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23年宣传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在我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平时也没有什么扶持的...xx年,___在xx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知道,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必须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而近年来,在省、州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的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民间文化有所弘扬,文化市场渐趋繁荣。通过对我县所辖的七乡一镇一场,四十个行政村,经过实地调研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宣传文化管理队伍。在县委宣传部行政编制人员中(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外宣办3人、文明办1人、县文联1人,在职干部,共5人。年龄在25岁至46岁之间,26岁至36岁的占40%,36-46岁的占60%;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20%,大专学历占70%,中专学历占10%。事业编制人数占10%。业务经费相当短缺,没有专门的办公用房,外宣办、文明办、县文联和宣传部合用二间办公室。
(二)新闻传媒专业人才。玛曲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全局行政编制为8人,事业编制为20人。现有职工29人,年龄在23-47岁之间,其中本科文化程度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1人,中专文化程度5人。初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现有办公用户和机房建筑面积477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平房187平方米,砖混结构二层楼房290平方米,固定资产174万元。下属机构包括县有线电视台、调频广播电视转播台和无线电视转播台。事业发展经费严重不足。现有办公和业务用房477平方米,无演播室、材料库房,广播电视播出机房和值班室混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存在一定隐患。
(三)文化、文艺专业人才。
1、机构设置:县文化体育局内设办公室、文化股、体育股、财务项目股。下设县文化馆、藏族歌舞团。文化馆内设办公室、民间文化工作室、群众文化工作室、图书室、文博工作室、财务室;歌舞团内设办公室、舞蹈队、声乐队、创作室、民间艺术团、财务室。
2、编制:文化体育局5人,文化馆16人,歌舞团33人。
3、人员构成:总人数54人。25岁以下的16人,26至35岁的20人,36至45岁的11人,46岁以上的7人。本科4人,大专13人,高中及中专22人,高中以下15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4人。图书管理人员7人,声乐管理人员5人,作曲1人,编剧1人,舞蹈表演15人。文化体育方面,除了县文化体育局和歌舞团经费基本上能保证其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转外,县文化馆的经费显得十分紧张,好多涉及到文化的搜集、整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二、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教育,注重学习,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
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三讲”教育、“xxxx”重要思想、两个条列、两个务必、先进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了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不断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通过中心组学习会、单位支部学习会议、中青年干部培训、专题知识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在新闻系统中,重点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对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加强培训,注重实践,队伍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近年来,我们以提高队伍操作到位、破解难题的能力为重点,坚持培训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不断提高广大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训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宣传思想文化人才进行了培训。近几年来,我县组织新闻理论与实践讲座3期,参培人员100余人次;文化人才培训班2期,参培人员80余人次。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干部和专业人员通过参加业务技能培训、攻读中央或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的大专、本科学历等渠道,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在玛曲县举办了1期玛曲文学创作“雪光”笔会,邀请了全省范围内颇有影响力的50余名作家,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了玛曲在外界的知名度。
(三)完善机制,注重培育,队伍的素质结构得到优化
近年来,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用人机制,大胆探索,创新方法,不断拓宽选才、引才渠道,努力吸引优秀人才到宣传文化队伍中来。一是面向全社会招聘人才。县广电局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节目播音等专门人才等。这些人员到岗后,经过实践磨练,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二是跨部门选调人才。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从相关部门单位选调了一批文功底扎实、理论水平较高、且有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优
化结构,充实力量。为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深化改革,注重实效,队伍的工作潜能得到激活
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了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在围绕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培养了一批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继续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xxxx”重要思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树立了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正确把握改革方向,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努力为优秀人才发挥才智、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
(五)县、乡(镇)、村领导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意识有所增强。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尼玛镇、阿万仓乡宣传文化站已启动使用。曼日玛的宣传文化站正在修建当中。宣传文化站配备有图书、电视、光盘、阅览室、健身器材、棋牌等文化活动厅(室),县城中心兴建了格萨尔文化广场,县总工会开设了1处文化活动室。县老龄委开设了1处文化娱乐活动室,为整合文化资源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局、工青妇等部门在每年都能利用重大节(庆)日、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了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如组织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篮球比赛、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尤其是自前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千台大戏送农村”战役活动开展以来,活动规模大,品味档次高,文艺节目多姿多彩,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普遍受到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县委、县政府为了向外界推介并打响了“天下黄河第一弯”、“格萨尔发祥地”、“亚洲第一天然草场”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政府投资,市场引导,将玛曲赛马大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树立了产业品牌。玛曲赛马大会已成为全甘肃十大旅游文化赛事活动之一,使民间传统文化体育事业得到传承发扬。
三、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及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家、省、州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相比,差距很大,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
不少乡镇、牧村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牧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甚至不知道牧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导致于不想抓、不愿抓的局面。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抓不到点上,出不了成绩。
(二)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虽然,中央、省上制定和提出了关于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地方政府文化事业的投入幅度不是太高。尤其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严重失衡。
(三)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基本处于空白
截止目前,全县七乡一镇一场,已建成2处宣传文化站。还有1处正在修建当中。基层乡镇宣传文化站的覆盖面占全县乡镇、场总数的33.3%。40个行政村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处于空白。远远满足不了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四)基层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牧民对文化活动方面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首先基层领导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过于单调、匮乏,导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如何能够占领基层乡村阵地?不少干部群众对此十分忧心。这种现象,固然与大多数群众知识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原因则是基层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调动不了牧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缺失,文化活动后继乏力
绝大部分乡镇、村没有吹、拉、弹、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人才。各乡镇文化站没有专门的文化干部,已建的2处文化站的管理人员都是由乡政府一般干部兼职,没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总体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高,且大多身兼数职,工作处于应付状态。文化部门缺乏对文化工作者系统的业务培训,基层文化工作者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出外开阔眼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很难有所作为。人员编制、经费支持、活动场地等得不到落实,文化活动开展没有发展后劲,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六)队伍素质整体不高
1、“先天不足”。全县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来源比较杂,科班出身少,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比例不高,大多是工作之后再进修、再深造取得的。
2、“专业人才少”。尤其是宣传文化部门调进来的干部中,绝大多数没有学过宣传报道或文化管理方面的专业,只能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好多干部刚调进来,一时无法适应,工作上面“眉毛胡子一把抓”,费时费力抓不到点子上,工作上很难打开局面。
3、属于“大家”的人才太少。在宣传文化领域能够担当起懂专业、能带头的人才少,特别是有影响力、知名度的“大家”类的人才更少。
(七)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年龄结构看,一些学科和专业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高中级专业人才年龄构成偏高。40岁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比重较小。从专业结构看,就文化系统而言,有些专业如:戏剧人才、舞台艺术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学术性研究人才、网络技术人才、图书情报信息人才等相当紧缺。从知识结构看,有的学科和专业人才学历结构偏低,知识结构老化,不少人仅停留在“技术性”层面,缺乏发展后劲。这种人才结构,很难适应和满足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八)民间艺人缺少机制管理
近几年来,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在我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平时也没有什么扶持的政策措施等。目前对民间艺人的管理处于无序、松散状态,影响了其作用发挥和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储备是第一储备、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大力支持的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要把人才建设工作列入宣传文化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年度考核内容,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每年要对系统内人才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业绩、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岗位职能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调控、中长期规划和督促协调等工作。
(二)重视培训
在抓好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以培养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为重点,以培养中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要加强教育培训。整合培训力量,创新教育形式,组织人才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促使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制度,每年至少举办1次馆、站文化专职干部学习交流活动,县、乡(镇)、场文化专职干部每年至少参加2次集中培训。每年至少组织宣传文化干部出外考察学习1次,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有助于在工作实践中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改进方法。逐步将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考证进行挂钩,调动各类人才学习的积极性,使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类专业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15天。二是要注重实践培养。大力发展区域文化产业,举办好赛马大会等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重视在宣传文化重点工作、重大课题项目中培养人才;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演出、体验生活等有效形式,选派宣传文化干部到艰苦环境和重要岗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充分发挥有专业知识、懂行业管理人员的带动作用,通过对中青年宣传文化人才骨干进行传、帮、带,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三是要抓好个性化培养。充分发挥用人单位、高等院校、各类协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重视用人单位的作用,促使岗位成才;重视高等院校的优势,抓好专业化教学;重视各类行业组织、学术团体的作用,整合资源,促进人才建设;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人才,突出以师带徒的方式,延续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三)完善机制
一是要建立人才公平竞争机制。深化宣传文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建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推行专业技术人才聘用制,按岗选人,竞聘上岗,奖优罚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评价体系,对宣传文化人才实行“业绩文化”评价,真正形成“重业绩、重能力”的用人氛围,并作为提拔任用的依据。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和承担重点文化项目的带头人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对特殊专业岗位上的优秀拔尖人才,经批准可以实行高薪聘用。二是要建立人才合理流通机制。省、州、县、乡镇宣传文化干部实行上挂下派,增强机关干部的实践能力,拓宽基层干部的视野范围;加大宣传文化系统人才交流力度,理顺各级宣传部与“宣传口”单位的干部使用渠道,为激发宣传文化干部的干事创业奠定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拔尖人才给予奖励。继续开展“三优两品牌”(优秀记者、优秀编辑、优秀人才,品牌栏目、品牌活动)评选活动,对高学历、高职称、有专长和优秀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要重视对民间文化艺人的有效管理,对优秀民间文化人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特别是对一些濒临灭绝的民间文艺项目和艺人进行重点扶持,推动民间文化艺术有序健康发展。建议中央、省上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倾斜。四是要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根据宣传文化系统的职业性质、职业风险、对社会的累积贡献度等特点,实行具有宣传文化人才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住房、津贴制度和补充养老保险等制度,使编制内外的宣传文化人才在享受养老保险、经济适用房等待遇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待遇公平。对学有所长、贡献卓著的专业人才要优先缴费,在住房、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要保证宣传文化专业人才的工资福利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做到“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等激励机制。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加大投入
加大对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投入,从实际出发,多渠道筹资。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引进、扶持、激励和管理等方面的支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活宣传文化单位的内在活力,为宣传文化专业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平台和发展环境。加大对优秀宣传文化人才的宣传力度,深入报道引才、育才、用才的先进经验,树立典型,扩大影响,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消防安全宣传进社区活动调研报告
随着xx市大市区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类标准化居住小区逐步建设以位,人们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由于居民用火用电不慎而酿成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市民对消防安全知识的了解直接关系到火灾等事故的发生率。开展消防安全进社区活动,可以有效增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减少居民火灾的发生,国家、省、市、区对开展消防安全进社区活动十分重视,根据区安监局工作安排,五星街道组织人员,对消防安全进社区活动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辖区概况
xx街道办事处地处xx市区东南,辖区面积x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x万多人,下辖x个社区居委会、两个村,有企事业单位xxx多家,个体工商户xxxx户,居民住宅小区xx个。
二、开展消防安全宣传进社区活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消防进社区活动是认真贯彻执行___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精神,为适应日益加快的城市社区建设、规范社区内的消防安全管理、增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减少居民火灾的发生,实现社区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创造性的探索、充实和完善新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的重大举措。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来的社会结构被打破、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再加上老年独居家庭的增多和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的增多,疏于消防管理,也增加了火灾发生的机率,同时居民家庭财富的增多、家庭装修使用大量的可燃材料、家庭用电、用气量的增大,客观上增加了火灾隐患,消防安全只有从基层做起,强化属地管理,实现社区居民自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火灾的防范能力。
三、消防安全宣传进社区的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成立由街道、派出所、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定《消防安全进社区工作责任书》。社区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消委会主任由社区一把手兼任,成员由派出所片警、居委会综治专干、安全生产专干、物业公司和有关单位安全人员担任。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包括汇报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及学习宣传培训制度,制定街道处置突发事件紧急预案,把社区消防安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范围。成立社区义务消防队和防火巡逻队,设立警示牌,开展社区消防活动,并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在工作中要注意“三个结合”、“五个到位”。三个结合就是坚持专门机关指导和群众广泛参与相结合,坚持建设社区自救和提高居民消防意识相结合、坚持社区消防工作与创建平安社区相结合;五个到位就是责任到位、经费到位、义务队员到位,必要的消防器材到位、管理制度到位。
3、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培训工作。社区消防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居民的防火灭火意识和自防自救的能力。在开展消防宣传进社区活动中,搞好教育和宣传工作是主要环节。宣传教育是统一广大居民思想,提高消防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消防法》,消除火灾隐患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设立宣传长廊,制作宣传图板、展板,设立永久性宣传栏,在小区门口开展设点宣传,向居民发放消防安全手册及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社区配备多媒体音像和培训设备,定期组织召开消防安全知识讲座,经常性地开展居民消防安全教育和宣传。
4、密切配合职能部门开展工作。与职能部门密切协作,履行职责,是推进消防进社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的中心环节,邀请安监、消防部门深入各个社区进行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对社区消防人员进行培训,配合相关部门的执法工作。密切与物业公司的联系,与各物业公司等社区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协同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5、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消防安全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务求实效,确保广大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切实将各项活动落到实处,抓出实效。要严格依法依制度行事,推行“五制管理”即严格按会议制度、汇报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办事,常抓不懈,通过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活动,起到宣传提醒、防范的效果。出台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奖励机制,对工作积极性高的单位和个人予以精神和物质性的奖励。
四、关于开展消防安全宣传进社区活动的几点建议
1、可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方式,确定1-2个居民小区为试点单位,明确人员,建章立制,逐步开展宣传工作,并在面上加以推广,扩大社会影响力,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2、消防安全宣传属于公益性投入,社会效益很大,社区居委会无财力支持该项活动,如无足够的资金投入,宣传可能将流于形式。建议上级部门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可制定专门的标准,达标验收后,发放专项资金。
关于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切实推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笔者利用在乡镇挂职锻炼的机会,采取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对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主要措施及成效
在组织领导上,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xx”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机构和人员任成员,将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普法工作与全镇总体工作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确保了普法工作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
在普法教育上,突出对重点对象的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对于乡镇领导干部、乡镇直单位负责人和村干部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为主,提高干部依法执政水平;对镇企业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商户依法经营意识;对普通党员、群众广泛深入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教育,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交通、消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学生自我防范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在依法治理上,大力推进“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把法制教育、依法治村与“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全乡镇普遍实行了村民自主选举村委会,建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农村基层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开始树立,农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意识明显提高。
在活动载体上,普法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法治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增强企业经营从业人员的法治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为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难点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法治主题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开展“法律上门”服务活动,加大对弱势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员的法律援助力度,受到群众的欢迎。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1、对农村普法认识不足,思想上有偏差。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中“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以及执法不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等不良社会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学法用法脱节,挫伤了农民学法的信心,给普法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有的基层干部认为抓普法教育是一项“软”指标,既花钱又费力,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有的则认为普法就是要农民守法,强调群众义务多,宣传群众权利少;还有许多基层干部群众对法律存在实用主义思想,遇到问题才想起来去找法律,不能做到事前学习和预防。
2、农村普法干部队伍力量薄弱,法律素质不高。乡镇司法所3人,专职工作人员不足,工作压力重;村(街、居委)普法干部全部都是由分管综治的村干部兼任,这些村干部主管工作多,完成镇、村中心工作任务繁重,对农村普法工作不以为然;不少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自身法律学习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宣传法律时,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凭主观臆断,对复杂、疑难的纠纷更是显得束手无策,不知道依法该怎么办;有的在调解民事纠纷、处理村级社会事务时,涉及法律宣讲不到位,导致民事纠纷扩大和无序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3、农村普法宣传手段和形式简单落后,亟待突破创新。除了进村入户散发些法律宣传品或是上集市设个法律咨询台之外,就是放广播,搞宣传栏、标语进行普法宣传,传统形式多而创新形式少;传统普法“被动式”的教育由于成本高,加上组织难已不受组织者和农民的欢迎;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农民获取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报刊等媒体,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法律新闻类节目,从其它方式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很少;大多数村(街、居委)法制宣传阵地建设薄弱,正常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不多。
4、普法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的需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各种新型矛盾逐渐产生,农民对学法用法有新需求,如在信访维稳工作中,面对个别“上访户”的诉求,法律宣传的技巧显得极为重要,这对乡镇农村普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农民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在企业就业,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妇小”,他们法律知识接受能力差,自我依法保护意识不强,导致普法教育组织难,时间落实难;加上镇流动人口多,组织松散,都增加了普法的难度。
5、农村普法经费没有保障,制约工作开展。司法所无专项普法经费,宣传活动经费要临时筹集,列支主要依附综治经费报销,数量少、效果差,完全不能保障普法工作的正常需要;村(街、居委)普法,没有经费,落实起来难,自然什么事也办不成。
三、工作建议和对策
针对农村普法调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乡镇农村普法实际,现提出如下工作建议和对策:
1、进一步更新农村普法观念,纠正基层干部群众对普法思想认识的偏差。党委、政府各级领导要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普法工作,真正把服务农民、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普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逐步培养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价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识的追求,引导基层干部依法决策、按章办事;引导群众遵纪守法、依法维权和依法参与村民自治;要把普法与依法解决农民的实际法律问题结合起来,针对法治实践中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具体的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树立法治的权威,使人民群众养成崇尚法治的行为习惯。
2、要进一步加强普法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切实解决司法所人员、编制、职级待遇等实际困难;进一步整合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制宣传志愿者等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加强对村(街、居委)普法员的选聘、培训工作,把大学生“村官”或者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两委干部选聘到普法队伍中来,使他们成为各村(街、居委)农村普法教育的宣讲人;实行农村普法宣传辅导员制度,在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部门中选派政法干警到各村(街、居委)、各中小学校担任普法宣传辅导员,指导村(街、居委)、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服务。
3、要进一步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加强农村法制教育阵地建设,镇设立法制辅导站,行政村建立法律图书角,依托公开栏设立法制宣传栏;在继续利用传统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的基础上,采取以案说法、图片解法,组织旁听审判,组织反面典型现身说法、法制文艺、法律咨询、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网络博客等贴近群众的新形式,把多姿多彩的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务送到农村千家万户。
4、要进一步把普法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平安建设相结合,增强工作灵活性和针对性。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把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与民间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农民依法调整社会利益关系;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有效地推进农村普法工作;譬如,抓住党员冬训时机,对党员干部进行法制专题教育;抓住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机,对广大村民进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抓住春节民工返乡时机,对他们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抓住禁毒、禁赌、反对xx等专项治理活动时机,大力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等;此外,普法工作还要突出重点村(如信访村、宗姓村)、重点人群(如刑释解教人员、外来务工人员)、重点年龄层次(如15-25岁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
5、进一步加大农村普法的经费投入。县、乡镇党委、政府要对司法所日常办公所需经费与普法经费共同纳入财政预算,使农村普法有专款,专款能专用,保证农村普法的必要支出;要利用匹配资金修建司法所办公用房,购置交通、通讯、微机等必要办公用具,为司法所工作正常开展提供基本物质保障。
县委关于思想文化宣传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xx年,___在xx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知道,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必须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而近年来,在省、州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的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民间文化有所弘扬,文化市场渐趋繁荣。通过对我县所辖的七乡一镇一场,四十个行政村,经过实地调研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宣传文化管理队伍。在县委宣传部行政编制人员中(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外宣办3人、文明办1人、县文联1人,在职干部,共5人。年龄在25岁至46岁之间,26岁至36岁的占40%,36-46岁的占60%;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20%,大专学历占70%,中专学历占10%。事业编制人数占10%。业务经费相当短缺,没有专门的办公用房,外宣办、文明办、县文联和宣传部合用二间办公室。
(二)新闻传媒专业人才。玛曲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全局行政编制为8人,事业编制为20人。现有职工29人,年龄在23-47岁之间,其中本科文化程度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1人,中专文化程度5人。初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现有办公用户和机房建筑面积477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平房187平方米,砖混结构二层楼房290平方米,固定资产174万元。下属机构包括县有线电视台、调频广播电视转播台和无线电视转播台。事业发展经费严重不足。现有办公和业务用房477平方米,无演播室、材料库房,广播电视播出机房和值班室混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存在一定隐患。
(三)文化、文艺专业人才。
1、机构设置:县文化体育局内设办公室、文化股、体育股、财务项目股。下设县文化馆、藏族歌舞团。文化馆内设办公室、民间文化工作室、群众文化工作室、图书室、文博工作室、财务室;歌舞团内设办公室、舞蹈队、声乐队、创作室、民间艺术团、财务室。
2、编制:文化体育局5人,文化馆16人,歌舞团33人。
3、人员构成:总人数54人。25岁以下的16人,26至35岁的20人,36至45岁的11人,46岁以上的7人。本科4人,大专13人,高中及中专22人,高中以下15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4人。图书管理人员7人,声乐管理人员5人,作曲1人,编剧1人,舞蹈表演15人。文化体育方面,除了县文化体育局和歌舞团经费基本上能保证其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转外,县文化馆的经费显得十分紧张,好多涉及到文化的搜集、整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二、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教育,注重学习,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
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条列、两个务必、先进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了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不断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通过中心组学习会、单位支部学习会议、中青年干部培训、专题知识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在新闻系统中,重点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对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加强培训,注重实践,队伍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近年来,我们以提高队伍操作到位、破解难题的能力为重点,坚持培训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不断提高广大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训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宣传思想文化人才进行了培训。近几年来,我县组织新闻理论与实践讲座3期,参培人员100余人次;文化人才培训班2期,参培人员80余人次。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干部和专业人员通过参加业务技能培训、攻读中央或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的大专、本科学历等渠道,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在玛曲县举办了1期玛曲文学创作“雪光”笔会,邀请了全省范围内颇有影响力的50余名作家,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了玛曲在外界的知名度。
(三)完善机制,注重培育,队伍的素质结构得到优化
近年来,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用人机制,大胆探索,创新方法,不断拓宽选才、引才渠道,努力吸引优秀人才到宣传文化队伍中来。一是面向全社会招聘人才。县广电局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节目播音等专门人才等。这些人员到岗后,经过实践磨练,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二是跨部门选调人才。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从相关部门单位选调了一批文功底扎实、理论水平较高、且有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优化结构,充实力量。为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深化改革,注重实效,队伍的工作潜能得到激活
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了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在围绕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培养了一批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继续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树立了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正确把握改革方向,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努力为优秀人才发挥才智、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
(五)县、乡(镇)、村领导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意识有所增强。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尼玛镇、阿万仓乡宣传文化站已启动使用。曼日玛的宣传文化站正在修建当中。宣传文化站配备有图书、电视、光盘、阅览室、健身器材、棋牌等文化活动厅(室),县城中心兴建了格萨尔文化广场,县总工会开设了1处文化活动室。县老龄委开设了1处文化娱乐活动室,为整合文化资源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局、工青妇等部门在每年都能利用重大节(庆)日、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了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如组织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篮球比赛、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尤其是自前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千台大戏送农村”战役活动开展以来,活动规模大,品味档次高,文艺节目多姿多彩,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普遍受到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县委、县政府为了向外界推介并打响了“天下黄河第一弯”、“格萨尔发祥地”、“亚洲第一天然草场”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政府投资,市场引导,将玛曲赛马大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树立了产业品牌。玛曲赛马大会已成为全甘肃十大旅游文化赛事活动之一,使民间传统文化体育事业得到传承发扬。
三、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及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家、省、州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相比,差距很大,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
不少乡镇、牧村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牧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甚至不知道牧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导致于不想抓、不愿抓的局面。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抓不到点上,出不了成绩。
(二)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虽然,中央、省上制定和提出了关于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地方政府文化事业的投入幅度不是太高。尤其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严重失衡。
(三)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基本处于空白
截止目前,全县七乡一镇一场,已建成2处宣传文化站。还有1处正在修建当中。基层乡镇宣传文化站的覆盖面占全县乡镇、场总数的33.3%。40个行政村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处于空白。远远满足不了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四)基层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牧民对文化活动方面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首先基层领导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过于单调、匮乏,导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如何能够占领基层乡村阵地?不少干部群众对此十分忧心。这种现象,固然与大多数群众知识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原因则是基层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调动不了牧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缺失,文化活动后继乏力
绝大部分乡镇、村没有吹、拉、弹、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人才。各乡镇文化站没有专门的文化干部,已建的2处文化站的管理人员都是由乡政府一般干部兼职,没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总体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高,且大多身兼数职,工作处于应付状态。文化部门缺乏对文化工作者系统的业务培训,基层文化工作者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出外开阔眼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很难有所作为。人员编制、经费支持、活动场地等得不到落实,文化活动开展没有发展后劲,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六)队伍素质整体不高
1、“先天不足”。全县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来源比较杂,科班出身少,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比例不高,大多是工作之后再进修、再深造取得的。
2、“专业人才少”。尤其是宣传文化部门调进来的干部中,绝大多数没有学过宣传报道或文化管理方面的专业,只能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好多干部刚调进来,一时无法适应,工作上面“眉毛胡子一把抓”,费时费力抓不到点子上,工作上很难打开局面。
3、属于“大家”的人才太少。在宣传文化领域能够担当起懂专业、能带头的人才少,特别是有影响力、知名度的“大家”类的人才更少。
(七)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年龄结构看,一些学科和专业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高中级专业人才年龄构成偏高。40岁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比重较小。从专业结构看,就文化系统而言,有些专业如:戏剧人才、舞台艺术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学术性研究人才、网络技术人才、图书情报信息人才等相当紧缺。从知识结构看,有的学科和专业人才学历结构偏低,知识结构老化,不少人仅停留在“技术性”层面,缺乏发展后劲。这种人才结构,很难适应和满足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八)民间艺人缺少机制管理
近几年来,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在我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平时也没有什么扶持的政策措施等。目前对民间艺人的管理处于无序、松散状态,影响了其作用发挥和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储备是第一储备、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大力支持的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要把人才建设工作列入宣传文化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年度考核内容,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每年要对系统内人才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业绩、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岗位职能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调控、中长期规划和督促协调等工作。
(二)重视培训
在抓好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以培养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为重点,以培养中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要加强教育培训。整合培训力量,创新教育形式,组织人才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促使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制度,每年至少举办1次馆、站文化专职干部学习交流活动,县、乡(镇)、场文化专职干部每年至少参加2次集中培训。每年至少组织宣传文化干部出外考察学习1次,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有助于在工作实践中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改进方法。逐步将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考证进行挂钩,调动各类人才学习的积极性,使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类专业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15天。二是要注重实践培养。大力发展区域文化产业,举办好赛马大会等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重视在宣传文化重点工作、重大课题项目中培养人才;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演出、体验生活等有效形式,选派宣传文化干部到艰苦环境和重要岗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充分发挥有专业知识、懂行业管理人员的带动作用,通过对中青年宣传文化人才骨干进行传、帮、带,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三是要抓好个性化培养。充分发挥用人单位、高等院校、各类协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重视用人单位的作用,促使岗位成才;重视高等院校的优势,抓好专业化教学;重视各类行业组织、学术团体的作用,整合资源,促进人才建设;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人才,突出以师带徒的方式,延续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三)完善机制
一是要建立人才公平竞争机制。深化宣传文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建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推行专业技术人才聘用制,按岗选人,竞聘上岗,奖优罚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评价体系,对宣传文化人才实行“业绩文化”评价,真正形成“重业绩、重能力”的用人氛围,并作为提拔任用的依据。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和承担重点文化项目的带头人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对特殊专业岗位上的优秀拔尖人才,经批准可以实行高薪聘用。二是要建立人才合理流通机制。省、州、县、乡镇宣传文化干部实行上挂下派,增强机关干部的实践能力,拓宽基层干部的视野范围;加大宣传文化系统人才交流力度,理顺各级宣传部与“宣传口”单位的干部使用渠道,为激发宣传文化干部的干事创业奠定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拔尖人才给予奖励。继续开展“三优两品牌”(优秀记者、优秀编辑、优秀人才,品牌栏目、品牌活动)评选活动,对高学历、高职称、有专长和优秀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要重视对民间文化艺人的有效管理,对优秀民间文化人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特别是对一些濒临灭绝的民间文艺项目和艺人进行重点扶持,推动民间文化艺术有序健康发展。建议中央、省上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倾斜。四是要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根据宣传文化系统的职业性质、职业风险、对社会的累积贡献度等特点,实行具有宣传文化人才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住房、津贴制度和补充养老保险等制度,使编制内外的宣传文化人才在享受养老保险、经济适用房等待遇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待遇公平。对学有所长、贡献卓著的专业人才要优先缴费,在住房、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要保证宣传文化专业人才的工资福利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做到“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等激励机制。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加大投入
加大对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投入,从实际出发,多渠道筹资。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引进、扶持、激励和管理等方面的支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活宣传文化单位的内在活力,为宣传文化专业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平台和发展环境。加大对优秀宣传文化人才的宣传力度,深入报道引才、育才、用才的先进经验,树立典型,扩大影响,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2篇 街道办宣传思想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xx年**街道办事处宣传思想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xx大和全国、省、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探索并创新时期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三贴近”的有效方法,正确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提高**街道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水平,按照区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调研通知,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联系我街改革发展稳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把学习贯彻xx大精神新高潮进一步推向深入;怎样进一步强化“创城”工作;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下一步思路和主要措施;打造特色品牌等进行了深入调研,现报告如下:
总体思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创建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会议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根本;以创文明城为重点,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民生,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城乡文明程度为目的;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为目标,努力贴进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打造特色品牌,为推动全市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一、深入学习,强化措施,把xx大精神推向新高潮
xx年,是深入贯彻党的xx大报告精神、全面推进绿园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是我街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年。如何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把学习贯彻xx大精神推向新高潮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街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全街上下把学习xx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学习领导小组,制定了周密的学习和活动计划,做到深入抓紧抓好。对各科室、各社区、企事业单位学习活动,专门进行了安排部署。
(一)在机关以街道理论中心组为龙头,通过讲座、举办xx大知识竞赛和定期出版宣传的形式,在全街掀起学习xx大的高潮。一是要求街道领导、机关干部通读xx大报告全文,要求在能够把报告精神很好地结合到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加深对xx大精神的理解。二是街道根据xx大报告举办专题讲座,班子成员每人一讲。三是举办xx大报告知识竞赛。四是利用宣传栏将xx大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宣传。在社区利用社区党校这个阵地,通过聘请专家讲座,组织观看专题片,召开座谈会,学习宣讲团讲课等形式,抓好社区群众的学习活动。在企业通过送学习进企业,聘请党校教师进企业宣讲xx大报告。
(二)理论学习。我街自去年举办了机关干部每周一讲活动,机关干部每人讲一堂课,今年我们将继续抓好这项工作,并在内容上、质量上提出新要求。
(三)成立读书会。在机关成立读书会,利用每周二、四下午3:00-4:00一个小时时间,学习上级文件、时事政策、业务知识。争取利用1-2年时间为街道培养一批政策水平高,理论基础厚,业务能力及文字功底过硬的人才队伍。
二、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将创城工作引向深入
xx年是我市创城工作的重要一年,奥运会的召开为全市步入国家文明城和国家卫生城的创建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街道作为政府与居民承上启下的结合体和桥梁纽带,更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更快更好地分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一是要抓早。对各项创城工作要早研究、早部署、早落实,不等不靠,科学运筹,争当排头兵,争做先锋队。对需要充分论证和创城委批准的事项,要抓紧论证,争取主动;对不需要论证的工作,如宣传发动,要迅速行动起来,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做好。二是要抓广。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发挥优势,进行最广泛的宣传发动,激发最大多数群众参与到创城工作中来。这是创城成功的根本,要始终放在突出位置。对当前的创城工作,街道党工委要进行专题部署,各部门都要围绕创城做工作,作贡献。三是要抓实。切实深入实际,了解实情,从实际出发,采取扎扎实实的措施,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抓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我街现有市级文明单位3个,区级文明单位3个。今年我们将在巩固老典型的基础上继续挖掘新典型,做到创建一户完善一户,重新完善定期走访制度和考核制度,帮助其成立相应的党团、工妇联等组织。
(二)抓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我街现有市级文明社区5个,区级文明社区2个。今年我们将在健全社区组织机构,狠抓社区活动,制定创建方案,总结典型经验等工作上做足文章。
(三)抓文明家庭创建工作。今年我街将继续抓好文明家庭评比工作,评比出和谐家庭、文明家庭、好邻居等典型各100户。
(四)抓未成年人教育工作。我街现在市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1个,今年我们将在确保资金投入2万元以上的情况下,开展专项活动3次以上。
(五)抓军民共建设工作。我街现有市级共建对子1个,区级1个。今年我们打算将在此基础上在抓一个区级以上典型。
三、创新载体,拓宽思路,打造独有的特色和品牌
xx年我街将在xx大的精神指引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分层次、有步骤、全方位地开展各种贯彻活动,创新思路、创新载体,多措并举,打造自身特色品牌,切实将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抓紧抓好。
(一)全面增强现代居民的文化素质,拓展发展空间。xx年,我街将开展“建设新绿园,争当新标兵”活动,组织社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班,切实抓好下岗职工技能教育培训。同时,组织他们收看以法制、道德、安全、环保、卫生等为内容的专家讲座,使他们能更好的适应发展环境,拓展发展空间,促进绿园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积极探索新路,切实提高非公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今年,我街将联合鼎庆液化气、东方压铸、龙泰供热等大、中型企业,构建青年路街道非公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协会,广泛吸纳会员,定期开展以非公企业精神文明创建为载体的各项活动。
(三)积极为非公企业服务,抓好企业民生服务工作。1、定期深入企业向他们宣传国家、省、市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招商环境,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2、结合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宣传企业发展状况,帮助企业做大做强;3、建立下岗培训网点或培训中心,积极为企业推荐下岗职工,拓宽企业的招公渠道,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四、深入调研、谋划思路,推动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进程
07下半年我街对辖区内的文化产业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摸底,及时地掌握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了当前乃至今后5年的发展规划。确定了我街文化产业以艺术品产业、文艺演出业、文化娱乐产业为主打的总体思路,大打文艺牌。以星驰社区老年大学、朝鲜族老年社区艺术团、银融社区手工艺制作队、杨蒲社区相声协会等为载体,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举办好一年一次社区艺术展、邻里节、集邮展和五一、八一、十一等大型节日的庆祝活动。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远、空、浮的问题,即远离社会实际,抽象理论多;言之无物,缺乏现实针对性;追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不注重实效性。难以激发群众参与的自觉性,教育成效不明显。因此,我们认为今后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紧扣居民群众的所思所盼,多做“爱民、为民、富民、安民”的实事好事,才能由远而近,化虚为实,变浮为深,调动起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二)宣传思想工作仅有好的内容,而缺乏喜闻乐见的形式,很难让群众自愿接受,更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一些过于陈旧的宣传方式和手段,因此,需要进一步创新活动载体,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居民群众素质的目的。
(三)国企和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城市社区居民,特别是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口特别是进城务工经商人员。这些领域是中国社会的最基层,也是最基层群众的大部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如果延伸不到这里,就难以实现“三贴近”。因此要在企业要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找准理论教育与企业改革、生产经营的结合点;在社区,针对下岗待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和社会流动人口等群体,通过兴办市民学校、家长学校、老年学校、基层党校等开展宣传思想工作与理论教育,建立居委会、街道、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的市民教育网络。
第3篇 县委关于思想文化宣传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xx年,___在xx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知道,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必须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而近年来,在省、州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的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民间文化有所弘扬,文化市场渐趋繁荣。通过对我县所辖的七乡一镇一场,四十个行政村,经过实地调研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宣传文化管理队伍。在县委宣传部行政编制人员中(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外宣办3人、文明办1人、县文联1人,在职干部,共5人。年龄在25岁至46岁之间,26岁至36岁的占40%,36-46岁的占60%;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20%,大专学历占70%,中专学历占10%。事业编制人数占10%。业务经费相当短缺,没有专门的办公用房,外宣办、文明办、县文联和宣传部合用二间办公室。
(二)新闻传媒专业人才。玛曲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全局行政编制为8人,事业编制为20人。现有职工29人,年龄在23-47岁之间,其中本科文化程度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1人,中专文化程度5人。初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现有办公用户和机房建筑面积477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平房187平方米,砖混结构二层楼房290平方米,固定资产174万元。下属机构包括县有线电视台、调频广播电视转播台和无线电视转播台。事业发展经费严重不足。现有办公和业务用房477平方米,无演播室、材料库房,广播电视播出机房和值班室混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存在一定隐患。
(三)文化、文艺专业人才。
1、机构设置:县文化体育局内设办公室、文化股、体育股、财务项目股。下设县文化馆、藏族歌舞团。文化馆内设办公室、民间文化工作室、群众文化工作室、图书室、文博工作室、财务室;歌舞团内设办公室、舞蹈队、声乐队、创作室、民间艺术团、财务室。
2、编制:文化体育局5人,文化馆16人,歌舞团33人。
3、人员构成:总人数54人。25岁以下的16人,26至35岁的20人,36至45岁的11人,46岁以上的7人。本科4人,大专13人,高中及中专22人,高中以下15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4人。图书管理人员7人,声乐管理人员5人,作曲1人,编剧1人,舞蹈表演15人。文化体育方面,除了县文化体育局和歌舞团经费基本上能保证其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转外,县文化馆的经费显得十分紧张,好多涉及到文化的搜集、整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二、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教育,注重学习,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
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条列、两个务必、先进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了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不断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通过中心组学习会、单位支部学习会议、中青年干部培训、专题知识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在新闻系统中,重点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对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加强培训,注重实践,队伍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近年来,我们以提高队伍操作到位、破解难题的能力为重点,坚持培训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不断提高广大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训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宣传思想文化人才进行了培训。近几年来,我县组织新闻理论与实践讲座3期,参培人员100余人次;文化人才培训班2期,参培人员80余人次。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干部和专业人员通过参加业务技能培训、攻读中央或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的大专、本科学历等渠道,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在玛曲县举办了1期玛曲文学创作“雪光”笔会,邀请了全省范围内颇有影响力的50余名作家,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了玛曲在外界的知名度。
(三)完善机制,注重培育,队伍的素质结构得到优化
近年来,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用人机制,大胆探索,创新方法,不断拓宽选才、引才渠道,努力吸引优秀人才到宣传文化队伍中来。一是面向全社会招聘人才。县广电局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节目播音等专门人才等。这些人员到岗后,经过实践磨练,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二是跨部门选调人才。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从相关部门单位选调了一批文字功底扎实、理论水平较高、且有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优化结构,充实力量。为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深化改革,注重实效,队伍的工作潜能得到激活
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了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在围绕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培养了一批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继续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树立了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正确把握改革方向,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努力为优秀人才发挥才智、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
(五)县、乡(镇)、村领导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意识有所增强。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尼玛镇、阿万仓乡宣传文化站已启动使用。曼日玛的宣传文化站正在修建当中。宣传文化站配备有图书、电视、光盘、阅览室、健身器材、棋牌等文化活动厅(室),县城中心兴建了格萨尔文化广场,县总工会开设了1处文化活动室。县老龄委开设了1处文化娱乐活动室,为整合文化资源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局、工青妇等部门在每年都能利用重大节(庆)日、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了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如组织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篮球比赛、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尤其是自前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千台大戏送农村”战役活动开展以来,活动规模大,品味档次高,文艺节目多姿多彩,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普遍受到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县委、县政府为了向外界推介并打响了“天下黄河第一弯”、“格萨尔发祥地”、“亚洲第一天然草场”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政府投资,市场引导,将玛曲赛马大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树立了产业品牌。玛曲赛马大会已成为全甘肃十大旅游文化赛事活动之一,使民间传统文化体育事业得到传承发扬。
三、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及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家、省、州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相比,差距很大,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
不少乡镇、牧村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牧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甚至不知道牧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导致于不想抓、不愿抓的局面。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抓不到点上,出不了成绩。
(二)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虽然,中央、省上制定和提出了关于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地方政府文化事业的投入幅度不是太高。尤其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严重失衡。
(三)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基本处于空白
截止目前,全县七乡一镇一场,已建成2处宣传文化站。还有1处正在修建当中。基层乡镇宣传文化站的覆盖面占全县乡镇、场总数的33.3%。40个行政村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处于空白。远远满足不了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四)基层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牧民对文化活动方面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首先基层领导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过于单调、匮乏,导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如何能够占领基层乡村阵地?不少干部群众对此十分忧心。这种现象,固然与大多数群众知识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原因则是基层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调动不了牧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缺失,文化活动后继乏力
绝大部分乡镇、村没有吹、拉、弹、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人才。各乡镇文化站没有专门的文化干部,已建的2处文化站的管理人员都是由乡政府一般干部兼职,没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总体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高,且大多身兼数职,工作处于应付状态。文化部门缺乏对文化工作者系统的业务培训,基层文化工作者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出外开阔眼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很难有所作为。人员编制、经费支持、活动场地等得不到落实,文化活动开展没有发展后劲,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六)队伍素质整体不高
1、“先天不足”。全县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来源比较杂,科班出身少,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比例不高,大多是工作之后再进修、再深造取得的。
2、“专业人才少”。尤其是宣传文化部门调进来的干部中,绝大多数没有学过宣传报道或文化管理方面的专业,只能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好多干部刚调进来,一时无法适应,工作上面“眉毛胡子一把抓”,费时费力抓不到点子上,工作上很难打开局面。
3、属于“大家”的人才太少。在宣传文化领域能够担当起懂专业、能带头的人才少,特别是有影响力、知名度的“大家”类的人才更少。
(七)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年龄结构看,一些学科和专业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高中级专业人才年龄构成偏高。40岁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比重较小。从专业结构看,就文化系统而言,有些专业如:戏剧人才、舞台艺术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学术性研究人才、网络技术人才、图书情报信息人才等相当紧缺。从知识结构看,有的学科和专业人才学历结构偏低,知识结构老化,不少人仅停留在“技术性”层面,缺乏发展后劲。这种人才结构,很难适应和满足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八)民间艺人缺少机制管理
近几年来,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在我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平时也没有什么扶持的政策措施等。目前对民间艺人的管理处于无序、松散状态,影响了其作用发挥和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储备是第一储备、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大力支持的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要把人才建设工作列入宣传文化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年度考核内容,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每年要对系统内人才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业绩、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岗位职能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调控、中长期规划和督促协调等工作。
(二)重视培训
在抓好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以培养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为重点,以培养中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要加强教育培训。整合培训力量,创新教育形式,组织人才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促使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制度,每年至少举办1次馆、站文化专职干部学习交流活动,县、乡(镇)、场文化专职干部每年至少参加2次集中培训。每年至少组织宣传文化干部出外考察学习1次,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有助于在工作实践中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改进方法。逐步将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考证进行挂钩,调动各类人才学习的积极性,使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类专业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15天。二是要注重实践培养。大力发展区域文化产业,举办好赛马大会等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重视在宣传文化重点工作、重大课题项目中培养人才;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演出、体验生活等有效形式,选派宣传文化干部到艰苦环境和重要岗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充分发挥有专业知识、懂行业管理人员的带动作用,通过对中青年宣传文化人才骨干进行传、帮、带,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三是要抓好个性化培养。充分发挥用人单位、高等院校、各类协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重视用人单位的作用,促使岗位成才;重视高等院校的优势,抓好专业化教学;重视各类行业组织、学术团体的作用,整合资源,促进人才建设;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人才,突出以师带徒的方式,延续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三)完善机制
一是要建立人才公平竞争机制。深化宣传文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建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推行专业技术人才聘用制,按岗选人,竞聘上岗,奖优罚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评价体系,对宣传文化人才实行“业绩文化”评价,真正形成“重业绩、重能力”的用人氛围,并作为提拔任用的依据。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和承担重点文化项目的带头人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对特殊专业岗位上的优秀拔尖人才,经批准可以实行高薪聘用。二是要建立人才合理流通机制。省、州、县、乡镇宣传文化干部实行上挂下派,增强机关干部的实践能力,拓宽基层干部的视野范围;加大宣传文化系统人才交流力度,理顺各级宣传部与“宣传口”单位的干部使用渠道,为激发宣传文化干部的干事创业奠定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拔尖人才给予奖励。继续开展“三优两品牌”(优秀记者、优秀编辑、优秀人才,品牌栏目、品牌活动)评选活动,对高学历、高职称、有专长和优秀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要重视对民间文化艺人的有效管理,对优秀民间文化人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特别是对一些濒临灭绝的民间文艺项目和艺人进行重点扶持,推动民间文化艺术有序健康发展。建议中央、省上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倾斜。四是要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根据宣传文化系统的职业性质、职业风险、对社会的累积贡献度等特点,实行具有宣传文化人才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住房、津贴制度和补充养老保险等制度,使编制内外的宣传文化人才在享受养老保险、经济适用房等待遇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待遇公平。对学有所长、贡献卓著的专业人才要优先缴费,在住房、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要保证宣传文化专业人才的工资福利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做到“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等激励机制。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加大投入
加大对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投入,从实际出发,多渠道筹资。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引进、扶持、激励和管理等方面的支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活宣传文化单位的内在活力,为宣传文化专业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平台和发展环境。加大对优秀宣传文化人才的宣传力度,深入报道引才、育才、用才的先进经验,树立典型,扩大影响,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4篇 增强消防宣传针对性调研报告
消防工作社会化是我国消防工作“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工作方针、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消防工作成效如何,关键在于宣传。近年来,各级消防部门在贯彻落实《______消防法》等法律法规过程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为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类新问题不断涌现,同时,百姓的消防安全意识逐渐增强,对消防工作的关注程度也日渐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在消防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宣传工作新局面。
一、当前消防宣传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制度落实不具体,宣传手段重形式、轻效果。消防宣传工作是为防火、灭火和抢险救援为中心的各项任务服务的。纵观目前消防宣传的现状,普遍存在宣传工作年年搞活动,年年老样子,缺乏特色,不能有效调动官兵的积极性等问题,突出表现为单纯的为完成任务搞宣传,为应付检查搞宣传,而忽视宣传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消防宣传不注重实效,忽略针对性。随着消防宣传工作的开展,社会各界已逐步认识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重要性,然而也出现了宣传忽略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受教育人口文化层次差异等客观因素,千篇一律失去针对性的泛泛而谈,“一套讲稿在手,走遍天下大一统”的宣传局面造成群众反映平平,起不到实质性的`宣传效果。
(三)消防宣传缺乏经常性、持续性、连贯性。消防宣传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结合平时工作的点点滴滴、循序渐进、常抓不懈。而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宣传手法都是集中一段时间搞一些大型的宣传活动,抓学习、宣传、贯彻,往往是为了宣传而宣传,与实际工作常有脱节。从而忽视了消防宣传的持久性、深入性、全方位性。
二、增强消防宣传针对性、有效性的方法途径
(一)加大消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消防宣传工作的有效性。消防工作涉及到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具有强制性和专业性,这就要求加强消防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立、改、废的同时,还要加大对此的宣传教育、指导和规范,发挥其在规范全社会消防行为中的自我规范作用,提高相对人的消防法制意识,更好地配合消防执法,从根本上优化消防执法环境,减少和避免因相对人不懂法而不依法履行主体责任带来的法律自由空间。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重点要把握以下几个层面:如对党政部门单位领导重点进行消防法制教育,通过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采取措施,加大消防法律法规的普及力度,深入开展消防法制宣传,普及消防消防法律常识,使之深入到政府各部门,机关、团体、企业、事单位的直至社会各个层面。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规划等部门要突出消防技术规范的普及应用;对社会单位和企业要重点突出对火灾隐患危害性的宣传;对广大农村、社会居民、社会弱势群体要广泛开展逃生自救方面知识的宣传。通过分层次的宣传,将有力促进消防宣传教育的最大化,形成单位和公民自觉遵守,消防部门依法监督管理的良好局面。
(二)将消防站建设作为消防宣传的重点,增强消防宣传的针对性。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诱发、导致大火的因素大量增加,城乡居民家庭和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火灾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群众消防法制观念和防火意识淡薄,社会消防安全环境差是火灾多发的主要原因。消防站对外开放是新时期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开展消防群防群治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提高社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火灾的有效途径。公安消防部门要组织安排好接待参观、讲解、演练等各项工作。各地消防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将固定的消防站开放同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载体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不同时期火灾形势的特点,及时变换消防站宣传内容,积极开展贴近生活的宣传,生动活泼地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确保宣传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同时结合普法教育和科普活动,将消防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宣传到户,教育到人,从而使社会各个层面自觉参与消防、关心消防、支持消防,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打牢消防工作的基础。
(三)不断拓展消防宣传的途径,为消防宣传注入新的内涵。《消防法》、公安部73号令等消防法律法规明确了单位责任人、单位内部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权利与义务,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以及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表述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为此,一是消防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结合消防宣传“六进”工作,通过举办各类消防知识培训班、消防知识讲座,开放消防站,利用流动消防宣传车深入社区、企业、农村、学校,机关、企业,指导单位开展隐患自查整改等方式,切实提高群众消防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二是将消防宣传的重点目标定位在小企业和农村,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三级消防宣传职能作用,组建职工消防宣传队、农村消防宣传队,开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消防宣传,提高小企业、农村居民自我防范意识;三是通过开辟报纸、电视专栏,强化消防宣传辐射作用,大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火灭火知识,曝光消防违法违规行为,加快消防安全工作群防群治的社会化进程;四是利用消防互联网站,开发公布消防信息,提供消防法律、法规咨询,进行防火、灭火、逃生知识教育,开展消防热点、难点和专业技术学术问题的讨论
第5篇 在校生违法犯罪问题的专题调研报告--市司法局法制宣传处
根据宁政法委电明发[xx]55号文通知,我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六合区和栖霞区在校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的情况进行调研,听取了两个区教育局、公安局、政法委、司法局、团委等部分领导的汇报,深入到六合区职业学校、六合区实验小学、卸甲甸街道社区、栖霞区靖安镇营防中学、营防中心小学、尧化中学、新港职业中学、伯乐中学进行了调研,发放教师、学生、家长调查问卷200余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在校生违法犯罪的总体状况 今年1---9月份,两区共发生在校青少年涉案犯罪案件45起,涉案在校生46人,其中六合33起,栖霞12起,45起案件中属于区属学校的32起,涉案学生33人,受到刑罚处罚的有4人。从涉案性质来看,涉嫌盗窃的有25人,占犯罪总数的54%,涉嫌寻衅滋事的10人,占22%,涉嫌聚众斗殴的有6人占13%,涉嫌xx、故意毁坏财物的有3人占6。5%,涉嫌投毒的有2人占4。3%。从学历层次看:大专8人、占17%,高中、职高22人占48%,初中6人占14%,小学10人占21%,从年龄看,最大的23岁,最小的11周岁,其中11--15周岁的有17人占23%,16--23岁有29人占36%。 2、学校开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工作情况 学校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工作的主阵地,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两区的中小学校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工作中,领导是重视的,组织是健全的,制度是落实的,效果是明显的,他们都能以法制宣传教育为主线,以警校、庭校、军校共建为手段,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培养良好行为规范为重点,以社会家庭教育为补充,切实做好预防和减少在校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工作。例如,六合区把抓住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作为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犯罪的关键,积极创造有利于后进生转化的校园环境,多年来全区中小学都不分快慢班,针对后进生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帮一的方法,教师按人头包教,学生由学优生和学困生结成对子,把转化后进生工作分解到各处室,并列入教师的考核、奖惩中去,为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师德水平,在教师中开展转化一个后进生和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光荣的宣传教育,开展闪光的标志演讲,师德标兵、十佳师德群体评选等活动。 栖霞区把积极创建安全文明单位,安全文明校园作为预防和减少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活动载体,全区每个学校都成立了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安全文明创建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学校内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凡发生违法犯罪案件的学校,在评审方面一票否决。 3、法制副校长工作开展情况 两个区应配法制副校长的学校有110所,六合64所,栖霞46所,现已全部配齐,配备率达100%,各区都有法制副校长工作指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布置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并根据人员,学校调整情况及时推荐公、检、法、司、政法部门的具有一定法律素质的干部担任,今年1--9月份六合区法制副校长,对在校学生进行了预防青少年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450场次,组织了在校师生1800多人参加了现身说法现场会,协助配合学校帮教问题生150多名。栖霞区针对各学校的生源情况,配齐配足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课辅导员,制定了法制副校长的工作制度,规定每月要给在校生上法制课,不少于2课时,全年不低于24课时,入学后和放寒暑假前,必须对在校生进行2课时的法制教育,并要求法制副校长要参与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做到五结合、四借助:即法制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校的中心活动、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与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相结合、教育中要借助关工委等老同志的力量,借助社区法律资源,借助社区实践场所,借助社会公益活动。 4、家长学校开展情况 两区都十分重视家长学校的建设,他们把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作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举措,从调研情况看,家长学校开展卓有成效的有六合区实验小学,栖霞伯乐中学。六合实验小学同区关协、区妇联等有关单位,联名创办家长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委员会,作为家长学校的常设机构,制定了家长委员会章程,定期听取学校的工作报告,召开家长会议,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评选和表彰好的家长,从家长学校成立几年来,没有发生一期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件,伯乐中学将家长学校的建设和工作模式等作为课题来研究,让家长在家长学校里学做家长的科学、争做科学的家长。今年1--9月他们开展了5期系列讲座,如父母的教子艺术,加入世贸与我们的教育,树立信心,争取进步,孩子行为偏差产生的原因和干预,同时对双差生还进行个案分析,找原因,挖根源,想方法,定措施,写出了6个个案报告,从而提高了学校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二、 主要经验和做法 1、强化管理,营造在校青少年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在学校教育中,严格管理,严格要求,营造一个好的氛围,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六合的职业中学和栖霞的新港职业学校,生源不是很好双差生较多,有许多学生是考不上高中,直接入职校的,但是他们实施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几年来未发生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新港职业学校对在校生实行全天侯的半军事化管理,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活动、语言、礼貌、礼节、仪表等各个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从晨练、早自习、上课、午休晚自习一日生活到升旗、广播操、课间活动、卫生保洁,佩戴胸卡,具体活动都有明确的规范,从教室到宿舍,从餐厅到操场都有统一的要求,学校实行了百分制考核制度既考核班主任,又考核学生,并定期公布各班的考核情况,与班主任,班级考评,学生的奖惩挂钩。 学校实行了值日教师24小时值班制度,全面负责学生一日常规的管理、考核、新港中学的政教处主任,每天早6点钟前到校,晚8点30后离校,遇有偶发事件或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常常深夜才能回家,但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工作几年如一日毫无怨言。 2、重视维权,把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好青少年的维权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内在要求,双差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体,他们心理比较脆弱,一旦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极易走向极端,重视维护他们的权
益,坚持用爱心、热心、信心、耐心、细心去感化他们,就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栖霞区靖安镇在中小学校设立法制信箱,以沟通学生与学校、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法制校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及时发现事故苗头及时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利,及时化解矛盾,减少和预防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调研中我们抽查了营防中学、营防中心小学的法制信箱中的有关学生信件,发现内容有四类:一是对法律的需求,即哪些做法是合法的,哪些做法是非法的,如中学生能否上网吧,父母能否打麻将;二是对违纪违法情况的反映,如反映校内外有些人以大欺小,敲诈钱财,小偷小摸等违纪违法行为;三是建议类,对学校、社会、家长提出的意见;四是心理类,青春期心理反映请求心理咨询。靖安镇利用青少年法制信箱,开展在校青少年的维权工作,作了一系列的规定,青少年法制信箱由公安局派出所同志开启和信件的处理。收到信件后,及时整理分类,对违纪违法的由派出所出面协同学校负责帮教,对法律需求的,由法制副校长上法制课给予解答,对建议类移交有关部门认真解决,对心理类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3、注重社区教育,消灭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盲点。学生的寒暑假期间是学生引发违法犯罪的高发期,将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措施,六合区卸甲甸社区为消灭盲点,注意整合社区法律资源,组织了公、检、法、司,老干部等人员成立自愿者队伍,在寒暑假期间对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学校在学生放寒暑假前,下发社区法制实践表,要求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参与社区的法制实践,社区则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特点,组织多种形式的法制实践活动,如法制夏令营,参观~所,庭审旁听等,凡是参加活动的学生,都由社区填写意见,盖上社区章,开学时交学校审核。一张社区法制实践表把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消灭了在校生违法犯罪的盲点。 三、 问题分析及对策 从调研情况来看,在校青少年犯罪数量逞逐年上升趋势,形式上具有突发性和盲目性,以盗窃等侵财性犯罪为主,犯罪手段向团伙化、成人化智能化方面发展,其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方社会的垃圾、丑恶现象乘虚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渲染~、凶杀、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文化市场,黄、赌、毒和封建迷信及xx等社会丑陋现象屡禁不止,严重侵害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使部分涉世不深和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腐化堕落,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学校教育的漏洞。当前,相当一部分学校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不够,法制教育未纳入中小学的教学计划,教材缺乏课时不落实,师资力量薄弱,导致许多青少年缺乏正确的法制信念教育,不知何为违法,何为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头脑中没有辨别是非的标准,不懂法、不知法,也就谈不上遵纪守法,这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许多学校将班级、学生三、六、九等的划分,缺乏对后进生和差生的关怀和帮助,批评多鼓励少,伤害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导致其自暴自弃、厌学、辍学,过早的流入社会。 3、家庭教育的误区。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直线上升,家庭结构的残缺,父爱和母爱的缺乏成为了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诱因。此处,即使家庭结构健全,教育方法的不当也会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发育。溺爱、放任等家庭教育的误区,也会养成青少年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性格,一遇上不良习气和坏人的引诱就容易走上邪路。 4、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交友不慎,素质较低,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其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针对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问题和起因可采取如下对策: 1、增强在校青少年的两种意识 一是法律意识。青少年在违法犯罪时,表现出对一切危害行为和后果漠然无视,他们不计利害和后果,法律意识淡薄,往往犯罪不知罪,违法不懂法。因此,要注重法律知识的教育,要教育学生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远离犯罪,通过学法、懂法来达到守法、用法、~的目的,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 二是责任意识。青少年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缺乏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一旦犯罪,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危害。因此,要在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上下功夫,要让他们懂得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家庭的一分子,自己的所作所为要符合中小学生行为规范、道德规范,使学生明白遵守常规的意义和重要性,做到自觉守纪、关心集体、孝敬父母,对家庭、社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 2、加强两项教育 一是普法教育。学校要保证法制教育的四落实在当前还不能做到四落实的情况下,要把法制教育纳入思想品德课教育中去。学校要充分发挥晨会、班会、队会、黑板报、橱窗等的作用,积极、持久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宣传手抄报、漫画比赛、法制教育小品、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竞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受到启迪。 二是帮扶转化教育。学校、家长、社会要参与对问题学生的帮扶转化教育,深入开展一帮一结对活动,完善问题学生的帮教网络,以高度的责任感教育他们,以高尚的情感感化他们,提高转化工作的实效,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3、架设两座桥梁 第一座桥梁由学校主动架设通向社区,通向家长的桥梁,学校要主动走出去,与家庭、社区有关部门联系,开办家长学校,开办社区法制学校,把学校的法制教育与家庭教育与社区的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第二座桥梁由法制副校长牵头衔接政法机关、社会与学校的桥梁,预防青少年犯罪,其工作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要向政法部门延伸,向社会延伸,学校法制副校长除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共同优化校园环境,还要组织政法部门、社会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制教育。 4、构建三道防线 一是家庭教育防线。学生一天的活动时间,约三分之二在家里,家庭是其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现在的在校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对家
长的依赖性特别强,所以,其父母的世界观、思想意识、学识、气质对子女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的教育方式方法、经验和能力等诸多因素更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没有当好,是少数学生素质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学校要重视家长学校的建设,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素质,教给他们正确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对家长进行法制教育,继而由他们不断地给子女灌输守法意识,构建起家庭教育防线。 二是社区帮教防线。学校要充分挖掘社区法制教育资源,借助关工委、退协等社区教育力量积极开展工作,与驻区部队、公、检、法、司的基层庭所建立军校共建、警(庭)校共建的合作关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设立警钟长鸣宣传栏,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开设模拟法庭等方式,使学生感受知法守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是校园安全防线。加强学校周边公共场所管理,狠抓校园周边突出问题的整治,对校园周边无证经营摊点,电子游戏厅、歌舞厅、酒吧等经营场所,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严格禁止中小学生进网吧。 5、注重5种结合 一是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直接、最经常的途径。我们要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育之中,以思想品德课、政治课为主渠道,辅以时政课、校班会,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育之中。 二是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五热爱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中心和永恒的主题,我们要把法制教育贯穿到五热爱教育中去,利用三旗三校(队旗、团旗、党旗,少年团校、青年团校、学生党校)活动,积极配合法制教育。 三是法制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守法与守纪密切相关,只有自觉守纪的人,才会自觉守法。因此法制教育要同中小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宣传学习;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日常行为的综合检查结合起来。 四是法制教育与防差转差工作相结合。要组织力量开展在校学生违法犯罪问题的专题调查,研究帮教措施,落实转差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每个差生都有专人帮教,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帮教对象。 五是法制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社区教育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最有效的补充,社区要整合人力、物力资源,以法律进社区为载体,强化社区法律自愿者队伍,强化法治宣传阵地,为在校青少年在社区的教育营造一个良好法治氛围。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症,但只要我们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分析清楚当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对症下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形成全方位的法制教育网络,牢固形成家庭、社区、学校多道防线,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必将得到有效的控制。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将会健康成长。
第6篇 法制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广大居民的法制观念、法律素质得到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群众能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与此同时,社区法制宣传仍然存在许多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在xxxx市xxxx区的基层司法所多年从事宣传工作的实践经验,分析现阶段法制宣传工作的特点,寻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建议。
一、法制宣传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从xxxx市的发展速度看,xxxx区城镇化进程最快,从2023年的56.76%,提高到2023年的69.4%,上升了12.64个百分点,而城镇化发展的结果就是各项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多数村民集中居住在一个安置房小区,这给我们当前法制宣传工作提出了新问题、新要求。
就三年的法制宣传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老百姓的参加法制宣传活动的热情愈来愈高涨,大多数村民有法律问题也能积极向律师咨询,免费发放的宣传单、法律书籍也不在像以前随手丢弃,能带回家里。在开展活动时我们对法制宣传的活动方式、宣传的内容、自身法律素养、法律维权的意识等四个方面做过问答调查,约85%的人认为活动方式比较好、宣传内容实用、自身法律素质有所提高、维权意识增强,但仍有约15%的人认为还存在不足之处。其中,有个别老人对子女不赡养自己仍不知如何维权,更不知道法律援助可以免费帮其维权。
虽然我区各个街道的情况不尽相同,但辖区内社区居民的各类法律知识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逐步提高,农民法制观念维权意识发生了较大变化,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法制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法制宣传工作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加以改进。
1、法制宣传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以我们街道为例,城镇化建设迅猛发展,大多数村民现在集中居住安置房小区,他们已没有田地,正在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但仍有部分村民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搞法制宣传活动多数都是在集镇和小区广场,一是群众相对集中,可以使较多的人获得所宣传知识和宣传资料;二是距离近,工作人员携带宣传展板和宣传材料方便。而对于居住偏远、分散的村民来说,参与法制宣传的机会相比小区居民要少些,即使去偏远的村搞法制宣传活动也没多少人来参加,那些村委会设置的宣传展板或宣传标语,从实际情况来看,认真细致的阅读观看的村民很少,所起的宣传作用非常有限。
2、宣传内容与群众实际需要还存在差异
当前一些法制宣传人员为了应付检查或是完成工作,将一些现成的宣传资料或很久以前的宣传资料拿来做宣传,而这些资料对群众来说也许根本不需要或资料已经过时而失去了应用价值。而我们的老百姓需要更多的知晓《劳动合同法》、《物权法》等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新律法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宣传这些,这将导致宣传工作虽做了,但群众的法律素质和运用法律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
3、学习法律知识存在的问题
“打铁还需自身硬”,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宣传队伍法律专业知识培训很少,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全凭大家的自觉,这样的效果是很差的。有些村(社区)干部年龄普遍在40岁左右,学习新知识的热情不高,常以基层工作纷繁复杂为借口免于学习,从而使得法制宣传源头出现问题。另一方面,群众学习法律知识也存在诸多问题。目前辖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很难看懂文字型宣传材料。多数青年人平时不学习法律知识,等自身需要法律维权时才开始关注相关法律,即使学习也是片面学习对自己有利的内容,对自己需要承担的法律义务视而不见,容易产生偏激的维权观念。
4、法宣人员的业务能力有不足之处
宣传活动中,我们发现当地居民都有地方口音,而现在一线法宣人员,特别是大学生村官和实习律师,都是普通话教育多年的年轻人,对当地人说的话有时听不懂,就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有些法宣人员在回答咨询时喜欢运用法律术语,这对专业人员无可厚非,但对老百姓来说等于说天书。比如“标的物”,大多数老百姓都不知道这说的是什么,但说钱、物等具体的名称时,他们才能懂。
三、深化法制宣传工作的几点对策
1、增加宣传形式,扩大宣传面
一是针对不同人群使用不一样的宣传方式。对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年人,要多采用图画、录像、电视等形式开展宣传,让他们通过眼睛了解法律知识;对上班族要多组织送法进企业活动,发放法律书籍,建议企业订购法制报刊、杂志,定期组织员工阅读、学习法律知识;对居住农村的分散居民实施进村入户进行宣传,切实将法律知识带到每家每户,不流于形式。
二是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宣传,比如学校,以“小手牵大手”的形式,对学生多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印发法制宣传单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将更多的法律知识带回家中;电视台,制作一些法治方面的节目,直播法院审判的典型案例,以及制作法律知识竞赛节目,让群众在娱乐中学习法律知识;老年大学,规定每次开课有一堂课是法律知识学习课,组织中老年朋友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2、重点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
以现有的宣传工作力量,每次法制宣传都要满足各类人群的所有需求也不现实。但我们可以根据辖区内社会建设的实际情况,重点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开展每次法制宣传。对安置房小区内的失地居民要着重《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的宣传;对即将拆迁的居民要着重《物权法》、《xxxx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对进行农业生产的村民要着重《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探索群众实际遇到的法律难题,看看群众缺少什么、需要什么,然后着重宣传群众需要的法律知识,彻底转变以前应付了事的工作态度。
3、加强一线宣传队伍的法律知识和业务培训
随着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国制定和修订了一些新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不论是专职法宣人员还是一线村(社区)干部都应该及时有效的学习这些新的法律知识,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培训,更新和提高法律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宣传工作需要。其次,对刚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及专职法宣人员开展业务能力培训,请经验丰富的老法宣人员讲授工作经验及注意事项,要求他们多和当地人交流、多说当地话;要求他们在搞宣传活动时,特别是解答法律咨询,注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少用法律术语。
每一个居民法律素质的提高都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如果大家都知法、懂法、守法,并积极用法律维权,那么刑事案件必将减少,非法上访也会转变为依法诉讼,社会必定会更加稳定、和谐。
第7篇 优化提升文秘宣传工作创新发展的调研报告
按照公司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扎实工作,科学规范的做好日常事务工作。通过这次学习教育活动,使我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如何使党员个人和管理干部真正受到教育,我认为,就必须结合各自的岗位工作实际,抓住解决我们自身工作中不适应阳光发展要求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整改提高。下面我结合本职工作就学习科学发展观情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找准切入点,切实做好文秘档案、文化宣传工作
1.找准“大事”与“小事”的着力点,在服务上做文章。文秘科工作涉及到文秘工作,档案管理、企业文化、对内对外的宣传,文秘科的职能和地位决定了管理者必须谋大事、献良策,但文秘科常务性的工作特点多是体现在办文、办会、办事等具体工作上。这其中许多是繁杂、零碎的。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服务的重要性和崇高性,树立自觉服务的角色意识,把谋大事与干小事有机结合起来。一是乐于做小事。文秘宣传工作无小事,小事里面有大事,小事里面有政治,小事连着大局。小事做不好,往往就会误大事。无论是文稿起草、内刊宣传、督促检查,还是文件校对、上传下达、会务安排、以及对内对外的接待等等,哪一个环节运转不灵,都有可能影响大局、影响决策。所以,每一位工作人员就必须自觉地把具体工作、日常小事融于公司大局之中,做到“有心于事、热心于事、用心于事”!要把每一件事考虑得更周全一些,安排得更细致一些,处理得更快捷一些。二是敢于谋大事。根据公司的年度目标和阶段性工作重点,结合公司领导的工作轨迹,要及时准备材料、提供情况、策划宣传、谋划点子,这是文秘工作者最起码的工作内容。因此,文秘人员更应充分发挥智囊作用,努力吃透“上情”,通晓“外情”,明了“下情”,我认为,文秘科人员有没有“悟性”、“灵性”决定着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超前预见能力,做到问题抓得准、看得清、谋得远,抓的早,做到“平时当战事,战事当平时”,为公司和基层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2.找准“主动”与“被动”的聚集点,在主观上下功夫。经理办的各项工作都存在着较强的服务性、从属性、被动性,但从文秘宣传工作来看,并不是说只能奉命办文、办会、办事,处处被动。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处其事,敬其业,在其岗,谋其事,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一是加强学习争主动。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文秘人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向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既熟悉专业知识,又懂得政治、哲学、历史、文化、科技知识,要使自己成为“通才”。二是紧贴领导求主动。只有了解和贴紧领导,才能真正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才能从领导的点滴言行中看到领导意图中深层次的东西,做到心领神会,一点即通,从而在工作上,生活中具有更大的空间,使工作更有效率。只有站在领导和基层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看清什么是领导的主要需要?什么是基层员工最需要的服务?什么不是主要的但又是必要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什么是不合时宜的?三是围绕大局谋主动。对一定时期的重点工作、重要会议和重要文化、宣传活动,要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对应采取哪些措施、分哪些步骤实施等细节及早谋划,为领导拟出参考方案。对方向性、苗头性、倾向性、争议性、政策性和全局性的问题要紧紧抓住,进行超前性、追踪性、反馈性的调查研究。同时,搞好急、难、新情况综合,做到“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在领导决策时,各方面的依据便可顺手拈来,水到渠成。四是掌握规律赢主动。文秘宣传工作虽然被动,但也有规律。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处处多留心、事事讲细心,就一定能使自己在任务到来之时,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
3.秘书工作要找准“参谋”与“决策”的临界点,在才智上用力气。领导决策一方面来源于决策参谋班子卓有成效的工作,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秘书的时时提醒,这就要求秘书工作者自觉地站在全局的高度来思考、策划、安排和处理问题,努力使自己的参谋工作成为想领导之所想、献领导之所需的“及时雨”、“雪中炭”。但是,秘书工作者在为领导决策服务的过程中始终是水手不是舵手,是配角不是主角,只能参而不决,谋而不断。一要参与不干预。参与就是要以主人翁的姿态、高度负责的精神,在从事参谋辅助的过程中,客观准确、实事求是地向领导汇报情况、反映准确、当好调研员。领导决策一旦作出,就要不折不扣地去执行。二要到位不越位。文秘宣传工作的职业决定了只能甘居幕后,当无名英雄。因此,秘书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任劳任怨、敬业爱业、为事业献身的精神。要以服务为天职,竭尽全力地为领导、为基层服务。
4.找准“对上”与“对下”的结合点,在协调中见成效。秘书工作者既要坚持为领导服务,又要为基层、群众服务,做到为上服务和为下服务的高度统一。因此,文秘人员的一言一行都要为基层一线着想,与领导工作思路合拍。文秘人员要竭力找到领导决策和群众利益在自己的工作系统中交叉部分,多深入一线和基层,从员工中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科学地加以分析研究,如实客观地向领导反映,协助领导将其转化为工作思路、计划、方案等等,使领导的意图与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相吻合。二是关系上协调。文秘工作人员要认真对待和妥善协调好上下级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善于做好群众工作,积极维护领导之间、领导和群众之间的团结。在协调和处理政务、事务时,要采取平等的形式,谦虚的态度,磋商的语调,切忌以势压人,简单从事。
二、总结提高,开拓创新,为提供优质服务奠定基础
针对如何在实践中推进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文秘宣传工作中的科学管理、科学服务。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总结提高,要结合公司构建标准化车间模式的契机,积极探索文秘宣传工作的科学规律,按照袁助理的安排,文秘科要对多年来的管理实践进行科学总结,健全完善,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化科室运行机制,总结出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和办法,为公司的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供。
2.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文秘宣传工作是个无底洞,要百分之百让领导满意是需要良好的综合素养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比如对于一大堆文件,你怎样分清轻重缓急,及时上传下达?一篇报道,哪一篇能上头条、哪一篇要上报眼?政治性要求非常强的。搞文秘宣传工作,如果没有高度的政治灵敏性,没有非常高的素质是搞不好的。同时,也要看一看秘书的业务素质是否具备。包括口头表达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写作能力,办事能力等等,缺一不可,因此,一定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3.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文秘宣传工作是最不能体现个性的工作,但是也是最能体现个性的工作。因为它是为领导服务的、为基层服务的,不能过多地表现自己的主体思想,但是两个秘书在一起,风格肯定不一样,所以也是体现风格的、体现个性的。因此要加强秘书之间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开拓创新,实现工作四个转变。xx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也是我们经理办个性管理服务能否不断提升改进的灵魂和生命力之所在。文秘宣传工作必须适应阳光的形势发展,甚至超前发展,才能起到文秘宣传真正的职能作用。因此,秘书工作者在牢固树立服务观念的同时,要逐步实施“四个转变”。一是从偏重于办文、办事转变为既办文又出谋献策;二是从单纯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综合处理信息;三是从单凭经验办事转变为实行科学化管理;四是从被动服务转变为力争主动服务。
我相信,通过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经理办的文秘档案、文化宣传工作一定能够更加深入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含义和科学内涵,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为提高经理办的综合管理水平、为构建百年和谐阳光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第8篇 进宪思想宣传工作调研报告
北大学习一周,不管是学习法律,还是学习经济、社会学,对我来说,更多是引发的是对文化的思考。当今社会,不管研究什么学科,从事什么领域,都离不开大的文化背景。党的xx大以后,提出了推动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说明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文化建设不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起着特殊的基础作用和助推作用。宣传思想工作作为文化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担负着重要的职责。进一步搞好新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形态控制能力有待加强。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是“发展黄金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着种种复杂情况,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噪音”“杂音”时有出现,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有所滋长。
(二)党心、民心不对称,党群干群关系有待改善。随着城市化进一步推进,改革进一步深入,高低收入群众之间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征地、拆迁等问题导致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多,人们群众对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程不理解、不支持。随着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
(三)理论和现实问题脱节,解疑释惑能力有待提高。近年来,人们受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增多、程度加深,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人们的思想十分活跃,密切关注理论动态、政策趋向。特别是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我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权和知情权提出更高的要求,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对一些热点问题的关注度明显提高,迫切需要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有力的回答,迫切需要运用理论和政策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四)文化供需存在矛盾,文化生产能力有待发展。尽管我区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文化设施建设、队伍建设、活动载体建设等多方面工作力度逐年加大,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特别是针对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经商人员以及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中的人员对文化的需求研究得不够,措施办法还不多。这些领域是中国社会的最基层,覆盖这些盲区是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当务之急。
(五)宣传资源分散,大宣传格局有待完善。当前,宣传资源分散,阵地和队伍缺乏有机的统一和统筹发展;宣传工作还存在“孤立化”、“随意化”、“形式化”等现象,未能形成大宣传、大教育、大服务的格局,宣传合力不强。文化资源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文化阵地的内涵需进一步拓展,利用率偏低。许多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多为群众性自发组织,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二、原因分析
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社会事业发展和经济发展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宣传思想工作认识不到位。一部分领导干部对宣传思想工作不够重视,积极性不高,认为宣传思想工作纯粹是务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不能很好处理经济建设与宣传思想工作的关系,认为做不做无关紧要。二是我区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虽然很深,但居民素质和城市文化品味不够高,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与当今时代发展主题未能有机的结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文明城市创建有待进一步深化,共同思想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筑牢。三是文化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不够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体系不够完善,文化资源的市场配置效率不高,社会各种丑恶现象等文化垃圾依然存在。五是文化产业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实力不强,缺乏面向市场的多元化文化产业发展主体和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龙头企业和文化公益单位。六是文化人才相对匮乏。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氛围不够浓郁;人才培养工作不力,缺乏具有一定号召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宣传文化骨干;文化创作人才、文化科技人才和既懂得文化发展规律、又懂市场运作规律的文化经营管理专家奇缺,宣传文化人才青黄不接,队伍发展十分不稳定。
三、对策与思考
新形势、新阶段,宣传思想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按照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紧密联系实际,努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一)宣传思想工作要合心。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政权的稳定,都离不开合心。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何把党的要求与群众心声统一起来,把党的思想变成群众的物质实践,把政府的中心工作变成社会的民心工程,合心工作十分重要。必须进一步以各级领导干部中心组理论学习为载体,着力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的形态,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进一步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群众,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让主流意识形态占据人们的思想,不断夯实党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必须大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着眼于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委对形势分析判断上来,立足于把力量疑聚到各项决策部署上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辅导和释疑解惑工作,正确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营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良好氛围。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合乎民心。___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强调要依靠经济力量、政治力量、文化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共同作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只有从服务人民、服务群众出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作为根本立足点,宣传思想工作才能真正达到教化、引导、激励的目的。宣传干部要当好舆情民意的侦察兵,要知道群众当前在想什么、怨什么、盼什么,有什么苗头性的思想和倾向需要引起注意,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当前的主流民意是什么,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有哪些希望和建议。要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结合起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平等的态度、民主的作风,带着感情去做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采用群众参与、沟通疏导、民主讨论的方法,努力做到入情入理,潜移默化。
(二)宣传思想工作要合力。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一大传统、一大优势,是我们党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___同志强调,“宣传思想战线是党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战线,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必须始终牢牢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宣传部门要协调各方,并在实践中形成整体合力,达到最佳宣传效果。要进一步建章立制,探索机制,建立分类实施和分层培训机制,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培训机制和骨干培训、普及性培训相结合的机制,大力开展队伍培训工作,着力抓好基层宣传员的普及性培训。积极探索有效的队伍运行、管理机制,建立规章制度,制定队伍奖励、考核机制,调动宣传队伍的积极性,确保宣传思想工作深入、持久、健康、有效开展。
(三)宣传思想工作要合拍。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力和生命力来源于紧跟时代步伐;我们要紧密结合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改革创新,要从时代的高度来认识宣传思想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宣传思想工作,以改革的精神来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跟上时代的要求,与时代同频共振。要创新内容。紧紧围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紧密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及时回答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要创新观念。坚决冲破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的新认识、新思想。通过思想认识的进一步提高来实现工作思想的创新,找到打开工作新局面的新举措。要创新形式。要深刻认识“三贴近”对于提高宣传思想工作创新能力的极端重要性,把它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体现在宣传思想工作的各个方面。准确把握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做到生动活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加具体实在、入情入理、可亲可信。要创新手段。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推动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互相融合,对干部群众进行开放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思想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着力推进工作创新,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水平。要创新管理。树立科学的管理思想,积极探索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运用科学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要推进依法管理,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行政监督手段处理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问题。
第9篇 关于我市农村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要的有效途径,近期我部就农村宣传文化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调研表明,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工作,整合各种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切实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的成果。通过开展农村“小学教”活动和深入学习党的xx大报告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党的农村宣传文化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逐步形成了一个适合农村宣传文化工作的思路,即,以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落脚点,以建好各类宣传文化阵地为基础,以壮大各类文化队伍为保障,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更加注重亲民、便民、利民,积极组织、全力支持开展能使农民群众得到娱乐、受到启发、受到教育、内容健康的文艺活动。以此为基础,随之而来的是我省农村文化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形成了一个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自娱自乐、自我教育为特点的农村文化活动的可喜局面。目前,全市农村有专业文艺表演团体3个,凤台县推剧团、凤台县花鼓灯艺术团、毛集东方花鼓灯艺术团;凤台县花鼓灯艺术学校1所,乡镇文化站39个,农村文化活动室37个,农村图书室45个,农村影剧院3个,农村电影放映队28个,省“双百工程”示范点3个。全市各乡镇普遍成立了文化体育队伍,如各种民间艺术团、秧歌队、锣鼓队、龙灯队、健身队等。毛集镇建成了全国文明乡镇,夏集镇、舜耕镇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荣誉称号,另外全市还有8个市级文明村镇。
二、突出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深深感到,我市在农村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农村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阵地少了。由于对农村基层宣传文化阵地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宣传文化阵地萎缩较为严重。目前全市各乡镇都有文化站,但普遍存在设施简陋,大部分存在“一个人,一间房,一桌一凳一公章”的“五个一”的窘境,很难有所作为,并且文化站多数都在乡镇政府大院内,成了机关活动室,农民只能“望站兴叹”。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出现滑坡。过去遍及农村的广播现在所剩无几。村级农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更是寥若星辰,大部分村都没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甚至文化下乡,到一个村竟找不到一个相对开阔的地方放电影,就更谈不上开展经常性群众文化活动,添置文化体育活动设施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造成群众业余以麻将、扑克为伴,影响了乡风文明和社会治安。
二是管理乱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管理滞后,现有的广播站、影剧院、文化馆、图书室等设施简陋,有的已破旧不堪,且利用率不高,管理存在失控现象,少数()图书馆、文化站、广播站名存实亡。个别文化设施里面缺少文化内容,有的活动用房被挪用、挤占。场馆资源闲置浪费与群众文化生活贫乏的现实矛盾较为突出。
三是队伍散了。农村文化队伍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队伍不够稳定,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力量薄弱,而且在乡镇机构改革时又被大幅度精简。宣传文化专干专而不专,缺少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学历普遍偏低,年龄偏大,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缺乏开展文化活动的经验、知识,专业化水平低,难以胜任工作需要。同时宣传文化专干兼职过多,有效投入宣传文化工作的精力、时间太少,常常是“种了别人地,荒了自己田”。
四是活动虚了。虽然我们反复强调“围绕”、“紧贴”,但实践操作中总是“围不住”、“贴不紧”,形成不了整体,“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各说各重要”的“两张皮”现象仍较严重。在座谈和走访中,很多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反映,宣传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重宣传、轻过程,重形式、轻实效。导致群众积极性不大,热情不高,有抵触情绪。
二、 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主要原因:
一是重视不够。一些县区、乡镇领导对农村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经济和工农业工作是硬任务、硬指标,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软指标,因而对宣传、贯彻、落实有关规定政策重视不够,致使宣传文化工作始终在低水平上运行。
二是投入不足。由于市、区两级财政只能保吃饭、保运转,近几年对农村宣传文化工作的投入很少,乡一级财政基本上拿不出专门的文化活动经费,致使有些农村基层开展文化活动陷于无阵地、无资金、无队伍的状况。
三是体制不顺。县乡机构改革后,乡镇宣传文化站归乡镇管理,县区文化部门业务指导,对宣传文化站的约束力很小,“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人”,工作开展的难度增大。
四、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我市农村宣传文化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强和改进: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工作。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学习、领会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使其真正认识到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工作,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切实做到“五个纳入”,即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以此从根本上增强宣传文化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性,为农村文化改革、发展、调整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确保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健康地向前推进。
2、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农村基层宣传文化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深入贯彻落实《国家“xx”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党委、政府的指导和推动下,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农村文化事业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增强活力。政府兴办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面向大众,面向市场,积极深化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新的充满活力的发展机制。在保证政府投入的前提下,要积极开展有偿服务和文化产品经营活动,通过增加自我创收,解决开展文化活动的经费短缺问题,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要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改变观念,立足本土,重视和发挥农民自身作用,引导农民组建文化大院、书画室,自办文化,成为文化专业户,使其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有效盘活农村文化资源,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加强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基层宣传文化阵()地。 要统筹城乡文化建设,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采取政府投资、城乡共建、文化帮扶、社会捐助等形式,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要加快县城文化基础设施如县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的重建、改造步伐,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影响和带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集镇要建立综合性文化站,村要有文化室、文化中心户等,逐步建立健全县、镇、村、户四级文化网络。在新农村建设中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在村庄规划中预留文化活动用地,建设文化活动场所和广场,确保中心村庄有不少于500平方米的场地和5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一般村庄有不少与300平方米的场地和3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管理和使用好文化设施。
4、锻造队伍,建设一支稳定而健全的农村宣传文艺骨干队伍。农村宣传文艺骨干队伍是农村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的重要保证和中坚力量。结合乡镇机构改革调整乡镇文化站布局,完善其功能,确保有编制、有经费。有阵地,同时逐步解决农村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待遇问题,明确他们的身份,提高他们的经济收人和生活水平。要抓好农村业余文化骨干队伍建设,把群众中那些热爱农村文化,有文化特长和组织才能的文化青年及时选拔出来,组织起来,给以必要的辅导、培训,提供必要的条件与支持,要广泛动员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特别是有一定文艺专长,热心农村文化工作,并对农民怀有深厚感情的青年学生投身农村文化建设。鼓励他们扎扎实实、坚韧不拔、为农民服务,为社会奉献,使他们逐步成长为散落民间的文化使者和活动支点。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氛围。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宣传农村文化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的先进事迹,使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农村宣传文化工作。
第10篇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贯彻落实,溧阳市妇联采取座谈、走访等形式该市部分乡镇、村(社区)进行调研。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提高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社会知晓率和认同度,促进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一、基本情况
(一)宣传形式多样化。拓宽宣传教育领域,通过广播电视专题片、报纸专栏、印制各种宣传品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乡镇、街道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讲座与宣讲活动;举办培训班时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作为重要一课,推动各部门领导特别是决策层领导强化性别意识,让“国策”意识逐渐进入决策阶层。
(二)宣传内容有特色。围绕上级妇联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妇女发展,扶困助学,权益保护等妇联工作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分别从在创业中实现女性价值、女性生殖健康保健与男女平等、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用法律武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等话题入手,结合个人工作、学习及家庭生活,向广大女性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营造尊重妇女、保护妇女的社会氛围,引领妇女“学习新知识、创造新业绩、建设新生活”,为实现社会和谐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宣传落实树典型。不断创新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妇女先进典型、扩大宣传覆盖面,将宣传对象扩大到社会各阶层。注重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重大节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美德在农家”、“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建立“巾帼文明岗”,壮大巾帼志愿者队伍,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二、存在问题
(一)性别歧视仍然存在。“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社会偏见根深蒂固;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较为多见。在调研中有人就曾在就业、升职等方面遭到过性别歧视。
(二)政策、法规尚不完善。促进男女平等的主要障碍是性别歧视、法律不健全、没有保障监督机构。突出表现在劳动就业、出嫁女的土地问题、离婚妇女的财产落实问题、退休年龄、发展机会不平等等方面。
(三)自身素质不高阻碍男女平等。女性素质普遍比男性偏低,致使在就业和其它方面存在一些不平等。
三、建议对策
(一)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国策意识、性别意识、责任意识。各级领导既是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组织者和身体力行者,又是本地本部门政策、措施的制定者和具体落实者。领导干部重视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就有了保证。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一是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制定配套的法规和政策支撑。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推动法律上的平等成为事实上的平等。三是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法律、政策的实施,有的放矢地解决妇女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第11篇 地方志宣传报道问题调研报告
地方志宣传报道问题调研报告范文
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方志宣传报道问题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全县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按照县委开展“六个一”活动要求和本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安排,本人在认真学习、强化认识的基础上,为切实达到学习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目的,结合工作实际,对全县各级各部门近年来在地方志宣传报道这一问题进行调查了解,并就当前如何扩大地方志宣传报道,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地方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读志、用志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好志书“存史、资治、教化”的积极作用,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地方志宣传报道的现状
**县自19xx年开展首轮地方志编修工作以来,经过26年的努力,共编纂出版发行了第一部《**县志》等17部志书,以及《**年鉴》等11部地情资料,全县地方志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开展修志工作中,广大修志工作人员通过撰写诗、词、调研理论文章、信息简报等形式,大力讴歌修志工作的艰辛,宣传报道修志工作的目的和重大意义,推广修志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及先进典型,全县撰写的修志理论、调研文章在国家、省州方志刊物上发表4。这些资料不仅加深了公众对地方志工作的了解和认识,逐步学会读志、用志,而且也为全县正在开展的第二轮修志积累了全面、翔实的史料。同时,在年5月18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后,县地方志办公室以贯彻落实《条例》为契机,通过采取现场咨询、张贴宣传标语、出宣传栏、编发信息简报等形式,积极认真宣传《条例》的重要意义及相关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也结合实际地做好宣传工作,在全县上先掀起了学习贯彻《条例》的热潮,促进了《条例》的贯彻落实,逐步营造全社会认识、关注地方志工作的氛围,为推动全县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通过宣传报道,地方志书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利用,在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交通、电力、能源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地方志宣传报道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宣传报道,全社会认识、关注地方志工作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地方志事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地方志书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从新形势对地方志工作的要求来看,当前我们对地方志工作的宣传尚显薄弱肤浅,还不够全面,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志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1、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够。少数乡镇、部门对修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领导重视还不够,特别是对地方志工作的性质没有根本的了解,甚至存在地方志办仅是编编几本书,没有什么事情可干,是个很清闲的部门的模糊认识,对地方志办公室安排的工作不太引起重视,认为只要能上交材料,交差了事就行。以及对《条例》和地方志法规的认识不够,不仅社会公众绝大部分不能认识了解,且在我们修志队伍中也有许多人还不熟悉相关内容,在工作中也就不能很好的贯彻落实。并且在平时的宣传报道中也只是注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面,而没有注重对修志工作的宣传,从年7月启动全县第二轮修志工作以来,乡镇、部门在宣传报道上做得很不够,几乎没有对修志工作进行宣传报道,社会公众知晓率很低,造成修志工作仍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
2、修志人员队伍极不稳定。部分乡镇和部门联动机制不够健全,协同配合意识不强,随意变动修志人员。由于修志是一项连续性比较强的工作,时间跨度大,如没有稳定的队伍,就难以修出比较客观实际的志书。部分乡镇和部门就忽视了这个问题,没有把握好队伍的稳定,随意变动修志人员,造成了工作上的断层,部分修志人员业务不熟悉,对志书资料的收集、整理、撰写无从下手,也没有及时做好信息反馈。目前,各乡镇和部门参加第二轮修志工作启动培训会的人员已基本上全部变动,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工作的脱节。
3、宣传报道方式方法上有待进一步改进。首先是形式比较单一。在贯彻落实《条例》、地方志法规和修志工作中,宣传报道的形式还比较单一,也仅限于张贴标语、编发简报的手段,没有采取如广播、电视等让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公众能够容易接受,致使宣传的层面不广、效果不明显。其次是宣传对象不清楚,不能很好地分层次对象进行宣传,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再次是宣传主体不明确,地方志工作宣传的主体毫无疑问就是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因为他们处在地方志工作的`第一线,最熟悉地方志工作的意义、任务和作用等,由他们进行宣传,既方便又有说服力。目前,大部分修志工作人员往往只注意埋头苦干,而忽视了宣传,使地方志工作在电视上无影、广播里无声、报刊上无字。
4、读志、用志的氛围还不够浓厚。针对领导干部而言,不仅只限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体的宣传,读志、用志更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手段,因为通过读志、用志,让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地方志工作的重大意义,从而在思想上就能引起高度的重视。目前,由于部分领导干部在平时忽视了读志、用志的重要性,志书似乎只是当作一种摆设,到用时才拿出来翻翻,未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
三、扩大地方志宣传报道的对策建议
当前,正值第二轮修志工作的开展,各级各部门要以此为契机,要利用一切时机,动用一切途径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宣传报道,促使社会公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方志工作有更加全面、正确、深刻的了解,提高人们对地方志工作的认识,从而得到全社会的更广泛地理解、重视和支持,促进地方志事业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全县“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一)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第二轮修志工作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这一时期的修志工作,不单单是编一部书,更重要的是通过认真回顾、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实践经验,为新时期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借鉴,真正做到用伟大的成就激励人,用成功经验教育人,用历史教训警示人。要看到它是代表、宣传和建设先进文化的载体,是为党立言、为人民立言和为改革开放立言的政治任务,是为人民服务的一项事业。能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保证,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认真做好宣传工作,让全社会对地方志工作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和了解,确保能编出一部高质量的志书。
(二)明确宣传报道内容。地方志工作宣传的内容直接影响宣传的效果,在宣传中应根据不同情况和每一个时期地方志工作的重点选择合适的内容。从总体上说,宣传内容大致围绕地方志工作的意义、基本任务、法规和地方志的作用四个方面去开展。首先,地方志工作的意义是宣传的首要内容。通过编史修志、读志用志,推动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以史为鉴,认识过去、服务现在、开创未来,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做好地方志工作,不仅是当前工作的需要,也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对于方志工作的这些重要意义,我们必须积极认真地做好宣传教育。其次,地方志工作的基本任务宣传。通过对地方志工作基本任务的宣传,让社会公众了解地方志部门所做的工作,社会上每个人都应为地方志工作做些什么事情,从而在社会角色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自觉地配合地方志部门做好工作。再次,地方志工作法规的宣传。当前,主要是宣传《地方志条例》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以及在修志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典型,确保依法依规修志。第四,地方志的作用也是宣传的重点内容之一。只有让人们了解地方志“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让人们通过读志用志获得益处,才能真正提高人们对地方志工作的认识,也才能取得人们对地方志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地方志作用的宣传,要注意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宏观宣传就是向社会公众宣传地方志的“资治、教化”作用。微观宣传就是方志馆要向社会公众介绍馆藏内容,让社会公众了解该馆收藏了那些地情资料,如何查阅。通过宏观和微观宣传,使社会公众对地方志的作用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微观的了解,有利于地方志工作的开展,便于扩大地方志工作的影响力。
(三)准确把握宣传对象和主体。地方志工作宣传的对象是社会公众,但是在宣传中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和宣传的内容,确定每个时期宣传对象的范围。首先,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是地方志工作宣传的主要对象,因为地方志是“官书”,它对政府机关和领导的科学决策有着重要的资治作用,地方志的“官书”性,决定了它的读者对象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各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都认识了地方志的作用,重视了地方志工作,地方志工作就容易开展。其次是社会其他阶层的人士。地方志具有教化作用,而其教化作用的发挥,首先要让社会公众了解地方志,读地方志,这就必须面向社会公众做好地方志的宣传,宣传既要有点、更要有面。只有抓住重点,找准“难点”,扩大层面,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并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地方志工作宣传的主体是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要真正把地方志工作宣传搞好,必须发动全体地方志工作者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去影响、扩大宣传主体,并逐步吸纳社会上一些领导、知名人士以及一些科技、文化工作者参与地方志工作的宣传,使地方志工作宣传队伍不断壮大,并呈现层次性、多维性和广泛性。
(四)改进宣传报道的形式。地方志工作宣传的形式,决定着宣传的效果。地方志工作宣传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简单化,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进行。一是充分发挥各级文件与领导讲话的推动力。利用期刊、工作动态或简报等形式,编发各级领导的讲话、谈话和各级政府颁发的有关地方志的方针、政策,获得社会的尊重和理解;二是结合各种会议、专题汇报等去呼吁。在召开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会、志书首发式、表彰会、展览会、评比会、评议会、培训会和专门汇报会上,向上呼吁领导重视和支持,向下宣传修志工作的形象;三是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成就,宣传形象,宣传作用,宣传社会地位,扩大知名度;四是结合县域经济、文化建设主题,开展课题研究,靠作为来加深人们对其价值乃至整个地方志工作的认识;五是配合各种各样的活动,推出有地方志特色的配套工程,充分发挥优势。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反复宣传,让听者“不厌其烦”,使他们慢慢接受,从而增强人们对地方志工作和地方志作用的认识。
(五)部门联动搞好宣传报道。地方志宣传报道不仅只是地方志办和修志工作人员的职责,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配合来完成。因此,各乡镇、各部门必须共同协调配合,形成上下联动抓宣传报道的格局。通过广播电视和在《八角飘香》、《**政务网》上开辟专栏,大力宣传报道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意义及修志工作中的典型亮点,做到电视上有影、广播里有声、报刊上有字,进一步扩大宣传层面,提高公众对地方志工作的知晓率。为切实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县地方志办专门制发了《**地方志通信》,既为广大修志工作人员交流经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创造了宣传报道工作的载体。
地方志宣传报道是整个方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做好宣传报道,提高社会公众对地方志工作的认识,地方志事业才能健康顺利的发展。
第12篇 宣传调研报告
自全县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按照县委开展“六个一”活动要求和本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安排,本人在认真学习、强化认识的基础上,为切实达到学习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目的,结合工作实际,对全县各级各部门近年来在地方志宣传报道这一问题进行调查了解,并就当前如何扩大地方志宣传报道,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地方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读志、用志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好志书“存史、资治、教化”的积极作用,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地方志宣传报道的现状
**县自1983年开展首轮地方志编修工作以来,经过26年的努力,共编纂出版发行了第一部《**县志》等17部志书,以及《**年鉴》等11部地情资料,全县地方志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开展修志工作中,广大修志工作人员通过撰写诗、词、调研理论文章、信息简报等形式,大力讴歌修志工作的艰辛,宣传报道修志工作的目的和重大意义,推广修志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及先进典型,全县撰写的修志理论、调研文章在国家、省州方志刊物上发表4。这些资料不仅加深了公众对地方志工作的了解和认识,逐步学会读志、用志,而且也为全县正在开展的第二轮修志积累了全面、翔实的史料。同时,在xx年5月18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后,县地方志办公室以贯彻落实《条例》为契机,通过采取现场咨询、张贴宣传标语、出宣传栏、编发信息简报等形式,积极认真宣传《条例》的重要意义及相关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也结合实际地做好宣传工作,在全县上先掀起了学习贯彻《条例》的热潮,促进了《条例》的贯彻落实,逐步营造全社会认识、关注地方志工作的氛围,为推动全县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通过宣传报道,地方志书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利用,在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交通、电力、能源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地方志宣传报道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宣传报道,全社会认识、关注地方志工作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地方志事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地方志书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从新形势对地方志工作的要求来看,当前我们对地方志工作的宣传尚显薄弱肤浅,还不够全面,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志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1、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够。少数乡镇、部门对修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领导重视还不够,特别是对地方志工作的性质没有根本的了解,甚至存在地方志办仅是编编几本书,没有什么事情可干,是个很清闲的部门的模糊认识,对地方志办公室安排的工作不太引起重视,认为只要能上交材料,交差了事就行。以及对《条例》和地方志法规的认识不够,不仅社会公众绝大部分不能认识了解,且在我们修志队伍中也有许多人还不熟悉相关内容,在工作中也就不能很好的贯彻落实。并且在平时的宣传报道中也只是注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面,而没有注重对修志工作的宣传,从xx年7月启动全县第二轮修志工作以来,乡镇、部门在宣传报道上做得很不够,几乎没有对修志工作进行宣传报道,社会公众知晓率很低,造成修志工作仍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
2、修志人员队伍极不稳定。部分乡镇和部门联动机制不够健全,协同配合意识不强,随意变动修志人员。由于修志是一项连续性比较强的工作,时间跨度大,如没有稳定的队伍,就难以修出比较客观实际的志书。部分乡镇和部门就忽视了这个问题,没有把握好队伍的稳定,随意变动修志人员,造成了工作上的断层,部分修志人员业务不熟悉,对志书资料的收集、整理、撰写无从下手,也没有及时做好信息反馈。目前,各乡镇和部门参加第二轮修志工作启动培训会的人员已基本上全部变动,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工作的脱节。
3、宣传报道方式方法上有待进一步改进。首先是形式比较单一。在贯彻落实《条例》、地方志法规和修志工作中,宣传报道的形式还比较单一,也仅限于张贴标语、编发简报的手段,没有采取如广播、电视等让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公众能够容易接受,致使宣传的层面不广、效果不明显。其次是宣传对象不清楚,不能很好地分层次对象进行宣传,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再次是宣传主体不明确,地方志工作宣传的主体毫无疑问就是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因为他们处在地方志工作的第一线,最熟悉地方志工作的意义、任务和作用等,由他们进行宣传,既方便又有说服力。目前,大部分修志工作人员往往只注意埋头苦干,而忽视了宣传,使地方志工作在电视上无影、广播里无声、报刊上无。
4、读志、用志的氛围还不够浓厚。针对领导干部而言,不仅只限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体的宣传,读志、用志更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手段,因为通过读志、用志,让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地方志工作的重大意义,从而在思想上就能引起高度的重视。目前,由于部分领导干部在平时忽视了读志、用志的重要性,志书似乎只是当作一种摆设,到用时才拿出来翻翻,未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
三、扩大地方志宣传报道的对策建议
当前,正值第二轮修志工作的开展,各级各部门要以此为契机,要利用一切时机,动用一切途径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宣传报道,促使社会公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方志工作有更加全面、正确、深刻的了解,提高人们对地方志工作的认识,从而得到全社会的更广泛地理解、重视和支持,促进地方志事业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全县“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一)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第二轮修志工作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这一时期的修志工作,不单单是编一部书,更重要的是通过认真回顾、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实践经验,为新时期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借鉴,真正做到用伟大的成就激励人,用成功经验教育人,用历史教训警示人。要看到它是代表、宣传和建设先进文化的载体,是为党立言、为人民立言和为改革开放立言的政治任务,是为人民服务的一项事业。能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保证,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认真做好宣传工作,让全社会对地方志工作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和了解,确保能编出一部高质量的志书。
(二)明确宣传报道内容。地方志工作宣传的内容直接影响宣传的效果,在宣传中应根据不同情况和每一个时期地方志工作的重点选择合适的内容。从总体上说,宣传内容大致围绕地方志工作的意义、基本任务、法规和地方志的作用四个方面去开展。首先,地方志工作的意义是宣传的首要内容。通过编史修志、读志用志,推动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以史为鉴,认识过去、服务现在、开创未来,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做好地方志工作,不仅是当前工作的需要,也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对于方志工作的这些重要意义,我们必须积极认真地做好宣传教育。其次,地方志工作的基本任务宣传。通过对地方志工作基本任务的宣传,让社会公众了解地方志部门所做的工作,社会上每个人都应为地方志工作做些什么事情,从而在社会角色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自觉地配合地方志部门做好工作。再次,地方志工作法规的宣传。当前,主要是宣传《地方志条例》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以及在修志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典型,确保依法依规修志。第四,地方志的作用也是宣传的重点内容之一。只有让人们了解地方志“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让人们通过读志用志获得益处,才能真正提高人们对地方志工作的认识,也才能取得人们对地方志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地方志作用的宣传,要注意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宏观宣传就是向社会公众宣传地方志的“资治、教化”作用。微观宣传就是方志馆要向社会公众介绍馆藏内容,让社会公众了解该馆收藏了那些地情资料,如何查阅。通过宏观和微观宣传,使社会公众对地方志的作用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微观的了解,有利于地方志工作的开展,便于扩大地方志工作的影响力。
(三)准确把握宣传对象和主体。地方志工作宣传的对象是社会公众,但是在宣传中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和宣传的内容,确定每个时期宣传对象的范围。首先,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是地方志工作宣传的主要对象,因为地方志是“官书”,它对政府机关和领导的科学决策有着重要的资治作用,地方志的“官书”性,决定了它的读者对象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各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都认识了地方志的作用,重视了地方志工作,地方志工作就容易开展。其次是社会其他阶层的人士。地方志具有教化作用,而其教化作用的发挥,首先要让社会公众了解地方志,读地方志,这就必须面向社会公众做好地方志的宣传,宣传既要有点、更要有面。只有抓住重点,找准“难点”,扩大层面,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并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地方志工作宣传的主体是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要真正把地方志工作宣传搞好,必须发动全体地方志工作者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去影响、扩大宣传主体,并逐步吸纳社会上一些领导、知名人士以及一些科技、文化工作者参与地方志工作的宣传,使地方志工作宣传队伍不断壮大,并呈现层次性、多维性和广泛性。
(四)改进宣传报道的形式。地方志工作宣传的形式,决定着宣传的效果。地方志工作宣传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简单化,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进行。一是充分发挥各级文件与领导讲话的推动力。利用期刊、工作动态或简报等形式,编发各级领导的讲话、谈话和各级政府颁发的有关地方志的方针、政策,获得社会的尊重和理解;二是结合各种会议、专题汇报等去呼吁。在召开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会、志书首发式、表彰会、展览会、评比会、评议会、培训会和专门汇报会上,向上呼吁领导重视和支持,向下宣传修志工作的形象;三是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成就,宣传形象,宣传作用,宣传社会地位,扩大知名度;四是结合县域经济、文化建设主题,开展课题研究,靠作为来加深人们对其价值乃至整个地方志工作的认识;五是配合各种各样的活动,推出有地方志特色的配套工程,充分发挥优势。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反复宣传,让听者“不厌其烦”,使他们慢慢接受,从而增强人们对地方志工作和地方志作用的认识。
(五)部门联动搞好宣传报道。地方志宣传报道不仅只是地方志办和修志工作人员的职责,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配合来完成。因此,各乡镇、各部门必须共同协调配合,形成上下联动抓宣传报道的格局。通过广播电视和在《八角飘香》、《**政务网》上开辟专栏,大力宣传报道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意义及修志工作中的典型亮点,做到电视上有影、广播里有声、报刊上有,进一步扩大宣传层面,提高公众对地方志工作的知晓率。为切实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县地方志办专门制发了《**地方志通信》,既为广大修志工作人员交流经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创造了宣传报道工作的载体。
地方志宣传报道是整个方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做好宣传报道,提高社会公众对地方志工作的认识,地方志事业才能健康顺利的发展。
扎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为优化发展环境做贡献的调研报告
扎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为优化发展环境做贡献的调研报告
虚含万物
新春伊始,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广播电视大会,全市20多万公务人员以不同形式收听收看了此次大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xxx向全市发出动员令: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围绕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政务环境,在全市迅速掀起一场力度空前的“效能革命”。x县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并组织开展了“优化发展环境,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带着这个问题,我深入到部分企业和乡镇进行了视察调研。
一、基本情况
通过视察调研,大家一致认为,县委、县政府近年来一直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全县经济发展重大战略之一,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尤其是在存有诸多困难的情况下,整体工作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主要有以下特点:我县经济发展全面提速,与xx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5倍、财政收入实现翻一番,招商引资的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引擎,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玉米生物、化工等重点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前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环境全面改善,“三年大变样”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招商项目的质量不断提高,新上项目科技含量明显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自主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县人民;政治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果,全县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
二、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走访,发现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主动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识不浓,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能动性。优化环境的舆论氛围不够浓厚,还没有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少数部门还存在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到位现象,“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发展是硬道理,环境是硬条件,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具有决定意义,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人才向往的高地、商务成本降低的盆地和经济效益提高的福地。哪里的环境好,哪里就会聚集更多的生产要素,经济活动就会出活力出效益。因此,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是我们必然抉择,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意识,把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最佳切入点、最佳结合点、最佳着力点,努力营造优质一流的发展环境,进而推动全县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在当前“优化发展环境,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中,针对人们思想意识和舆论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要充分发挥出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为优化发展环境提供思想动员、理论指导、舆论力量和精神支柱,努力形成人人关心发展环境、共同优化发展环境、悉心维护发展环境的社会氛围。
三、几项对策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服务作用。优化发展环境,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要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服务全县整体发展这个大局,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先导性作用。一是要把我县围绕建设石家庄南部中等城市、冲击全省30强目标,坚持“强二、优一、兴三”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的宣传做到深入人心。大力宣传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经济的有效举措,促进县域特色产业经济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宣传我县推进经济建设中的新举措、新成果、新经验,以及促进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用改革取得的进步来阐释改革的必然性,用发展创造的成就来说明发展的必要性,用维护稳定获得的成绩来证实维护稳定的重要性。二是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交通建设、城市建设宣传和x县的资源优势、土地优势和人文优势以及扶持优惠政策结合起来,形成招商引资的磁场引力效应。三是要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点报道做到深入人心。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整合全县宣传资源,综合运用各种宣传手段,推介x县,宣传x县,提高x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要把加强党的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和优化发展环境宣传做到深入人心。通过大力宣传我县在加强党的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和优化发展环境的新举措、新做法和其对加快x县科学发展重要性的宣传,营造“全力打造新赵州”的干事创业氛围。
2、以人为本,服务人民,发挥好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导性和引导性作用。“优化发展环境,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重在教育引导,贵在人人参与。所以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要把以人为本贯穿到宣传思想工作的全过程,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理念上体现人文思想,在工作内涵上体现人文精神,在工作方式上体现人文关怀。一是要多宣传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事,优化舆论环境。要掌握群众所盼所虑,大力宣传解群众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的新举措,对作风不实,办事不力、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的人和事进行公开曝光,准确把握群众的思想动态,把工作做在前头,及时化解矛盾,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正确引导舆论监督,通过事实本身的力量说服人、引导人,做到真实坦诚、客观公正,妥善解决问题,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二是要多宣传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要加大对“三农”问题、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教育收费、医疗服务、扫黄打非等方面改革措施的宣传力度,让群众了解政策,知晓因由,促进群众的认识转化为对党和政府的支持,搭建群众情感和利益的表达平台,维护群众的利益。三是要多宣传群众得利益的事。对顾全大局、服务项目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自觉树立对外开放良好形象的先进进行广泛宣传,大张旗鼓的宣传我县在新农村建设、工业、农业、旅游业和特色产业、养殖业、招商引资方面得人心、暖人心、群众得利益的事,让利益惠及更多的群众,树立县委和政府的威信和良好形象。
3、加强学习教育,推动理论武装,发挥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作用。一是要坚持突出重点,推进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重点抓好各级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完善学习制度,明确学习要求,改进学习方法,推进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要坚持面向基层,扩大理论学习的覆盖面。充分利用“新赵州新跨越”学习讲坛平台,重点加强对和谐社会建设、xx大、x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和县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等的学习,促进理论学习进基层、进农村、进社区、进课堂,把全县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力打造新赵州”部署上来。三是要坚持学用结合,提高学习教育效果。组织开展全县范围的理论研讨、下基层调研活动,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和了解我县的发展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解决办法,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环境意识、形象意识,引导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使大家都能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做到守法守纪、待人以诚、和谐相处、按章办事、文明经商、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从而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4、加强内外宣传,塑造良好形象,发挥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窗口作用。做好内外宣传是塑造良好x县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对于优化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要切实摸清市情、县情,加强内宣与外宣资源整合,统筹考虑、统筹部署、统筹实施,各有侧重、形成合力。大力实施“上大报、攻头条、出精品”的外宣策略,拓宽对外宣传平台,精心组织好重大活动、重大主题、重大典型的宣传报道,大视角、全景式报道我县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充分展示x县的优势资源、良好生态环境和发展潜力。充分挖掘优势资源,注重内宣工作宣传策划,丰富宣传内涵,拓展宣传领域,全力打造精品,提高认同度,增强影响力。同时,以创建十佳文明窗口、十佳服务岗台、十佳服务明星活动为载体,全力提升各行业的文明服务水平。组织开展“感动赵州”十大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为推动x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合力。
在校生违法犯罪问题的专题调研报告--市司法局法制宣传处
根据宁政法委电明发[xx]55号文通知,我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六合区和栖霞区在校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的情况进行调研,听取了两个区教育局、公安局、政法委、司法局、团委等部分领导的汇报,深入到六合区职业学校、六合区实验小学、卸甲甸街道社区、栖霞区靖安镇营防中学、营防中心小学、尧化中学、新港职业中学、伯乐中学进行了调研,发放教师、学生、家长调查问卷200余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在校生违法犯罪的总体状况 今年1---9月份,两区共发生在校青少年涉案犯罪案件45起,涉案在校生46人,其中六合33起,栖霞12起,45起案件中属于区属学校的32起,涉案学生33人,受到刑罚处罚的有4人。从涉案性质来看,涉嫌盗窃的有25人,占犯罪总数的54%,涉嫌寻衅滋事的10人,占22%,涉嫌聚众斗殴的有6人占13%,涉嫌xx、故意毁坏财物的有3人占6。5%,涉嫌投毒的有2人占4。3%。从学历层次看:大专8人、占17%,高中、职高22人占48%,初中6人占14%,小学10人占21%,从年龄看,最大的23岁,最小的11周岁,其中11--15周岁的有17人占23%,16--23岁有29人占36%。 2、学校开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工作情况 学校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工作的主阵地,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两区的中小学校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工作中,领导是重视的,组织是健全的,制度是落实的,效果是明显的,他们都能以法制宣传教育为主线,以警校、庭校、军校共建为手段,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培养良好行为规范为重点,以社会家庭教育为补充,切实做好预防和减少在校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工作。例如,六合区把抓住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作为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犯罪的关键,积极创造有利于后进生转化的校园环境,多年来全区中小学都不分快慢班,针对后进生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帮一的方法,教师按人头包教,学生由学优生和学困生结成对子,把转化后进生工作分解到各处室,并列入教师的考核、奖惩中去,为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师德水平,在教师中开展转化一个后进生和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光荣的宣传教育,开展闪光的标志演讲,师德标兵、十佳师德群体评选等活动。 栖霞区把积极创建安全文明单位,安全文明校园作为预防和减少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活动载体,全区每个学校都成立了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安全文明创建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学校内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凡发生违法犯罪案件的学校,在评审方面一票否决。 3、法制副校长工作开展情况 两个区应配法制副校长的学校有110所,六合64所,栖霞46所,现已全部配齐,配备率达100%,各区都有法制副校长工作指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布置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并根据人员,学校调整情况及时推荐公、检、法、司、政法部门的具有一定法律素质的干部担任,今年1--9月份六合区法制副校长,对在校学生进行了预防青少年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450场次,组织了在校师生1800多人参加了现身说法现场会,协助配合学校帮教问题生150多名。栖霞区针对各学校的生源情况,配齐配足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课辅导员,制定了法制副校长的工作制度,规定每月要给在校生上法制课,不少于2课时,全年不低于24课时,入学后和放寒暑假前,必须对在校生进行2课时的法制教育,并要求法制副校长要参与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做到五结合、四借助:即法制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校的中心活动、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与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相结合、教育中要借助关工委等老同志的力量,借助社区法律资源,借助社区实践场所,借助社会公益活动。 4、家长学校开展情况 两区都十分重视家长学校的建设,他们把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作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举措,从调研情况看,家长学校开展卓有成效的有六合区实验小学,栖霞伯乐中学。六合实验小学同区关协、区妇联等有关单位,联名创办家长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委员会,作为家长学校的常设机构,制定了家长委员会章程,定期听取学校的工作报告,召开家长会议,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评选和表彰好的家长,从家长学校成立几年来,没有发生一期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件,伯乐中学将家长学校的建设和工作模式等作为课题来研究,让家长在家长学校里学做家长的科学、争做科学的家长。今年1--9月他们开展了5期系列讲座,如父母的教子艺术,加入世贸与我们的教育,树立信心,争取进步,孩子行为偏差产生的原因和干预,同时对双差生还进行个案分析,找原因,挖根源,想方法,定措施,写出了6个个案报告,从而提高了学校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二、 主要经验和做法 1、强化管理,营造在校青少年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在学校教育中,严格管理,严格要求,营造一个好的氛围,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六合的职业中学和栖霞的新港职业学校,生源不是很好双差生较多,有许多学生是考不上高中,直接入职校的,但是他们实施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几年来未发生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新港职业学校对在校生实行全天侯的半军事化管理,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活动、语言、礼貌、礼节、仪表等各个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从晨练、早自习、上课、午休晚自习一日生活到升旗、广播操、课间活动、卫生保洁,佩戴胸卡,具体活动都有明确的规范,从教室到宿舍,从餐厅到操场都有统一的要求,学校实行了百分制考核制度既考核班主任,又考核学生,并定期公布各班的考核情况,与班主任,班级考评,学生的奖惩挂钩。 学校实行了值日教师24小时值班制度,全面负责学生一日常规的管理、考核、新港中学的政教处主任,每天早6点钟前到校,晚8点30后离校,遇有偶发事件或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常常深夜才能回家,但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工作几年如一日毫无怨言。 2、重视维权,把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好青少年的维权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内在要求,双差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体,他们心理比较脆弱,一旦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极易走向极端,重视维护他们的权
益,坚持用爱心、热心、信心、耐心、细心去感化他们,就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栖霞区靖安镇在中小学校设立法制信箱,以沟通学生与学校、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法制校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及时发现事故苗头及时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利,及时化解矛盾,减少和预防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调研中我们抽查了营防中学、营防中心小学的法制信箱中的有关学生信件,发现内容有四类:一是对法律的需求,即哪些做法是合法的,哪些做法是非法的,如中学生能否上网吧,父母能否打麻将;二是对违纪违法情况的反映,如反映校内外有些人以大欺小,敲诈钱财,小偷小摸等违纪违法行为;三是建议类,对学校、社会、家长提出的意见;四是心理类,青春期心理反映请求心理咨询。靖安镇利用青少年法制信箱,开展在校青少年的维权工作,作了一系列的规定,青少年法制信箱由公安局派出所同志开启和信件的处理。收到信件后,及时整理分类,对违纪违法的由派出所出面协同学校负责帮教,对法律需求的,由法制副校长上法制课给予解答,对建议类移交有关部门认真解决,对心理类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3、注重社区教育,消灭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盲点。学生的寒暑假期间是学生引发违法犯罪的高发期,将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措施,六合区卸甲甸社区为消灭盲点,注意整合社区法律资源,组织了公、检、法、司,老干部等人员成立自愿者队伍,在寒暑假期间对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学校在学生放寒暑假前,下发社区法制实践表,要求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参与社区的法制实践,社区则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特点,组织多种形式的法制实践活动,如法制夏令营,参观~所,庭审旁听等,凡是参加活动的学生,都由社区填写意见,盖上社区章,开学时交学校审核。一张社区法制实践表把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消灭了在校生违法犯罪的盲点。 三、 问题分析及对策 从调研情况来看,在校青少年犯罪数量逞逐年上升趋势,形式上具有突发性和盲目性,以盗窃等侵财性犯罪为主,犯罪手段向团伙化、成人化智能化方面发展,其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方社会的垃圾、丑恶现象乘虚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渲染~、凶杀、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文化市场,黄、赌、毒和封建迷信及xx等社会丑陋现象屡禁不止,严重侵害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使部分涉世不深和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腐化堕落,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学校教育的漏洞。当前,相当一部分学校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不够,法制教育未纳入中小学的教学计划,教材缺乏课时不落实,师资力量薄弱,导致许多青少年缺乏正确的法制信念教育,不知何为违法,何为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头脑中没有辨别是非的标准,不懂法、不知法,也就谈不上遵纪守法,这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许多学校将班级、学生三、六、九等的划分,缺乏对后进生和差生的关怀和帮助,批评多鼓励少,伤害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导致其自暴自弃、厌学、辍学,过早的流入社会。 3、家庭教育的误区。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直线上升,家庭结构的残缺,父爱和母爱的缺乏成为了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诱因。此处,即使家庭结构健全,教育方法的不当也会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发育。溺爱、放任等家庭教育的误区,也会养成青少年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性格,一遇上不良习气和坏人的引诱就容易走上邪路。 4、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交友不慎,素质较低,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其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针对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问题和起因可采取如下对策: 1、增强在校青少年的两种意识 一是法律意识。青少年在违法犯罪时,表现出对一切危害行为和后果漠然无视,他们不计利害和后果,法律意识淡薄,往往犯罪不知罪,违法不懂法。因此,要注重法律知识的教育,要教育学生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远离犯罪,通过学法、懂法来达到守法、用法、~的目的,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 二是责任意识。青少年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缺乏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一旦犯罪,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危害。因此,要在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上下功夫,要让他们懂得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家庭的一分子,自己的所作所为要符合中小学生行为规范、道德规范,使学生明白遵守常规的意义和重要性,做到自觉守纪、关心集体、孝敬父母,对家庭、社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 2、加强两项教育 一是普法教育。学校要保证法制教育的四落实在当前还不能做到四落实的情况下,要把法制教育纳入思想品德课教育中去。学校要充分发挥晨会、班会、队会、黑板报、橱窗等的作用,积极、持久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宣传手抄报、漫画比赛、法制教育小品、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竞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受到启迪。 二是帮扶转化教育。学校、家长、社会要参与对问题学生的帮扶转化教育,深入开展一帮一结对活动,完善问题学生的帮教网络,以高度的责任感教育他们,以高尚的情感感化他们,提高转化工作的实效,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3、架设两座桥梁 第一座桥梁由学校主动架设通向社区,通向家长的桥梁,学校要主动走出去,与家庭、社区有关部门联系,开办家长学校,开办社区法制学校,把学校的法制教育与家庭教育与社区的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第二座桥梁由法制副校长牵头衔接政法机关、社会与学校的桥梁,预防青少年犯罪,其工作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要向政法部门延伸,向社会延伸,学校法制副校长除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共同优化校园环境,还要组织政法部门、社会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制教育。 4、构建三道防线 一是家庭教育防线。学生一天的活动时间,约三分之二在家里,家庭是其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现在的在校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对家
长的依赖性特别强,所以,其父母的世界观、思想意识、学识、气质对子女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的教育方式方法、经验和能力等诸多因素更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没有当好,是少数学生素质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学校要重视家长学校的建设,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素质,教给他们正确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对家长进行法制教育,继而由他们不断地给子女灌输守法意识,构建起家庭教育防线。 二是社区帮教防线。学校要充分挖掘社区法制教育资源,借助关工委、退协等社区教育力量积极开展工作,与驻区部队、公、检、法、司的基层庭所建立军校共建、警(庭)校共建的合作关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设立警钟长鸣宣传栏,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开设模拟法庭等方式,使学生感受知法守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是校园安全防线。加强学校周边公共场所管理,狠抓校园周边突出问题的整治,对校园周边无证经营摊点,电子游戏厅、歌舞厅、酒吧等经营场所,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严格禁止中小学生进网吧。 5、注重5种结合 一是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直接、最经常的途径。我们要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育之中,以思想品德课、政治课为主渠道,辅以时政课、校班会,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育之中。 二是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五热爱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中心和永恒的主题,我们要把法制教育贯穿到五热爱教育中去,利用三旗三校(队旗、团旗、党旗,少年团校、青年团校、学生党校)活动,积极配合法制教育。 三是法制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守法与守纪密切相关,只有自觉守纪的人,才会自觉守法。因此法制教育要同中小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宣传学习;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日常行为的综合检查结合起来。 四是法制教育与防差转差工作相结合。要组织力量开展在校学生违法犯罪问题的专题调查,研究帮教措施,落实转差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每个差生都有专人帮教,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帮教对象。 五是法制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社区教育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最有效的补充,社区要整合人力、物力资源,以法律进社区为载体,强化社区法律自愿者队伍,强化法治宣传阵地,为在校青少年在社区的教育营造一个良好法治氛围。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症,但只要我们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分析清楚当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对症下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形成全方位的法制教育网络,牢固形成家庭、社区、学校多道防线,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必将得到有效的控制。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将会健康成长。
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工作是新时期人防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人防工作已无城市乡村之分,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人防全面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大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力度,深入开展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尤为重要。近期,嘉善县人防办领导带领部分机关干部,深入该县干窑镇黎明村和魏塘镇魏中村实地调研农村人防知识、法律法规普及状况。通过全面调研,我们认为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存在 “三少”,即:了解人防情况少,关注人防工作少,宣传人防知识少。如何改变这种“三少”现象,使“少”变“多”,不断扩大人防宣传教育的社会覆盖面和公众知晓率,这不仅是目前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人防宣传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同时又是贯彻落实《国务院、xx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广泛开展人民防空宣传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认为,在深化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中,应着重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化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内容,解决好农村群众对人民防空地位作用的认识问题。《______人民防空法》第一条规定,“为了有效的组织人民防空,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法”。开宗明义地阐明了我国人民防空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第四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人民防空的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群众防空组织,战时担负空袭后的抢险抢修、医疗救护等任务,平时参加抢险救灾等”。也清楚的告诉我们,有效地组织人民防空,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和手段,也是人民防空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群众不知道人防是什么;有的只知道有人防这项工作,但对人防工作具体是干什么的不甚清楚;有的甚至认为,和平时期搞人防建设没有必要,人防与我不搭界,等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人防宣传的社会覆盖面还不够广,公众知晓率还不够高。尤其是在人防宣传教育中缺乏对人民防空法律法规的宣传,缺乏对有关人民防空工作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的宣传,缺乏对人民防空为谁服务的内容的宣传。因此,在今后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中,除了要继续坚持宣传国际政治和军事形势、人防常识、人民防空的发展战略、我县人防建设成就以外,应当着重突出人民防空工作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的宣传,把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向农村群众讲清楚。通过宣传教育,不仅使他们了解什么是人民防空、人民防空的地位和作用、基本方针、原则和任务等基本知识和一些简单的防护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化对人民防空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以及重要性的认识,解决好他们对人民防空为人民的认识问题。从而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人防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的公益事业。更是一项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生动体现“群众利益无小事”、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自己服务的利民工作、民生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农村群众对人防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搞好农村人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城乡一体化人防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搞好农村人防宣传教育与农村工作的结合,解决好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平台问题。“村”是村民的自治组织,在新的形势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村级组织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已日益成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活动的新舞台。同时,在现行领导体制下,村级组织承担着政府进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职能。毫无疑问,也承担着农村人防的宣传教育工作。但是,目前农村的基本情况是,一个村通常只有3-5个村干部,而要服务的村民一般在上千人。人少事多、经费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依靠村干部直接去搞人防宣传教育工作,不仅勉为其难,而且也落实不了。因此,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必须从村的实际出发,扬其牵头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工作之长,避其人少事多、经费不足之短,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结合的文章,解决好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平台问题。在调研中,村干部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可结合农村中心工作开展,通常有:平安村建设、在职党员义务劳动、普法宣传、年度征兵和重大节庆活动等。在宣传教育的形式上也可以百花齐放,如电影进村、“三防”常识讲座、宣传栏、编印小报、资料和教材,向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提供人防宣传稿等。如果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同中心工作结合很好,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结合得好,不仅有利于人员的组织,而且宣传教育的效果也会比较好。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业务培训、辅导讲座、参观学习等途径为农村培养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骨干,以不断增强村农村自身开展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力量,并经常向农村提供有关人防宣传教育的资料,以供宣传教育之用。对一些经费特别困难的村,在政策允许之下也可以视情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解决因经费紧张而致人防宣传教育不落实的问题。如果解决了农村人防宣传教育的平台问题,又解决了有人宣传、有钱宣传的问题,那么,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就一定会出现新的局面。
三、形成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制度,解决好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考评问题。人民防空宣传教育是和平时期加强人民防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农村中广泛开展人民防空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全民的爱国主义热忱,增强国防观念和人民防空意识,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战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______人民防空法》的制定,已经把人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上升为国家意志。同时规定每一个公民都有接受人民防空教育的义务。但是,长期的和平环境使社会上的一些人国防观念淡化,人防意识淡薄,给人民防空的社会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基本上处于“没有”状态,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不是因为我们人防部门没有抓,也不是因为村干部们不愿意去做,而是因为缺少对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考评,缺乏工作激励机制。基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依据《人民防空法》的有关规定,建立行之有效的农村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工作目标考评机制。考评内容可以着重从组织领导和工作班子、宣传教育的计划和实施、宣传教育的成效以及人员、时间、内容和效果的落实等方面进行设置;考评办法可以实行层级考评法,也可以实行综合考评法。实行层级考评法,则由县负责考评镇,镇负责考评村。实行综合考评法,则由县牵头,组织人防部门的同志参加,组成综合考评组对镇和村进行考评。对考评成绩突出的镇、村,实行精神和物质的奖励,以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推动工作。
xx在接见第五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代表时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关心、重视和支持国防建设,切实加强对国防动员和人防工作的领导。要认真研究面临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开创国防动员事业和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新的贡献。”我们一定要认真学xxx的重要讲话,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和自身实际情况,努力解决好农村人防宣传教育中的新问题,提高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质量。建议把这项工作列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使农村人防工作真正纳入镇、村工作之中,做到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统一考评,并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从工作机制上推动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落实,使新形势下的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努力把新时期人民防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61位用户关注
35位用户关注
49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
18位用户关注
100位用户关注
20位用户关注
100位用户关注
100位用户关注
3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