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城乡建设工作专题调研报告模板(12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6:05:04 热度:13

城乡建设工作专题调研报告模板(12篇)范文

第1篇 城乡建设工作专题调研报告模板

一、基本情况

为认真收集、汇总好相关单位2023年在城乡建设工作取得的经验成绩,摸清主要困难,更好地围绕xx届xx全会精神、省委xx届七次全会精神计划好明年的工作,12月2日-6日,县城乡建设调研组赴11个单位,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专题调研。调研组主要围绕各单位的工作亮点、存在困难、来年工作思路及对县委、政府的意见建议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并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掌握到了各单位在服务城乡建设中的一些具体情况,并提出一些初步的意见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二、主要亮点

(一)城乡规划工作取得新突破

城市规划编制方面:《县城市总体规划(2022-2022)》于2023年10月22日获市人民政府审批同意。完成了城市燃气、绿地系统统、应急避难场所等专项规划及黄坊片区、新区、城北片区、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了南五路至高速出口地块城市设计及城区部分路网道路景观设计,实现了近期建设规划的全覆盖。村镇规划编制方面:完成了2023年的土坯房集中改造点83个村庄建设规划和百里湘江范围内的65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完成了全县19个乡镇的村庄布点规划;开展了西江、门岭、麻州、珠兰等4个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和周田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面:开展了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衔接调整,同时做好县、乡规划数据库成果纠错并启动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调整)工作,编制完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2-2023年)实施评估报告》,现已经过省厅专家组评审。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一是正在编制《县农村环境保护规划》,争取纳入建设“美丽中国”行动计划实施试点县。二是编制了县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环境保护八年规划,现已完成送审稿。三是积极参与联合国中国区“环境规划优秀示范城市”评选活动。5月20日,受联合国环境署、新华社非洲总社邀请,县环保局主要领导前往非洲肯尼迪联合国总部,参加“明月行动,绿色中国梦”责任论坛等相关活动,并成为全国获得联合国环境署“2023年环境规划优秀示范城市”的县级城市,并为我县颁发了奖牌和证书。

(二)城乡面貌整治工作取得新进展

“两违”整治方面:从县规划建设局、国土局、公安局、城管局抽调相关人员,并从社会上招聘了30名协管员,组建了“两违”整治综合执法大队,通过抓宣传、抓调查、抓打击、抓建章,有力的遏制了“两违”现象的发生。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方面:对6个违法用地图斑(宗地数4宗)进行了立案查处,相关责任人已移交纪检监察部门立案处理,目前我县2023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成果已顺利通过市级验收,数据通过省厅审核。通过例行督察和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全县上下形成了依法管地用地的良好氛围。水环境及河道整治方面: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工作已全面启动,省水利厅已定把我县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呈报到水利部审批,已聘请省水科院专家来我县调研,相关设计工作正在进行中。围绕我县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对全县水库水环境进行整治,开展了水库水源地的保护,努力打造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开展了规范性码头建设,整顿禁采区内砂场。14个规范性码头总投资1750万元,到位资金1750万元,已拨付资金800万元,可于本月底完工并交付使用。拆除了禁采区和延伸禁采区内的11户砂场,叫停了8户影响绿道建设的砂场。

(三)城乡建设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新提升

建筑市场安全管理方面:一是全面实行项目法人制、合同备案制、项目经理责任制、施工图审查备案制、施工许可等制度,对应监理工程实施强制监理,受监工程达到100%。二是严格施工现场管理,每季度进行了安全质量大检查,全年未发生一起建筑责任安全事故。三是强化了对保障性安居住房的质量监督执法,确保让住房困难群众住上放心房。交通运输市场安全管理方面:在元旦、春节、“两会”、“五一”、“十一”及敏感时期,及时对运输站场、运输企业和重点单位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消除整治安全隐患。电网安全保障方面:通过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事故警示周、安全宣传咨询日、安全文化周和安全生产应急演练等一系列活动,并狠抓了现场安全管控和现场作业安全措施落实,提高了安全生产的精细化水平,有效防范了电网、人身和设备事故。环境安全执法方面:一是着力抓好我县重点企业环保核查整治,对金龙锡业、九二盐业、红山铜业、慧敏矿业、鹰鹏化工等10家重点企业开展环保核查。二是集中力量打击了筠门岭镇下阳村、长岭村、周田镇雷公坝水库、中村乡曾坑村等8家(次)非法电子垃圾焚烧项目。取缔了富城乡小砂村1家非法焚烧轮胎厂项目。

(四)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城建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我县把城市建设作为一个总体项目和系列子项目进行运作,以项目板块化理念来推进整个城市建设。先后高标准完成了周田“两新”、第三小学、新职校、会杉线升级改造等一大批重点城建项目,完成了城市主干道综合改造;投资13亿元、规划面积达2.14平方公里的新区和投资6亿多元的县城“三江六岸”路堤景观工程、投资3亿元的环城南路改造工程、投资40亿元的台商基地、投资16.13亿元的百里湘江绿色通道工程等一批重大城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尤其是2023年,我县积极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按照“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一批在建项目、按期竣工一批重点项目”的工作思路,计划实施178个项目,其中城建项目75个,总投资约129亿元,是我县城市建设历项目最多、规模的一年。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方面:①济广高速出口路林岗大桥以南整治改造工程。已征土地214.687亩,未征土地86.133亩;房屋丈量6户4264.48平方米,签订房屋拆迁协议1户807.76平方米,未签房屋拆迁协议14户。②百里湘江绿色通道工程:正按照指挥部的部署有序组织实施,工程进展良好。③、林岗、湘水大桥拓宽工程:三座大桥已开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下部构造桩基础施工工作,预计年底可完成水下桩基础、系梁及部分立柱、盖梁等工程施工。重点项目建设的有力推进,拉动了固投的快速持续增长。全县500万元以上固投按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最长增速为46.6%,月均完成投资8.3亿元。

(五)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赣龙铁路、鹰梅铁路工作进展顺利。赣龙铁路扩能工程征地拆迁方面已经基本全面完工,现正进入收官阶段;鹰梅铁路前期工作积极跟进,且各项工作正在提速。10月12日,铁路总公司组织召开了鹰梅铁路调整预可研审查会,并通过了预可研报告。11月15日鹰梅铁路设计人员到我县勘察设计境内线路走向及火车站场设置,进一步调整优化线路设计方案,争取今年底或明年初通过国家发改委立项,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二是干线公路和通组公路建设顺利实施。全长33.6公里的会杉线公路升级改造工程于2023年9月顺利完工并交付使用,完成工程总投资2.74亿元;全长25.64公里的站塘至洞头公路改造工程已完成总量的95.6%。筠门岭至清溪公路改造工程:全长16.7公里的筠清线公路已完成总投资的90%。通村组路已完成39条,计47.7公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开展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今年完成了10座2023年开工加固的国家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9座省级规划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工1座,其余18座水库正在施工,预计在今年12月份完成12座水库的主体工程施工。二是实施了“三江六岸”路堤景观工程建设。湘江左岸林岗大桥至湘江大桥市政道路5月份开工建设,土石方工程基本完成,完成投资343万元,约占总投资的40%。三是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今年完成了202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3223万元,现已完成57%的工程量;202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为1549万元,该工程由于招投标工作周期长,拖延了施工时间,导致项目开工迟,现只完成10%的工程量。四是开展了电站增效扩容。今年全县有13座水电站列入国家电站增效扩容实施计划,工程总投资3206万元(包括自筹资金400万元),目前到位资金249万元,现在正在开展招投标工作。五是城乡供水一体化稳步推进。实施了2万吨/日供水扩建工程、新区内浑水管迁移、城区管网、新区管网、台商创业基地管网、城区出入口管网及会杉线农饮项目,年度投入资金9117万元。电网建设方面:启动了燕子窝工业园220千伏输变电新增主变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3.19亿元,项目单位已全部进场施工。农网改造年度计划投资3000万元,目前已完成总量的73.33%,整体工程预计在明年3月全面完工。

(六)土地利用及保障工作取得新业绩

一是积极为发展“争指标、保用地”。今年累计报批建设用地4,510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9%。二是对土地进行差别化管理,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障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项目、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的用地需求。为老年福利中心、乡(镇)示范幼儿园、汽车商贸综合市场、国防教育训练基地等60个建设项目4293亩项目用地进行了用地预审(初审)。为禾坑口水电站、高速公路养护中心、汉仙岩游客集散中心、赣龙铁路(段)等19个建设项目办理了8146.56亩划拨供地手续。三是加强了土地出让工作。成立了县土地出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县加快推进土地出让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市场形势科学编制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截至12月5日,共出让土地30宗(含燕子窝工业园改变用途1宗),出让面积1201.45亩,成交总价款7.14亿元。四是积极开展了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创建活动。目前已顺利通过全省节约集约模范县达标考核,经厅长办公会通过,并上报国土资源部审核;县燕子窝工业园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更新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评审,省级工业园区扩区调区工作进展顺利。五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再创佳绩。2023年申报立项规模959.78亩,其中建新区面积460亩,拆旧区面积499.78亩,待省厅组织专家评审,年度增减挂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存在问题

一是重建设轻管理问题严重。换届以来,我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但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基本的管理维护没有得到相应加强,导致诸如农村道路等设施损害严重而无人监管维护。

二是老城区改造建设较薄弱。目前,我县新城区建设推进力度大,乡镇、农村建设也在大力实施当中,但县城老城区的改造建设相对比较滞后,老城区居民面临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比较恶劣,群众对老城区改造的愿望比较迫切。

三是城乡规划执行有待加强。由于群众的规划意识淡薄、各种规划之间的衔接不力等原因,城乡违规违章建设和随意改变土地功能性质、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紧挨道路两旁建房子、拉电线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就造成以后对公路改造时出现新的房屋拆迁和电力杆线迁移的问题。

四是土地实际利用效率不高。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项目建设比较多,很多企业用地需求量大,我县当前用地规模与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城乡建设节约用地与集约用地意识与贯彻落实力度有待加强,土地投资强度必须得到相应提高。

五是征地拆迁工作难度加大。造成征地拆迁难度加大的主要原因有:(1)虽然县里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相对统一,但各指挥部、责任单位对各自的拆迁户额外的利益有高有低,帮助拆迁户解决的问题也不相同,容易造成拆迁户之间的攀比。(2)以往的征地拆迁模式有一定的优势,但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要求,如房屋先拆迁后安置的问题。(3)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特别是房屋拆迁标准相对偏低,拆迁户会权衡补偿资金能否建起新房的问题。另外,随着xx届xx全会的召开,群众对国家土地政策改革的关注度、期待值比较高,对政策的误解误读导致等待观望现象也普遍存在。(4)干部积极性有待加强。由于缺乏激励机制,造成很多征地拆迁干部做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工作没有激情甚至产生厌倦的心态,应付了事。(5)部分公干家庭的拆迁工作难做,在拆迁户中造成比较恶劣的影响。

六是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县是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基础差、财政收入少,能用于城镇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而城镇建设点多面广,显得“僧多粥少”,城镇建设投入压力越来越重。

七是城镇配套功能仍不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人口急剧增加,城镇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的矛盾日益明显。如车站建设、公交服务、城区道路、老城区环境卫生等。

八是部门统筹协调机制不畅。(1)职能部门与乡镇协调配合不畅。如供电部门架设杆线时村民发生矛盾,乡镇协调处理力度不够;部分乡镇对规划意识不强,仍有2个乡镇的总规修编工作没有完成。(2)职能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畅。如工程招投标问题、资金拨付问题、各种规划衔接的问题,等等。造成工作推进难度大,进展偏慢,怠误发展。

九是工程建设管理秩序混乱。由于我县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工程建设量急剧增加,而工程建设主体方的意识薄弱,以及相应的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少、执法难度大、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等原因,造成在实施工程建设过程中手续不齐全、不按程序走、未批先建的现象普遍存在,工程建设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安全施工难以确保落到实处。

四、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1、要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依据县城第四轮总体规划、各片区控规、村庄布局规划等,研究编制全县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规划;加快制定完善小城镇和村庄建设规划;制定完善与城乡建设相配套的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在编制规划中,注重城乡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部门的专业规划相衔接,努力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二是要要体现城乡特色。把的地域特点、文化特色体现在县城、小城镇和村庄建设规划之中,彰显城镇建设的个性,提升城镇建设的文化内涵。应重视城市标志性地带、标志性景观、标志性建筑的规划,避免城乡建设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等同质化问题发生,努力打造城乡建设的亮点。三是要维护规划权威。领导干部要自觉服从规划、带头执行规划、严格落实规划,当好城乡规划的执行员、宣传员、监督员,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维护城乡规划的良好氛围,切实保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和严肃性。

2、要加紧编制好《县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尽快拿出规划成果,争取纳入建设“美丽中国”行动计划实施试点县。

(二)进一步加快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500万以上固投方面:预计2023年全年续建、新建500万以上固投项目73个,总投资110亿元,年内完成投资4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新建项目30个,总投资36.6亿元,预计2023年完成投资16.1元;续建项目43个,总投资73.4亿元,预计2023年完成28.9亿元。城建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全以力赴加快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区路网畅通、百里湘江绿色通道、“三江六岸”路堤景观工程等一系列续建项目。尽快启动城北、城西南、城北二、二等安置小区,城区管道天然气、汽车商贸城,建材专业市场、污水处理厂二期,西北街棚户区改造等一批续建项目。

(三)进一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城镇路网建设。建立快捷、方便、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是现代城镇发展的重要标志。要以县城为枢纽,以乡镇集镇为节点,以新型农村社区为网点,建立起干支衔接、畅通快捷的综合交通体系。一是要突出抓好鹰梅铁路的前期工作。充分利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有利时机,争取在2023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并开展线路测定和施工设计,争取在2023年下半年开工建设,争取在我县设立客运、货运、危化品站及危化品专线。二是要加快城镇路网建设进度。高水平、高标准编制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将县城道路向周边组团县城、重要旅游景点延伸,将县城道路向周边乡镇延伸,将乡镇道路向各中心村延伸。加快推进庄口镇、站塘新区、筠门岭镇新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及县城水东大道东延、教育大道建设、同济大道拓宽、济广高速出口连接线、206国道东移等项目。三是要提升道路建设水平。建议对旧城区的道路进行升级改造,逐步取消主要干道上的绿化带,限度地拓宽路面;对背街小巷加快治理,提高城市路网密度。四是要加强停车场、公交站点等配套设施建设。在新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时,要充分考虑公共交通的需要,必须规划公共停车场、公交停车场,在主要街道同步建设港湾式公交站点。在土地出让、税收等方面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弥补新车站搬迁的资金缺口,尽快实施好新车站的搬迁工作。五是加快县城中心物流园区建设。建成以此为中心辐射南至九二氟盐化工基地,北至西江红狮水泥厂的物流网络。同时加大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

2.建设完善的城镇水、电供应系统。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和重复利用率。针对城区快速发展、用水需求量不断增大的实际,建议加强石壁坑库区的环境保护,确保水质不受污染;加大自来水厂和供水管网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供水量。重点推进会杉线农饮项目、市政管网、台商工业基地管网建设。把推动饮水工程纳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提高社区供水水平。要加快电网改造进度,全力推进燕子窝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及农网升级改造,提升电网供应能力,提高城乡供电质量。

3.加快防洪、水利和环保设施建设。在城市防洪设施建设上,重视现有河流的治理。切实抓好企业的环境监管,落实综合治理规划的建设项目,确保我县百里湘江符合“两个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2023年计划解决规划内剩余4.4057万农村居民和1.074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5座。尽早完成重点水源工程、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的前期设计工作,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收尾。在环保设施建设方面,要特别注意产业集聚区和城市居民集中居住区的排污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加快城市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增加街道和农贸市场垃圾箱的数量,充分利用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生活垃圾。每年选取1-2家条件较好的重点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先进的工艺技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四)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和保障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保障发展用地需求。用足用活《若干意见》政策,想方设法,积极向上争取用地计划指标,及时保障重点产业、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项目用地。二是强化集约节约用地。坚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工作思路,建立源头把关机制,从源头上加快土地供应速度,增强用地单位依法用地意识,着力提高供地率,确保土地报供用道路畅通。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根据市场形势科学编制土地出让计划,合理推出土地。三是做好征地拆迁工作。提前介入,对重点项目工程用地情况进行摸底,积极做好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把好政策法规关,做到程序合法、和谐拆迁、平安拆迁,确保全县重点工程项目及时落地。四是抓好土地出让工作。筹划举办“阳光地产·魅力”专题土地推介会和信息发布会,进一步打开土地市场;严格土地市场准入制度,限制欠缴土地出让金的单位参加土地招拍挂出让;强化土地出让金收缴力度,规范土地出让金收缴程序,确保顺利完成土地出让目标任务,为县域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做贡献。

(五)进一步加快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1.进一步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服务农民、带动乡村的能力。一要制订和落实优惠政策。进一步放宽农村居民到城镇的入户条件;在小城镇范围内收取的土地出让收益、城市维护建设税和配套费,除按规定上缴集中调剂使用的部分外,其余应全额返还给乡镇,用于小城镇公用事业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改革城镇公共设施的价格机制,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费、公平负担的原则确定价格,逐步实行企业化运作;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允许不同集体经济组织之间按照“等质等量,就近方便”的原则进行土地调整交换;运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扶贫移民的政策,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步伐;充分运用村居民自治手段,推进小城镇开发。二要建立财政引导、民间投入、外资进入的多元投入机制。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资金向小城镇建设倾斜;积极争取信贷投入;实行以地生财、以财建镇,限度盘活土地资源,以特许权经营、转让资产权益方式及资产收益抵押方式,筹集建设资金;经营好城镇有形和无形资产,可将市政设施的使用权、经营权实行市场营运,通过转让、拍卖城镇空间、广告经营权、线路经营权、设施冠名权等获得收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个人和外商投资建设和经营自来水厂、燃气、公共交通、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城镇基础设施,或者经商兴办乡镇企业。

2.结合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一是围绕产业建特色社区。有特色产业的村庄,如特色农产品、矿产品、人文和生态旅游等优势明显、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的村庄,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引进或壮大龙头企业,建设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特色产业园区、交易市场、特色商业街区、特色景观旅游区等形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二是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建设新型社区。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中,有序引导农民向县城集中、向产业园区集中、向圩镇集中、向中心村集中,建设一批20户以上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中建设点,建设新型社区。三是结合扶贫移民搬迁建设新型社区。对深山库区、地质灾害威胁区等不宜居住的村庄,结合扶贫搬迁实施整村搬迁,直接进县城、小城镇或产业集聚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第2篇 城乡文化链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创造性地提出打造“城乡文化链”的文化发展战略思路,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探索出一些经验。本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当前我县“城乡文化链”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和推进“城乡文化链”建设的对策进行探讨,为县委、县政府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也为各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打造“城乡文化链”是我县推动县城和乡村文化互动协调发展,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的重要举措。这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系统性工程,对于进一步挖掘地方深厚而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城乡文化资源互动,丰富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摸清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实际情况,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县“城乡文化链”建设,**县委宣传部课题调研组就近年来“城乡文化链”建设情况开展调查研究。此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通过实地走访、对面交流,重点摸清乡镇、村的文化建设现状(包括文化站、室实际使用面积,室外活动场所,藏书,文化建设投入经费,文艺骨干队伍等)、村级农民文化生活现状以及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需求等,分析当前城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如何推进“城乡文化链”建设提出对策参考。

我县“城乡文化链”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县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整合资源,突出“五抓”(抓阵地、抓活动、抓人才、抓产业、抓交流),扎实推进“城乡文化链”建设,一条贯通城乡、颇具活力的文化链条正在逐步形成。xx年10月, 被授予全市唯一的“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

1、抓阵地,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县委、县政府把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切实加强县乡两级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电影院、剧场、图书馆、体育场、文化馆等宣传文化设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县20个乡镇“镇镇建有宣传文化中心”,在乡村、社区共扶持和发展600多个市级、县级宣传文化中心户,现有360多个农民读书社、书吧、文化俱乐部、民间职业剧团、文艺社团活跃在梁鹿大地。近年来,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1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县1442个10户以上自然村,近12万个家庭共享这一文化成果,得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国忠的高度赞肯。此外,全县先后投入3亿多元,建成了西湖公园、火山地质公园,完善了赵家堡、诒安城等一批文化旅游景点,形成了以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主要基点的人文旅游带。

2、抓活动,城乡文化活力不断增强。一方面,每年的重大节庆日、纪念日,都组织举办大型文体活动,如:“党在我心中”文艺晚会,“金浦大地闹元宵”大型文艺踩街,“爱在梁山鹿水间”赈灾义演,“平安·发展”合唱节,富丽超级歌手赛,还有每年一次的元宵大型焰火晚会等,丰富了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以文艺轻骑队为龙头,经常性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带动了各地群众文化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各地在积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节”,寓教于乐,寓理于戏,如:沙西农民文化节、赤湖企业文化节、湖西畲族文化节、杜浔校园文化节、旧镇青年文化节、佛昙屈原文化节、乌石妈祖文化节、赤岭雨霁顶文化节等。此外,**县立足文化积淀深厚、对外影响广泛的优势,对接上级强势媒体承办了多场极具轰动效应的文化活动,如:东南电视台“走进八闽山水间”大型巡演,福建电视台“八闽绝活大比拼”,省歌舞团“共铸诚信**”综艺演出、新疆民族歌舞晚会、厦门卫视“闽南走透透”大型演出等。3、抓人才,文化创作精品迭出。几年来,我们着力挖掘、培养、扶持一批优秀专兼职文艺人才,不断壮大城乡文化队伍。成立了书法、美术、诗词、音乐、舞蹈、摄影、剪纸、戏剧、电影、灯谜、文学、民间文学、民间绝活、根雕、盆景等十多个门类艺术团体,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国家级会员50多个,其中就有103岁中国沿海地区剪纸艺术天才传承者——林桃。以举办各类艺术展览活动、艺术培训班的形式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介人才,例如,继成功举办剪纸艺术节之后,又举办了“庆贺林桃百岁寿辰”等活动,使一批剪纸艺术新人脱颖而出,解决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问题。也催生了一批文艺精品,去年以来,共有70多件(人)次文艺作品(或个人)入选全国性展览或获奖;60多件(篇、人)次入选省级展览或获奖;250多件(篇、人)次获入选市级展演或获奖。同时传帮带出一批“乡土艺术家”,在全县285个行政村和11个场都配备了“文化协管员”。

4、抓产业,增强文化事业发展后盾。采用“以文养文、以商养文”的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和非公经济组织参与创办民营文化企业,辐射带动各级各类文化产业的兴起和繁荣,从而为民间文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近年来,共在城乡各地培植扶持了云集堂、古林斋、陈秋日剪纸艺术馆、高少苹剪纸艺术馆、欧阳艳君剪纸艺术馆、小燕子画室、完颜艺术培训中心、小天鹅艺术培训中心、三禾琴行艺术培训中心、金色时光俱乐部,以及各地的民办(芗、潮)剧团等360多家文化经营实体。特别是依托天福集团实力,建成了天福茶博物院、唐山过台湾石雕园、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高规格的文化传播机构。

5、抓交流,弘扬优秀传统民间文化。重点做响剪纸、妈祖和芗剧文化。我县作为“全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注重挖掘剪纸艺术,多次组团到日本、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斐济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注重发展妈祖文化,xx年应邀赴台湾参加为期126天的环台湾全岛的交流活动,在台湾广大民众中引起轰动,吸引众多台胞前来**朝圣,连续举办了四届“乌石妈祖文化节”,有力地推动了浦台两地的民间文化交流。积极推广芗剧文化,组建了20支以芗剧、潮剧为主的业余演出团体,使芗剧成为“社戏”的主要内容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之一。xx年县芗剧团《大车鼓》赴台湾演出获得成功。通过一系列民间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台胞和海外华人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

我县“城乡文化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的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各地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已跻身“全国文化先进县”行列。但也应当看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我县“城乡文化链”建设也面临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一些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调查中,一些领导干部表示,农村文化建设很重要,但在基层具体工作中,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软指标,抓经济、抓计生才是硬任务、硬指标。这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尤为普遍,一些基层干部一谈到文化建设,就认为这是“花钱”的事,看不到农村文化对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作用,造成对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2、资金投入有限。受传统体制观念的约束,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渠道还比较单一,未能摆脱对政府的依赖,难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办文化的良好格局。各级政府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大部分乡镇文化活动经费基本上没有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向上争取的专项资金对于庞大的农村文化建设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资金投入短缺成为农村文化发展的瓶颈。

3、宣传文化阵地功能和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仍是我县当前文化工作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乡镇文化站场所大多为80年代以前所建,多数在xx年整合成乡镇宣传文化中心。但因没有日常活动经费和有效的运作机制,许多乡镇宣传文化中心运作情况不容乐观,有的业务近乎停顿,有的阵地设施闲置一边,形同虚设。有些乡镇宣传文化中心借寄其他单位或无活动场所,面临萎缩的境地。农村黑板报、高音嗽叭等一些宣传设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未能在舆论宣传和引导方面发挥作用,失去了引领农村文化发展的功能。

4、农村文化专业人员匮乏。乡镇机构改革之后,文化站工作人员的人事权归属乡镇,编制相应减少,文化业务管理“乡镇政府无心管、文化主管部门不便管、最后谁也没管”。目前,全县只有赤湖、深土、佛坛3个乡镇文化站配备文化专干,其他乡镇文化站干部多为其他部门干部兼任,出现了虽有文化专干的编制而人员并非专职专用,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大大弱化了乡镇文化站的职能发挥。县级各种文化机构相对比较健全,但由于编制不足或是有编制又进不了人,非专业人员占据位置,同系统其他单位人员占用编制等因素,导致专业人员匮缺。现在县文化馆编制11人,在编人员仅5人,其中兼职1人,到农村挂职1人,长期在编不在岗的1人,另外借用6人。县图书馆,在编从业人员6人。县博物馆,编制9人,在编从业人员6人。县芗剧团人才流失严重,编制60人,目前在编人员36人,其中在编不在岗就有9人。县文艺轻骑队没有编制,编创、演出人员流动严重,面临青黄不济的问题。

5、农村文化协管员未能发挥效应。目前,从聘用的首批村文化协管员来看,有一部分是冲着每年600元的工作补贴来的,整个队伍的素质良莠不齐,有的根本就拿着钱不做事,未能发挥自身组织带头示范作用,未能发挥本地文化中心户等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对本地不健康演出市场、盗版色情等非法音像制品和出版物市场、黑网吧、游戏机等文化垃圾未能进行有效抵制和防范。

6、还未形成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剪纸、芗剧、书法、美术、木偶、民间舞蹈等传统优势项目,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未得到进一步扶持、宣传和拓展,没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生命力、吸引力不强。如:民间剪纸随着民俗土壤的消失而“边缘化”,老“花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芗剧精品创作力下降,已多年未有如《保婴记》、《母子桥》这样的扛鼎之作诞生;书法、美术创作人才分散,得不到政策上的支助,等等。

加强**“城乡文化链”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打造“城乡文化链”,目的是通过政府引导,城乡联动,充分挖掘整合社会各种文化资源、各类文化实体,激活镇村宣传文化中心和各家文艺组织,丰富城乡各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点线结合地传播传统优秀文化,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文化品位,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县要突出“文明古县、临港大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创业宝地、旅游胜地、台资企业密集地”的定位,紧抓机遇,积极融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解决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在阵地链、活动链、产业链、旅游链、人才链等五方面下功夫,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进一步提升“城乡文化链”建设新层次、新水平,推动城乡文化和谐发展。1、加大文化投入,不断夯实城乡文化阵地链。加强城乡文化阵地建设,是巩固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成果,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举措和有力保障。要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文化资金投入保障体制,拓展文化建设投入渠道。县乡两级财政要统筹规划,加大文化建设投入,积极争取中央、省市专项资金支持,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文化辐射援助,引导社会力量捐助文化事业,为城乡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建设一批有规模、上档次、设施功能齐全、辐射力和渗透力强的文化基础设施。在村一级,要继续推进宣传文化中心户建设,不断加大培育和帮扶力度,通过经费支持、物质帮助和技术指导,切实提高中心户在政策宣传、科技传播、文化娱乐上的中心示范能力,凝聚带动周边群众开展有益的群文活动。在乡镇,要进一步巩固发展宣传文化中心,把乡镇文化站整合起来,充实文化中心管理力量,完善基础配备设施建设,提高乡镇宣传文化中心的服务运作能力,使文化中心成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在县城,要进一步加强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剧场、青少年宫、西湖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运营机制,提高运作能力,高起点、高规格推进县文体中心的规划建设,满足群众享受大型综合性文体活动的需求。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辐射覆盖乡镇、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链条,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共享文化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2、共享文化资源,形成城乡大众文化生活链。用活用好宣传文化阵地,经常性、创造性地组织举办宣传文化活动,实现城乡文化建设成果共享,是打造“城乡文化链”的根本要求。一要在带动上下功夫,突出县文化馆、乡镇宣传文化中心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作用,组建和完善文艺轻骑队,经常性地开展“三下乡”活动,组织举办乡镇(社区)文艺节目汇演、乡镇(社区)书画联展、乡镇(社区)优秀文艺节目展播等,促进乡镇(社区)之间文化资源的共享互动,活跃乡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推动各地群众活动持续、广泛、深入地开展。二要在增实效上下功夫,经常性策划举办镇情镇史宣传、主题读书看报、文艺排演、体育健身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提升宣传文化中心人气,使宣传文化阵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三要在“文化节”上下功夫,在进一步巩固、总结和推广沙西农民文化节、赤湖企业文化节、湖西畲族文化节、杜浔校园文化节、旧镇青年文化节、佛昙屈原文化节等特色文化节的新鲜经验的同时,积极引导其他乡镇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组织举办具有本乡镇特色的宣传文化活动,争取经过几年时间,达到全县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节,形成“一地一品、各具特色”的格局,使文化节在全县遍地开花、异彩纷呈,成为我县文化建设的新优势、新特色、新品牌。

3、发展文化产业链,激活城乡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创新农村文化发展机制、壮大“城乡文化链”的有效途径。要采取“以文养文、以商养文”的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和非公经济组织参与创办民营文化企业,加快城乡文化产业化进程。出台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政策,对近年来培育涌现出来的画廊、剪纸艺术馆、艺术培训中心、传媒公司、民间剧团等文化产业经营实体,给予大力扶持帮助,引导他们走集约型经营发展道路,带动各级各类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要通过在繁荣城区开辟特色文化一条街,鼓励旅游景区设置特色文化产品窗口,成立文化经纪公司等措施,为各类优秀文艺作品提供展示推介平台,为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实力保障,在全社会逐步营造崇尚先进文化、追求高雅艺术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繁荣发展。4、挖掘文化底蕴,打造**特色旅游文化链。我县是全国旅游百强县,滨海、文化、生态三大旅游资源优势突出,东南花都、“唐山过台湾”石雕园、**滨海国家火山地质公园、赵家堡、天福茶博物院等一批4a级风景区分布在城乡各地。打造特色旅游文化链既是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构筑“城乡文化链”的新抓手。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加大宣传推介的力度,深入挖掘整理黄道周文化、陈元光文化、赵家堡文化、赤岭湖西畲乡文化等特色地方文化,打响海滨观光休闲度假、人文景观、朝圣观光、农业观光等特点鲜明、种类齐全的旅游文化品牌,积极协调引导旅游景区定时向群众开放,充分发挥革命烈士陵园、皮定钧陵园、清泉岩红军洞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纪念活动,激发全县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爱乡热情。特别是要突出对台文化优势,整合资源,以“11·18”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东南花都)为契机,以乌石妈祖文化、威惠庙元光文化为纽带;以石雕园、茶博物院为窗口;以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平台;以火山地质公园为媒介,打造浦台“五缘”旅游文化圈,展现两地之间的“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法缘相循、商缘相连、文缘相承”,促进浦台文化交流,增强两岸人民的认同感。

5、加强队伍建设,构筑城乡文化传播链。文化人才是和谐文化建设最具活力因素,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具体实施者。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正确人才观,确实采取措施,挖掘、培养、扶持一批优秀专兼职文艺人才,不断壮大城乡文化队伍,形成一条门类齐全、水准较高的城乡文化传播链。一是要充分发挥各类文艺团体的媒介作用,发展乡镇文艺爱好者协会,联络团结广大的文艺工作者,繁荣书法、美术、诗词、音乐、舞蹈、摄影、剪纸、戏剧、电影、灯谜、文学、民间文学、民间绝活、根雕、盆景等各门类艺术创作,催生更多更多体现和谐精神、讴歌真善美的,富有时代气息和**特色的精品佳作。二是要发挥优秀文艺人才的“酵母”效应,以文艺轻骑队送戏下乡、艺术援助和农民工知心台服务进企业等行之有效的形式,传帮带出一批“乡土艺术家”,提高村级“文化协管员”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传播优秀文化种子。三是要建立和完善艺术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优秀文化人才管理机制、文化中心户管理机制、农村“文化协管员”管理机制和文艺轻骑队管理机制,放宽文化单位人员编制限制,为优秀人才成长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让一切优秀文化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竞相迸发。

第3篇 关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年度述职报告

1-11月,县住建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3+2”发展战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全县城乡建设事业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

一、业务工作

(一)城乡规划工作

一是抓了规划编制。编制完成了县城玉溪村、中国黑茶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10个农村集中居住区规划。指导督促各乡镇开展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镇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已有12个乡镇完成了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并报县政府审批。

二是抓了规划审批报建。1至11月,组织召开专家例会9次,县城乡规划委员会例会5次,共审批规划403个,其中土地报批规划158个,修建平面规划245个。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51份,用地面积为58.6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73份,建筑面积为66.4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39份,建筑面积为23.6万平方米;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51份;项目选址意见书4份;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56份。

三是抓了建设领域“打非治违”。至11月止,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94件,拆除违章建筑136处,其中在县城(含南区、黑茶产业园)拆除违章建筑85处。

(二)城乡建设工作

一是抓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今年省下达我县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共有2100户,其中新建1800户,维修加固300户。截止11月底,2100户已全部动工,危房改造的所有资料已全部录入建设部农村危房改造信息系统管理。首批危改资金(1220户,共计367.5万元)已发放到位,第二批危改资金待市、县危改领导小组竣工验收合格后进行拨付。

二是抓了市政基础设施维护维修与建设。投资10余万元对总长959.6米的县城老街进行了全面维修。投资120万元对总长1300米的城西供水管网(东起征稽所,西至城西廉租房)进行了改造,目前正在紧张施工。投资470万元完成了柳溪河以东污水处理主干管网1.9公里xx县城城西污水处理配套管网2.527公里的建设工程。投资38万元维护维修县城区道路、公厕、栏杆、下水道等市政设施23处。

三是抓了项目申报工作。今年共向省住建厅申报全国重点镇2个(梅城镇、平口镇),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示范镇1个(东坪镇),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项目7个。评审认定省历史文化街区1 个(东坪镇唐市社区),传统村落5个(东坪镇唐家观古镇、江南镇洞市老街、江南镇梅山古寨、南金乡滑石寨、古楼乡樟水凼)。

(三)创卫工作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今年的创卫工作有所滑坡。但对县城城区53条主次干道、55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范围,坚持一天两次清扫、两班16小时保洁、三至四次洒水压尘,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基本上保持了县城的卫生有序。

(四)建筑行业管理工作

一是抓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1-11月,共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57项,建筑面积61.38万平方米,建安总造价7.7亿元,受监工程质量合格率100%。组织质安监人员对在建工程的质量安全情况进行巡查,做到县城每周巡查一次,乡镇每月巡查一次,及时将质量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了重大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是抓了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工作。对涉及建筑物、构筑物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钢材、水泥等常规材料开展质量检测,共受理报检建设工程项目62个,完成材料或构件试验14279组次,从原材料把关,确保了工程质量。

三是抓了招投标及造价审定工作。1至11月,共完成各类招投标项目48项,建筑面积42.1万㎡,投资总额5.36亿元。编制建筑造价信息5期,对国有投资项目进行造价审定,共为国家、政府节约建设资金2680多万元。

四是抓了建筑业企业管理。全县具备二、三级建筑业资质的企业18家,对9家施工总承包企业开展了安全认证。组织313人参加了省厅、市局举办的特种工、建造师继续教育等专业培训。严格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共为湖南兴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4家外来企业办理了入境手续。

五是抓了初步设计审批把关。按照《湖南省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鑫赋小区等10个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开展了初步设计审查,从设计源头杜绝工程质量隐患。

六是抓了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督促各建筑企业、施工单位基本按月发放农民工工资。妥善处理农民工工资投诉21起,清偿拖欠工程款1210万元,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共性工作

(一)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2023年县住建局共办理答复县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22件,其中县人大代表建议5件,政协委员提案16件、协办市人大代表建议1件,办复率达100%。8月 19日,县住建局邀请县人大联工委、县政协提案委、县政府督查室领导、部分建议提案的牵头代表、委员召开了办理工作见面会,代表委员对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十分满意。

(二)“三访三化”工作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县住建局成立了“三访三化促发展解民优”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亲自带队,组建4个工作组分别到清塘铺镇木桥村、长乐村、牛角塘村、太平塅村进行走访调研、了解民情、收集民意。为每个村各安排2000元工作经费,为特困户送去慰问金4000元,为扶贫点牛角塘村安排10万元用于解决饮水、修路、架桥、河堤修建等问题。在全县抗旱救灾期间,又及时给4个民情直达及扶贫点分别送去5000元抗旱救灾款,还组织车队为杨林管区和木子管区的群众送水 30吨,帮助受灾群众共度难关。

(三)计划生育和维稳工作

切实履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职责,积极抓好维稳工作。计生工作各项考核指标均顺利通过了省、市、县三级的检查验收。共接待涉及违反规划、影响房屋质量、消防安全等方面的信访、投诉26起,妥善处理25起,确保了建设领域的稳定。

(四)税收协控联管工作

2023年,县税收协控联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给我局的税收协控目标任务为3000万元、委托代征税收目标任务为150万元。至11月底止,我局已协控税收2120万元,代征税收80万元。

(五)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

县住建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按照___抓作风建设来推进党的建设的总要求,虽然完成甚至超标完成了上级规定的一系列规定动作,自选动作也有,如开展每年读一本书活动、请检察院的同志上法制教育课等。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于作风的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收效不是很明显。今年以来,一名副局长、三名二级机构的中层骨干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一个职能机构受到了县优办的问责调查,尤其是11月份发生的湖南都市频道曝光的环保公厕不让人进、无人监管、机关个别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上网玩游戏看电视剧的问题,还为县委、县政府抹了黑。

11个月以来,县住建局虽然做了不少本职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县委、县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在规划的制定上,个别规划项目起点不高、特色不鲜明。在规划的实施上,没有体现严肃性和权威性,随意变更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规划的管理上,违法违规现象还较为严重;二是城镇规划、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规划、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城镇综合承载功能不强;三是创卫工作进程较为缓慢;四是城镇化率偏低;五是机关作风不优,专业技术力量不足,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

为此,县住建局诚恳地接受县政协的监督和评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必将牢记使命、认真履职,深入实施“3+2”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宣传、投入、改革和执法力度,在规划制定与实施、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管理、简化办事程序、降低收费门槛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注重安化特色、把握梅山文化与黑茶元素,朝着将安化打造成既有浓郁现代气息,又独具个性和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去年10月我大队组建新的党委班子以来,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秉承“强基发展、规范发展、创新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为全县创造了一个和谐、稳定的消防安全环境。截止10月底,全县共接出警151次,扑救火灾92起,抢险救援52次,社会救助7次,目前我县消防安全形势和队伍管理相对稳定。现我代表大队党委就今年以来的工作向各位做如下汇报:

一、求真务实,切实增强党委自身建设能力

大队新一届党委班子按照上级的要求,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承前启后,把“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一基本思路落到实处,把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队伍的模范先锋作用作为加强自身建设、推动队伍全面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为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保证,焕发了新班子的凝聚力和活力。

1、抓学习,保本色,强素质。大队党委始终坚持“学习走在前”,把学习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按照学习计划的安排,坚持每周二组织官兵学习党的理论和“十八大”精神。通过学习,增强了党委一班人的理论素养,提高了领导思想水平,确保了正确的领导方向,增强了党委自身建设和领导部队全面建设的能力。

2、讲团结,树自信,立威信。新的班子,新任领导,就应该有新的面貌。大队党委一方面采取措施引导官兵讲团结,树立信心,一方面狠抓班子民主制度建设。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使班子内部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确保了上级指示和党委决策的落实,也使大队党委在部队中的向心力和号召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3、树正气,行廉政,创新风。新的党委班子成立后,厉行革新,旨在去暮气、去骄气,树立正气。实行分工负责制、“买单制”,谁主管,谁负责,做到了分权不争权,分工不分家。

二、统筹兼顾,把握重点,稳步推进部队建设

大队党委一手抓队伍建设,一手抓防火灭火工作,达到了抓队伍促工作、抓教育强素质、抓治理保平安的目标要求,实现了部队管理和火灾形势的双稳定,较好地发挥了党委领导部队全面建设的作用。

(一)固本强基,夯实基础,基础工作水平明显提高。

大队党委把加强中队支部班子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充分挖掘中队党支部在部队发展中的潜力,使每名战士的能力得以体现。大队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美化、亮化营区,为官兵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4篇 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报告

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报告范文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到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城乡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相对于涿鹿这样一个农业传统大县而言,要紧紧抓住被列入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的道路,抓好规划,完善布局,突出特点,以点带面,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高点定位,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城乡规划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在编制规划时必须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在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分区功能定位,构建功能完善、产业互补、布局合理的城乡统一规划体系。

首先是完善好城市建设规划。经过近两年“三年大变样”工程建设,涿鹿县城“一城二区二环”的城市总体布局已初具规模,“四纵四横”的城市路网框架已经形成,城区面积由原来的4.5平方公里拓展到11.6平方公里。今后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重点是体现“拓展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理念,在注重项目建设连续性的同时,做到拆迁与建设并重,完善城市框架与改善民生并重,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规划,将县城与周围乡村的居民点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编制城乡发展、土地利用、城市人口、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

其次是抓好小城镇建设规划。发展小城镇的关键是繁荣农村经济、培育主导产业。在规划时,应综合考虑各中心小城镇的区位、资源、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等因素,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规划城镇布局,以特色产业或龙头企业为依托,建成工业型、农业型、商贸型、旅游型、资源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加快培育城乡一体的产业支撑体系。比如,矾山镇是旅游大镇,就要依靠旅游资源发展;张家堡镇区位优势明显,就要依靠科技园区发展;河东镇石材资源丰富,就要依靠石材开发发展;武家沟镇煤炭资源丰富,就要依靠煤炭资源大做文章。根据县城和中心乡镇的不同特质要求和发展优势,合理分区,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

二、强化支撑,统筹推进工业园区化

近年来,我们把园区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全力推进科技园区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科技园区基本上形成了以高科技产业和出口创汇型企业为主体的特色园区发展框架,园区内入驻企业已达到48家,供水、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不断完善,行政审批中心大楼已经竣工即将投运。在今年中国产业园区发展模式高峰论坛上,我县科技园被评为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区,被省政府列入了全省百家重点培育产业聚集区。今后要继续加大科技园区项目聚集力度。一是鼓励企业整体搬迁或扩建项目进驻园区,整体搬迁的企业税收归属按原渠道执行。二是紧紧抓住列入全省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我县科技园区这一招商平台,继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园、农业产业化园、机械加工制造园的一区多园运作模式,完善园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职能与京津对接的相关政策,通过设立北京创业园等形式,吸引北京产业的整体转移,力争实现园区入驻企业项目达到60家,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为北京产业转移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科研院校高科技转化基地。同时,积极与科技、商务等部门沟通联系,力争列入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是配套建设园区生活配套区,在已建成16幢别墅的基础上,再建设56幢,完成一期建设计划,吸引更多的投资商来园区投资置业。通过园区建设,提升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使园真正区成为产业升级的高地、城市发展的新区,进一步加快县城发展步伐,提高城市的产业吸纳和人口承载能力,为加快城镇化步伐奠定基础。

三、抓住重点,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县城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极,重点发展园区经济和三产服务业,农业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发展途径,将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融入县城园区企业,促进城乡之间的融合。目前,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30多家,其中市级15家,省级5家,入园企业20家。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4%,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76.5%。今后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推行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方式,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的订立、签证、登记制度,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机制,确保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5篇 2023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调研报告

为学习借鉴其它省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成功经验,为我市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试点市出谋献策,4月16日至23日,市委办公室与市委政研室组成调研组,前往安徽省xx市,浙江省xx市,江苏省xx市,山东省xx市、xx市、xx市等六市进行调研。调研组认真听取六市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经验介绍,收集相关资料,实地考察示范典型。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深刻感受到六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现将六市的经验做法以及调研组的体会报告如下:

一、六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

六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走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城乡共荣的新路子,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六市十分注重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主要是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坚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统筹规划,以城乡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xx市以科学规划、集约建设、精细管理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城市规划强化科学性、先导性和权威性,市区控制性规划覆盖率达到100%。xx市以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为重点,着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计划到 xx年建设20个中心镇和一批中心村,城市化率达到70%。xx市实施“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城市空间战略和“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发展思路,城市发展框架基本拉开。完成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编制完成南部山区分区规划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规划、北跨地区发展战略规划,中心城区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展开,城乡规划体系基本形成。xx市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实施“中心极化、组群互动、梯度推进、城乡协调”的城镇化战略,构筑“一群(南部城镇群)、两轴(皖赣铁路城镇发展轴、合铜黄高速公路城镇发展轴)、三级中心(中心城区、区县城、中心镇)”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区县城为骨干,中心镇为纽带的城镇体系。xx市争取在xx年底,实现全市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和相应专项规划全覆盖,城镇总体规划和重要专业规划全覆盖,城镇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全覆盖;实现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规划监管体系。

(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六市通过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以及城乡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城乡产业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一是以产业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完善产业化组织模式,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xx市以建设高效、生态、品牌农业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突出抓好“四百工程”(建设100万亩高产优质高效粮食示范区、100万亩以设施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区、100万亩优质出口花生基地和100万亩优质果茶花卉基地)建设。目前,xx市已经逐步培育形成了以生态农业、体验农业、节会农业、都市农业等为特点的特色产业。xx市的畜牧、水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了66%,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5家。xx市整合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和专业村,连点成线,扩线成带,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带。从xx年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围绕茶叶、花卉、水产、畜牧、休闲观光等12类产业,重点建设50条左右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xx市通过狠抓基地、企业、品牌、文化旅游、市场建设,培育黄山茶叶品牌,将茶业打造成为了全市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xx市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郊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郊县工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工业增加值占郊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7.3%。积极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高效农业面积逐步扩大,休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等品牌效应不断增强。二是以城镇化促进城乡产业发展。通过发展中小城市,加快培育中心镇,推动城乡良性互动发展。xx市加快五区融合,提高对郊区和周边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中心城市对广大农村的吸纳能力。以14个省级中心镇、20个市级重点镇为重点,以北部沿海和蓝烟铁路为发展轴线,通过项目带动、配套服务设施和住宅小区建设,切实增强小城镇的集聚与带动功能。实施“农民向城镇集中”工程。在城郊、园区和重点城镇,集中规划建设一批面向未来、面向周边农民的中低价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小区。通过宅基地置换等方式,吸引零散的村落向中心村集聚。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半工半农”农民进城定居。以产业为先导,整合城乡资源,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为农民向城镇集中提供产业和经济支撑。xx市实施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和中心镇为重点的城镇化战略,加快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镇的合理集聚,逐步形成分工明确、功能突出、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三)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城乡在规划、建设和投入方面的分割局面,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构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xx市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强化统筹,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原则,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xx年,投入 15688万元,将村村通公路和通客车向边远村庄和村内街道延伸,硬化道路1032公里,硬化街道508个村。xx市新完成1181个村的编制规划,有 1343个村庄开展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有52个镇、300个村开展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建设,有1192个村开展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工作,农村文化大院由原来的1602个增加到2746个,新硬化农村公路77公里,全市通自来水村庄普及率达到87.7%。建立城乡一体的交通体系,继续推进“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及“岛岛通航”工程,优化五区公交线网布局。建立城乡一体的供水体系。推行“一县一网”、“多乡一网”或“一乡一网”等规模化供水模式,推进联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xx市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乡镇通油路率达100%,行政村通公路率、通水泥(油)路率分别达97.5%和 83%。xx市建设市域“一小时半”交通圈,开通市区到各县城的高速公路,加快省道干线和乡村道路建设,形成干支相连、区域成网、城乡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基本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居民统一电价;按照“村村通、长期通、数字通”的要求,积极实施有线电视乡村通达工程,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就是统筹城乡之间的各种生产要素,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营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xx市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促进统筹城乡就业,初步搭建起城乡一体的信息网络平台、就业服务平台、职业培训平台和社会保障平台。xx年,在总结xx区统筹城乡就业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xx区、xx区、xx市纳入区域化试点范围,并将其他四市的失地农民全部纳入试点范围,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促进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就业活动,将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等各类群体全部纳入就业服务范围。xx市鼓励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把职业介绍补贴与服务成效挂钩起来。并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及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xx市突出自己的特色,发挥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世界遗产地西递、宏村,就是xx市发展以文化和生态为特征的乡村旅游的典型代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使农民得到了实惠,而且提升了他们的素质。据统计,xx年,全市乡村旅游总接待量达841.56万人次左右,旅游总收入约32亿元,全市有近20万农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人均年收入超7000元。xx市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成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引导农户通过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方式,探索建立“农民土地股份合作公司”。自xx 年开始,对从事种养业规模经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先支持;举办的经济实体,享受与民营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鼓励工商企业资本参与传统农业改造,在其获得使用权的土地上投资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修建直接用于种养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非永久性固定建筑,其占地不视为建设用地,免相关手续和收费。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制度和就业失业登记制度,破除地域、身份、行业等限制性政策,制订落实农民工进城落户、进城就业、子女进城就读“三无障碍”的具体措施。

(五)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六市扎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社会建设,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xx市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在全省率先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建立了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机制。xx年,全市58.9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 6019.9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53.6万人,参合率达到87.0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去年的900元提高到1025元,五保集中供养率达80%;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5.1万人;开展各类农民教育培训1000多场次,受训农民10万多人。xx市大力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不仅建立完善了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还构建完善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规范完善了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目前,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超过16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已达199万人,覆盖到城镇各类用人单位以及包括个体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各类从业人员;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超过100万人;xx市是全国首批发放失业保险金的城市,截至xx年10月底,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共有42111户,参保职工达到116万人。xx市实施医疗惠民行动,投入8119万元,发展“新农合”306.9万人,完成乡镇卫生院提升扩建30个;实施弱势保障行动,投入1832万元,落实了 1.9万户农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投入25074万元,完成“村村通”自来水466个村,解决了9.1万农户安全饮水。xx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续保农民达到55万人以上,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在80%以上。xx市扎实开展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xx年全市有 6.47万人和97个村实现脱贫。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工程和民生工程,解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二、六市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做法

六市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初步形成了经济、社会、环境“共赢”的局面。他们在生态建设过程中有特色、有新意,创造了许多可学习借鉴的好经验。

(一)发展生态经济。六市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和高度统一。青岛借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将绿色渗入到产业最深层,建设经济新生态,推进风能、太阳能、废水回用、海水淡化、清洁能源开发等项目,计划到xx年,新能源占全部能源的替代率达 5%,到2023年达到20%。xx市积极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创新性机制,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xx市创造性地对莲花峰、天都峰等景区实行轮换“休假”,让这些景区景点休养生息、自然繁衍,确保黄山生态的可持续发展。xx市充分发挥杭州产业特色和优势,走新型产业化道路,推进“两港五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生态工业发展,积极发展以绿色食品为主的生态农业,发展知识型服务业为依托、绿色消费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低耗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xx市近年来建立起以循环高效为特征的生态产业体系。构建园区载体、产业本体、企业主体的工业循环经济体系。以电子、汽车、化工、钢铁等优势产业为龙头,发展一批生态型企业,构建产业生态链。优化工业布局,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绿色农业,通过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发展以产业化、集约化、生态化为特色的都市型农业,形成特色、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产品结构。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推动“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增长模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xx市以再利用、再循环、减量化为原则,全面实施《烟台生态市建设规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改善全市环境质量。同时开展环境友好企业创建活动,健全完善企业的信用等级制度。以资源依赖型企业和现代制造业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行和实施清洁生产,实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对污染物超标排放的企业实行定期公布制度,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二)保护生态人居。六市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创造更加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生活居住环境。xx市充分弘扬徽派古建筑文化,利用各种生态资源建设生态人居。比如在宏村,水赋予村落、宅院以生气和灵性,对于村落的生态、景观和环境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为村落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和生态环境,使村落更秀丽、妩媚、晶莹和亲切,体现了生态价值、实用价值和景观价值。xx市着力打造“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人居环境特色。栽绿种绿,给大自然以绿色,是xx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做法,为在裸岩山体和一些远山、高山上植树造林,在荒山上实施了大面积飞机播种造林,让生态的绿色不留任何的死角。xx市在“xx”规划中,写进一个指标,到“xx”结束的时候,人均期望寿命要达到80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杭州从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做起,尤其是今年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努力做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同时进一步加大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力度,见缝插绿。还将在沿高速公路、骨干河流、道路、铁路等种植绿化,形成一张生态网络。杭州还提出一个重要理念,今后种树将被作为一xx市基础设施来配置,与自来水管、污水网、电网、煤气管一样同等重要。xx市近年来积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城市,实施绿色南京战略,充分发挥山水城林优势,城乡建设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逐渐形成城在江边、山在城中、湖在城内、林在四周、绿在家园的人居环境,建成生态健康、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的适宜居住的城市。xx市按照“一城、一湖、一环”(明府城、大明湖、环城河通航)为重点的老城改造规划,加快泉城特色标志区建设。同时整理恢复芙蓉泉等泉脉水系,挖掘开发百花洲等古城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努力恢复“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老城韵味。

(三)改善生态环境。六市大力加强生态建设,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生态体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xx市为了保护绿色,加大环境综合整治,着重在源头上治理污染,制止了向大自然“排毒”,在空气治理上,加快重点企业脱硫进程,淘汰燃煤锅炉,为减少机动车排气污染,购置国际环保标准的公交车。xx年以来,青岛借助奥运“快车”连续四年掀起了群众广泛参与“我为奥运种棵树”等系列活动。xx市实施“碧水”、“蓝天” 、“生态保护”、“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行动,建立城乡一体的生态体系,重点开展“大绿化”工程、“十镇百村”文明生态创建工程、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程、农村河溪、池塘清洁整治工程和以沼气综合开发利用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促进该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xx市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积极开展生态村、镇建设,重点实施环境污染整治,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近几年,杭州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xx市坚持和完善环境的“刚性投入机制”已达20多年,生态建设和环保投入始终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而快速增长。近年来,xx市实施退耕还林54万亩,建设公益林 200多万亩,治理小流域50多条,治理面积达250平方公里,并在水源涵养地建成面积近10万公顷的各类自然保护区。xx年,xx市森林覆盖率达 77.4%,有林地面积、林木绿化率、活立木总蓄积量三项数据在安徽省位居第一。xx市近年来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南京相继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称号。xx市围绕活力之都、魅力之城、宜居家园,集中打造奥体文博等片区,突出泉水特色品牌,着力做足泉水文章,使之真正成为城市之魂、灵气所在、韵味之源。大幅度提升片区的整体形象和景观效果,达到点上景物宜人、片上气势恢弘、沿线观感优美,让泉城更美更靓。

(四)培育生态文化。六市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政绩观、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xx市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创新的“景点轮休制”、景区规划的“加减法”、景区垃圾“日产日清”、工业发展“准入制”、乡村旅游推动生态保护等经验做法,已经被皖浙赣毗邻地区乃至全国众多旅游城市广为借鉴。xx市举办奥帆赛,让生态环保理念深入民心,让这座城市因“白帆”更“绿色”。青岛奥帆基地不仅建筑本身采用了不少“绿色”环保科技,其建设的过程中也始终坚持“绿色”施工。青岛的市民则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生态文明,尤其是广泛开展“环保购物袋进超市”活动,使环保理念逐渐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变成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xx市在全市树立起超前的城市经营理念和深入人心的环境保护意识,以环境立市____城市经营理念在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各项工作中得到体现。绿色企业、学校、社区和绿色饭店、绿色房产等不断涌现,提高了市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使生态市建设具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xx市在全社会树立起环境是资源,环境是资产的观念,确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价值观。

三、六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

在对六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调研中,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一)统筹城乡协调方面的启示。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用抓城市的力度抓农村,给市民的待遇予农民。各级各部门要率先带头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义,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使城乡在互动、互融、互补、互促中实现统筹发展。二要以思想解放为动力,闯出城乡发展新路子。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工作的力度。统筹城乡发展是前无古人、造福人民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成熟先例可借鉴,必须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敢破敢立,大胆探索。只要是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发展、有利于造福人民群众的改革,就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禁区,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稳步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创出新路,走出自己的路。三要突出经济良性发展,强化社会事业同步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互为共存、互为前提,在统筹发展中必须在经济发展上实现跨越,同时又要注重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统一,既着眼于经济增长速度,又着眼于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四要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农民主体地位。统筹是政府行为,统筹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者和公共资源的配置者,在城乡统筹中政府要加大力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比例。政府在制定统筹政策时,要体现农民的意愿,基本满足农民的需求,能够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农民唱主角,通过政府推动力和农民自身努力解决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五要突出协调发展,强化区域带动效应。从全市的高度、全局的利益出发,正确认识市、县、镇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原则,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通过调整财政分配结构,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弥合城乡区域之间的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六要突出试点示范作用,强化整体推进格局。各地由于自然资源禀赋的不同,更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差异,不能把城乡统筹当作城乡统一。进行全面推进,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先选择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较好,城乡统筹有一定基础的县区作为试点,积累经验在全市推广,以点及面,整体推进。

(二)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的启示。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 “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____发展理念转变。二要牢固树立生态发展观。必须树立正确生态自然观,培育生态消费文化。开展各阶层生态文化建设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城乡生态文化,树立正确的生态自然观和生态发展观。转变消费观念,引导绿色、适度消费,培育简朴和谐的生态消费文化。三要树立循环经济理念。要以绿色农业为重点,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节水农业、无公害农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发展生态工业。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业,促进以绿色消费为特征的现代生态服务业。将生态观念和生态文化融入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建设,发展生态旅游。四要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开发和保护好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开发利用资源必须在资源统筹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开发有限资源,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保护好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通过开发与保护的相互协调,引导和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第6篇 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党组书记2023年述责述廉述德报告

一、落实主体责任,筑牢反腐__大堤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党委(党组)负主体责任。作为党组书记,我牢记这一使命,不敢松懈。一是亲力亲为。牢固树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是不称职”的理念,坚持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重大情况亲自汇报。自2023年10月调任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党组书记以来,本人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党风廉政建设7次,讲党课2次。二是落实责任。年初,局党组与下属各党支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廉政建设的责任和任务层层分解到每个岗位和每个干部,将党风廉政工作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三是完善制度。坚持用制度管好人、财、事。先后完善了《局属单位(股室)负责人述职、述廉、述德工作制度》、《局属单位(股室)负责人选拔任用工作若干规定》、《局属单位(股室)负责人廉政谈话制度》、《工作人员行政问责暂行办法》、《公务接待制度》、《三重一大报告制度》、《党委班子议事工作制度》、《党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等20多项制度。四是切实改进作风。认真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和市委十项规定以及县委有关作风建设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完善并落实好请销假制度、上班签到制度、工作去向告知制度、公务接待等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强化督查与通报,促进工作作风根本好转。五是支持纪检办案。局党组定期听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支持纪检组查案办案,保障办案人员和经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做到有案必查,违纪必究,始终保持对违规违纪人和事严肃处理的高压态势,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查处,抓早抓小,防范于未然。如年初配合省委巡视组重点对“关于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工程建设和土地项目开发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落实,全县重点整改20人;今年7月以来,我局牵头对全县16个乡镇场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关于“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共发现问题线索6起,其中5起问题线索已调查处理结案。

二、遵循守纪守规,做到依法廉洁用权

在工作中,本人做到讲政治规矩、讲团结干事、讲廉洁自律,为加快全县新型城镇化进程尽职尽责。一是讲政治规矩。本人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道德观,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政治主张。政治立场坚定,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服从县委、县政府安排,听从党的指挥,维护党的团结,自觉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局班子团结,自觉执行和遵守局党组的决策和各项制度,对党忠诚、与党同心、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不搞阳奉阴违,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踩“红线”、不闯“禁区”、不传小道消息。二是讲团结干事。团结是干事创业的基础和条件。为加强团结,我带头落实民主集中制,在事关干部职工个人利益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方面,始终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严格程序,增加透明度。由于班子齐心,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23年,在全市新型城镇化考核中我县被评为先进单位,在全市品质活力示范镇竞赛中芦洪市镇名列全市第一、井头圩镇名列第十,井头圩镇获得“全市城乡环境卫生十佳乡镇”称号;今年,芦洪市镇被推荐为全国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试点镇,横塘镇周家大院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芦洪市镇赵家井村被湖南省推荐为全国宜居村庄。三是讲廉洁自律。在日常工作中,我注重严于律己,慎独、慎始、慎微、慎情、慎友。按照“五个不直接分管”,本人没有直接分管单位的财务、干部人事、工程建设、行政审批和物资采购等;在班子集体研究决策时,坚持做到不首先表态和个人定调;凡属重大决策、人事变动、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作出决定。凡是集体研究决定的事和出台的规章制度,本人带头执行,从不凌架于制度和集体决定之上,不搞特殊化。任职以来,在职权行使和职务影响方面本人没有利用职权违规推荐干部,没有插手和干预工程招投标、项目建设等,也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为本人、配偶、女儿、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利益,没有为亲朋好友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本人及家属、亲属没有参与房地产开发,没有开办任何经济实体。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和市委十项规定出台后,本人从内心真诚拥护并自觉贯彻执行,没有举办婚丧喜庆宴请。在公务消费方面,本人平时都是驾驶私车上下班,单位公务用车都是用来下乡等执行公务使用,单位公务用车都是凭卡加油、定点维修、定点封存,单位用车都由司机如实登记用车情况报办公室备案,没有公车私驾,没有公车私用的情况。本人使用的办公用房面积没有超标,办公室配置了五张椅子和—张沙发,主要用于班子成员商量工作和接待群众诉求;担任单位主要领导以来本人从没因公出国、出境。本人没有搞职务消费,公务接待严格按规定执行,“三公”经费逐年下降,从没超标。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方面,本人现有房产1处,即2023年在紫薇花园购买的商品房,购房总价款为12万元,住房和车库的建筑总面积155平方米,没有奢华装修,除此外本人没有其他个人房产。妻子唐美英原在县红十字会工作,因身体原因,现已退职在家,女儿潘翔在团县委工作。对家属、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不准其参政经商。本人没有不良业余爱好,平时喜欢看看电视新闻,阅览书籍、报刊杂志,没有出入私人会所,没有任何会所的会员卡,全家人没有办理出国出境护证,本人除了工资收入外,没有持有有价债券、股票和其他金融理财产品。

三、常修做人“三德”,严守品德作风底线

为官先修德,___同志曾教导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工作中,我坚持做到常修“三德”即常修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一是常修职业道德。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实效不图虚名,自觉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正确对待金钱、名利和权力。正确处理好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自觉抵制一切不良思想的侵蚀。注意维护和加强班子团结,用大局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放手支持班子成员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二是常修社会公德。带头学习和遵守党纪国法、遵守社会基本行为准则,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观,遵守公共秩序,没有酗酒失态、滋事扰民、见利忘义的行为。热心公益事业、关爱弱势群体:对困难群众总是热情接待,想方设法帮助度过难关;对需要帮助的同事总是关爱有加、诚心相助,尽力为他们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三是常修家庭美德。坚持正确的家庭观、幸福观,能正确处理家庭、家外各种关系。在家庭中,与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尊重妻子、关爱女儿,使家庭充满温馨,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严格要求、教育和引导妻子女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在家庭外,能正确处理亲友与邻坊关系,为人诚恳厚道,谨慎交友,尊老爱幼,与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相处友好、融洽。

四、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加强整改

本人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经反省自己,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学习,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还需加强;二是工作纪律执行不严,有时去工地现场未跟办公室说明就走;三是过分强调“一团和气”,比如在维护班子团结方面,对班子成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是存在不想得罪人的想法,批评教育还需加强。

面对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总结,加强整改。一是加强学习,参与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多思考、多调研,特别是在美丽县城、美丽乡村和“两个中心”建设中为县委、县政府多出谋划策,让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二是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简化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事;三是严守纪律,做好表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和市委十项规定和县委有关作风建设规定精神,带头遵守和执行工作纪律,做好表率,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监督,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职责,严格管理干部队伍,使之真正成为我县城乡建设排头兵。四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勇于攻坚克难,带领住建系统干部职工负重奋进,真抓实干,提高执行力,抓好工作落实。

第7篇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毕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学校所教学的只是单纯的理论,要通过实习把所学知识用于分析解决社会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消化,以此提高自己在今后岗位上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实习时间

2023年1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

三、实习单位

按照联系,4月1日来到了我家乡所在地x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x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是主管全县建设行政事务的县政府工作部门,对全县城乡建设工作进行行政管理,主要职责是落实国家、省城乡建设和房地产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研究制定本辖区内具体办法,并监督指导实施;编制本辖区小城镇建设及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与管理;负责全县建筑市场管理及招投标工作。贯彻实施有关建筑计策法律、法规和规章,监督开标、评标、定标、和议标;负责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工作。

四、实习内容

(一)主要任务。按照实习单位局长办公会议安排,我分配到局办公室工作,主要协助办公室主任在新闻宣传、信息上报、信访接待、上传下达以及机关事务等方面工作。

(二)重点工作。在机关秩序整饬方面,下大力对机关考勤制度、文印制度、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进行了完善;并大力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制定了“去向告之牌”办事指南等便民措施,将领导班子和科室负责人的职能分工、联系方式进行公布。在协调机关日常事务方面,对于办证需加盖公章的,在合法范围内,一律实行一次办结制。由于工作开展扎实,办公室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多次受到领导肯定和群众赞扬。今年是城镇面貌“三年上水平”目标的起步年,为更好的将工作动态及时宣传、反馈,修订完善了信息报送工作制度,先后在各级报刊、媒体刊发稿件14篇,全面反映了x县城乡建设取得的新变化、新面貌,被县委宣传部评为2023年度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还在全县通讯员工作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三)主要体会。办公室工作的特点,用八个字概括起来就是重要、事多、难办、累人。所谓重要,是因为办公室是参谋、信息、服务的中心,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办公室具有协调、服务、参谋、助手、把关的职能,是一个单位里面的司令部、指挥中心,它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事多,是因为办公室涉及面广,既有政务,也有事务。政务牵涉到一个单位所有业务工作的各个方面,工作量大;事务牵涉到一个单位人员的“衣食住行”,头绪繁杂。所谓难办,是因为办公室处于中心枢纽的位置,各方面都要与这个中心枢纽联系,它所面对的服务对象多,工作要求高。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婆婆多,哪个婆婆都要服务好,而且服务要求还不同。比如写文章,有的要求把事情写具体,有的要求理论性强,众口难调,调得不好,就很容易受到批评。有的同志说:“做办公室工作,领导不批评沾沾自喜,领导表扬就受宠若惊!”这形象地反映出办公室工作的难度。办公室工作重要、事多、难办的特点,还反映出办公室工作累人。建设系统有很多同志把青春都奉献给了办公室岗位,把精力用在了办公室工作上,这种精神很难能可贵。

(四)几点收获。

第一,做好办公室工作,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不断强化自身素质。对每个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员来说,学习也是工作。要建设学习型的办公室,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办公室人员的素质。“水积之不厚,则无力负大舟。”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树立学习者生存、学习者发展的理念,树立竞争首先是学习力竞争的理念,形成无处不学、无时不学、无人不学的良好氛围。要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把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同做好本职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办公室岗位工作的需要,努力成为办公室工作的行家里手。

第二,做好办公室工作,必须具备奉献精神,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为他人做嫁衣,是办公室工作性质的客观要求。这就需要办公室人员要淡泊名利,要有极强的奉献精神,甘作幕后英雄。在当前追逐名利、崇尚享受的世风日盛情况下,做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尤其不易。我们办公室人员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吃得起苦。

第三,做好办公室工作,必须坚持调查研究,积极提高参谋作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当好领导参谋助手,为领导提出好的建议,尤其需要在调研上下功夫。这是办公室工作人员搞好政务服务的基本功。要坚持务实的作风,放下大学生架子,做到“身入”一线和实际,必须时刻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做好人民群众的“传声筒”和“代言人”。总的来说,办公室的工作要有创新意识,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日做起。一步登天做不到,但一步一个脚印一定能做到;一鸣惊人不好做,但一股劲做好一件事一定能做到;要求单位天天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可能,但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定有可能。作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就要树立这种“日新日进”的意识,继续发扬良好的作风,克服存在问题,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做好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把建设系统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出色。

第8篇 城乡建设局工作报告

2023年,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城乡建设的整体要求,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县委九届七次全会工作部署,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按照“改造城北、提升城中、开发城南”总体思路,继续强力推进“融城、拓城、秀城”进程,大力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取得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城市服务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一、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推进城镇化进程

一是加大城乡规划编制、论证、评审和上报工作。共编制完成各类规划9项,主要是:《县城2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修编》、《8个乡镇总体规划》、《集中供热可研规划》、《县城垃圾处理可研规划》、《麦盖提县住房建设规划(2022-2022)》、《城市道路专项规划》、《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城市公交专项规划》、《城市绿化专项规划》。为加快城乡建设局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全力抓好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受检建筑工程项目37项,新开工建筑工程29项,建筑面积50617平方米,投资4538.48万元;跨年度工程8项,建筑面积32022平方米,投资1168.9万元。质监工作重点放在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外墙保温工程等重点部位质量巡查,严把工程结构实体质量监管和抽样检验关。针对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现浇混凝土未进行重量比、构造柱加密区未设置箍筋、混凝土梁柱涨模、砖砌体施工方法不规范等质量通病进行预防和纠正。对18项工程下达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整改通知书》,对3项工程下达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停工通知书》,并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消除质量隐患,确保了工程质量。

三是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严格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重点对建筑工地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临时用电、外脚手架搭设、临时防护、施工用电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施工现场进行不定期检查,共下达11份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1份工程停工整改,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有效遏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了全年建设领域安全生产零事故。

四是强化重点工程监督。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合理低价中标制度,进场交易36项建设工程,中标价6467万元,拦标价7338万元,节约资金871万元,节约资金率为11.9%,建设工程进场交易率达100%。严把建设工程竣工结算关,工程竣工结算送审价1927.29元,审核价1420.27万元,节约资金507万元,结余资金率26%。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成本,实现了项目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防止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办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8份,施工许可证14份,《招投标代理合同》审查备案36份。全年未发生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风。

五是积极充实土地储备库,清理整顿城市土地市场秩序。共查处违章建筑12处,建筑面积1095.75平方米;依法拆除违章建筑2处,建筑面积213.5平方米;整改10处,建筑面积882.25平方米。有效遏制了违章建设上升的势头。

六是突出刀郎文化,实施城北英巴扎北路改造工程。完成对英巴扎北路71户居民住房状况入户调查和建档、分类、汇总工作。其中需要拆迁改建二层的51户,需要外观装修改造的20户。截止目前,申请动工12户,已开工实施二层改建的6户。

七是大力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工程。投资97万元,种植4875棵各类风景树和3万盆花卉绿化小品以及城市绿化维护项目;投资119.5万元广场四周建筑物亮化工程。城市绿地面积达42.5万平方米,每天开灯11小时,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提高了城市档次和品味。

八是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努力提高招商项目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主要是工业园区5.7公里道路扩建工程,投资2100万元;城市排水工业园区段3.8公里主管网建设工程,投资295.9万元。提高了园区综合服务功能,有效的增强了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一年以来,我局始终坚持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满足各族群众需要。其中市政设施基础建设项目6个,总投资3322.8万元。医疗卫生设施建设项目1个,总投资308万元。文教设施建设项目8个,总投资1057.724万元。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3个,总投资4259.266万元,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设项目12个,投资总1062.303万元。目前,县城区面积9.6平方公里,县城道路总里程达53.05公里,同比增加12.04%;城市排水主管网总长达39.8公里,同比增加8.15%;城市供热总吨位达95吨,同比增加50%,供热主管网达17.3公里,同比增加4.84%。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强化综合执法,高水平管理城市

以城市“天山杯”活动为契机,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完善城市管理体制。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全年共出动宣传车9车次,散发传单1000多份,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居民热爱城市、做文明市民的意识。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继续大力实施门前“五包”责任书,全年两次对沿街单位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同时狠抓乱停乱放,乱堆乱建,乱占乱挖,乱摆摊设点,随意损坏公用设施等违规违章行为的整治工作。共查处各类违规违章行为200起,治理路边集市4处,清理非法营运车辆50车次,查0处乱停乱放车辆150车次。

三是加强房屋拆迁管理,化解矛盾纠纷。一年来,完成城镇房屋建设拆迁56户,拆迁面积29.07亩。共发放补偿1735572.48元。我局在拆迁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补偿安置措施得力,没有发生一例越级上访事件。

四是加大房地产管理力度。严格按照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全年办理房屋所有权证280件,期房抵押备案82件,办理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所有权证6700件,有效地规范了房地产市场行为。

五是健全廉租住房管理机构,规范审核程序,严格实施公示、复核制度。完善廉租住房补贴的受理、审核及发放工作机制,对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3044户城镇低保家庭中的850户进行了公示。计划解决500户低保住房困难家庭住房,其中:120户困难家庭实行实物配租,380户困难家庭实行住房租赁补贴。

四、搞好对上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

在对上争取项目工作中,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上争取项目申报工作。共完成对上争取项目到位资金2121.6万元,其中:廉租房建设补贴551万元,城市维护补助费30万元,燃油补贴费147.6万元。招商引资工作经过建设局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完成2个工业企业招商引资任务,落地资金200万元,圆满地完成了我局对上争取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任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继续按照“改造城北、提升城中、开发城南”的总体思路,继续强力推进“拓城、秀城、融城”进程。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力争使城市面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把麦盖提县建设成为叶河中游中心城镇。

麦盖提县城乡建设局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第9篇 关于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明确了到xx年我市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也就是:全市城镇人口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0标台,城市居民利用公交出行率达到30%,农村村民利用公交出行率达到15%。对照这一目标,就我市城乡客运情况而言,目前全市共有客运企业16家(市9家、县7家),其中城市公交客运3家、出租客运7家、农村客运6家。城市公交线路17条,路网长度为228公里,日均行程约4万公里,日客运量约11万人次;农村客运线路26条,路网长度766公里,日均行程约4万公里,日客运量约3万人次。城市公交车244台(含校车21台),城乡客运车辆249台(其中市73台,县176台),出租车1587辆(市1291辆,县296辆),车辆档次和车况一般。1、4、7、9路城乡客运线路中巴车,已由市政府全部收购,3、6、8路和701线上的中巴车已完成资产评估,正在解决收购资金问题;5条农村客运班线(市区—中矿、市区—701、东村—二冶、市区—凤矿、市区—灰河)采用挂靠方式经营。

虽然这几年市政府加大了投入,我市城乡客运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尤其是农村客运发展十分明显,全市151个行政村,已有131个村通车,但与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还有差距,主要是:缺乏强有力的协调工作机制;场站建设滞后;运力仍显不足;资金难以落实到位;线路调整不够及时;公交化改造进展不快。

为加速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铜陵,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一)加强领导,尽快建立城乡客运一体化强力推进机制

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对涉及到多个部门才能办理的事项,由领导小组负责统一协调处理;尽快制定出台我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发展各年度目标和落实措施。

(二)合理布局,科学编制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规划

按照“市、区、县”一体化、“路、站、运”一体化原则,统筹规划公路路网与客运站场,尽快构建一个以公路网络为基础、客运站场为节点、客运线路为通道的一体化城乡客运网络体系,使各种城乡客运方式有效衔接,以实现客运资源共享和旅客“零距离”换乘。

(三)加快建设,全面改善城乡客运一体化承载能力

一是加快路网建设。加快高速公路与干线公路、干线公路与农村公路连接线的工程进度,进一步完善“六纵六横”的公路主体框架,在全面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优化改造农村路网,加强农村路网与重点镇的连接,尽量形成闭合线路,构建主城区、城镇30分钟上高速,行政村(不含“飞地”)30分钟至主(副)城区的一体化交通路网。二是加快场站建设。尽快在顺安、县城北等处选择合适位置兴建换乘中心;另增建3-4个农村客运站;同时加快市区至重点集镇,重点集镇与集镇沿线的候车厅和招呼站建设。

(四)积极融资,努力保证城乡客运发展一体化资金足额到位

在财政投入控股的前提下,按照公用事业改革的总体要求,鼓励社会资本以合资、合作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公交投资、建设和经营,利用实施特许经营制度,逐步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格局;积极探索城市公交公司参与农村客运班线的公司化改造的新路子;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车籍所在市、县、区政府出资收购班线。

(五)稳步推进,逐渐扩大城乡客运一体化范围

围绕到xx年我市一主两副城区和主要集镇公交运营网络全覆盖的发展目标,稳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加大投入,彻底更新破旧车辆,增加车辆数量,逐渐将我市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提高到与马鞍山、芜湖相当的水平,及时调整线路布局,加快农村客运的公交化改造,争取东部城区早通公交车,农村公交逐渐向钟鸣、东联、胥坝、天门、灰河等5个主要集镇延伸。

(六)政策扶持,不断优化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环境

将城市公交作为我市优先发展的一大战略,加大公交换乘中心、公交场站建设,以及车辆和设施装备的资金投入。在公交企业的成本和费用进行年度核算时,合理界定政策性亏损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贴。对公交企业承担社会福利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所增加的支出,定期进行专项补助。优先安排公交设施建设用地,减免相关建设费用。

第10篇 2023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工作报告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到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城乡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相对于涿鹿这样一个农业传统大县而言,要紧紧抓住被列入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的道路,抓好规划,完善布局,突出特点,以点带面,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高点定位,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城乡规划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在编制规划时必须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在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分区功能定位,构建功能完善、产业互补、布局合理的城乡统一规划体系。

首先是完善好城市建设规划。经过近两年“三年大变样”工程建设,涿鹿县城“一城二区二环”的城市总体布局已初具规模,“四纵四横”的城市路网框架已经形成,城区面积由原来的4.5平方公里拓展到11.6平方公里。今后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重点是体现“拓展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理念,在注重项目建设连续性的同时,做到拆迁与建设并重,完善城市框架与改善民生并重,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规划,将县城与周围乡村的居民点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编制城乡发展、土地利用、城市人口、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

其次是抓好小城镇建设规划。发展小城镇的关键是繁荣农村经济、培育主导产业。在规划时,应综合考虑各中心小城镇的区位、资源、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等因素,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规划城镇布局,以特色产业或龙头企业为依托,建成工业型、农业型、商贸型、旅游型、资源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加快培育城乡一体的产业支撑体系。比如,矾山镇是旅游大镇,就要依靠旅游资源发展;张家堡镇区位优势明显,就要依靠科技园区发展;河东镇石材资源丰富,就要依靠石材开发发展;武家沟镇煤炭资源丰富,就要依靠煤炭资源大做文章。根据县城和中心乡镇的不同特质要求和发展优势,合理分区,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

二、强化支撑,统筹推进工业园区化

近年来,我们把园区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全力推进科技园区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科技园区基本上形成了以高科技产业和出口创汇型企业为主体的特色园区发展框架,园区内入驻企业已达到48家,供水、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不断完善,行政审批中心大楼已经竣工即将投运。在今年中国产业园区发展模式高峰论坛上,我县科技园被评为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区,被省政府列入了全省百家重点培育产业聚集区。今后要继续加大科技园区项目聚集力度。一是鼓励企业整体搬迁或扩建项目进驻园区,整体搬迁的企业税收归属按原渠道执行。二是紧紧抓住列入全省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我县科技园区这一招商平台,继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园、农业产业化园、机械加工制造园的一区多园运作模式,完善园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职能与京津对接的相关政策,通过设立北京创业园等形式,吸引北京产业的整体转移,力争实现园区入驻企业项目达到60家,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为北京产业转移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科研院校高科技转化基地。同时,积极与科技、商务等部门沟通联系,力争列入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是配套建设园区生活配套区,在已建成16幢别墅的基础上,再建设56幢,完成一期建设计划,吸引更多的投资商来园区投资置业。通过园区建设,提升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使园真正区成为产业升级的高地、城市发展的新区,进一步加快县城发展步伐,提高城市的产业吸纳和人口承载能力,为加快城镇化步伐奠定基础。

三、抓住重点,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县城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极,重点发展园区经济和三产服务业,农业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发展途径,将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融入县城园区企业,促进城乡之间的融合。目前,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30多家,其中市级15家,省级5家,入园企业20家。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4%,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76.5%。今后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推行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方式,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的订立、签证、登记制度,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机制,确保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龙头建设

县委、县政府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各乡镇要依托当地资源,负责抓落实。从发展生态农业和精品农业的角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一方面以巩固提高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抓手,做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通过积极发展“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大力培育好中粮金冠、北京达华、益利等7家万吨以上葡萄酒企业和果仁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产业,将企业及品牌做上档次,做大做强,推进龙头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第11篇 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同步实施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工程。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____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包括人们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和源泉,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支撑。只有在农村基层加强法治文化的建设,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的紧迫课题

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根本内驱力。当前,在我国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战略目标。十多年来,我国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毋庸讳言,在农村现实生活中仍存在大量与法治社会相悖的现象,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事情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没有在全社会建立起深入人心的法治文化,则是最深层的、最根本的原因。可以说,离开了法治文化,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民有9亿生活在农村,要加快依法治国进程,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基于扬弃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实需要。

产生于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治”文化,是与现代法治观念相悖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是:重礼轻法,重德轻刑;“人治”高于“法治”;重刑轻民,重义务,轻权利等等。这些传统法律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仍然在阻碍着我国法治的现代化进程,特别对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产生着阻碍作用。要消除传统法律文化的不良影响,就必须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扬弃,并借鉴国外现代法治经验和整个人类文明成果,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法治文化。

(三)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和谐社会,从本质上来说必然是法治社会,离开了法治的保障,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实现。农村法治文化作为和谐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内容。首先,法治文化与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一致性。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其价值和目的就在于裁判世间纠纷、惩罚违法犯罪、维护公平正义。和谐社会追求的也是矛盾、冲突得到有效化解,使社会归于和平与安宁,所以两者在目标上具有根本的一致性。其次,法治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力。法治文化有助于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实现,有助于营造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有助于保障充满活力的新农村建设,有助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二、当前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基层经过持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纷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在成为更多农民的首选,农村的法治水平正在向建设较高层次现代法治文化的方向提升。但当前农村有的地方,受自然经济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影响,法治文化的建设还相对滞后,农民的法治观念依然比较淡漠,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还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法治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当前,阻碍农村民主法治进程、影响现代法治文化建设的因素主要有:

(一)长期人治历史造成了人们畏法息讼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由于我国传统人治理念的根深蒂固,农村一些地区至今还缺乏现代商品社会所具有的那种民主政治的传统,有一些农民的权利和平等竞争的意识比较淡漠,重传统礼俗而轻法律规范。有的农民受封建社会“法即刑”观念的影响,片面视法为惩罚的工具,视寻求司法诉讼为畏途,每遇纠纷和冲突,往往依凭“乡下事乡下了”的传统,寻求“私了”或纠缠于行政解决的途径,还不习惯也不善于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有的基层干部在处理农村大量的复杂事务时,常漠视法律,依然习惯于用传统的办法息事宁人,一味以不扩大事态为目的,丢弃法治原则,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必要性和权威性尚未被人们所接受。

(二)落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法治文化建设产生消极影响。

农村地区的法治文化形态是整个社会文化形态的一个重要构成,两者息息相关。作为乡村文化活动中心的乡镇所在地,其社会文化环境对法治氛围的影响十分明显。局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造成乡村文化生活贫乏苍白。在一些社会文化环境较差的地方,文化设施还较为缺少,文化活动的品味不高,有的地方赌风盛行,迷信成风,不健康的书刊、音像泛滥,并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因而严重地毒害了社会空气,戕害了青少年的心灵,导致有的青少年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少数地方政府的随意行为造成农民对法律信仰的缺失。

有的农村地区,由于农民传统上对地方行政长官的尊从,使得乡镇区域常常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区域而存在的,这就使得乡镇执法主体的行为对区域内法治文化的状态发生重要影响。在一些社会文化欠发达、法治环境较差的地方,有的乡镇干部因自身文化和法律水平的局限,未能依法正确有效地行使行政权力,有的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区域内依然是传统的人治氛围;有的公款吃喝成风,参与赌博成癖;有的受地方势力、家族利益所左右,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想方设法谋取私利;甚至有的干部自身违法乱纪,贪污受贿。其负面效应所及,污染了一方的社会空气,致使部分农民对法律的信仰难以养成,对法律正义的期待难有信心。

三、加快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中,如何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以法律手段来规范、引导、保障农业和农村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逐步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这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同步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可把以下几方面作为工作的着力点:

(一)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宣传,营造依法办事的社会氛围。

“五五”普法规划首次将农民列为普法的重点对象,为此要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培育农民的现代法治意识,引导他们尊重法治的理念和价值取向,营造出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使依法办事成为人们思维和行为的自觉,使法律成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可缺少的武器。法制宣传教育所具有的增强公民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的功能,在推进法治的过程中正是承担着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能。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启动,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村镇规划的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招标投标、城乡流通体系有序构建、农民工权益的切实保障、社会治安的和谐稳定等,都与法律法规息息相关。因此,在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中,要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农村“大普法”的格局,结合当地农村的特色和实际,以“关注民生,普法惠农”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梓、丰富多彩的农村普法活动,把法律真正交给农民,使农民了解法律,使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深入人心,使法律能够在广大农村扎根开花。在普法过程中,首先要满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要求,从“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出发,树立人文的普法理念,从法律对农民的思维、道德、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入手,通过法治文化的传播提高农民的法律文化素质,从而形成一种依法办事、循法而动的行为定势。要以村级“两委会”成员、党员、村民代表为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注重选择农民身边需要的法律,开展普法互动活动,让农民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关注转变,把事关农民切实利益的《合同法》、《婚姻法》、《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物权法》、《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摆在突出位置。要利用村级服务中心的农民法制学校、法律图书角、法制宣传栏、新闻媒体、法制文艺等平台,大力宣传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并使之与现代法治精神相融合,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法治文化,让农民对普法宣传效果看得见、摸的着、记得住,并从中尝到甜头,得到“实惠”。

(二)完善农村民主制度,构筑安定有序的法治屏障。

要以贯彻实施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契机,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强化村民自治,实现从“人治”向“法治”、“制治”的转变。要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依法享有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权利,扎实推进村级事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让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主人,成为民主制度的直接受益者,切实体现“以人为本”,从而不断促进广大农民群众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的提高,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做到“民选干部为人民、民选干部受监督”,同时要求村干部主动带头守法,使村级决策管理和财务活动真正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的轨道,还政于民,对村民负责,受村民监督。

(三)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农村的精神支撑。

构建和谐法治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仅要从法律制度上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还要提供教育和引导,从道德文化上营造谅解宽容的和谐意识,提供和气、和睦、和谐的精神支撑,为法治和谐农村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坚实的社会基础,形成社会进步的凝聚力。要建立起以法律____农村新道德体系,推动法律与道德走向统一。要强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八荣八耻”及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宣传教育,同时,还要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在农村开展禁毒、禁赌等专项斗争,消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取缔非法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以净化农村社会环境,促进农村形成学法律、讲道德、树新风的文化氛围。。

(四)加强涉农执法力度,打造依法行政的法治环境。

加强对农民的司法保护,依法切实维护农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为此要合理设置基层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机构,降低农民的诉讼成本。要建立高素质的农村司法队伍和涉农执法队伍,保证其独立、公正,依法行使职权。要坚决打击各种坑农、害农的犯罪活动。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和非法吸收农民存款、集资诈骗、赌博等犯罪活动。要落实村“两委会”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建立健全村组干部监督制度,推动村务财务公开。要落实农民群众信访工作,妥善解决农民群众反映的非诉类问题。强化执法监督,完备执法监督机制,严肃纠正和查处各种执法不严、执法违法行为,定期对执法、司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有效实施,树立法律的权威。

(五)健全利益协调制度,建立规范有效的法治机制。

建立和谐法治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注重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法治机制和利益协调制度。一要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慈善救济、优抚福利、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救助机制,完善农村贫困家庭就业、就医和子女就学资助制度,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利益驱动而形成的不稳定因素。二要建立完善农村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积极为农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使农民的权益受到侵害后能通过法律途径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三要建立完善农村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净化农村社会环境,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四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处置机制。针对民间纠纷存在主体多元化、客体复杂化、规模扩大化、行为激烈化这一难题,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出发,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新途径、新机制、新办法,积极排查调处农村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农村不稳定因素,打牢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

第12篇 关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始终坚持优化环境作为促进城镇面貌“三年上水平”的一条主线,以行风带政风,以政风促落实,加压力、增措施、强信心,团结一致,奋力争先,在提升县城聚集能力、辐射带动力和人口承载力方面狠下功夫,在短短的几年里,逐步构建起“9纵8横”城市框架,县城面积由5.4平方公里迅速扩大到30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总里程69公里,给排水管道137公里,住宅小区18个建筑面积逾100万平方米以上,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投用,填补了我县污水处理能力“零”突破,城市化率由23%提高到38%,加快形成我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初步建立起宜居宜业“邢台卫星名城”任城新区。

为实现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针对部分审批项目涉及科室多、运行时间长等问题,该局采取“并联审批”和“一审一核”制度,一口受理,抄告相关。对重大项目的审批,实行联动,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结。同时,把窗口工作职责及审批服务事项公之于众,以方便群众查询、监督。各窗口审批即时办结件占审批件的比例不得低于20%,做到即办事项不过夜,承诺事项不过期,充分发挥窗口作用,能即时办结的即时办结,需要到现场勘查、论证的,尽量缩短审批时限,方便办事群众。以往,一个工程项目审批从招投标、施工许可审批到竣工备案,开发商需要到4个科室,现在全部集中到一个窗口,即可办结全部审批和备案手续。

该局树立“窗口就是投资环境”和“内树部门形象、外树政府形象”的工作理念,通过服务前移,领办、帮办、代办使投资商、施工企业等办理前置手续由平均30个工作日缩短为1日。对办理工程招标、施工合同、质监、安监等四项备案由3个工作日改为现场即办,施工许可由15日也改为现场受理、现场即办。广州(邢台)圣丰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搅拌站项目为我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工程投资5000万元,年生产能力20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年利税超百万元以上。项目在入驻时期,相关手续该局仅用了半小时办理完毕。据统计,建设局窗口成立以来接受群众咨询400多人次,按时办结率100%。

二、基本经验

(一)人人关系环境,事事关系形象。近年来,该局在解决群众反映问题上,以窗口标准化建设为载体,建立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机制。为高效能地服务于企业,该局依据建筑法和招标投标法等法规,对现有的行政审批和管理事项进行缜密梳理,对确需保留的事项,进行了调整和并,简化办事程序,进一步完善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房地产服务流程示意图》等管理制度,并根据项目规模及服务对象的要求,推行一般事项直接办理制,特殊事项承诺办理制,重大事项联合办理制,上报事项专责办理制,控制事项明确答复办理制的“五办理制”,倍受群众欢迎,再次投诉率为零。

《城乡建设工作专题调研报告模板(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