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关于调研报告格式及
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 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 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 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 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精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 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23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 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七. 附录
由于我的调查时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初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故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
调研报告范文举例
农民工文化需求调研报告
文化需求是社会人的一般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当新生代农民工物质需求逐步得到满足时,其他方面的需求就会被激发出来,文化需求显得相当突出。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现状分析
1.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文化作为一种符号传递着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状态。新生代农民工已经由生存理性转变到社会理性,物质已经不再是他们唯一的需求,他们的文化精神需求同样迫切。但是由于经济原因,农民文化消费能力不强;另外,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把农民工的需求排斥在外,其文化娱乐生活极其单调。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休闲娱乐方式主要停留在睡觉、听广播等较为原始、低级的娱乐方式上。即使有的农民工开始接触网络等较现代化的娱乐方式,他们也大多把网络作为打发时间的工具(聊天、看电影等),而没有有意识地利用网络在信息传递、文化提升、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单调的文化生活致使他们在价值观上也呈现出保守、落后的特征,大大不利于其市民化进程。
2.新生代农民工对专业技能的需求。学好一门过硬的技术是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最强烈的愿望。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比传统农民工虽然有了显著提高,但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他们即使有心摆脱出卖苦力的低级打工状态,也普遍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第一个“坎”,就是求职过程中的技术门槛,他们普遍陷入一种“技术困境”。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的升级,城市现在紧缺技术工人,但求职农民工80%没有任何技能,远远满足不了市场要求。 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有了初步的学习意识,但由于学习成本较高以及收益的不稳定性,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却还存在着很多迷惘和认识上的误区。
3.新生代农民工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虽然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传统农民工文化水平有显著提高,但是其平均受教育年限却远远低于城市从业人员,这种差距与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不相适应。新生代农民工要想真正融入城市,就要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从根本上适应农民到市民角色的转变。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的逐渐增强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要想顺利地争取自己的权利,必须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文化知识与之相匹配,他们的实践需要决定了他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另外,许多农民工在城市遭受到了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带来的困惑和失望,有些把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希望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原因分析
1.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学习欲望强烈。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文化水平都比较高,基本上是初中以上,还有一部分是高中生,甚至有些接受过中专或高技类课程培训,知识面、信息来源比较广。同时在工作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热情较高,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种观点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得到最广泛的认同。他们不仅仅自己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而且对下一代也寄予很大的期望。对知识的渴望使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文化状况远远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
2.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度较高,土地意识淡化。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特性变化和技能素质提升,加上农地制度变迁使得他们新生代农民工的乡土社会认同在减弱,他们大多数人往往直接从学校进入外出务工行列,有的还是在城里跟着打工父母成长起来的,对于现代产业规律的熟悉程度远高于传统农业。同时,他们极力谋求对城市社会的认同,在经历了城市生活及文化氛围的熏陶之后,更感觉到城乡社会的差距,从而表现出对城市社会更强烈的向往。他们不管各种制度性的障碍仍然存在,转变就业观念、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积极主动地融入城市生活。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对文明生活的追求对传统的思想观念、双重制度和限制政策提出了挑战。
3.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期望值较高,立足长远发展。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目的,更多的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谋求发展。他们有较强的拼搏意识和进取精神,有自己的思想,甚至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他们不仅仅满足于挣钱来改善家庭生活,而是要求有所发展。他们更看重个人的能力和机会,相信只要通过个人努力拼搏就能获得成功。在争取待遇、谋求更大发展空间上,这一代农民工要求更加直接。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刻苦学习专业技术,以提高就业的竞争能力。他们把务工当做学习、提高、适应的过程,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从农民到工人到更高社会层次的生存方式与人生道路的转变。这要求政府和社会必须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渴求,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
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的对策建议1.多方推进,丰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已经和城市居民差异不大,但在精神上,他们仍独自结成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和城市文化似乎有些格格不入。要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文化,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农民工自身共同努力。
一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是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的主导者,要把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公共服务范畴,不断增强公共服务的职能。
二是企业要充分发挥农民工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农民工的需要层次,增加文化活动设施,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要组织农民工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激发农民工的参与热情。
三是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社区、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经常为农民工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满足他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2.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获取资源能力的高低,进而影响着他们的社会认同状况和社会融入能力。
一是要对他们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培训。根据新生代农民工比较年轻、受教育水平较高、接受能力较强等特点,通过建立和完善多层次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使他们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并通过多层次教育体系来引导和组织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就业和创业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同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既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新型劳动者。
二是扩大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交面,加强与其他群体尤其是城市居民的互动交流。要利用社区、街道办及其他社会团体等资源优势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交流和互动中增进了解,促进融合,从而使新生代农民工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文明素养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使城市居民纠正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偏见,消除歧视,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并接纳他们。
三是加大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投入。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团体辅助等方式整合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工青妇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政府、企业与社会共同推进农民工教育和培训的新路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和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
第2篇 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
产业扶贫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现实途径,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范文_____把扶贫开发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来抓,在国家和省上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把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与解决低收入人口的增收问题相结合,项目带动,农户参与,整村推进,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全区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全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大提高,但是,由于受气候、地理、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的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目前仍有贫困人口54877人。
_____产业扶贫的做法和成效
贫困地区由于地理位臵、水土资源、人口素质等因素制约,思想观念相对封闭落后,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实践证明,靠救济式扶贫,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更加严重;靠传统产业改变贫困面貌,自身条件又不允许。如何利用好国家的各项扶贫惠农政策,真正走出一条促进贫困地区长远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最根本的还是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符合地方实际的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开发,发挥造血功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依托能人带动,做强劳务产业。在走访的5个村中,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收入中平均占到了三分之一,有的高达三分之二。 近年来,提出立足优势调结构,依托能人带致富,劳务输出促增收的发展思路,龙林村每年有500多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仅2023年一年,全村劳务收入就高达773万元,人均3000多元,占到了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438元的68%。同时,2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学到技术后返乡创业,创办商贸流通、机械加工等企业10多家,带动500多人就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劳务产业已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被村民誉为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
调整种植模式,发展特色种植业。沿山地区土壤贫瘠,干旱缺水,靠传统种植业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要想依靠土地有所收获,就必须转变耕作方式,依靠现代科技,对接市场需求,发展特色种植业。
借助政策支持,壮大规模养殖业。贫困村地区人多地少,发展种植业先天不足,但可以另辟蹊径,在养殖业上寻找突破。为从根本上解决该村群众的脱贫问题,区、乡、村三级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抓住国家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政策的机遇,走以草养畜,靠畜增收的路子,采取整合项目资金、区上扶持、部门帮扶、乡上协调、农户自筹的办法,筹资78万元在平阳镇贫困村建起高标准养羊小区,修建暖棚61幢183间,目前,很多贫困农户养殖规模已发展到300只,每只母小尾寒羊年纯收入可达1200元,每户养殖10只母羊,基本实现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现实途径。要实现脱贫致富的大变化,首先要有产业培育的大进步。通过多年努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群众温饱基本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这些都为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奠定了基础。当前,我区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培育特色产业,也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从贫困村的发展来看,产业扶贫代表了今后我区扶贫开发的主要方向,必须把产业扶贫作为当前我市扶贫开发的主要内容和有力支撑,作为沿山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现实途径,全力以赴,抓出成效。
能人带动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助推器。沿山地区因为贫困的原因,群众集体意识淡漠,公益设施建设滞后,无法形成干事业的合力,这就需要有一个坚强的村级领导班子带头,真正带领群
众干事创业,脱贫致富。
用好政策扶持资金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重要保障。沿山贫困地区自身基础差,造血功能低,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需要党和政府在扶持政策上予以更多倾斜,给予输血支持。同时,要真正使扶贫政策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使好钢用在刀刃上,合理的整合必不可少。
提高农民素质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关键环节。推进产业扶贫,农民素质至关重要。以劳务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东门村和范营村为例,一个技工的年收入要比普工高出1万多元;再以纯体力型输出的拾棉工为例,尽管每年的劳务收入非常可观,但工作环境艰苦,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同时,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对劳动者学习应用科技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切实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加快产业扶贫步伐提供技术支撑。
产业扶贫存在的困难和今后工作的建议
我区产业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还存在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劳动力素质偏低、扶持资金不足等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沿山地区贫困面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利用好政策和项目资金,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立足资源,做好产业规划。要把产业扶贫纳入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坚持从区域资源环境实际出发,在摸清贫困群体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贫困人口结构、致贫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努力发掘区域优势资源,在全市十大工程建设和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的发展战略中寻求沿山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拓展产业培育空间,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制定切实可行的区、乡镇、村产业发展规划。
整合扶持资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重点扶持产业培育。市、县区财政要预算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产业开发示范村建设,发挥引导带动作用,培育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带、增长点。要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发挥部门在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沿山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拓宽产业扶贫的筹资渠道,鼓励企业和民间资金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继续坚持市、县区部门对口帮扶的方式,集中力量扶持示范村、重点村建设。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劳动力素质。要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场地分散、师资薄弱,设施简陋等问题,制定完善培训规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通过农民培训促进产业发展。针对贫困地区农民经济状况,要在劳动力技能培训方面给予更优惠、更务实的支持,切实解决农民培训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调动贫困地区农民学技术、强技能的积极性。
创新机制体制,为产业扶贫提供保障。通过制定区域发展优惠政策,引导和推进贫困地区农户开展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致富能人、运销大户及村级基层组织在贫困地区建立农村专业服务实体,开展农产品经销、信息供给、农民培训以及农业生产环节的专业化服务,解除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后顾之忧。
强化工作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都要拿出相当精力,从政策、措施、市场等方面深入研究,指导贫困乡村破解发展难题。要抓好典型培育,认真总结各地产业发展中涌现出的好思路、好做法,集中力量扶持示范村建设,创造成功经验,为贫困村
产业发展树立可学可赶的榜样。要高度重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选好用好村级带头人,做好群众的引导发动工作,克服群众的畏难情绪,帮助群众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产业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范文,尽在1566范文网。
第3篇 木材加工产业调研报告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木业加工、木制品生产基地和最主要的木制品加工出口国,同时也是国际上最大的木材采购商之一,人造板、家具、地板年产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木材加工产业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近年来,国内木材工业呈现出投资主体多样、产业规模扩大、产业聚集度提高的良好趋势,已初步实现3个战略性转变:由利用天然林为主向利用人工林为主的转变,由扩大生产规模的单一发展模式向扩大规模与节约使用并举的复合发展模式的转变,由利用一个市场、一种资源向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转变。
一、木材加工行业的发展历程
(一)木材加工企业的发展。
木材加工业主要包括木材及制品业、家具业和造纸业,主要产品是锯木、胶合板、木质板材、家具、木箱、木制构件、瓦楞纸板、纸箱等。目前,木材加工业已成为国际上各国发展较快、前景较好的制造产业之一,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整个制造业的平均水平,是制造业的重要支柱。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木材制品工业的发展取得了快速进步,即使在原木和锯材等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的品类上,国内木业界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变进口为出口,以得到其中的价值提升。
201xx年,全年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22779.02亿元(按现价计算),比2023年增加5285.29亿元,增长30.2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23.11%、36.24%和29.43%,依靠自己的森林资源,进行木材的合理利用和综合利用,木材生产基地与木材加工工业体系逐渐形成,相关的科学研究也得到较大发展。
200xx年下半年,随着原材料成本提价以及家具、装修、木制品等行业需求的上扬,竹木原材的量价水平震荡上行,行情的初步回暖让从业者看到了更多的希望。2023年国家进一步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以及旧房翻新市场和二三级市场的开发拓展,都为家居市场带来利好消息,从而有利于木材加工企业的发展。
(二)政策支持。
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的宏观经济政策将非常有利于我国木材行业及木材加工业的蓬勃发展。2023年,中国政府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23年我国继续坚持宏观经济政策。可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会轻易改变,我国经济仍将得到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从而使得我国的木材加工工业态势平稳,朝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木材加工业的现状
(一)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通过公共性活动与互补性活动相互联系的企业及相关机构在地理位置上的集聚。它既竞争又合作,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依靠关系、信任和承诺来进行的一种中间体制组织。一般我们认为区域竞争力是一种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能力,即以区域的经济和社会的客观现状为基础,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能力。国内的木材行业由于受到行政区域的分割,以及自然环境的制约,呈现出了布局分散的特征,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改革力度不断加强,各个区域市场不断融合,面临不断增长的木材产品需求,木材企业遍地开花,产业区域布局分散的现象得到改观,出现了较强的区域集中特点。现今,国内木材加工业中的家具业已经形成了四大产区,即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东北家具工业区;以北京、天津、唐山为中心的华北家居中心;以上海、江苏、浙江为中心的华东家具工业区;以广州及周边的顺德、中山、深圳、东莞为中心的华南家具工业区。
(二)木材加工业有北移的趋势。
珠三角提出腾笼换鸟,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木材产业北移,北方承接转移。大亚、安信、大自然、宜家、台升等许多大品牌落户牡丹江的海林、穆陵等地;江苏的宿迁、大丰、靖江、太仓、山东的日照、辽宁的彰武、天津新区等许多地方也都在兴建木材工业园区。有的靠近资源产区,有的靠近港口,都有很好的政策支持,将会拉动木材产业更加蓬勃发展。
三、木材加工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低成本的优势正在失去。
过去,我们在劳动力、土地等方面也比别的发展中国家有成本优势,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低成本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据统计,东南亚几个国家的家具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为:越南100美元/月,印尼171美元/月,马来西亚198美元/月,而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则高达231美元/月,并且土地、环保、能源成本等也越来越高,加上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因素叠加,木材加工产业的利润空间已经被挤压得越来越小。
(二)进口原木质量问题严重。
目前在我国,尤其是边境口岸城市中的木材加工企业,原木或锯材大都从邻近国家进口。比如我国黑龙江省的xx市和xx区的xx市等口岸城市的企业,其木材原料都从俄罗斯进口。如何鉴别原木在采伐前树木生长的过程中是否受到伤害,或通过原木外观鉴别其质量好坏,是企业面临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受过伤害的树木,其原木经过加工成锯材后,多数都存在着如严重变色,局部轻微腐朽,纹理不顺畅,强度低等问题,导致木材不能很好地得到正常使用,给企业生产和效益带来严重影响。但相当数量企业中的木材采购管理人员基本不掌握原木的实际鉴别知识、技术,只从原木的外观了解其树种、径级和采伐时间,而不能从原木的端头和外围等部位来进一步了解原木的质量,采购的原木往往会出问题,有的原木在采伐前的生长过程中就受到过伤害、木材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三)质量管理水平低下,缺乏危机意识。
目前大多木材加工企业都是私营企业,普遍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导致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低下。大部分企业不知标准为何物,大部份企业未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管理制度,未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设施和检测条件。
(四)森林资源紧张。
林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木材行业的特殊性。森林作为陆地的最大的生态系统,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全球的共识。我国林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环境保护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森林资源和木材蓄积量都非常小,人均占有量更是少之又少,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四、木材产业发展的应对措施与对策分析
(一)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
产业集群的形成一般都需要一些关键性企业,通过关键性企业的裂变、创新与被模仿而逐步形成产业集群。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进一些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企业。以这些大企业为核心,通过创新与效仿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二)调整产品结构。
一是尽快调整产品结构,特别是人造板,不能只顾数量搞低质量扩张,要提高质量,做出品牌,向品牌要效益;二是最大限度地引导、鼓励企业提高木材深度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三是支持现有板材加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设备等方式加快新产品开发,提升企业的技术、产品和管理层次、提高单位要素的产出率;四是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加快对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重、安全隐患大的小木业企业的整治力度,尽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三)加强质量管理战略。
建立有效的技术监测平台,质监部门要加强监督和指导,尤其在环保指标测控方面,更应顺应新的形势要求,强化质量标准的刚化执行,力争杜绝伪劣产品流入市场,影响本地区产品声誉。
(四)加强载体建设。
在工业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非常重要。企业在某一区域内进行集中布局,可以实现原材料、能源的充分或循环利用,集中治理污染,降低环保成本,促进地方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在特定区域内发展木材加工产业集群,有利于众多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同时围绕木材加工产业链或产业链上的某个、某些环节进行横向或纵向集聚,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木材加工企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加强林木资源的整合,夯实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加强规划引导,培养关键性核心企业,通过裂变、创新与效仿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同时,要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搭建产业集聚发展平台,大力弘扬产业集群文化,增强产业集群的内生动力,夯实集群发展的社会化基础。
(五)提升技术创新。
通过技术创新,推进企业由散、小、乱向专、精、特方向转变。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企业和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六)加强产学研合作。
加强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组织规模以上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对接与合作,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七)加强政策扶持。
一是为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二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营造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推进布局分散的木材加工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利用产业链进行招商引资;四是改善集群融资环境,发挥政府采购对企业集群发展的导向作用,实施财税扶持政策等。
第4篇 外来务工妇女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在创造了巨额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尤其是义堂和朱保两镇的板材产业,吸引了等地的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到2023年底,常住人口5.4万的义堂镇,外来务工人员已达到10万余人,这其中30%以上的人员是女性,成为经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人力资源。近期经过对义堂镇部分板材企业的调查,对外来务工妇女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作了初步的思考与探讨。
一、目前外来务工妇女的现状及特点。
外来务工妇女作为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一个群体,她们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正逐步为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所重视,并已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改善外来妇女的生存发展环境。
2、劳动环境及劳动强度。外来务工妇女多数从事的是板材业的贴面、修补等工作,全部按照计件工资的方式获得报酬,每天工作一般在8—9小时,每个月休息的时间为2—3天。工作在企业厂房中的外来务工妇女,除了长时间的忙碌在工作线上以外,每天所面临的最大人身伤害威胁就是噪音、粉尘和甲醛等有毒化合物。
3、生活条件及安全保障。通过调查发现,所有的板材企业都设有职工宿舍和餐厅,水电免费,规模较大的企业还专门设有“夫妻房”,但还约有40%的外来务工妇女在外自己租房居住。所有的企业都给所属的工人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但其他险种基本没有涉及。通过调查还发现,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竟然未给务工妇女签定劳动合同,更不用说各种保险了。
5、业余生活。一些大企业在职工业余生活方面做得较好,定期举办生产技能比赛、体育项目比赛,卡拉ok大赛等活动,对获胜的选手除公开表彰、发放奖金外,还组织员工及家属外出参观旅游。与此相对应的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方面,基本没有任何举措。另外所有的企业在餐厅、操场等公共场所都配有电视和宣传栏,但使用率相对偏低。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虽然外来务工妇女的生存发展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仍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1、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对于外来务工妇女来说,能够为其提供劳动权利保障的就是劳动用工合同,但调查发现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仍有待提高。调查中发现,有的妇女尽管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对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约定的内容不十分清楚,对用人单位一些显失公正的条款全盘接受。当发生合同纠纷时,多数女工选择了沉默。虽然是计件工资,但外来务工妇女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比例较高,噪音、粉尘和甲醛等有毒化合物又无时不在侵蚀着她们的身体,而对此,外来务工妇女基本上都采取了默认的态度,以保住目前的工作岗位。
2、社会保险、卫生保健问题。在企业与外来务工妇女的雇佣过程中,只有少数企业能按照人性化的管理来考虑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大部分企业受利益的驱动,在对劳动数量及质量做出明确规定的同时,简单的确定了所应给付报酬的数额,社会保障问题根本不予考虑。参保内容大多只限于意外伤害保险。此外,落后的传统观念、薄弱的卫生保健意识及社会保障条件的制约严重影响着外来务工妇女的健康。她们大部分人不注意甚至不了解“四期保护”(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也没有条件做妇科病检查,平时生病也很少去正规医院就医。
3、业余生活问题。广大的外来务工妇女在对个人收入比较满意的同时,她们的精神生活方面也越发地显得比较苍白。她们心中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工挣钱。而每个企业似乎也抓住了这一似乎合理的要求,纷纷使出各种“解数”,调动起女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在一些中小企业,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基本与广大的务工妇女无缘,各种文体活动也是全年皆无。每个月的工作日当中,除了厂房、宿舍就是餐厅、厕所,繁忙的工作让她们连闲聊的兴趣也没有了。广大的务工妇女在闲暇的时间,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商场,购物成了她们的最爱。
4、部分自己租房居住者给社会增添了不安定因素。由于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务工妇女选择了在外租房居住,这给她们的生活起居提供了便利。但随之也出现了非法同居、偷盗等一些社会问题,这虽然只是极少数人的行为,但却给整个社会大家庭增加了不和谐的音符,同时也让当地人对外来务工妇女的总体印象在心理上留下了阴影。
5、各种妇女组织基本呈空白状态。除个别大企业外,所有的被调查企业均未设有相关的妇女组织。随之相关的妇女政策教育也就滞后。调查显示,约有一半的妇女对《妇女权益保障法》一知半解,甚至有的妇女对成立外来务工人员的妇女组织持反对意见。
三、建议和对策
由于外来务工妇女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经济发展的进程,关系到构筑和谐社会的大局,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及时针对问题采取对策。
1、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推进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建议有关部门严格监督企业执行《劳动法》和相关政策法规。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的方法,深入劳动用工单位,对外来务工人员劳动合同签定情况、工资发放情况、休息权执行情况及社会保险缴纳情况进行检查,对未签订用工合同的企业要予以经济处罚,并补签用工合同;对于随意延长工时、占用务工人员法定休息日的用工单位要按规定及时纠正;对确实需要延长工时和占用休息日的,要按规定给务工人员加薪;对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要按规定缴齐。同时加大对流动人口尤其是分散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确保社会的安定。
2、加大对外来务工妇女的特殊权益的保护力度。建议卫生、劳动、工会等部门定期对企业女职工保健和劳动保护工作进行检查,企业每年要抽出专门资金对外来务工妇女进行妇科疾病普查,对外来务工妇女的“四期”保护,严格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执行,对不具备设施和条件的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达到标准要求。
3、、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外来务工妇女的良好氛围。要重视发挥新闻舆论在维护务工妇女合法权益方面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利用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宣传外来务工妇女的积极作用,宣传她们的创业典型。政府和有关企业每年应表彰奖励外来务工创业、就业典型。在外来务工妇女中,妇联组织应开展“外来妇女创业、就业明星”等特色评选表彰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外来务工妇女的氛围。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外来务工妇女的综合素质。劳动、致富办和妇联组织在对外来务工妇女进行岗前技能培训的同时,把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作为重要内容,使外来务工妇女在务工前就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组织外来务工妇女定期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在外来务工妇女中开展“比学习,比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她们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和水平。
5、健全妇女组织,畅通维权渠道。建立健全外来妇女女职工委员会或外来妇女职工代表小组,将妇女组织组建在生产一线,并加强对此类组织的领导,以利于代表和维护女工权益。建议劳动仲裁部门对外来务工妇女的劳动争议案件开辟绿色通道,作为特殊问题特殊解决;妇联组织采取送法上门、公布投诉热线、建立维权服务中心或咨询服务站等形式,畅通维权的渠道。
第5篇 党校专题课教学调研报告
专题课是县级党校主体班教学的主要形式,党校专题课是针对某一方面的理论及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分析综合、提炼加工后,通过理性思维形成理论联系实际、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内容体系。
专题课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教学对象的针对性都比较强,并且科研含量高,讲授难度大。上好专题课是提高县级党校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科学选题
选题能力也是教师要强化的基本功之一,精心选择有意义的专题题目是能否上好专题课的先决条件。
(一)选题要注重实践性。实践性是专题课最显著的特点,脱离实际对社会实践不具有指导作用的专题课没有任何价值。所选的题目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把握县级党校教学对象是乡科级领导干部,遵循服务现实,增强指导意义这一原则。首先,选题要突出两大主题:一是突出重大理论问题,二是突出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其次,实现三个结合:教师选题必须把对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壮大我市集体经济问题。
(二)选题要有新意。专题课时效性较强,所选题目内容要新,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把握国家的发展形势,了解最新的中央会议精神和各项改革措施和政策,从干部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中选题目,如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等。既便是老问题如党性修养等也要求要独到,从不同的角度讲出新意。
(三)选题要找准切入点。教师要关注中央会议精神,了解国家各项改革方针政策的颁布及贯彻落实到基层后的效果和产生的相关问题,着重从县(市)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思路中选择题目。如税费改革后化解乡村两级问题债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健全和完善我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问题等。
(四)选题要有比较优势。教师要选择有研究基础、专业教学特长、以前讲过的对自己来说较为得心应手的熟悉的内容,使其转化为教学专题,最好是把自己的科研课题转化为教学专题。
(五)选题不宜过大。县级党校专题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专题范围过大,内容空洞,缺乏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选题要专,题目不宜过大,切忌宽泛和空洞。范围过大,面面俱到,由此会造成一则时间不容许,二则重点不突出。
二、精心备课
备课是讲课的先决条件,课堂讲授的水平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备课是否充分,对讲授效果影响极大,要讲好课必须充分准备,无论是新课、老课、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必须认真备课,备课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吃透教材吃透教材就要求教师明确教学专题的目的、熟悉内容、把握政策。明确目的:就是教师每个专题通过讲授,需要给学员传授那些知识,理论上要掌握那些知识,联系实际要解决哪些问题,培养什么能力,达到什目的。熟悉内容:要求教师全面领会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政策,尤其最新的中央会议精神;必须了解省情、区情以及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思路;了解最新的相关的学术新思潮和新观点。如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专题,教师必须了解七个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熟悉xx届三中全会及其以来的有关三农问题的相关会议精神,了解我区农村改革发展的现状。把握政策:县级党校主体班学员来自地第一线工作岗位,是党的方针、政策在最基层的贯彻执行者,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必须准确把握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及精神实质,并且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贯彻执行的思路和对策。
(二)了解学员教育者要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必须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根据对象的需求来设计专题的内容以便因材施教,这是进行专题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明确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以人为本,按需施教。以人为本与按需施教相结合也是县级党校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按需施教就是要了解不同班次学员的思想状况、知识水平、实践经验、能力需求,把握各类学员认识发展的不同规律,针对学员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及学习需求,了解学员想听什么,想知道什么,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使自己的教学适应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需求,做到有的放矢。
(三)搞好调研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党校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教专题课的特点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性、可操作性强,且教学内容要求有一定的科研含量。要求教师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专题内容进行理性思考,“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教学科研一体化是县级党校专题课教学的必由之路。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科研积累作基础和支撑,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把基本理论与当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尤其研究学员普遍存在的认识问题和来自实践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到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搜集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基本理论、相关政策、各种不同理论观点、典型事例、数据。收集的材料经过加工做到:新、全、精、准。
(四)归纳观点专题课要突出理论性和思想性,必须要有理论做支撑突出鲜明的理论观点,一节成功的专题课教师要有自己的观点,至少有一到两个有一定科研含量的闪光点,这也正是学员所关注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养成探索、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深刻挖掘专题有关问题的思想内涵,提出新问题、总结新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这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需要从详细的第一手资料中科学提炼主旨,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形成一系列有真知灼见的鲜明的观点和结论。概括出的观点和结论。首先,观点要正确,不能有杂音。其次,观点要新,具有时代特征,能够反映最新科研成果。再次,提出的观点要有理论高度和理论深度所谓理论高度就是提出的观点要高屋建瓴、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所谓理论深度就是要揭示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五)编写教案撰写教案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应在调研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按一定逻辑顺序,将材料、观点组织起来,形成系统教案。教案要求:围绕主题、突出重点、结构合理、逻辑严谨。围绕主题:专题课随意性大,所讲的问题不能离题,避免避重就轻,避难就易。突出重点:突出理论当中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突出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突出学员关注的、在本职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难点、疑点问题。结构合理:一节专题课时间有限,所讲的问题不能多,能用一个标题说明问题的,就不要再列第二个标题,一般专题课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要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分析问题要具体要透彻;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实际要具有可操作性,并且把握好各部分的比例关系,详略得当。逻辑严谨:做到标题层次之间逻辑严密、每个问题和观点都要经过严密的逻辑论证。
三、课堂讲授
讲授是专题课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讲好专题课的关键。专题课教学不仅是一种技能,而且是一门高度的艺术,有的教师理论功底很深,知识面也很广,但不重视教学中的某些具体环节,忽略了一些细节问题,降低了教学的艺术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联系实际,处理好学习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关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遵循的又一原则。要求县级党校整个教学面向实际,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和学员要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从教学方法上讲就是联系学员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学和用的关系,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学员的认识过程经历两次飞跃,而第二次飞跃是形成理性认识并能动的指导实践,其意义更为重大。专题教学要针对学员普遍关心的与讲授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抓住带有倾向性的本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符合实际的理论剖析,用高度的理论来分析活生生的现实。教师应促使学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掌握知识,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员用理论分析、研究、解决当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现实问题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延伸到其它课程和社会实践中去,经过尝试,我校在乡科班和中青班开设调查报告的写作课程,并由组织部门牵头,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安排一周时间组织学员走出去,充分发挥学员的科研优势,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写出有一定分量和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在班级交流,并选出优秀的调查报告编辑成一期《学员论坛》。
(二)讲授系统,处理系统讲授与重点讲授的关系。县级党校学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要求教师在专题教学过程中注重所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同时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必须处理好系统讲授与重点讲授的关系。就是在系统讲授中突出重点,用重点讲授支撑系统内容。所谓系统讲授通俗讲就是针对专题中某一问题,理清楚它的发展脉络,即“拉一条线”;所谓重点讲授,通俗讲就是对专题中重点问题,即理论的核心和关键部分,全面分析即“铺一个面”。例如讲授xxxx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必须理一条“线”,理清___思想、等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的发展过程,同时把xxxx重要思想作为一个“面”进行重点讲授,使其从理论的内涵上有连贯性。
(三)讲求艺术,把握好教学语言和教学环节课堂讲授的艺术性首先表现为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求语言精练、高度概括、生动形象。教师在语言表述中注意要讲“短句”,句子冗长学员听起来费劲且不容易理解和记忆。例如,讲授某一概念或原理,避免照本宣科,教师应将这段话高度概括抽出其“筋骨”,分解成一个个“短句”,再按内在的逻辑关系组合成完整的概念或原理。生动形象,就是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课堂讲授的艺术性还表现在教学环节组织的高度的计划性。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问题和一个个环节组成,每个问题先讲什么、后讲什;每个环节如何过渡;什么时候启发学员思考,什么时候展示板书和图表,都应提前设计好,使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有条不紊,这都是教学设计的艺术性。
(四)板书新颖,讲究审美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随着党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代替了传统的粉笔板书,已普遍进入县级党校课堂,各种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融知识、趣味于一体,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的鲜活生动的气氛。但在讲究形式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对教学内容下工夫不够,但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过分追求形式,造成华而不实。要讲求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板书要做到:规范、文字简练、层次分明。充分运用文字、图表、历史图片、音响、动画综合再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且突出实用性。
四、组织讨论
县级党校教学改革的中心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是深化县级党校教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县级党校应立足现实,从本地实际出发创新教学方法,既要遵循成人教育的规律,又要对国民教育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借鉴其有效成分,以形成行之有效的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学以致用是增强县级党校主体班专题教学的实效性的有效方法。在专题课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学员讲坛”,教师讲授两小时,组织学员半小时讨论,讨论是解决学员在理论上的某些分歧和疑惑、实践工作中的一些困惑问题,通过讨论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促进工作。首先要求教师拟订讨论提纲,把拟订讨论提纲作为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讨论的主题主要根据专题内容,将理论的重点与社会实践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相结合,围绕县域经济的发展,着重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其次,教师要有总结性的观点,对讨论中学员可能提到的问题作出充分的估计,有针对性地准备,总结的观点要使学员满意。实践证明,专题课有计划的组织学员讨论,能够激发学员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同时党校的讲台向学员开放,使教师和学员各自发挥理论和实践优势,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总之,上好专题课是县级党校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要求教师准确把握专题课教学的特点、规律,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研究和探索专题课的教学方法,提高专题课教学的质量。
第6篇 乡镇干部调研报告
一、当前乡镇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现状
(一)文化程度全面提高。
从200*年开始,***县分配***余名大学、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工作,200*年以后我县又多批次在毕业大学生中招录人员,安置转业、退伍军人400余人,进入乡镇干部队伍。目前,全县1341名在职乡镇干部中,大专学历1104人,占总人数的82%。由于大量高学历人才的注入,有效改变了乡镇干部文化素质低的现状。乡镇干部也由过去的干得多,想得少,逐渐转化为“理论思考多,付诸实践少”,这也给基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年龄结构更加合理
当前,我县乡镇领导有***人,其中45岁以下的领导***人,占乡镇领导总数的***%。45岁以下的乡镇干部(含乡镇领导)***人,占乡镇干部总数的90%,绝大多数乡镇干部年富力强,处于青壮年时期。由于年龄结构和成长环境等原因影响,当前较多的乡镇干部没有农村生活经历,或在农村生活的时间较短,往往表现出“岸上指挥多、俯下身子干事少,眼光向上多,心系群众少”,与农民和村社干部在思想沟通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工作上的认真程度不够
一些干部在乡镇工作时间较长后,往往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年龄偏大后,总想有朝一日换个岗位,到县级部门去轻闲一下;一些年青干部认为自己具有年龄优势,文化程度较高,在乡镇工作有点“曲才”的感觉。因此,总会导致部分乡镇干部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不能处理好工作关系,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昏昏沉沉混日子的态度,对待工作不热心、不尽心、不细心、不用心、不安心。乡镇干部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较少,工作方法简单,对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避重就轻,思考不够,采取的对策措施少,不能及时处置;有的干部虽然身在基层,却心在机关,到村社开展工作总是走马观花,根本不深入农户,不向农民了解实情,指导工作点子不多,汇报工作长篇大论,推进工作力度不大。
二、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乡镇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待遇不断上涨的格局下,乡镇干部的教育,乡镇的管理工作却出现了更加复杂的格局。细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观上,与某些乡镇干部学习不够、服务意识淡化、创新能力不强有关;客观上,与乡镇工作转型、乡镇干部管理弱化,乡镇领导的素质和能力不强等息息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乡镇工作转型,让部分干部不会干事
一些干部普遍认为乡镇工作就是跟群众打交道,主要靠“和稀泥”,“搓汤圆”,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根本没有认识到乡镇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因此,乡镇干部从主观和客观上放松了学习和技能提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主要工作内容也从七十年代指导生产;八十年代催粮催款,刮宫引产;九十年代引企业,谋发展;到如今构建和谐,讲科学发展。工作已经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从微观向宏观转变,从“取”到“予”转变,从“硬”向“软”转变。巨大的转型让一部分乡镇干部感到“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用不成”,以致工作上找不到方向,无处下手,无从使劲。
(二)激励机制缺少,让部分干部不愿干事。
由于受领导职数及干部选用体制的限制,乡镇干部发展空间极为有限。我县在乡镇建制调整时,将27个乡镇并为13个,乡镇干部领导职数大大减少,去年乡镇干部换届选举,全县仅有10多名乡镇一般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基本上是百里挑一;同时,由于“洋博士领导”和“空降兵领导”的不断增加,让一些自身素质优良的乡镇干部,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后,又时常面临年龄、学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走上县管领导岗位的更是凤毛麟角,导致了乡镇干部政治前景变得短暂而且脆弱。政治前途的渺茫,运用经济手段推动工作的办法被取消,在“名、利”两大“利空”因素的影响下,部分乡镇年青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骤减。同时由于大部分乡镇领导与一般干部之间交流少,谈心少,导致领导与一般干部之间貌合神离,根本无法做到用感情激励人、用事业吸引人、用表率感染人,让更多干部对工作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一部分组织纪律较强,自觉性较高的同志也进入了“凭良心办事”、“凭兴趣办事”,随波逐流的状态。
第7篇 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监督管理调研报告
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监督管理调研报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就是一个单位的“火车头”。
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是保证一个单位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近两年来,我局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部队伍整体综合素质的同时,着力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以保证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核心表率作用,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促进工商事业的发展。
主要做法 第
一、加强自我监督。结合整风肃纪、思想作风纪律整顿、党员先进性教育、七一演讲比赛、参观烈士纪念碑等活动,深入查摆在思想政治和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党性党风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第二,加强班子内部监督。一是合理配置职权,建立了“集体领导,分工负责,责任包保,限时完成”的工作机制。
二是制定了《党组议事规则》,对党组议事内容、议事方式进行了详细规定。三是健全和完善了民主集中制,对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资金的使用等重要问题,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
四是落实了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广泛征求和吸纳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
一是制定了《人事监察管理暂行办法》,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实行提拔干部试用期制、任前公示制和干部轮岗交流等制度,并在酝酿讨论干部任用时,充分征求财务、审计部门意见。二是实行领导干部聘任制、末位淘汰制和引咎辞职制。
三是强化了干部考察,实施干部举荐和考察责任制等制度,并坚持按年度对领导干部进行两次全方位的考察。 第四,加强对行政执法权力的监督。
一是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成立案审委员会,对重大执法案件进行集体审批决定,预防以权谋私和滥用权力。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一岗双责,防治~。
三是实施问责制度,对管线、管片领导失职、渎职、越职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严格责任追究。四是实行大事通报汇报制度,对重大决策、重要事项在第一时间内必须向上级组织汇报,并定期在系统内通报。
五是强化执法监督,制定了《行政执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评议办法》、《错案责任追究办法》等规范执法行为的制度规定。 第五,加强审计监督。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办法》,从规范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行为入手,对办公、用车、招待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二是建立经常化的财务审计制度。
在季度审计、半年审计、年度审计基础上,突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正确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三是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
对领导干部通讯费、交通费、招待费等职务消费行为实行货币化,标准到人,按月发放,以加强源头治腐,预防职务犯罪。 第六,加强社会监督。
一是制定了领导干部8小时之外活动管理的规定,建立家庭联系卡制度,把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从工作圈向生活圈延伸,扩大监督范围。二是以人大、政协开展行风评议活动为契机,加强与人大、政协委员的沟通和联系,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是认真落实政务公开,积极兑现服务承诺,实行财务公开制,特别是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几点建议 第一,要切实加强监督意识教育。
一是提高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监督管理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是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需要,是从根本上保护和爱护干部的需要。
二是加强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教育。教育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化民主决策意识,发扬民主,自觉接受班子成员的监督,接受广大党员干部的监督。
增强群众观念,倾听群众呼声,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政绩树在群众心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使一切工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三是坚持不懈地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使领导干部真正懂得加强监督是对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目的是防微杜渐。使各级组织明确监督职责和任务,尽职尽责做好监督工作。
四是加强纪律法规教育。认真学习和宣传《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使全体党员熟悉《条例》,全社会了解《条例》,领导干部精通和自觉执行《条例》。
第二,要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必须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一是改进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明确规定民主生活会只准找差距、讲问题,不准评功劳、摆成绩。
二是逐步推行党务公开和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务工作公开的内容、程序、方式及纪律要求,凡涉及重要岗位的干部选拔任用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酝酿制定,必须实行适时有序的公开、广泛征求党内意见,接受党内监督。
三是进一步畅通上级与下级、领导干部与党员群众直接对话的渠道,支持和鼓励下级监督上级、党员监督组织、群众监督领导。四是大力推行巡视制度,将上级组织的巡视范围扩大到最基层,强化上级对下级的从政监督。
五是推行廉洁从政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为主要内容的廉政考核评价机制。六是实行监督责任制度,各级组织切实担负起监督管理职责,自觉接受监督同时,抓好对领导班子成员的管理监督,从上到下建立岗位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监督取得实效。
第三,要切实加强群众监督。一是全面落实群众的知情权、评议权和检举权。
畅通群众了解情况的渠道,坚持实行办事公开制度,让群众参与到决策中去,广泛推行听证制度,将重要问题决策交与群众,落实群众知情权;加强群众对权力运行的监督,进一步拓展群众评议的范围和内容,评议领导集体权力的运行,评议领导干部个~力的运行,尤其是对于群众关心、关注的干部任用、财务收支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要作为评议的重点内容。在评议过程中,不断增强透明度,从评议代表的确定、评议的具体组织,以及评议结果的统计和公示,整个流程必须做到公开透明,实行“阳光操作”,落实群众的评议权;重视和加强对群众检举揭发问题的查处,积极探索有利于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的举报形式,从严查处打击报复举
报人的行为,对于群众举报的问题,建立责任呈报制度、责任核查制度、责任反馈制度,切实做到限期受理、限期督办和限期回复,落实群众检举权。二是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制度,推行民主评议、公开述职述廉等制度,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
三是建立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了解掌握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及其他社会活动情况。 第四,要切实加强~监督。
从机制和制度的高度,切实规范加强和改进~监督的方式与方法。首先,从党性和党纪的高度,明确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正确对待并大力支持~监督,真正做到敞开大门热忱欢迎~监督,确保~监督正常进行。
其次,从规范权力运行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切实强化对~监督结果的运用,实施~监督情况反馈机制和整改落实制度,对于~监督中揭露出来的问题,实行责任自省呈报,落实整改责任人,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将整改的结果呈报上级组织审查和新闻~部门公示,切实强化上级组织和新闻~部门的跟踪监督效力。
第8篇 村官工作状态调研报告
说起村官,在以前,尤其我爸妈他们那一辈,谁家里人在村里做了小官,简直是无比荣耀的事情。群众对村官是相当尊重的(当时务农人员在家种田较多,外出打工特少,大部分民事纠纷都通过村官解决),并且做村官的那家子温饱问题比较好解决,可以说村官是一个很好的差事。
然而世界瞬息万变,社会发展快速,农业逐渐退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工业成为国家经济繁荣的大力支柱,随即带来了大量农民工外流,向大城市流入,导致村官这个职业无人想做,村官难做的问题,调研发现村官工作就是个难。
村官难做。第一点,村中之事无关大小,一律村官包下。我们村现在大兴建设工厂,大量征集土地。土地买卖经高于村机关的其他机关处理,而与村民协商土地纠纷,解释土地卖出原因等等各项事情都需要村官来做,当然村里一级一级分配下去的,但是每个组的队长所管辖的户主也有几十上百,要达到每家同意,并且和谐处理各项事宜。这件事,村官工作量也非常大,需要村官东跑西走的,还要打电话联系在外打工的村民(农民外出打工较多),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见到很多村里干部很黑就是这个原因吧。而且调解的好便罢,调解的不好会搞得自己里外为难。
村官工作难。第二点,无中生有,村官硬着头皮去拉投资。我们村比较靠近城镇,加之区里重点发展楚州之东—城东,所以这边工厂就大量迁入。但是上级就给村里下达命令:每村必须到外面去拉一个投资项目或工程。这倒是使村官为难了,村官工作便难上加难了。去哪儿拉投资啊?村官大部分在村里活动,一没有广大的人脉,二没有拉投资的重点,三没有区别其他地方的特色,拉投资谈何容易啊。于是村官拉投资的最多方法就是请在外混的好的人(以为这些是进大企业,或者在外开厂有较好的人脉关系)吃饭,然后请他们帮忙拉投资,这样例子有典型的好的投资,但是大都数不成功。要么是被请之人骗吃骗喝,不做实事;要么则招商引资,引来的都是污染严重,设备差的小厂子。花费精力,花费金钱还吃力不讨好,被上级视察时批评。
村官工作不易。第_____,工资低少,家庭礼俗难兼顾。村官工资都很低,尤其是做队长级别的小村官,工资更是少之又少。可是现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家庭开销很大。微薄的工资于是就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很多村官都会在家附近的厂子兼职其他工作补贴家用,这个现象曾在席桥镇看过类似现象。一边做村里书记,一边做镇里企业的荣誉经理,这样情况是够好的了。而大都数村官则兼职村附近小厂里小工,我们村我家那组的队长就是。苦是不言而喻的!家庭问题解决了,而礼俗问题又来了。很多村官辛辛苦苦赚的钱,因为出礼(很多村官不仅家里亲戚出礼,还有因为巴结上级,如镇里乡里领导,而出礼,有时面子问题,出礼钱超出自己能力),一年到底一分钱不余下来。
村官工作难,生存难啊!
第9篇 手机市场调研报告参考
市场调研是指为了提高产品的销售决策质量、解决存在于产品销售中的问题或寻找机会等而系统地、客观地识别、收集、分析和传播营销信息的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手机市场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到大家!
手机市场调研报告
1、总体市场与发展预测
1)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手机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加,2001年中国手机用户已达1.45亿户,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同期中国内地装配手机8350万部,其中4390万部在国内市场出售。截止到2002年6月底,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76亿,累计新增用户3135.7万,比去年同期增长50.9%。中国早已成为拥有移动用户最多的国家,而且移动用户的数量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平均每月以500万户左右的速度递增(见图1)。从用户类型上看,2002年用户的增长继续以中低端用户为主,其中预付费用户比例达到24.1%。
2)2002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的增长可保持在6000万左右,未来3年内仍将以每年60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手机生产总量可达9500万台,到2003年该数字将超过1亿台。《电子工业展望:中国》报告:到2023年,预计中国的手机用户将突破2。6亿。此外,世界范围的手机制造商将继续将其部分生产外包给中国厂商,因此预计到2023年,全球40%的手机将在中国制造,与此相比,2001年只有20%。 这意味着届时中国的手机年产量将高达1.4亿部,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基地。
3)赛迪顾问调查表明,尽管首次购机的用户占据主体地位(70.5%),手机市场的增长依然主要来源于此,随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移动新业务的不断开发与应用,手机更新换代所占的份额也在逐步加大,达到29.5%,形成了市场发展的新动力。
2、市场份额
我国市场共有30多个手机品牌,生产厂商接近40家,其中gsm生产厂商12家,cdma生产厂商19家。国外品牌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星为主,国产品牌以波导、科健、tcl、康佳等为主。2001年销量位于前十名的品牌分别是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西门子、波导、tcl、爱立信、飞利浦、东方通信、阿尔卡特,它们占到了全部市场份额的80%以上,
2001年,国产品牌手机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市场份额由2000年的7%猛升到15%,增长了一倍以上。2002年1~5月份上升到了16%,科健、tcl和波导手机都进入了前10名,改变了过去洋品牌手机一统天下的局面。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02年4月底中国移动电话设备市场销量将近1600万台。其中,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份额达到18%以上。位于销量前十名的品牌分别是摩托罗拉、诺基亚、tcl、三星、西门子、波导、爱立信、飞利浦、东方通信、阿尔卡特,它们占到了全部份额的80%以上。其中,国产品牌tcl进入前三强。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也已由1999年的2。5%提升到2002年4月的20%。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张琪日前介绍说,今年前4月国产手机产销量同比均增长30%以上。尤其是tcl、波导、康佳、科健、海尔5家企业的产量同比增长345%,销量增长364%,出口624万台,2002年4月底中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前五名。
3、用户分析:
用户年龄分布
通过此次移动电话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30岁以下用户的比例持续增长,其中以21—25岁最为明显,由1999年的15。8%上升到2001年的23。4%而逐步成为一支重要的消费群;30以上的用户比例均有下降,截止到此次调查为止下降到26。8%,31—35岁段的用户群已让位于26—30岁用户群,但在高龄用户群中仍占据绝对的优势;总的来说,移动电话用户呈年轻化趋势。
从移动电话用户的年龄层来看,21—25岁、26—30岁、31—35岁的消费者是移动电话的三支重度消费群,1999年来一直分占前三名,三者的比例之和在2000年底更是达到70%以上;这三支消费群中尤以21—25岁、26—30岁两支消费群为主,其比例之和在2001年已达到46%,占据整个消费群中最多的一部分;31—35岁段的用户群虽有所下降,但不容忽视,从调查数据显示仍占有20。6%的比例。20岁以下用户群的比例三年来虽一直在增长,但由于其所占的比例很小且增长缓慢,在未来几年仍将不可能成为明星用户群。
追求时尚体现个性本就是年轻人的特点,对于手机的选择也更加注重手机能显示自己个性的款式。摩托罗拉、波导在设计手机款式的时候都更加追求时尚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国产品牌中波导公司的产品在此次调查中获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成为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
第10篇 党员干部信念教育调研报告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民主法治国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做好新形势的检察工作,必须加强对检察机关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检察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与道德素质,使检察机关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与带头表率作用,促进检察工作深入发展、科学发展。本文就此问题对云南省刀山检察院进行调研,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省刀山检察院党员干部基本情况
云南省刀山检察院党员干部共有xx人,其中x级干部x人,x级干部x人,男干部x人,女干部x人,大专以上文化x人,占全体党员干部的xx%。近年来,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学习《党章》、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___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上级检察院的工作精神,有效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刻苦勤奋、认真努力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检察干部共同做好工作,促进了检察事业的发展。
二、检察机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中存在的问题
1、政治立场不坚定,丧失理想信念
检察机关多数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积极,认同党现阶段的指导思想,同___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但是一部分党员干部政治立场不坚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迷惘,淡漠、动摇甚至丧失了对党的信仰,丧失了理想信念,缺乏对党的忠诚意识,缺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具体表现为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缺乏进取精神,缺乏原则立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好事不点头,坏事不摇头。
2、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淡化
检察机关多数党员干部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集体主义观念比较强,始终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起到带头表率作用。但是一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把党的宗旨抛在脑后,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只追求个人利益而丢掉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淡化为人民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
3、组织纪律涣散,党员意识薄弱
检察机关多数党员干部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但是一部分党员干部组织纪律涣散,党员意识薄弱,不是积极而是被动参加组织生活,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有的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群众,完全丧失了党员干部应有的先进性。
4、个别党员干部道德缺失,损害党的形象
检察机关多数党员干部道德情操高尚,具有道德人格力量,受到群众的尊重。但是个别党员干部道德败坏、腐化堕落和人格扭曲,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致使党的号召力、影响力、战斗力减弱,危及党的群众基础与执政基础。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
检察机关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写进《党章》的入党誓词高度概括了党员的权利与义务,表达了党员对党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在入党时必须面对党旗庄严承诺的,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时刻牢记和遵守的。作为新时期的检察机关党员干部,要不时地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入党誓词对党员的要求,忠实履行入党誓词,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作风,刻苦勤奋工作,实现新跨越。
检察机关党员干部要根据入党誓词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检察机关党员干部要体现时代的要求,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有远见卓识,要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勇于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不畏艰险、团结奋进,克己奉公。要加强学习,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争创卓越成绩。同时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一切错误行为作斗争。
2、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党章明确规定:____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检察机关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宗旨教育,使每个检察机关党员干部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增强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出发,努力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事,真正做到象胡锦涛同志所说的那样,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检察机关党员干部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努力获得人民群众的满意。
3、创先争优,促进工作发展
检察机关党员干部要积极参加创先争优等各项主题活动,勇于开拓创新,积极大胆工作,促进工作发展。要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主题,以立检为公,执法为民为宗旨,按照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具体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二是依法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要查办贪污、贿赂、渎职犯罪、党政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建立健全惩治和预__败体系,为地方经济建设大局服务。
三是加大刑事诉讼监督力度,要依法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要发现遗罪漏犯,及时追捕追诉,对诉讼活动中违反程序、侵犯人权问题进行监督,纠正滥用和随意改变强制措施的现象;运用抗诉手段加强对裁判不公问题的监督,正确把握抗诉条件,提高抗诉案件质量;要加强对违法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的监督,保护被监管人的合法权益,做好纠防超期羁押的工作;要监督审判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违反法定程序等导致错误裁判的案件;提高监督效率,增强监督效果,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
第11篇 乡镇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有西汉陶器窑址,丰家村周家湾菜园内有宋代陶器遗址,有金紫峰宝觉寺,有黄龙山清俊亭等名胜古迹,有王如霆、赵三元、陈荆等历史名人。目前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水稻和外出打工。
人才队伍现状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这就要求在农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创新性人才,在农村应该增加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规模企业,这就要求在人才需求上要有真懂技术,有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把握市场,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多发展有技术含量的生产。
加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乡镇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与人民群众发生最直接的联系,加强乡镇政权建设,培养更多的乡土人才是建设和谐社会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当地发展经济最急需的工作。 要改变目前一部分乡镇干部后继乏人的状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应完善对乡镇干部、尤其是边远地区乡镇干部的选拔作用机制,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多渠道选拔;应动员更多的青年干部到乡镇锻炼,把到乡镇工作作为干部必须经过的一课;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不仅从政治素质上提高他们,也应从经济利益上关心他们;对乡镇干部缺编人员应有严格的准入制度,不能把县级安置不了的非干部人员往基层塞,造成基层职工中公务人员比重下降,整体素质下降。乡镇人才队伍当前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总量不足,突出地体现在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严重匮乏,基层人才严重短缺。为此,在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二是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各级财政每年应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培训教育工作,建立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投入机制。
三是实施人才引进工程。以发展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采取刚性与柔性两种方式,通过长期聘用、项目指导、学科牵头、培养人才等形式,聘请高层次人才,切实提高基层人才的素质。
第12篇 河道非法采砂整治调研报告
河道采砂管理是全国性的老难题,水利部年年部署专项整治、强化监管,但河道非法采砂、违规采砂仍然是屡禁不止、顶风作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河道非法采砂整治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今年以来,我县以作风建设年 为契机,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河道非法采砂整治精神,以务实的办法,扎实的作风,踏实的步伐,走进矛盾,破解河道采砂管理难题,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采砂权出让、采砂许可和管理初步走上了依法的轨道,做到整治成果稳、机制稳、人心稳,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现将本人的调查及粗浅见解写出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 基本情况
(二)采砂情况。我县采砂上世纪60年代就有,基本上是人工自采自用。80年代开始,少数机械辅助,逐步走向市场。90年代末期发展为抽砂船、装载机等机械化方式,陆采水采并进,最多的时候有4只采砂船,18台砂机,20个采砂点,挖机18台,河道内采砂量也逐年递增,年最大采砂量达100多万方。在今年采砂整治以前,我县集中在飞云江沿线的采砂点有13家,支流只有零星的3家。这些采砂点全部是无证经营,水利部门以前曾经发出的3本采砂许可证在1999 年到期后再也没有发过,国土资源部门发出的5本采矿许可证在2023年到期后再也没有发过。
(三)收费情况。既有合法收费,也有非法收费,主要的有以下4种:
1、政府执法部门收费。在2023年以前,水利部门对一些大的采砂点有象征性的收费,所有采砂点全部收入每年不超过1万元,国土资源部门每年收费约3万元,2023年以后二部门均没有再收费。
3、村级老人协会收费。这类收费并不多,数量也不大,如珊溪镇街尾村老人协会对街尾采砂点一次性收费5万元,珊溪镇新建村老人协会对樟坦采砂点每年收费150元。
二、情况分析
(一)原因分析。xx县采砂之所以这样混乱,非法采砂、非法收费这样严重,主要原因有:
1、具体政策不符合实际情况。1999年珊溪水库建成后,为了保护水源,市政府匆匆忙忙出台了(1999)15号《关于加强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水环境保护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禁止飞云江珊溪水库至赵山渡水库区间挖砂。由于市政府无立法权,《通告》所划定的特殊水体保护区及保护措施合法性备受质疑,同时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xx县的老百姓抵触情绪比较大,因此使《通告》执行的大打折扣。我县水利、国土资源部门的处境是尴尬的,既不敢违反《通告》继续发放河道采砂、采矿许可证,又不敢去查禁河道采砂,所以这个《通告》出台后,这段河道的采砂点不是少了,而是多了,由原来的3家迅速增加到15家。
2、职责不清不符合系统原理。现代管理学的系统原理告诉我们,分工是有效实现管理系统整体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河道采砂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各个部门都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管理,特别是国土资源和水利部门,对河道采砂都有偶尔去管一管,断断续续,时有时无。主管部门不明确,既造成多头管理,又因职责不清对责任能推则推,影响了管理的统一性、连贯性和有效性。
3、法律规定不符合发展要求。国家至今尚未出台一部覆盖全国各流域的河道采砂管理专门法律法规。现行的河道采砂管理相关规定,大都散见于《水法》、《______河道管理条例》和《浙江省实施〈______河道管理条例〉办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中,不具体、实际操作难。如河道采砂权市场化运作的具体依据没有,没收、扣压违法工具的规定没有,罚款额度在1万元以下,对违法者起不到震慑效果。法制上的不完善已与突飞猛进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二)不良后果。我县采砂上的混乱状况,造成了以下不良后果:
2、影响社会稳定。因非法承包河道采砂引发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多,告状、上访、打架时有发生,而且有的村为争砂集体打斗,严重扰乱法制经济秩序;背后操纵采砂的都是地面上有头有脸的人物,自以为可以呼风唤雨,不把执法部门放在眼里,甚至暴力抗法,执法人员多次受到冲击。
3、破坏河道景观。河道中砂丘林立,砂坑密布,平整的河道变成满目疮痍,不利于生态文成建设,县人大代表曾在对水利局长评议时提出严厉批评。
4、资源严重浪费。非法采砂场对资源的无序开采和掠夺性开采,低价贱卖,到2023年上半年,粗砂的价格为每方35元,细砂的价格为每方25元,石子的价格为每方15元,远低于瑞安、平阳和苍南等地的价格,已经造成河道砂石资源严重浪费。
5、损害执法权威。非法采砂得不到有效制止,对其他水事违法行为的处理也有不利影响。
6、流失国家税费。不但国家的河道砂石资源被白白占有,而且税费均没有按标准缴纳,据估算,光河道采砂管理费一项7年来就损失250多万元。
三、整治思路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作风建设年为契机,以务实推进为主线,以破解难题为目标,把河道非法采砂整治作为 三个文成 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堵死与疏导并举,严打与教育齐上,疏浚与采砂结合,努力建立长效的依法管理机制,使河道采砂始终处于可控状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基本原则。胡锦涛___曾经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在河道采砂整治中最基本的就是要坚持务实原则,尊重实际、注重实干、讲求实效。河道采砂管理是长年累月积下来的老难题,不是跑几步路、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必须要从实际出发,知实情,说实话,想实招。首先是目标要务实,不是把采砂禁止,而是通过整治,初步建立可控的河道砂石开发、管理秩序;其次是方法务实,循序渐进,不搞一阵风、一刀切;再次是措施务实,不是高高在上的措施,而是脚踏实地的措施,有群众基础,有操作性,有生命力,有效果。
(三)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2023年3月1日至7月30日):县水利局负责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并派员深入到村、各大小河流调查摸底,排查河道非法采砂行为,对非法采砂户逐个进行登记;建立整治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宣传,以法律法规和政策占领宣传阵地,全面启动专项整治工作。
2、集中整治阶段(8月1日至8月31日):给飞云江沿线非法采砂场发放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责令限期完成拆除、搬离采砂机械。项风不搬的,采取联合执法的形式对河道非法采砂行为进行取缔,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整治。
3、规范管理阶段(9月1日至2023年3月15日):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章立制,委托河道疏浚区测量,推动河道采砂权有偿出让,发放河道采砂许可证。
4、检查总结阶段(3月16日至4月15日):对此次专项整治活动进行认真总结,给省水利厅、市水利局xx县委、县府上报书面总结,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四、务实做法
(一)搭建工作架构
1、政府牵头领导。以往的河道采砂整治由于是水利部、水利厅部署的,均是县水利部门唱独脚戏,因水政监察执法力量有限,难以单枪匹马对付非法采砂带来的一系列复杂社会问题,因此效果不明显。只有政府来牵头领导,有关部门间执法管理才能形成合力。今年整治伊始,县水利局就建议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水利副县长为组长的xx县河道采砂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分管水利、国土资源的县府办副主任及县水利局长、国土资源局长为副组长,公安、交通、环保、旅游、电业、工商、广播电视等部门及非法采砂重点乡镇分管领导为成员,加强了对河道采砂整治的领导。县委吴书记、县政府谢县长等县领导多次对河道非法采砂整治工作作出指示,几次大的执法行动均由县府办分管副主任带队,公安、水利、国土资源、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飞云江沿线的13家非法采砂场顺利取缔,声势大,影响好。
2、明确主管部门。以前,河道采砂到底谁主管比较模糊,在我县多数时间还是以国土资源部门为主。为理顺管理体制,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浙政办(1992)202号文件精神,专门发文明确河道采砂由水利部门主管。这样可以做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优化服务。我县水利部门没有辜负县委、县政府的期望,理直气壮地行使法律法规xx县人民政府赋予的权力,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整治措施,开创了河道非法采砂整治工作新局面。
3、相关部门配合。明确了县河道采砂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各相关部门也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河道非法采砂整治工作。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严禁河道非法采砂的通告》后,县电视台连续一星期免费播发;国土资源部门承诺不再发放采矿许可证和征收矿产资源费,还多次派人配合水利部门执法;县电业部门切断了河道非法采砂场的电源;工商部门把采砂许可证作为营业执照登记的前置条件。
(二)突破思维定式。
1、突破飞云江上不能采砂的思维限制。实践证明,1999年飞云江禁止采砂后,不但没有禁止住,而且变本加厉了,处于失管无法管的混乱状态。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创新思维方式,以疏导来分流群众的阻力,从而堵死非法采砂。因此,县水利局委托平阳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编制了《飞云江中游(珊溪水库至赵山渡水库段)河道疏浚规划报告》,获得了县人民政府的批准。疏浚在河道饮用水保护区内也是允许的,环保部门也是同意的,该《规划报告》在我县境内飞云江设置了14个疏浚区,其它区域均是保护区。在疏浚的前提下,兼顾开发砂石资源,解决了群众的砂石需求,既有利于河道采砂整治,又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2、突破采砂不能有偿出让的思维限制。原来的非法采砂点这么多,不可能全部都给发放采砂许可证,那么到底发给谁呢?没有一个公正、公开、公平的机制,水利部门压力吃不消,还会影响社会稳定,损害水利部门形象。只有采取市场竞争的办法才能解决。有人说,河道采砂权有偿出让于法无据。但是我县经认真讨论后,认为采砂权不能出让的思维必须要突破,一是按照《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五十三条规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行政许可,行政机关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的方式作出决定,可以说,对河道采砂权公开有偿出让是符合《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五十三条立法精神的;二是安徽、江西等省对河道采砂权出让已作出了有益尝试;三是xx县人民政府2023年9月12日发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意见》中,就把采砂作为国有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重要项目,县监察局多次督办。因此县水利局起草了《xx县河道采砂权有偿出让办法(试行)》报县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颁布实施,通过几个月的实践,市场化运作初步取得成功,已有二个采砂点成功出让,出让金达225万元。
84位用户关注
25位用户关注
23位用户关注
101位用户关注
60位用户关注
32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16位用户关注
31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