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时中补右,扈跸上元初。
反气凌行在,妖星下直庐。
六龙瞻汉阙,万骑略姚墟。
玄朔回天步,神都忆帝车。
一戎才汗马,百姓免为鱼。
通籍蟠螭印,差肩列凤舆。
事殊迎代邸,喜异赏朱虚。
寇盗方归顺,乾坤欲晏如。
不才同补衮,奉诏许牵裾。
鸳鹭叨云阁,麒麟滞玉除。
文园多病后,中散旧交疏。
飘泊哀相见,平生意有馀。
风烟巫峡远,台榭楚宫虚。
触目非论故,新文尚起予。
清秋凋碧柳,别浦落红蕖。
消息多旗帜,经过叹里闾。
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
幕府筹频问,山家药正锄。
台星入朝谒,使节有吹嘘。
西蜀灾长弭,南翁愤始摅。
对扬抏士卒,干没费仓储。
势藉兵须用,功无礼忽诸。
御鞍金騕褭,宫砚玉蟾蜍。
拜舞银钩落,恩波锦帕舒。
此行非不济,良友昔相于。
去旆依颜色,沿流想疾徐。
沈绵疲井臼,倚薄似樵渔。
乞米烦佳客,钞诗听小胥。
杜陵斜晚照,潏水带寒淤。
莫话清溪发,萧萧白映梳。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杜甫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过去中补上,扈跸上元初年。
反过来盛气凌行在,妖星下直庐。
六龙看汉朝廷,万骑略姚墟。
玄朔回天步,神都想起皇帝车。
一战才能汗马,百姓免做鱼。
通籍蟠螭印,并肩排列凤车。
事殊迎接代邸,喜欢和欣赏朱虚。
盗贼方归顺,乾坤想平静。
不才同补上,奉韶同意牵着。鸳鹭任云阁,麒麟被玉除。
文园多病后,中散大夫老朋友疏远。
飘动哀相见,平生心里有多。
风烟巫峡远,台榭楚宫虚。
触目非论原因,新的文章还起我。
清秋凋碧柳,另外浦落红蕖。
消息多旗帜,经过叹息里闾。
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
幕府筹多次询问,山家的药正铲除。
台星入朝拜见,使关节有吹嘘。
四川灾长消除,南翁愤怒开始发泄。
应对愚弄士兵,查抄费仓储。
权势藉兵必须用,成功没有礼貌忽视。
御鞍金騕褭,宫玉癞蛤蟆砚。
拜舞银钩落,恩波锦帕舒。
这行不是不成功,好朋友互相在过去。
去打开按颜色,沿流/疾徐。
沈绵疲劳家务,倚薄似砍柴捕鱼。
请求米多好客人,钞诗听小胥。
杜陵斜晚照,濡水淤积带寒。
没有话清溪发,萧萧白映梳。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杜甫,唐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唐代] 杜甫
往时中补右,扈跸上元初。
反气凌行在,妖星下直庐。
六龙瞻汉阙,万骑略姚墟。
玄朔回天步,神都忆帝车。
一戎才汗马,百姓免为鱼。
通籍蟠螭印,差肩列凤舆。
事殊迎代邸,喜异赏朱虚。
寇盗方归顺,乾坤欲晏如。
不才同补衮,奉诏许牵裾。
鸳鹭叨云阁,麒麟滞玉除。
文园多病后,中散旧交疏。
飘泊哀相见,平生意有馀。
风烟巫峡远,台榭楚宫虚。
触目非论故,新文尚起予。
清秋凋碧柳,别浦落红蕖。
消息多旗帜,经过叹里闾。
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
幕府筹频问,山家药正锄。
台星入朝谒,使节有吹嘘。
西蜀灾长弭,南翁愤始摅。
对扬抏士卒,干没费仓储。
势藉兵须用,功无礼忽诸。
御鞍金騕褭,宫砚玉蟾蜍。
拜舞银钩落,恩波锦帕舒。
此行非不济,良友昔相于。
去旆依颜色,沿流想疾徐。
沈绵疲井臼,倚薄似樵渔。
乞米烦佳客,钞诗听小胥。
杜陵斜晚照,潏水带寒淤。
莫话清溪发,萧萧白映梳。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出自《声声慢·寻寻觅觅》[唐代] 杜甫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出自《遣悲怀三首·其三》[唐代] 杜甫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出自《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唐代] 杜甫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出自《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唐代] 杜甫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出自《望海潮·东南形胜》[唐代] 杜甫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
出自《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唐代] 杜甫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出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唐代] 杜甫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
出自《一剪梅·咏柳》[唐代] 杜甫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出自《木兰诗 / 木兰辞》[唐代] 杜甫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出自《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唐代]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