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实习报告
栏目

新农村建设规划实习报告?(12篇)

发布时间:2023-10-25 13:05:11 热度:19

新农村建设规划实习报告?(12篇)范文

第1篇 新农村建设规划实习报告?

新农村建设规划实习报告

大四暑期,在学校要求下,为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进行了一个月的实习学习。通过实习,对规划基本建设方面的有关法律和法规、规划设计整体内容和程序、规划的审批制度及城市建设管理的规程和方式、不同阶段城镇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深度等都有所了解,使得自己在专业领域获得了实际的工作经验,巩固并检验了自己几年来本科学习的知识水平。达到了培养自身的职业素质,提高综合解决城市及环境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我国城市规划体制的理解和认识的目的。在这个基础上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与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们是在学校和西安市规划共同合作下,响应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对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五四村进行了规划。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制约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然而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没有现成的成熟规划理论,而它又涉及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从多种角度来考虑,以多学科理论作为其理论支撑,如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地理学、生态学理论等。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实习既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挑战,对我们全组实习规划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我们多查阅资料,多吸取现有规划成果,并对新农村规划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这次实习,学到很多东西,真是受益匪浅。

在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阶段,我学习到一些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一些资料的来源和收集索要部门都有所掌握。在现场调研的时候,虽然天气十分闷热,农村交通等也不是十分便利,当地的居民以及政府也对我们的工作不配合,但我们还克服了各种困难,尽可能的收集到更多的资料,对现场有更多的了解,为以后的规划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条件,使规划更具可行性。我们不光在各部门收集了现有的基本资料,还针对不同人群,做了一些切实的调查问卷,现场进行了调查,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调研时候村里不配合,通过我们耐心的解释,虽然有些资料没有拿到,但还收集到很多资料,这就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我们对调查问卷的形式以及制作也有了了解学习,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深度等都有一定的认识。

调研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现状问题和预算人口规模,以便确定规划用地范围。在现状分析发现很多问题,五四村的耕地严重不足,导致剩余劳动力很多,这些剩余劳动力又没有技能,知识水平也不高,是村里的一大难题。村庄用地布局混杂,功能分区不明确,三类工业离居住很近,严重污染居住区内环境。村里绿化面积不够,基础设施不足。这些都是我们这次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村庄性质、村里的产业结构、功能布局等很多方面都有了较好的规划。从这里我更加明白了规划工作的性质,我们不光是对用地布局的规划,还要对规划用地内的产业结构等多种问题这考虑,规划区内的人们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能更好的发展。我们的规划工作不仅要求组内工作人员的相互协作,还要求和其他专业的人员很好的协作,规划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规模计算上,我们对人口预测等知识进行了回顾,对预测方法也有了很好的掌握。计算工作是很繁琐的事情,还要求有严谨的态度,力求计算结果准确无误。这很是锻炼我们的耐心和细心,看来规划要求很多,做好一个合格的规划人员要具备很多的品质。

后来的方案设计过程中,我们规划实习的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有时候还争持不下,大家都对规划提出自己的想法,听取各个同学的规划思路,对自己也有一定的启发,也是多种思维的变通。但有时候由于意见不一,组内成员还吵起来,使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从这里可以看出规划工作真的需要很好的协作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后来和老师多次交流沟通,方案修改调整过多次,从这多次的改动中,每次都能发现一些考虑欠缺的地方,从而学到很多东西。老师每次都能认真地指导,毕竟老师经验比我们多,考虑的问题也周全,在老师的屡次指点下,学习进步很快。看来在实践中学习的效率更高一些。同时,在实践中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理论掌握的不够,对规划设计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将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明白自己的不足,学习的时候才能有针对性,学习的动力也会更大,相信学习的热忱也会有所提高。后来和甲方沟通后,方案还进行了一些调整。在反复调整方案的过程中,不但学习到很多专业知识,在职业素养上也有很大的提高。我们原来在规划作业的时候每次草图的时候都画得不是很仔细,方案调整也不会有很多次,做事情从来都没有这么大的耐心,经过这次实习,才了解到规划工作真的需要很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

方案确定下来,在以后画图的过程就相对简单一些,在这几年的学习中,自己对一些画图软件有了熟练的操作,像autocad、photoshop等。这些软件的熟练掌握,还是在去年暑假实习的时候,看到别的实习同学都能很好的应用这些软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来不断练习的成果。现在用autocad画图基本用快捷键,画图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年的实习由于当时所学知识不同,实习任务和目的不一样,学习重点也有所不同。但这几年实习的累积,对自己学习还是有很大的帮助,在后来的运用中就能很明显的体会到。每次实习之后就对自己知识的掌握有所了解,知道不足之处和需要学习的东西,这样学习的时候就有的放矢。这次实习有一样,对今后的学习工作一定有很大的益处。虽说能熟练画图,但画图量还很大,调整次数又多,每天都很累,要一直画到很晚。实习的时候还是很辛苦的。

经过我们实习小组几个成员一个月的辛苦努力和老师的不断指导,规划任务最终完成。看着成果摆在眼前,那种成就感悠然而生,觉得所有的辛苦和汗水都很值得。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由于到了大四,专业课程也学习了很多,对规划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实习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学习到的东西就会很多,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已经对专业知识学习很多,原来也进行过规划实习,所以对规划工作的程序及方法都有所了解,这对我们这次规划实习有很大的帮助。虽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一个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成熟规划理论和成果,但我们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资料收集分析,多次方案调整,与甲方沟通交流,最终顺利完成此次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课题有了很深刻的学习,做新农村规划,首先得对村庄类型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村庄基本有两大类:一是转型村庄。转型村庄包括三小类:城市里的“城中村”,村庄完全被城市包围,但村庄的景观维持村容村貌,经济组织仍是农村集体经济,文化还是宗族文化,社会服务机构和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依旧是“自建自管”;二是快速工业化推进的地区、城乡混杂地区等;三是未来工业化可能推进到的地区。另一大类村庄是自然村庄,这种村庄现在如此,可能未来远景仍是如此。在经过调查研究后,我们才可能对不同的类型定下不同的规则。总的来说,新农村规划不在于把村庄建设得更漂亮,而是在于进行制度的转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5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在环境卫生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新农民是指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些都与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有很大关系。规划注意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包括道路交通、信息网络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二是治理和保护农村自然环境,三是重点发展医疗、养老等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四是支持农业生产,五是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要靠合理的规划设计、适宜的用地布局、有利的产业规划,靠坚强的基层组织建设。因此,规划也要要符合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实现村容整洁、营造文明村风、适合市民休闲的需要,安排好生活与产业的发展,要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村镇高度进行规划设计。

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没有现成的成熟规划理论,而它又涉及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从多种角度来考虑,以多学科理论作为其理论支撑,如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地理学、生态学理论等。规划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社会发展全局是新农村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最鲜明的特点,结合城市与乡村规划的方法理论,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把农村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有机整体,充分综合考虑到整个系统的各个部分,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使这个生态系统长期有效的运转。

总结整个实习,虽然在实习的过程中有时候觉得很辛苦,方案讨论的时候还和组员吵得不可开交,实习中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但也通过这次实习,真的学到很多东西。大学的这几次实习实践中,感觉学习最多的也算是这一次吧。这次实习完整的对一个规划方案进行参与,从前期的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到方案设计,每次方案调整,一直到后来的成果完成。对规划工作的流程有了系统的认识,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规划的规范法规等都有基本的掌握。除了这些专业知识的增加,在职业素质的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规划工作的性质和要求的素养有了很多的认识,不但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耐心的工作精神,还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加强这些方面的锻炼,以便在工作的时候能得心应手,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次实习,对我来说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对自己思维方式的变通和拓展。大家一起讨论方案,老师的指点,使我看到很多人对同一事物不同的看法

第2篇 2023年一名大学生村官有关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第三批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基层工作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本人于9月25日至11月14日,对江苏省赣榆县柘汪镇下辖的24个行政村进行了认真调研,尤其以自己任职所在的柘汪镇西林子村为调研重点,现根据自己任职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和近两个月调研情况,以柘汪镇新农村建设为整体背景,以任职村西林子村为重点,点面结合,就新农村建设有关情况调研如下:

一、目前柘汪镇新农村建设整体情况

xx年以来,柘汪镇新农村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推进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为载体,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又好又快发展,涌现了东柘汪、西柘汪、西林子、马站等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柘汪镇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为根本出发点,以“十有六化”为目标,制定了“整合空间,传承文化,提升产业”三大战略,务实推进本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圆满完成了各级既定目标任务,尤其在推进镇区建设和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中更是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色得以充分体现。

本人将柘汪镇成功做法总结如下:

第一,组织领导到位,新农村建设工作责任层层落实

柘汪镇建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成立了以镇长为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镇三套班子领导分片包干,各片区设立片长,细化了责任分工,镇里与各区办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全镇助理级干部分区驻点,并明确各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配备专人具体抓,有关单位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切实落实经费保证工作开展,形成组织领导保障体系。规划控制方面,建立了“建设审批一支笔”制度,由镇长根据全镇总体规划对新增、改扩建项目进行审批,确保了规划的实效性。

第二,宣传引导到位,创建有利工作氛围

柘汪镇宣传部门在各村建立了宣传阵地,依托群众秧歌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新道德观,同时,积极倡导各村根据自身特点,固定活动场所,组建秧歌队、花鼓队等群众自娱自乐组织,为群众提供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xx年10月,柘汪镇成功举办了赣榆县“四新”文化演出之《金秋唱响新柘汪》文艺演出,各村积极参与,群众热情高涨,本人也参演了诗歌朗诵节目并表演了武术节目,县有关部门领导列席观看。

第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减轻农民负担

全镇24个行政村,严格执行了村务公开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且无挪用村级资金事件发生,还完成了秦家沙、西林子、东林子等3个村的会计电算化,有力地推动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第四,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镇党委紧紧依托东临黄海的优势,大力发展远洋捕捞业、滩涂养殖业、海产品深加工业。镇党委引进日本对虾、硬壳蛤、海参等新品种,推广虾蟹健康养殖等新技术,使临海产业日趋科技化、集约化、高效化。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不断培育海德益、海前海产品等骨干加工企业10家,将海产品转化成商品,提高其附加值,进一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与此同时,大力发展远洋捕捞业,积极引导渔民们造大船、出远海、挣大钱,全镇420艘200马力以上渔船,年直接经济收入突破3.5亿元,捕获商品鱼总量1万吨,港口商品鱼入库量0.5万吨。拉动了渔船修造、水产冷冻、渔网加工、纸箱包装等相关产业的满负荷运转。

在做好沿海产业文章的同时还全力推进内陆村庄的工业化进程。借助沿海丰富的废旧渔网资源,借助浙江客商示范带动,以西棘荡村为试点,扶持发展污染少、投资小、见效快、带动作用强的废旧渔网再生颗粒加工业,既解决了废旧渔网处理难题也为老百姓开辟了致富路。

第五,一支“领头雁”队伍引领新农村建设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培养“双带双强”型基层干部队伍,全面激发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一直是柘汪镇工作的着力点,尤其是xx年以来,柘汪镇党委一直将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作为重点工作,细化57名党组织书记第一负责人职责,24个行政村村村都有党员科技创业示范户、村村都有无职党员示范岗,每位党员能识字的都有一本《先锋日记》,每位流出党员都有一个党员证、一份流动档案,每位流入党员都有一本《组织生活指南》、一份组织生活档案,每个留守家庭都有一份支部帮扶计划、一名“爱心帮扶”党员志愿者。

第六,环境与绿化,常抓不懈

柘汪镇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环境卫生当成一项民心工程来系统推进,同时把该项工作作为干部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常抓不懈,我镇在党委的领导下成立了环境整洁领导小组,并下发了考核办法,并进行考核,目前全镇所有村庄的主要街道两侧没有乱堆垃圾现象。各村全部配备拖拉机、铁锹等垃圾处理设备,设立垃圾池,对垃圾进行集体处理,并设立专职人员分管。柘汪镇还把党委大院工作人员分成三组,每周五下村实行义务劳动,在有力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也取得了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目前,西林子村正在申报连云港市生态村。

第七,一句承诺保驾护航新农村建设

柘汪镇党委在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认真贯彻上级综治工作部署,通过“一二三四”工作法,明确目标,构筑载体,突出重点,系列推进,全力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即锁定一个进入首批受国家表彰的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之列的创建目标,服务新农村建设;加强镇村两级综治工作平台,夯实平安建设基础;建立边界地区治安联防、矛盾联调、警务联动 的“三联”工作机制,打造和谐省际边界;狠抓综治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园区的“四进”工作,开展系列创建活动。柘汪镇党委在24个行政村村村建有警务室,24小时有人值班,并且柘汪边防派出所和马站派出所每天晚上都有值班人员在辖内进行巡逻。

第八,示范村集体经济实力快速增强

通过整合资源、村企合一、股份制经营等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西棘荡、西林子、马站、东林子、韦岭、东柘汪、西柘汪、中林子等示范村、先行村、重点村的经济实力在去年得到进一步加强,全部实现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其中xx年:东柘汪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29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00元,村集体固定资产311.8万元;马站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78元;西柘汪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9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68元。

第九,关心弱势群体,完善社会救助

全镇现有符合低保条件人口1520人,补助低保人口1520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全镇还发放救灾款物折合1.2万元,全面完成任务,有效提高了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

第十,柘汪镇十分重视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组织扭秧歌、篮球比赛、拨河比赛等娱乐活动,在极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使群众受到了公民道德的教育与文化文明的熏陶,村民的文化素质与文明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村民们对新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了乡风文明的发展。柘汪镇的群众体育工作多次受到国家表彰,xx年,柘汪镇被省命名为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柘汪拔河队荣获全国冠军两次、省冠军两次、省农民体育节第一名一次,下驾沟村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被全国老龄委誉为“老年体育之花”。柘汪镇在全县率先实现村村建有篮球场、乒乓球室,并成功举办了多场大型文艺演出。

二、目前西林子村新农村建设有关情况

(一)西林子村概况

柘汪镇西林子村位于赣榆县东北部,东临黄海,西靠204国道和同三高速公路,全村共有农户366户,人口1506人,面积2.2平方公里,村党总支下设老年、养殖、工业、海上捕捞四个党支部,共有党员71人。西林子村主要产业为海洋捕捞、海产品加工、制冰、冷藏、渔网加工、紫菜加工、虾、蟹、贝高标准精养和水貂蓝狐养殖等八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共有企业20多家,其中工业企业14家。到xx年,全村拥有浅海滩涂养殖面积2200亩,150-420马力远洋捕捞渔船70艘,年产成品干紫菜一亿张的紫菜加工区一个,10万头水貂养殖区一个,xx年新增420马力钢壳渔轮10艘,投资1600万元,产值效益分别上升40%和20%。仅x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200万元,上交国家税收超百万,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工农业总产值、人均收入、税收等人均占有量稳居全镇各村之首。

村党支部连续18年被县镇评为“先进党支部”、连续xx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村”,连续8次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并被市委评为“五十优五十好村支部”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先后被评为省文明村、市综合实力“五十强村”、市康居示范村、县“三十佳(社区)文明村”等。

(二)西林子村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

1、做强经济文章,发挥党组织模范作用

西林子村党总支一班人,在村党总支书记李志珍的带领下,认真执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做强经济文章,提升创建水平,巩固组织阵地”为目标,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强力推进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以党支部包船队、包企业、党员包船头、包班组的形式,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近年来,五星级党员和创业明星占党员总数的85%,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海洋捕捞有了质的跨越,新增420马力的渔轮10艘,投资1500万元,仅海产经济年可创产值5000万元,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

2、做大传统产业,做强工业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

村两委班子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坚强经济作后盾,只有发展经济,提高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才能真正建设好新农村。西林子村靠的是传统的渔业生产、滩涂养殖和工业的发展,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我村充分利用和发挥资源地域优势,以发展海洋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渔业生产,到目前为止,全村远洋捕捞渔船已达80余艘,年创产值5000多万元。同时村里还注重抓好滩涂养殖,自xx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落户该村以来,进步完善梭子蟹、牡蛎等多品种立体养殖项目,养殖效益连续多年成倍增长,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现已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西林子村不断寻找新经济发展突破口,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抓好传统渔业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几年来共引进各类企业20多家,主要有新型建材、海产品加工、制冰、渔网加工、育苗等行业。该村的工业小区已初具规模,进区项目也有10余家,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工业纳税连续多年超百万元。

3、建好班子,带好队伍和群众一起建设好新农村

村党支部是推进全村各项工作的核心,也是全村工作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坚持做到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带头领好路、走好路,帮助群众一起致富,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积极参加,带头奉献,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宣传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群众真正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任务和根本宗旨,使老百姓真正地能够解放思想,积极投入到建设新农村的大潮中去,并发挥各自的作用。柘汪镇人大副主席、西林子村党总支书记李志珍充分发挥致富路上领头雁作用,村两委人人有致富项目,并发挥海洋、老年、工业、养殖四个党支部作用,在全村形成干群一家人、科学上项目,奋力奔小康、建好新农村的浓厚氛围,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组织和人力保证。

4、树文明新风,营造良好氛围,构筑和谐新农村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西林子村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人的和谐发展,以文化为纽带,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全村上下以“做文明公民、创文明家庭、建文明村庄”为主题,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发扬优良乡风民俗,强调邻里和睦、妯娌和睦、孝敬父母、不打架不骂人,以好的乡风民俗来约束不好的做法,让社会公德来制约个人的私心,至xx年全村“十星级文明户”达到90%以上。积极加大文化娱乐设施投入,投资40多万元,先后建立和完善了村党员活动室、科技书屋、老年活动中心、文体活动室、蓝球场、党员之家等,并配备了电视、电脑、vcd等电教和远程教育设备,文体活动室内购置了乒乓球台、综合健身器等文体活动器材,图书室现存书5120册,还坚持每年订阅十多种的报刊杂志。我们充分利用村广播电教室,聘请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淮海工学院有关专家、教授及专业技术人员来我们西林子村开展各类讲座和技术培训,通地培训教育,使大多数村民都能学会和掌握2-3门致富技术,增加了种植、海产品养殖、海洋捕捞等方面的技能。

5、规划为先,扩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农村建设步伐

为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西林子村于1998年聘请连云港市规划设计院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综合规划村落、住宅及企业的布设,高标准、高起点地绘制蓝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

投资100万元完成了村内小巷的硬化工程,xx年底农户楼房入住率,程控电话安装率、有线电视入户率、道路硬化、绿化率均达到96%以上,同时通过招商引资,xx年引进了宁波客商投资350万元建成了三竹海苔有限公司,从而提升了紫菜加工龙头村的整体水平,投资15万元在全市率先建成网络视频监控室。村内主要路口安装了16路电子监控设备,创造了安全稳定的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从而提升了平安创建的新水平,投资200万元完成了100户老年新村工程,投资300万元建成年产十万头水貂、蓝孤养殖小区,从而促进了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如今的西林子村别墅幢幢,整洁卫生,一片靓丽的新农村景象。

6、打造人与环境和谐的村容村貌

投资192多万元,投工10多万个用于村庄建设的综合整治,共修建、改造和疏通主、次街道27000平方米,安装路灯220盏,栽植绿化树木4xx多棵,铺设下水道5800多米。投资113多万元对村庄主街道进行硬化、绿化、亮化。绿化面积50多万平方米,村庄绿化率达42%以上;投入4万元,清理乱搭乱建违章建筑、乱堆乱放不规范行为、乱贴乱画不文明现象,建立村容村貌长效管理机制。投资18400元,在居住区内建设了24个垃圾池、购置垃圾运输车1辆和垃圾桶40个,成立卫生清洁队,制定和完善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做“日清日洁”,对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转运,收集率、清运率达100%。投资15万元对全村实行户厕改造,355户户厕改为卫生厕所或生态厕所。xx年在原有基础改造上投入19.9万元铺设自来水管道与镇自来水场接通,全村居民已全部安装自来水,目前,全地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投资6万2千元新建和改建村庄排水沟2500多米,使全村的生活污水由村庄地下排水沟排放;xx年到xx年投入67万元对全村池塘、渠道进行清淤、疏浚、护岸和绿化等,保障了河道、渠道水源清洁流动畅通,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广太阳能、电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工作,使用清洁能源用户为349户,清洁能源使用普及率为95.4%。

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包括西林子村在内,柘汪镇新农村建设存在几个问题。

问题一:产业化结构单一,长远效益不明显。

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柘汪镇西部几个村还缺少有力支柱产业,有的村产业结构也很单一。就全镇而言,产业布局也不尽合理,长效支柱产业尚未形成,产业发展不平衡。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新农村建设中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储藏、保鲜、运输、包装、精深加工、批发零售以及物流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柘汪镇的紫菜加工项目,企业主要集中于东中部地区的沿海村,且多以紫菜初级加工为主,由于诸多原因销售不畅,也不能准确把握市场信息,效益不容乐观。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省市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本人所调查的柘汪镇西部几个村,虽然组建了一些协会,但是组织化程度普遍不高、内部管理不规范,协会与会员之间联结松散,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很少在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同时,各种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功能尚不健全,对产业的拉动力弱,带动致富能力不强。

问题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党政部门或村两委为主要实施主体,而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主动性不强的现象。

这种现象大大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不利于干群建设积极性的发挥,甚至出现了很多领导唱戏群众看戏的局面,这也促使有些领导无法将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到彻底。

问题三: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常会出现以牺牲环境做代价的做法。

特别是在新建和改建过程中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另外农村居民住宅区也极易出现脏乱差问题,给人居环境造成不和谐。

问题四:创新性的工作作风有待加强。

部分领导由于工作安排部署的多,检查落实的少,因而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面上工作多,深入基层的时间少,平时只顾忙着尽力去做好本职工作,不太注意周围发生的事情,对与自己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事还不够热心、不够主动,也没能更热情更主动地关心群众,谈心不够,交流较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思路不宽,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够,工作只停留在一般化的水平上,改革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尚有部分干部对待工作有时只满足于认真完成单位领导交给的任务,开拓意识还不够,常常求稳怕乱。由于自己思想不够解放,就谈不上敢想、敢试、缺乏知难而上、困难而进的工作态度和勇气。

四、建议及对策

1、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柘汪镇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延长农业产业化链条,增加农业效益。目前,沿海紫菜加工项目虽然存在着很大的现实困难,但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要切实做好服务,帮助他们扩大生产,提倡产品深加工;要切实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实现超常规发展。要支持他们引进、示范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建设科技研发、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系。继续推广和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健全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要加大对企业原材料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对有市场前景和科技含量的产业,可由政府出面给与协调部分资金贷款以扶持发展。要继续推进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鼓励和支持西北部村落的农业开发和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力度,创立品牌,占足市场份额。同时,要大力开发高、新、特、优农产品和安全、保健、绿色食品,充分挖掘新兴特色产业等。

2、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要紧紧围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壮大区域经济三大目标,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企业的配套产业和农村服务业四个重点,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质量效益水平。要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形成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的支撑点。坚持把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与发展小城镇有机结合起来,以产业为支撑,以特色兴产业、赢市场、增活力,把小城镇建设成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农业产业化的信息和技术服务的中心。特别是可耕种面积比较少的村域,要着力发展二、三产业,特别是要发展工业,走工业强村工业致富道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农民增收。

3、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要积极出台旨在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的文件政策,建立和完善鼓励农民自己创业的激励机制,引导农民走好三条路子:一是引导农民走好传统农业向优势产业转移的路子。二是引导农民走好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路子。三是引导农民走好优秀人才返乡回流的路子。动员和吸引有能力、有技术、有实力的在外打工人才回乡创业。同时,完善鼓励大学生回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使农村经济发展与人才和技术牢牢捆在一起,形成人才输出与回流的共振效应,从而推动农民不断自主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4、抓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在提高执行力上下功夫。

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体制机制不灵活,奖惩不能兑现,就不能调动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实行动态管理。要明确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相应建设内容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也要把具体建设任务相应地列入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将任务分解到人。同时,要制定操作性强的奖惩机制,明确专人负责新农村建设的监督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指标之一。

5、政府搭台,让群众唱戏,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农民群众参与,增强了民主意识,保障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在村党支部领导下,自发成立各种新农村建设组织,在新农村建设管理中实行自我管理,同时政府在为农民规划建设新居时,听一听群众意见和建议,尊重农民的意愿去为农民构筑美好新农村蓝图。在统一规划下,如何建设,建设什么由农民发言,提高参与度,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理解、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在于为农民提供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乡村都抓住新农村建设契机,加快农民住宅建设步伐,为农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可以这样说规划是建设的龙头。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首先深入调研,在群众参与及尊重民意的前提下做好规划。各村应从农村地域出发,符合经济条件和农民意愿前提下有集中连片建筑群,还要有风格各异的新房,不要照学照搬没有自己的特色。依据“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编制新农村中心村规划。倡导联建,政府加强技术指导。政府加强规划设计、技术指导,根据农民财力,量力而行,设计出一些实用美观的房屋图纸供农民建房参考。

6、狠抓农村住宅卫生创建工作。

城管部门及村委会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农村住宅区脏、乱、差整治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做起,狠抓农村住宅卫生创建工作。首先是要有一个好队伍。抽调公安、工商、街道、等部门人员参加组建一支经常性创建组织,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其次是要有一套好工作思路,变突击整治小城镇脏乱差为常抓不懈;其三是要一套好方法。就是抓好进农民的卫生习惯意识。着力打造新时期农民整体形象,同时设立垃圾箱,聘请清扫人员保洁,并实行各户居民门前“三包”,提高农民环境意识。

7、要创新工作理念,选准切入点,围绕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开展工作,增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要紧密联系农村和农民思想和生活实际,从农民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入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这方面,要努力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农民生产、生活和思想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二是与办好事、办裙带、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三是与组织开展以整治村容村貌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四是与科学治乡、依法治村相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贴近基层、贴近农民。把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放在第一位,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化解农村各种矛盾,与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重点放在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上来,使他们成为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

赶乘科学东风浪,誓把农村做大强。适逢赣榆县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推动,柘汪镇新农村建设,尤其是西林子村,将以科学为指导,以发展为目标,以具体实践为抓手,科学合理、以人为本推进各项事业,真正把新农村建设当成一件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这次调研活动,让我感触颇多。通过深入调研,我不仅更多地了解到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而且更多地看到了广大干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潜在的动力和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巨大热情。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要充分考虑各地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整村推进的模式,实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分步骤实施。

第3篇 2023年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新农村建设调查

今年寒假,我与几位同学一道,走访了本村—广西博白县三滩镇xx村的大部分地方,与本村的村民、村干部进行交流,深入了解了本村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情况。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本村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紧紧围绕这“二十字方针”的目标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科学编制规划,统筹安排,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的进行。

在生产发展上,本村始终把壮大“村级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抓住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也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先后推广种植淮山2000亩,果蔗1800亩,法国豆2000多亩。在新种植技术的指导下,农作物增产增收,农民尝到了新甜头。眼下,正是淮山与甘蔗收成的季节。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不时地可以看到有农民在田间挖淮山或甘蔗,收获劳动成果。一位村民满怀欣喜地告诉我们,近几年,由于政府向农民们推广了新的种植淮山的技术,淮山长势喜人,卖得了好价钱,为他们增加了不少收入。除了种植甘蔗、淮山这种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外,本村还大力发展猪养殖业,规模养猪户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创新高。另外,还大力发展桂圆加工业等,增加了农民收入。政府还积极为群众提供就业信息,鼓励部分青年外出打工,转移本村剩余劳动力,这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在走访中我们可以看到,本村的村容村貌已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村民的住房条件已大大提高。政府也帮助低保的村民们建造房屋,给予他们经济上的补贴。而政府对村民们建设沼气池的支持与帮助也为本村的清洁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一位村民告诉我们,他是养猪专业户,一直苦于过多的猪粪无处排放。现在在政府帮助下建设造沼气池,给予1000元的补贴。这样,不仅很好地清洁了环境,还有效地利用了资源,一举两得。

加强村政基础设施建设是本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本村在近几年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渐完善各项公共服务保障设施。

医疗问题是民生之重。去年,本村投入了八万多元建成村卫生所,政府还积极鼓励村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就大大减轻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要致富,先修路”走进本村,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水泥硬化路在脚下延伸。一位村干部告诉我们,在村民们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村投入了30多万元硬化了四级路至大沙埌1.1公里村屯路,投入80多万硬化了村委至河坝社2.8公里村屯路。这切实解决了村民们的出行问题,更为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促进了经济作物的外销。

水利建设也十分重要。水利是农业的脉搏,我们向本村政府了解到,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政府组织人力、物 力、财力兴修水利,保证可人民群众的收入增加。

此外,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本村在体育文化局的支持下,修建了一个标准的篮球场,使村民有了自己的娱乐场所,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

积极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乡风文明,是本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点。

在去年,本村政府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深入了解了党的十七六中全会精神,并在群众中大力宣传,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政府积极向农民宣传农业知识、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在近几年,本村政府组织了一些村民免费到县城进行电脑知识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明素质。为了增强村民的身体素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政府还组织村民定期进行球类比赛。去年,本村以队为单位,成功举办了几场篮球赛,排球赛等,这不仅提高了村民们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丰富了村民的生活,还促进了各队的村民们之间的相互交流。

除此之外,一名村干部还告诉我们,今年,本村紧紧围绕平安村屯建设,以稳定压倒一切的态势做到维稳工作,成功调解了各种纠纷,如建设高速路时引起的纠纷等,促进了本村的稳定与和谐。另外,计划生育问题一直是本地方的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一些村民的重男轻女等落后思想引起的。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根除村民的这一思想劣根,村政府积极大力宣传有关计划生育的思想,狠抓落实好计划生育工作,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生育观,从根本上处理好这一问题。在近两年,村民的思想觉悟已有较大的提高,计划生育的工作已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家乡在新农村建设中新的变化,这更增加了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但我们也看到了本村在建设中的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河流污染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村民间还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等。因此,我们积极地向政府提出意见与建议,并期待着我们的家乡越来越好!

第4篇 2023年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xx年11月,中国共产___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为了解当前我区广大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做法和经验,以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根据今年统战系统调研计划安排,由____蕉城区委统战部牵头,民盟蕉城区委、民革蕉城支部等组成调研组,联合开展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活动。xx年6月至8月在区委常委区统战部长王丽云、区政协副主席民盟蕉城区委主委郑贻雄带领下,调研组与区文化部门负责人一起先后深入我区沿海山区乡镇及20多个村居进行调查,通过座谈、访问、视察等形式了解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情况,还先后前往泉州市泉港区和莆田市荔城区等地考察取经,在认真分析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我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xx年10月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区农村文化建设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民间文化多元化发展尤引人注目。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广大农村文化生活的贫瘠让赌博、迷信、色情等有机可乘,从而影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状况比较普遍,具体情况是:

1、乡镇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据了解,“十五”期间上级省、市厅、局对我区文化事业的投入累计达55万元(其中扶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4万元,维修、设备添置经费23万元,文物经费8万元),我区年文化体育事业经费财政预算9.4万元,其中文体局文化事业费1.1万元,图书馆经费(包括图书购置费)4.3万元,体育事业经费4万元,但这些大多为人头经费,用于日常办公开支已相当紧张,真正用于开展业务工作的已所剩无几。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物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我区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几乎没有,只有在xx年开始的天后宫(妈祖庙)修复工程中,募集到民间资本100多万元。全区乡镇现有的文化站所除少数外,绝大多数是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贫乏。

2、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我区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中产权明晰、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仅七都、金涵和位于猴盾村的区少数民族文化站三个站,其余各站或一直以来就没有站址,或系借用其他单位的场所,面积狭小,设备简陋,功能不全。据不完全统计,我区有76个行政村建立了村文化活动室,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27.3%,但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而已,形同虚设。而且原有的文化设施普遍老化。据调查,现有的部分乡村影剧院多建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现多数已成为危房不能使用。

3、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以及民俗日,由各乡镇文化站通过联办、协办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书画展、图片展、拔河赛,及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年仅二至三次,也只到2-3个乡村,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义务题写春联、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近几年,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传统的节庆日,一些乡镇、农村都有开展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最有名、最具特色的是霍童的“二月二灯会”和畲族聚居村的“三月三畲歌对唱”。但这些毕竟是少数乡村举办的少数文化活动,广大农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四难”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在电视网络广泛普及、网络文化盛行的今天,由于国家将卫星电视节目由模拟转为数字接收后,我区广大农村原电视“村村通”设备未及时更新,绝大多数乡村群众只能收看1-3套外地节目,许多偏远山区基本无法接收电视节目。群众长期看不到中央、省、市(区)的电视节目,也得不到发展生产的信息技术的指导和服务。乡村文化生活贫乏,除了聊天、打牌外,农民没有其它文化活动,导致一部分群众沉迷赌博和庙会活动,致使一些地方赌博及“六合彩”等歪风盛行。

4、文化队伍人才紧缺,整体素质在下降。我区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均为一站一编制,由于基层文化站待遇低,难以吸收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而且原先进人渠道不规范,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在编的有12人,但仅有9人在岗,被乡镇挪作他用或被外借的有3人,即使在岗的也往往兼有乡镇(街道)的其他中心工作,难以做到专干专用。现有乡镇文化专干平均年龄偏大,由于缺乏培训学习,知识老化现象比较突出。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区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滞后有历史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长期以来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重视不够,对优良传统文化的偏见和缺乏支持,给各地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而经济欠发达、投入不足也严重约制了农村文化的发展步伐,但从各级政府自身来说,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活动经费严重短缺。目前由于国家财政投入少,地方财政又有困难,未能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1%-2%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除了人头经费外,区、乡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几乎没有,导致文化设施建设滞后。乡镇文化站不能依靠自身发展,依靠产业化、市场化运作生存困难。目前乡镇只能勉强发放人员工资,没有文化建设项目,没有添置文化活动器材,图书室的图书不能正常更新。

二是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滞后。由于各级领导对文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足,特别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下,相当多的人认为文化工作是软任务,是花钱多效益少的社会公益事业,可搞可不搞,又不愿意花钱投入,致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滞后,从事文化事业的同志心灰意冷,缺乏积极性,大多放弃主业改做乡镇中心工作。

三是文化管理体制不畅。一方面,乡镇文化站专干以块管(乡镇管)为主,人员大多被乡镇抽去从事中心工作,专干没有专用。区文化主管部门无法对他们进行调配和交流使用,基层文化站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没有交流、缺乏工作活力。而且乡镇财政对文化站投入极少,管理不力,导致相当多文化站形同虚设,没能发挥农村新文化主阵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广电与文化分属两个职能部门,对农村的传媒文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而且农村地域广、人口分散、广电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收益小,仅靠广电部门是无能力承当农村广电网络建设。虽然国家规定到xx年农村地区20户以上的村全部实现网络村村通,但原有“村村通”的用户并未列入新的网络“村村通”工程计划,得不到上级补助资金,导致我区目前许多乡村原有接收设备无力更新。在卫星传播电视节目由模拟转为数字接收后,广大农村地区只收1-3台外地的电视,无法收看省、市、区电视节目。

三、加快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需要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适合广大农民群众口味的文化生活。实践证明,凡是文化生活比较丰富,群众精神比较充实的地方,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状况就好。而那些文化生活贫乏的地方,不论富裕程度如何,封建迷信和宗教势力就会抬头,社会治安恶化、干群关系紧张等现象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是新农村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而且乡村群众文化中心和文化网络的形成发展,可以将农村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不仅使群众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同时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上也起到重要作用。农村文化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凝聚人心,聚合民力的作用,它将有力推动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改变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状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

我们建议:

1、创新机制,培育新型文化队伍。通过择优招聘,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乡镇文化干部队伍中。配齐配好乡镇专职文化站长和村级文化协管员。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鼓励乡村文化工作人员自学、进修,有目的选送部分人员到相关院校深造。同时进行业余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业余文化队伍,对文艺骨干免费进行培训。

2、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建设强大的基层文化阵地。一要认真贯彻中央《意见》和省政府的《决定》精神。规划好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文化阵地布局和建设问题。结合乡镇建设规划,通过改建、扩建、调剂改造、新建等途径,加快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步伐。二要加强文化宣传工作。文化宣传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强有力的宣传文化,就没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所以党政领导及宣传部门要时时关心和宣传新农村文化建设。三要加大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一方面认真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2%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对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补助资金,对实施文化站达标建设的乡镇给予资金扶持和奖励;另一方面学习借鉴南平、泉州、莆田等地的做法,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乡镇文化事业,积极开展民间融资活动,通过村企共建、村校共建、村庙共建以及城乡共建等方式,引进资金和文化活动器具及资料,满足乡村群众平时读书看报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之需。

43、创新理念,借助各种载体,活跃农民文化生活。

一是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各地农村都有不少民间艺术人才、民间绝活艺人,由于多种原因,大多面临断层后继无人的状况。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发掘、整理优秀传统民间艺术,解决传人问题,并积极鼓励和帮助他们自编自演,参与到弘扬时代主旋律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公益性文艺活动中去。

二是节俗文化活动。传统节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其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是深深植根于民间大众,应充分认识其文化底蕴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巨大现实意义。当然,其中也可能夹杂某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但我们要遵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积极加以扶持和引导,使频临消亡的民间节俗文化活动成为广大农村社区民间文化的健康主流。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农村集市开展文化活动,如春节各地民间文艺踩街活动,二月二霍童文化艺术节活动、三月三畲族歌舞文化活动、妈祖文化活动、关帝文化活动等。

4、创新手段,积极构建农村文化活动的网络。

一是成立乡镇电影放映队或文化传媒中心,推动农村电影 “2131”工程(即在“21世纪初、全国农村1村1月保证看1场电影”)在我区农村得到落实,解决农村看电影难的问题。

二是依托乡村文化站点,积极挖掘本地文化艺术资源,扶持民办文艺团体,发展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鼓励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

三是建立“农家书屋”,满足农民对科技文化的需求。最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国家鼓励和资助各地农村建设“农家书屋”,要求场所不小于20平方米,书籍不少于1000册,含有30多种各类期刊及100多电影光碟,以满足农村群众阅读需求。

四是结合民间文化和文物保护活动,促进乡村民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通过组织申报各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活动,提高农村保护和传承传统优良民间文化的意识,让我区民间的铁枝、纸扎、火把拖石、肩头戏、线狮、傩面舞等得到发扬光大。

五是结合“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借助体育活动的场所——健身路径、篮球场、乒乓球台等,推广体育文化,让农民在健身的同时也得到文化的提高。

三是特色文化活动。我区是畲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又是全国最大的大黄鱼以及绿茶的主要产区之一。畲族文化、大黄鱼文化、茶文化等应成为我区独特的文化品牌,加以充分挖掘和培育。此外,校园文化、灯谜文化、企业文化等也应加以重视和引导,使之融合到新农村文化生活中。

四是学习外地经验,借助农村“三堂”和闲置校舍拓展农村文化活动的空间和形式。我省南平、泉州、莆田等地充分利用“宗族祠堂、民间庙堂、废旧礼堂”(三堂)作为民间文化活动的场所,依靠离退休党员干部、乡村老人协会、庙堂管委会等承担农村文化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让老协会会长或庙堂管委会会长兼任村文化中心主任,利用民间庙堂的“香火钱”为农村文化活动“买单”,将“三堂”变成政策法规的“宣传站”、社情民意的“中转站”、先进文化的“传播站”的做法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借助“三堂”场地既可解决活动场所不足和经费不足的困难,又有利于推动文明新风进“三堂”,还有利于调动当地群众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此外,我区乡村目前有许多地方学校的楼房闲置,可以借用作为当地文化活动的场所和开办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之用。

五是各级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每年各级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是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鲜血液和催化剂,应很好进行策划和包装,尤其是科技、文化下乡和电影下乡巡映活动,应多播放适合农民群众口味和需求的娱乐影片和科教片来赢得农村市场。

5、明确职能,实施有效管理。乡村文化站点在履行服务和经营性职能的同时应积极协助主管部门管好基层文化市场。对进入农村文化市场的民间艺术团体,市(区)文化部门要审核把关。有条件的文化中心可以房屋租赁的形式,将镇区网吧、电子游艺室、音像出租户、图书销售点、棋牌室等集中到文化中心,依法统一管理,有秩序集中经营,遏制地下黄、赌、毒现象。

6、领导重视,加大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力度。

一是抓好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落实工作。“2131”工程带有公益性,建议区政府要解决电影器械设备及购买拷贝的资金;文化部门要负责各乡村“2131”工程计划的制定和业务指导;乡镇要负责计划的实施,保证乡村农民一个月看一场电影。

二是建议区委区政府要专题研究解决农村地区更新广电接收设备的资金问题,满足农村群众对广电联网的需求,让山区农民与平原地区群众一样能收听收看中央、省、市、区广播电视节目,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是建议开展一年一度的民间文化艺术节活动,由有关职能部门牵头,在国庆中秋期间组织民间文艺汇演活动,让各乡镇、社区的民间艺术团队集中进行比赛和交流,以促进农村民间文艺的繁荣和发展。

第5篇 2023关于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全县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新业绩,树新形象”主题实践的部署,深入开展以“解民忧、访民情、促民风、谋民富”为主题的蹲点调研活动,以点带面,加快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乡党委、政府决定开展乡领导班子成员“办公日、住村周、调研月”活动。根据要求,我于xx年6月24日至 30日蹲点**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的基本情况

**村与xx省的xx县接壤,总面积7.32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人口1102人,耕地713 亩。xx年,农民人均收入3112元。

二、我乡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xx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630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1700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2454元,同比增长7%。积极发展粮食产业,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全乡油菜面积扩大到300亩; 菜园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500亩;成立了全县首家早姜专业合作社—富源早姜合作社,带动80户农户发展早姜300亩;发展葛根药材基地110多亩。通过多种方式培训,加大农民知识化培训力度,全年劳务输出3400人。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乡村康庄工程建设、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逐步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

(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立足本地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以岭上湾革命纪念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____旅游业,并以此带动相关景点的开发和建设。村财乡管的财务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政务、村务、财务公开不断完善。抓好生产救灾和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活动,积极引导、帮助贫困户发展项目,落实贫困户120多户,扶持资金 20多万元。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开展农村弱势群体帮扶和关爱农村老党员活动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六合彩”等赌博行为,做到促一方经济保一方平安。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洲岭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三、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洲岭乡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较多,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虽然乡里积极推行“农民知识化”工程,但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还较为普遍存在。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洲岭乡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难以保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四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洲岭乡的实际,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xx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在各项政策上给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要有总体的规划,对洲岭乡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要严格规划管理,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实现新村建设目标。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要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五、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017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报告

第6篇 帮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查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万源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我局积极落实万源市委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成立了局机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由一位副局长负责联系事宜,办公室承担具体事务。根据万源市委目标管理的要求,发挥职能作用支持新农村建设,对旧院镇 大伦坎村进行了帮扶。

三、加强财政支农、专项农业补贴等资金的专项审计,开展涉及农业、农民的国家扶持政策实施效果调查研究。对涉及老百姓利益的事项高度重视,对涉及农民教育培训的中职教育国家助学金、阳光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劳务培训等专项资金联合相关部门进行综合的审计调研,组成专项审计调查组,对财政拨付的各项资金是否按规定使用,各部门如何规范化管理、实施,各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有交叉,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现象骗取国家财政资金以及资金使用效益如何进行审计调查,摸清财政资金投入使用情况。从财务的角度出发,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并以此为基础撰写了《加强督促监督,保证民生工程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研究》调研文章,并为政府相关部门实施民生工程提出意见和建议。[自查得40分] 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力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发挥本单位经济监督职能作用,尤其在乡镇 审计中,将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作为重点进行实地核实,确保新农村建设效果。

遵照中共万源市委48号文件精神,通过自查得100分,特报告予以考评。

二00九年四月十一日

第7篇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下面小编整理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寒假期间,我回到老家对我们周边地区的进行了认真观察和走访,为避免地方共性和特殊性,调查了不同乡镇和村庄。其中莒镇、李屯、大程、房寺、市中办等乡镇中的十一个村庄为重点调查对象。我家位于山东省xxx,全村共一千多口人,近年来家乡建设发展变化很大,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皆展现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实实在在的对老百姓的实惠政策。过去都说农村穷,现在可不是了:土地收入稳定且有增加;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足不出户用上互联网了;村内开起了像样的饭店;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但不可否认,不容乐观的现象仍然存在:乱占土地、基层干部腐败、农业设施不完善、农业污染、金融信贷不方便、农民(工)素质低、精神享受不够丰富,尤其是农村脏、乱、差的不文明现状最值得深思。

20xx年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那么要做到上述五点根本保证是什么呢?我认为加强党组织建设(尤其是基层)、稳抓经济建设不动摇是关键。首先作为直接管理农村的基层党员干部是看得最清楚也最明白农村现状和迫切需求的,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们党的基层党员干部就是冲在前线的领头兵,基层党员干部是否能够廉洁公正高效的为民办好事、办对事、办实事、办难事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失败。其次,经济的发展是基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可以促进和保障国家财政的稳定,稳定积极的财政政策才能为惠民政策和措施的顺利落实和实施提供根本保证。以上两点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贯穿全局。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其实践价值,而非其理论魅力。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自从1982年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以来,至2023年连续七个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不断得到进一步升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重点从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稳定粮食增产等的基础上扩大到强化支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完善、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从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解决三农也是为了2023年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如何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协调好三者的内外矛盾是关键,也是重中之重。___在《矛盾论》一文中明确作出了解释,解决问题尤其是实际问题必须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只有迅速有效的解决主要矛盾才能突破问题的关键。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从农民问题入手,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目前来看农民问题仍是第一着手点,三个方向协调全面推进,在解决的过程中不否认农业和农村会超过农民成为第一亟待解决问题,一切事物的必然发展率必须遵守。只有把握住这个原则,坚守住这条底线才能更好更快更稳妥的解决实际问题。民生问题即集生存、发展、权益、福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问题,作为民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要做到深化农村的全方位改革的脚步不能放慢、稳抓教育的发展不能松懈、改善生活提高生产不能动摇、加强基层党建不能中断、补贴支助数量不能减少、缓解城乡二元差距不能停止、结构调整模式转变继续升级、合理的资源配置与标准化进一步落实、邮电信息服务范围扩大与开展、科学发展的观念与社会和谐理念进一步贯彻。

(一)农民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他们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工作的好坏,如何让农民得到个人利益的满足是解决之道。我国农民人口数量巨大,近来有关学者提出减少农民数量是根本。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现在存在较严重问题有:

1、农民素质差距大。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利益观念顽固不化,有不少农民为个人私利不顾他人健康生命安全害人害己。随意丢弃垃圾废旧物品。偷盗、骗人、抢劫、拆卸铁轨电缆还时有发生(在外农民工存在偷盗工地材料现象),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安全。就业观念陈旧落后,着眼小利。

2、缺乏坚强有力的村班子。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公正无私、信念坚定、积极稳重能带领百姓发家致富的好带头人。就目前来看,很大一部分村班子的现状(安于现状、懒散骄纵、不思进取、指一处打一处、谋求私利)还不能胜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但也不能不承认确实存在钉子户,存在亲己关系与利益瓜葛。

3、法律意识淡薄。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对于社会主义法制认识甚少,一些农民或是不懂法,或是法制观念淡薄,不能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收花假币任由其逍遥法外,以不损己利为前提;家庭作坊制造不安全卫生食、物品;邻里矛盾大打出手;无牌、无证、饮酒、超载等驾车行为;小商小贩偷税漏税;黑出租拉人卖货盈利。

4、金融信贷不便宜。不少农户想办企业、开工厂、搞畜牧经营等出于信贷不方便,弄不到足够资金,主要因为农信社等金融业数量规模或改革的不够到位以及双方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与政策的扶持力度等。这些原因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大力发展,另一方面也同时剩闲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今后,要沿着金融市场化方向,优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方案,从金融市场主体和资金规模上都增加供给,用一种平等观念对待农民,让他们能有权利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各项资金。

5、少数农民工工资难保障。社会治安问题。家庭矛盾突出。

(二)农业问题

农业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占世界约7%的土地养活着全世界总人口22%的民众。农业的重要程度非比寻常,提高农业产量、保持粮价稳定增长、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进一步开放农村市场、保持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来看,根据我国国情立足实际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急需增强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土地有效的利用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业的标准化以及农产品的统一规范化生产、深度加工、销售、食用等是建立现代农业全面发展体系的重要内容。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现在存在较严重问题有:

1、粮食作物产量低。

现在农村缺乏农业技术人员,对当地土壤质地、耕作性、水肥特性等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肥料、农药、水热等的运用缺乏科学的指导。

2、农产品品质低。

果农、菜农、粮农、畜农缺乏健康观念,将不安全食品投入市场销售,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和生命健康。如:猪鸡肉食掺水、韭菜农药残留严重、假鸡蛋、五彩小鸡苗、劣质粉类、油漆路暴晒粮食、河湾水制冷饮等。老百姓本着只要能卖好价钱,不管别人怎么样的想法来做,到头来还是害人害己。

3、农业污染严重。

秸秆焚烧、垃圾废物焚烧。贯穿农村周围的河流普遍看到黑、臭、脏现象,还有不少无知者打出黑水浇地作物壮的谣言,有不少农户打药取水使得河水中的鱼虾中毒死亡,对于放牧的农户来说是个巨大威胁。肥料大量流失进入地下水和河道,小型化工厂、加工厂、制造厂、家庭作坊任排污水。

4、过于传统,缺乏特色和优势。

就拿家乡本地来说,绝大部分土地上一年四季就是玉米小麦,果树、蔬菜、花卉越来越少,曾经也搞过大棚蔬菜、面积果园等最终也不了了之。我认为主要是缺乏地方扶持和农业人才,积极性不够高、优势品底蕴挖掘不出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发挥农业内在潜力的重要方式。

5、自然灾害预防措施体系不完善。

冻害、冷害、虫害等是最困扰农民的大问题,例如到处可见的标语消灭白蛾,人人有责,冻坏的蔬菜瓜果严重。

6、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

缺少现代农业设施,引水灌溉不方便,浪费严重。

(三)农村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广大,广大农村地区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搞好农村的和谐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没有稳固的经济支持,新农村建设只是一纸空文,抓好国家经济是根本。农村沿用的思想与长期的生活方式已根深蒂固,新农村建设的难度可想而知。这段时期的观察发现现在农村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村容不整、村貌不洁。走进不同村落,坑坑洼洼的道路、红白塑料垃圾、大大小小的死胡同、砖瓦粪便乱堆、柴火乱垛、牲畜乱栓、乱七八糟的标语乱写、脏水畜尿乱倒这样的环境真的难以忍受。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

1、村落分散、小而多。隶属于一个乡镇的村落小而多,又过于分散,乡一级的地位逐渐淡弱,完全有取消的可能,有的村庄离镇政府几十里地,这么远又仅有的少数人口应该依附于周围较近的大村庄才有可能更好的发展。

2、农村规划差、难。宅基地抢占、私搭乱建等不按规划来,这里高一块,那里多出一块来,整的胡同里的房屋参差不齐,极不雅观又不方便。还有大大小小的死胡同生人来了半天才转出去。钉子户太多,只顾私利,由于各种原因敢碰想碰愿碰他们的人太少了。

3、农村环境、卫生差。上面已有陈述。

4、农村交通、运输差。正规道路崎岖坎坷,村内胡同街道高低不平,尤其到了雨雪天气更是难走,甚至改河道了。

5、市、集、会等人口聚集场所欠规范。不文明不健康活动应坚决打击,文明风气需要净化。提倡公平交易、设立公用放心称、质量检查力度需要加大。

6、农村安全措施不健全。电缆、铁路、建筑等需要更加完善安保措施。危桥、危房的改造应尽快解决。

7、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设施。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地和体育设施。体育运动更是匮乏,学校附近的还可以进去打打篮球和乒乓球,老年人只能坐在村头晒太阳。像书屋、文化宫、健身房等也应适当的投资设立,不但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身体,延长寿命。

我国农村地区差异大、贫富差距大、人文地理环境不同决定了建设新农村的难度。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确实不少,我认为可以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解决:

1、加强夯实教育。

教育为本,百年大计,很熟悉的一条标语,在农村的各个小学、初中都可以看到,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新的社会形势和发展环境下,农村教育要有理论突破和政策创新。目前农村教育只是局限在幼教和中小学生身上,即仍处于低文化层次阶段。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农村教育类型、结构和形式日益呈现丰富性、多样性,发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尤为重要,也是农村教育标准化实施和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根本之路,通过孩子影响父母、父母影响孩子、邻里间的相互影响的导向,逐渐将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发展成人教育至关重要。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科学、文明、生态的生活方式,把农民培养成为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农民。

2、积极普法宣传。

很多农村的科普宣传栏毁坏严重,基本看不到原来高高挂起的模样了,看来近年宣传不成功或是没宣传闲起来的。目前,农民利益受侵害现象频频出现,保证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积极进行普法宣传,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护个人利益的公平性十分必要。在农村,可以定期印发宣传材料包括政策政事、法律知识、科学成果等,开展乡风文明活动、普法知识竞赛等增加社会常识和基本法律法规。引导农民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各项社会活动都要规范在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只有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才能改变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的现象。

3、落实基层党建。

党的建设对于党员干部的优化和思想觉悟的提高意义重大。在基层的党员干部存在侥幸心理,以为中央遥遥不可及,不思进取,缺少带头搞建设谋发展的积极性。党员干部不勤学、不善学、不愿学的腐朽风气需要净化。精简基层党组织体制,培育强化精干基层党员骨干,促进党内人员流动工作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应该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检验,做思想汇报以及学习心得,提出具有建设性和长远性的意见,分析主要问题和工作思路。用作出的成绩和实际成果来衡量他们的工作水平,不断激励着他们勤学善思、努力工作、为民奉献。

4、转变服务管理。

转变服务和管理工作,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符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的倡导,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城乡社会公利服务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准,努力向着建设服务型社会的目标迈进。

5、加大检查监督。

中央到地方,高层到基层的检查监督应该切实落实,要达到出其不意、一针见血的检查水平,防止钻空子、走后门、官护官现象的发生。督促各项政策措施的平稳落实和扎实推进,做好政府工作需要频繁的有力的监察。加大检查监督对于培养政府工作人员的廉洁奉公、正义无私、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和负责态度都会起到积极的效果。

6、规范农村市场。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一直是贯穿中国农村改革的一条主线。一方面,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发展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带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利用地方优势,发展循环生态特色产业,以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做到废物零排放、废料全利用,例如:蚕桑养鱼。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7、增加科技投入。

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范化指导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发挥科技优势,快速高效的使农民获得有效的经济利润。下拨技术人员下乡考察指导,对于科技人员的流动和经验积累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可以促进科技的创新,及时发现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加财政对于乡村科技的支持力度,利于农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8、调整农业结构。

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单产效益。合理利用土地和水力资源,提高种植的效率。二是调整畜牧业结构,维持畜牧业价格稳定。发挥规模化养殖效应。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农业结构,挖掘最优的农业结构配比,使其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9、开发洁净能源。

当前时期能源紧张,一直使用的煤炭资源污染严重,总量减少。发展节约型社会,开发新的洁净能源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题。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这样既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

10、丰富精神文化。

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壮大长久做出积极的贡献。例如:自由书屋、家乡风情演出、歌舞比赛、杂技表演等,对于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生活的积极性、趣味性、创意性,尤其是丰富寡孤独者的生活都起到很大作用。

今天的困惑多了,问题多了,原因是我们的选择太多了,物质生活提高了。人们会越来越不满了,总会看到周围还有乍富的阶层,总会有一些人让你感到心里不平衡,因为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了,看自己的心灵太少了。人眼向外无限看世界看发展变化,反观内视才能看见内心的心灵。

上面一段话是于丹教授告诉我们的,仔细想想值得深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共同建设,真正提高gnh 才是目的,而不仅是gdp和gmp。未来农村应该朝着精简化、标准化的点带式核心村趋势发展,形成村村网。取消乡镇等级,充分利用政府工作人员,精简工作流程,合理有序的人员流动工作对于政府工作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攘外必先安内,避免霸权主义和恐怖势力的干涉和威胁,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需要稳定的社会局面和坚强有力的经济优势。祖国的未来离不开农村的未来,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也是人民幸福的出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尽在1566范文网。

第8篇 2023年8月新农村建设述职报告

20xx年,我在x委、政府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动真情、办实事,明荣辱、树新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全x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一、工作方面

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5亿元,同比增长27%.。地方财政收入120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人民生活较大改善。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310元,人均比上年增长660元。

(二)自身建设方面

1、理论学习深度仍然不够。本人认真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能基本坚定共产主义思想,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等方面是比较正的。但是在理论学习上未能做到坚持不懈,还不够刻苦认真和深入,学习的自觉性不够,特别在理论联系实际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工作布置多亲自检查少。主持政府工作,我总觉得有许多事要办,对下面要求多,加之自己有时强调办事质量。自己往往把工作布置下去之后,交给分管副职负责,亲自督促检查力度不大,或者只是过问一下,没有做到全面深入的掌握。

3、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是整天忙于日常事务工作,没有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走村到户调查研究,对嘎查村的工作指导不够,掌握情况不够全面透彻。存在这方面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自己群众意识和群众观点不是很强,只是把自己主要精力放到抓项目等一些重点工作上,因而导致了自己联系嘎查村联系群众的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4、工作方法有待改进。由于自己主观上想干好工作,有时看到工作进展较慢,便产生急躁情绪,表现在工作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急于求成。因为有急躁情绪,在工作中有时不注意讲究方式方法,使有些同志难以接受。有时也因过分重感情存在老好人态度,怕因为影响同志之间感情,在核报发票、吃喝招待方面在标准上没有做到十分严格。

(三)今后的改正方向

1、努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首先是自己带头学习,自觉学习。认真系统地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科学文化水平、法律水平以及业务工作能力,特别要注意提高运用理论各各种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

2、加强党性修养锻炼。牢记党的宗旨,时时处处以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标准要求自己,既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更要统揽全局,切实履行好政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3、要进一步加强廉洁自建的修养。要进一步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做到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吃的不吃,明明白白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力求做好防微杜渐,廉洁从政。

4、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要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忠实地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深入村户中,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真正做到“进农家门,听农家话,知农家事,解农家忧,交农家友”,树立好自己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

第9篇 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之我见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实惠工程。沿江乡在“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中,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出了一条“政策引导、政府扶持、村组实施、群众参与”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具体体现在:一是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以“一村一品”特色经济为主要内容,培育壮大了花卉、畜牧、旱地蔬菜、休闲观光四大特色支柱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以大龙村委会为中心的500余亩鲜切花生产繁育基地,以新发、小坝圩、四圩、余家圩等为重点的奶牛、畜禽养殖基地,以金江生态园为主线的农村工业园区,以锦龙庄、朗目山庄为代表的休闲观光经济,以牛街、平江街、鸡街为重点的城镇经济,引进扶持了三牛乳业、绿益食品、茂源鸭苗孵化基地、麒麟生态旅游文化城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成立了花卉、养鸭等9个专业农技协会,大龙的花卉、新发的奶牛、余家圩的家禽、四圩的鸭子等产业化模式已见雏形,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二是工业经济带动作用开始显现。结合金江生态园的总体规划,牢固树立“工业强乡”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用最优势的资源、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吸引优质资本向沿江涌流。成功引进了8个投资过千万元的大项目,投资总额99500余万元,解决了500余名本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农民每年可从企业务工获取收入达300余万元,增强了全乡经济发展后劲。三是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完成了金江路一期、沾潦公路沿江段、朗目山公路、曲鸡路改扩建等重点工程建设,金江路二期拆迁安置进展顺利,牛街葫芦口拆迁安置工程全面启动,打通了城乡一体化瓶颈。对平江街进行了绿化美化,成功引进并完成了金江小镇房地产开发项目,积极营造了吸纳财气、提升旺气的发展环境。四是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将村容镇貌建设标准细化为“一看路二看树,三看卫生四看住”,全面开展“四化”(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三清”(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三改”(改水、改厕、改路),全乡硬化村内道路70余万平方米,粉墙54000余平方米,建公厕274个,拆除旧房122间7300平方米,绿化村内道路21000平方米,群众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五是群众素质明显提高。以“两校进村”为载体,积极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群众的科技素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和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近年来,在市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基层党委政府的扎实工作和艰苦努力,“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和农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但从面临的发展任务来看,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于爬坡阶段,建设新农村任重而道远。主要表现在:农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还不够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乡村负债较沉重等。这些问题,既是必须正视的挑战,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用力方向。

建设“三村四化”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符合广大农民群众改变生产生活面貌、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但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综合工程、整体工程,涉及农村的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靠基层党委、政府、村组和群众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于以传统种养业和劳务收入为群众主要经济来源的沿江来说,取消农业税后,乡级财源单一、财政十分困难,村组债务沉重,运转困难,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鉴于这种状况,从我乡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出发,我提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区委、区政府协调有关企业和单位,为每个“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无偿提供100吨水泥和绿化所需的苗木,在满足试点村村内主干道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的同时,也对农户进入新村建房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建议区委、区政府给予土地政策方面的支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这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经济举步维艰,最关键的还是缺乏大企业、大产业、大项目的支撑和带动。作为“鱼米之乡”的沿江,除去山林和现有村庄占地面积,几乎都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是“高压线”,碰不得,项目引进与土地政策之间的矛盾成为推进农村工业化、引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严重制约。为此,建议区委、区政府给予试点村更多土地政策方面的支持。

三是建议区委、区政府制定关于在拆旧建新、整村搬迁过程中老村收归集体所有的政策。一方面,可使老村所占的闲置土地得以盘活,用于招商引资、调整结构、发展加工服务业、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另一方面,农民不仅可以从出租土地的收益中获得比农业耕作更多的经济收入,解决了失地不失业的问题,同时也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从农村发展有利环境来看,中央、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对建设新农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设新农村的政策环境更加优化。特别是两年来,通过以点带面,全乡形成了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广大农民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有着强烈的愿望,这些都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作为我们民营企业家,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创造社会效益,注重对社会有所贡献。我是一名政协委员,也是一个民营企业家,在家乡的新农村建设中,我将尽我所能,充分调动各方面关系,千方百计为家乡建设引进项目和资金,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我的发言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10篇 关于乡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去我镇实地调研了一番。

我镇是全国重点发展的乡镇,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对“三农”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且由于合铜,合安,合铜黄高速公路都横穿我镇,已基本形成“四纵四横”的公路网络,因此我镇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而我镇政府也趁如此好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在实行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组织实施“三清、三改、三通”等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以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青山绿水,沿河路绿树成萌,环境优美,公路畅通,是个人见人赞的好地方。目前为止,我镇已成为我县最重要的乡镇了。

早在两年前,我镇就科学设计了新农村建设规划蓝图,新农村建设起点在规划,怎样才能确保规划科学,便于实施操作,结合实际呢?对此,我镇有着一系列切合实际的规划:

1、精心组织,统一部署,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导思想,采取外地学、当地看、比着干的办法,组织全镇村干部分别到竹山罗家坡村、平利县龙头村等地,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通过实地看、问、学,提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感性认识。同时,组织全镇干部系统地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___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增强镇村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制定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市、县确定的重点、试点村,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对照新农村建设“20个字”(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分层制定建设规划,力求全面推进。对镇定试点,则依据优势,侧重于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对一般村则广泛畅导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分类突破、营造优势、逐层推进。全镇所有村已根据自身实际,全部制定出未来五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2、咬定目标,精心组织实施 。从外地发展的经验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通过长期抓、长期积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咬定目标不放松,我镇无疑也必须走这条路。我们立足从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入手,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农村农民生活富裕,立足通过用先进文化、致富技术、《乡规民约》打造文明乡风,立足通过集镇建设、自来水工程建设、公路建设、能源沼气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立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有好的规划,更要有一个好的推进机制,我镇已经建立了一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联村考核机制,即:每个副科级干部联包1-2个示范村,每个行政干部联包一个村,每个村干部负责一个湾院,每一个党员联系一个贫困户的联包机制,对照规划,逐项、逐年、一任接着一任干,逐项、逐年实行量化考核。

3、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办法是办点示范,先易后难,最后攻坚,有的村已具新农村雏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强,就可具规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范性,对条件基础稍差的村则注重从解决基础设施入手,尽快改善条件,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相反的村则注重从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发展,形成各具优势,各具规模的新农村格局。

4、充分体现民意,让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是人民群众的新农村,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们自己最清楚,建什么样的新农村,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我镇在领导、主导新农村建设时,最重要的是充分听取、采纳他们的建议、意见,体现民意,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急在上头,冷在下头”的尴尬局面,才能调动全体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心,才能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当然,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我镇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村生产力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是还是粗放生产,产业化基本未形成,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都处于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出外打工,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外流,“留守”的农民大都是老、弱、妇、幼。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工,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

(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强

我镇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各种因素,老百姓响应不积极,“六改四普及”难度大,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还不够,有些农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观念,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党和政府的大事,个人存在不愿让利、不愿筹资的思想。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但“理事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水、改厕、改栏工作进展缓慢。

(三)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财力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薄弱,镇、村投入资金有限;

(四)社会各项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乡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扰,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农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活动,“六合彩”等赌博活动有抬头的趋势。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然而,不论遇到何种困难,我镇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定会朝着预定的“目标”迈进,那就是:1、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2、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3、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4、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5、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我坚信,在我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镇一定会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第11篇 新农村建设与法制宣传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与法制宣传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五五”普法规划的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部门根据《___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要求,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做了以下基础性工作。

(一)五五”普法规划得到落实。为全面贯彻落实___、国务院批转的“五五”普法规划,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市、县、乡、村四级层层制定了“五五”普法规划,围绕“三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按照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法制宣传教育的意见,结合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将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抓落实。开展了“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学校”等活动,法制宣传教育基本覆盖了广大农村,受教育面进一步扩大。

(二)做到农村普法对象底数清楚。据统计:全市总人口数为307万余人,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数的78.78%,达236万余人。全市农村在校青少年学生371848人,重点普法对象338998人。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由于人事管理机制、市场竞争机制、教育选择机制、政策调整机制的作用,拉动社会进一步分工,推动社会人口有规律对内对外流动,我市对外流动人口约40万人,对内流动人口约20万人,给法制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任重而道远

(三)突出重点,针对性较强。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普法部门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以新农村法制建设和法律需求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宣传涉及农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法律法规,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以平安建设和群众利益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宣传社会管理方面的治安、刑事、民商事法律法规,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犯罪;以法律服务和法律咨询为重点,有针对性地破解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法律难题,把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法制宣传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发展了杜会主义民主政治,拓宽了民主法制渠道,扩大了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引导农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行村务公开,坚持“一事一议” 制度,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村民自治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良好的法制基础和社会基础。

(四)普法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市、县两级政府为保证普法经费落到实处,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提请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法律性文件,将“五五”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卓有成效地保证了法制宣传教育的顺利进行。

(五)普法网络基本形成。全市党的各级组织和政府工作部门成立了普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延伸到行政村,村民小组建立学法小组。为加强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以乡镇、街道办事处司法所为载体,指导农村法制宣传和依法治乡、依法治村工作,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修订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行为。围绕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突出问题,推行“普法并举”,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基层人民法庭联动进村入户搭建法制宣传教育平台,抓住流动人口返乡季节上法制课,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群众护村护寨,预防和打击犯罪,排查调处民间纠纷,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平息纷争,维护社会稳定。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围绕新农村建设,一个在广大农村逐步树立起法律的极大权威,即“生活靠法律规范,纠纷靠法律解决,权益受侵权时依法维权”这样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同时,在法制宣传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1、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还存有“死角死面”。党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惠民政策;广大农民自主经营性增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流动速度加快,对集中宣传教育带来困难;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和偏远山寨,交通、通讯不便,法制宣传教育“进村入户”困难,这样,一部分农民群众不能受到教育,形成“死角死面”。

2、个别领导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对组织群众,宣传党对新农村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停留在一般号召上;遇到矛盾纠纷绕道走,了解问题一般化,分析问题一般化,解决问题一般化,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导致当事人多头上访和越级“集访”,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

3、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物质基础薄弱。偏远行政村无公有经济,欠发达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只能保工资保运转,无力支撑普法经费,普法读本紧缺,宣传设备落后,普法人员难做“无米之炊”,力不从心,不同程度影响法制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4、非公制企业的法制宣传存在“盲区”。有些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煤炭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对企业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劳动用工不符合法律规范要求。劳动用工纠纷发生后双方不通过法律途径平息纷争,而是以暴力方式解决,甚至发生治安、刑事案件。

三、对策和建议

根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四点对策和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是加强对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组织领导的前提和基础。把思想统一到新农村建设目标和任务上来,充分认识洁制宣传教育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制保障。领导干部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切实做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深入持久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把法律交给人民群众,还政于民,调动农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2、建立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协调机制。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市、县、乡三级普法成员单位,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建设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根据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工作重心下移,以宣传宪法为核心,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民间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践活动,宣传专门别类的法律法规,引导农民依法调整社会利益关系,保证农村经济在法律框架内运行。司法行政机关会同主管部门,督促非公有制企业建立法制宣传教育机构,开展学法、用法、维权活动,规范非公制企业用工制度,维护劳动用工制度新秩序。加强与公安派出所、计生部门联系,对在特殊行业务工人员和外出打工人员进行管理和教育,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

3、调整农村普法依法治理经费,向经济欠发达乡镇倾斜。按照分级管理负责,条块结合的普治工作原则,对那些既无司法所,又无财力支持普治经费的乡镇,县级财政要适当进行倾斜,以便法制宣传教育的顺利开展。

4、整合农村法制宣传资源,提高法制宣传教育效果。整合科教、文化、法律“三下乡”与农业科技“村村通” 电视网络和农村小广播宣传资源,以文字、图片、音视频、动漫画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法律讲师团深入农村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即:法律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单位、进社区破解法律难题,扩大教育覆盖面,消灭“死角死面”和“盲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整体效果。

总之,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法制宣传教育,宣传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政治主张,坚持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为进一步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法制环境。

第12篇 参与新农村建设改革调研报告

为了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推助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改革,进一步加快临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临朐县第八期科级干部理论培训班的有关要求,笔者针对近几年来临朐农业综合开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改革等问题,利用安排的社会实践机会,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前期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市场运作,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加快全县荒山治理开发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县委、县政府在坚持荒山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将荒山治理开发推向市场,对部分荒山使用权实行拍卖、租赁招商,并于xx年7月27日由县政府组织在潍坊召开临朐县荒山使用权租赁及招商项目新闻发布会,重点推出了九山、大关、石家河、冶源、龙岗、五井、卧龙、辛寨、上林、营子等10个乡镇52宗2.09万亩荒山进行租赁。会上济南、潍坊、淄博、寿光等7家商客同临朐签订了荒山开发协议,面积达9950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拍卖、租赁面积已达3.8万亩,参与治理开发的客商多达数十家。新的开发机制,掀起了新一轮荒山开发热潮,为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及乡村产业发展投入机制特别是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创新提供了经验。

香炉山小流域位于临朐县寺头镇东南部砂山区,总面积19950亩,当地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山区开发建设、资源条件以拍卖、租赁荒山经营为突破口,狠抓山区综合开发建设,兴建林果基地,发展生态有机农业,走出了一条依山招商,以项目招商,以招商促山区开发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建设新农村的新路子。仅两年的时间,租赁开发面积7200亩,香炉山优质有机果品基地已初具规模,并对全乡经济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带动作用。吸引来大量内、外地资金从事果品开发、生态旅游等项目建设。在香炉山流域,沂源客商任明海投资1200万元建成1500亩的香炉子山优质果品基地,潍坊市客商投资800万元建成500亩的优质果品基地。石家河村民聂西强、王曰中也承包了450亩荒山发展优质果品。

(二)项目引导,鼓励群众自主投入

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新农村建设不能光指望上级补贴,不能一味等部门扶持,必须要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共建美好家园。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中的一些非盈利性项目,我们采取以项目引导、鼓励群众投入的形式,即由充分发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优势,由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给予补助奖励,项目建设与群众投入相结合,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群众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xx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充分总结十余年农业综合开发的经验教训,立足山丘区实际,坚持“高起点规划,大规模开发,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走出了一条“规模开发、连片治理、科学投入、建管并重”的农业综合开发新路子,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xx以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涉及龙岗、柳山、寺头、九山、五井、大关等6镇,110个行政村,90512人。完成总投资514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112万元,群众社会自筹投入达到1028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xx年以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改造中低产田75000亩,新修水平梯田38000亩,改良土壤35000亩,新修复修道路252.48公里,新修复修各项水利工程685处,铺设管道238千米。项目区新增灌面积43200亩,改善灌面积9500亩,强化了农业基础设施,排除了障碍因素,改善了灌溉条件,节约了水资源,使项目区基本建成了山水林田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丰收的高产稳产示范区。二是促进了粮食及经济作物稳定增产。通过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了粮食及经济作物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配套等农艺措施的落实,更进一步挖掘了增产潜力,产量大幅度提高。年新增粮食986.43万公斤,年新增种植业产值7631.2万元。三是生态效益显著。项目实施后,绿化道路224.6公里,栽植行道树46.3万株,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44700亩;造防护林1.14万亩,疏林补植3.42万亩,发展经济林1.67万亩,项目区林木覆盖率有较大幅度提高,控制水土流失面积49万亩,年新增蓄水426.32万方,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59.52万吨,同时,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排水有沟,蓄水有池,护坡有林,泥不下山,水不乱流,减轻了水土流失危害,增强了土壤保水、保土、保肥能力,能排能灌,旱涝保收,保护了水土,涵养了水分,美化了环境,项目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逐步步入了良性循环,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实现了项目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民“粮增产、钱增收”的目标。

(三)培植产业,吸引金融资本投入

临朐县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大棚果、奶牛、肉鸭和黄烟“四大产业”,以建设“全国大棚果生产第一县”、全国优质奶源基地、全国肉鸭生产大县为目标,不断扩大规模,提高产量,进一步打响临朐农业品牌,特别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财政贴息项目的实施,金融资本的加入,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临朐农业产业化膨胀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xx年以来临朐康宝蜂业有限公司、龙门渔业有限公司、山东广华经贸有限公司、山东中盛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临朐龙泰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的蜂产品深加工、特色淡水鱼、商品猪、标准化肉鸭养殖、速冻果蔬加工等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实施,项目总投资4094.3万元,其中财政投资5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546.3万元,银行贷款1998万元,财政贴息111.45万元。可实现年加工蜜蜂产品548吨、商品猪8000头、肉鸭300万只、10000吨速冻果蔬、90吨特色淡水鱼,实现年新增产值12323.08万元,实现利税1634.46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民23740户,年带动农民增加收入16726.93万元。培植扶壮了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快速膨胀,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十二五”期间规划及加快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企业有欲望、农民有期盼,关键是政府要发挥好引导作用,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朝着健康积极方向发展。结合临朐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实际,提出“十二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主要规划任务和三点建议:

(一)“十二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主要规划任务

“十二五”期间,改造中低产田6.0万亩,使其全部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水利措施:新建扬水站41座,复修2座,新打机井、大口井166眼,复修配套24眼,架设输变电线路70km,变压器27台,衬砌渠道2.744km,埋地下管道193.21km,修蓄水池49座,渠系建筑物1159座。林业措施:路边植树184km,24.5万株;片林造林900亩,植树8.98万株。农业措施:改良土壤1.925万亩,新修机耕路109.0km,复修75.0km。科技推广措施:技术培训2.0万人次。土地治理规划总投资1290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320万元。其中,中低产田改造投资5144万元(其中财政投资4820万元),投资中,水利措施投资3422万元,农业措施1357万元,林业措施175万元,科技措施22万元,其他措施168万元。灌区节水配套投资7762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500万元),投资中水利措施6457万元,其他措施1305万元。

临朐县“十二五”期间规划扶持建设14个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其中财政补贴项目10个,贷款贴息项目4个,涉及8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总投资14315.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100万元,地方财政投资550万元,自筹资金5075.8万元,银行贷款7590万元。财政补贴项目总投资5285.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100万元,地方财政投资550万元,自筹资金3635.8万元。贷款贴息项目总投资9030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440万元,银行贷款7590万元。

(二)几点建议

1、研究制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新农村建设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和3万亿以上的投入,面对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民间资本正跃跃欲试。但巨大的市场空间只是提供了可能的商机,只有来自政策层面的多重支持,民营资本才能放心、全心地投入新农村建设。因此,建议尽快研究制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涉农领域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放开新农村建设项目领域。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是基础设施,目前部分领域由国有企业在垄断经营,对民间资本没有完全放开。民营企业在行业准入方面还有一定限制障碍,存在一个“玻璃门”现象,看得见里面,门好象也没关,但就是进不去。引进民营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排除行业准入障碍,使民营企业可以投资任何一个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行业,以便解决好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问题。

二是要给予参与新农村建设社会资本相应的税费减免和照顾政策。首先,应给予有关税费减免政策。目前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涉及到建安税等政策性问题。建议对社会资金兴办各类公益事业,要给予减免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政策。其次,要给予政策倾斜。对村、企结对帮扶、贡献较大的企业,要相应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尽可能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产业补贴等方面给予照顾,以调动企业经营者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再次,要给予优质服务。要为新农村建设项目开通绿色通道,为项目的登记注册、办证办照给予优质快速的服务。

三是制定引进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奖励政策。奖励是最实际的激励手段。要象招商引资奖励政策一样,给予引进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有功人员和单位相应的物质、政治和精神奖励。比如可以采取将干部提拔任用和年终绩效工资考核与引资情况挂钩,激励干部引进社会资金。

2、充分发挥金融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撬动作用。金融是经济的血液。上世纪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大规模撤并农村网点,上收贷款审批权限,农村信贷业务大幅萎缩。银行为了保证信贷安全,收缩信用贷款,推行抵押贷款,提高信贷门槛,而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自身又难以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导致农村信贷越来越难、越来越少。从调查中发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难,固定资产贷款更难。农村资金大量流向大中城市和非农产业,农村经济“失血”严重。目前一些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想投入新农村建设,但即使有好的经营项目,也由于缺少金融贷款支持,“冷手抓不了热馒头,眼馋却下不了手。”因此,建议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当前,国家加快扩大内需的方针确定并实施,金融信贷政策也已经放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商业金融机构在县域农村布局设点,发展村镇银行,创新农村金融贷款担保抵押方式,为社会资本进入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3、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农村债务居高难下,是当前农村普遍现象。债台高筑的现象严重制约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影响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新农村建设显得力不从心。加快新农村建设,要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村级稳定的可持续投入机制。一是走以地生财的路子。城郊村要大力探索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兴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等二、三产业设施,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增强集体收入。偏远村可对村集体所有的沟渠、坡地等土地资源,实行村集体单独开发或吸引其它资金参股开发,以此稳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二是走盘活资产的路子。对村集体闲置的厂房、废弃的学校、倒闭的村办企业旧址等闲置资产,采取公开拍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盘活,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村集体收入。三是走服务创收的路子。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有偿社会化服务,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开展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服务,适当收取服务费用,增加村集体收入。

《新农村建设规划实习报告?(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