工会工作者。五是具备心理素质。随着工会工作的推进,工会干部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而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必须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要有坚定的自信、明确的自知、不息的自强、适度的自控。具备了上述心理素质,也就具备了一个工会工作者的基本心理要求。
3、抓好培训、考核和作风建设三项工作。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倡导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工会干部队伍。要加强工会干部的业务培训。从时代要求出发,立足工会工作实践及工会干部自身的发展,制定科学的工会干部培训计划。积极探索工会干部培训的新手段、新方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倡导工会干部终身学习的观念,营造工会干部刻苦学习、勤奋学习的良好氛围。着眼于推动工会工作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工会领导干部要成为学习的典范,带头学习,为推动工作创新、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提供基本的素质保障。要努力为工会干部的学习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对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工会干部要给予一定的激励。二是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加大工会干部的激励力度,激发工会干部的工作激情。建立科学的工会工作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要有定性的要求,更要有量化的指标;既要有阶段的工作成果,更要有持续的效应;既要有上级工会、同级党组织的肯定,更要有广大职工的认同。要推行责任目标考核,把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及其过程中体现出的政策业务水平、创新能力、工作责任心有机结合起来。
在考核中要坚持看主流、看发展、看变化、看成果,以职工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把考核结果与工会干部的选拔任用、经济分配挂起钩来,在提拔、任用、奖金、福利、培训深造上给予足够重视,以留住高素质人才、吸引高素质人才、激励高素质人才,稳定工会干部队伍。三是加强工会的作风建设,强化工作的群众观念,培育工会干部的人格力量。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增强为广大职工服务的观点,努力克服行政化倾向,把工会工作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要努力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要多到企业,多到一线职工中去,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反映职工意愿,为广大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推进工作开展。要克服群团组织群众化,努力提高执行力,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雷厉风行,努力提高工作的实效。要加强自身修养,着力人格形象的塑造,通过工会干部的人格力量提高工会干部的威信与感召力。
第7篇 2023年9月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很重要的,下面1566范文网小编整理了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阅读!
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1月份以来,我们相继到维扬经济开发区、西湖镇、邗江区杭集镇政府、高邮市汤庄镇政府,了解地方政府部门关于当地民营企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并深入维扬区中显集团、金凯利体育器材公司等民营企业,了解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调研初步结束后,经过认真分析和思考,我们认为民营企业发展,企业家队伍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企业二组着重从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调研和思考。设计并发放了《扬州市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调查问卷》,虽然回收率不高,但从回收问卷的信息看,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汇报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企业家队伍的现状
1、全市民营企业的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采取多种鼓励政策,因势利导,推动了我市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据市个私办统计,截至 年8月底,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11027户,平均日增私企46户,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422.8亿元,新开工投入5000万元以上项目286个,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3.54%、67.65%和143%,各项主要指标全面超序时。我市民营企业家队伍不断壮大。
2、对民营企业家的初步认识。通过与近30位民营企业家的座谈,我们感到他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能吃苦。创业的艰辛是我们很多机关干部无法体会到的。在高邮市汤庄镇,宏达标准件的徐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学文化,最初的厂房仅是自己家的厨房,做到目前业内全国第14位,从家庭小作坊到规模企业,他们付出的艰苦努力使我们深感震撼。二是敢冒险。创业就意味着冒险。这种风险不仅是财产上的损失,也会导致精神上的打击。但只有具备一定冒险精神、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果断决策,才能抢得先机,获得成功。江苏中显集团是维扬区一家从事冶金水电液压机械、冶金环保设备生产的企业。 年投入1400万元,新上砷化镓项目, 年投产,目前产销规模1000多万元。砷化镓被广泛运用于微电子、光电子领域,其生产技术是一项全球性的顶尖技术,中显集团的袁总正是用这种冒险精神,抓住机遇,投入生产,抢占了市场。三是善借力。许多民营企业家逐步认识到仅靠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已无法做大做强企业这个现实。前面提及的江苏中显集团,专门聘请了总经理负责企业的日常管理;高邮市汤庄镇的朝阳集团的陈总,注重与大财团、设计院、高等院校的合作,进行产学研结合,获得资金技术上的支持,为生物质电厂配套服务,生产相关设备。四是有困难。调研中,民营企业家反映的困难主要集中在用工、融资等问题上(在这方面,我们企业一组和三组的同志已经作了专门的分析,并提出建议)。
3、对调查问卷得到的信息分析。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我们得到以下认识:
一是从队伍构成来看,我市民营企业家以有一定专业知识的青壮年为主。问卷调查显示, 40—50岁的民营企业家占45.8%,50—60岁的占20.8%。40多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年富力强、阅历丰富,有经验,有理想,有精力。在学历构成中,大专学历的占33.3%,本科学历的占25%,研究生学历的占6.3%。从执业经理人资格看,高级职业资格占16.7%,中级职业资格占12.5%,初级职业资格的占6.3%,无任职资格的64.6%;从性别构成看,男性占79.2%,女性占20.8%。
二是从民营企业家产生途径看,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种途径:原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下海。前几年各级党委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从事民营经济,以及一些干部职工自己主动辞职自己创业成为民营企业家,他们的比例占12.5%。第二种途径:改制企业转换型企业家。在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由原有集体或者乡镇企业的厂长经历或中层领导转换而成。这部分经营者在企业家队伍中约占39.6%。第三种途径:资本积累型企业家。这部分企业家包括农民、个体户和一般职工,他们头脑灵活,胆大心细,抓住机遇成为率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他们的比例约占47.9%。
第8篇 关于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当前徽县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财政局党支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推进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的同时,把全面提升财政人员素质作为财政事业科学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全方位、分层次、多举措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财政干部队伍,为圆满完成各项财政任务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通过深入调研,我认为主要呈现出三个亮点:
一是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加强。全县财政系统始终坚持把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通过开展团结干事、党内两个《条例》、两个 务必、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解放思想大讨论以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各项教育活动,坚持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使为公理财、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扎根于每个财政干部的头脑,广大财政干部职工普遍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荣辱观。主要体现在日常财政管理服务之中,良好的思想意识基础,引导财政干部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优良的服务,使财政干部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更加强烈。
二是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学历水平明显提升。近年来,全县财政系统重点组织开展了争先创优、五讲五个一和五型机关创建等各项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财政干部队伍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推动了学习型财政机关建设,为我们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打下了坚实基础。从县局到局属各部门及乡镇财政所,高度重视财政干部学历教育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加大了财政干部的学历教育力度,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全县财政系统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占干部总数76%,与xx年的48.7%相比,增加了27.3个百分点。主要体现在财政干部的依法理财水平更高,执行财政政策刚性更强,各项财政财务管理更加精细化。
三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明显推进。从xx年以来,在基层财政所和县局各股室推行双向选择和异地交流制度。通过开展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工作,进一步整合了人力资源,逐步优化了中层管理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论资排辈、能上不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增强了财政干部职工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虽然我县财政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形势喜人,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财政干部交流难、职务晋升难,人才流动和激励机制有待加强。近年来,由于财政部门注重业务工作的因素较重,党委、政府选拔使用干部时,很少考虑财政干部,加之财政系统领导职数有限,部分所长和股长长期担任同一职务,据统计,当前财政系统股所级干部的平均年龄45岁,科级干部的平均年龄47岁,中层以上干部年龄偏大,许多懂经济、善管理、有经验的优秀年轻干部不能得到选拔任用。随着干部任用年轻化和时间的推移,这一矛盾越来越明显,相当一部分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由于职数限制职务得不到晋升。财政内部干部轮岗交流少,有的干部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没有动过,容易出现工作上没有新动力、按老经验办事、坐等提拔、不思进取的现象;部分财政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忙闲不均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 的现象仍然存在。主要原因是:受人事体制的制约,人才流动在客观上受到较大限制,在观念上也存在不愿意到事业单位的想法;对轮岗工作的作用认识不够,轮岗没有形成制度化,还存在轮岗多了影响工作的担心;人才激励和奖惩机制还不够有效,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不够完善,干部下与出的通道还不够通畅。
(三)财政队伍新生力量较为缺乏。机构改革以来,虽然财政系统对财经、计算机等各类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但由于编制和经费等问题,每年从应届大学毕业生或社会上录用的专业人才很少,人才队伍缺乏新生力量补充。特别是全县财政系统公务员队伍中新生力量更为缺乏,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财政系统将面临公务员队伍老化、产生断层的问题。主要原因是:2000年机构改革以来,省、地、县、乡四级财政的编制都有不同程度精简,特别是在市、县一级财政部门由于供养人员多,为减轻财政负担,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实行零增长。
(四)少数财政干部的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缺乏主动性。无论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是从财政改革的需要,尤其是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财政系统作风建设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有的干部宗旨观念淡漠,为领导、为部门、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意识还不够强,水平还不够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有的思想还不够解放,仍被一些保守的意识、陈旧的观念束缚着手脚,没有根据市场经济要求和财政职能转变的需要及时调整工作方式和方法,还习惯于分资金、管项目、搞审批,忙于应付;有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敢闯敢试意识;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作风飘浮,忙于应酬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少;有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动性不够,对业务缺乏钻劲,对宏观经济和社会情况了解掌握不多,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的提高及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主要原因是:执行制度时紧时松,教育管理严宽失当。在干部队伍的管理教育上,我们缺的不是制度,而是缺乏执行制度持之以恒的韧劲。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现象普遍存在,往往是上级强调了就站出来说一说、管一管,风平浪静的时候就放松了要求。部门领导在抓干部教育管理中有老好人思想,不敢也不愿意较真碰硬,面对错误的思想行为缺乏正气,即使有了问题,往往也宽容有加,甚至听之任之。还有的执行条例、规章制度不严格,雷声大雨点小,说到做不到,喜欢搞下不为例,不敢搞以此为例。
第9篇 关于加强镇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
镇级领导干部是镇级各项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肩负着执行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决策部署的重任。为加强镇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本文以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深入查找和分析当前镇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镇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镇级领导干部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厌倦基层工作思想情绪较浓,想回市直机关单位任职的较多。从调查来看,当前不少镇级领导干部对基层工作有较浓的厌倦情绪,不安心基层工作,人心思走,想回市直机关工作,问卷调查显示想回市直机关单位任职的镇级领导干部占44%。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大。当前镇级工作线多、面广、量大、事杂。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做好计生、殡改、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工作;既要做好上级部署的工作或突击性任务,还要完成签订的众多责任书工作。样样工作都重要,样样工作都考核问责,轻则受批评,重则一票否决。繁杂的任务,让镇级领导干部工作如履薄冰,疲于应付,承受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较大。二是权小责大,工作难做好。在当前条块的管理体制下,有较多职责权力是属于市直部门或是市直部门派驻到镇机构,但工作出问题的责任是按属地原则进行追究,存在人权、事权、财权收归部门,责任留给镇现象。还有一些市直部门以签定责任书形式,将本该是部门的责任推给镇级,工作镇级要做,责任要负,然而手中又没有相应的权力,导致镇级领导干部常常是上下为难、两头难受。三是问责力度不断加大,被问责风险较高。
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一些政策制度与基层现实工作存在一定差距。如果严格执行政策制度要求、按照规矩开展工作,工作很难做得好,工作做不好就要进行问责;而突破政策制度限制、打政策制度擦边球,工作又有问责风险,面临着两难选择,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同志形象地说,当前在镇级工作象在走钢丝,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下去。还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重大突发和群众性事件、一些群众闹访、缠访,还有媒体对一些问题缺乏客观全面公正的报道,让不少镇级领导干部头痛不已。由于以上原因,镇级领导干部经常是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工作不但辛苦忙碌,而且被问责风险较高,导致部分镇级领导干部觉得在镇级工作,付出的多,得到的少,经济待遇没有优待,政治待遇上不去,久而久之便对基层工作产生厌倦的思想情绪,想回市直机关单位任职。
(二)思想懒散精神懈怠,事业心责任心不强。根据调查情况反映,当前个别镇级领导干部思想懒散精神懈怠,事业心责任心不强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主要体现在有的缺乏敬业精神,得过且过,对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工作拈轻怕重,有利益的事争着干,碰到矛盾就回避,遇到责任就推诿。存在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理想信念缺失。当前对镇级领导干部强调的是抓计生、殡改、信访、维稳等硬性工作任务多,认为镇级基层工作摆平就是水平,放松政治思想、理想信念教育,个别干部理想信念缺失,镇级领导干部实用主义的思想较重。二是监督管理不到位。在调查中,许多镇级党政主职反映,当前对镇级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手段缺乏,难以调动镇级领导班子积极性,工作只能靠自觉、靠哄,导致工作难开展。三是激励和惩罚措施不力。对一些埋头苦干的老实者、一些工作优秀者甚至工作实绩突出者,不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和相应的激励。对部分碌碌无为的平庸者甚至制造矛盾者,任其下去,不能采取有效惩罚措施,加以惩戒,使他们得到应有惩罚。奖罚不明,结果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吃大锅饭现象突出。
(三)素质能力较弱,服务群众宗旨意识淡薄。这主要体现在有的镇级领导干部实际工作能力较弱,政策不熟、思路不宽,成效不明显。有的习惯于老思路、老方法,习惯于被动执行。有的宗旨意识淡漠,不愿也不敢深入群众,见到矛盾绕着走,遇到困难踢皮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多,发的牢骚不少,把小事拖成大事,把简单的事复杂化。存在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二方面:一是镇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缺乏。近年来我市镇级公务员补充得较少,就算是补充有少数新公务员,干得不久有很多也陆续调走,一些边远山区镇公务员缺编尤其严重,导致镇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缺乏。同时,近年来市直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热情不高。所以,导致可供选择为镇级领导干部的人选不多,个别镇级领导干部有从矮子里选高佬现象。二是缺乏系统性的提升能力素质培训。当前镇级党政主职参加系统性的提升能力素质培训较多,但是其他镇级领导干部参加系统性的提升能力素质培训较少。并且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对培训时间长短、培训需求把得不准,培训方式方法不灵活,培训成效不明显。
二、加强镇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从源头上为建设高素质镇级领导干部队伍提供保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整体提高镇级领导干部素质能力,解决当前镇级极个别领导干部选拔的矮子里选高佬现象,就必须加大镇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培养力度,从源头上为建设高素质镇级领导干部队伍提供保证。一是加大镇级公务员补充力度。要作出补充镇级公务员科学合理的规划,对缺编较多公务员的镇及时补充,充实镇级领导干部后备力量。对新补充的公务员,应考虑提高全日制学历层次,同时,明确在基层服务年限,防止镇级后备力量过快流失。二是科学制定培养规划。在深入研究镇级领导干部成长规律基础上,统筹考虑近期和中长期需要,研究制定镇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队伍培养计划,把镇级优秀成熟的年轻干部、中层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进行给任务压担子的实践培养锻炼。三是畅通市直机关干部到基层工作渠道。理顺镇级与市直机关干部流动机制,为有志基层、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镇级任职创造条件。继续推行挂职锻炼等形式,引导市直机关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挂职期满后根据考核结果及其本人意愿,成熟的在基层进行正式任职,充实镇级领导干部力量。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镇级领导干部素质能力
提高镇级领导干部素质能力,教育培训是重要途径。要建立镇级领导干部轮训制度,改变党政主职培训多,其他镇领导干部培训少现象,促进镇级领导干部整体素质能力提高。一是以镇级领导干部全员培训为目标,建立镇级领导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的轮训制度。每年制定镇级领导干部系统性能力提升轮训计划,有步骤地对镇级领导干部开展轮训。二是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坚持按需培训。每年年初对镇级领导干部进行一次培训需求专题调查,认真研究镇级领导干部培训需求,并根据培训需求,有针对性作出年度培训计划,科学设计培训项目,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成效。三是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根据镇级领导干部特点和需要,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组织镇级领导干部外出学习、观摩考察,组织部分镇级领导干部到重点工程项目或上级部门跟班学习,安排一些镇级领导干部到艰苦环境、重大任务和突发重大事件第一线接受锻炼和经受考验,提高镇级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明晰职责权利,营造干事创业环境和氛围
当前镇级突出问题是吸引不了人才、留不住人才,现任的镇级领导干部想回市直机关,市直机关的干部不愿到基层去。造成这一问题原因,大家都觉得镇级权小责大,工作压力大,长期面对各种利益和矛盾的挤压,工作环境和氛围压抑。因此,要改变这一局面,首先要从为镇级领导干部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的环境和氛围做起。一是要扩权强镇,强化镇级党委在辖区的领导核心作用。凡是能下放到镇的权力都应下放到镇级管理,使镇级党委能对政治、经济、社会等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提高镇级党委的管治能力,实现镇级作为一级基层政权的责、权、利统一。二是要松绑减压,科学合理设置一票否决和问责事项。一票否决和有力问责,是推动工作有效尚方宝剑,但过多、过滥会给基层干部带来巨大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导致基层无人敢去,基层工作无人敢干,反而不利事业发展。因此,要慎用、少用一票否决,科学合理进行问责,为镇级领导干部创造一个松紧适度的环境和氛围。要禁止有关市直部门乱下指标、乱摊派任务,严格控制一些市直部门通过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将应是部门为主、地方配合的工作责任,推给镇级领导干部,切实减轻镇级工作负担。三是要大力精简文件和会议、坚决取消不必要的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确有必要的也应进一步简化程序,规范内容,使镇级领导干部能把更多精力、时间投入到谋划发展上来。四是要责随权转,理顺镇级与市直主管部门派驻到镇级机构关系,明晰职责权利,明确拥有相应权力,就要承担相应责任,不能够权力归部门、责任归地方。由镇级和主管部门双重领导的市直部门派驻到镇级机构,管理上应以镇管理为主,业务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对一些执法监管部门,由主管部门和镇双重领导,管理上以主管部门为主,但在人员的考核、晋升、调整等方面,应征求辖区镇级党委意见。
(四)实行倾斜基层政策,增强镇级基层吸引力
一是在政治上要多关心。在干部提拔使用上,更加注重基层一线,形成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探索建立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制度,实行适当倾斜基层政策,对镇级领导干部中思想素质高、工作时间长、实绩显著的镇级领导干部,适当提高一个职级待遇,鼓励镇级领导干部安心基层工作。二是在工作上要多支持。各级领导和部门对镇级领导干部既要严格要求,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理解和支持。对镇级领导干部工作中出的问题,要在弄清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主客观原因,严格按上级的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责任主体,不能一出现问题就不加分析地横加指责和处理,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来自上级党组织的信赖和支持,增强他们在工作中的踏实感和安全感。三是在生活上要多关怀。要积极稳妥地探索经济待遇向镇级倾斜政策,分类设置边远镇级岗位特殊津贴,适当提高在边远艰苦地区镇级领导干部的经济待遇。积极帮助镇级领导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制定优惠政策措施,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安心基层工作。四是在身心健康上要多关爱。经常性地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了解镇级领导干部所思所想,解开思想疙瘩,理顺情绪,缓解压力,帮助他们卸掉思想包袱,平衡心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使镇级领导干部掌握释放心理压力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增强自身心理调节和承受能力。建立定期体检制度,每年由财政拿出专项经费,安排全体镇级干部参加一次健康体检。落实休假制度,督促镇级领导干部合理安排休工龄假,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开展健康有益文体活动,改善身心健康。
(五)完善考核机制,科学评价镇级领导干部现实表现和工作实绩
一是建立健全务实管用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为基础,以届中、届末考核为重点,增强考核动态性和系统性。考核方法上,要坚持上级评价、相关职能部门评价、党委考核评价、基层群众评价和社会评价有机相结合。二是要突出考核重点。在政治上要突出考核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生活作风等;在能力上,突出考核科学决策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等;精神状态上,突出考核精神面貌、事业心责任感等;在工作实绩上,突出考核工作成效等;在廉洁自律上,突出考核遵纪守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群众口碑等。三是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要把考核结果作为镇级领导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的,予以褒奖;对考核差的,视情况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
(六)建立奖惩分明管理机制,激发镇级领导干部生机活力
当前镇级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是客观事实。但从主观上看,当前个别镇级领导干部身上弥漫着一股庸、懒、散风气,缺乏一股敢于担当精神和一股干事创业工作冲劲和活力。古语云:国家大事,唯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一是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和激励优秀的镇级领导干部,对那些勇于开拓、能干事、敢干事、干得成事的实干型干部给予大力支持,对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予以重用,努力营造一种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让干好了事的人有地位的良好氛围。二是要旗帜鲜明地惩处个别庸、懒、散干部。对于极个别思想懒散,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消极怠工,只占位置不干活或闹不团结的镇级领导干部,要敢于动真格,严格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予诫勉谈话、责令书面检讨、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对不改过者,视情况给予交流调整、降职、降级、责令辞职、免职、辞退等处理,违法犯纪的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从思想认识、用人导向上,旗帜鲜明表明一种坚定的奖惩分明的态度,形成能上能下的选任机制,就会对镇级领导干部产生良好的教育和约束作用,振奋镇级干部的精神,激发镇级干部的生机活力,在镇级基层涌现一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第10篇 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进贤县作为南昌特色经济板块,欠发达农业县区要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人才问题显得格外重要。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安排,我们围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课题,通过采取实地考察、座谈、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县乡镇、卫生、文化、建设、教育、工业企业、科技、人事等部门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有关方面对我县专业技术人员人才发展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调查中我们深感:专业技术人才的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影响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一、我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在优势,全县人才队伍包括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推动进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人才工作环境逐步改善。近年来,我县专业技术人才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基础条件逐步改善,成长环境逐渐优化。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人才问题的文件精神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了《进贤县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成立了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部专门成立了人才工作科,着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和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制度,提高各类人员的素质。
(二)人才总量稳步增长。近年来,由于加大人才使用政策宣传力度,使得用人机制多样化,初步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优秀人才的招引力度、大专院校人才引进力度和现有人才的培训力度,人才总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人才结构不断优化。
(三)人才市场运作逐步完善。我县人事、劳动部门近年来一方面抓人才培养和引进,一方面抓人才交流和输送,在人才市场运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据调查统计,截止20xx年底,全县人才队伍总量达到43072人,人才占人口总数比例为5.4%。其中:党政人才2139人,研究生学历39人、本科学历840人、大专学历997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735人,专科以上学历达到43%;专业技术人才9837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938人、中级专业技术人才4559人、初级专业技术人才4340人;技能人才15419人,技师8人、高级工567人、中级工587人、初级工1131人;农村实用人才11942人。20xx年,全县人才需求状况。事业单位650人,其中研究生5人、本科生246人、大专生388人、大专以下8人;企业单位85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15人、本科41人、大专13人、大专以下15人。
二、我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人才总量仍然不足。近三年,我县面向社会招录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年龄30周岁以下的公务员145人、村官19人、“三支一扶”人员62人;县教育、卫生系统面向社会招收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16人;各规模企业高薪聘请了博士6人,硕士10人。专业技术人才虽有增加,但与发展的要求相比,缺口仍然很大。截止20xx年底,全县人才队伍总量43072人,占人口总数比例只有5.4%。县规模工业企业现有员工18000余人,但有相应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足1000人。教育系统在编6280人,按师生比例计算,缺口400人左右。文化系统下属8个事业单位专业人才总量30人,所占比例仅为10%左右,急需引进文物管理、建筑绘图、编剧编导等方面的人才。
2、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一是地理分布不均。占全县总量70%的专业技术人才大多集中在县城。乡镇人才较为缺乏。如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很少,有些卫生院居然找不到合格的执业医生,老百姓不信任卫生院,有时即使看个感冒也要跑到县城医院来,对“看病难”问题提出新的挑战。教师都集中在县城及周边乡镇,致使这些地区学校严重超编,而北面偏远乡镇则编制未满。二是行业分布不均。目前全县工业企业单位在岗专业技术人员中,其中建筑安装、医疗器械、烟花鞭炮等行业总量大,而社会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占的比例很低。只有军山湖大酒店、金鼎大酒店有少数专技人员。三是单位分布不均,教育、卫生和党政群机关人才相对集中,占全县人才总量的75%,而从事实际经济活动的人才,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更少。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专业人才年龄偏大,没有形成良好的替补梯队,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
3、高层次人才短缺。全县专业技术人才9837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938人,不足1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大都集中在卫生、教育系统,工程技术系列的高级人才相对较少 。目前,我县卫生系统有专业技术人员1720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68人,占4%,中级技术职称人员403人,占23.4%,初级和初级以下职称人员1249人,占72.6%。教育系统人才总量6280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268人,占12.3%,中级技术职称人员3779人,占60%,初级技术职称人员1391人,占22%。
4、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虽然我们在吸引优秀人才服务的工作上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人才一方面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又难以招引。我县曾是江西工业十强县,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培养出来了大批优秀人才,由于企业改制等原因,这些人才外出谋生发展,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在前几年的公开招考中,我县部分单位部分专业如畜牧兽医等,因报名人数太少,达不到招考比例,不得不取消开考。欠发达的县情,决定了我县容人环境的不优,高级人才虽有引进,但因为他们离妻别子,加之生活单调,缺乏交流平台,年青的长则1-2年,短则1-2月,年长的也多难久留。再者在部分企业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多有裙带关系,这也影响了企业正常的招人引人秩序。
(二)原因分析
1、重视人才理念不新。不少单位的领导对人才重视不够,没有把人才工作纳入到工作发展计划中去,存在着重设备更新,轻人才引进;重眼前效益、轻人才培训的现象。部分单位虽然在思想上已经一定程度地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但在现实中并没有真正重视人才、重用人才。在具体职位安排、增资加薪、奖金发放和福利待遇方面仍然重资历、轻业绩,重文凭、轻水平。在企业用人问题上,不少民营企业还是任人唯亲,对外来人才不放心、不放手,使人才难以施展才华。当然,也有一些单位处于无可奈何的局面,想要的专业技术人员要不来,退伍军人安置又不能不要,处境有些尴尬。
2、集聚人才环境不优。调查显示,我县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难,最重要的因素是综合环境差,并非待遇低下。进贤目前来看还是存在发展不够,总量不大的矛盾,存在基础不牢、投入不足等制约。因此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少,吸纳和集聚人才的能力不强。同时由于经济欠发达、区位上没有优势,我县干部职工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生活环境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自然而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县畜牧局20xx年从大专院校双向选择招聘3名专业人员,由于该单位待遇较差,其中2名未上班,1名半年后辞职。
3、使用人才机制不顺。一是人才管理机制僵化。表现为进口不通、出口不畅。由于事业单位控编控岗,造成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后备力量明显不足。而且我县退伍军人安置多补充到事业单位,其中绝大部分专业不对口,不能充实到技术岗位,大多基本上已经实现“军管”。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干部终身制、提拔容易降职难的现象始终未能打破,真正凭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衡量人才标准,真正做到公正选人、科学用人的机制尚未形成,整个队伍缺乏生机和活力。二是企事业单位人员享受福利待遇标准差距较大,不利于人才向专业岗位转移。
三、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针对以上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三方面制约,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强化举措,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整体水平,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一)更新人才观念,加强人才工作领导。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当今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新时期,人才工作尤其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全新的思想观念引领人才队伍建设。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自觉把人才工作摆在党委和政府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制订人才工作规划,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激发创造的良好氛围。要牢固树立“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观念,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使用人才的主要标准,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于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在校博士、硕士的引进要打破框框,放手引进,放心使用。要牢固树立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观念,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把人才资源建设作为摆脱贫困落后状况的一个重要抓手,坚持党政领导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五支队伍一起抓,推进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同时,要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更新择业观念,鼓励更多的进贤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
(二)创新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人才工作的活力,根本在于体制机制。当前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体制性障碍和机制不健全问题。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构建党管人才新格局。通过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管理体制创新,努力消除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性障碍,最大限度地释放蕴藏于人才队伍的潜能,使人才工作在创新中不断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经济欠发达、环境相对落后的地区,要以更灵活的政策,更大的投入,更宽松的环境来吸引人,留住人。要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强城市设施配套,做大城市规模,做优城市环境。针对容人难的问题,可以设立专家楼,为专家交友、交流搭建平台,同时配套各类娱乐服务设施,对专家实行公寓化管理。要舍得下本钱,用精力,投感情,真正做到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要加大政府投入。由各级财政负担的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应坚持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基本生活待遇。要根据《南昌市科技投入条例》的有关政策规定,按当年财政预算支出1.1%的比例落实好科技三项经费投入。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要设立专门奖励基金(如科学技术奖励基金、文学艺术奖励基金、教育奖励基金等等),进行重奖。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要建立立体化的人才培育格局,为人才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逐步建立财政、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教育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培训投入的力度,定期组织各类人才到党校进行理论培训,并有组织地将优秀人才选派到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企业、跨国企业进行培养锻炼,提高掌握先进管理知识、熟悉国际惯例、追踪先进技术的能力;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依托,实施个性化、菜单式的继续教育,并建立相关评估体系;要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自主培养,着眼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的需要,抓紧培养一批关键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工程技术的将才;以重点项目、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为平台,组织实施一批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要以增加总量、改善结构、提高能力为目标,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在培养教育中,既要重视有所成就的人才,更要关注具有潜力的人才,建设人才梯队,搞好人才储备。
(四)搞活人才流通,调优人才队伍结构。一要完善人才流动配置政策。实行人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组织人事部门的宏观调控职能,针对我县绝大多数专业技术人才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的现状,强化人才奖励政策、优化人才服务政策;重点抓好双向选择制度、分配激励制度、流动用人制度、执业资格制度、岗位管理制度等,促进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对在艰苦行业、困难地区工作的专业人才,在职级评定、职务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实行倾斜,鼓励和支持机关干部中优秀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以及有一定门路和经济头脑的干部离职到企业任职、领办或创办经济实体,鼓励和支持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镇、乡村任教。同时,放宽高校毕业生来我县的就业政策,储备优秀年轻人才。二要建立有利于人才流动的绿色通道。要加快无形人才市场建设,推动人才市场信息化,加快人才信息网和数据库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引才、集才、聚才方面的作用,实现人才信息资源互通共享。三要改革用人机制,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强化企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严禁非专业人员进入业务部门(单位)工作。建立凡进必考、竞争上岗、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开招考、按岗聘用、竞争上岗。逐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和执业资格制度,推行人才社会化评价、制定政策,促进人才评价体系的规范化、科学化,真正落实用人单位职务自主聘任,实现职务能上能下。对业绩能力突出的人才,不受学历、资历、外语条件限制,可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对事业单位业绩能力突出的人才,适当放宽职称聘任职数限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第11篇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他们立足家园,活跃农村,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特别是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期,××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局按照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局安排,抽调专人组成调研组,深入乡镇,就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县总面积32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1万亩,辖23个乡镇,267个行政村,9个社区。全县现有人口4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6万人,农村劳动力18.7万人。全县共网有农村实用人才584人,占农村总人口的0.2%。从行业分布上看,种植业142人、养殖业226人、农产品加工业69人、企业经营91人、其他56人,分别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4%、39%、11%、16%、10%。从文化层次上看,高中(含中专)以上学历110人,初中学历372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102人,分别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9%、64%、17%。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县委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全县人才工作的重要部分常抓不懈。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人事、科技、农业、教育、卫生、财政等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县委组织部发挥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20xx年初,根据省、市委组织部关于转发中组部《关于印发〈___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分解落实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县结合实际,由县委、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分解落实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根据各部门的职能,对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等28个部门进行了任务分解落实,建立了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抓总,人劳、农业部门具体负责,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财政、计划、扶贫等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团委、妇联、科协等群团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了社会各方面力量培养农村人才、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工作格局。
(二)分类选才,不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按照农村实用人才的不同类型,分别将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致富能力强的农村能人,长年活跃在农副产品市场,对农副产品的产、供、销信息十分熟悉的农村经纪人,文化程度较高、创业精神强且勇于闯市场的农村青年,特别是毕业回乡的高中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列入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行列。目前,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库共吸聚各类实用人才1154人。
(三)强化培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素质。依托县委党校、县农广校、科技示范基地、乡镇实用技术培训学校等培训阵地,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把农村人才培养和项目实施有机结合起来,以“国际计划”、“阳光工程”、“生猪发展”、“沼气建设”等项目的实施为农村人才成长搭建了平台。通过专业培训使他们每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两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先后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65余期,培训940余人次。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将乡土人才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的“双培双带”、党员“双示范”、“旗帜工程”、“标兵工程”活动结合起来,注重把普通农民培养成农村实用人才,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实用人才培养成村组干部和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全县86名农村致富能人和返乡青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51名被发展成为党员。同时,县上每年抽调专人组成农村科技致富宣讲团,深入乡镇、村对农村实用人才和基层干部进行巡回培训。每年组织生猪养殖技术、茶叶种植技术、新农村建设等专题宣讲30余场次,参训人员达1870多人次,收到了良好效果,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好评。
(四)创新方式,积极为农村实用人才搭建舞台。采取政策引动、激励推动、典型促动等措施,对条件具备、“双带”本领明显、得到群众公认的农村实用人才,通过组织推荐、公推直选等途径,把他们选进农村各种专业协会、村两委任职,为他们搭建“施才舞台”,拓展创业空间。目前,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库中380余名综合素质较高、群众评价好的年轻人才活跃在新农村建设各类产业中,12名管理型拔尖人才进入了村级领导班子。围绕茶叶、生猪两大主导产业,成立了由农村实用人才组成的茶叶、生猪产业协会,依托产业协会,搭建了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杨河镇李河村生猪协会,积极为全村养殖户提供培训、新品种推广、技术指导等服务,既增加了养猪农户的经济收入,也促进了本村生猪产业的发展。
(五)搞好服务,优化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环境。积极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创业提供资金、技术、项目、政策等保障服务,让想干事的有机会、干成事的有地位。结合全 县建有茶园20余万亩,但茶园管理、茶叶加工水平不高等实际,县上聘请了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朱先明担任县政府茶叶经济顾问,为××茶叶经济“把脉”,培训茶叶技术员,为茶农解疑答惑。积极帮助××柳树镇白杨村党员但启军争取低贷资金300多万元,建起生猪示范养殖场,他致富后,帮扶40多户贫困家庭养猪走上了致富路,被省委授予“省级党员致富带头人”称号,像但启军这样受到扶持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有100多人。对于在各行业涌现出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和先进典型,我们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增强他们的荣誉感,激发他们干事业的热情。开辟了“牧河先锋”、“时代风采”等宣传栏目,宣传先进典型人物。先后组织开展了“十大种茶能手”、“××县青年十杰”、“巾帼十杰”评比等活动。通过开展卓有成效、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在全县营造了一个“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文化层次普遍偏低。我县农村实用人才中,64%只有初中文化,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9%左右,特别是大中专及以上学历的实用人才很少。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我县35岁以下的只有69人,仅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2%左右,行业多集中在种植、养殖、加工方面,而且多集中在经济较强、交通便利的乡镇,偏远地区农村的实用人才相对较少,特别是有一定影响,带动能力强的农村经济人较少。
三是教育资源整合不够,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缺乏系统性。虽然我们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上下了一些功夫,做了一些工作,开展了一些活动,但由于农村实用人才涉及的面比较广、队伍相对庞大,加之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多年的实践积累,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绝大多数只有初中文化,且从事专业杂乱、技术种类繁多,培训专业的设置很难适应实用人才培训的需要,针对性不强,只能停留在对种植、养殖等带有共性专业的培训上,而对企业经营、农村经纪人、专业技术等方面培训力度不大。
四是农村实用人才整体作用发挥不强。由于少数农村实用人才观念落后,存在小农经济思想,影响了实用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结对帮扶致富、领富带富方面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农村实用人才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四、建议及措施
一是完善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把农村实用人才纳入全县人才队伍的管理之中,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实用人才管理网络,形成以县委组织部门牵头,人事、农业、科协、教育等部门各司其职,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具体抓落实的管理模式。加强制度管理,坚持和完善建档造册、走访联系、交心座谈、领导挂点等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上制度化轨道。
二是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纳入全县整体培训规划之中,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上。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培训阵地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作用,定期组织农村实用人才集中培训,进行政策、实用科技知识辅导,提高素养。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辅导,适时传播新技术、新知识。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使农村实用人才不断更新、充实和深化,进一步提高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
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活力。其一,政策上倾斜。在生产信息、用地、资金、品种、技术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和技术倾斜和扶持,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帮助农村实用人才把产业做大做强。其二,政治上激励。对那些年纪轻、技术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人才,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之中,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提高村组班子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为农村实用人才作用的发挥搭建舞台,提供用武之地。其三,待遇上激励。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把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同其职称评定结合,逐步把实用人才纳入乡镇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使昔日的“土专家”、“田秀才”有名有份,并落实相应的待遇,规定权力和义务,增强其责任感。其四,荣誉上激励。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村党员科技示范户”等创评活动,树立好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加大表彰、奖励力度,扩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其荣誉感,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爱护和重视,激发农村实用人才报效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第12篇 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___、xx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针对这一要求,结合中央及盛市委组织部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跃式发展。最近,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藁城市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当前,我市的企业无论是国有还是非公有制企业,多数都面临着经营管理机制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更新换代慢、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基础科技力量弱、人才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缺乏高级管理人才和科研人员。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归要到底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培养、引进、用好、用活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促进我市国有和非公有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第二,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农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业逐渐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种转变当前集中体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两高一优农业的拓展,它对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上要求越来越多,在素质上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现代人才观,把本地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尤其是掌握高、精、尖农业技术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与本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为本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第三,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当前,群众对艺术、文化等高层次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而从我市现状来看,满足群众这一需求的人才队伍远远不足,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社会全面发展对各行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积极引进和培养紧缺行业的专门人才,努力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建设一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广播、教育、文学艺术、卫生等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二、高层次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是,应当清醒的看到,我市人才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高层次人才总量少。一是绝对数量少。从当前看,藁城市高层次人才占全市人才总量的不足3%,且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教育、卫生系统;二是专门行业人才少。尤其是缺乏生物、信息、化工等领域的新兴行业人才和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员;三是知名人才少。石家庄市管拔尖人才数量无几,省管专家至今仍是空白。上述现象在县(市)级人才队伍中较为普遍,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有较大改变。
第二,人才结构布局不够合理。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与所任职称对比呈明显的金字塔状分布,高层次人才平均年龄偏大,存在高级人才断层现象。在全市近400名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中,45岁以上的人员达到了90%以上。二是行业分布不合理。卫生和文教两个行业部门高层次人才高度密集,占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而工农业生产一线的高级人才较为匮乏。三是地域分布不合理。市区、开发区等经济发达区域高层次人才相对集中,而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农村等区域高层次人才较为匮乏。
第三,创新型人才数量少,智力资源利用效能低。现在的高层次人才大多专业知识比较单一,创新能力较差,科研开发转化能力低,不能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由于受现有用人机制的制约,一方面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传统企业及特种行业等急需大批掌握新技术、推广新成果的高级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或沉冗于国家机关、或没有基础科研项目,而造成人才资源闲置和浪费。
人才队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工农业生产中的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经营粗放、传统产业改造步履维艰、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滞后、科技成果转化慢等不良后果,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分析起来,大致有以下原因:⑴基础条件差。主要表现为教育设施落后,教育投入较少,科研经费不足,制约了人才的梯度培养和高层次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⑵人才流动不合理。环绕京津石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既有机遇又面临挑战,总的来说挑战大于机遇,京津石等大城市的环境、经济和政策优势造成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形成单向流动,对我市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⑶管理体制不科学。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管理行政人员的方式管理各类人才,在流动、晋升、住房等问题上设置了许多壁垒,缺乏竞争和激励机制,在工作中存在着思想不够解放、措施不够灵活、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
三、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探讨
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只有牢固坚持以人为本、关键在人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上下大功夫,积极构筑人才高地,努力建设一支适合本地发展的数量多、素质高、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第一,进一步深化用人制度改革。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改革传统的人才使用管理制度,面向社会,打破身份、部门行业和地域限制,实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人才市场建设,努力形成功能齐全、措施配套、行为规范、服务周到、快捷高效、运行灵活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和主渠道作用。国有企业要加快建立能上能下、人员能出能进、企业用人自主、个人择业自由、充满微型机和活力的人才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制度的关于事业单位从事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积极探索建立管理人员职员制,强化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同时,通过科研机构改革,鼓励和引导高级科技人才进入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或自办科研实体,不断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
第二,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力度。要在建立和完善后备人才库的基础上,立足本地实际,有计划、有针对地开展高层次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一是大力发展科教事业。要加大教育、科研经费投入,并加强与重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横向联合,通过联合办学、专家讲学、举办各类研讨班、进修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素质。二是建立外部培训基地。有重点的选拔一批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通过到重点院校、大型企业及经济发达地区进修或考察、锻炼等方式,加快知识更新步伐。三是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对于表现突出的后备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要坚决打破论资排辈,敢于把他们推向重要的技术和管理岗位,让其充分施展才华,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尽快脱颖而出。
第三,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一是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通过人才分流、下乡服务、兴办实体等措施,加大科技兴农、智力支农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二是要围绕工业结构调整,以支柱产业的人才资源开发为重点,大力开发企业科研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三是要围绕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加快培养计算机应用、新材料新产品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高机关报技术人才。四是要加快人才培养层次结构调整,加大适应本地社会发展急需的城市建设、文化艺术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并积极支持和鼓励这些人才参加高层次的进修教育,促进知识更新。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在使用、配置人才时强调专业对口、行业对路,切实解决人才用非所学和积压浪费等问题。
第四,进一步加快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加快科技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对科技成果的奖励措施,提高知识和智力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比例。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其科技人员对高新技术成果向企业出资入股的,作价金额占企业注册资本的比例可据情而定;对于在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按一定比例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对科技成果转化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各部门要把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纳入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制度具体落实措施,使按智分配逐步成为按劳分配的重要补充,从而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投身于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
第五,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要立足本地实际,研究制定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在人才引进的力度、广度上下功夫,尤其是对高级专门人才及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在住房、工资待遇、社会保障、收益分配、子女就学就业等方面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增强本地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到本地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同时,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以人为本,不能一概求全,对在某些方面确有特殊困难的优秀人才,要在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时适应倾斜,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努力营造一种不求所有,但求所为,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
61位用户关注
70位用户关注
78位用户关注
81位用户关注
65位用户关注
90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
9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