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强化乡镇工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强化乡镇工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农民工是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会组织的新成员。据统计,目前全国有农民工2.1亿人,已加入工会组织的有7000万人。这么一支庞大职工队伍,如何组织和管理?他们的合法权益如何依法维护?是我们各级工会组织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的社角是农民工维权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结合学习实践发展观活动中,对我县的农民工构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经统计,我县目前外出,县内,外来农民进城、进企业务工人员(含季节性)9825人,其中长年 在县外,在城内企业,服务业务工人员4300余人,工种为加工业、服务业、运输业、销售业等行业,工资基本在800——20xx——3000元之间,且不稳定。全县8个乡镇均建立了工会组织,只是工会主席配备没有明确。根据我县农民工的情况,以乡镇、村为基本单位,建立工会组织,使农民工有一个稳定的“职工之家”,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组织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农民工的特殊性决定了应当尽快建立乡镇、村工会组织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产物。农民工就其身份来说,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农民工是企业管理的员工。农民工从进城、进入企业的那一天起,他们就是企业员工的一分子。农民工一般是以劳动合同制形式进入企业的,也就是说,在劳动合同期内,是由企业负责管理的。但是,劳动合同到期或者因为不符合企业用工的要求而被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就不再对其负责。特别是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往往都具有时间短(即:季节性、工期性、临时性用工)、技术含量不高等特点,其工作单位极不稳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所以,要由一个企业来实施对农民工稳定而有效的管理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农民工又是乡镇、村管辖的村民。乡镇、村不仅是农民工的出生地,而且是他们的户籍所在地。他们的家,他们的血缘关系,他们的田地和山林,他们的根基都在乡镇、村。这是他们永远不能割舍的地方。去年年底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有20xx多万名农民工离开了企业,在没找到新的工作的情况下,他们的选择是返乡,回到自己的故乡——乡镇、村。我县也有近1200多人回乡,有的是少数民族村的,他们有土地,有的是没有土地的,他(她)们又要在当地寻找临时性工作谋生,有的可能挣到钱寻找合适的地方做些小买卖和开辟商埠,又有的可能待业等等。这都说明,乡镇、村是农民工的根基、是农民工的故土、是农民工真正稳定的家。因此,在乡镇、村建立起工会组织,为农民工建立一个稳定的“职工之家”,充分发挥乡镇、村工会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中的积极作用,是工会组织建设的客观要求。
我国工会组织组建的基本要求是: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面对着农民工群体,工会组织有责任把他们组织起来。有的人也许会提出,我们不是已经建立了乡镇、村工会组织吗?但现实情况是,过去建立的乡镇工会是针对乡镇企业和乡镇机关而设立的。这些工会组织工作的对象和工作的职能都没有涉及到广大的农民工群体。现在提出加强乡镇工会组织建设,组建村工会组织网络,是依靠现有的行政建制,在凡是有农民工的乡镇、村分别建立起以服务农民工群体,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主要职责的工会组织网络。这种工会组织网络,不但能为农民工建立一个稳定的“职工之家”,而且,可以覆盖到所有的农民工群体,这就必然会得到广大农民工的普遍拥护。
二、构建以服务农民工为主要职责的乡镇、村工会组织,形成县、乡镇、村三级工会组织网络
凡是有农民工(包括在当地外出的农民工)的乡镇、村原则上都要建立工会组织。按照职工成份的变化,乡镇设立工会组织,有条件的乡镇可设立乡镇总工会。乡镇设立的工会在乡镇党委、县总工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要求由乡、镇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工会主席,又要求设同级副职的工会主席。乡镇工会要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全面承担起对乡镇所属的单位、村工会组织的领导责任,同时指导、协调、督促所辖基层工会对职工和农民工的管理。凡是有农民工的村也要建立起工会组织。村工会在村党支部和上级工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要求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工会主席,负责对农民工的管理,为本村的农民工建立一个稳定的“职工之家”,切实为务工人员维护权益。
三、乡镇、村工会组织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
乡镇、村工会组织在为农民工服务方面应承担以下几项基本职责。(1)负责所控范围内所有农民工的会籍管理工作。农民工的入会要简单。只要口头申请,就可以注册入会,并建立起会籍档案。(2)负责对农民工的就业和创业培训。培训工作应以乡镇工会为主体,对农民工实施就业培训,培训点可以在乡镇,也可以在村,要因地制定。要结合“四三二一”、“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等工作抓好职业、技能等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为其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对那些返乡的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并提供相关政策配套服务。(3)负责对农民工实施就业安排工作。要根据劳动就业部门,上级工会组织提供的就业信息,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工就业,并对就业后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服务。(4)负责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尤其是对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意外伤害的处理,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及时进行处理,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5)负责党的关于农民工政策的落实,及时为农民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工伤险、意外伤害险。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广大农民工手中。
乡镇、村工会组织要正确处理乡镇党委和上级工会的关系。乡镇工会必须接受党委和县总工会的双重领导,在乡镇党委和在县总工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村工会是工会的基层组织,必须在村党支部和乡镇工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这样就形成了在党领导下的县、乡镇、村(基层)三级工会组织网络,并通过这个庞大的组织网络实施对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由农民工这一个特殊群体的特点决定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会组织网络。
四、加强为农民工服务的乡镇工会组织建设,建立村工会组织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1、有利于实施“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就目前而言,我们各级工会组织对农民工的管理还处在一个相对松散的阶段。就农民工所在的企业来说,有的企业没有把农民工纳入本企业本单位工会管理的范围。就农民工所在的村来说,由于没有工会组织,农民工没有自己的“职工之家”。根据全总的统计,目前,我国现有2.1亿农民工只有7000万人加入了工会组织。可见我们工会的组建工作不到位。再从维权这个角度分析,原本属于工会组织的职能,如送温暖等工作,由于工会组织的不健全,不得不由党和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所代替。因此,加强乡镇工会组织建设,组建村工会组织,实施“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会工作方针的重要举措,就能从根本上把农民工组织起来,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有利于党的一系列农民工政策的落实。党和各级政府对农民工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措施。从为农民工“讨”工资开始到现在可以为农民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等等。对农民工可以说是关怀备至。那么,这些政策措施如何才能落到实处,让所有的农民工都享受到党的政策的关怀?加强乡镇工会组织建设,建立村工会,就可以由工会组织来组织实施。这样,不仅可以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而且,可以惠及到所有的农民工。
3、有利于团结动员最广大农民工群体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农民工既是一个庞大的职工群体,又是一种庞大的社会力量。通过加强乡镇工会组织建设,建立村工会组织,就可以依照工会法和工会章程,把这支队伍合法地组织起来,并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积极作用,团结动员广大农民工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建功立业。
第2篇 强化乡镇统计工作的情况调研报告
强化乡镇统计工作的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基础统计工作是政府统计系统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是反映农村经济发展及各种数据搜集的源头,是宣传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基础,更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保证源头数据准确可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新时期,乡镇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过程中担负的责任更为重大。然而,_____市乡镇统计工作能否适应新时期统计工作的发展要求?源头数据质量又怎样呢?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乡镇统计机构建设与当前肩负的工作任务不尽适应,人员素质与质量要求有差距,统计体制改革亟待加强。
一、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
乡镇统计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提高农村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乡镇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统计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关系到统计调查资料的准确、全面,从而关系到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因此,切实加强新时期乡镇基层基础统计工作,将是我国统计事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既可以促进农村统计事业健康发展,又能牢牢把好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对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对整个统计事业的蓬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乡镇统计人员已配备到位。20xx年,_____市17个乡镇区中均成了统计信息中心,以取代过去的统计办公室,共配备统计人员68人,每个乡镇3-4人。从文化程度看,大专及以上59人,高中及中专9人;按配备资格分,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65人,无统计从业资格证的3人。
2、乡镇统计办公全部达标。据统计调查,_____市所有乡镇区都有专门办公室一到两间,办公设施齐全,共拥有微机21台,数据整理基本实现自动化。
3、乡镇统计办公经费没有保障。目前,_____市所属的17个乡镇区统计机构全年办公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自身的工作性质,统计部门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长远的、隐性的,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在多数领导的心目中,统计部门作用是有限的,地位是不高的。再加之地方财政状况困难,县级统计部门都只能解决有限的工作经费,乡镇统计机构的工作经费根本就无从谈起,进不了乡镇财政预算;少数乡镇统计人员报送报表的差旅费和必要的电话费都无法保证,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就可想而知了。
4、文化程度虽较高,但业务素质较差。目前,_____市17个乡镇统计人员中,虽然都是大中专毕业生,但具有统计职称者寥寥无几,统计专业水平偏低,很难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统计事业发展历程来看,在上级统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目前统计工作现状与
八、九十年代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再上一个台阶仍有很大难度。当前乡镇统计工作难以更好开展,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少,任务重,统计队伍不稳定,工作难尽力。乡镇统计员执行乡镇综合统计功能,履行各种统计调查职责,其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然而,该市乡镇统计机构仅配备3-4名人员,与其担负的工作相比,差距很大,极不对等。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乡镇企业、个体和私营经济迅速发展,统计对象数量急速增加,统计人员的工作任务量愈来愈大;二是由于乡镇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统计员一人兼数职的现象比较普遍,专心做本职工作的精力与时间受到严重影响。三是乡镇统计工作责任大、要求高、待遇低,其他工作岗位要么省心省力,要么有利可图,而统计一无所有,没有摊上的绕道走,摊上的设法逃,大部分乡镇统计员一年一换,有的甚至一年几换,乡镇统计人员变动频繁。而县级统计部门对乡镇统计人员不管人员编制,不管经费,所以乡镇在调换统计人员时根本不与统计局协商,几乎每年都是一张张新面孔或业务生疏的新手,这就势必影响到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连贯性,影响到统计工作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迟报、漏报现象难以避免,进而影响到县级统计部门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全面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
2、业务素质较低,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障。由于统计人员事务性工作较多,很少系统学习统计业务和微机知识,专业素质相对于任务则捉襟见肘,统计台帐、报表汇总仍是手工操作。统计手段落后,致使工作效率低,报表差错率随之增加。加之少数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根本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有时官出数字,有时闭门造车,基层统计源头数据的质量是否真实可信,就得打上一个问号了。
3、统计调查对象多,配合差,数据难收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二、三产业急速增长,结构日趋复杂,农村统计调查对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更大难度。加之受利益方面因素的影响,集体企业按需上报,对付税务部门和统计部门用两本帐,个体和私 营企业瞒报、迟报、不报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乡镇统计资料的收集非常困难。
4、统计力量、统计经费与统计工作任务之间不协调,工作难开展。乡镇统计人员少、地位低、待遇差。由于统计部门自身没有收入,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完全要靠财政拨款,普查、抽样调查、临时调查以及各种正常的业务活动,都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乡镇统计人员业务经费不能及时保障,而统计工作时效性又强,他们只好疲于应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求业绩,领导干预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数据实报难。统计数据是考核评比的主要量化指标,直接影响到地区和个人的利益。统计部门在业务上受上级指导,在人员经费上归地方领导,造成其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方领导,导致统计数据抗干扰的能力差。因此,有些领导为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取得优良的“政绩”,不择手段,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凭空编造统计数据,有的授意、指使下级虚报统计数据,有的甚至对“不听招呼”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由于统计执法工作因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执行到位,“官出数字”也就不难理解了。因而《统计法》对于那些想着政治前途、捞点政治资本的基层领导来说,已没有什么威慑力,长官意识始终贯穿着乡镇统计工作。基于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统计数据人为因素干扰较大。
四、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思考及对策
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统计数据质量,不利于农村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做好农村统计工作,为各级领导决策农村社会经济问题作好参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从而提高农村统计数据质量。
1、提高认识,加强乡镇统计工作领导。各级政府和统计部门,要提高对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乡镇基层统计基础建设,是提高农村统计工作水平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农村统计改革顺利进行的客观要求,是确保农村统计工作能够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客观要求。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领导,摸清情况,抓住重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在工作中,县级政府统计部门要真正负起领导和指导责任,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各方面工作。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乡镇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前沿,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既要履行统计执法职责,又要完成统计普法任务,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要把统计知识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首先,县(市)统计局要通过办班、讲座、函授等多种形式,组织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学习,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执法普法能力;学习统计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调查能力与综合评估核算能力。其次上级业务部门要加强指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以此保证基层统计工作的全面、圆满完成。
3、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保证统计工作的健康开展。普法是基础。一是统计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守法,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排除对统计数据的行政干预,要敢于依法保护统计机构的完整性和统计队伍的稳定性。二是行政统计部门要把统计法律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不论在报表上报时,还是在统计数据的发布与开发中,都要坚持以统计法律法规为标准,以统计方法制度为准绳,捍卫统计工作的严肃性。三是坚持执法。把统计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统计基础长期得不到改善、统计数据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的乡镇作为统计执法的重点,严查深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实现统计工作的根本改善。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充分利用“
2、4”全国普法宣传日、“五五”普法、各种会议及活动进行广泛宣传《统计法》。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4、加大统计体制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力度,切实规范基层统计调查行为,减轻基层统计工作负担。改革现行的基层统计工作人员配备制度,建立稳固的基层统计机构和人员,大力提高乡镇统计整体工作水平,统计方法制度能否更贴切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有实质的意义和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稳定队伍,完善机构,巩固职能地位。
5、要把统计基础工作建设作为统计执法和统计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确保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数出有门,报出有据,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实情,真正使统计工作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温度计。要督促乡镇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制度,建立健全统计数字质量检查制度和审核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实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业绩挂钩。同时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数据评估制度,实行数据质量责任制,全方位加大审核和评估力度。
6、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应从法律上对乡镇统计工作予以保证。现行的《______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河南省统计管理条例》在统计机构的设置中,对乡镇人民政府的要求是应当设置专职或兼职的统计员。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市乡镇一级均设立了统计信息统计中心,并明确了人员,但均附属于经济发展办公室,人、财、物不独立,工作中掣肘现象严重,专人不专、处境尴尬,难以理直气壮的对辖区内的统计调查对象开展管理,建议相关机构进行调研,从立法角度切实加强和提高乡镇统计工作。
第3篇 强化乡镇统计工作的情况调查报告
乡镇基础统计工作是政府统计系统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是反映农村经济发展及各种数据搜集的源头,是宣传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基础,更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保证源头数据准确可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新时期,乡镇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过程中担负的责任更为重大。然而,**市乡镇统计工作能否适应新时期统计工作的发展要求?源头数据质量又怎样呢?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乡镇统计机构建设与当前肩负的工作任务不尽适应,人员素质与质量要求有差距,统计体制改革亟待加强。
一、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
乡镇统计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提高农村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乡镇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统计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关系到统计调查资料的准确、全面,从而关系到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因此,切实加强新时期乡镇基层基础统计工作,将是我国统计事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既可以促进农村统计事业健康发展,又能牢牢把好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对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对整个统计事业的蓬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乡镇统计人员已配备到位。2023年,**市17个乡镇区中均成了统计信息中心,以取代过去的统计办公室,共配备统计人员68人,每个乡镇3-4人。从文化程度看,大专及以上59人,高中及中专9人;按配备资格分,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65人,无统计从业资格证的3人。
2、乡镇统计办公全部达标。据统计调查,**市所有乡镇区都有专门办公室一到两间,办公设施齐全,共拥有微机21台,数据整理基本实现自动化。
3、乡镇统计办公经费没有保障。目前,**市所属的17个乡镇区统计机构全年办公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自身的工作性质,统计部门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长远的、隐性的,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在多数领导的心目中,统计部门作用是有限的,地位是不高的。再加之地方财政状况困难,县级统计部门都只能解决有限的工作经费,乡镇统计机构的工作经费根本就无从谈起,进不了乡镇财政预算;少数乡镇统计人员报送报表的差旅费和必要的电话费都无法保证,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就可想而知了。
4、文化程度虽较高,但业务素质较差。目前,**市17个乡镇统计人员中,虽然都是大中专毕业生,但具有统计职称者寥寥无几,统计专业水平偏低,很难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统计事业发展历程来看,在上级统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目前统计工作现状与八、九十年代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再上一个台阶仍有很大难度。当前乡镇统计工作难以更好开展,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少,任务重,统计队伍不稳定,工作难尽力。乡镇统计员执行乡镇综合统计功能,履行各种统计调查职责,其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然而,该市乡镇统计机构仅配备3-4名人员,与其担负的工作相比,差距很大,极不对等。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乡镇企业、个体和私营经济迅速发展,统计对象数量急速增加,统计人员的工作任务量愈来愈大;二是由于乡镇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统计员一人兼数职的现象比较普遍,专心做本职工作的精力与时间受到严重影响。三是乡镇统计工作责任大、要求高、待遇低,其他工作岗位要么省心省力,要么有利可图,而统计一无所有,没有摊上的绕道走,摊上的设法逃,大部分乡镇统计员一年一换,有的甚至一年几换,乡镇统计人员变动频繁。而县级统计部门对乡镇统计人员不管人员编制,不管经费,所以乡镇在调换统计人员时根本不与统计局协商,几乎每年都是一张张新面孔或业务生疏的新手,这就势必影响到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连贯性,影响到统计工作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迟报、漏报现象难以避免,进而影响到县级统计部门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全面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
2、业务素质较低,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障。由于统计人员事务性工作较多,很少系统学习统计业务和微机知识,专业素质相对于任务则捉襟见肘,统计台帐、报表汇总仍是手工操作。统计手段落后,致使工作效率低,报表差错率随之增加。加之少数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根本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有时官出数字,有时闭门造车,基层统计源头数据的质量是否真实可信,就得打上一个问号了。
3、统计调查对象多,配合差,数据难收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二、三产业急速增长,结构日趋复杂,农村统计调查对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更大难度。加之受利益方面因素的影响,集体企业按需上报,对付税务部门和统计部门用两本帐,个体和私营企业瞒报、迟报、不报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乡镇统计资料的收集非常困难。
4、统计力量、统计经费与统计工作任务之间不协调,工作难开展。乡镇统计人员少、地位低、待遇差。由于统计部门自身没有收入,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完全要靠财政拨款,普查、抽样调查、临时调查以及各种正常的业务活动,都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乡镇统计人员业务经费不能及时
保障,而统计工作时效性又强,他们只好疲于应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求业绩,领导干预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数据实报难。统计数据是考核评比的主要量化指标,直接影响到地区和个人的利益。统计部门在业务上受上级指导,在人员经费上归地方领导,造成其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方领导,导致统计数据抗干扰的能力差。因此,有些领导为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取得优良的“政绩”,不择手段,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凭空编造统计数据,有的授意、指使下级虚报统计数据,有的甚至对“不听招呼”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由于统计执法工作因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执行到位,“官出数字”也就不难理解了。因而《统计法》对于那些想着政治前途、捞点政治资本的基层领导来说,已没有什么威慑力,长官意识始终贯穿着乡镇统计工作。基于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统计数据人为因素干扰较大。
四、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思考及对策
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统计数据质量,不利于农村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做好农村统计工作,为各级领导决策农村社会经济问题作好参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从而提高农村统计数据质量。
1、提高认识,加强乡镇统计工作领导。各级政府和统计部门,要提高对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乡镇基层统计基础建设,是提高农村统计工作水平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农村统计改革顺利进行的客观要求,是确保农村统计工作能够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客观要求。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领导,摸清情况,抓住重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在工作中,县级政府统计部门要真正负起领导和指导责任,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各方面工作。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乡镇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前沿,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既要履行统计执法职责,又要完成统计普法任务,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要把统计知识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首先,县(市)统计局要通过办班、讲座、函授等多种形式,组织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学习,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执法普法能力;学习统计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调查能力与综合评估核算能力。其次上级业务部门要加强指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以此保证基层统计工作的全面、圆满完成。
3、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保证统计工作的健康开展。普法是基础。一是统计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守法,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排除对统计数据的行政干预,要敢于依法保护统计机构的完整性和统计队伍的稳定性。二是行政统计部门要把统计法律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不论在报表上报时,还是在统计数据的发布与开发中,都要坚持以统计法律法规为标准,以统计方法制度为准绳,扞卫统计工作的严肃性。三是坚持执法。把统计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统计基础长期得不到改善、统计数据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的乡镇作为统计执法的重点,严查深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实现统计工作的根本改善。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充分利用“12、4”全国普法宣传日、“五五”普法、各种会议及活动进行广泛宣传《统计法》。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4、加大统计体制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力度,切实规范基层统计调查行为,减轻基层统计工作负担。改革现行的基层统计工作人员配备制度,建立稳固的基层统计机构和人员,大力提高乡镇统计整体工作水平,统计方法制度能否更贴切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有实质的意义和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稳定队伍,完善机构,巩固职能地位。
5、要把统计基础工作建设作为统计执法和统计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确保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数出有门,报出有据,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实情,真正使统计工作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温度计。要督促乡镇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制度,建立健全统计数字质量检查制度和审核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实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业绩挂钩。同时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数据评估制度,实行数据质量责任制,全方位加大审核和评估力度。
6、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应从法律上对乡镇统计工作予以保证。现行的《______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河南省统计管理条例》在统计机构的设置中,对乡镇人民政府的要求是应当设置专职或兼职的统计员。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市乡镇一级均设立了统计信息统计中心,并明确了人员,但均附属于经济发展办公室,人、财、物不独立,工作中掣肘现象严重,专人不专、处境尴尬,难以理直气壮的对辖区内的统计调查对象开展管理,建议相关机构进行调研,从立法角度切实加强和提高乡镇统计工作。
第4篇 强化乡镇统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基础统计工作是政府统计系统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是反映农村经济发展及各种数据搜集的源头,是宣传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基础,更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保证源头数据准确可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新时期,乡镇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过程中担负的责任更为重大。然而,xx市乡镇统计工作能否适应新时期统计工作的发展要求?源头数据质量又怎样呢?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乡镇统计机构建设与当前肩负的工作任务不尽适应,人员素质与质量要求有差距,统计体制改革亟待加强。
一、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
乡镇统计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提高农村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乡镇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统计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关系到统计调查资料的准确、全面,从而关系到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因此,切实加强新时期乡镇基层基础统计工作,将是我国统计事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既可以促进农村统计事业健康发展,又能牢牢把好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对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对整个统计事业的蓬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乡镇统计人员已配备到位。xx年,xx市 7个乡镇区中均成了统计信息中心,以取代过去的统计办公室,共配备统计人员68人,每个乡镇3-4人。从文化程度看,大专及以上59人,高中及中专9人;按配备资格分,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65人,无统计从业资格证的3人。
2、乡镇统计办公全部达标。据统计调查,xx市所有乡镇区都有专门办公室一到两间,办公设施齐全,共拥有微机2 台,数据整理基本实现自动化。
3、乡镇统计办公经费没有保障。目前,xx市所属的 7个乡镇区统计机构全年办公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自身的工作性质,统计部门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长远的、隐性的,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在多数领导的心目中,统计部门作用是有限的,地位是不高的。再加之地方财政状况困难,县级统计部门都只能解决有限的工作经费,乡镇统计机构的工作经费根本就无从谈起,进不了乡镇财政预算;少数乡镇统计人员报送报表的差旅费和必要的电话费都无法保证,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就可想而知了。
4、文化程度虽较高,但业务素质较差。目前,xx市 7个乡镇统计人员中,虽然都是大中专毕业生,但具有统计职称者寥寥无几,统计专业水平偏低,很难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统计事业发展历程来看,在上级统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目前统计工作现状与八、九十年代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再上一个台阶仍有很大难度。当前乡镇统计工作难以更好开展,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少,任务重,统计队伍不稳定,工作难尽力。乡镇统计员执行乡镇综合统计功能,履行各种统计调查职责,其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然而,该市乡镇统计机构仅配备3-4名人员,与其担负的工作相比,差距很大,极不对等。
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乡镇企业、个体和私营经济迅速发展,统计对象数量急速增加,统计人员的工作任务量愈来愈大;
二是由于乡镇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统计员一人兼数职的现象比较普遍,专心做本职工作的精力与时间受到严重影响。
三是乡镇统计工作责任大、要求高、待遇低,其他工作岗位要么省心省力,要么有利可图,而统计一无所有,没有摊上的绕道走,摊上的设法逃,大部分乡镇统计员一年一换,有的甚至一年几换,乡镇统计人员变动频繁。
而县级统计部门对乡镇统计人员不管人员编制,不管经费,所以乡镇在调换统计人员时根本不与统计局协商,几乎每年都是一张张新面孔或业务生疏的新手,这就势必影响到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连贯性,影响到统计工作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迟报、漏报现象难以避免,进而影响到县级统计部门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全面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
2、业务素质较低,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障。由于统计人员事务性工作较多,很少系统学习统计业务和微机知识,专业素质相对于任务则捉襟见肘,统计台帐、报表汇总仍是手工操作。统计手段落后,致使工作效率低,报表差错率随之增加。加之少数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根本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有时官出数字,有时闭门造车,基层统计源头数据的质量是否真实可信,就得打上一个问号了。
3、统计调查对象多,配合差,数据难收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二、三产业急速增长,结构日趋复杂,农村统计调查对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更大难度。加之受利益方面因素的影响,集体企业按需上报,对付税务部门和统计部门用两本帐,个体和私营企业瞒报、迟报、不报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乡镇统计资料的收集非常困难。
4、统计力量、统计经费与统计工作任务之间不协调,工作难开展。乡镇统计人员少、地位低、待遇差。由于统计部门自身没有收入,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完全要靠财政拨款,普查、抽样调查、临时调查以及各种正常的业务活动,都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乡镇统计人员业务经费不能及时保障,而统计工作时效性又强,他们只好疲于应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求业绩,领导干预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数据实报难。统计数据是考核评比的主要量化指标,直接影响到地区和个人的'利益。统计部门在业务上受上级指导,在人员经费上归地方领导,造成其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方领导,导致统计数据抗干扰的能力差。因此,有些领导为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取得优良的“政绩”,不择手段,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凭空编造统计数据,有的授意、指使下级虚报统计数据,有的甚至对“不听招呼”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由于统计执法工作因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执行到位,“官出数字”也就不难理解了。因而《统计法》对于那些想着政治前途、捞点政治资本的基层领导来说,已没有什么威慑力,长官意识始终贯穿着乡镇统计工作。基于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统计数据人为因素干扰较大。
四、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思考及对策
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统计数据质量,不利于农村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做好农村统计工作,为各级领导决策农村社会经济问题作好参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从而提高农村统计数据质量。
1、提高认识,加强乡镇统计工作领导。各级政府和统计部门,要提高对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乡镇基层统计基础建设,是提高农村统计工作水平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农村统计改革顺利进行的客观要求,是确保农村统计工作能够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客观要求。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领导,摸清情况,抓住重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在工作中,县级政府统计部门要真正负起领导和指导责任,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各方面工作。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乡镇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前沿,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既要履行统计执法职责,又要完成统计普法任务,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要把统计知识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首先,县(市)统计局要通过办班、讲座、函授等多种形式,组织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学习,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执法普法能力;学习统计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调查能力与综合评估核算能力。其次上级业务部门要加强指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以此保证基层统计工作的全面、圆满完成。
3、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保证统计工作的健康开展。普法是基础。一是统计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守法,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排除对统计数据的行政干预,要敢于依法保护统计机构的完整性和统计队伍的稳定性。二是行政统计部门要把统计法律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不论在报表上报时,还是在统计数据的发布与开发中,都要坚持以统计法律法规为标准,以统计方法制度为准绳,捍卫统计工作的严肃性。三是坚持执法。把统计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统计基础长期得不到改善、统计数据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的乡镇作为统计执法的重点,严查深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实现统计工作的根本改善。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充分利用“ 2、4”全国普法宣传日、“xx”普法、各种会议及活动进行广泛宣传《统计法》。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4、加大统计体制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力度
28位用户关注
73位用户关注
88位用户关注
55位用户关注
6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