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支部书记调研报告(8篇)

发布时间:2023-11-05 19:58:01 热度:61

支部书记调研报告(8篇)范文

第1篇 支部书记调研报告

一、营盘村基本情况简介

1、营盘村地处赫章县威奢乡东北郊,四面环山,气候宜人,山上以灌木林为主,比较适合发展生态畜牧业,全村有5个村小组,〈分别是、还岩组、伐木组、野猫洞组、吴家麻塘组、黄河组〉173户,共741人;总面积1.2万亩,耕地1630亩,退耕还林888.54亩,荒山草破3881.46亩,灌木林7000亩,现有党员22人,预备党员3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享受低保253人,上年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上年人均年纯收入860元,五个组中还有两个组没有通公路,是黄河组和吴家麻塘组,尤其是黄河组的条件最差,一直到现在还是没有通公路,就是连人走的路也是相当的困难,到处是陡峭的山壁,荆棘从生,吃的东西都是靠人背马驼。

3、营盘村的村支两委团结合作,办事情积极认真,谋发展思发展的愿望强烈,营盘村的老百姓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思发展盼发展的愿望心切。可是村班子的文化素质不高,老支书有牌力,在老百姓心中有威望,但是只能勉强写得自己的名,在做起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们还是感到力不从心,村班子的后备人选青黄不接,有知识有文化的不愿意在家干村干部,在家想干村干部的素质又不高,大部分老百姓的文化素质较低。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3、xx年年,在县草地中心和黔峰公司的规划下,我村向着 “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经营种草养羊项目,按照一户购20只基础母羊,一只种公羊,种20亩优质牧草,修30平方圈舍的要求去发展,实际到现在为止,营盘村共发展54户养羊农户,其中连建的23户,散建的31户,已签合同的45户,有基础母羊1050只,存栏羊只1600只,公羊50只,xx年种草281亩,其中xx年实际所需资金513600元,其中圈舍建设所需资金108600元,购羊所需资金405000元,所有资金已在xx年12月份全部兑现完毕,培养养殖大户五户,伐木组的甘祖德现有羊只60只,朱绍林现有50只,黄河组张守义现有羊只76只,野猫洞袁才富现有羊只45只,还岩组李绍学现有羊只42只,成立养羊专业合作社一个,有26户养羊农户参加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正在摸索中完善各种制度,逐步正常运行。有专门的畜牧兽医员一名,整个项目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的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

1、村民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掌握的科学种养的技术很少,尤其是在种草养羊上,还是靠传统的饲养方法,新的技术和思想一时之间他们还不能接受,极个别农户的羊只管理不规范,发展缓慢。

2、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这也是全村老百姓最盼望解决的重点问题,从中营坪子到—还岩—发木—二台坡的公路狭窄且坑凹不平,邹家地到野猫洞的通组公路只有拖拉机勉强能通过,要是下雨的话,任何车辆都不能通过。

3、村民们对自己享有的各种政治权利缺乏认识,民主意识不强。表面上他们都觉得作为农民不需要什么权利,只要吃饱就行了。这是农民本质的弱点,“小富即安”的求稳心理, “等、靠、要”的思想,浓厚的乡土观念,狭隘自私软弱愚昧的小农思想的集中表现。

4、没有一个规范的村办公场所和兽医室,现在的村办公室是借学校的教室来用,随着养羊农户和羊只的不断增加,养羊农户迫切需要修建一个村兽医室和配备一至二名医疗技术高的兽医员。

5、村容不够整洁。虽然我们常期要求村民应保持村容整洁,但积习难改,大家对家居卫生不是很注意。

四、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设想

1、加强对村支部的建设、提高村民素质,调整产业结构

以建设五个好支部为目标,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决策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式下的新要求,作风严谨,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为民服务培养党员带头制富。加大对养羊农户的培训,可以通过培训班,会议,远程教育,派人出去考察等方式来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素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在目前状况下,该村的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精力应该放在抓产业结构调整上,利用紧邻灌区的灌溉优势,大力发展高产马铃薯的种植,发展优质黑山羊是养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做大做强生态畜牧业产业,力争在3年之内发展养羊农户100户,培养养殖大户30户以上,在全村培养示范大户,带动其他养羊户的发展,完善合作社的各种制度,使之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来源,5年后人均年纯收入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两翻。

2、加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的发展夯实基础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性要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想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以充分发挥当地农村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农村支部书记调研报告

xx强调,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求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近,中组部、中农办、国务院扶贫办对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专门作出了部署。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工作,特别是xx年以来,我省先后选派四批共14672名优秀干部到软、穷、乱村任第一书记,70%以上的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基层组织建设和四项基础制度建设显著加强,为加强基层建设和社会治理探索了新路子。

一、选优配强真抓实干助推小康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三农”问题突出,经济落后贫困村多,部分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务管理混乱。省委从xx年开始,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村务管理混乱村任第一书记。全省14672个村派驻了第一书记,派驻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31.9%,着力解决软、穷、乱村问题,加快了我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

选派富民强村“领头雁”,以发展凝聚人心。一是实施对口扶贫,理清发展思路。对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贫困村,省市县各级注重从涉农部门、综合部门等帮扶能力较强的单位选派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他们视野宽、信息灵、门路多的优势,积极引导村“两委”干部和群众更新观念,增强发展意识,理清发展思路,精心制定发展规划,上项目、调结构,提高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二是坚持分类施策,找准扶贫途径。省委要求驻村第一书记明确扶贫的基本途径,突出“转”、“调”、“搬”,将贫困群众转移就业、转为市民,调整产业结构,对在深山区石山区零星居住的贫困群众实行易地扶贫搬迁。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变“输血”为“造血”。驻村第一书记按照省委要求,根据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积极开发资源、筑巢引凤,实行龙头带动、兴办实体,创办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脱贫致富。省扶贫办副巡视员吴树兰曾3次驻村。她第一次到商水县巴村镇尚城村驻村,帮助农民合作发展面粉加工和中药材种植产业,把贫困村建成了省扶贫开发先进村。第二次到新蔡县孙召镇大吴庄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带领群众创办了企业和合作社,建起了奶牛场,xx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5960元,比xx年2642元翻了一番。第三次她到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任第一书记,积极打造以美丽乡村生态旅游为龙头的产业化扶贫体系。省委书记郭庚茂到西王楼村看望她时指出:吴树兰同志几次主动申请下乡到基层工作,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这种精神值得学习。《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50多家新闻单位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

把群众当家人,以真诚服务温暖人心。第一书记把驻村当故乡,把群众当家人,心里惦记的是民情冷暖,深入农户访寒问暖,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掌握群众需求,把村情、社情、群情摸清,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增进群众的信任。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郑岗村第一书记丁晓积极从有关部门争取资金70多万元,修学校、修村路,为贫困大学生协调助学无息贷款,并把自己示范创业养土元赚的2万元,用于资助困难群众和贫困大学生,还利用自己是区法院副主任科员的专业优势,协调解决矛盾纠纷,受到村民信赖和赞扬。

推进“双基双治双安”,以治软治乱稳定人心。着力强化“双基”。第一书记重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针对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存在的问题,推广运用兰考“六步工作法”进行集中整顿,着力培养“双强”党支部书记、“双强”党员和村干部,改善党员干部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完善和落实基层四项基础制度,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畅通群众合理表达诉求的渠道,促进村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持续推进“双治”。第一书记积极开展平安乡村创建活动,坚持德治和法治并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村民道德素养,搞好农村治安综合整治,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积极化解矛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促进所驻村和谐稳定。坚持着眼“双安”。第一书记把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作为基本目标,通过化解各种矛盾、实施综合治理,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难事不出县”。

艰辛环境锤炼干部,以优良作风赢得人心。在农村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各级采取多种措施磨炼提升第一书记的能力。强化教育培训。抓好第一书记驻村前教育培训,各级专门举办培训班,请涉农部门讲“三农”问题,请组织部门讲基层党建工作,请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传授工作经验。强化日常培训,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观摩学习、开展专题培训等方式,帮助第一书记开阔思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严格制度管理。各地普遍建立了“一记双卡”制度,要求第一书记记好驻村日记,填写日常考勤卡、群众意见卡,敦促其经常走访群众、听取意见,严守制度、办好实事。各地积极探索创新管理制度。科学考评奖惩。对第一书记实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察相结合,考核内容包括履行职责、目标完成、工作实绩、群众评议等情况,把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挂钩。广揽人才扶贫。为聚集各方力量攻坚扶贫,我省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与干部驻村、大学生当“村官”等形式相结合,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提供了人才资源。

二、民富村强作风变样成效显著

我省选派优秀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使软、穷、乱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巩固了基层政权、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发展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

脱贫致富步伐加快。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促进了中央和省委精准扶贫、富民强村的战略部署在我省农村得到有效落实,一大批贫困村摘掉了长期贫困落后的帽子。据统计,xx年至xx年,仅省直派出的第一书记就为派驻村引进资金2.5亿多元,引进项目138个;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104个,培养种植养殖专业户1226户,发展优质经济作物2.3万亩、水产养殖4618亩;改造农田水利设施245个,打机井980眼,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

基层基础更加牢固。第一书记所驻的组织软弱涣散村、管理混乱村得到有效治理,健全了村“两委”班子,培养了党员骨干,发展了新党员,使党组织建设步入了正常轨道,焕发了勃勃生机。截至目前,在全省派驻的2998个软弱涣散村中,有2593个得到转化提升;先后有944个派驻村党支部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干群关系日益密切。驻村第一书记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打通了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一是树立了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南阳市内乡县农业局驻内乡县瓦亭镇庞集村原驻村党支部书记周建奎,将一个人均收入不足千元、村集体债务40多万元的省级贫困村变为全县先进村,带领群众建起了130个沼气池,争取项目资金400多万元,建起了1600亩烟叶基地和千亩薄壳核桃基地和千亩小麦良种基地,修路、建校、通自来水、建养老院、资助贫困生、建便民超市。群众说:“原以为他只是来镀金,没想到干得比我们还实在。”在联系项目途中他不幸遭遇车祸,以身殉职,年仅40岁。二是弘扬了为民务实的优良作风。驻村第一书记严于修身,心系群众,踏实苦干,用一点一滴、实实在在的行动服务群众。群众普遍反映:第一书记不花村里一分钱、不吃群众一顿饭,丢家舍业,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好事,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根据省驻村办的问卷调查,群众对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的满意度和支持率都在98%以上。

基层治理明显改善。驻村第一书记促进了基层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得到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地生根,村务管理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通过坚持“德治”“法治”两手抓,弘扬了文明新风,提高了村干部依法办事能力,畅通了群众合理表达诉求的渠道。省卫计委、省交通厅等部门连续xx年选派8批优秀干部到艾滋病重点帮扶村驻村或任第一书记,经过持续艰辛努力,使帮扶村从疫情严重、经济贫困、人心涣散转变成为救治救助规范、基础设施完善、发展势头良好、群众情绪稳定的和谐村。目前,全省派驻村中已有1150个村务管理混乱村实现由乱到治,占派驻混乱村总数的90%。

干部素质显著提升。第一书记在驻村实践中,加深了对国情、省情和基层情况的了解,使机关工作与基层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了服务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了党性修养,锻炼了意志品质、砥砺了思想作风;提高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历练了胆识、增长了才干。

三、思考与建议

一是继续把选派村第一书记放在重要位置。目前我省有53个贫困县,8102个贫困村,近580万农村贫困人口。到2023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开发时间紧、任务重。同时,我省还有4736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105个帮扶重点村。要实现治软、治穷、治乱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就必须高度重视选派村第一书记工作,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向“软、乱、穷”村全部选派第一书记,充分发挥第一书记模范带头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化运用“六步工作法”,区分“软、乱、穷”不同情况,集中开展整顿工作。同时,积极探索构建巩固先进、整顿后进、提升“大多数”的长效机制。

二是严格选派作风好、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要把好村第一书记选派关,优先从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工作,有较强工作能力,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作风扎实、甘于奉献的干部,主要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派,有农村工作经验或涉农方面专业技术特长的优先。要把好人选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和能力关。要紧贴农村需求,做到按需对接、分类帮扶,组织部门先行考察确定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经济落后贫困村、村务管理混乱村类型,以提高帮扶的精准性。结合选派干部自身特点和派出单位职能优势,因村派人、因人定村,既利用选派单位业务职能、充分发挥选派干部特长,又为所驻村提供更贴切、更专业的服务。

三是完善第一书记工作推进和保障机制。努力做到使选派的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完善培训和传帮带机制。各级党委、有关部门和派出单位要加强对第一书记的培训,搞好传帮带,开展岗前培训,举办“三农”、基层党建、法律、基层治理等专题培训,请基层领导、专家、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传授知识和工作经验,加强思想、业务、技术跟踪指导,帮助破解基层疑难问题。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及组织、财政、科技、农业等部门特别是派出单位,要完善服务保障措施,搞好经费保障,让第一书记“有钱办事”,划拨专项驻村工作经费,帮助解决资金短缺等问题。可把近年来好的措施、办法通过政策固定下来,由省市财政出一部分资金,重点用于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各部门帮扶工作队的统筹协调力度,变“单打独斗”为“团队协同”,把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项目集中使用,向帮扶村倾斜。派出单位要做好坚强后盾,建立与所驻村党支部联建帮扶长效机制,为第一书记施展才能提供有力保障。完善考评奖惩机制。完善考评体系,采取个人述职基础上的上级组织评价和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对第一书记实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察,奖优罚劣。对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实行“四个优先”,即同等条件下,第一书记在晋职晋级、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方面优先。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各级党委及组织、纪检等部门和派出单位要加强管理监督,将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情况列入所在乡镇(街道)党建工作监督检查范围和县(市、区)委巡察工作范围。

四是认真总结推广我省选派村第一书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分级组织召开省市县三级驻村第一书记经验交流会,筛选省市县三级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的成功经验。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推广驻村第一书记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弘扬忠诚奉献、为民务实、敢于担当、忍辱负重、清正廉洁的第一书记精神,凝聚扎根基层正能量,让富民强村的“领头雁”在辽阔中原展翅翱翔。

村支部书记村情调研报告

作为公选干部,组织上把我们放到最基层,是想让我们在最基层锻炼,带动老百姓脱贫治富,要带领老百姓治富,就必须对村里的情况作最全面的了解,这是我们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下面把我在营盘村几个月以来的调查写报告如下:

一、营盘村基本情况简介

1、营盘村地处赫章县威奢乡东北郊,四面环山,气候宜人,山上以灌木林为主,比较适合发展生态畜牧业,全村有5个村小组,〈分别是、还岩组、伐木组、野猫洞组、吴家麻塘组、黄河组〉173户,共741人;总面积1.2万亩,耕地1630亩,退耕还林888.54亩,荒山草破3881.46亩,灌木林7000亩,现有党员22人,预备党员3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享受低保253人,上年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上年人均年纯收入860元,五个组中还有两个组没有通公路,是黄河组和吴家麻塘组,尤其是黄河组的条件最差,一直到现在还是没有通公路,就是连人走的路也是相当的困难,到处是陡峭的山壁,荆棘从生,吃的东西都是靠人背马驼。

3、营盘村的村支两委团结合作,办事情积极认真,谋发展思发展的愿望强烈,营盘村的老百姓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思发展盼发展的愿望心切。可是村班子的文化素质不高,老支书有牌力,在老百姓心中有威望,但是只能勉强写得自己的名,在做起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们还是感到力不从心,村班子的后备人选青黄不接,有知识有文化的不愿意在家干村干部,在家想干村干部的素质又不高,大部分老百姓的文化素质较低。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3、xx年年,在县草地中心和黔峰公司的规划下,我村向着 “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经营种草养羊项目,按照一户购20只基础母羊,一只种公羊,种20亩优质牧草,修30平方圈舍的要求去发展,实际到现在为止,营盘村共发展54户养羊农户,其中连建的23户,散建的31户,已签合同的45户,有基础母羊1050只,存栏羊只1600只,公羊50只,09年种草281亩,其中xx年实际所需资金513600元,其中圈舍建设所需资金108600元,购羊所需资金405000元,所有资金已在10年12月份全部兑现完毕,培养养殖大户五户,伐木组的甘祖德现有羊只60只,朱绍林现有50只,黄河组张守义现有羊只76只,野猫洞袁才富现有羊只45只,还岩组李绍学现有羊只42只,成立养羊专业合作社一个,有26户养羊农户参加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正在摸索中完善各种制度,逐步正常运行。有专门的畜牧兽医员一名,整个项目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的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

1、村民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掌握的科学种养的技术很少,尤其是在种草养羊上,还是靠传统的饲养方法,新的技术和思想一时之间他们还不能接受,极个别农户的羊只管理不规范,发展缓慢。

2、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这也是全村老百姓最盼望解决的重点问题,从中营坪子到—还岩—发木—二台坡的公路狭窄且坑凹不平,邹家地到野猫洞的通组公路只有拖拉机勉强能通过,要是下雨的话,任何车辆都不能通过。

3、村民们对自己享有的各种政治权利缺乏认识,民主意识不强。表面上他们都觉得作为农民不需要什么权利,只要吃饱就行了。这是农民本质的弱点,“小富即安”的求稳心理, “等、靠、要”的思想,浓厚的乡土观念,狭隘自私软弱愚昧的小农思想的集中表现。

4、没有一个规范的村办公场所和兽医室,现在的村办公室是借学校的教室来用,随着养羊农户和羊只的不断增加,养羊农户迫切需要修建一个村兽医室和配备一至二名医疗技术高的兽医员。

5、村容不够整洁。虽然我们常期要求村民应保持村容整洁,但积习难改,大家对家居卫生不是很注意。

四、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设想

1、加强对村支部的建设、提高村民素质,调整产业结构

以建设五个好支部为目标,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决策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式下的新要求,作风严谨,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为民服务培养党员带头制富。加大对养羊农户的培训,可以通过培训班,会议,远程教育,派人出去考察等方式来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素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在目前状况下,该村的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精力应该放在抓产业结构调整上,利用紧邻灌区的灌溉优势,大力发展高产马铃薯的种植,发展优质黑山羊是养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做大做强生态畜牧业产业,力争在3年之内发展养羊农户100户,培养养殖大户30户以上,在全村培养示范大户,带动其他养羊户的发展,完善合作社的各种制度,使之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来源,5年后人均年纯收入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两翻。

2、加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的发展夯实基础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性要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想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以充分发挥当地农村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积极争取协调各种资金,力争在3年内解决黄河组,野猫洞组,吴家麻塘组危房改造,2年内修通黄河组和吴家麻塘组的通组公路,维修好从中营坪子到—还岩—伐木—二台坡的公路,修建一栋完善的村办公室,兽医室,逐步争取资金修建村卫生室,村文化娱乐室,图书室和优质黑山羊交易场所等。

3、村班子建设

制定一套村班子的工作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村班子的工作,两年内培养一套素质高,团结,务实,能干事的村班子队伍,调整充实村班子的后备人选,保持村班子后备人选长期在5名以上,把那些有知识,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及时选入到村班子的后备人选中来,尤其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养羊大户可以吸收到村班子队伍中来,让村班子人选后继有人。

4、加强农村民主建设

用民主权利来诱导那些消极参与的农民,进行各项能力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素质,努力推进农村的民主建设。

⑴重大事项由民主张。抓住落实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制度这个关键,依法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作用,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对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等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让村民作主,落实多数人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增强重大事务决策透明性、民主性和科学性,调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让村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⑵重要事务由民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发动群众讨论制订《村规民约》,建立决策事项预告征询、民主议事协商等制度,开展“民主听证会”、“民情分析会”、“村民议事日”活动,积极发挥党员、村民代表的作用,对村集体资产经营、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理等与群众利益相关的村级事务和公共利益交给群众管理,

⑶主要建设由民支撑。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珍惜民力,最大程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对兴修学校、道路、电力、自来水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设施建设,人财物的投入主要依靠群众,引导鼓励广大群众克服“怨天尤人”和等、靠、要的单纯依赖思想,以及无所作为、小进即满、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小农意识,主动出资、出物、出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减轻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财政负担,使党委政府能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

⑷村务活动由民监督。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进一步完善落实村务公开制度,推行村级党务公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方案、村级财务使用管理等群众关注的事项,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并有效履行监督权,这既增强了党员群众发挥作用的主动性,既促进干部办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又能使村级组织借助外部力量的监督,克服“暗箱操作”、“随意操作”、“无时限操作”等弊端,更好地推进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

⑸工作成效由民评定。建立健全村干部民主评议和责任追究制度,每年组织一次村干部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述职,党员和村民代表据此对村干部进行民主测评。这样可以改变以往村干部考核档次由上级定的做法,扭转了村干部 “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工作效果不理想的状况,使村干部对自己要求更高,为村里想得更多,为村民办事也更多了。

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取更加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建设农村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在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应当是农村及农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农村及农业经济活动的需求增长与自然生态系统供给能力相适应,形成人与自然共同生息与协调发展关系。营盘村应该注重农户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关系。

其次要实现人与人和谐。在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尖锐的基础上必然伴随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这就使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矛盾加剧,成为农村与农业发展的重大矛盾。因此,人与人应该和谐发展,不仅要代内相和谐,而且要代际相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要一代更比一代和谐。

营盘村关键要处理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带来的耕地逐步减少与草地增多,羊只迅速发展后的销售矛盾,养羊农户和非养羊农户与外出务工人员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民个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力争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

第2篇 2023年农村支部书记调研报告

xx___强调,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求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近,中组部、中农办、国务院扶贫办对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专门作出了部署。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工作,特别是xx年以来,我省先后选派四批共14672名优秀干部到软、穷、乱村任第一书记,70%以上的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基层组织建设和四项基础制度建设显著加强,为加强基层建设和社会治理探索了新路子。

一、选优配强真抓实干助推小康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三农”问题突出,经济落后贫困村多,部分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务管理混乱。省委从xx年开始,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村务管理混乱村任第一书记。全省14672个村派驻了第一书记,派驻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31.9%,着力解决软、穷、乱村问题,加快了我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

选派富民强村“领头雁”,以发展凝聚人心。一是实施对口扶贫,理清发展思路。对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贫困村,省市县各级注重从涉农部门、综合部门等帮扶能力较强的单位选派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他们视野宽、信息灵、门路多的优势,积极引导村“两委”干部和群众更新观念,增强发展意识,理清发展思路,精心制定发展规划,上项目、调结构,提高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二是坚持分类施策,找准扶贫途径。省委要求驻村第一书记明确扶贫的基本途径,突出“转”、“调”、“搬”,将贫困群众转移就业、转为市民,调整产业结构,对在深山区石山区零星居住的贫困群众实行易地扶贫搬迁。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变“输血”为“造血”。驻村第一书记按照省委要求,根据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积极开发资源、筑巢引凤,实行龙头带动、兴办实体,创办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脱贫致富。省扶贫办副巡视员吴树兰曾3次驻村。她第一次到商水县巴村镇尚城村驻村,帮助农民合作发展面粉加工和中药材种植产业,把贫困村建成了省扶贫开发先进村。第二次到新蔡县孙召镇大吴庄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带领群众创办了企业和合作社,建起了奶牛场,xx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5960元,比xx年2642元翻了一番。第三次她到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任第一书记,积极打造以美丽乡村生态旅游为龙头的产业化扶贫体系。省委书记郭庚茂到西王楼村看望她时指出:吴树兰同志几次主动申请下乡到基层工作,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这种精神值得学习。《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50多家新闻单位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

把群众当家人,以真诚服务温暖人心。第一书记把驻村当故乡,把群众当家人,心里惦记的是民情冷暖,深入农户访寒问暖,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掌握群众需求,把村情、社情、群情摸清,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增进群众的信任。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郑岗村第一书记丁晓积极从有关部门争取资金70多万元,修学校、修村路,为贫困大学生协调助学无息贷款,并把自己示范创业养土元赚的2万元,用于资助困难群众和贫困大学生,还利用自己是区法院副主任科员的专业优势,协调解决矛盾纠纷,受到村民信赖和赞扬。

推进“双基双治双安”,以治软治乱稳定人心。着力强化“双基”。第一书记重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针对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存在的问题,推广运用兰考“六步工作法”进行集中整顿,着力培养“双强”党支部书记、“双强”党员和村干部,改善党员干部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完善和落实基层四项基础制度,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畅通群众合理表达诉求的渠道,促进村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持续推进“双治”。第一书记积极开展平安乡村创建活动,坚持德治和法治并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村民道德素养,搞好农村治安综合整治,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积极化解矛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促进所驻村和谐稳定。坚持着眼“双安”。第一书记把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作为基本目标,通过化解各种矛盾、实施综合治理,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难事不出县”。

艰辛环境锤炼干部,以优良作风赢得人心。在农村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各级采取多种措施磨炼提升第一书记的能力。强化教育培训。抓好第一书记驻村前教育培训,各级专门举办培训班,请涉农部门讲“三农”问题,请组织部门讲基层党建工作,请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传授工作经验。强化日常培训,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观摩学习、开展专题培训等方式,帮助第一书记开阔思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严格制度管理。各地普遍建立了“一记双卡”制度,要求第一书记记好驻村日记,填写日常考勤卡、群众意见卡,敦促其经常走访群众、听取意见,严守制度、办好实事。各地积极探索创新管理制度。科学考评奖惩。对第一书记实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察相结合,考核内容包括履行职责、目标完成、工作实绩、群众评议等情况,把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挂钩。广揽人才扶贫。为聚集各方力量攻坚扶贫,我省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与干部驻村、大学生当“村官”等形式相结合,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提供了人才资源。

二、民富村强作风变样成效显著

我省选派优秀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使软、穷、乱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巩固了基层政权、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发展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

脱贫致富步伐加快。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促进了中央和省委精准扶贫、富民强村的战略部署在我省农村得到有效落实,一大批贫困村摘掉了长期贫困落后的帽子。据统计,xx年至xx年,仅省直派出的第一书记就为派驻村引进资金2.5亿多元,引进项目138个;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104个,培养种植养殖专业户1226户,发展优质经济作物2.3万亩、水产养殖4618亩;改造农田水利设施245个,打机井980眼,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

基层基础更加牢固。第一书记所驻的组织软弱涣散村、管理混乱村得到有效治理,健全了村“两委”班子,培养了党员骨干,发展了新党员,使党组织建设步入了正常轨道,焕发了勃勃生机。截至目前,在全省派驻的2998个软弱涣散村中,有2593个得到转化提升;先后有944个派驻村党支部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干群关系日益密切。驻村第一书记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打通了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一是树立了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南阳市内乡县农业局驻内乡县瓦亭镇庞集村原驻村党支部书记周建奎,将一个人均收入不足千元、村集体债务40多万元的省级贫困村变为全县先进村,带领群众建起了130个沼气池,争取项目资金400多万元,建起了1600亩烟叶基地和千亩薄壳核桃基地和千亩小麦良种基地,修路、建校、通自来水、建养老院、资助贫困生、建便民超市。群众说:“原以为他只是来镀金,没想到干得比我们还实在。”在联系项目途中他不幸遭遇车祸,以身殉职,年仅40岁。二是弘扬了为民务实的优良作风。驻村第一书记严于修身,心系群众,踏实苦干,用一点一滴、实实在在的行动服务群众。群众普遍反映:第一书记不花村里一分钱、不吃群众一顿饭,丢家舍业,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好事,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根据省驻村办的问卷调查,群众对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的满意度和支持率都在98%以上。

基层治理明显改善。驻村第一书记促进了基层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得到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地生根,村务管理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通过坚持“德治”“法治”两手抓,弘扬了文明新风,提高了村干部依法办事能力,畅通了群众合理表达诉求的渠道。省卫计委、省交通厅等部门连续xx年选派8批优秀干部到艾滋病重点帮扶村驻村或任第一书记,经过持续艰辛努力,使帮扶村从疫情严重、经济贫困、人心涣散转变成为救治救助规范、基础设施完善、发展势头良好、群众情绪稳定的和谐村。目前,全省派驻村中已有1150个村务管理混乱村实现由乱到治,占派驻混乱村总数的90%。

干部素质显著提升。第一书记在驻村实践中,加深了对国情、省情和基层情况的了解,使机关工作与基层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了服务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了党性修养,锻炼了意志品质、砥砺了思想作风;提高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历练了胆识、增长了才干。

三、思考与建议

一是继续把选派村第一书记放在重要位置。目前我省有53个贫困县,8102个贫困村,近580万农村贫困人口。到2023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开发时间紧、任务重。同时,我省还有4736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105个帮扶重点村。要实现治软、治穷、治乱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就必须高度重视选派村第一书记工作,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向“软、乱、穷”村全部选派第一书记,充分发挥第一书记模范带头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化运用“六步工作法”,区分“软、乱、穷”不同情况,集中开展整顿工作。同时,积极探索构建巩固先进、整顿后进、提升“大多数”的长效机制。

二是严格选派作风好、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要把好村第一书记选派关,优先从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工作,有较强工作能力,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作风扎实、甘于奉献的干部,主要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派,有农村工作经验或涉农方面专业技术特长的优先。要把好人选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和能力关。要紧贴农村需求,做到按需对接、分类帮扶,组织部门先行考察确定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经济落后贫困村、村务管理混乱村类型,以提高帮扶的精准性。结合选派干部自身特点和派出单位职能优势,因村派人、因人定村,既利用选派单位业务职能、充分发挥选派干部特长,又为所驻村提供更贴切、更专业的服务。

三是完善第一书记工作推进和保障机制。努力做到使选派的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完善培训和传帮带机制。各级党委、有关部门和派出单位要加强对第一书记的培训,搞好传帮带,开展岗前培训,举办“三农”、基层党建、法律、基层治理等专题培训,请基层领导、专家、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传授知识和工作经验,加强思想、业务、技术跟踪指导,帮助破解基层疑难问题。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及组织、财政、科技、农业等部门特别是派出单位,要完善服务保障措施,搞好经费保障,让第一书记“有钱办事”,划拨专项驻村工作经费,帮助解决资金短缺等问题。可把近年来好的措施、办法通过政策固定下来,由省市财政出一部分资金,重点用于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各部门帮扶工作队的统筹协调力度,变“单打独斗”为“团队协同”,把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项目集中使用,向帮扶村倾斜。派出单位要做好坚强后盾,建立与所驻村党支部联建帮扶长效机制,为第一书记施展才能提供有力保障。完善考评奖惩机制。完善考评体系,采取个人述职基础上的上级组织评价和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对第一书记实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察,奖优罚劣。对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实行“四个优先”,即同等条件下,第一书记在晋职晋级、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方面优先。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各级党委及组织、纪检等部门和派出单位要加强管理监督,将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情况列入所在乡镇(街道)党建工作监督检查范围和县(市、区)委巡察工作范围。

四是认真总结推广我省选派村第一书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分级组织召开省市县三级驻村第一书记经验交流会,筛选省市县三级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的成功经验。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推广驻村第一书记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弘扬忠诚奉献、为民务实、敢于担当、忍辱负重、清正廉洁的第一书记精神,凝聚扎根基层正能量,让富民强村的“领头雁”在辽阔中原展翅翱翔。

第3篇 市检察院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在新形势下,市检察院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情况,特别是如何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有活力的党支部书记队伍,需要认真加以研究。最近,我们对市检察院机关16个党支部进行了调研,从总体上看,市检察院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素质是好的,作用发挥也比较明显。但是按照“有觉悟、有本领、有作为”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检察院机关现有党支部书记16人,党支部专职副书记11人。调查显示,党支部正、副书记中称职的12人,基本称职15人。当前支部书记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书记身份不凸显。市检察院机关的党支部正、副书记都由各处室的行政负责人兼任,党务工作与行政工作“一肩挑”,因此,有的支部书记两种主要职责搞不太清楚,往往以政代党,常以处长、主任的身份出现在党内,支部书记身份淡化。二是素质能力不凸显。调查了解,一些支部书记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不会用新的视角去认识问题、用新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有的谈心不知道怎么谈,更不会有的放矢地做思想工作;有的对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方法、手段单一,对促使本支部干警政治上进步、业务上提高、事业上发展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的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处理,要么绕道走,要么把矛盾上交,不会发挥组织的力量解决问题;有的党支部基本知识贫乏,对党建、党务知识一知半解,不会正确处理日常党务工作,对如何增强党支部活力办法不多。三是表率作用不凸显。调查中有80左右的党员干警认为,目前市检察院机关支部书记队伍中突出的问题,是表率作用发挥不够到位。有的支部书记不是有工作就抢、遇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而往往是考虑自己的比较多;有的言行不一,教育别人是一套,自己做的又是一套,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不能首先做到,自身形象不佳,在学习、工作、守纪等方面不能时时为支部党员干警当表率、作模范。四是自身标准不凸显。有的思想上心浮气躁,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不能从深层次上分析党员干警队伍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本支部党员干警的问题,采取回避态度的多,主动解决的少,姑息迁就的多,从严要求的少;有的不求争先,工作被动应付,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缺乏事业心,缺乏创新意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作风漂浮,工作不深、不细,对党员干警的思想状况不能做到真知、深知,做思想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有误区。市检察院机关中的有些党支部书记对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认为行政职务是自己竞争来的,是上级任命的,是“实”的,党内职务是党员选举的,是“虚”的,因此,在思想上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一是“无用”思想。认为行政职责和党内职责都是处长、主任一个人的事,没有多大区别,只要把行政工作做好就行,党支部工作可有可无。二是“无为”思想。感到市检察院机关党支部没有干部任免权、经费使用权、奖惩实施权,而且支部内有的党员干警岁数比自己大,党龄比自己长、资历比自己老,不好开展工作,难有大的作为。三是“无关”思想。觉得市检察院机关业务工作是硬任务,党务工作是软指标,总结评比主要是看办了多少案件,完成了多少任务,至于支部建设无关紧要,因此,有的支部书记认为只要把业务工作干好了,支部建设好与不好,对个人的成长进步影响不大,所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2、党务工作经验欠缺。市检察院机关现任支部正、副书记大多是xx年初处室领导竞争上岗后产生的,任职不满两年的有7人,任职5年以上的有4人,其他都在3到4年之间,11名支部专职书记任职都不满一年,在支部书记队伍中85以上是由普通党员直接进入支部书记、副书记岗位的,没有从事过党务工作经历,缺少实际工作岗位的锻炼。

3、缺乏系统的党务培训。调查显示,支部书记队伍中参加过上级组织的党务知识培训的有13人,占支部正、副书记总数的48,其他都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加之有的支部书记因忙于事务,没时间学习党务知识,对党内的有关规定、工作制度、党的基本知识不了解、不熟悉,开展工作随意性比较大,遇到具体问题束手无策。

三、主要对策措施

1、强化角色意识,解决“身份淡化”问题,增强工作责任感。强化角色意识是市检察院机关党支部书记做好工作的前提。首先要充分认清党支

部书记的地位和作用。党支部书记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领导,是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带头人,是支委会“一班人”的“班长”,处在党支部建设的关键地位,岗位重要责任重大。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有效地在市检察院机关处室得到落实,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整体形象和实际威望;关系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检察工作中的全面体现。其次要明确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党要管党、党管干部是我们党的重要原则。市检察院机关党支部书记虽然没有多大权力,但是担负着组织党员干警学习马列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带领党员干警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指示;负责党员的教育管理,及时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发动党员干警积极完成工作任务,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抓好党支部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支委会集体领导作用等重要责任。第三要摆正业务工作与党务工作的关系。支部书记不仅要善于做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还要了解熟悉检察业务工作,既要克服重业务轻党务,支部活动纯粹“业余化”的现象,也要反对把党务工作放在不适当的位置,与业务工作抢时间、争人头的现象,真正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精力分配、时间安排上的矛盾,做到“两副担子”一起挑,“两个任务”一起抓,“两个轮子”一起转。

2、强化素质意识,解决“本领危机”问题,提高履行职责能力。一名合格、称职的支部书记要有始终如一的政治风范和永不变形的思想品格;要有毫不动摇的原则立场和明确彻底的政治宗旨;要有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要有全面熟悉党务、检务的政治本领和真实反映社情民意的良好心态;要有内和外顺的协调能力和总揽全局的组织指挥才能;要有鲜明公正的是非标准和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就必须要加强学习,勇于实践,积极进取。一是要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素质。始终把深入学习、积极实践“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支部书记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自觉做到先学一步,学得更深一些,领会得更透彻一点。加强党性锻炼要在坚持、深入、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坚定理想信念,在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根本原则的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二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知识素质。作为支部书记,应掌握与其工作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基本知识,切实解决不适应、不够用的问题。要重视党务知识的学习,熟悉党史、党建、党务知识以及党内有关规定、组织制度;要学习文化知识,增强内在储备,不断提高文化素养;要精通法律,带头学法、用法、守法;要掌握科技和信息本领,始终走在群众前列,为创造性开展工作提供厚实的知识积累。三是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品行素质。 支部书记首先是检察干警,但道德修养、品行素质应该高与一般干警。支部书记首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有共产主义品格,要有纯正的人品。一要善良。富于爱心,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以善心关爱他人,以爱心温暖人间。二要无私。一事当前,公为大,人在先,心底无私,超然物外。三要公道。坚持原则,追求真理,正派为人,公正对人,公道处事,公平待物,做到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四要诚信。以诚立身,以信处世,光明磊落,胸襟坦荡,信守承诺,不欺上瞒下,不忽左忽右。四是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能力素质。针对市检察院机关党支部书记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教育培训方式,对后备党务干部实行超前培训,重点是抓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学习;对新任支部书记实行岗位培训,按照“专家讲理论、领导讲党课、老支书讲体会”的方法,对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问题传经验、教方法;对任职多年的支部书记实行菜单式培训,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习什么。通过有针对性地教育培训,使每个党支部书记都具备“五种能力”,即高瞻远瞩,能够“把方向”的能力;运筹帷幄,善于“谋略”的能力;全局在胸,从容“理大事”的能力;理顺关系,巧于“协调”的能力;驾驭全局,精心“组织”的能力。

3、强化作为意识,解决“作用弱化”问题,努力在岗位上显身手。发挥党支部书记的作用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因此,党支部书记要增强践行力,在实践中积极发挥引导、组织、带头、协调、监督作用。一是要严于律已,以身作。支部书记的言行具有重要的引导、示范作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诱惑,经受着各种思潮的冲击,支部书记更要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做到人格上自重,心正去私欲,身正抑邪念;言行上自省,对照道德标准、党性要求经常反省自己,不断完善自我;精神上自励,以高尚的精神鞭策自己,以远大的理想激励自己,以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思想上自警,时刻不忘党纪国法,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经受各种考验。二是要真抓实干,敢于负责。支部书记要把干好本职工作视为党赋予的重要使命,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的精神,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支部书记还必须做到“五个在前”,即思想工作做在前,完成计划干在前,艰苦任务抢在前,遵守制度走在前,关心同志想在前,敢于负责,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三是要树立形象,作出表率。作为党支部书记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模范遵纪守法,倡导文明新风。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做到为人正派、宽厚、实在,德在人先,利居人后,廉洁自律,淡泊名利,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身体力行,处处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影响和带领群众,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广大党员、干警树立好的榜样。

第4篇 农村支部书记调研报告示例

xx___强调,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求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近,中组部、中农办、国务院扶贫办对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专门作出了部署。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工作,特别是xx年以来,我省先后选派四批共14672名优秀干部到软、穷、乱村任第一书记,70%以上的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基层组织建设和四项基础制度建设显着加强,为加强基层建设和社会治理探索了新路子。

一、选优配强真抓实干助推小康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三农”问题突出,经济落后贫困村多,部分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务管理混乱。省委从xx年开始,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村务管理混乱村任第一书记。全省14672个村派驻了第一书记,派驻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31.9%,着力解决软、穷、乱村问题,加快了我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

选派富民强村“领头雁”,以发展凝聚人心。一是实施对口扶贫,理清发展思路。对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贫困村,省市县各级注重从涉农部门、综合部门等帮扶能力较强的单位选派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他们视野宽、信息灵、门路多的优势,积极引导村“两委”干部和群众更新观念,增强发展意识,理清发展思路,精心制定发展规划,上项目、调结构,提高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二是坚持分类施策,找准扶贫途径。省委要求驻村第一书记明确扶贫的基本途径,突出“转”、“调”、“搬”,将贫困群众转移就业、转为市民,调整产业结构,对在深山区石山区零星居住的贫困群众实行易地扶贫搬迁。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变“输血”为“造血”。驻村第一书记按照省委要求,根据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积极开发资源、筑巢引凤,实行龙头带动、兴办实体,创办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脱贫致富。省扶贫办副巡视员吴树兰曾3次驻村。她第一次到商水县巴村镇尚城村驻村,帮助农民合作发展面粉加工和中药材种植产业,把贫困村建成了省扶贫开发先进村。第二次到新蔡县孙召镇大吴庄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带领群众创办了企业和合作社,建起了奶牛场,xx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5960元,比xx年2642元翻了一番。第三次她到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任第一书记,积极打造以美丽乡村生态旅游为龙头的产业化扶贫体系。省委书记郭庚茂到西王楼村看望她时指出:吴树兰同志几次主动申请下乡到基层工作,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这种精神值得学习。《人民ri报》、中央电视台等50多家新闻单位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

把群众当家人,以真诚服务温暖人心。第一书记把驻村当故乡,把群众当家人,心里惦记的是民情冷暖,深入农户访寒问暖,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掌握群众需求,把村情、社情、群情摸清,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增进群众的信任。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郑岗村第一书记丁晓积极从有关部门争取资金70多万元,修学校、修村路,为贫困大学生协调助学无息贷款,并把自己示范创业养土元赚的2万元,用于资助困难群众和贫困大学生,还利用自己是区法院副主任科员的专业优势,协调解决矛盾纠纷,受到村民信赖和赞扬。

推进“双基双治双安”,以治软治乱稳定人心。着力强化“双基”。第一书记重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针对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存在的问题,推广运用兰考“六步工作法”进行集中整顿,着力培养“双强”党支部书记、“双强”党员和村干部,改善党员干部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完善和落实基层四项基础制度,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畅通群众合理表达诉求的渠道,促进村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持续推进“双治”。第一书记积极开展平安乡村创建活动,坚持德治和法治并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村民道德素养,搞好农村治安综合整治,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积极化解矛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促进所驻村和谐稳定。坚持着眼“双安”。第一书记把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作为基本目标,通过化解各种矛盾、实施综合治理,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难事不出县”。

艰辛环境锤炼干部,以优良作风赢得人心。在农村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各级采取多种措施磨炼提升第一书记的能力。强化教育培训。抓好第一书记驻村前教育培训,各级专门举办培训班,请涉农部门讲“三农”问题,请组织部门讲基层党建工作,请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传授工作经验。强化日常培训,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观摩学习、开展专题培训等方式,帮助第一书记开阔思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严格制度管理。各地普遍建立了“一记双卡”制度,要求第一书记记好驻村日记,填写日常考勤卡、群众意见卡,敦促其经常走访群众、听取意见,严守制度、办好实事。各地积极探索创新管理制度。科学考评奖惩。对第一书记实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察相结合,考核内容包括履行职责、目标完成、工作实绩、群众评议等情况,把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挂钩。广揽人才扶贫。为聚集各方力量攻坚扶贫,我省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与干部驻村、大学生当“村官”等形式相结合,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提供了人才资源。

二、民富村强作风变样成效显着

我省选派优秀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使软、穷、乱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巩固了基层政权、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发展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

脱贫致富步伐加快。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促进了中央和省委精准扶贫、富民强村的战略部署在我省农村得到有效落实,一大批贫困村摘掉了长期贫困落后的帽子。据统计,xx年至xx年,仅省直派出的第一书记就为派驻村引进资金2.5亿多元,引进项目138个;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104个,培养种植养殖专业户1226户,发展优质经济作物2.3万亩、水产养殖4618亩;改造农田水利设施245个,打机井980眼,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

基层基础更加牢固。第一书记所驻的组织软弱涣散村、管理混乱村得到有效治理,健全了村“两委”班子,培养了党员骨干,发展了新党员,使党组织建设步入了正常轨道,焕发了勃勃生机。截至目前,在全省派驻的2998个软弱涣散村中,有2593个得到转化提升;先后有944个派驻村党支部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干群关系日益密切。驻村第一书记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打通了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一是树立了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南阳市内乡县农业局驻内乡县瓦亭镇庞集村原驻村党支部书记周建奎,将一个人均收入不足千元、村集体债务40多万元的省级贫困村变为全县先进村,带领群众建起了130个沼气池,争取项目资金400多万元,建起了1600亩烟叶基地和千亩薄壳核桃基地和千亩小麦良种基地,修路、建校、通自来水、建养老院、资助贫困生、建便民超市。群众说:“原以为他只是来镀金,没想到干得比我们还实在。”在联系项目途中他不幸遭遇车祸,以身殉职,年仅40岁。二是弘扬了为民务实的优良作风。驻村第一书记严于修身,心系群众,踏实苦干,用一点一滴、实实在在的行动服务群众。群众普遍反映:第一书记不花村里一分钱、不吃群众一顿饭,丢家舍业,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好事,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根据省驻村办的问卷调查,群众对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的满意度和支持率都在98%以上。

基层治理明显改善。驻村第一书记促进了基层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得到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地生根,村务管理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通过坚持“德治”“法治”两手抓,弘扬了文明新风,提高了村干部依法办事能力,畅通了群众合理表达诉求的渠道。省卫计委、省交通厅等部门连续xx年选派8批优秀干部到艾滋病重点帮扶村驻村或任第一书记,经过持续艰辛努力,使帮扶村从疫情严重、经济贫困、人心涣散转变成为救治救助规范、基础设施完善、发展势头良好、群众情绪稳定的和谐村。目前,全省派驻村中已有1150个村务管理混乱村实现由乱到治,占派驻混乱村总数的90%。

干部素质显着提升。第一书记在驻村实践中,加深了对国情、省情和基层情况的了解,使机关工作与基层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了服务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了党性修养,锻炼了意志品质、砥砺了思想作风;提高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历练了胆识、增长了才干。

三、思考与建议

一是继续把选派村第一书记放在重要位置。目前我省有53个贫困县,8102个贫困村,近580万农村贫困人口。到2023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开发时间紧、任务重。同时,我省还有4736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105个帮扶重点村。要实现治软、治穷、治乱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就必须高度重视选派村第一书记工作,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向“软、乱、穷”村全部选派第一书记,充分发挥第一书记模范带头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化运用“六步工作法”,区分“软、乱、穷”不同情况,集中开展整顿工作。同时,积极探索构建巩固先进、整顿后进、提升“大多数”的长效机制。

二是严格选派作风好、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要把好村第一书记选派关,优先从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工作,有较强工作能力,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作风扎实、甘于奉献的干部,主要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派,有农村工作经验或涉农方面专业技术特长的优先。要把好人选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和能力关。要紧贴农村需求,做到按需对接、分类帮扶,组织部门先行考察确定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经济落后贫困村、村务管理混乱村类型,以提高帮扶的精准性。结合选派干部自身特点和派出单位职能优势,因村派人、因人定村,既利用选派单位业务职能、充分发挥选派干部特长,又为所驻村提供更贴切、更专业的服务。

三是完善第一书记工作推进和保障机制。努力做到使选派的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完善培训和传帮带机制。各级党委、有关部门和派出单位要加强对第一书记的培训,搞好传帮带,开展岗前培训,举办“三农”、基层党建、法律、基层治理等专题培训,请基层领导、专家、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传授知识和工作经验,加强思想、业务、技术跟踪指导,帮助破解基层疑难问题。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及组织、财政、科技、农业等部门特别是派出单位,要完善服务保障措施,搞好经费保障,让第一书记“有钱办事”,划拨专项驻村工作经费,帮助解决资金短缺等问题。可把近年来好的措施、办法通过政策固定下来,由省市财政出一部分资金,重点用于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各部门帮扶工作队的统筹协调力度,变“单打独斗”为“团队协同”,把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项目集中使用,向帮扶村倾斜。派出单位要做好坚强后盾,建立与所驻村党支部联建帮扶长效机制,为第一书记施展才能提供有力保障。完善考评奖惩机制。完善考评体系,采取个人述职基础上的上级组织评价和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对第一书记实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察,奖优罚劣。对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实行“四个优先”,即同等条件下,第一书记在晋职晋级、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方面优先。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各级党委及组织、纪检等部门和派出单位要加强管理监督,将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情况列入所在乡镇(街道)党建工作监督检查范围和县(市、区)委巡察工作范围。

四是认真总结推广我省选派村第一书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分级组织召开省市县三级驻村第一书记经验交流会,筛选省市县三级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的成功经验。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推广驻村第一书记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弘扬忠诚奉献、为民务实、敢于担当、忍辱负重、清正廉洁的第一书记精神,凝聚扎根基层正能量,让富民强村的“领头雁”在辽阔中原展翅翱翔。

第5篇 村支部书记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一、营盘村基本情况简介

3、营盘村的村支两委团结合作,办事情积极认真,谋发展思发展的愿望强烈,营盘村的老百姓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思发展盼发展的愿望心切。可是村班子的文化素质不高,老支书有牌力,在老百姓心中有威望,但是只能勉强写得自己的名字,在做起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们还是感到力不从心,村班子的后备人选青黄不接,有知识有文化的不愿意在家干村干部,在家想干村干部的素质又不高,大部分老百姓的文化素质较低。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3、xx年年,在县草地中心和黔峰公司的规划下,我村向着 “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经营种草养羊项目,按照一户购20只基础母羊,一只种公羊,种20亩优质牧草,修30平方圈舍的要求去发展,实际到现在为止,营盘村共发展54户养羊农户,其中连建的23户,散建的31户,已签合同

三、存在的问题

1、村民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掌握的科学种养的技术很少,尤其是在种草养羊上,还是靠传统的饲养方法,新的技术和思想一时之间他们还不能接受,极个别农户的羊只管理不规范,发展缓慢。

2、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这也是全村老百姓最盼望解决的重点问题,从中营坪子到—还岩—发木—二台坡的公路狭窄且坑凹不平,邹家地到野猫洞的通组公路只有拖拉机勉强能通过,要是下雨的话,任何车辆都不能通过。

3、村民们对自己享有的各种政治权利缺乏认识,民主意识不强。表面上他们都觉得作为农民不需要什么权利,只要吃饱就行了。这是农民本质的弱点,“小富即安”的求稳心理, “等、靠、要”的思想,浓厚的乡土观念,狭隘自私软弱愚昧的小农思想的集中表现。

4、没有一个规范的村办公场所和兽医室,现在的村办公室是借学校的教室来用,随着养羊农户和羊只的不断增加,养羊农户迫切需要修建一个村兽医室和配备一至二名医疗技术高的兽医员。

5、村容不够整洁。虽然我们常期要求村民应保持村容整洁,但积习难改,大家对家居卫生不是很注意。

四、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设想

1、加强对村支部的建设、提高村民素质,调整产业结构

以建设五个好支部为目标,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决策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式下的新要求,作风严谨,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为民服务培养党员带头制富。加大对养羊农户的培训,可以通过培训班,会议,远程教育,派人出去考察等方式来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素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在目前状况下,该村的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精力应该放在抓产业结构调整上,利用紧邻灌区的灌溉优势,大力发展高产马铃薯的种植,发展优质黑山羊是养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做大做强生态畜牧业产业,力争在3年之内发展养羊农户100户,培养养殖大户30户以上,在全村培养示范大户,带动其他养羊户的发展,完善合作社的各种制度,使之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来源,5年后人均年纯收入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两翻。

2、加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的发展夯实基础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性要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想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以充分发挥当地农村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第6篇 农村支部书记调研报告

自第三轮第一书记工作启动以来,全州107个重点移民村整合到位各部门资金50434.75万元(规划资金31633万元),完成两年规划资金总额的159%,完成项目1606个。群众普遍反映,选派的第一书记事业心和责任心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移民库区和谐稳定明显改善,移民村出现了大发展、大变样。

一、主要成效

(一)基层基础加强夯实,发展活力不断提升。第一书记把夯实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根本点,建制度、强班子、抓队伍。

移民村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结合村“两委”换届,调整重点移民村班子成员210名、村支书33名、村主任45人,班子平均年龄下降3岁,初中以上文化占90%,村干部年龄和素质结构明显优化。两年来,重点移民村发展预备党员13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61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44人。保靖县比耳镇兴隆村原班子成员平均年龄60岁以上,村支书74岁,由于宗族势力影响,班子长期难以调整,一度处于软弱涣散状态。第一书记陈贵通过半年时间逐户走访,掌握了群众“中意人选”后,发动党员,统一思想,一举完成换届。新一届班子平均年龄下降33岁,全部初中以上文化,新支书是大学文化,带领村民发展的意愿强烈,干劲十足。

移民村阵地建设不断完善。按照“十有”标准,第一书记全面加强重点移民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配合新建组织活动中心34个,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搭建平台。龙山县湾塘乡玉河村第一书记李金平筹集资金50多万元,把村部办成村 “政治活动中心”“经济服务链条”“文化活动舞台”和“教育培训基地”。

移民村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第三轮第一书记在推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上狠下功夫,充分调动干部和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将农村的各项工作都纳入到“网”中,把党员干部的责任定在“格”上,使党建工作网格化管理等工作落脚生根,提升了基层组织战斗力。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容村貌不断改观。

第一书记入村后,团结带领村干部和广大党员,从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电路等困难入手,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1113项,完成投资4.3亿元。新(整)修公路472.555公里,新修饮水工程163处,107个村全部完成电网改造,完成避险搬迁3955户15585人,修建码头68个,整修堤坝2.74公里、山塘28口,移民用上了安全电,喝上了放心水,住上了安居房,库区和安置区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吉首市双塘镇坨丰村来达树组多年来没有通电,第一书记刘海生多方努力汇报,让村民用上了电,村民向他赠送了“人民公仆”锦旗。

为努力把移民村建设成为“布局合理、村容整洁、景观协调、山清水秀”的美丽村庄,第一书记广泛宣传发动,主动带领群众参加环境卫生整治,引导群众树立生态家庭意识。原来村里牛屎遍地、蚊子成堆、臭水乱流的脏乱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据统计,在州委、州政府推行城乡同建同治工作之初,因工作不到位,同建同治工作被动,有33个重点移民村被州、县市督查组通报批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后,把城乡同建同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强力推进,先后投入环境整治资金679.89万元,哪里最脏最乱,哪里就有第一书记的身影。永顺县两岔乡河边村村民评价第一书记杨忆宏说:“多年没见到上面派下来的干部脱了鞋袜跳进阴沟挖垃圾,在他的带动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搞好卫生!”两年多来,全州重点移民村同建同治工作稳步推进,村容村貌明显变化,不仅没有一个村在州、县市督查中被通报批评,龙山县要坝乡万家棚村等43个重点移民村先后被通报表扬。

(三)产业发展逐步拓宽,脱贫步伐不断加快。

第一书记坚持把兴产业作为移民村加快脱贫的根本途径和首要任务,同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众深入分析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和人文条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群众致富项目,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引进先进开发模式,帮助移民村提高自我造血功能。

两年来,落实到位产业发展资金4122.75万元,107个重点移民村形成了以柑桔、茶业、烟叶、百合等为主的种植业10万亩,建成水产总量达2万吨的水产养殖基地7个,2万多移民从事以农产品加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带动重点移民村人均年收入增长10%以上,远超未选派第一书记的村。花垣县折腊村成功引进湖南湘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350万资金,建立500亩吴茱萸、黄姜、菊花等8种药材基地,库区群众通过土地租赁、参与药材培育和管理等形式,人均年纯收入增加1万余元。

第一书记深入推行库区青年移民科技创业“启航行动”,移民村投入600万元以上支持200名青年移民开展创业活动,拓宽产业建设科技含量。保靖县拔茅村借助省科技特派员戴振炎教授的水产养殖技术优势,新增网箱150余口,走科技产业发家致富的路子。

第一书记大胆探索组建专业合作社、发展红色股份集体经济等方式,切实解决村级组织经济无实力、发展无能力、服务无财力的问题。花垣县扛掰村成立恒鑫土地专业合作社,入社村民100多户,流转土地800多亩,每年仅土地流转资金就达40多万元。永顺县15个重点移民村实现村级集体收入全覆盖:3个村在县中心市场购买了门面,每个门面一年出租2万元左右;12个村整合移民局资金200万元,在芙蓉镇繁华地段集中购买了“农副产品销售窗口”。

(四)社会事业明显进步,群众实惠不断增多。

第一书记坚持带领村支两委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组织群众踊跃参加新农保、新农合,深入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移民村教育、医疗卫生、文体事业等得到全面发展。两年来,重点移民村累计投入社会事业建设资金2769.88万元,新建和改造学校26所,新建村卫生室41个,新建组织活动中心34个,新增农村低保对象2851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6%以上,组织广场舞队伍21个。吉首市河溪镇渔溪村第一书记张明军针对25名学龄儿童读书不便的问题,多方争取资金9.6万元,恢复了村小教学正常开展。

(五)库区稳定有效保障,和谐建设不断推进。

第一书记到任后,扎实推进村级各项民主制度建设,规范推行了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让移民群众充分行使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针对重点移民村社会治理的难题,第一书记始终牢记“抓稳定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从源头上了解移民信访的原因,有效地化解了移民村的问题矛盾旧帐,也大大减少了新问题矛盾的发生,据统计,两年多来,第一书记选派村化解各类矛盾1486起,重点移民村实现了到省进京“零上访”,赴州上访也明显下降。龙山县小坪村第一书记田雯发挥自身在司法部门工作的优势,利用自身所长,成功化解湾塘电站黑名单假户口骗取移民款案、湾塘电站开闸泄洪淹没百合经济损失案等6件信访积案,特别是解决了黄万明1989年从湾塘乡迁至常德汉寿大南湖乡,1996年私自返迁龙山,为解决生产资料、宅基地、生存生活等长达19年的上访案,田雯以真情换真心赢得了群众支持。

二、工作启示与思考

(一)选派重点移民村第一书记是“全州同步小康”的重要组成。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和库区移民扶持政策,移民村第一书记是宣传员、讲解员和组织者,为这些政策的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州正进入全面推进精准扶贫,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的关键时期。全州xx—2023年扶贫开发1200个重点村中,移民村占309个,278个移民村没有安排驻村工作队进驻。

移民村过来为我州乃至全省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作出了特殊重要贡献,但发展仍然滞后,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较低。没有移民村的科学发展,就没有全州的科学发展;没有移民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州的小康。未来6年,在移民村发展规划落实、扶贫对象脱贫、项目争取和实施等方面,迫切需要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来抓落实。通过选派干部将一些新理念新思路带到基层贫困移民村,能够有效改变当地群众的思想观念和陈旧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凭借选派干部在原单位的工作经验和资源,加上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定能在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高治村理政水平上有新举措,进而为全州2023年与全国同步小康做出贡献。

(二)选派重点移民村第一书记是“干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

“到基层锻炼、从一线选拔”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xx指出,在实践中锻炼、考验和提高干部,始终是培养年轻干部的一个基本途径。选派的第一书记深入农村、融入农村,确保了情况在一线了解、责任在一线落实、感情在一线融合、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选派干部在基层农村这个大舞台磨练党性、改进作风、提升境界、增长才干。龙山县大板村第一书记田开旺说:“在机关时我对‘三制一卡’、‘五个基本’等概念都不清楚,现在不仅十分熟悉,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抓好党建。”

(三)选派重点移民村第一书记是“预防信访反弹”的重要保障。

在早期水库修建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存在“重工程轻移民”的倾向,我州已建水库遗留问题较多,解决移民信访问题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现阶段,居住在滑坡体、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和水上漂泊的特困移民,面临着二次搬迁,矛盾隐患一触即发。随着落水洞电站、大兴寨水库等新上水库的建设,又将有大批移民离开故土,开辟新的生活,由于水库移民搬迁具有非自愿的强制性特征,导致了移民心理出现“大坝不倒、问题不了”的心态,使移民信访具有长期性。在移民没有真正富起来之前,信访问题会反反复复,不歇不停。从龙山县小坪村第一书记田雯的例子可以看出,第一书记发挥部门工作的优势解决信访问题的效果十分明显。

(四)选派重点移民村第一书记是“群众得到实惠”的重要举措。

选派重点移民村第一书记工作,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赢得广大移民群众和基层党员干部的好口碑,就是因为第一书记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研,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把移民村当家乡,把移民当家人,为移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改善全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让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第一书记用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和真心为民的情怀,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龙山县万家棚村第一书记肖海滨,全村村民都非常熟悉他,连村里的盲人远远听到他的声音都会打招呼:“肖书记,你来啦!”。

(五)选派重点移民村第一书记是 “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实践。

第一书记制度按照“经济部门派经济穷村、党政部门派班子差村、产业部门派产业弱村、政法部门派治安乱村”的原则选派干部,确保了“人岗相适、发挥特长、人尽其才”,实现了“因村选人”的精准。在驻村过程中,以识别对象、结对帮扶、设施建设、产业开发、教育培训、民生服务等为抓手,精确瞄准,精准发力,重点施策,确保了“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精准扶贫。第一书记选派工作整合了各部门资源,明确县市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选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定期研究选派工作,切实帮助选派村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按照“综合配套、整体推进、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要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

三、建议

(一)继续实施移民村第一书记选派制度。

从三轮选派来看,移民群众对第一书记认可度高,对有行业优势并具有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的第一书记需求大,重点移民村发展也需要第一书记制度的支持,建议把向重点移民村选派第一书记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坚持下去。

(二)推进第一书记制度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没有列为xx—2023年全州扶贫开发重点村的重点移民村,继续从机关优秀后备干部中选拔第一书记(暂不考虑乡镇干部),年龄45岁以下,任期为两轮六年,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补充,与精准扶贫同要求同管理同考核同验收。

(三)完善第一书记考核管理。

第一书记考核与干部年终考核挂钩,实行县市考核,州级督促、检查、指导,捆绑县市考核责任,加大乡镇考核权重,并与派出单位的年终考核挂钩,在考核内容中捆绑产业项目占比和稳定工作责任。对考核不合格者,实行中途换人制度。重视第一书记考核成果的运用,把对第一书记考核的成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依据。

(四)坚持第一书记待遇不变。

加大第一书记提拔使用力度,县直机关和乡镇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考核结果为优秀的第一书记,优先考虑安排。对第一书记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不变,财政部门为每村每年解决1万元工作经费,移民部门为每村每年解决1万元培训经费。此外,以每月22天的工作日计算,确保每天50元工作经费。

(五)确保第一书记取得实效。

考虑到重点移民村的特殊性,建议继续由组织部门牵头,组织移民开发、扶贫开发等部门,指导帮助重点移民村制订精准扶贫六年规划,实行六年连续扶持,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移发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其中移民项目每村每年不低于30万元,扶贫开发、财政、水利、交通、农业、电力等部门根据移民村实际,给予项目资金支持,专项用于重点移民村的精准扶贫项目建设。

第7篇 检察院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情况2023调研报告

在新形势下,市检察院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情况,特别是如何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有活力的党支部书记队伍,需要认真加以研究。最近,我们对市检察院机关16个党支部进行了调研,从总体上看,市检察院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素质是好的,作用发挥也比较明显。但是按照“有觉悟、有本领、有作为”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检察院机关现有党支部书记16人,党支部专职副书记11人。调查显示,党支部正、副书记中称职的12人,基本称职15人。当前支部书记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书记身份不凸显。市检察院机关的党支部正、副书记都由各处室的行政负责人兼任,党务工作与行政工作“一肩挑”,因此,有的支部书记两种主要职责搞不太清楚,往往以政代党,常以处长、主任的身份出现在党内,支部书记身份淡化。二是素质能力不凸显。调查了解,一些支部书记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不会用新的视角去认识问题、用新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有的谈心不知道怎么谈,更不会有的放矢地做思想工作;有的对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方法、手段单一,对促使本支部干警政治上进步、业务上提高、事业上发展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的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处理,要么绕道走,要么把矛盾上交,不会发挥组织的力量解决问题;有的党支部基本知识贫乏,对党建、党务知识一知半解,不会正确处理日常党务工作,对如何增强党支部活力办法不多。三是表率作用不凸显。调查中有80左右的党员干警认为,目前市检察院机关支部书记队伍中突出的问题,是表率作用发挥不够到位。有的支部书记不是有工作就抢、遇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而往往是考虑自己的比较多;有的言行不一,教育别人是一套,自己做的又是一套,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不能首先做到,自身形象不佳,在学习、工作、守纪等方面不能时时为支部党员干警当表率、作模范。四是自身标准不凸显。有的思想上心浮气躁,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不能从深层次上分析党员干警队伍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本支部党员干警的问题,采取回避态度的多,主动解决的少,姑息迁就的多,从严要求的少;有的不求争先,工作被动应付,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缺乏事业心,缺乏创新意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作风漂浮,工作不深、不细,对党员干警的思想状况不能做到真知、深知,做思想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有误区。市检察院机关中的有些党支部书记对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认为行政职务是自己竞争来的,是上级任命的,是“实”的,党内职务是党员选举的,是“虚”的,因此,在思想上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一是“无用”思想。认为行政职责和党内职责都是处长、主任一个人的事,没有多大区别,只要把行政工作做好就行,党支部工作可有可无。二是“无为”思想。感到市检察院机关党支部没有干部任免权、经费使用权、奖惩实施权,而且支部内有的党员干警岁数比自己大,党龄比自己长、资历比自己老,不好开展工作,难有大的作为。三是“无关”思想。觉得市检察院机关业务工作是硬任务,党务工作是软指标,总结评比主要是看办了多少案件,完成了多少任务,至于支部建设无关紧要,因此,有的支部书记认为只要把业务工作干好了,支部建设好与不好,对个人的成长进步影响不大,所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2、党务工作经验欠缺。市检察院机关现任支部正、副书记大多是xx年初处室领导竞争上岗后产生的,任职不满两年的有7人,任职5年以上的有4人,其他都在3到4年之间,11名支部专职书记任职都不满一年,在支部书记队伍中85以上是由普通党员直接进入支部书记、副书记岗位的,没有从事过党务工作经历,缺少实际工作岗位的锻炼。

3、缺乏系统的党务培训。调查显示,支部书记队伍中参加过上级组织的党务知识培训的有13人,占支部正、副书记总数的48,其他都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加之有的支部书记因忙于事务,没时间学习党务知识,对党内的有关规定、工作制度、党的基本知识不了解、不熟悉,开展工作随意性比较大,遇到具体问题束手无策。

三、主要对策措施

1、强化角色意识,解决“身份淡化”问题,增强工作责任感。强化角色意识是市检察院机关党支部书记做好工作的前提。首先要充分认清党支

部书记的地位和作用。党支部书记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领导,是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带头人,是支委会“一班人”的“班长”,处在党支部建设的关键地位,岗位重要责任重大。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有效地在市检察院机关处室得到落实,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整体形象和实际威望;关系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检察工作中的全面体现。其次要明确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党要管党、党管干部是我们党的重要原则。市检察院机关党支部书记虽然没有多大权力,但是担负着组织党员干警学习马列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党员干警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指示;负责党员的教育管理,及时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发动党员干警积极完成工作任务,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抓好党支部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支委会集体领导作用等重要责任。第三要摆正业务工作与党务工作的关系。支部书记不仅要善于做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还要了解熟悉检察业务工作,既要克服重业务轻党务,支部活动纯粹“业余化”的现象,也要反对把党务工作放在不适当的位置,与业务工作抢时间、争人头的现象,真正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精力分配、时间安排上的矛盾,做到“两副担子”一起挑,“两个任务”一起抓,“两个轮子”一起转。

2、强化素质意识,解决“本领危机”问题,提高履行职责能力。一名合格、称职的支部书记要有始终如一的政治风范和永不变形的思想品格;要有毫不动摇的原则立场和明确彻底的政治宗旨;要有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要有全面熟悉党务、检务的政治本领和真实反映社情民意的良好心态;要有内和外顺的协调能力和总揽全局的组织指挥才能;要有鲜明公正的是非标准和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就必须要加强学习,勇于实践,积极进取。一是要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素质。始终把深入学习、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支部书记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自觉做到先学一步,学得更深一些,领会得更透彻一点。加强党性锻炼要在坚持、深入、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坚定理想信念,在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根本原则的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二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知识素质。作为支部书记,应掌握与其工作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基本知识,切实解决不适应、不够用的问题。要重视党务知识的学习,熟悉党史、党建、党务知识以及党内有关规定、组织制度;要学习文化知识,增强内在储备,不断提高文化素养;要精通法律,带头学法、用法、守法;要掌握科技和信息本领,始终走在群众前列,为创造性开展工作提供厚实的知识积累。三是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品行素质。 支部书记首先是检察干警,但道德修养、品行素质应该高与一般干警。支部书记首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有共产主义品格,要有纯正的人品。一要善良。富于爱心,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以善心关爱他人,以爱心温暖人间。二要无私。一事当前,公为大,人在先,心底无私,超然物外。三要公道。坚持原则,追求真理,正派为人,公正对人,公道处事,公平待物,做到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四要诚信。以诚立身,以信处世,光明磊落,胸襟坦荡,信守承诺,不欺上瞒下,不忽左忽右。四是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能力素质。针对市检察院机关党支部书记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教育培训方式,对后备党务干部实行超前培训,重点是抓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学习;对新任支部书记实行岗位培训,按照“专家讲理论、领导讲党课、老支书讲体会”的方法,对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问题传经验、教方法;对任职多年的支部书记实行菜单式培训,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习什么。通过有针对性地教育培训,使每个党支部书记都具备“五种能力”,即高瞻远瞩,能够“把方向”的能力;运筹帷幄,善于“谋略”的能力;全局在胸,从容“理大事”的能力;理顺关系,巧于“协调”的能力;驾驭全局,精心“组织”的能力。

3、强化作为意识,解决“作用弱化”问题,努力在岗位上显身手。发挥党支部书记的作用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因此,党支部书记要增强践行力,在实践中积极发挥引导、组织、带头、协调、监督作用。一是要严于律已,以身作。支部书记的言行具有重要的引导、示范作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诱惑,经受着各种思潮的冲击,支部书记更要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做到人格上自重,心正去私欲,身正抑邪念;言行上自省,对照道德标准、党性要求经常反省自己,不断完善自我;精神上自励,以高尚的精神鞭策自己,以远大的理想激励自己,以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思想上自警,时刻不忘党纪国法,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经受各种考验。二是要真抓实干,敢于负责。支部书记要把干好本职工作视为党赋予的重要使命,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的精神,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支部书记还必须做到“五个在前”,即思想工作做在前,完成计划干在前,艰苦任务抢在前,遵守制度走在前,关心同志想在前,敢于负责,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三是要树立形象,作出表率。作为党支部书记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模范遵纪守法,倡导文明新风。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做到为人正派、宽厚、实在,德在人先,利居人后,廉洁自律,淡泊名利,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身体力行,处处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影响和带领群众,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广大党员、干警树立好的榜样。

第8篇 村支部书记村情调研报告

作为公选干部,组织上把我们放到最基层,是想让我们在最基层锻炼,带动老百姓脱贫治富,要带领老百姓治富,就必须对村里的情况作最全面的了解,这是我们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下面把我在营盘村几个月以来的调查写报告如下:

一、营盘村基本情况简介

3、营盘村的村支两委团结合作,办事情积极认真,谋发展思发展的愿望强烈,营盘村的老百姓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思发展盼发展的愿望心切。可是村班子的文化素质不高,老支书有牌力,在老百姓心中有威望,但是只能勉强写得自己的名字,在做起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们还是感到力不从心,村班子的后备人选青黄不接,有知识有文化的不愿意在家干村干部,在家想干村干部的素质又不高,大部分老百姓的文化素质较低。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三、存在的问题

1、村民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掌握的科学种养的技术很少,尤其是在种草养羊上,还是靠传统的饲养方法,新的技术和思想一时之间他们还不能接受,极个别农户的羊只管理不规范,发展缓慢。

2、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这也是全村老百姓最盼望解决的重点问题,从中营坪子到—还岩—发木—二台坡的公路狭窄且坑凹不平,邹家地到野猫洞的通组公路只有拖拉机勉强能通过,要是下雨的话,任何车辆都不能通过。

3、村民们对自己享有的各种政治权利缺乏认识,民主意识不强。表面上他们都觉得作为农民不需要什么权利,只要吃饱就行了。这是农民本质的弱点,“小富即安”的求稳心理, “等、靠、要”的思想,浓厚的乡土观念,狭隘自私软弱愚昧的小农思想的集中表现。

4、没有一个规范的村办公场所和兽医室,现在的村办公室是借学校的教室来用,随着养羊农户和羊只的不断增加,养羊农户迫切需要修建一个村兽医室和配备一至二名医疗技术高的兽医员。

5、村容不够整洁。虽然我们常期要求村民应保持村容整洁,但积习难改,大家对家居卫生不是很注意。

四、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设想

1、加强对村支部的建设、提高村民素质,调整产业结构

以建设五个好支部为目标,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决策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式下的新要求,作风严谨,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为民服务培养党员带头制富。加大对养羊农户的培训,可以通过培训班,会议,远程教育,派人出去考察等方式来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素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在目前状况下,该村的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精力应该放在抓产业结构调整上,利用紧邻灌区的灌溉优势,大力发展高产马铃薯的种植,发展优质黑山羊是养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做大做强生态畜牧业产业,力争在3年之内发展养羊农户100户,培养养殖大户30户以上,在全村培养示范大户,带动其他养羊户的发展,完善合作社的各种制度,使之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来源,5年后人均年纯收入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两翻。

2、加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的发展夯实基础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性要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想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以充分发挥当地农村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支部书记调研报告(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