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社会报告
栏目

2023年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12篇)

发布时间:2023-09-30 22:29:36 热度:52

2023年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12篇)范文

第1篇 2023年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县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内容的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我镇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镇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辖7个村,其中6个农业村,一个蔬菜村,76个自然屯,农业人口8853户3.47万人,农村劳动力1.5万人。全镇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7万亩,林地1.5万亩,水田1.85万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xx年全镇gdp总量9.5亿元,增长7%,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2.02亿元,增长11%。全镇粮豆薯总产5.3万吨,粮食单产430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5.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6%。日光温室发展到51栋,面积2.3万平方米,普通蔬菜大棚2500个,面积16.7万平方米,年产蔬菜2.44万吨以上。畜牧产值实现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xx年向县内外输出劳动力9120人(次),创收32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00元,比上年增长5%;农民人均收入达3646元,比上年增长13%。实行村财镇管,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加强,xx年化解债务180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村屯公路383公里,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1所中学、18所小学,有3处晋升为省级标准学校,4处小学达到市级标准学校,12处小学实现了县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1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xx年在全镇7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全镇“两委”47名干部平均年龄为45.4岁,大专以上文化7名,高中、中专40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三为主”(村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镇农经中心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可见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我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多数会员不缴纳会费,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xx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5%,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已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县镇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镇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xx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本文权属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koomao.com查看)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对全镇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设计以现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严格规划管理,建新拆旧,逐步推进,实现村屯城镇化建设目标。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农民自办文化扶持基金,引导农民发展民俗文化表演和地域风情旅游;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队、文艺演出队、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本文权属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koomao.com查看)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六、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免收义务教育的杂费,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立起政府出大头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2篇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下面小编整理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寒假期间,我回到老家对我们周边地区的进行了认真观察和走访,为避免地方共性和特殊性,调查了不同乡镇和村庄。其中莒镇、李屯、大程、房寺、市中办等乡镇中的十一个村庄为重点调查对象。我家位于山东省xxx,全村共一千多口人,近年来家乡建设发展变化很大,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皆展现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实实在在的对老百姓的实惠政策。过去都说农村穷,现在可不是了:土地收入稳定且有增加;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足不出户用上互联网了;村内开起了像样的饭店;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但不可否认,不容乐观的现象仍然存在:乱占土地、基层干部腐败、农业设施不完善、农业污染、金融信贷不方便、农民(工)素质低、精神享受不够丰富,尤其是农村脏、乱、差的不文明现状最值得深思。

20xx年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那么要做到上述五点根本保证是什么呢?我认为加强党组织建设(尤其是基层)、稳抓经济建设不动摇是关键。首先作为直接管理农村的基层党员干部是看得最清楚也最明白农村现状和迫切需求的,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们党的基层党员干部就是冲在前线的领头兵,基层党员干部是否能够廉洁公正高效的为民办好事、办对事、办实事、办难事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失败。其次,经济的发展是基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可以促进和保障国家财政的稳定,稳定积极的财政政策才能为惠民政策和措施的顺利落实和实施提供根本保证。以上两点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贯穿全局。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其实践价值,而非其理论魅力。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自从1982年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以来,至2023年连续七个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不断得到进一步升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重点从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稳定粮食增产等的基础上扩大到强化支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完善、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从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解决三农也是为了2023年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如何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协调好三者的内外矛盾是关键,也是重中之重。___在《矛盾论》一文中明确作出了解释,解决问题尤其是实际问题必须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只有迅速有效的解决主要矛盾才能突破问题的关键。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从农民问题入手,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目前来看农民问题仍是第一着手点,三个方向协调全面推进,在解决的过程中不否认农业和农村会超过农民成为第一亟待解决问题,一切事物的必然发展率必须遵守。只有把握住这个原则,坚守住这条底线才能更好更快更稳妥的解决实际问题。民生问题即集生存、发展、权益、福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问题,作为民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要做到深化农村的全方位改革的脚步不能放慢、稳抓教育的发展不能松懈、改善生活提高生产不能动摇、加强基层党建不能中断、补贴支助数量不能减少、缓解城乡二元差距不能停止、结构调整模式转变继续升级、合理的资源配置与标准化进一步落实、邮电信息服务范围扩大与开展、科学发展的观念与社会和谐理念进一步贯彻。

(一)农民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他们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工作的好坏,如何让农民得到个人利益的满足是解决之道。我国农民人口数量巨大,近来有关学者提出减少农民数量是根本。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现在存在较严重问题有:

1、农民素质差距大。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利益观念顽固不化,有不少农民为个人私利不顾他人健康生命安全害人害己。随意丢弃垃圾废旧物品。偷盗、骗人、抢劫、拆卸铁轨电缆还时有发生(在外农民工存在偷盗工地材料现象),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安全。就业观念陈旧落后,着眼小利。

2、缺乏坚强有力的村班子。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公正无私、信念坚定、积极稳重能带领百姓发家致富的好带头人。就目前来看,很大一部分村班子的现状(安于现状、懒散骄纵、不思进取、指一处打一处、谋求私利)还不能胜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但也不能不承认确实存在钉子户,存在亲己关系与利益瓜葛。

3、法律意识淡薄。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对于社会主义法制认识甚少,一些农民或是不懂法,或是法制观念淡薄,不能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收花假币任由其逍遥法外,以不损己利为前提;家庭作坊制造不安全卫生食、物品;邻里矛盾大打出手;无牌、无证、饮酒、超载等驾车行为;小商小贩偷税漏税;黑出租拉人卖货盈利。

4、金融信贷不便宜。不少农户想办企业、开工厂、搞畜牧经营等出于信贷不方便,弄不到足够资金,主要因为农信社等金融业数量规模或改革的不够到位以及双方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与政策的扶持力度等。这些原因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大力发展,另一方面也同时剩闲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今后,要沿着金融市场化方向,优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方案,从金融市场主体和资金规模上都增加供给,用一种平等观念对待农民,让他们能有权利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各项资金。

5、少数农民工工资难保障。社会治安问题。家庭矛盾突出。

(二)农业问题

农业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占世界约7%的土地养活着全世界总人口22%的民众。农业的重要程度非比寻常,提高农业产量、保持粮价稳定增长、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进一步开放农村市场、保持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来看,根据我国国情立足实际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急需增强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土地有效的利用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业的标准化以及农产品的统一规范化生产、深度加工、销售、食用等是建立现代农业全面发展体系的重要内容。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现在存在较严重问题有:

1、粮食作物产量低。

现在农村缺乏农业技术人员,对当地土壤质地、耕作性、水肥特性等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肥料、农药、水热等的运用缺乏科学的指导。

2、农产品品质低。

果农、菜农、粮农、畜农缺乏健康观念,将不安全食品投入市场销售,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和生命健康。如:猪鸡肉食掺水、韭菜农药残留严重、假鸡蛋、五彩小鸡苗、劣质粉类、油漆路暴晒粮食、河湾水制冷饮等。老百姓本着只要能卖好价钱,不管别人怎么样的想法来做,到头来还是害人害己。

3、农业污染严重。

秸秆焚烧、垃圾废物焚烧。贯穿农村周围的河流普遍看到黑、臭、脏现象,还有不少无知者打出黑水浇地作物壮的谣言,有不少农户打药取水使得河水中的鱼虾中毒死亡,对于放牧的农户来说是个巨大威胁。肥料大量流失进入地下水和河道,小型化工厂、加工厂、制造厂、家庭作坊任排污水。

4、过于传统,缺乏特色和优势。

就拿家乡本地来说,绝大部分土地上一年四季就是玉米小麦,果树、蔬菜、花卉越来越少,曾经也搞过大棚蔬菜、面积果园等最终也不了了之。我认为主要是缺乏地方扶持和农业人才,积极性不够高、优势品底蕴挖掘不出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发挥农业内在潜力的重要方式。

5、自然灾害预防措施体系不完善。

冻害、冷害、虫害等是最困扰农民的大问题,例如到处可见的标语消灭白蛾,人人有责,冻坏的蔬菜瓜果严重。

6、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

缺少现代农业设施,引水灌溉不方便,浪费严重。

(三)农村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广大,广大农村地区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搞好农村的和谐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没有稳固的经济支持,新农村建设只是一纸空文,抓好国家经济是根本。农村沿用的思想与长期的生活方式已根深蒂固,新农村建设的难度可想而知。这段时期的观察发现现在农村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村容不整、村貌不洁。走进不同村落,坑坑洼洼的道路、红白塑料垃圾、大大小小的死胡同、砖瓦粪便乱堆、柴火乱垛、牲畜乱栓、乱七八糟的标语乱写、脏水畜尿乱倒这样的环境真的难以忍受。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

1、村落分散、小而多。隶属于一个乡镇的村落小而多,又过于分散,乡一级的地位逐渐淡弱,完全有取消的可能,有的村庄离镇政府几十里地,这么远又仅有的少数人口应该依附于周围较近的大村庄才有可能更好的发展。

2、农村规划差、难。宅基地抢占、私搭乱建等不按规划来,这里高一块,那里多出一块来,整的胡同里的房屋参差不齐,极不雅观又不方便。还有大大小小的死胡同生人来了半天才转出去。钉子户太多,只顾私利,由于各种原因敢碰想碰愿碰他们的人太少了。

3、农村环境、卫生差。上面已有陈述。

4、农村交通、运输差。正规道路崎岖坎坷,村内胡同街道高低不平,尤其到了雨雪天气更是难走,甚至改河道了。

5、市、集、会等人口聚集场所欠规范。不文明不健康活动应坚决打击,文明风气需要净化。提倡公平交易、设立公用放心称、质量检查力度需要加大。

6、农村安全措施不健全。电缆、铁路、建筑等需要更加完善安保措施。危桥、危房的改造应尽快解决。

7、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设施。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地和体育设施。体育运动更是匮乏,学校附近的还可以进去打打篮球和乒乓球,老年人只能坐在村头晒太阳。像书屋、文化宫、健身房等也应适当的投资设立,不但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身体,延长寿命。

我国农村地区差异大、贫富差距大、人文地理环境不同决定了建设新农村的难度。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确实不少,我认为可以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解决:

1、加强夯实教育。

教育为本,百年大计,很熟悉的一条标语,在农村的各个小学、初中都可以看到,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新的社会形势和发展环境下,农村教育要有理论突破和政策创新。目前农村教育只是局限在幼教和中小学生身上,即仍处于低文化层次阶段。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农村教育类型、结构和形式日益呈现丰富性、多样性,发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尤为重要,也是农村教育标准化实施和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根本之路,通过孩子影响父母、父母影响孩子、邻里间的相互影响的导向,逐渐将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发展成人教育至关重要。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科学、文明、生态的生活方式,把农民培养成为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农民。

2、积极普法宣传。

很多农村的科普宣传栏毁坏严重,基本看不到原来高高挂起的模样了,看来近年宣传不成功或是没宣传闲起来的。目前,农民利益受侵害现象频频出现,保证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积极进行普法宣传,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护个人利益的公平性十分必要。在农村,可以定期印发宣传材料包括政策政事、法律知识、科学成果等,开展乡风文明活动、普法知识竞赛等增加社会常识和基本法律法规。引导农民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各项社会活动都要规范在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只有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才能改变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的现象。

3、落实基层党建。

党的建设对于党员干部的优化和思想觉悟的提高意义重大。在基层的党员干部存在侥幸心理,以为中央遥遥不可及,不思进取,缺少带头搞建设谋发展的积极性。党员干部不勤学、不善学、不愿学的腐朽风气需要净化。精简基层党组织体制,培育强化精干基层党员骨干,促进党内人员流动工作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应该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检验,做思想汇报以及学习心得,提出具有建设性和长远性的意见,分析主要问题和工作思路。用作出的成绩和实际成果来衡量他们的工作水平,不断激励着他们勤学善思、努力工作、为民奉献。

4、转变服务管理。

转变服务和管理工作,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符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的倡导,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城乡社会公利服务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准,努力向着建设服务型社会的目标迈进。

5、加大检查监督。

中央到地方,高层到基层的检查监督应该切实落实,要达到出其不意、一针见血的检查水平,防止钻空子、走后门、官护官现象的发生。督促各项政策措施的平稳落实和扎实推进,做好政府工作需要频繁的有力的监察。加大检查监督对于培养政府工作人员的廉洁奉公、正义无私、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和负责态度都会起到积极的效果。

6、规范农村市场。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一直是贯穿中国农村改革的一条主线。一方面,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发展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带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利用地方优势,发展循环生态特色产业,以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做到废物零排放、废料全利用,例如:蚕桑养鱼。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7、增加科技投入。

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范化指导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发挥科技优势,快速高效的使农民获得有效的经济利润。下拨技术人员下乡考察指导,对于科技人员的流动和经验积累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可以促进科技的创新,及时发现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加财政对于乡村科技的支持力度,利于农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8、调整农业结构。

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单产效益。合理利用土地和水力资源,提高种植的效率。二是调整畜牧业结构,维持畜牧业价格稳定。发挥规模化养殖效应。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农业结构,挖掘最优的农业结构配比,使其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9、开发洁净能源。

当前时期能源紧张,一直使用的煤炭资源污染严重,总量减少。发展节约型社会,开发新的洁净能源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题。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这样既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

10、丰富精神文化。

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壮大长久做出积极的贡献。例如:自由书屋、家乡风情演出、歌舞比赛、杂技表演等,对于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生活的积极性、趣味性、创意性,尤其是丰富寡孤独者的生活都起到很大作用。

今天的困惑多了,问题多了,原因是我们的选择太多了,物质生活提高了。人们会越来越不满了,总会看到周围还有乍富的阶层,总会有一些人让你感到心里不平衡,因为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了,看自己的心灵太少了。人眼向外无限看世界看发展变化,反观内视才能看见内心的心灵。

上面一段话是于丹教授告诉我们的,仔细想想值得深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共同建设,真正提高gnh 才是目的,而不仅是gdp和gmp。未来农村应该朝着精简化、标准化的点带式核心村趋势发展,形成村村网。取消乡镇等级,充分利用政府工作人员,精简工作流程,合理有序的人员流动工作对于政府工作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攘外必先安内,避免霸权主义和恐怖势力的干涉和威胁,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需要稳定的社会局面和坚强有力的经济优势。祖国的未来离不开农村的未来,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也是人民幸福的出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尽在1566范文网。

第3篇 农村支部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我镇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进行了认真思考,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总体概况:曹回镇位于垫江县城东北部,东与永安镇相连,南与长龙乡相接,西与桂溪镇、新民镇相依,北与周嘉镇、沙坪镇相邻,距垫江县城16公里,幅员面积66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辖乐安、安山、徐白、河南、石鼓、大坪、龙家、回龙、马竺、银珠、平安、莲花12个行政村。交通便利,垫普路、渝宜高速公路、渝万城际铁路贯穿全境。

(二)党组织情况:基层党组织18个,其中村支部9个,社区(居委)支部3个,机关事业单位支部2个,学校支部2个,两新党支部2个,共有党员1197人。

二、目前现状

目前,我镇共有12个行政村(社区),村级配套组织齐全,村支部班子平均年龄4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5%。近年来,镇党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方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因地制宜、促进增收,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1、注重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精神,做到思想、行动上与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民主集中制,重视各基层党组织班子团结,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扎实推进“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等党建活动,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重点,先后对3个后进党支部进行了攻坚整顿。

2、狠抓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强化学习,组织党员干部学政治、学经济、学科技,让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学政策、学文化、谋发展的带头人。二是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工作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不断拓宽发展党员工作渠道,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三是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建立人才信息库,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服务意识强、干事热情高、群众信誉度好的党员群众做为培养对象。

3、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组织制度。建立健全党支部委员工作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报告工作制度、党支部联系群众制度、党支部保密制度、党支部请示汇报制度、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等13项工作制度,使基层党支部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

4、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调整发展路子,由传统的种养殖业转向为现代生态种养业。二是加大了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三是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平台,大力包装劳务外包、微型企业等项目。

三、存在的问题

1、“两个作用”发挥不够,个别党员党性观念亟待提高。少数基层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缺乏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精神和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些年龄大的党员由于年迈体衰,丧失劳动和工作能力,无力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2、个别党组织生活不健全,组织制度亟待落实。个别党支部存在活动次数少、间隔周期长的实际情况。

3、个别党组织工作方法简单,工作能力亟待提高。开展组织活动仅限于传达上级文件和中央精神,读书读报,不能把活动开展与本村、本单位的改革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深入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针对性不强、目的不明确,学习深度不够。

4、部分党组织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有的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没有把抓经济工作与抓党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落实党建工作只重形式,不注重效果。

5、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目前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出现老龄化现象严重,学历层次偏低。由于年龄结构老化,导致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由于文化知识素质低,有些党员干部在发挥作用上显得有心无力。

6、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来源和积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党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关心帮助不够。

四、意见和建议

(一)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要求,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制定村“两委”工作规范,建立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明确村“两委”职能,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障。

(二)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强化对“发展”这一第一要务的认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断开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认真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基础的发展环境,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通过项目指引、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等具体措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好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强化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真正为民排忧解难。

(三)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改善党员结构。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严格发展党员程序,以农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返乡青年为重点对象,重视在优秀青年、优秀妇女、高知识群体和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不断改善党员年龄、文化结构。

农村支部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第4篇 农村用药安全与两网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用药安全与两网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以下简称'两网'建设),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切实维护农民用药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进程,确保按期完成县局规定的'两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_____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人员深入县城区、各乡(镇)开展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调研。通过调研,掌握了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总结了'两网'建设的成功经验,对进一步做好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基本情况

全县辖区三镇六乡一场一矿,总人口81000人,其中:农业人口46000人。全县共有医疗机构119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9个,计生服务站(所)13个,村卫生所95个。共有药品经营企业26家,其中:药品批发企业1家,药品连锁企业11家,药品零售企业14家。

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开展情况

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是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的大背景下正式启动和实施的,到现在已有两年时间。两年来,我们在“两网”建设方面,既积极贯彻上级的部署,又紧密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突出重点,狠抓三项工作,“两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

1、药品供应网络日趋完善。县局坚持把加强药品供应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药品供应网络。一是稳步实施药品配送进村计划。_____县德荣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是县内成立较早、资本实力较为雄厚的药品经营企业,多年来,它在满足全县人民群众用药需求方面发挥了很好的龙头作用。在县局的指导和大力扶持下,_____县德荣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及_____市锦丰医药有限公司分别在全省三镇六乡建立了药品配送连锁企业。县局在没有药店的村开展了服务性供药点建设,全县农村已建成45个村级服务性供药点。使农村药品能从正规渠道购进,有力地保证了农村药品质量。

2、药品监管网络进一步健全。我县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建设可以说是从县药监局成立就开始着手,经历了2年多时间,在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下,现已建立了一个以专门机关监督为主、社会监督为辅、较为健全的药品监管网络,较好地发挥了各自的职能作用。20xx年至今,全县共聘请了药品监督协管员27名,药品监督信息员90名,药品监督协管员工作站9个,药品监督信息员工作站14个,由此,我县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管网覆盖率达到了100%。形成一个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的健全的、职能职责更加明确的食品药品监督网络。

3、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顺利启动和实施。开展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创建活动,帮助各医疗机构提高自身药事管理水平,相关主管部门和多数医疗机构本身是理解和支持的。我局坚持将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这项活动作为提高用药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有效载体,局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股室和专人负责落实。总体上看,通过创建“规范药房”,各医疗机构相关人员业务水平、药品质量管理水平、软硬件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创建工作成效显而易见。

二、主要做法

围绕上述“两网”建设中的三项主要工作,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在实践中摸索,力求找到最符合本地实际的途径和措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在加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中注重“五个结合”。一是医药结合。即对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药房加以改造和规范。二是上下结合。根据县城区药品经营企业相对趋于饱和的现状,把重点向部分较偏远的乡镇延伸,大力发展乡级零售药店。三是新老结合。既大力发展新的企业,又对现有的企业进行整顿规范对达不到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坚决淘汰出局。四是内外结合,既鼓励本地资本从事药品经营,又支持外地资本参与,形成内外并进的竞争格局。五是数质结合。遵循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原则,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克服片面追求数量的现象。

2、在加强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建设中体现“四项要求”。一是健全组织网络。健全的组织机构是搞好药品监管工作的基础。我们在20xx就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今年又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和充实,监管网络更为健全。二是体现专兼结合。总的来说,药品监管的职责最根本的还是要由专门机关,即药监部门来承担,要以专门监督为主。社会监督作为专门监督一种补充,也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其人员基本是由社会上各有关方面和不同阶层的工作人员兼任的,利用其工作职务等方面的优势来开展药品监督这项工作。三是明确职权职责。针对现已成立的县“两网”办、乡镇协管领导小组及其“协管”办、聘任的药品社会协管员、信息员等,都相应规定了他们的职权、职责,使其既 不越权,又不失职。四是注重发挥作用。建立社会监督网络的根本目的在于有效发挥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从相应组织人员的资格条件等方面来把关,力求个个、人人发挥作用。

3、在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中“严把三关”。我县在开展全县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创建活动中,认真对照标准条件,确保工作质量,在实施过程中“严把三关”。一是严格标准条件。即严格按照已制定的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的相应标准和条件。面对全县众多的县直、乡镇、村级医疗机构,统一其创建“规范药房”的标准。提倡个个参与,但决不擅自降低标准,搞个个达标。二是严格规范操作。在启动和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规范操作,并选派好业务人员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三是严格检查验收。在创建过程中,坚持发挥各医疗机构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由它们先行对照标准,加强自我完善,完成自查后申请验收。检查组在验收中,严守纪律,严格条件,对检查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如实指出各自存在问题,并要求它们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认真补缺补差,确保了整个工作的质量。

三、几点体会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搞好“两网”建设的重要保证。在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中,各相关人员,特别是领导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力争把本地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2、勇于实践、有所创新是搞好“两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两网”建设的具体工作非常多、非常细,而且需要长期坚持。我们要敢于在实际工作中多摸索,有所创新,不断巩固和扩大“两网”建设的成果。

3、因情施策、注重实效是搞好“两网”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强“两网”建设,必须既按照上级的原则要求,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同时要十分注重工作的质量和实际效果,这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坚持共性、突出个性是搞好“两网”建设的关键所在。所谓的“个性”亦即特点,“两网”建设这项工作,各地、各单位在具体工作方法和措施,有许多共同点,但也不是千篇一律,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做法,但也不要简单地照搬照抄他人之作,要力争形成各自的工作特色。,我们还利用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的契机,促使它们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在软硬件建设上有较大提高,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按照规定淘汰一批。全县药品经营企业经过gsp认证后,企业容貌与管理整体上升到了一个新水平。三是坚持内外并举。县局立足本县实际情况,既对县药业公司给予积极扶持,又按照“大市场”规则,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服务,鼓励其公平参与药品流通领域的竞争。四是合理规范医疗机构用药行为。即将全县卫生院、医疗室、个体卫生所等医疗机构作为方便群众用药的一种途径,按照国家规定所开具的处方合理使用药品,解决群众用药问题。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_____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绩,但从调研的情况看,药品的供应和监管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已建成的县、乡(镇)、村药品监督网络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络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所聘请的药品监督协管员、药品监督信息员,没有固定的报酬和必要的经费,有义务没有报酬,因此,反馈信息情况的积极性不高,难以保证信息反馈的经常性、真实性和全面性,可能使形成的监督网络形同虚设。

(二)重视不够,认识有差距,影响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在部分乡(镇)和所聘请的药品监督信息员、药品监督协管员中还存在着对'两网'建设工作认识模糊,无所谓、等待观望等思想,工作不主动,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仅停留在参加会议的层面上,没有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实际行动,在群众中造成走过场,做样子,一阵风。

(三)'两网'建设具体操作欠细致。'两网'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标准和操作规程可以参考,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摸石头过河,基层难以操作,影响了'两网'建设工作的进程。

(四)药品流通渠道不畅,乡(镇)以下药店偏少,不能担当广大农村药品供应的重任。首先,药品供应渠道混乱,诊所卖药,假药、劣药、过期失效药屡禁不止。其次是农村经济条件差,人员居住分散,山高箐深,有资格、有条件的人不愿到行政村,特别是边远山区设药店或专柜,致使乡(镇)以下药品供应网点稀少,群众买药不方便。

(五)村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低,服务意识差,责任感不强。承担广大群众用药重任的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的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低下,药学知识缺乏,不能指导农民合理、有效的使用药品,加之以药养医,造成药价虚高,品种结构不合理,滥用抗生素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农民看不起病,用放心合格药品难,用药贵的问题比较突出。

(六)市场竞争导致配送体系受到冲击,影响了供应网络体系的稳定。我县确定了_____县德荣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及_____市锦丰医药有限公司为主要的药品供应商,负责药品统一配送,企业为了竞争,各自在宣传、价格、服务上采取措施,吸引客户,使已形成的供需关系受到了冲击,影响了供应网络体系的稳定。

(七)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管理、服务达不到要求。企业在加盟后,承担药品配送的企业服务跟不上,药品品种不齐全、药价不稳定等情况突出,特别是在帮促gsp认证中,工作马虎不到位。同时,各药品零售企业也有等、靠思想,过多地依赖于所加盟的连锁企业公司,在药店规范化管理、实施gsp中不积极主动。另外,负责药品配送的源头企业只注重县、乡(镇)级药店,对村级药品服务站不重视。

总之,_____县自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以来,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对保障农村群众用药安全,方便购买使用药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调研的情况看,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我们相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县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埋头苦干,一定能把'两网'建设这项'民心工程'做好抓实,使广大农村群众吃上放心实惠药。

第5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xx年11月,___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为了解当前我区广大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做法和经验,以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根据今年统战系统调研计划安排,由中共蕉城区委统战部牵头,民盟蕉城区委、民革蕉城支部等组成调研组,联合开展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活动。xx年6月至8月在区委常委区统战部长王丽云、区政协副主席民盟蕉城区委主委郑贻雄带领下,调研组与区文化部门负责人一起先后深入我区沿海山区乡镇及20多个村居进行调查,通过座谈、访问、视察等形式了解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情况,还先后前往泉州市泉港区和莆田市荔城区等地考察取经,在认真分析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我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xx年10月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区农村文化建设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民间文化多元化发展尤引人注目。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广大农村文化生活的贫瘠让赌博、迷信、色情等有机可乘,从而影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状况比较普遍,具体情况是:

1、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我区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中产权明晰、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仅七都、金涵和位于猴盾村的区少数民族文化站三个站,其余各站或一直以来就没有站址,或系借用其他单位的场所,面积狭小,设备简陋,功能不全。据不完全统计,我区有76个行政村建立了村文化活动室,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27.3,但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而已,形同虚设。而且原有的文化设施普遍老化。据调查,现有的部分乡村影剧院多建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现多数已成为危房不能使用。

2、乡镇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据了解,“十五”期间上级省、市厅、局对我区文化事业的投入累计达55万元(其中扶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4万元,维修、设备添置经费23万元,文物经费8万元),我区年文化体育事业经费财政预算9.4万元,其中文体局文化事业费1.1万元,图书馆经费(包括图书购置费)4.3万元,体育事业经费4万元,但这些大多为人头经费,用于日常办公开支已相当紧张,真正用于开展业务工作的已所剩无几。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物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我区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几乎没有,只有在xx年开始的天后宫(妈祖庙)修复工程中,募集到民间资本100多万元。全区乡镇现有的文化站所除少数外,绝大多数是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贫乏。

3、文化队伍人才紧缺,整体素质在下降。我区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均为一站一编制,由于基层文化站待遇低,难以吸收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而且原先进人渠道不规范,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在编的有12人,但仅有9人在岗,被乡镇挪作他用或被外借的有3人,即使在岗的也往往兼有乡镇(街道)的其他中心工作,难以做到专干专用。现有乡镇文化专干平均年龄偏大,由于缺乏培训学习,知识老化现象比较突出。

4、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以及民俗日,由各乡镇文化站通过联办、协办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书画展、图片展、拔河赛,及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年仅二至三次,也只到2-3个乡村,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义务题写春联、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近几年,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传统的节庆日,一些乡镇、农村都有开展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最有名、最具特色的是霍童的“二月二灯会”和畲族聚居村的“三月三畲歌对唱”。但这些毕竟是少数乡村举办的少数文化活动,广大农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四难”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在电视网络广泛普及、网络文化盛行的今天,由于国家将卫星电视节目由模拟转为数接收后,我区广大农村原电视“村村通”设备未及时更新,绝大多数乡村群众只能收看1-3套外地节目,许多偏远山区基本无法接收电视节目。群众长期看不到中央、省、市(区)的电视节目,也得不到发展生产的信息技术的指导和服务。乡村文化生活贫乏,除了聊天、打牌外,农民没有其它文化活动,导致一部分群众沉迷赌博和庙会活动,致使一些地方赌博及“六合彩”等歪风盛行。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

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区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滞后有历史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长期以来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重视不够,对优良传统文化的偏见和缺乏支持,给各地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而经济欠发达、投入不足也严重约制了农村文化的发展步伐,但从各级政府自身来说,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滞后。由于各级领导对文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足,特别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下,相当多的人认为文化工作是软任务,是花钱多效益少的社会公益事业,可搞可不搞,又不愿意花钱投入,致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滞后,从事文化事业的同志心灰意冷,缺乏积极性,大多放弃主业改做乡镇中心工作。

二是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活动经费严重短缺。目前由于国家财政投入少,地方财政又有困难,未能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1-2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除了人头经费外,区、乡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几乎没有,导致文化设施建设滞后。乡镇文化站不能依靠自身发展,依靠产业化、市场化运作生存困难。目前乡镇只能勉强发放人员工资,没有文化建设项目,没有添置文化活动器材,图书室的图书不能正常更新。

三是文化管理体制不畅。一方面,乡镇文化站专干以块管(乡镇管)为主,人员大多被乡镇抽去从事中心工作,专干没有专用。区文化主管部门无法对他们进行调配和交流使用,基层文化站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没有交流、缺乏工作活力。而且乡镇财政对文化站投入极少,管理不力,导致相当多文化站形同虚设,没能发挥农村新文化主阵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广电与文化分属两个职能部门,对农村的传媒文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而且农村地域广、人口分散、广电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收益小,仅靠广电部门是无能力承当农村广电网络建设。虽然国家规定到xx年农村地区20户以上的村全部实现网络村村通,但原有“村村通”的用户并未列入新的网络“村村通”工程计划,得不到上级补助资金,导致我区目前许多乡村原有接收设备无力更新。在卫星传播电视节目由模拟转为数接收后,广大农村地区只收1-3台外地的电视,无法收看省、市、区电视节目。

三、加快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需要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适合广大农民群众口味的文化生活。实践证明,凡是文化生活比较丰富,群众精神比较充实的地方,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状况就好。而那些文化生活贫乏的地方,不论富裕程度如何,封建迷信和宗教势力就会抬头,社会治安恶化、干群关系紧张等现象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是新农村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而且乡村群众文化中心和文化网络的形成发展,可以将农村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不仅使群众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同时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上也起到重要作用。农村文化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凝聚人心,聚合民力的作用,它将有力推动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改变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状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我们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建设强大的基层文化阵地。一要认真贯彻中央《意见》和省政府的《决定》精神。规划好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文化阵地布局和建设问题。结合乡镇建设规划,通过改建、扩建、调剂改造、新建等途径,加快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步伐。二要加强文化宣传工作。文化宣传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强有力的宣传文化,就没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所以党政领导及宣传部门要时时关心和宣传新农村文化建设。三要加大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一方面认真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2%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对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补助资金,对实施文化站达标建设的乡镇给予资金扶持和奖励;另一方面学习借鉴南平、泉州、莆田等地的做法,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乡镇文化事业,积极开展民间融资活动,通过村企共建、村校共建、村庙共建以及城乡共建等方式,引进资金和文化活动器具及资料,满足乡村群众平时读书看报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之需。

2、创新机制,培育新型文化队伍。通过择优招聘,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乡镇文化干部队伍中。配齐配好乡镇专职文化站长和村级文化协管员。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鼓励乡村文化工作人员自学、进修,有目的选送部分人员到相关院校深造。同时进行业余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业余文化队伍,对文艺骨干免费进行培训。

3、创新手段,积极构建农村文化活动的网络。

一是依托乡村文化站点,积极挖掘本地文化艺术资源,扶持民办文艺团体,发展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鼓励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

二是成立乡镇电影放映队或文化传媒中心,推动农村电影

“2131”工程(即在“21世纪初、全国农村1村1月保证看1场电影”)在我区农村得到落实,解决农村看电影难的问题。

三是建立“农家书屋”,满足农民对科技文化的需求。最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国家鼓励和资助各地农村建设“农家书屋”,要求场所不小于20平方米,书籍不少于1000册,含有30多种各类期刊及100多电影光碟,以满足农村群众阅读需求。

四是结合“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借助体育活动的场所——健身路径、篮球场、乒乓球台等,推广体育文化,让农民在健身的同时也得到文化的提高。

五是结合民间文化和文物保护活动,促进乡村民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通过组织申报各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活动,提高农村保护和传承传统优良民间文化的意识,让我区民间的铁枝、纸扎、火把拖石、肩头戏、线狮、傩面舞等得到发扬光大。

4、创新理念,借助各种载体,活跃农民文化生活。

一是节俗文化活动。传统节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其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是深深植根于民间大众,应充分认识其文化底蕴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巨大现实意义。当然,其中也可能夹杂某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但我们要遵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积极加以扶持和引导,使频临消亡的民间节俗文化活动成为广大农村社区民间文化的健康主流。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农村集市开展文化活动,如春节各地民间文艺踩街活动,二月二霍童文化艺术节活动、三月三畲族歌舞文化活动、妈祖文化活动、关帝文化活动等。

二是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各地农村都有不少民间艺术人才、民间绝活艺人,由于多种原因,大多面临断层后继无人的状况。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发掘、整理优秀传统民间艺术,解决传人问题,并积极鼓励和帮助他们自编自演,参与到弘扬时代主旋律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公益性文艺活动中去。

三是特色文化活动。我区是畲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又是全国最大的大黄鱼以及绿茶的主要产区之一。畲族文化、大黄鱼文化、茶文化等应成为我区独特的文化品牌,加以充分挖掘和培育。此外,校园文化、灯谜文化、企业文化等也应加以重视和引导,使之融合到新农村文化生活中。

四是各级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每年各级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是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鲜血液和催化剂,应很好进行策划和包装,尤其是科技、文化下乡和电影下乡巡映活动,应多播放适合农民群众口味和需求的娱乐影片和科教片来赢得农村市场。

五是学习外地经验,借助农村“三堂”和闲置校舍拓展农村文化活动的空间和形式。我省南平、泉州、莆田等地充分利用“宗族祠堂、民间庙堂、废旧礼堂”(三堂)作为民间文化活动的场所,依靠离退休党员干部、乡村老人协会、庙堂管委会等承担农村文化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让老协会会长或庙堂管委会会长兼任村文化中心主任,利用民间庙堂的“香火钱”为农村文化活动“买单”,将“三堂”变成政策法规的“宣传站”、社情民意的“中转站”、先进文化的“传播站”的做法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借助“三堂”场地既可解决活动场所不足和经费不足的困难,又有利于推动文明新风进“三堂”,还有利于调动当地群众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此外,我区乡村目前有许多地方学校的楼房闲置,可以借用作为当地文化活动的场所和开办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之用。

5、明确职能,实施有效管理。乡村文化站点在履行服务和经营性职能的同时应积极协助主管部门管好基层文化市场。对进入农村文化市场的民间艺术团体,市(区)文化部门要审核把关。有条件的文化中心可以房屋租赁的形式,将镇区网吧、电子游艺室、音像出租户、图书销售点、棋牌室等集中到文化中心,依法统一管理,有秩序集中经营,遏制地下黄、赌、毒现象。

6、领导重视,加大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力度。

一是抓好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落实工作。“2131”工程带有公益性,建议区政府要解决电影器械设备及购买拷贝的资金;文化部门要负责各乡村“2131”工程计划的制定和业务指导;乡镇要负责计划的实施,保证乡村农民一个月看一场电影。

二是建议区委区政府要专题研究解决农村地区更新广电接收设备的资金问题,满足农村群众对广电联网的需求,让山区农民与平原地区群众一样能收听收看中央、省、市、区广播电视节目,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是建议开展一年一度的民间文化艺术节活动,由有关职能部门牵头,在国庆中秋期间组织民间文艺汇演活动,让各乡镇、社区的民间艺术团队集中进行比赛和交流,以促进农村民间文艺的繁荣和发展。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在调研中,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走访和现场视察等形式对新农村文化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和剖析,并通过到姜堰市俞垛镇考察和征询市相关部门意见,现归纳整理,形成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一、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下,我市农村文化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民间文化有所弘扬,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文化产业初见端睨,文化市场渐趋繁荣。通过对调研乡镇的走访了解,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从我们调研的乡镇来看,除戴南镇外,其他四镇都建成了文化活动中心,辟有文化活动阵地。如大邹镇文化站分别辟有展览、图书、阅览、健身、棋牌等文化活动厅室,配备有相应的活动器材,并正常开放;茅山镇除兴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外,还新开辟两处文化广场,广场上配备体育健身器材;周奋乡利用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为整合文化资源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戴南镇目前也已积极规划投资xx万元筹建将会成为“苏中第一”的镇文化活动中心。

2、乡镇、村领导文化意识有所增强。从走访调查中,我们感受到乡镇、村的领导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已逐渐增强。戴南镇分管负责人对我们说:“当经济建设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农民的文化需求就更为迫切,文化建设也就显得更为重要,经济发展亟需先进文化来支撑。”为此,他们已开始将新农村文化建设摆上乡镇工作的议事日程。周奋是经济薄弱乡镇,乡负责人对文化建设工作十分重视,首期投资了45万元,建成了集图书阅览、健身、活动、展览和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大楼,并于今年初正式投入使用。

3、部分民间文化得到传承弘扬。每个乡镇庙会文化都较为发达,茅山镇每年都搞一次颇具特色的会船节。部分乡镇能利用民俗和传统文化开展民间文化活动。如茅山镇利用曾唱响中南海的“茅山号子”填上新词进行演唱,周奋乡通过挖掘、整理出民间文化瑰宝“西江月”曲牌,并编排了《又唱西江月》节目参加市里演出,获得全市文艺调演一等奖。茅山镇还通过搜集整理,编写了反映当地历史和文化的《古镇茅山》、《茅山烽火》和《茅山号子》等3本图书。

4、送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市里组织的送戏、送电影、送体育和送图书下乡活动,普遍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合陈镇重新改组恢复了电影放映队,创造条件,积极实施“送电影”下乡活动,仅xx年就完成“送电影”下乡495场次,较好地满足了当地农民的这一文化需求。

5、村民自发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调研乡镇都能利用重大节日和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如组织文娱演出、棋赛、球赛和联欢会等。乡镇农民自娱自乐、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如组成腰鼓队、舞龙、舞剑、打莲枪、扭秧歌和小型民间乐队等。近年来由乡镇文化站或当地学校牵头组织的一些文艺节目参加本市和赴泰州大市演出,普遍受到好评,还获得了不同的奖项。茅山镇每个行政村常年活跃着一支宣传队,逢年过节均自发举办文艺演出活动。

二、目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国家、省市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差距很大,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乃至令人堪忧。经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中央和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经济政策,并要求地方政府对当地文化事业的投入幅度应高于当地经济增长的幅度,但不少乡镇并不能很好、全面地落实相关的文化经济政策,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严重失衡;文化建设不能与经济建设同步,严重错位。

2、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乡镇、村干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他们甚至不知道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以致不想抓、不愿抓。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同时亦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不讨好,而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镇村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调查发现,大都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一些乡镇可谓“文权”旁落,镇村领导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而将引领、导向作用让位与民间“会头”,使得他们在农村“神气活现”、“一呼百应”,建庙迎会请神,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还出现不少假僧假道,摆“水陆道场”;伪装“半仙”算命看病,骗取群众钱财。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如何能够占领农村阵地?不少干群对此十分忧心。如此现象,固然与大量青壮年且素质相对高些的农民外出打工,留守老少病弱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认识不到先进文化的重要性有关,但主要原因则是镇村干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奇缺。调查显示:经努力,xx年全市有11个乡镇文化站建成达标,但目前尚有12个未建成镇级文化站。而行政村一级的文化活动场地就更为奇缺,据统计,目前我市614个行政村无正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的就占 %,即使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文化设施也不齐全,图书藏量很小,难以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5、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缺失、老化,青黄不接且后继乏力。我市农村因大量劳动力转移,留在农村有文体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绝大部分乡镇没有吹、拉、弹、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人才。镇中小学亦几乎没有专业学校毕业的音、体、美教师。所有这些,对繁荣新农村文化造成很大阻碍。乡镇文化站干部队伍也令人堪忧:一是年龄偏大。因近几年进入农村文化干部队伍的年轻人极少,多数人员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人才,现在他们的平均年龄已在50岁左右。二是水平偏低。这些人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自学形成的,没有与文化对口的专业学习基础,其专长往往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还谈不上“精”、“专”、“博”。三是不够平衡。全市乡镇的专业文化干部布局不合理,多的乡镇达5-6人,而少的乡镇没有1名专职干部。加之这些人员隶属当地乡镇管理,不便于流动调剂,因各乡镇财力和重视程度差异,其人员工资待遇保障不够,亦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这支文化干部队伍的稳定。

三、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迫切而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当前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推进。结合这次调查,我们特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全面落实各项农村文化经济政策。近年来,中央和省市政府颁发了一系列有利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经济政策,我们应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我们应制定新农村文化扶持政策,认真履行“文化事业资金投入率不低于同年当地财政收入增长率”这一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培育文化市场,扶植文化产业。市、乡镇、村每年都要抽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各级财政部门应确保文化事业单位的办公经费;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加新农村文化服务项目和内容而需要增补经费的问题,保证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分布,并为乡镇文化站、村文体活动室及室外健身场所等设施建设、运作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市与文化工作相关的各部门如文化、教育、体育等主管局和新华书店应积极向上争取文化政策性资金、设施、器材及书刊,用于扶持新农村文化事业,以确保新农村文化建设和各类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2、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干部应强化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性,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向前向深层次发展。要摒弃文化建设是“软任务”,搞得好不好,与镇、村工作业绩考评关系不大的错误思想和做法。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建设的总体布局调整,真正做到合理、适度、同步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把新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的“xx”规划、年度工作目标和分类指导、实施意见,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推进、互促互动、共同发展。各乡镇、村要加强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健全文化机构,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并把新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工作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3、培育引进人才,不断强化新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要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有一支较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是关键。我们应尽快配齐乡镇文化站专业人员,理顺体制,落实编制,妥善解决其归属、工资待遇等问题,以充分调动他们服务农村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市文化局、体委和文化馆等文体主管部门要面向新农村,面向农民开展好服务工作,加强对新农村文化干部、文体骨干和文化专业户的培训辅导,充分引领、指导农村文化能人开展文化活动并使其发挥辐射作用。我们从现在起要有意识地解决农村文化队伍老龄化、人才断层和青黄不接的问题。一是要善于发现人才,大胆使用新农村文体能人,不断发展专兼职结合的新农村文化队伍,并通过精心培育、加强业务辅导,逐步提高新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积极扶持镇村建立各类文体协会,并指导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好文艺、棋类、球类等文体活动,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三是从源头抓起,加强新农村艺术师资力量,农村各中小学要辟建好文体第二课堂,设全上满教好音、体、美等艺术课。四是着意引进人才,建议用足并增加农村文化事业编制,在人力资源招聘时,可优先招收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和艺术体育类教师安排到乡镇文化站和农村学校。

4、加快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设施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运用省文化厅的相关扶持政策,积极行动,按达标要求迅速完成乡镇文化站的恢复、扩建和兴建工作。我们应充分调动和发挥乡镇、行政村、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富裕农民的积极性,大力采取“投、引、捐、集、融”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尽快构建出各个乡镇有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各个行政村有文化(体育)活动室、自然村里有文化活动户、农家书屋等多层次文体活动网络。调查发现,由于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小学撤并后不少行政村的小学校舍闲置,可通过整修开发成为当地村文化活动室。同时,应充分发挥这些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不得以任何借口挤占、挪用文化站房和文化设施,并加强管理,真正让其用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开展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各类文化需求。

5、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我市新农村特色文化。我市农村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继承并弘扬我市农村的传统文化,打造新农村的特色文化。如茅山镇的“茅山号子”、“会船”民俗,周奋乡的“西江月”曲牌等,属颇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积极挖掘、整理,并加以继承、弘扬。我们还应加以创新,让其承载更多更丰富的新内容,变旧文化为新文化;结合具有乡镇地域特色的农民艺术、食品和农产品,以打造新农村的特色文化,并通过有效开发,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力争培育出一大批文化名镇、名村和名品。同时,我们也要引入市场机制,借鉴并推广周庄文化站产业化办文化的模式,以逐步实现“以文养文”,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增添后劲。

6、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开创农村文化活动新路。当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村文化资源和文艺载体日趋丰富,电视、广播、通信网络等资源我们应予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庙会、会船节和农民自娱自乐的演出等我们要充分加以引领和疏导。我们应加强乡镇、村级组织的文化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要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创造条件、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有线电视的入户率;有效恢复农村广播网,利用好“大喇叭”;健康引领农民宽带上网;并通过“农家书库”、“农家书香”工程和“万村体育工程”的实施和推进,学校文化资源与镇村文化资源互补共享,使广大农民了解掌握更多的文化、科技信息,以促进农业生产、丰富农民生活,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市文化、体育和教育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和体育运动会。让新农村文艺调演和体育比赛等活动成为检验和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平台,成为新农村广大文体爱好者展示才能的舞台。各乡镇也要坚持组织开展好农民书画展、文艺会演和农民体育比赛等活动,行政村还可结合文明创建工作搞些成才榜、功德榜和能人榜等文化宣传,让先进文化占领、覆盖广大农村,有效抵制农村封建迷信、黄、赌等活动的蔓延,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推动农民营造自演自赏、自娱自乐和强身健体,崇尚科学、文明的文化氛围。我们要积极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要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文艺工作者要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创作、编排成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乡、村巡回演出。要建立“常下乡”规划,不拘泥于形式,改进服务,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要继续抓好乡村文化、家庭文化、农村校园文化,推进新农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质量。

目前,我市农村幅员广阔,各乡镇之间经济发展和文化基础差异很大,为此,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不能“一刀切”、搞同一模式、定同一进度,应该结合各乡镇实际,制定不同的规划,分类推进和实施;加之,繁荣和发展新农村文化事业,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建议,可本着先点后面、先试点实验后普及推广的原则,在全市率先选择2到3个乡镇、10到20个不同类型的行政村作为试点,花6个月到1年的时间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推进试验工作。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改进完善,然后逐步在其他镇、村进行推广,从而使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能够更快推进,取得实效。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为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村社发展,我们对县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存在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提出加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1.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xx”期间,我县财政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围绕加快推进县、乡(镇)、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集资金,先后投入资金1420多万元,完成了榆山社区和锦水社区及安城乡、洪范池镇、孔村镇等6个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初步形成了“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的文化阵地建设格局,为全县特别是农村文化工作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乡镇综合文化站起步良好。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要求,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高标准迈进。全县2个办事处和6个乡镇全部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建设率达100%,为丰富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村文化大院建设渐成规模。我县共有365个行政村,截至xx年底我县文化大院建有率达到70%,为促进全县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农村重点文化工程日益深化。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宣传文化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推进重点基层文化建设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一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按照省、市统一要求,我县建设完善了县级分中心站点、乡镇基本型站点、村级基本型和扩展型站点。县级分中心站点由市里统一购置设备,将原来图书馆的普通阅览室改为拥有20台微机的电子阅览室,并配有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使其具有加工、存储、整合、传输信息资源的功能,使我县图书阅览实现真正的网上阅览。乡镇、村基层站点与镇、村的党员远程教育相结合,实行一个场所,两个牌子,实现资源的共享共用。二是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是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基础工程、民心工程之一,是为了满足农民文化需要,能为农民提供实用的图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配套工程。截止到xx年底,我县共建成农家书屋260个,根据省新闻出版局要求,xx年我县将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三是文化下乡工程。该工程是我们为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一个重要抓手,县乡两级宣传文化部门组织的送戏、送电影和送图书下乡活动,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xx年至今,县乡两级财政安排大量资金作为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的专项经费,每年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较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截至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东阿镇福牌阿胶制作工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王皮戏、东阿镇福牌阿胶制作工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加鼓通、于派山东竹板快书、平阴渔鼓、和圣柳下惠传说故事、阁老于慎行传说故事、管仲三归台传说、黄石公祭祀活动、少岱山庙会、王皮戏、平阴木偶戏、东阿镇福牌阿胶制作工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太平大刀、花棍秧歌、南天观道教音乐、天主教民族音乐、柳子戏、丁兰孝母传说故事、玫瑰花的传说、和圣柳下惠传说故事、阁老于慎行传说故事、管仲三归台传说等)。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格局基本形成。五是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我县有6个乡镇2个办事处共346个行政村,电影放映公司共有13支电影放映队,其中国有队6支,占放映队46%,集体队7支占放映队54%。xx年,全县共放映电影4200场,完成公益电影放映任务,实现农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

3. 群众文化日益红火。在政府扶持和社会各界支持的创新服务和典型示范引领下,我县农村文化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一是节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特别是春节、元宵节、元旦、国庆等重大节庆日,我县各乡镇都要举办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基本上做到了县城有活动,乡镇闹“红火”,且内容日渐丰富,形式日渐多样,规模日渐宏大;消夏广场文艺晚会好戏连台。xx年的消夏广场文艺晚会历时两个月,不仅为各行各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国家法律法规、文化科技卫生知识,展示在三个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先进英模事迹,树立行业形象等方面搭建了平台,也极大地丰富活跃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积级培训,强化农村文化队伍体系。针对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文化队伍弱化和农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强烈的现状,建立农村文化骨干培训网络,经常开展文艺辅导和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干部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文化机构工作;组建了10几支多支民间艺术表演队伍,为繁荣农村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三是农民文化异彩纷呈。随着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的重视和扶持,各地涌现出了多个读书、音乐、摄影、剪纸、花卉种植等特色文化户,这些农村特色文化户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树立了新典型,注入了新活力。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困难问题及原因

(一)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虽然我县的文化事业经费总量有所增加,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并没有随着财力的增长而增长。各级政府文化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文化事业投入横向比远低于卫生和教育事业投入、农村文化事业投入又远低于城市文化事业投入是长期以来的普遍现象。国家要求市、县建立的各项专项经费基本上因财力问题或其他原因而落实不了;由于国家缺少刚性政策支持,加之地方经济发展滞后,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较少,县财政直接投入乡镇的文化事业经费微乎其微。由于经费紧缺,农村文化单位的活动经费也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尤其是部分贫困地区,文化活动经费几乎为零,甚至连文化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无法开支,致使许多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按照《___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xx]21号)精神,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纳入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要对文化设施建设用地无偿划拨。从调研情况来看,各乡镇普遍存在文化设施建设土地批复、划拨困难的情况,致使部分乡镇的文化设施建设处于有钱无地、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二)工作队伍素质不高,管理体制不顺

一是文化专干整体素质偏低,业务技能不适应岗位要求。这些文化专干有些是上世纪80年代初从事文化工作的,学历偏低、文化专业素质偏低,对各项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尤其欠缺。二是农村文化队伍不稳定。从事农村文化工作位虚薪低无法解决编制问题,无法评专业职称,也没有提拔晋升的机会,导致广大文化专干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劲不足,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部分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工资长期得不到保障,养老保险等待遇保障更是无从谈起,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三是文化队伍缺乏指导,疏于培训。因为缺少培训和业务学习,部分人员虽然从事文化工作多年,但业务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缺乏,很多乡镇文化站活动中涉及戏剧、曲艺、舞蹈、音乐、书画技能辅导领域渐成弱项。四是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缺乏有效激励。特别是正在发展的农民业余文艺团体,队伍建设和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缺乏经费支持,音响、乐器等基本设备严重缺乏,演出收入难以弥补活动开支,且相当一部分文艺队伍年龄老化严重,人员青黄不接;缺乏激励机制和政府扶持,发展后劲不足,一些文艺队伍面临消亡的危险。

(三)发展不平衡,群众文化生活差距大

文化底蕴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领导认识程度不一,导致了文化建设存在差距。文化底蕴厚,经济条件好,领导认识到位的地方,文化建设就相对搞得好,相对比较丰富。文化底蕴薄,经济条件差,特别是有的地方,领导存在“经济发展是硬指标,文化建设是软任务”的模糊观念,工作中,对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忽视了文化工作,群众文化生活就较为贫乏。据调查,一些经济落后、地处偏远的农户看书难、看戏难、看电视难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四)民间文艺队伍不稳定,开展活动难度大

民间文艺队伍是农村开展文化活动的有生力量,近些年,农村多数有文化知识和文艺才能的人员外出务工,组织民间文艺队伍缺乏人才保障。目前,全县有 6个镇组建民间文艺队伍 60支,近1000 人。民间文艺队伍组成人员无待遇,不从属于有关部门管理,人员随意流动,队伍不稳定,给农村开展文化宣传、文艺活动带来一定困难。

(五)农村文化消费意识不强,群众文化生活贫乏

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多数群众在经济支出中存在“量入为出”和“无债一身轻”的消费观念,在文化娱乐方面消费比例低,有钱宁愿储蓄,一生的花费主要集中在建房、婚丧嫁娶、子女上学和看病就医等几件大事上,不愿花钱购买报刊书籍、电视设备和用于其他文化娱乐上,认为能够吃饱穿暖就行了,不追求文化生活。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导致了文化生活贫乏,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加大管理和指导力度。按照党的xx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明确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服务建设和活动载体建设的长远目标和任务,将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有机统一,将乡村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工作业绩考核,积极构建`“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建设格局,促进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

(二)加大投入,加快和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关键,是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其建设水平决定着群众的参与程度,同时也影响农村文化的效果发挥。要采取“向上争、本县投、民间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体共办文化的新格局,实行文化建设社会化,文化服务有偿化。在向上级争取投入的基础上,县、乡财政要将文化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用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和文体活动补助。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农村文化事业,形成产业,实行有偿服务。

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要坚持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村民小组为基础,以户为对象,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一乡镇一中心(文化中心),一行政村一室(综合文化室),一自然村一院(农家文化大院)。乡镇文化中心应包括影剧院、图书室、书画室、多媒体室、乒乓室、台球室等多功能用房和篮球场、网球场和门球场等室外活动场地。村综合文化室应包括图书室、娱乐室和球场。乡村文化中心(室)应相应配备电脑、电视、音响、摄像机、照像机等文体器材和一定数量的图书。农家文化大院应有图书、电视、电脑、娱乐器具、体育器材和室外活动场地。同时,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下,提倡将学校的图书室、体育器材和活动场地等设施设备定时向广大农民群众开放。

(三)强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队伍管理体制

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根本,是农村文化软件建设的主体,其素质高低决定着群众文化生活的繁荣程度,同时也影响着农民群众的文化取向。我县农村文化队伍的现状是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管理体制不顺,工作效果不佳。在逐步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理顺关系,加强管理,才能搞好农村文化工作。一是要按编职数配齐配强乡镇文化站人员,明确村文化室兼职人员,并考虑适当工作报酬。二是努力提高乡村文化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在要求其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基础上,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素质,提高履职能力。三是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文化站人财物上划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乡镇党委政府协助管理,人员调配流动和工作安排须经主管部门同意,以保证队伍稳定、素质提高和工作专一。四是对农村文化工作机构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县乡村一级对一级负责,工作效率与待遇挂钩,实行考核,严格奖惩。五是对农村民间文化团体加强引导,加强管理,鼓励和支持其开展文化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六是加强对我县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经费投入,增加人员编制,以利于送戏下乡质量提高,数量增加,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七是加强我县文化执法队伍建设,文化执法大队应对农村文化经营活动加强监管,使其健康有序发展。

(四)开拓创新,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载体

文化生活是农民群众精神寄托的有效载体,其丰富与否,决定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阵地在农村的巩固程度,影响着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一是县、乡要继续搞好送戏、送电影、送科技知识下乡活动,提高群众的文化科技知识。二是要进一步发挥传统文化载体作用,适时组织开展球类、棋类、牌类等比赛活动和龙灯舞、戏曲歌舞等表演活动,让群众多参与,多受益。三是积极培育自发性的群众文化团体,加强对农村文艺积极分子、骨干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利用文化团体和文艺骨干较好的文化艺术基础和社会影响,丰富当地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四是鼓励支持开展民间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节目表演自娱自乐。五是挖掘特色,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六是加强对民间传说、民间歌舞、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利用,使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七是创建文明村组、文明示范户和“农家文化大院”,现暂无条件建设“农家文化大院”的村,应首先建好“农家书室”,切实解决农民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引导广大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扫黄打非,禁赌禁毒,限烟限酒,节俭办事,移风易俗,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使农村文化建设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五)加强引导,改变农民群众文化消费观念

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生活寓于精神生活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文化生活也应随之提高。但农村部分群众知识浅薄,观念落后,对文化生活没有认识,没有追求,没有参与,没有投入。县乡村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和娱乐活动,加强引导,使广大农民群众从中得乐,从中受益,认识到怎样生活才是美好、丰富、幸福的人生。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逐步改变传统消费观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书刊电视和其它文化用品,参与文体活动。以构建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大文化社会,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为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村社发展,我们对县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存在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提出加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1.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十一五”期间,我县财政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围绕加快推进县、乡(镇)、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集资金,先后投入资金1420多万元,完成了榆山社区和锦水社区及安城乡、洪范池镇、孔村镇等6个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初步形成了“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的文化阵地建设格局,为全县特别是农村文化工作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乡镇综合文化站起步良好。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要求,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高标准迈进。全县2个办事处和6个乡镇全部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建设率达100%,为丰富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村文化大院建设渐成规模。我县共有365个行政村,截至底我县文化大院建有率达到70%,为促进全县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农村重点文化工程日益深化。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宣传文化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推进重点基层文化建设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一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按照省、市统一要求,我县建设完善了县级分中心站点、乡镇基本型站点、村级基本型和扩展型站点。县级分中心站点由市里统一购置设备,将原来图书馆的普通阅览室改为拥有20台微机的电子阅览室,并配有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使其具有加工、存储、整合、传输信息资源的功能,使我县图书阅览实现真正的网上阅览。乡镇、村基层站点与镇、村的党员远程教育相结合,实行一个场所,两个牌子,实现资源的共享共用。二是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是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基础工程、民心工程之一,是为了满足农民文化需要,能为农民提供实用的图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配套工程。截止到底,我县共建成农家书屋260个,根据省新闻出版局要求,我县将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三是文化下乡工程。该工程是我们为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一个重要抓手,县乡两级宣传文化部门组织的送戏、送电影和送图书下乡活动,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至今,县乡两级财政安排大量资金作为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的专项经费,每年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较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截至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东阿镇福牌阿胶制作工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王皮戏、东阿镇福牌阿胶制作工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加鼓通、于派山东竹板快书、平阴渔鼓、和圣柳下惠传说故事、阁老于慎行传说故事、管仲三归台传说、黄石公祭祀活动、少岱山庙会、王皮戏、平阴木偶戏、东阿镇福牌阿胶制作工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太平大刀、花棍秧歌、南天观道教音乐、天主教民族音乐、柳子戏、丁兰孝母传说故事、玫瑰花的传说、和圣柳下惠传说故事、阁老于慎行传说故事、管仲三归台传说等)。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格局基本形成。五是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我县有6个乡镇2个办事处共346个行政村,电影放映公司共有13支电影放映队,其中国有队6支,占放映队46%,集体队7支占放映队54%。,全县共放映电影4200场,完成公益电影放映任务,实现农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

3. 群众文化日益红火。在政府扶持和社会各界支持的创新服务和典型示范引领下,我县农村文化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一是节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特别是春节、元宵节、元旦、国庆等重大节庆日,我县各乡镇都要举办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基本上做到了县城有活动,乡镇闹“红火”,且内容日渐丰富,形式日渐多样,规模日渐宏大;消夏广场文艺晚会好戏连台。的消夏广场文艺晚会历时两个月,不仅为各行各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国家法律法规、文化科技卫生知识,展示在三个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先进英模事迹,树立行业形象等方面搭建了平台,也极大地丰富活跃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积级培训,强化农村文化队伍体系。针对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文化队伍弱化和农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强烈的现状,建立农村文化骨干培训网络,经常开展文艺辅导和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干部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文化机构工作;组建了10几支多支民间艺术表演队伍,为繁荣农村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三是农民文化异彩纷呈。随着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的重视和扶持,各地涌现出了多个读书、音乐、摄影、剪纸、花卉种植等特色文化户,这些农村特色文化户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树立了新典型,注入了新活力。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困难问题及原因

(一)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虽然我县的文化事业经费总量有所增加,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并没有随着财力的增长而增长。各级政府文化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文化事业投入横向比远低于卫生和教育事业投入、农村文化事业投入又远低于城市文化事业投入是长期以来的普遍现象。国家要求市、县建立的各项专项经费基本上因财力问题或其他原因而落实不了;由于国家缺少刚性政策支持,加之地方经济发展滞后,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较少,县财政直接投入乡镇的文化事业经费微乎其微。由于经费紧缺,农村文化单位的活动经费也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尤其是部分贫困地区,文化活动经费几乎为零,甚至连文化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无法开支,致使许多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按照《___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xx]21号)精神,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纳入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要对文化设施建设用地无偿划拨。从调研情况来看,各乡镇普遍存在文化设施建设土地批复、划拨困难的情况,致使部分乡镇的文化设施建设处于有钱无地、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二)工作队伍素质不高,管理体制不顺

一是文化专干整体素质偏低,业务技能不适应岗位要求。这些文化专干有些是上世纪80年代初从事文化工作的,学历偏低、文化专业素质偏低,对各项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尤其欠缺。二是农村文化队伍不稳定。从事农村文化工作位虚薪低无法解决编制问题,无法评专业职称,也没有提拔晋升的机会,导致广大文化专干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劲不足,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部分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工资长期得不到保障,养老保险等待遇保障更是无从谈起,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三是文化队伍缺乏指导,疏于培训。因为缺少培训和业务学习,部分人员虽然从事文化工作多年,但业务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缺乏,很多乡镇文化站活动中涉及戏剧、曲艺、舞蹈、音乐、书画技能辅导领域渐成弱项。四是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缺乏有效激励。特别是正在发展的农民业余文艺团体,队伍建设和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缺乏经费支持,音响、乐器等基本设备严重缺乏,演出收入难以弥补活动开支,且相当一部分文艺队伍年龄老化严重,人员青黄不接;缺乏激励机制和政府扶持,发展后劲不足,一些文艺队伍面临消亡的危险。

(三)发展不平衡,群众文化生活差距大

文化底蕴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领导认识程度不一,导致了文化建设存在差距。文化底蕴厚,经济条件好,领导认识到位的地方,文化建设就相对搞得好,相对比较丰富。文化底蕴薄,经济条件差,特别是有的地方,领导存在“经济发展是硬指标,文化建设是软任务”的模糊观念,工作中,对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忽视了文化工作,群众文化生活就较为贫乏。据调查,一些经济落后、地处偏远的农户看书难、看戏难、看电视难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四)民间文艺队伍不稳定,开展活动难度大

民间文艺队伍是农村开展文化活动的有生力量,近些年,农村多数有文化知识和文艺才能的人员外出务工,组织民间文艺队伍缺乏人才保障。目前,全县只有 个乡镇组建民间文艺队伍 支, 人。民间文艺队伍组成人员无待遇,不从属于有关部门管理,人员随意流动,队伍不稳定,给农村开展文化宣传、文艺活动带来一定困难。

(五)农村文化消费意识不强,群众文化生活贫乏

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多数群众在经济支出中存在“量入为出”和“无债一身轻”的消费观念,在文化娱乐方面消费比例低,有钱宁愿储蓄,一生的花费主要集中在建房、婚丧嫁娶、子女上学和看病就医等几件大事上,不愿花钱购买报刊书籍、电视设备和用于其他文化娱乐上,认为能够吃饱穿暖就行了,不追求文化生活。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导致了文化生活贫乏,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加大管理和指导力度。按照党的xx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明确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服务建设和活动载体建设的长远目标和任务,将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有机统一,将乡村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工作业绩考核,积极构建`“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建设格局,促进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

(二)加大投入,加快和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关键,是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其建设水平决定着群众的参与程度,同时也影响农村文化的效果发挥。要采取“向上争、本县投、民间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体共办文化的新格局,实行文化建设社会化,文化服务有偿化。在向上级争取投入的基础上,县、乡财政要将文化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用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和文体活动补助。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农村文化事业,形成产业,实行有偿服务。

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要坚持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村民小组为基础,以户为对象,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一乡镇一中心(文化中心),一行政村一室(综合文化室),一自然村一院(农家文化大院)。乡镇文化中心应包括影剧院、图书室、书画室、多媒体室、乒乓室、台球室等多功能用房和篮球场、网球场和门球场等室外活动场地。村综合文化室应包括图书室、娱乐室和球场。乡村文化中心(室)应相应配备电脑、电视、音响、摄像机、照像机等文体器材和一定数量的图书。农家文化大院应有图书、电视、电脑、娱乐器具、体育器材和室外活动场地。同时,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下,提倡将学校的图书室、体育器材和活动场地等设施设备定时向广大农民群众开放。

(三)强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队伍管理体制

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根本,是农村文化软件建设的主体,其素质高低决定着群众文化生活的繁荣程度,同时也影响着农民群众的文化取向。我县农村文化队伍的现状是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管理体制不顺,工作效果不佳。在逐步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理顺关系,加强管理,才能搞好农村文化工作。一是要按编职数配齐配强乡镇文化站人员,明确村文化室兼职人员,并考虑适当工作报酬。二是努力提高乡村文化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在要求其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基础上,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素质,提高履职能力。三是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文化站人财物上划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乡镇党委政府协助管理,人员调配流动和工作安排须经主管部门同意,以保证队伍稳定、素质提高和工作专一。四是对农村文化工作机构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县乡村一级对一级负责,工作效率与待遇挂钩,实行考核,严格奖惩。五是对农村民间文化团体加强引导,加强管理,鼓励和支持其开展文化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六是加强对我县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经费投入,增加人员编制,以利于送戏下乡质量提高,数量增加,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七是加强我县文化执法队伍建设,文化执法大队应对农村文化经营活动加强监管,使其健康有序发展。

(四)开拓创新,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载体

文化生活是农民群众精神寄托的有效载体,其丰富与否,决定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阵地在农村的巩固程度,影响着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一是县、乡要继续搞好送戏、送电影、送科技知识下乡活动,提高群众的文化科技知识。二是要进一步发挥传统文化载体作用,适时组织开展球类、棋类、牌类等比赛活动和龙灯舞、戏曲歌舞等表演活动,让群众多参与,多受益。三是积极培育自发性的群众文化团体,加强对农村文艺积极分子、骨干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利用文化团体和文艺骨干较好的文化艺术基础和社会影响,丰富当地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四是鼓励支持开展民间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节目表演自娱自乐。五是挖掘特色,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六是加强对民间传说、民间歌舞、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利用,使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七是创建文明村组、文明示范户和“农家文化大院”,现暂无条件建设“农家文化大院”的村,应首先建好“农家书室”,切实解决农民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引导广大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扫黄打非,禁赌禁毒,限烟限酒,节俭办事,移风易俗,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使农村文化建设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五)加强引导,改变农民群众文化消费观念

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生活寓于精神生活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文化生活也应随之提高。但农村部分群众知识浅薄,观念落后,对文化生活没有认识,没有追求,没有参与,没有投入。县乡村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和娱乐活动,加强引导,使广大农民群众从中得乐,从中受益,认识到怎样生活才是美好、丰富、幸福的人生。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逐步改变传统消费观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书刊电视和其它文化用品,参与文体活动。以构建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大文化社会,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第6篇 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20**年7月,省委安排的首批大学生到宿豫经济薄弱村任职;同年9月,xx区公开招聘16名大学生到新农村示范村任职。两批大学生在我区农村担任“村官”都已一年左右。一年来,他们在农村工作如何?收获如何?对农村贡献如何?农村对他们的评价如何?……带着这一系列问题,xx区人事局成立的《大学生村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研究》调研小组一行先后到达我区6个乡镇、18个经济薄弱村和相关部门,以集体座谈、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问卷调查、实地查看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官的在农村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经过深入调研,仔细分析,认真总结,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发展过程

我区大学生村官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部署阶段

20**年5月,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苏办发[2022]22号)通知,转发了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等部门《关于选拔千名大学生到经济薄弱村任职的实施意见》,从此拉开我省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帷幕。

同年6月,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下达经济薄弱村任职大学生专项事业编制的通知》(苏编[20**]20号),根据经济薄弱村的数量,对苏北23个省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县(市、区)总共下达了964名大学生村官编制,其中分配我区41名。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个人报名、组织推荐、资格审查、面试、考察、体检、录用和培训等程序,到7月初,省委组织部公开招聘964名大学生工作全面完成。7月14日,全省千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出征仪式在南京隆重举行,省委书记李源潮到场送行,并作重要讲话。

(二)安排阶段

7月17日,41名大学生到达宿豫,区委、区政府举行招待宴会、联欢晚会。7月18日,大学生们参观了我区重点工业企业和城市基础建设重点项目。18日晚召开座谈会,区主要领导出席并讲话。19日,来自15个乡镇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将大学生接回乡镇,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十个一”要求,为他们提供了周到的生活安排,即:每人安排一间宿舍、一张床、一床被子、一顶蚊帐、一辆自行车、一台电风扇、一台电视机、一套桌椅、一套生活日用品、一套工作必需品。工资按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标准核发,直接转正定级,薪级工资高定一级,同时办理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8月初,各乡镇陆续下发了大学生的任职文件。

为进一步壮大大学生村官队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xx区委、区政府提出,要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我区村村有大学生的工作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区于2023年9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首批16名大学生村官,分别被安排到我区16个新农村示范村任职。与省委下派的41名经济薄弱村大学生村官一起,构成了一支活跃在我区农村第一线的大学生“村官”队伍,成为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实践阶段

省委安排的41名经济薄弱村大学生村官和宿豫自主招聘的16名新农村示范村大学生村官,分别从2023年8月份和10月份开始了在宿豫农村的工作实践生涯。

二、基本现状

省委安排到我区经济薄弱村任职的41名大学生,有1人已被聘用到其他行业(上级增补人员尚未到位),目前继续任职的40人中,男29人,女11人,宿豫籍22人,宿城籍5人,外籍13人, 5人被任命为村支部副书记,35人被任命为村委会主任助理。

我区自主招聘安排到新农村示范村任职的16名大学生,目前全部在岗。其中男10人,女6人,宿豫籍11人,宿城籍4人,外籍1人,4人被任命为村支部书记,12人被任命为村委会主任助理。

三、大学生村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安排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是我国重视农村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胆尝试和有效手段。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新生事物,对新农村建设的许多方面都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

1、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由于农村工作琐碎繁杂,棘手问题较多,加之待遇偏低,许多人不愿从事农村基层管理工作。近年来,大批中青年农民纷纷外出务工,更使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面临困境。文化层次低,年龄老化,工作能力有限、工作方式简单、工作积极性不高等老大难问题一直伴随着这支队伍建设,急需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激发活力。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这一点。无论从文化层次、知识水平和年龄结构,还是从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等方面看,大学生村官相对于目前农村村级干部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他们的到来不仅改变了这支队伍的结构,还带来了新的事业观念、新的知识技术、新的工作方式和新的精神面貌。“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现实使原村干部们切身感受到什么叫“后生可畏”,他们固有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都受到冲击,工作热情得到激发。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学生村官使农村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2、有利于更新农村传统思想观念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依法、民主和科学治理的要求来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民的领路人,是新农村各项事业的组织管理者,也是农村各种复杂矛盾的协调和解决者。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在处理农村事务的过程中要有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而当前农村工作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法制意识薄弱等制约因素,由此导致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受到一定局限,工作方式也拘泥于原有的经验基础,很难有大的改观与突破。尽管大学生村官在能力、经验和方法等方面有不利的因素,但他们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观念先进,法制民主科学意识较强,思路活跃,思维敏捷,视野宽阔,给农村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引起农村思想上的碰撞和演进,有利于农村村官在科技文化素质、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民主法制、科学意识的更新。如担任来龙镇陵园村主任助理的单楷就任以来提出“三个倡导”,一是倡导文明道德的社会风尚,二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三是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该村农民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3、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大学生村官都是通过一定程序选拔出来的,是大学生中佼佼者,整体素质较高,对党依法、民主和科学执政的理解更深刻,对国家政策、方针和措施的认识更多。对于农民权益的缺乏保障或缺失,他们往往有敏锐的察觉,也常常能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仗义执言。市开发区三棵树乡杨楼村的大学生村官戈新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们没有思想负担,不因循守旧,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律意识,他们可以不用考虑过多的自身利益,没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阻碍,能够自觉的按照有关国家法律依法办事,能够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都明显提高,原先的村组干部,包括乡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都更多地考虑群众利益,逐渐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从而促进农村基层工作的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4、有利于传播农业先进知识技术

大学生有学识、有见地,他们的到来,为农村带来了新气象、新观念。尤其是对于许多毕业于农业院校或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农业技术和发展思路更是他们的优势领域,他们在农村工作期间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专业特长,把一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带到农村,造福农民。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现任蔡集镇牛角村支部副书记的王海翠,在该村创办了全市第一家村级农业信息咨询室,及时为村民提供法律法规、农业政策、农技知识等方面的信息。现任皂河镇街东居委会支部副书记的王秀莉,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专业上的特长使她在农村的工作更显得游刃有余。她一方面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努力学习农业新科技,积极推动该村农业品种的改良,合作承包池塘,带头搞规模养殖,带动本村规模种养殖的发展。

四、存在问题

勿庸置疑,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作用是积极的,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做法是受到农村各方面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思想上的“扎根”问题

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原因较多,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就业的考虑。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认为担任“村官”是在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仅占四分之一左右。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是由于上级党委政府在招聘前的一些优惠承诺,这些大学生表示在担任一段时间“村官”后,会通过考公务员、考研、提拔等途径,尽管脱离农村基层。可以看出,到农村担任“村官”,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选择。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2、工作上的“深入”问题

调查发现,进村第一年的大学生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问题,如感到专业不对口、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工作无从下手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农村人际关系复杂、利益纠葛较多,农村工作琐碎繁杂,新来者很难在短期内被农村社会所接纳。二是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大多数“村官”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因此,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3、能力上的“提高”问题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作为农村建设的急需人才,其能力上的欠缺也阻碍着他们知识优势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三是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社会工作经验不足或缺乏。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工作加以解决。

五、对策与建议

一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我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就目前发现的一些现实问题,我们觉得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1、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

管理部门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大局,不断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做到既有章可循,又不至于管理僵化。一要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坚持大学生自觉自愿原则,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拔出来。二要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管理,配备优秀的管理干部,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三要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严格考察确认后,予以辞退。四要设计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建设新农村。

2、大学生“村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一要热爱农民、热爱农村事业,真正做到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掌握“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扎根农村,把农村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舞台。二要有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磨炼自己的同时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三要提高处理具体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要在实践中学习工作技巧,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和提高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四要充分把书本知识和实践工作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

3、要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首先,新闻媒体应对大学生“村官”给予更多、更加广泛的关注,通过大力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让大家了解、支持这项工作,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服务农村建设。其次,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及有关方面要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创建城乡共建、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机制,如建立科技、法律、投资等方面的数据库、设立大学生工作“村官”创业基金、举办新农村建设论坛等等,实现资金、信息、技术的顺畅流通,为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拓展渠道。第三,各高校要对大学生“村官”工作予以支持,在智力、人力上为大学生“村官”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和展示平台,帮助推广经验,解决问题,解疑释惑,推动大学生“村官”制度进一步完善。

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第7篇 2023年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

自xx年3月5日驻村以来,在县委副书记、新农村指导员总队长xx同志和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作为xx省第九批新农村驻村帮扶建设指导员,严格按照新农村驻村帮扶建设指导员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遵守管理制度,认真开展各项工作。深入群众,从学习中提炼经验,学习农业生产,与群众同劳作、同生活,把握农村工作的规律,勤动口、勤动手,了解村情民意,真心服务群众,深切地感受到了农村最基层群众的现实状况。在乡党委、政府等各方面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认识,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情况

作为机关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我们的言行,不仅代表自身形象,也代表着派出单位的形象。所以自驻村以来,我们严格按照《xx县第九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认真执行考勤制度,转变角色,尽快适应驻村工作,脚踏实地的配合村“两委”班子,做好各项村务工作。为尽快熟悉胜任驻村指导员工作,进一步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近二月来,我们组织学习了农村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资料文件,认真学习和领会了《___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云南省委贯彻___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一号文件”等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做好“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同时结合县情、乡情、村情,认真学习xx县美丽家园行动计划系列文件,为下一步开展各项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工作开展情况

1、驻村工作情况

xx村

我们向xx村张炳全书记了解到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236户,有乡村人口7867人,全村有耕地总面积6429亩,林地338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包谷、烤烟和三七等农作物。林地主要种植黄果、桃子、梨等经济林果。据村委会不完全统计,全部农户均已通电,90%农户通自来水,其余饮用井水,85%农户通有线电视。有1600余农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60余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明德小学,城子小学,中学生就读到xx中学。xx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差,没有经济支柱产业,生产的产品不成规模。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经济支柱产业, 形成发展规模。

xx村

我们走访了xx村委会所辖的张家寨、王家寨、林益村等九个村民小组,与每位村小组长建立了联系,向他们了解了各个村小组包括人口、耕地、收入等基本情况。不仅为当好村情民意调研员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对农村工作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加深,同时也为下一步做好农村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xx村

向xx村党总支部书记李海清和副书记赵明华进行的多次交流沟通,从自然村,人口、民族、土地、交通、气候、水利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村情进行了详细的认识。总体情况为xx村是一个壮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地处边远的山区村,人均土地少,气候为炎热的河谷气候,并且土地为山地梯田,农业耕作方式传统,不利于规模化和机械化耕作,道路交通不方便。各自然村都依山势建设在山边,住宅用地比较紧张,一部分村民建盖起了新的水泥砖混楼房。部分村民仍然居住在老的土基房中,有的堪称危房。村中道路基本都已经硬化为水泥路,但还没有建设道路路灯亮化工程。xx最为严重的还是环境卫生状况,村中垃圾都倒在就近的山谷或者沟坎边,没有良好的卫生集中倾倒场所和习惯,公共厕所缺乏,其中水头村的公厕已经因滑坡而倒塌,不能使用。相对来说在大中寨村正在实施的“美丽乡村”工作给村子带来了全新的面貌,房屋外立面美化,公共路灯,公共厕所,垃圾池都已经建设完成,部分村民开始习惯新的环境,改变生活习惯,但原来的卫生死角还有待治理完善,部分村民的习惯还需要慢慢养成。xx村的壮族群众相对来说观念比较保守,内容和方式上都习惯把持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对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理解不透彻,相应一些工作推进比较困难,比如土地流转,退耕还林,果树替代种植等。人口结构空心化严重,村中年轻人基本远赴他乡打工,农业生产后继无人现象比较突出。地处边远,交通落后无论在生产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是阻碍发展的一大瓶颈。人畜饮水问题虽然无缺水之忧,但是水源为小江流域下游,流域污染问题突出,水质卫生问题仍然是当地群众面临的一大问题。

xx村

初步了解xx村的产业结构。xx村是一个拥有6个村小组612户2386人的贫困行政村,xx村委会缺少水资源,也是xx乡唯一一个不通自来水的行政村,且经济作物较少,除xx年末才刚开始发展的苹果产业,能为群众带来一定收入的就属烤烟产业。虽然近年在大密枝发展了雪灵果产业,为大密枝的百姓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但并为在其他村小组推行种植,所以多数群众的收入大多还是靠玉米以及马铃薯,收入不高。目前,xx村委会各村小组进村道路已100%硬化。但还存以下困难:一是各村组的公共设施较少,有部分村小组还未建盖公房;二是部分村组的村间道路在实施整村推进中未能全部硬化:三是已硬化的村间道路经过多年的行走后部分路段已出现了裂纹,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

2、协助乡党政领导开展工作情况

一是参与为新建xx村村委会,开展征地的相关工作;

二是对城子古村景点的旅游景点配套设施建设基本情况、周边环境现状和发展情况开展了解调查,对城子村目前已经开业的两家客栈的经营户和客人做了简单地访谈。

三是协助乡配合乡工作组进村入户宣传xx美丽家园行动计划相关政策,收取美丽家园建设农户粉墙换瓦相关费用;

四是配合乡党政领导及各所、站做好森林防火巡查防控排险等工作;

五是配合县民政局及乡党政领导,对九溪山公墓沿线公路的升级改造进行调研勘察;

六是参与了xx村“山地边坡高原梨树替代种植”各家各户土地丈量工作,体验了如何在基层工作中如何开展工作以及如何直接和农户沟通。

七是关心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情况。两次深入xx村清泉希望小学,同学校谭校长和教师开展访谈,关注学校基本教学工作生活设施的情况和教师学生的工作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了解发现学校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为下一步开展教育帮扶工作做准备。

八是参与了xx村通村公路硬化工程的协作。协商公路施工期间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工作,积极支持道路硬化工程的顺利实施。

九是借xx乡中心校召开各村小学校长教学工作会议的机会,和五位小学校长开展了访谈交流活动,对各村小学的基本情况作了一定的了解,为下一步开展教育帮扶工作做准备。

十是参与xx村委会对规划区苹果树地块的丈量工作。经过了两天的丈量,共丈量了大密枝及三道箐老箐沟座落的100亩左右的土地、xx下寨大碑座落90亩左右的土地。通过土地丈量工作,认识了各村小组的负责人以及初步了解了苹果产业的发展。以土地丈量为契机,与当地农户有了近距离的交流,在交谈过程中了解到,三道箐和大密枝村民强烈反映了公路建设中存在的涵管埋设问题后,我回单位向相关技术人员反映了存在的问题。经过相关技术人员实地的查看后,做出如下答复:对原有的涵管进行重新铺设,并增设了两道涵管以满足排水。

3、联系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城子古村新建旅游卫生公厕的项目及资金补助,具体与我委规划处联系的情况是今年全省旅游卫生公厕的建设计划已于去年年底上报到了国家旅游局,因此,规划处建议城子古村计划建设2座旅游卫生公厕的项目只能1座从今年划拨给红河州的5000万旅游发展资金里去协调;另外1座于今年年底上报规划处纳入计划,由规划处统一上报国家旅游局。

与省旅发委产业处联系的情况,请乡里的领导在今年全省旅游产业大会结束后来委里召开一次关于城子古村项目规划和产业建设和发展的会,再具体安排项目及资金补助。与省旅发委市场开发处联系的情况,已请xx乡上报县旅游局,再由县旅游局上报州旅游局转报xx乡请求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给予xx年度旅游宣传促销经费的请示,申请宣传促销经费补助30万元。

xx村村委会石岩脚村公房建设项目:包括2层公房一栋,公厕一个,篮球场一个。预算资金60万,目前已经有县财政局配套“一事一议”项目资金20万,乡上先支持建设篮球场资金6万,后增加6万资金,村委会支持5万,共计35万元,目前资金缺口25万。

xx村委会清泉希望小学:篮球场边60米长围墙建设,需要资金3万元;学生宿舍住宿用品配套82套(含床单、垫棉、被套、被子、枕头),需要资金3万元。

xx村委会徐泸希望小学目前大门需要修缮维修;学校蓄水池因为有裂缝,蓄水量不满,需要对蓄水池进行修缮;刚建好的学校厨房下水管配套未建设完毕,需要资金支持完善排水设施。

xx村委会xx小学教师周转房(16套,560平方米)今年已经立项建设,配套资金80万,但资金有缺口,无法实施项目建设。

xx村400亩蔬菜大棚建设项目,项目总投入:360万元(其中大棚间道路建设75万元),项目效益:蔬菜大棚建设项目涉及xx村300户农户1000余人,项目建成后将使涉及的农户每户年均纯收入增加600-800元,同时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人员及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困难:该项目前期的耕地面积测量,土地留转等工作已完成,现已进入施工阶段,但涉及大棚间道路建设的75万元资金缺口较大。

由于各村委会都有较大的资金缺口,作为新农村指导员,我们发挥好桥梁作用,尽所能引资金、引项目,帮助解决村里实际困难。

第8篇 改进农业科技实施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改进农业科技实施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__是一个农业大县,只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建设好农民的家园,从而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__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一要大力推进农业特色化。继续坚定不移地把菜、瓜、果、药、茶作为主导产业,进一步巩固“全国无公害示范基地”的成果,以无公害蔬菜、优质果品、优质中药材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以瓜菜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着力开发以柑桔、木瓜为主的林果业,不断提升以黄姜、板蓝根等中药材为主的药材产业,择优发展以优质猪、牛、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业。二要大力推进农业市场化。围绕市场发展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加快以县城为中心,着力构建鄂西北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强化市场信息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三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选择一批发展潜力较好的企业和项目,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一是依托资源建龙头,抓紧建设一批以木瓜、柑桔、蚕沙等深加工为主的龙头型企业;二是整合资源壮龙头,加大资金倾斜力度,不断壮大郧特粉丝厂、肉联厂、白羽乌鸡公司等一批“老”字号的龙头企业;三是优化环境引龙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__发展;四是转化体制变龙头,引导和支持部分事业单位走向市场。

利用生态提升农业__较之发达县市相比较,县内工业较少,生态环境良好,着力打造秦巴绿色屏障,不断发展生态型区域经济。一要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和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绿色工程、污染防治工程、生态村镇工程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区。把“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栏)、“五通”(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息、通沼气)、“三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园净化)建设作为切入点。全面实施以“绿色基地、绿色加工、绿色营销”为主的'“三绿”工程。二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以龙之故乡、神奇郧阳为品牌,抓紧恐龙时空隧道、恐龙模型和恐龙科普、恐龙展馆的立项和建设;并以此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三要不断发展休闲农业。__境内有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旅游资源。在国道沿线大力发展“农家乐”,以满足人们节假日到近效休闲、娱乐、体验生活、采摘食用品的需要。

依靠科技改造农业依靠科技,才能不断改变农民传统的手工插秧、鸡鸭散养、人畜混居的生产生活状况。一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力争通过3-5年的教育培训,使全县每户达到一个科技明白人,每村至少涌现5-10个专业大户,每组至少有5户科技示范户。同时,要根据__的产业布局,科学确定科技成果的推广内容。二要注重农业科技园建设与引导作用。近年来,__县直单位在柳陂等乡镇建立了花卉、苗木示范园,优质蔬菜示范园,高产油菜示范园,优质水果示范园,中药材示范园,使农民学到了很多实用技术。三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要在全县选择3-4个条件较好的乡镇作为示范,积极推进农业优质化。打好“郧阳调水源头”、“汉江”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域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9篇 关于乡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去我镇实地调研了一番。

我镇是全国重点发展的乡镇,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对“三农”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且由于合铜,合安,合铜黄高速公路都横穿我镇,已基本形成“四纵四横”的公路网络,因此我镇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而我镇政府也趁如此好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在实行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组织实施“三清、三改、三通”等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以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青山绿水,沿河路绿树成萌,环境优美,公路畅通,是个人见人赞的好地方。目前为止,我镇已成为我县最重要的乡镇了。

早在两年前,我镇就科学设计了新农村建设规划蓝图,新农村建设起点在规划,怎样才能确保规划科学,便于实施操作,结合实际呢?对此,我镇有着一系列切合实际的规划:

1、精心组织,统一部署,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导思想,采取外地学、当地看、比着干的办法,组织全镇村干部分别到竹山罗家坡村、平利县龙头村等地,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通过实地看、问、学,提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感性认识。同时,组织全镇干部系统地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___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增强镇村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制定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市、县确定的重点、试点村,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对照新农村建设“20个字”(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分层制定建设规划,力求全面推进。对镇定试点,则依据优势,侧重于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对一般村则广泛畅导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分类突破、营造优势、逐层推进。全镇所有村已根据自身实际,全部制定出未来五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2、咬定目标,精心组织实施 。从外地发展的经验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通过长期抓、长期积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咬定目标不放松,我镇无疑也必须走这条路。我们立足从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入手,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农村农民生活富裕,立足通过用先进文化、致富技术、《乡规民约》打造文明乡风,立足通过集镇建设、自来水工程建设、公路建设、能源沼气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立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有好的规划,更要有一个好的推进机制,我镇已经建立了一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联村考核机制,即:每个副科级干部联包1-2个示范村,每个行政干部联包一个村,每个村干部负责一个湾院,每一个党员联系一个贫困户的联包机制,对照规划,逐项、逐年、一任接着一任干,逐项、逐年实行量化考核。

3、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办法是办点示范,先易后难,最后攻坚,有的村已具新农村雏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强,就可具规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范性,对条件基础稍差的村则注重从解决基础设施入手,尽快改善条件,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相反的村则注重从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发展,形成各具优势,各具规模的新农村格局。

4、充分体现民意,让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是人民群众的新农村,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们自己最清楚,建什么样的新农村,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我镇在领导、主导新农村建设时,最重要的是充分听取、采纳他们的建议、意见,体现民意,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急在上头,冷在下头”的尴尬局面,才能调动全体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心,才能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当然,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我镇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村生产力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是还是粗放生产,产业化基本未形成,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都处于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出外打工,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外流,“留守”的农民大都是老、弱、妇、幼。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工,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

(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强

我镇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各种因素,老百姓响应不积极,“六改四普及”难度大,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还不够,有些农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观念,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党和政府的大事,个人存在不愿让利、不愿筹资的思想。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但“理事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水、改厕、改栏工作进展缓慢。

(三)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财力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薄弱,镇、村投入资金有限;

(四)社会各项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乡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扰,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农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活动,“六合彩”等赌博活动有抬头的趋势。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然而,不论遇到何种困难,我镇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定会朝着预定的“目标”迈进,那就是:1、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2、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3、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4、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5、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我坚信,在我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镇一定会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第10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2023

按照全县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新业绩,树新形象”主题实践的部署,深入开展以“解民忧、访民情、促民风、谋民富”为主题的蹲点调研活动,以点带面,加快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乡党委、政府决定开展乡领导班子成员“办公日、住村周、调研月”活动。根据要求,我于2023年6月24日至30日蹲点**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的基本情况

**村与xx省的xx县接壤,总面积7.32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人口1102人,耕地713 亩。2023年,农民人均收入3112元。

二、我乡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23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630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1700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2454元,同比增长7%。积极发展粮食产业,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全乡油菜面积扩大到300亩;菜园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500亩;成立了全县首家早姜专业合作社—富源早姜合作社,带动80户农户发展早姜300亩;发展葛根药材基地110多亩。通过多种方式培训,加大农民知识化培训力度,全年劳务输出3400人。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乡村康庄工程建设、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逐步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

(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立足本地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以岭上湾革命纪念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____旅游业,并以此带动相关景点的开发和建设。村财乡管的财务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政务、村务、财务公开不断完善。抓好生产救灾和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活动,积极引导、帮助贫困户发展项目,落实贫困户120多户,扶持资金20多万元。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开展农村弱势群体帮扶和关爱农村老党员活动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六合彩”等赌博行为,做到促一方经济保一方平安。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洲岭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三、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洲岭乡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较多,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虽然乡里积极推行“农民知识化”工程,但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还较为普遍存在。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洲岭乡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难以保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四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洲岭乡的实际,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在各项政策上给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要有总体的规划,对洲岭乡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要严格规划管理,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实现新村建设目标。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要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六、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第11篇 村委会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县乡新农办要求,对当前杯倮村委会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村委会共有5个党支部,共有35名党员,其中,女党员2名。拥有1个党员活动室,共计60平方米,累计藏书400余册。

杯倮村委会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村上拥有1个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条件的困难户基本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100%。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每年按时召开党员大会;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期盼和要求

1、希望各级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方面有更多扶持政策,以推动农村结构调整既要有量的扩张,更要抓质的提高。

2、希望进一步加强村环境建设。目前道路硬化率仍然偏低,农民群众希望村级组织应从关心热点问题入手,多争取项目资金,解决村道路雨天泥泞、秋天尘飞的局面。

3、希望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培育新农。

4、希望进一步加大新型合作医疗的减免力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生条件。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大对药品的监督管理,严禁假冒伪劣和过期药品,控制药口品价格,让农民能够看得起病,放心看病。

三、建设新农村存在的问题

2、农业生产力水平有待提高。杯倮村委会的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

3、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探头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技术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4、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开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党员、班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业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人心;二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四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处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新农村建设主要思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2、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3、打造农村新经济。建设新农村,最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要着眼于壮大村级经济势力、增加农民收入,要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4、建立农民新保障。继续推广农村改厕、改水、继续抓好规范化卫生所、农村文化站建设。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5、弘扬农村新风尚。要突出抓好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一是以文明村建设为抓手,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12篇 2023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镇有机关干部25人,其中党员18人,纪检干部3人。全镇有6个行政村1个社区,42个村民小组8个居民小组。村干部24名,334名农村党员,6个农村党组织纪检小组,18名纪检干部。

二、具体做法

1、突出重点抓关键,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一是加强教育,增强落实责任制的自觉性。无论是镇党委会,还是组织生活会,镇党委始终把各项党风廉政建设规定作为主要内容之一来学习贯彻落实。在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和党政办公会上,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数次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了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与以同志_______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执行省、市、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会议精神,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提出相关要求。同时,在全镇党组织中开展了创先争优创建活动和党员先锋创建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和廉洁教育。特别是通过深刻剖析一些违法违纪事件,对于提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意识,增强贯彻责任制的自觉性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是明确分工,增强落实责任制的主动性。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团结协作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镇党委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监察督促落实,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层层分解目标,级级落实任务,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按照要求,镇党政主要领导人为总负责人外,我们对镇党政其他领导同志按照分工明确了各自任务,并明确了镇级有关部门和镇纪委组织协调职能。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全部分解落实到了人头,严格实行分管责任追究制,充分调动了机关干部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认真督查,增强落实责任制的严肃性。为保证各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纵深,切实抓好督促检查,发现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积极研究治理对策,督促有关部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规范行为,确保政令畅通,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项措施和领导责任制落实到位。

2、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确保了镇党委政府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进行,促进了全镇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突出重点,切实纠正机关干部不正之风。把纠正机关干部不正之风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针对一个时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进行整治。一是认真落实《五通桥区“廉政宣传周”制度》,结合我镇其他工作的宣传,适当拓宽宣传渠道,如与计生办入户宣传,与信访办在街道集中宣传,与司法所在村委会集中宣传等。二是加强督查。镇纪委注重发挥牵头协调督促作用,加强对各纪检小组工作的指导,扎实推进。结合我镇制定的《桥沟镇建立健全惩治和预__败体系工作规划》,为进一步切实解决村(居)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今年村委会将面临换届,5月份我镇专门制定了《桥沟镇村级干部届期换届审计工作方案》,对全镇6个村2023年—2023年三年村级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了为期20天的财务审计。

(二)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一是在完善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同时,积极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代办点的建设。逐步完善 “一站式”代办制,建立了首问责任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行政责任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行政审批程序,提高了行政效率。二是加强了对纪检小组工作的指导与督促,充挥发挥纪检小组的职能作用,在各村城乡环境综治治理等工作中,各村纪检小组成员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使得各项日常及重大工作更加程序化、制度化、公开化。三是根据各支部工作及干部的实际情况,组织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各支部的班子成员就结合自身实际作出深刻批评,同时相互之间提出意见,通过此次民主生活会,增进了班子成员的沟通,加强了团结,有利推动了工作。

3、坚持督办检查,强化责任考核。

一是坚持执行述廉述责制度。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领导责任体系,我们坚持对各村社区“一把手”实行述廉述责制度。

二是强化党内监督。一是加强干部监督。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六不准”的规定,进一步加强首问负责、按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建设。加强了对上下班时间、用车及财务经费支出等的督查。通过开展效能建设,全体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的改进了机关和干部作风。二是加大纪检案件督查力度。对群众的举报镇纪委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经报党委同意,作出相应处理。目前正在对会云村党员李国荣违法被判刑一事进行调查处理。

三是创新工作方式,做好信访接待工作。我镇的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做到了与群众信访工作相结合,与“村(居)民说事”工作相结合。坚决要求信访接待干部认真做好日常接待工作,耐心做好上访人的思想工作,稳定上访人情绪,尽可能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及时将受理的信访件转给领导,让领导批示。上半年全镇共受理群众上访25件,其中纪检监察业务内的群众信访案件为零。

4、坚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努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一是强化学习,增强自律意识。长期以来,无论是镇党委会,还是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镇党政主要领导都坚持参加,认真学习。此外,我们还把自学以廉政自律为重点的各项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求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

二是严以律己,坚持廉洁从政。管住自己才能管好身边的人,影响周围的人。我们时时处处注重加强廉政建设,努力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事,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时刻警钟长鸣,处处防微杜渐,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调动和发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的积极性。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群众疾苦。对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广泛针对部门和群众意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加以整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三是严格管好身边工作人员。我们始终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务和职权上的影响为配偶、子女谋取非法利益的规定,对自己的亲属严格管理,要求他们不能以权谋私,不得接受他人礼金,不得欺压普通百姓,不得为亲朋好友说情谋利。同时,严格管理机关工作人员,既不为他们谋取私利提供方便和可乘之机,更不为他们违法违纪当保护伞。通过严格管理和要求,我们亲属和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出现违法违纪现象。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一方面,受自身素质的影响,坐不下去,学不进去,加之平时再不注重学习,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知识一知半解、知之甚少,不能细心领会。二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舆论氛围不浓。村干部工作难度大、任务重,忽视了党风廉政建设。三是农村纪检工作人员力量薄弱。镇纪委人员少,且都是兼职,由自身的工作量大,导致其对平时检查、监督工作较少。

四、工作对策

结合本镇实际,镇党委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再加措施、再加力度,切实把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

第一,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帮助全镇广大党员干部了解责任制的具体内容,掌握责任制的精神实质,明确自己担负的职责,使领导干部能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落实责任制的自觉性。

第二,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打破以往年初部署,年终检查的模式,做到年终检查与平时检查、半年检查及督办检查相结合,与干部述职、考核任用相结合。

《2023年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