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调研报告总结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1、概念: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
2、现状:从xx年起,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部委以及许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自主创业者也不断增加。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各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占到在校生的近5%,而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数量所占的比重则更大。大学生创业意向与社会环境、学校氛围息息相关,也与自身的创业意识密不可分。二、研究目标(核心问题)
此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的大学生创业意向及需求的调研及访谈,旨在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及需求状况,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进而响应我国科学技术部《关于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相关文件要求,并由学校相关部门依此来制定支持我校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及制度,以积极引导山大科技园威海分区所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工作。
三、研究方法
一次调查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的制定。为了确保资料的真实性与全面性,调查人员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我校12个学院和马克
思主义教学部xx级—2012级在校本科生和2012级、2012级研究生。
调研采取系统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我校十二个学院的人数比例分配问卷。在每个学院随机选取专业,在选定的专业中随机选择班级,并且使男女人数比例为1:1,保证了调研的科学性。
四、问卷基本情况
按照我校十二个学院的人数比例情况,共打印650份问卷,实际发放634份,实际收回614。其中,商学院发放 189 份问卷,实际收回187份问卷,缺失2份,废掉6份;法学院发放49份问卷,实际收回44份问卷,缺失5份;新闻传播学院发放51份问卷,实际收回48份问卷,缺失3份;翻译学院发放33份问卷,实际收回30份问卷,缺失3份;韩国学院发放31份问卷,实际收回30份问卷,缺失1份;艺术学院发放26份问卷,实际收回26份问卷,缺失0份;数学与统计学院发放44份问卷,实际收回44份问卷,缺失0份,废掉9份;空间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发放45份问卷,实际收回43份问卷,缺失2份;海洋学院发放52份问卷,实际收回50份问卷,缺失2份;信息工程学院发放41份问卷,实际收回41份问卷,缺失0份;机电工程学院发放51份问卷,实际收回51份问卷,缺失0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发放19份问卷,实际收回19份问卷,缺失0份;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发放1份,实际收回1份,缺失0份;其中,因不明原因缺失两份。
第二部分 本次调研需要显示的几个核心问题
一、描述现象
1、我校学生对创业的了解,他们的创业意向,以及现在所处的状态。即“是已经开始创业,还是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创业”。
2、性别与创业意向之间的联系。
3、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与创业之间的关系。
二、总结问题
1、我校学生对创业的态度。
2、调研对象所认可和倾向的创业模式。
3、影响我校学生创业实践的缘由。
4、调研对象在创业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三、提炼观点
1、为提高创业水平和质量,学校应做哪些工作。比如,宣传推广创业赛事等。
2、学校应该给有意向创业的同学提供哪些帮助,给与什么政策扶持。
3、如何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突出创新,提高创新水平。
第三部分 调研数据分析
一、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
本次调研对象选择涉及全校商学院和法学院等12个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包含了工商管理类、朝鲜语、新闻学等26个专业,年级跨越xx级—2012级在校本科生和2012级、2012级研究生。 其中,男同学人数为327人,占总人数的54.6%;女同学的为271人,占总数的47.2%(有一人未选择性别),男女比例接近1:1,基本与前期调研计划相符。
在不同年级的选择上,xx级—2012级的选中人数比例基本为2:3:3:2,研究生一共选择50人,约占总数的7%,符合调研前期的计划安排。
二、xx大学学生的创业意向及实践状况
1、调研对象的创业意向
(1)有超过半数的调研对象“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
在调查中,总共599人回答了“您现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状况如何?”这一问题,其中,有191人表示“从来没有过创业打算”,占总人数的31.9%;表示“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创业”的人数为379,占总人数的63.3%;正在进行创业或者已经成功创业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4.6%,有超过半数的调研对象“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
(2)调研数据显示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创业
在全体调研对象中,回答这一问题的男生总数为327人,女生总数为271人。其中,有创业意向或者已开始创业的男生有241人,女生有165人;已成功创业的男生有5人,女生为0人;而“从来没有过创业打算”的女生有106人,男生只有85人,可见在调研对象中,男生比女生有更明确的创业意向和更强烈的创业激情。
(3)创业意向与专业及学科有一定的关系
在调查中,商学院与其他学院相比,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在人数上明显多于其他学院,在比例上也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由此可见,创业意向与专业及学科是有一定关系的,无论在何种层面上说,商学院的同学都更加容
易接受有关创业的相关信息,因为与学科关联性较强,创业对于商学院的学生来说不是那么遥远
2、对创业教育的了解
以下是调研的相关数据
(1)对 “教育部门试点创业教育”的了解程度
(2)对“团中央和学联组织承办的kab项目”的了解程度
(3)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办的syb项目”的了解程度
(4)对“多个组织联合举办的‘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 的了解程度
(5)对“高等学校自主设计创业教育项目”的了解程度
由以上数据资料可知,调研对象对诸如“教育部门试点创业教育”、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办的syb项目”、 “团中央和学联组织承办的kab项目” “高等学校自主设计创业教育项目”等项目了解较少,表示不了解这些项目的同学比例均在70%以上;然而,对于“多个组织联合举办的“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在被调研的599人中,有近437人是了解的,占到总数的73.0%。这是因为,“挑战杯“赛事是我校长久以来大力宣传的重大赛事,而对其他的项目宣传推广较少,甚至还未启动。由此可见,学校对相关创业赛事的推广和宣传是提高学生认知和参与这类竞赛的前提,也是普及创业教育、推进创业的保障。
三、xx大学学生创业需求调查
1、 创业资金、创业团队、创业项目、人脉资源和良好的心态是大学生认为创业成功最需要把握的因素。
由数据显示,被访者认为创业成功最需要把握的因素是创业资金、创业团队、创业项目、人脉资源和良好的心态的比例分别为71.8%、62.8%、58.4%、60.8%、52.3%;而认为是商业模式(即盈利模式)创业经验、脚踏实地的实务能力的比例分别为45.4%、40.6%、50.1%。
2、调研对象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个人强烈的价值观志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各种场合的应变能力以及个人或团队研究成果或专利。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个人强烈的价值观志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各种场合的应变能力以及个人或团队研究成果或专利的人数比例分别为
26.3%、24.2%和20.4%;认为是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支持、学校提供的各类创业培育和服务、的到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的则分别为14.2%、4.8%、8.7%。其中,被访者对于学校提供的各类创业培育和服务并不看重,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独立创业意识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学校之前对于学生创业扶持力度不够,扶持方式简单而老化,缺少创新,因而不被学生看重。鉴于此,学校在提供相关帮助时,就要做到相关措施切实有效、落到实处,真正的能对扶持大学生创业起到帮助作用。
第2篇 敬老院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镇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下,党委、政府始终把解决五保户供养和老年人养老问题作为最大的民生,并以镇敬老院和白顶子村互助养老幸福院为平台,大力支持、扶持家庭养老,推动了全镇养老事业健康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镇敬老院基本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敬老院方面
1、基础设施差、设备老化。一是房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虽经几次维修,但由于已使用近三十年,现仍存在多处漏水,后阳台裂缝等安全隐患;二是建设敬老院时未征用、耕种土地,造成现在入住人员无地耕种,造血功能不足。
2、入住率较低,有一点劳动能力的不愿入住,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高龄五保户又逼迫要求入住,而敬老院目前又无力承担,矛盾重重。
3、运转经费保障不足。
一是五保供养人员补助标准偏低,不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特别集中供养人员和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人员。
二是管理服务人员财政未预算工资补贴,经费无正当来源,只能挤占挪用临救资金等民政专项资金支付。
(二)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方面
2、对自愿入住互助养老中心老人缺乏管理经验,目前虽有老人提出入住申请,但由于缺乏经验和经费保障不敢让其入住。
3、运转经费无保障,目前国家对互助养老中心(包括管理人员工资)无任何补助,为保障其运转,政府只能整合一切民政资金给予适当补助。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高度重视农村养老工作,特别是五保老人和留守老人的养老工作。
3、创新思维,大胆探索,吸取别人推进养老事业先进工作经验,提升服务水平,探索出一条适合实际的政府推进养老事业经验。
4、强化资金保障,2023年,我们将一方面向上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将整合一切民政资金确保敬老院和互助养老幸福院正常运转,和老年人正常养老生活所需。
四、几点建议
1、建议市财政按一定规模和标准预算敬老院和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管理人员工资。
2、按照区别对待原则,分年龄段和实际身体状况,适当提高五保供养人员、特别是集中供养人员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生活自理人员的补助标准。
3、上级应给予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生活设施的规范配套。
4、加大对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管理人员培训和指导,以利于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5、加大对敬老院和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硬件建设资金支持力度,不给乡镇留资金缺口。
第3篇 工商注册登记工作调研报告
一、在履行职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许可方面:今年,新的登记制度正式实施,但相关配到法律法规制度还未完善,特别是相关的前置审批条件还未出台,在现阶段如何把关相关登记注册门槛,成为当前一个难点问题。一方面从大政方面来讲,想进一步放宽注册条件,“法不禁止即可为”,但在相关政策未颁布之前,我们工商登记工作又不能擅自放宽,因此,出现了两难的工作局面。按照体制改革的要求,食品流可证的办理应移交到食品药品监管局,但目前人员分流、职能调整等工作悬而未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流可登记工作的开展。同时,个别登记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登记需提交的全部材料要求是否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重点行业是否具有完备的前置审批许可,行政许可是否超时在个别行业登记中把关还不够准确。特别是个别临界行业,各个所把握标准不一,不同时期执行标准不一的问题还存在。
(二)市场监管方面:这是当前基层工商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尤其体现在无照经营、食品安全、高危行业监管上。高危、重热点行业的经营者普遍存在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管理现象,前置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颁发前置手续不及时、擅自设定前置指标、频繁换发前置手续等原因,给工商年检、变更、规范前置手续和日常监管带来重重困难。同时,我们个别的工商干部缺乏危机感和责任感,就为造成严重的后果提供了可能。原来我们基层监管执行的是巡查制,今年开始上级要求实施抽查制,但如何抽查、怎样抽查、查到何种程度能算作履职到位,都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三)依法行政方面:由于执法人员水平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在程序违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可能。例如:强制措施是否使用得当,调查取证过程是否规范,告知程序是否履行到位,各项违法证据是否完备、证据链是否完整。行政处罚是否得当,证据充分不充分、证明力足不足、处罚依据与事实是否完全相符,适用法律法规是否准确等等。再者,能否准确使用自由裁量权也是在具体案件办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执法风险。
(四)消费维权方面:消费维权工作是关系每一位消费者切身利益的大事,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消费纠纷也相伴而生。当前,我们工作人员在处理消费纠纷时,特别是面对对立情绪急剧的纠纷,在处理上还存在畏难情绪,不能做到完全的履职尽责。
二、履职问题成因分析:
履职问题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
(一)客观方面:1、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备,新的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于3月1日正式实施,当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备,特别是前置审批条件目前尚不明确,我们工商人员在具体工作时无法可依、无规可循。2、法律法规分工不明确。因无证与无照存在前后关联性,以前是先证后照,工商人员面对无照经营也是“望无兴叹”,目前是执行先照后证,还是重点行业执行先证后照,尚缺乏明确的制度规定。3、行业自律意识缺乏。经营过程往往追求利润最大化,容易导致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缺失,当前社会信用机制的落后也加大了工商市场监管的难度和不确定性。4、执法手段落后。面对电子商务迅猛发展、食品安全纷繁复杂等形势,一线监管仍停留在“望、闻、问、切”的初级阶段,专业设备与人才的不足导致监管执法能力难以适应时代要求。5、工作强度较大。工商所一个干部监管着片区内成百上千户经营主体,贯彻食品、商广、消保、公交、监管及内务各条线众多要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容易造成疲于应付、顾此失彼状态。
(二)主观方面:1、风险意识淡薄。有些工商干部怕麻烦图省事,在执法中走捷径;有的图一己私利,刻意所为;有的怕承担风险,刻意规避制度规定;有的心存侥幸,有的无知无畏,共同点都是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责任感,没有准确地认识权利和责任的关系;2、法制意识不强。有一部分工商干部不加强业务学习,不及时更新知识,干什么工作都凭借老经验或是跟着感觉走。认为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只要能够完成上级布置的目标任务就是好猫。“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3、人心浮动。工商职能划转、人员分流沸沸扬扬的搞了一年多,到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致使工作人员人心浮动,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前途未卜,也为履职到位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三、促进履职到位的对策
履职不到位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工商执法的深度推进和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一味地从客观上找困难,而是要主动研究、讲究方法、狠抓落实,克服工商人少事多的困难,真正做到履职到位,强化效能。
(一)树立风险理念,强化责任意识。要让干部清醒认识到:想免于“问责”就必须“尽职尽责”,只有责任的切实履行才有是防范履职风险的保证。要强化干部思想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塑造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勤政廉洁的理念。更新执法理念,认识到“监管≠查案”,把监管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督促市场主体建立和实施自律管理制度上;“执法≠罚款”,充分发挥行政指导作用,进行警示提醒;“自由裁量≠随意处罚”,慎重和规范使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防止执法的随意性。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升综合素养。要充分开展对干部的业务技能培训,从法律法规到办案程序进行全方位学习,要以“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为重点,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案件评选活动及主题征文活动等,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培训、技能大比武等系列活动,以此提升干部业务技能,为规范执法行为打牢基础。
(三)突出工作重点、注重方式方法。一是要立足12315系统和红盾维权联络点网络,注重宣传引导,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对娱乐休闲、食品、房地产经纪等涉及百姓生命健康及社会稳定的高危、重热点行业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构建多角度、多方面的监控网络,强化发现机制,对违法经营行为严格依法查处。二是对一些反复取缔反复回潮的高危、重热点行业无照经营或者因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顽症、难点,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形成公安、工商、食品、药品、文化等多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在较为激烈的整治行动中,要加大对群众的宣传、解释、沟通工作力度,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防止暴力抗法、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三是要充分运用行政指导等柔性监管措施,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积极上门走访,了解经营户需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现实困难,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四是畅通消费维权渠道,及时受理消费者的申诉、举报,正面引导,耐心调解。尤其是群体性事件,要善于把握群众心理,注重安抚,稳定事态,在全面调查了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职能,依法行使职权,防止群体性消费纠纷风险的发生。
工商注册登记工作调研报告
第4篇 法院执行难新特点调研报告
执行难是多年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难点。近几年人民法院虽下大力气着力解决,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并显现出新的特点。
一、执行难的新特点
1、随着诉讼案件不断增加,执行难案数量增加。因被执行人下落不明导致案件无法执行的占到了中止和终结执行程序绝大多数,此类案件不断增加的同时,也使社会矛盾在不断积累。近年来缠访、越级上访、闹事的问题屡见不鲜。
2、被执行人难找。债务人采取种种手段逃避法院执行,是当前执行难中最普遍的现象。在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不是积极想办法履行义务,而是到处找关系托门路疏通人情,转移财产东躲西藏逃避执行。不仅以自然人为被执行人的案件如此,而且以法人和其它经济组织为被执行人的执行案件也是如此。企业每年都年检,但就是找不到该企业的人员财产,一些事业单位和村委会将公款以个人的名字在银行存放,使案件无法执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没有固定的居所、流动性强,回家的时间难以掌握,更有一些人外出不归,下落不明,而家中仅存有部分生活必需品,因此使案件无法执行。在审理时公告送达缺席判决,申请执行后被执行人下落不明,大部分案件从审理到执行都没见到过债务人,无法执行。
3、被执行人财产难寻。法院执行案件的标的物是被执行人的财产,只有被执行人有足够的财产才能保证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益真正实现。由于被执行人不配合执行,或者有意采用多种手段隐藏财产,加之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不健全,个人故意以其他人名字存款,企业在银行多头开户,有些单位以个人名字在银行存款,给执行设下重重障碍。有的将房产、车辆等登记在他人名下的躲避债务,有的夫妻协议假离婚,将共有财产归属于没有债务的夫、妻或子女等等。当法院进行调查时,找不到任何财产,不仅使生效法律文书无法得到执行,而且引起权利人的不理解甚至质疑,更使法院执行工作陷入困境。
4、有协助义务单位或个人不协助执行或者积极性不高。协助法院执行是一条法定义务,有协助义务的单位及公民,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积极协助法院执行。但在实际执行中,有时个别负有法定协助执行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出于怕麻烦,怕得罪人等原因,推诿、拖延协助执行。一些有协助义务的单位因选举、民主评议、利益相关等原因对协助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有畏难情绪,不协助法院开展执行工作的事屡有发生。少数部门对协助人民法院执行人为设置障碍,甚至制定法外的内部规定,抵制执行工作的正常行使。
5、执行机制差。目前,基层法院执行机构一般是执行庭和基层法庭。基层法庭审执不分,力量薄弱所呈现的问题自不待言,执行庭也因与设立初衷不一致而无法发挥联动应变效应。执行政策缺乏连续性,对强制执行措施的运用有缩手缩脚现象。另外,基层法院执行力量严重不足,执行法官老化,业务不精因此而造成的执行率低下,执行方式落后的现象暂无法解决。
二、新形势下执行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执行难作为一种社会综合症,其成因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执行难是利益主体多元化、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伴生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社会主义法制的进一步健全,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纠纷越来越普遍。随着诉讼案件数量的增长,执行案件的数量也就相应增多,难度也会在一定时期相应增大。
2、从道德文化的角度看,执行难源于市场主体诚信观念的缺失。当前适应经济发展新的道德观尚未建立,市场主体信用意识、责任意识等普遍低下。突出地表现在“逃债”等恶性债权债务关系上。对这种行为,社会批判的声音过于微弱,法律上也缺乏严厉的处罚措施,使得尝了甜头的人越发肆无忌惮。另外不少债权人认为一旦诉至法院,法院就可以保证其债权的实现,而自己却坐享其成,个别申请执行人难缠,如我院有三件执行案件,将生效判决书确定的内容全部执行到位,申请人不领,讲要按照他的理解执行,四处上访。
3、从案件审判来看,以往法院、社会舆论更加注重审判的公正与否,而忽视了法律文书的落实。又因法院实行分权控权,审、执分开,审判人员多注重审判而少考虑执行,形成了判的只管判,没有责任去考虑执行问题,忽视了执行的可能性,有时可能错过最佳的执行时机,使得案件最终无法执行。
4、从当事人来看,诉讼时被告人往往夸大自己履行协议的能力、随意承诺并随意达成调解协议,借调解之机拖延履行义务的时间,然后转移财产或销声匿迹。造成案件无法执行,出现调解容易执行难的怪现象。尤其在农村相对来说,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经常不到庭、不露面,对法院的执行工作配合积极性不够。而且协助执行难,农村一些村庄的群众或基层组织不愿得罪人,不愿协助法院执行,特别是一些被执行的农民还经常聚集亲友或煽动他人妨碍执行。另一方面得到申请人理解难。农村的一些申请执行人认为自己拿不到钱一定是法院没有尽到责任,故经常责难法院执行人员或干脆找法院要钱,如果案件因特殊原因一旦被中止执行,有的人则不断到法院来纠缠。从社会信用体现来看,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欠债还钱应当是法律意识人士的基本理念。可由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还在逐步完善,在基层不讲信用的行为被发现和追究责任的可能性还较低,对失信行为的处罚程度还远不够严厉。加之深层次的基层社会经济、文化前景、司法权威的弱化,导致当事人自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意识低下,相当数量的债务人千方百计逃避执行。
三、解决执行难问题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执行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矛盾综合交织的结果。这几年来,我院高度重视执行工作,健全机构,建立各项新机制,强化了执行措施的运用,部署了多次集中清理未结执行积案活动,加大了执行力度。但是,执行难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它涉及到立法,执法、普法和守法。需要法院主动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争取多种渠道获取执行线索,并不断强化执行威慑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
一是积极寻求党委、人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不断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确实有效地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及时协调解决执行中遇到的困难和有效地协调有关部门的关系,扫清执行障碍,为执行工作创造有力条件和良好的环境。法院在严格依法执行的同时,就执行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主动向党委、人大汇报,主动争取政府的支持。
二是完善执行管理体制,主要是加大执行局的执行管理权力和能力,加强上下级法院执行局指导和联系方面入手,改变基层法院执行力量分散,装备落后,信息不够畅通的情况。实行高级法院对本辖区内执行工作统一管理和协调体制,加强执行监督和提级,指定执行,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提供现实执法条件。实行执行实施权与执行审查权的互相制约,防止执行时人员权力过大。同时,也让执行员专司执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进一步完善将法院执行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范围。将中央政法委布置的由相关22家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落到实处,改变法院孤军奋战的局面,并真正形成合力。按照中央政法委法发[2022]36号《关于将法院执行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范围的意见》文件的要求,将执行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对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甚至干扰人民法院执行的单位或部门,实行“一票否决”,造成恶劣影响的,追究领导责任。
四是加强执行队伍建设,提高执行人员素质。执行队伍建设一方面指执行力量的加强。按照中央1999年11号文件规定,要把执行人员的比例增加到法院总人数的15%,更主要的是要加强执行队伍素质建设,即提高法律意识、业务素养、严格守法、认真执法,要加强执行人员的培训,提高公正执法意识,结合法院系统开展的“警示教育”活动,强化依法执行、文明执法。
五是强化大局意识。加强审、执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做好民商事调解与执行工作的衔接,避免出现调解容易执行难的情况;审判法官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合理把握调解的尺度,努力提高对调解协议可执行性的认识,注重在调解中释明执行风险;加强法院之间横向联系,以此营造一种执行声势,让被执行人明白只要自己债务未了,逃到哪里都会受到执行,从而打消外逃被执行人的逃债心理。
六是各部门联合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公民社会责任感,改善执行难的人为环境问题。如前所述,信用观念的缺失是执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要教育公民依法办事,使人民群众掌握相关方面的法律知识,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文化道德和法律意识,为法院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全社会范围内信用意识的形成也非自然形成,还需要外界的配合,所以要充分发挥媒体引导作用,让人们认识到不执行法院判决的社会危害性和严重后果。同时充分发挥全国统一的“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将执行案件录入到此系统,并与银行、工商登记、出入境管理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使得被执行人如出现严重资信问题,那么其无论融资或出入境等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赖账者要想在市场经济舞台上重树自己的形象,只有尽快履行义务。
第5篇 对于英语培训市场调研报告
申奥成功,中国入世,中国将需要大量外语人才。如今外语人才应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口语好的外语人才,另一个层次是“外语+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现在用人单位更愿意招聘外语+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因此,培养具有一门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将成为未来外语人才的发展趋势。现在,不少大专院校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外语人才需求,已经由单一的语言教学改为复合教学,比如外语加经贸、外语加外交、外语加法律等等。并为学生增设第二外语、公共关系等选修课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目前市场很火,几乎知名培训机构都在介入。参加商务英语培训的求学者主要群体有外企的白领、想进入外企工作的大学生和从事国际贸易、交流的人员,这个群体人数最多,他们所能接受的培训费用相对较低,估计在1-3万元比较合适。另一个群体是各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他们是真正的高端商务英语用户,如总裁vip班。所以,一味追求高档次、高价位的商务英语培训项目市场风险较大。
青少儿英语
英语是孩子将来走向世界的通行证,英语是孩子未来个人成才的阶梯。儿童心理学家一致认为,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段是6-12岁,在这一阶段开始学习外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各小学逐渐重视英语教学,日益高涨的儿童学英语的热情也已成为现在北京青少年英语培训市场迅速扩大主要原因,再加上家长对英语的重视与日俱增,孩子在学校里学到的远远不能满足家长以及学生对英语的渴望,这也促使京城少儿外语培训机构得以迅速发展。但是,青少年培训同成人培训不同,这对各培训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青少年培训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生源受到区域分布的限制,甚至细化到各个街道。学校的位置,学校的管理,什么样的教材,什么样的教学特点更适合孩子是家长所关注的问题。可以说赢得了家长的信任也就赢得了市场。目前青少年英语市场还不成熟,知名的大型少儿培训机构不多,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
目前,有市场竞争力的青少儿外语培训主要存在四种方式:一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启蒙英语教育;二是针对普通少儿的大众性普及培训,价位较低,影响较大;三是针对收入较高的家庭的儿童设计的以外教教学为主的培训,价位较高;四是针对中学学生升学考试为目的的培训。
总的来说,青少年英语培训学校要针对青少儿的身心特点调动孩子学习英语的欲望,培养其学习兴趣,弥补原有教学方式不足,并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培训效果显著,才能在市场里真正站住脚。
英语口语培训
下面口语培训在英语培训中占据了最大的市场,这与入世和申奥的成功,英语人才需求量猛增分不开。在我国的各大城市,英语口语从最基本的语言交流到高端的商务谈判,蕴藏着巨大的市场。
目前,有相当多的口语培训学校,高薪聘请外教授课,为学员营造一个英语的学习环境;也有的培训学校,聘请国内从事多年的英语教育知名人士,以其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动的语言为学员授课;或以中外教结合的方式为学员授课,但招生结果仍然不够理想。从这几个事例来看,口语市场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从培训学校自身的教学质量问题出发,二从培训学校的市场公关策划出发。其实不少培训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也不错,但市场推广有问题,没有找出自身的优点,没有充分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其扎堆式的宣传方式,没有将自己的教学特点展现在求学者的视野之中,没有让学员了解符合他自身的特点,从而让自身淹没在众多培训机构中。同时,求学者也在鱼龙混杂的口语培训机构中成长起来,全外教口语并非对所有求学者有用,再也不是金字招牌。
口语培训学校应抓住自身优势,完善教学方式,诚信服务,才能脱颖而出。
雅思培训
随着留学市场的持续升温,带动了留学英语培训,尤其是目前最为火爆的雅思培训。对那些从事雅思培训的机构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今的雅思市场可谓是百花齐放,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办学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专业雅思培训学校,全国主要城市设有分校,其优势是通过规模经营来优化各种办学资源(如师资力量),同时也为学员提供了在当地学习的机会,减少了费用方面的投入。同时,因为考试的针对性强,而且学员考分较高,一直受到部分求学者的欢迎。但是,这类学校目前也有不足,由于一般都是大班授课学员众多,学员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机会较少。另一种是一些有实力的留学中介推出的雅思培训课程。这些机构软硬件投入比较大,师资的配比也比较强。加上其在留学领域的多年丰富经验,可以为出国留学学生提供一条龙的系列增值服务(如出国留学咨询、国外学校选择、帮助签证等),成为雅思培训的新宠。虽然他们起步一般较晚,在业内的的知名度还不够高,但势头很猛。
以上两种机构占了雅思培训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再有就是一些大学办的培训中心开设的雅思培训项目。由于其市场化程度不高,所以份额一直较小。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国际考试机构也正推出一些类似的考试形式如思培、托业(就业英语),对雅思培训有一定的冲击,所以雅思培训机构也应该把握市场脉搏,做好在战略上的调整,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等级考试英语
当前,社会各界对应试教育的批评越来越多,但花样繁多的英语考试还是层出不穷,就连代表学员真实语言交际能力的口语都有多种考试。其实,单纯就等级考试这种形式而言,无可厚非,英语等级考试是对一个人综合的英语能力的测试,只不过是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把握好而已。如目前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虽已持续近二十年,但其生命力近来也遭到质疑,清华、复旦等一些名校纷纷宣布毕业生能否拿到学位,与是否拿到四级英语证书脱钩。评判一项考试的生命力的标准主要是看该考试能不能客公正正地对参加考试的考生水平作出评价,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作为一个非赢利民间学术机构,其公正性自然毋庸质疑,四六级考试题型分布考察了考生听、读、写各方面英语语言能力,其分值比例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考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其主要问题是在操作过程中的一些违规现象比较普遍(“枪shou”现象),再加上形式相对单一,所以造成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但如果认真抓好整个考试流程的各个环节,四六级考试一定会散发新的活力。其实,纵观英语考试市场,四六级只是其一部分而已,从针对孩子开设的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到针对初高中学生的中高考英语考试,再到针对研究生入学的研究生英语考试,到针对在职人生的行业英语考试,专业英语考试,北京市推出的市民英语口语等级考试等等,林林种种,都有很多的受众者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细化到每一种都是一块诱人的蛋糕,当然对各培训机构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真正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行业英语、特色英语
与商务英语(应该说商务英语是行业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同,国际交往日益密切,外国机构介入中国各个产业,需要大量良好的外语技能的专业人才,一些已经从事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人员,由于竞争的压力,需要强化对外交往的职业外语技能,在日常中,如到外企谋职、与外商洽谈,导游等社会行为更加频繁,大大刺激了中国外语培训专业化、行业英语职业化。这些行业英语一方面向各个行业横向展开,另一方面在一个行业领域更加深入,行业英语、特色英语培训涵盖中国所有的行业和职业。如旅游英语、酒店英语、医疗英语、金融英语、会计英语、外贸英语、it英语、法律英语等行业英语,另外还有生活英语、求职英语、秘书英语、交际英语、电话英语、办公英语、翻译英语、表演英语等特色英语。行业英语是一个新生产物,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第6篇 纪检监察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的严格管理及监督之下,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坚持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保持了较好的工作状态,树立了较好的干部形象,为各项社会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纪检监察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依旧任重道远
(一)干部思想不稳定。一是干部思想不够稳定,产生不满情绪。在工作上,纪检监察机关行政编制相对较少,工作任务繁重,纪检监察干部工作很辛苦,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是“栽刺不栽花”,“出力不讨好”。在查办案件时,容易因工作而得罪人。承受着较大的精神压力。
(二)干部专职不专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纪检监察人员配备缺乏,在对六安市各区县进行调研时发现,很多县区的人社局都没有专门的纪检监察职能科室,部分虽然选配了纪检监察干部,但有挂名的现象,一般不参与纪检监察工作;各单位纪委或纪检组根本就没有专职的纪委委员,除纪委书记或纪检组长外,别无他人;派出单位驻纪检组,一般只有一个组长,没有其他工作人员,即使有也大都兼管着很多其他工作。
(三)管理体制不健全。《党章》规定对纪委机关实行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双重领导。而实际情况是,同级党委对纪检监察机关享有绝对支配权。纪检监察机关在组织人事、财物经费以及各种事务上对同级党委政府仍然存在很强的依附性。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仅局限于业务指导这个层面,没有质的突破,且渐呈削弱趋势。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人事安排、福利待遇、行政经费等要害问题方面,上级机关难以为下级机关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致使纪检监察系统合力不足。
(四)业务素质不全面。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纪律性、独立性很强的工作,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搞好培训和知识更新,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反腐__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违纪案件广泛涉及到金融、证券、房地产等经济领域,违纪人员作案手段越来越诡秘,呈现出高智能化、高科技化的趋势,反调查能力在不断增强。而在实际中,安排纪检监察专门的知识培训不多,业务知识得不到有效地补充,加之纪检监察干部长期在同一部门、同一岗位、同一地域工作,知识结构单一,办案手段传统,专业人才缺少,执纪能力滞后,协调能力不强,直接影响着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
二、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情况依然存在
违反办案纪律或规定的现象主要有:调查人员在案件调查过程中,1人参与问话或3人同时参与对2名被调查人员问话;有些案件由于条件限制,在取证不到位或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也给案件定性;从事案件审理的人员参与了案件调查取证工作,从事案件调查的人员也参与到案件审理中,出现了查审不分的状况;一些纪检监察干部违反办案程序,如将案件调查阶段采取的手段运用到案件初查阶段,对没有立案调查的案件先行进行了调查取证,有些案件未经审理批复、未经会议讨论就给予了纪律处分等。一些纪检监察干部无视纪律规定,私自泄露案件秘密。如在接到信访举报时,私自将举报的问题或举报人情况泄露给被举报人或单位;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参与调查的纪检人员将掌握的情况、细节透露给被调查人或其家属;一些非办案人员在办案中私自打听、窃取案件查办信息,泄露办案秘密等。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有纪不依,执纪不严。如对一些群众有反映,本身存在违纪违规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按照有案必查、违纪必究的原则,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处理,而是听之任之;对一些违反相同错误性质的人员在进行处理时,并不是一视同仁,而是存在偏轻偏重,要轻要重的情况。由于现实的各种原因,大部分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时,偏重于收缴违纪款,而把惩治腐败分子、教育干部放在了次要的位置,这样必然达不到治本的目的。
纪检监察干部违规办案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办案意识不强。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平时放松了学习,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偏移,在灯红酒绿中逐渐迷失了方向,以致于成为腐败分子的“帮凶”、“爪牙”,或与其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从而发生泄露办案秘密,为违纪人员说情开脱、通风报信等违纪行为。二是业务素质不高。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对办案的纪律规定、程序要求知之甚少,又不加强对办案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在办案过程中违法取证,违反办案程序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外部干扰极大。一些地方党委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环境的需要,认为反腐力度过大,查处案件过多,有损地方经济形象,对一些严重违纪违规而在当地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单位和部门采取保护措施。另外,纪检监察干部得罪的人多,有的长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致使很多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上顾虑重重,存在畏难情绪,严重挫伤了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经费难以保障。由于地方财政不足,难以全额保证纪检监察机关正常工作开支,实行了由纪委办案收缴违纪款返补工作经费不足的机制。因此,纪检监察机关将收缴违纪款列为了办案中的重点,而偏离了纪检机关办案的宗旨,导致了对一些违纪单位人员只收违纪款,对违纪人员不立案查处现象的发生。
三、不断完善纪检监察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中央纪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坚持从严要求,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管理和监督。由此可知,在纪检监察干部的选任、配置、培训和管理等方面加强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效开展的必然要求。
(一)、纪检监察干部的选任需要体现先进性
能否有效地消除腐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肩负反腐败重任的纪检监察干部的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反腐败斗争成效的大小,所以纪检监察干部的选任应体现先进性。先进性主要表现在设置准入条件,严格把好入口关,科学合理选配纪检监察干部。在选录干部时,坚持凡进必考,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招考优秀人才。在继续落实民主推荐、差额考察、任前公示、试用期等改革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干部考察、考核方法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在选拔任用纪检监察干部时,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培养一支“可亲、可信、可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1)观察分析判断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是指分析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判断能力是指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能力。纪检监察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只有具备较强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才能对大量的违纪违法案件线索和收集到的证据进行科学处理,在复杂的情况中找出主要问题,把握主动权。纪检监察干部必须要有更高的道德修养,以自己的道德人格力量来推进社会整体道德的发展。
(2)组织协调和沟通的能力。纪检监察干部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协调处理各种关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原则性与灵活性、协商性与权威性相结合地完成某项工作。沟通对于纪检监察干部来说必不可少。一是角色的定位与转移能力。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自身的角色应随着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工作目标、工作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从而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灵活机动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二是语言表达技能。对纪检监察工作来说,语言表达技能分为书面语言表达技能和非书面语言表达技能。书面语言表达要求准确,而非书面语言表达则要求得体。
(3)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的能力即专业技能。专业技能不是专业技术知识的简单对应,而是将专业技术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后的更为综合的一种应用能力。纪检监察干部的专业技能包括岗位技能,即在相关工作中需要操作应用的技能,如谈话、取证、调查等;认知能力,即能全面、准确地对各种事态和情况做出识别、判断与评价,并形成决策与应对措施。
(4)快速应变能力。即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处变不惊,快速准确地审时度势、分析判断,及时地利用有利条件处理问题,从而保护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不受或少受损失的应用能力。
(5)办案能力。即公平公正办理案件的能力。纪检监察干部办案时要顶住压力、冲破阻力,公正公平,增强执纪执法的刚性;要坚持一身正气,刚正不阿,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既要讲胆略,又要讲策略。
(二)、纪检监察干部的配置需要体现合理性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要发挥好整体功效,切实增强合力,配置的合理性是前提条件。要注意选调政治素质高,熟悉财经、金融、法律等方面业务的专门人才,不断改善队伍结构。
(1)加大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切实优化纪检监察干部的年龄结构。通过实行公开招聘,建立竞争上岗制度,以保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2)加强对干部的综合评估,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包括基本素质和业务素质。一是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对纪检监察干部的交流不仅对领导干部的任职期限作出明确规定,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也提倡单位内部进行交流。比如,规定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任职满五年的,应给予交流;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一般情况下(业务骨干除外),工作满三年的,应给予交流。同时应明确承办部门与程序,使之落到实处。在保持纪检监察骨干力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切实加强集团与各单位之间、各单位内部的交流。对素质低下、不胜任现职、平时表现差、群众反映较大的纪检监察干部,要通过制定刚性政策条规,将其调整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促进纪检监察队伍的清正廉政。二是健全轮岗制度。一方面实行内部轮岗。岗位的轮换,对于干部全面了解纪检监察业务,提高干部的综合业务素质与能力,将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实行转岗交流,全面培养人才。比如,坚持选派纪检监察干部到基层单位挂职锻炼和从基层单位选调优秀干部到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相结合的办法。三是建立激励机制。高规格配置机构,让干部有威信。进一步明确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规格,进一步明确纪委常委、监察室主任等各个层次纪检监察干部的级别待遇。建立宽松的工作环境,让干部有作为。具体来说,可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编制实行动态管理,真正做到编制服从工作。根据办案工作的需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尽量少抽调和借用干部,少增加基层和涉案单位的负担。要提高政治经济待遇,让干部有位置。在政治上,疏通纪检监察干部输出渠道,工作达到一定年限、自己要求调出的,应优先考虑。统一设定纪检监察干部的补贴津贴和办案奖励机制,缩小行业差别,想方设法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福利待遇,提高工作积极性。
(3)注重纪检监察干部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逐步优化干部的个性气质结构。纪检监察工作职责的神圣性、机构的权威性、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比一般党员更严格的素质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适应这些特点,就必须特别讲政治、认真讲学习、严格讲纪律。必须具备公正不阿的气质,吃苦耐劳的精神,舍已为人的心胸。坚持原则,服务大局;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工作兢业,忠于职守;严谨细致,雷厉风行。所以在配置纪检监察干部时,应认真研讨纪检监察干部的性格气质与岗位工作特点是否相配,逐步优化个性气质结构。
三、纪检监察干部的培训需要体现针对性
加强教育培训,达到入脑入心。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应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明确学习方向。纪检监察工作涉及面很广,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学习必须有所选择。从当前形势来看,要努力学习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的新知识。二是确定学习方法。向本书学习,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这些都是基本的学习方法。当前,纪检监察干部尤其要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说明,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腐败现象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总结,才能正确地把握这些特点和规律,做到监督到位,有的放矢。三是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对现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加大培训投入,提高培训质量。确保每名纪检监察干部每两年培训一次以上,考试不合格者不予任用。四是坚持学以致用。创造是学习的核心,没有创造的学习只能是简单的模仿。做学习型纪检干部,不能仅仅满足于多学习一些知识,而是要通过学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纪检监察工作将要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我们只有通过学习,找到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五是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当前,集团公司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兼职,业务工作多。要正确定位、发挥作用,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对纪检监察业务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集团公司近年来通过举办专题学习班,纪律教育学习月主题教育活动,选派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专题理论研讨班和业务培训班,鼓励晋升高一级学历等形式,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培训,培训内容有纪检监察公文写作、纪检监察业务、党纪政纪新条规、纪检监察信息写作、审计基本知识等。还结合新的党纪政纪条规的出台,及时举办了《____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专题学习班等,不断丰富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知识,提高业务素质。
四、纪检监察干部的管理需要体现科学性
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也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纪检监察人才队伍的必然要求,所以,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要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一是建立资格准入制度。要提高纪检监察机关的门槛,实行资格准入,力求凡进必考,逐步缩小组织任命的比例,扩大法定考试进人的比例,坚决杜绝安置性进人和照顾性进人,为建设高素质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打好基础。二是建立挂职锻炼制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合理安排优秀纪检监察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让干部多学习多接触经济管理、金融证券、财务会计等相关知识,取长补短,与时俱进。三是建立交流轮岗制度。除纪委书记外,其他纪检监察干部要逐步实行跨单位交流。四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实行奖优罚劣。要逐步探索领导点评、干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每年对纪检监察干部考评一次,连续两年评为优秀者优先获得晋升机会,连续两年处于末位的淘汰出队伍。五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完善纪检监察部门的内部监督,重点要在监督的运行机制上有所创新。如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实行群众听证质询制,对纪检监察部门工作实施监督。严肃内部监督的原则性,对不适宜做纪检监察工作的干部要调离纪检监察岗位,保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努力营造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监督的良好氛围。
纪检监察调研报告范文
第7篇 关于酒后驾车问题调查材料调研报告
被称为“醉驾死刑第一案”的孙铭案备受社会关注,酒后驾驶是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的根源之一,给交通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诸多隐患。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减少酒后驾驶,消除这种“无形的杀手”?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全国开展了以打击酒后驾车专项行动,各地警方在治理的同时,还想出了各种办法,比如,异地用警,甲地的民警到乙地执法;再比如,执法民警现场手机关机,并收缴酒后驾车当事人手机,这些举措的用意是避免说情,为严格执法创造条件。打击酒后驾车专项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遏制了酒后驾车的高发态势。
但我们也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酒后驾车这一社会“顽疾”不能仅靠公安部门的几次严打整风就能彻底根治,在各种节期日里,亲朋好友的筵请席在所难免,为了提醒广大车友对酒后驾车问题的重视,呼吁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营造出一个平安和谐祥和的假期,我们对“遏制酒后驾车,从我做起”调查,很多朋友积级参与,达到了十分良好的社会效果。
部分调查汇总:
您认为哪种方式会减少酒后驾车的情况发生?
您认为酒后驾车屡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
您是否曾经因为酒后驾车而出过事故?
您认为您饮酒是否影响您正常驾驶?
您认为现在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如何?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广大车友还是充分认识到酒驾的危害的,认为喝酒会对行车造成影响调查中,“影响很大的”和“从来不酒后驾车”的占据了整个调查整体的很大比重,分别占了35%和15% 。
同时,受访者认为现在仍然存在着酒驾行为的最重要原因是司机存在侥幸心理,此种观点占了全部受访者的49%,认为驾驶者安全意识淡薄占了39%, 很多受访者针对酒驾现象,纷纷献计献策,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强立法,从法律层面遏制现在存在着酒驾行为,有近七成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对于酒驾的处罚力度过轻。
令我们觉得倍感欣喜得是,有很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杜绝酒驾现象,应该从我做起,而且还要力劝身边的人不要酒后驾车,这占了全部受访人群的80%,这表明绝大多数车友以后还是自觉抵制酒驾行为的,这为相关部门今后进一步加大力度整治酒驾行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各行各业的人接受调查的看法和想法
1、国有企业培训部门职员:
酒后驾车,毁了多少个家庭的幸福,驾车万万沾不得酒。同时我们也要提醒那些明知道人家开车来,还给劝酒的人们,这不是在害人家吗?我们现在出去聚会,如果有人还敢对“司机”劝酒,顿时会招致全桌人的指责!我觉得现在舆论特别好,应该保持下去,希望这类家破人亡的人间惨剧再不要发生了。
2、开车的朋友:
酒后驾车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侥幸心理,有些时候认为离家近,喝点没事,一些驾驶人自认为驾驶技术不错,喝点酒对行车安全无妨。其次是有些人好面子,喝了酒也要开车,以显自己的酒量高。还有就是个别地区的风俗,认为只有将来访的客人灌醉才是尽到地主之谊,而访客也只好喝的面红耳赤才能表达其对主人的尊敬。我虽然不是学医的,但也知道喝完酒以后对驾驶有很大的危害。酒能使人大脑兴奋、神经麻醉造成判断能力下降、视力模糊、心跳加快,使其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个人觉得遏止酒后驾驶的行为,就应该先从自身出发,坚决做到驾车不喝酒,喝酒不驾车。
3、公务员
酒驾行为绝对是间接杀人的行为!我上网看到那些酒驾后车祸的照片,惨不忍睹,坚决支持公安部门的严打行为。而且我也关注到最近高法也统一判定尺度,并要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规范对酒驾的判刑,我认为这都是法律程序方面的跟进,这是社会的进步。
大家都说要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可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认为不单单要盯住司机,也得盯住餐厅酒吧等娱乐场所,因为这些场所的经营人员也应该履行及时劝阻酒后驾车的责任,让其签定责任状,并通过在餐厅、包厢显眼位置张贴交通安全温馨提示标语,在餐桌上摆放有“请勿酒后驾驶”的温馨提示牌,提醒广大交通参与者坚决做到不酒后驾车。同时,还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这些餐点进行蹲点检查和临时抽查,对在该处饮酒后发生交通事故的要重罚,以在社会上形成一股合力,来抑制和杜绝酒后驾车这种交通违法行为。
4、大学教授
今年,在整治酒后驾车专项行动的重压之下,一些解酒药、醒酒药等等所谓的“解酒经济”也在异军突起。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文化积淀的社会,喝酒对于很多人而言,已经成为有着深刻传统和融进血脉的生活习惯,造成了无酒不成席,喝酒才能交流感情等等惯性习俗,使得很多人不得不端起酒杯。这就使集中治理酒后驾车相对容易,根除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意识和习惯却相对困难。
我希望可以从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入手,在学校的课程中要加大对于酒后驾车危害性的宣传普及工作,除了要从小树立不酒后驾车的安全意识外,还要让孩子回家监督他们的家人,哪怕在若干年后能彻底根治了酒后驾车这种交通违法行为也好。
5、医院医生
我觉得酒后驾车还真有些人并不在意,他们似乎对自己的驾驶技术过于相信。我认为,酒后驾车的司机绝对是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我觉得还应该再加强宣传力度,让人们从思想上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而不是仅仅担心被警方查出来才驾车不喝酒的。
6、外企公关专员
在我看来,这几年来酒后驾车的人越来越少,以前周围的朋友经常有酒足饭饱后开车回家,曾经还有喝了酒的朋友开车送我回家,现在想起来真后怕。现在朋友聚会,都会对开车来的朋友说“你一会儿还开车呢,大家不喝酒了”,再没出现过有人喝完酒还送别人回家的事情。醉酒驾车引发的车祸每一个都极其触目惊心,这对于每个司机来讲都是一种教育,毕竟没有人想重蹈覆辙,再现悲惨。我还发现北京三里屯、鼓楼等酒吧区附近,夜查酒后驾车的警力越来越多,这对酒后驾车的司机是一种威慑,也是一种提醒。以前在酒吧聚集的地方,过街的时候都很害怕,现在却觉得很有安全感。我觉得严查严打酒后驾车的同时,还要严整严治,这样才能让路上所有的车辆和行人都能得到更多的保护。
7、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严打酒后驾车以来,很多司机被查出是酒后驾车,其实这积累了一个很大的需要受教育的群体。我认为完全可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去教育这个群体,比如说可以让酒后驾车的人去做义工,照顾那些因酒后驾车而受伤的病人或者因酒后驾车事故而失去亲人的老人,让他们在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同时,深切的体会酒后驾车的严重危害性。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设想,这也许需要一个有规模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组织才有可能实现。
第8篇 城镇十三五规划实施精准扶贫专题调研报告
为适应扶贫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了解致贫原因,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6月30日—7月xx日,县发改局和会仪镇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村组户,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扶贫档案、现场交流、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了为期xx天的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会仪镇位于绥江县境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平均气温18摄氏度,镇辖国土面积100.89平方公里,辖箭头社区和会仪、和平、黄坪、三渡4个村民委员会,29个自然村、109个村民小组,18个居民小组,全镇有7040户24801人,其中农业户4985户19633人,占79.16%,属典型农业镇。有劳动力xx648人。耕地面积 24394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7500亩。林地面积5000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xx公顷。20xx年,镇内生产总值2.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43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9%。
(二)产业分布。会仪镇辖区内有6家企业,可吸纳劳动力400 人,贡献产值4000万元。产业以种养业为主,主要覆盖4个村。有养殖大户46户,其中养羊18户、养牛9 户、生猪养殖7户、养兔4 户、养鸡 3 户,养鸭2 户、梅花鹿1户、其它2户,有专业合作社10个。种植业以经济林果为主,主要种植李子、核桃,李子种植xx060亩,核桃 4000 亩,种植大户55户,有专业合作社25个,主要分布在和平村、三渡村、黄坪村。
(三)贫困现状。根据20xx年登记确认,全镇有贫困行政村2 个,分别是和平村和黄坪村,特困自然村29个,有贫困户2468户,贫困人口xx463人,其中五保人口数115人,低保人口数2794人,少数民族人口数91人,残疾人人口数562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50.25%,这些贫困人口,55%以上集中分布在贫困行政村。加快减贫脱困,确保2468贫困户 xx463贫困人口在2023年如期脱贫,到2023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抽样摸底情况分析
会仪镇有贫困户2468户xx463人,其中建档立卡2051户8854人,按30%的比例要求,应抽查摸底615户。此次抽样摸底从发改局和会仪镇抽调20人组成,分内业组和外业组,内业组主要负责村委和片区的大面座谈交流,并撰写调研报告;外业组主要负责入户填表,汇总分析。通过xx天的实地调查,共摸底640户,涉及4个村29个片区2852人。通过选取交通条件较差、贫困面较大、致贫原因复杂的区域开展调查,抽样摸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抽样情况。
一是贫困户属性分类:一般贫困户222户,五保户7户,低保贫困户411户。二是贫困户致贫原因分类:因病致贫370户,占抽样摸底户数的57.8%;交通条件落后致贫295户,占抽样摸底户数的46%;因残贫困xx5户;灾害造成贫困xx0户;上学造成贫困108户;缺土地造成贫困xx0户;缺水17 户;缺技术100户;缺劳力贫困175户;缺资金贫困20户;缺可持续发展产业84户;其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贫困10户。三是贫困户生活条件分类:饮水困难 172户;缺粮239户;通路不通畅289户;居住危房205户。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精准扶贫的“五结合”、“五精准”、“三到位”理解还要进一步提高,对到2023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小康目标认识还要进一步深化。二是由于政策原因,实施过整村推进项目的村不能列入贫困行政村,而昭通市出台的关于精准扶贫的行动计划有些是针对贫困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的,但事实上,有些村虽然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但仍然未能大面解决贫困问题,这种政策上的划分,使得有些贫困村和自然村在脱贫过程中,政策和项目上会受到一定影响。比如三渡村,20xx年实施了省级整村推进项目,目前该村仍有贫困户354户贫困人口1945人,现有卫生室也属危房,迫切需要改建。三是竹产业的发展不容乐观,受道路交通差、运输成本高、收购价格低等因素制约,竹产业未能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比如,和平村16、17队,群众种植8000余亩竹子,但2个组未通公路,竹子不能实现经济效益,群众种竹积极性受影响,对通过竹产业发展脱贫致富信心不足。四是挂钩帮扶不到位,帮扶措施乏力,更多是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挂钩对象的贫穷问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扶贫。五是建档立卡的数据与此次抽查摸底的数据有出入,一方面,有贫困户未建档立卡,另一方面,人员或是致贫原因等栏目与实际不符。六是留守儿童现象,会仪镇现有留守儿童842人,占总人口的3.4%。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一大批留守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健康以及前途问题,也无法实现脱贫目标,甚至若干年后,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另一个问题。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基础设施薄弱。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个是道路交通不便,这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会仪镇和平村、黄坪村和三渡村3个行政村没有通硬化公路,镇内乡村公路193.5公里, 27个自然村未通硬化路,和平村马家沟和三渡村雷家2个自然村未实施过通达工程。一是由于山区环境恶劣,乡村公路晴通雨阻现象突出,加之管护机制不健全和维护经费不足,导致会仪镇境内已有乡村公路有效使用率只有30%左右;二是由于不通公路造成边远山区房屋改造成本增加,农民手中有钱也不愿进行房屋修建或是改造;三是由于不通公路,运输成本增加,现有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在会仪镇四个村均存在这种情况;四是生活居住地与生产土地之间道路不通,比如三渡村西平片区。另一个是水利设施陈旧,一是由于原有的沟渠年旧失修,灌溉用水受限,制约产业发展,比如,和平村群众想通过发展果蔬产业增收,但当地生产用水缺乏,只能靠天吃饭,群众对发展担忧,信心不足。二是饮用水无保障,比如,会仪村水排片区安全饮水未全覆盖,现在实施的“爱心水窖”补助为3000元/口,部分群众不能凑足其余资金,项目实施难度大;再比如,黄坪村茶林片区和三渡村雷家片区部分贫困户未通自来水。
(二)文化低观念落后。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贫困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所占比例很小,贫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大大低于全县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于这部分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务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更有甚者,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加入产业化经营,捡小利失大利。比如,和平村部分群众小农意识明显,思想上依赖性重,土地闲置,自身能力有限发展不起来,但又不愿意参与土地流转,让有能力的人发展产业,宁愿闲置。
(三)子女上学致贫。有部分贫困家庭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生活,一旦子女进入高中或是考上大学,需要支付一大笔学费和生活费,无形中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脱贫的农民更是苦不堪言。据抽样调查了解,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他们占抽样贫困户的17%,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9000-10000元,一个大学生每年要支出15000-xx0元。这类贫困户随着子女成长,读书毕业和就业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通过采取帮扶措施也容易见到成效。
(四)因灾因病因残返贫。一是自然灾害。有的家庭本来经济状况差,主要收入又源于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若遇旱、涝、风、雪、雹或是虫害、疫情等自然灾害,无法抵御,导致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就可能造成贫困或是返贫。二是突遇重病。贫困户家中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又或者是突遇劳动力死亡伤残的,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三是基本医疗服务条件差,看病贵看病难,和平村、黄坪村无卫生室,三渡村卫生室属危房,对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不能及时治疗,往往是扛、拖,久拖成大病,治疗费用就成了更加沉重的负担。
第9篇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康乐县共有15个乡镇,共有乡镇干部568人,其中科级干部170人,其中正科57人,副科113人,男159人,女11人,少数民族81人。乡镇作为最基层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是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基本单位,乡镇机关干部是党对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和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使之担负起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重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我们通过开展广泛调研,对康乐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加以分析,并对有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提出了意见建议。
一、影响乡镇干部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1、干部思想情绪波动大。一是思迁情绪。有的乡镇干部因在乡镇工作时间长,或年纪比较大,或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或家庭负担重等原因,工作不安心,思想不稳定,要求变换工作环境,调整工作单位。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干部急于改变自己的现状,要求调动工作。二是埋怨情绪。乡镇干部常年跟群众打交道,群众素质普遍不高,要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任务,根本无法避免发生冲突,而乡镇干部没有一项执法权,出了问题是乡镇干部的责任,一旦发生冲突,倒霉的是干部,有理无理首先处分乡镇干部。三是工作难度增大。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工作重点转到了农业结构调整、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森林防火、安全生产以及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等方面,在依法行政的大环境下,乡镇工作普遍存在“新办法不灵,老办法不行”的状态。
2、乡镇工作面临困难多。一是权力日益削弱。乡镇工作繁杂、责任重大,而权力却呈现逐渐萎缩和弱化的趋势。乡镇干部反映,依法行政当然好,但过分提高了群众的权益,法只约束了干部,对群众无可奈何。如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金的收缴过程中,乡镇干部只是负责收缴参合金,而在关键的监管环节却没有任何权力去监督,群众即使不参加合作医疗,但真正住院治疗时,也可通过冒名顶替等一些非正常手段达到享受合作医疗的好处。乡镇派出所、税务所、国土站、农技站、卫生院等站所,人力、财力、物力都由县级职能部门管理,乡镇已很难对这些站所进行领导、管理,可是这些单位的工作需要乡镇支持,一旦出了问题还要乡镇负责。二是债务负担沉重。全县15个乡镇中除极少数乡镇外,其余绝大部分乡镇都负有债务。由于给乡镇的办公经费有限,而乡镇运转费用一直以来居高不下,只能维持基本的运转,没有给干部职工安排福利待遇。三是村级组织薄弱。首先,村级班子后继乏人。一大批有文化、有技术、有本事、有威望的人外出务工经商造成新党员难发展,村干部难选拔,干部变换频繁。其次,农村党员作用有限。老党员因年龄文化的制约,虽说观念强,但发挥先锋作用受到制约。年轻党员由于入党时间短,对党的认识不深刻,党性观念不如老党员强,先锋模范作用难发挥。四是农民综合素质不高。近年来,农民的权力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明显增强,而义务意识、法制意识、集体意识和奉献意识相对淡薄。致使在开展一些公益项目的建设中,人员组织难度大。五是村级经济发展滞后。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集体经济“空壳村”占有较大比例,致使基础设施投入杯水车薪,公益事业难以开展。六是上访频率居高不下。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重复上访使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奔波劳碌、神经紧张。
3、权责失衡加剧。一是对乡镇“一票否决”项目太多太烂,责任追究太多。据统计,目前对乡镇实行一票否决的达十多项之多,导致县直部门权力膨胀,形成乡镇对部门负责的不正常现象,也就造成了县里领导部门、部门领导乡镇。干部反映,县部门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乡镇,而上面给的政策又虚弱无力,乡镇干部要做许多本不属于自己工作范围的事,手中又没有相应的权力,但工作要做好,问题不能出,成果要有亮点。工作出了问题只处理乡镇干部不追究县直单位责任。二是部门利益化越来越严重。县直各部门都通过县委县政府发文落实任务和责任,县委县政府也把各项工作考评交由部门考评,导致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
4、队伍整体结构欠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般职工多,行政干部少。调查发现,有部分乡镇本地干部较多,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地缘关系错综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三是年龄偏大的多,年轻的少。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的干部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其中很大部分都是通过党校学历教育拿到的文凭。五是传统型的干部多,开拓型的干部少。不少干部还是习惯于按经验办事。干部中大多数是事务型、平稳型的,真正懂经营、会管理、熟悉法律知识,善于驾驭市场经济的不多。部分干部满足于不出乱子、不捅漏子的工作标准,真正能够脚踏实地,提供服务,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干部不多。
二、影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
1、乡镇干部队伍活力不够。一是来源不足。由于乡镇工作艰苦,大多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待遇与县直机关一样,生活、交通不便,致使大部分乡镇干部都想方设法往县直机关调动,造成乡镇干部流失严重。县直机关干部没有强制到乡镇工作的政策,除了提拔,没人愿意到乡镇工作。但近年来,我县对新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采取全部下基层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镇干部来源不足的问题,但由于近年来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很有限,不能满足乡镇工作的的实际需要。二是流动不快。由于地理条件、经济状况不平衡等各种原因的制约,一般干部交流困难,特别是年龄在35岁以上的交流更加困难。三是出口不畅。乡镇干部中除了党委书记、乡镇长、会计、秘书等调动进城的比较多外,绝大多数乡镇干部进城机会少,由于职数限制提拔也越来越困难。
2、政策与实际有较大距离。如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上面强调要依法行政,但每一例超生对象的社会抚养都要通过法律程序起诉,再由法院去执行,显然是不现实的。资金总额虽说较大,但到千家万户,就显得太少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关怀也不太领情。一些遵纪守法,国家集体观念强,从前将税费交清了的农民认为自己吃了亏。一些乡镇干部在完成乡党委、政府的各项指标,千方百计借钱垫付,现在群众的欠款收不到,三角债务无法化解。有些被调查者认为困扰乡镇干部开展工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有些政策措施不太适应农村实际,不利于工作开展。
3、干部教育培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存在六个不足的方面。一是重要求,轻落实。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干部的学习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得到有效落实。二是重领导、轻队伍。对乡镇领导干部的学习要求提得多,机会给得多,但对一般干部来说,培训次数少,安排时间少,以致整个干部素质提高不快。三是重文凭、轻水平。有的乡镇干部把知识、学历、文凭、毕业证书视为同一概念,导致出现同一档次的文凭其“含金量”相差甚远的现象。四是重知识,轻素质。有些乡镇干部在学习过程中,着重放在知识储备上,而不是放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上。五是重短训,轻长学。乡镇干部培训中各种形式的短训比较多,而以学年为形式,组织干部脱产学习较少。六是重理论、轻实践。在组织乡镇干部培训中,以课堂教学、书本知识为主,忽视多渠道、多途径组织干部在实践中学习。
三、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要努力改善乡镇干部队伍结构。一是要把住入口。从县直部门有计划分层次地下派干部到乡镇,改善乡镇干部的结构。要出台政策,规定今后凡提拔为副科级实职的干部必须有3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凡新录公务员必须到乡镇锻练3至5年方可进城;凡表现优秀的乡镇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重用。二是要疏通出口。制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对一些年龄大,在乡镇时间长,的确有困难,不易继续在乡镇工作的干部要调整岗位或回调到县直机关单位,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是促进流通。出台政策规定乡镇干部在同一地工作满一定工作年限,必须进行交流。
2、要认真抓好乡镇干部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的内容上要具有针对性。要适应新形式的要求,突出转变乡镇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及方法,着重加强党的先进理论知识、现代农村管理知识、农村实用技能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的方法上要讲求实效性。对乡镇干部的要因地制宜,广开学路,通过举办报告会、专题辅导理论研讨、跟班学习、挂职锻炼等办法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在教育培训考核上要注重严肃性。要建立和健全乡镇干部考学制度,对乡镇干部教育培训进行严格考核,将考核情况进入个人档案,作为提拔任用的一项重要依据,要把干部参训情况作为硬性指标纳入党委责任人任期目标责任和考核党委政绩的内容,对未经培训的新录用公务员不准上岗,未经培训的负责干部不准上任。考学不合格的要限期改正。
3、要科学界定乡镇工作职能。调查发现,乡镇范围内的事不分大小多数都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于是造成乡镇机构庞杂,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结果费力不讨好。因此,必须科学界定乡镇职能。乡镇不要直接参与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乡镇主要应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大力培养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让其履行市场化服务的职能。要将一些本应由县直职能部门完成的工作任务从乡镇干部的职责范围内剔除出来,让乡镇干部能轻装上阵,集中精力为群众办大事、解难事,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4、要大力优化乡镇工作环境。一是要尽快解决乡镇权责不匹配,权力有限,责任无限的问题。二是要尽快完善一些政策、规定使之更加配套。三是要大力精减上级单位的指令性任务和各类文件、会议。四是要设法减轻乡镇债务,防止新增债务的形成。五是要大力加强村一级基层组织建设,着重抓好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伐。六是要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5、要真正关心乡镇干部。一是思想上要重视。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倾听基层干部的呼声,把握基层干部的脉搏,使他们感到自 己的工作得到上级的理解和支持,增强成就感和责任感。要帮助乡镇干部正确认识对待当前的困难,增强干好工作的信心。二是政治上要关心。建议在乡镇换届中,主要从乡镇干部中考虑提拔,对多年不能提拔又无法交流到县城的副职干部或多年在乡镇工作特别优秀但过了提拔年限的一般干部在非领导职位方面给予倾斜,解决政治待遇问题,享受主任科员或副主任科员待遇。三是工作上要支持。在工作上要经常出点子、找路子,使上级组织成为乡镇干部信赖的参谋部和咨询站,主动在工作上为乡镇排忧解难,要敢于为乡镇分担担子,理直气壮地当好乡镇的坚强后盾。四是生活上要关怀。建议采取以县统一发放工资的办法彻底解决乡镇干部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的问题。对奖金、福利等也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尽量缩小乡镇与县直单位,偏远乡镇与城郊乡镇,贫困乡镇与富裕乡镇之间的福利待遇悬殊。对乡镇干部子女就业尽量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惠。
第10篇 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进一步步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工作、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意义重大而且紧迫重要。按照省委党建办的部署和要求,我们及时组建调研专班,采取座谈了解、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详细调查了解我市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在此基础上,就调研中所反映出来的全市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近年来,我市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服务领域逐步拓宽,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活跃性。
1、政府主导作用日益凸现。在充分认识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营造良好环境,引导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康发展。一是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坚持以政策引导为核心,鼓励和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特别是在税费收取、信贷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对各类服务组织实行优惠政策,将支农资金增量部分主要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服务组织发展。如采取“银行+协会+农户”捆绑式信贷模式,为镇40多户养鸡户贷款320万元,有力推动了该镇养鸡业的快速发展。二是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开辟专栏、专题等方式,大力营造关心、支持“三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舆论氛围。同时,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三是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服务环境。按照市有行政服务中心、镇有便民服务中心、村有便民代办点的目标,构建了三级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各镇办场园统一将计生、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服务类部门,农技、水利、财政等农业服务类部门,城建、国土、规划、房产等村镇建管类部门,纪委、司法等综合调解类部门集中到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实行一个窗口审批办证、受理举报、矛盾调处和咨询服务。各村建立村(居)便民代办点,由村干部担任代办员,为群众代办有关事项,提供咨询服务。全市已建立市级行政服务中心1个,镇办便民服务中心15个,村便民服务点116个。
2、民间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方兴未艾。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围绕畜禽、水产、蔬菜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截至底,全市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1家,带动农户12万户,年营销额达13.6亿元。一是组织形式逐步规范。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广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走正规化发展道路,争取市场地位、争取国家政策扶持的意识逐步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形式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先后有市盛世佳人绿色果蔬专业合作社、杨林尾裕波兴隆棉花专业合作社、彭场禾丰水产专业合作社等26家专业合作社经工商部门注册成功。此外还有昌湾养殖协会、大武牧业协会等一大批农业协会,也在积极筹备注册专业合作社相关工作。二是服务内容不断拓宽。不再局限于以前的种植、养殖营销服务,而是逐步扩展到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方范文面,为农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镇今年新成立的金汇农机合作社,共有8个农技大户入社,从购种、育秧、耕整到施肥、病虫害防治、收割,为农户提供一条龙式全机械化服务,既解决了农机散户各自为阵、小打小闹的问题,又降低了农机服务价格,还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三是服务主体实现多样化。在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前提下,服务组织参与主体进一步多样化。如盛世佳人绿色果蔬合作社不仅有种植户的参与,也有运输、销售大户的参与;金汇农机合作社既有农机大户的参与,也有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人员参与,还有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汇化工有限公司的参与。服务主体的多样化,进一步完善了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扩大了生产基地的规模,实现了农企双赢。
3、农业支撑与保护体系得到加强。一是农业政策保护体系不断强化。始终以农业为基础,视“三农”工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落实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市从彻底取消了农业税,现在农民负担只剩下灌溉水费一项,去年全市负担总额1900万元,亩平仅14元。在严格控管农民负担的基础上,认真落实 中央惠农补贴政策,去年全市共发放农村各项惠农补贴23项,共计2.62亿元。其中发放水稻良种补贴1369万元、油菜良种补贴696万元、农机补贴440万元、粮食直补1529万元、农资增支补贴6002万元。从减轻负担不让农民“掏腰包”,到发放补贴政府给农民“送红包”,农民切身感受到党的政策越来越好,种田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二是农业投入不断增加。过去是一个水患比较突出的地方。这几年,在中央和省委重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我市筹资8亿多元,综合整治东荆河、汉
江,更新改造排湖泵站、沙湖泵站等大中型排灌设施,同时采取“林水结合、以林养渠”的模式疏浚农村中小沟渠,彻底改变了过去“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的局面;筹资3.1亿元,全面改造农村电网,做到了通村通组通户,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筹资3.4亿元,新建高产农田11.8万亩,新增耕地8000多亩,土地产出能力大幅提升;筹资4亿多元,完成通村公路建设1680公里,全市通村公路通达率达98%,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民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三是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积极抢抓省委省政府在仙洪线开展跨区域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机遇,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整合项目、整合力量,加快推进仙洪试验区片产业发展、交通建设、村庄整治、集镇改造以及改水改电等各项工程建设,目前已投入各类建设资金3.5亿元,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在仙洪试验区的示范带动下,全市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已累计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11个村,惠及50.8万人;开通有线电视677个村(居),实现了村村通目标;建成户用沼气池7.5万口,卫生改厕2.4万座;建成甲级村卫生室440个;建成农家书屋115个,农村文化中心户721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96%;全市3万名农村特困对象整体过渡纳入农村低保范畴;血吸虫疫情发病人数由的4.1万人下降到1.7万人。
4、基层党组织社会化服务能力逐步提高。以专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领办、创办社会化服务组织。一是由党支部牵头引办。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其特点是发挥支部党员双带作用,利用“双建双带”基地的辐射功能,引导党员干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统一生产、统一服务、统一营销。张沟镇先锋村网箱养鳝协会,就是在网箱养鳝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通过张沟镇党委的引导,由先锋村党支部牵头,依托网箱养鳝“双建双带”基地建立的。二是由农民党员能人创办。由农民党员能人牵头发起,采取“合作社+种植、养殖户”的运行模式,其特点是依托种植、养殖大户的管理经验及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带动农户抱团发展,共同致富。镇天利养鸡合作社由共产党员致富能手印家斌牵头创办,短短3年的时间内,发展为集饲料、疫苗、种鸡、药品、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年产种鸡500万只、年销售额8000万元、带动农户220多户。三是依托核心企业联办。积极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企业的资金、信息、技术、管理优势,联合建立产业合作社,做大做强相关产业。郑场镇引进的北京挑战饲料有限公司,在带动全镇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种植大面积增加的同时,也推动该镇养猪业的迅速发展。该镇党员程远虎依托该公司,成立了郑场养猪专业协会,专业从事牲猪生产及流通,年销售额达万元。
二、我市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新形势相比,与现阶段农民需要的社会化服务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新要求相比,我市现行的服务体系还有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仍然存在一定的现实反差。
1、当前的社会化服务与农民的客观需求存在现实反差。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分工分业越来越突出,现行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很难满足广大农民的新需求,主要表现为:服务内容比较单一,绝大多数服务仍停留在生产经营阶段,难以满足农民对项目资金、市场信息、风险防范、司法维权、精神文化等多层次的需求;服务缺乏针对性,有些部门或组织提供的服务脱离“三农”实际和缺乏操作性,难以满足农民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保障等多领域的需求;服务力量薄弱,导致服务体系断层,服务数量有限,服务时间滞后,服务效果总体上欠佳;服务管理不够规范,缺乏有力的长效监管措施,特别是少数服务组织过于倾向商业化,在经济利益冲突时,有牺牲农民利益的现象发生,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2、农村综合改革目标与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存在现实反差。长期以来,涉农部门的社会化服务是以纵向领导体制为主的网络,主要职能是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且侧重于技术服务。尽管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形成有效工作合力和发挥整体公共服务职能,也很难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紧密结合起来。
3、各类组织服务愿望高涨与服务手段不足存在现实反差。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相同步,以专业协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各类组织服务“三农”的热情空前高涨。而“三农”社会化服务涵盖的范围广、内容丰、环节多、时效强,必须通过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并辅以必要的政策、资金等扶持手段,否则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但由于长期的、历史的原因,当前对“三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仍显不足,特别是投向农民专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显得严重不足,导致各类服务组织规模偏小、条件落后、发展缓慢、服务功能较弱,陷入了想做事情却又没有手段的两难境地。
4、农业市场化进程加快与服务主体发育缓慢存在现实反差。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客观上需要比较健全发达的“三农”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现有的农村服务体系中,综合配套的服务少,服务主体的功能与农民的需要相差甚远。各类服务主体之间缺乏统一组织和协调,除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外,其它大部分民间服务组织特别是各行业协会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展服务工作也是各自为政,缺乏同其他组织联手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完善我市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现有经济基础、资源条件和新农村建设实际,积极探索构建行政性、公益性、商业性和互助性等“四大”服务体系,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三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
第11篇 市政协办公室调研员2023年个人述职报告
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协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本人在政治思想觉悟、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提高,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 努力学习,增强自身思想业务素质
通过干部在线学习、2023年5月参加市政协委员及机关干部赴西柏坡培训、机关集中学习和专题教育活动,深刻领会______系列讲话精神。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___保持高度一致,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积极参加“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教育活动,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了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尽心尽责,认真做好分管工作
(一)开展工会活动有声有色。在本职岗位不断创新进取,对待同事真心诚意,团结协助,从不计较。多次探望慰问治病住院的干部职工,主动关心干部职工的生活困难,维护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带领、策划、组织全体工会委员开展“庆五一、创文明”乒乓球赛、“中国梦、劳动美”演讲比赛、举办“绿色发展、健康生活”徒步、开展“太极拳”、“工间操”培训学习等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干部职工文化生活,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
第12篇 毛概调研报告
转眼之间,进大学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大二的我们,对这里的一切已经熟悉了,对周围的一切也失去了新鲜感,周围很少有同学像大一时认认真真的上每一节课了,因此,逃课现象也似乎越来越“普遍”了。
一、逃课原因分析
现在大学校园“逃课族”出现了这样的学生,他们的逃课是为了考研或者为了准备英语
四、六级等其他级别的重要的考试。面对现在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学生们开始意识到,要想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足,自已必须在学校学习到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或外语、或计算机、或考研、或公务员,等等。为了复习这些考试,所以这些学生便选择了逃课。这类“逃课族”对于课程的选择非常讲究,只选择对自己考研有帮助的课程学习。
一位三年级学生于某告诉说:“为了保证我考研复习的时间,有的时候我必须逃掉几节课,但是我所逃的课程一般都是选修课,上了和没有上对我来说是没有什么损失的!毕竟考研重要嘛!我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理解。”
(一)逃课不需要理由
持这样观点的“逃课族”才是名副其实的“逃课族”,他们往往喜欢时尚、前卫的东西,不喜欢拘束的、规律的生活。这些逃课族或者沉迷于网络世界,或者忙于学习以外的应酬。这些逃课族几乎很少上课,课堂上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因此被同学们称为“神秘一族”。
“我逃课不需要理由!我喜欢网络游戏,喜欢和我的朋友们一起玩,现在学校的课程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残忍的拘束,我无法适应。”某高校二年级学生张某这样为自己逃课进行辩护。
(二)去听我喜欢的课程
现在学校逃课族中还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因为不满意学校的课程安排而逃课,利用逃课得来的时间去听自己喜欢的课程,或者到图书馆看自己喜欢的书。
“现在学校为我们安排的课程真的很不合理,有一些必修课程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你都得学习,对有些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强迫!没有办法,我便会利用这些时间去听我自己喜欢的课程,我已经为自己制定了一处属于自己的课程表。”学文科的何某说出了自己逃课的理由。
“有的课程内容实在很无聊,即使不去上课,期末的时候复习一下,还是能勉强通过,反正我又不要求优秀。”
很多同学经常逃公共课,“那些课感觉没什么用,跟本专业关系不大,对以后的就业也没什么帮助。”任毅学的是理工科,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他觉得与其花时间去听那些“没什么用处”的课,还不如去从事一些实践活动,也算是积累经验。
“有的老师的讲义一成不变,上课枯燥无味,我才不想听呢!”某重点大学学生曹娜说,她觉得既然课堂吸引不了自己,还不如在图书馆自学。
(三)为了体验社会
“逃课族”还有一部分属于商品经济中的弄潮儿,他们逃课的目的很明确,为了赚钱,为了体验现代社会。
齐某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一直在校外担任品牌商品的营销宣传、礼仪服务等社会兼职,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齐某告诉记者:“我在外工作很忙,几天教室里见不到我是正常的。我们现在念大学不就为了将来能找份好工作吗?。我现在将自己所学应用到实践,又能为家里减轻负担,不是很好吗?我希望得到父母和老师的理解。”
(四)我的工作太多
“很简单,我工作去了。我不否认,现在很多学生的确是因贪玩而逃课,但这类学生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就拿我来说,我学的是新闻专业,我认为书本上的东西和自己在新闻单位实践所得完全不一样。而且后者往往更实用,更有价值。”在回答“为什么逃课?”时,王某这样回答。
据了解,像王某这样为积累工作经验而逃课的学生在“逃课族”中不占少数,他们对课堂式传统的教育不感兴趣,相信自己的实践,他们逃课以积累工作经验为目的,在学校的学习只以拿文凭为最终目标。
当然,逃课族中也有一部分同学因为学校的工作太多而无法上课,这些同学往往是学校或者学院的学生干部,为了做好本职工作,有所舍弃也在所难免。
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高校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的逃课率在25%以上,至于哲学等公共课则高达50%。逃课成了“必修课”,必修课成了选修课,选修课相当于没课——在大学校园里流行的这句话成为一些大学生的真实写照。面对如此普遍的逃课现象,各种各样的考勤方式应运而生,却也面临尴尬。
“考勤永远只是一种手段,如果人来心不来还是没有用。”在南京大学做了多年辅导员工作的李老师表达了他的无奈,“现在的考勤制度都是治标不治本,不仅引起学生的强烈反感,还逼得学生们想出了种种应对之招。”
为了应对考勤,同学之间互相帮忙代答,甚至雇人帮忙上课的情况屡有发生。至于在课上看与教学无关的书,甚至打瞌睡的大有人在。
二、个人建议
(一)在招生中,逐步实现“先统后分”的招生模式。由于目前高考是“学生管分数,家长老师填志愿”,家长、高中老师不太了解专业,不顾学生兴趣,追求热门专业。“先统后分”既先统分学科类,进大学学习一段时间后,再分专业,高中学生对学科类肯定了解,从宏观上把握填报志愿也很方便。在大学学科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专业,高校也要给一些对专业毫无兴趣而对其它专业有所成绩的学生提供转专业的便利通道。
(二)在学生培养中,深化教学管理改革与考试制度改革。高校一是推动分级制教学。由于大学扩招后学生差距的扩大与本来省份存在的教育差距,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应该根据学生意愿与水平分开授课,解决教师面临的“两难困境”,让学生学有所得。二是确定教师的授课目标,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先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范围与程度,但又要确保教师上课的灵活性,防止教师教学偏好对学生的错误导向。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一方面通过“评优”激励方式促进教师授课的充实性与生动性,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授课内容与社会紧密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改变以点名为主的监督方式,转变到吸引学生上课的兴趣上来,防止学生隐性逃课。以中北大学为例,中北大学的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激励教师促进了授课水平的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课热情,吸引了不少学生听课,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学生听课兴趣提高了,逃课学生自然就少了。三是考试制度改革,坚持大学考试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大学教育不是考试教育,考试只是一种督促学生学习与巩固的手段。大学考试应该不拘泥于笔试、更不能拘泥于书本,而注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应对能力,尤其是文史类课程的考试亟待改革,彻底改变学生的考前“突击思想”。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强大学生的防变能力。大学生经历由高中到大学两个不同环境的转变,表现一定的难适应性是可以理解的。班主任、辅导员与学校心理咨询师应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大学生明白大学“60分万岁”已毫无意义,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大学里,大学生应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修养与身心健康教育,尤其是对单亲家庭与家庭优越型家庭的思想教育,坚决抵制网吧、录像厅、舞厅等娱乐场所的诱惑。并且加强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压力,克服困难,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社会兼职的关系。
(四)加强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就业教育应成为高校的一门课程。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下的逃课行为,高校一是要改变那种毕业班才谈就业的错误观念,从大一开始逐步引导学生规划人生,树立正确与积极的就业观念,减轻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二是要引导学生获取一些有用的证书,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防止学生盲目追求证书舍本逐末式逃课现象的产生。三是要加强大学生考研教育,引导学生理性考研,杜绝学生逃课“跟风式”的盲目考研,那样有可能专业知识不扎实而造成考研与就业的“双落空”。
三、结语
针对大学生逃课原因的多样性,高校应该注重招生、学生培养与就业的系统性,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才能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大学课堂效率一定能够提高。
毛概调研报告
84位用户关注
25位用户关注
23位用户关注
101位用户关注
60位用户关注
32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16位用户关注
31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