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夜雪

作者:白居易 唐代 时间:2023-08-03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雪

诗词赏析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注释

⑴讶:惊讶。 衾(qīn)枕:被子和枕头。

⑵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夜雪》白居易 古诗鉴赏

前两句“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白居易 古诗”。“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白居易 古诗。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面描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白居易 古诗。

后两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白居易 古诗》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白居易 古诗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诗人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全用侧面烘托,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白居易 古诗来。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这首诗朴实自然,诗境平易,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

《夜雪》白居易 古诗创作背景

白居易的《《夜雪》白居易 古诗》作于公元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诗人当时45岁,官职是江州司马。当时白居易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作者看见窗外积雪有感而发,孤寂之情愈发浓烈,写下了这首《《夜雪》白居易 古诗》。

《夜雪》白居易 古诗句解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时,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冷”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寒意。“讶”字,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正如陶渊明写雪名句所谓“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虽全用侧写,却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白居易 古诗”。“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白居易 古诗。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减。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

《夜雪》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时,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

夜深知雪重,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白居易,唐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相关诗句

《屏山夜雪》[唐代] 白居易

夜深寒妥帖,前村人断绝。

何许小茅茨,开门满山雪。

《夜雪有怀范玉厓叔中朱沧洲孟辩》[唐代] 白居易

江南地薄雪并寒,缘江矮屋茅复单。

析薪束缊空燎眼,春阳不暖先生槃。

田家利酤常苦酸,东家垆头量子宽。

山公八斗焉足醉,少须暂解双眉菆。

门前柳花飞作团,瑶田珠树森阑干。

邹枚僵卧竟不起,对此欲赋谁同欢?南州俊髦陆与韩,躁

进误刷凌云翰。

售才阮生急一官,肉眼不肯空曹瞒。

沧洲渺弥,玉厓巑岏。

二仙者流,同余肺肝。

进直任公钩,退屑淮王丹。

宗儒唱导富儒学,妙斡造化归豪端。

乃谓仲尼颜子不死亦易事,忍见后天日月凋双丸。

今夕复何夕,三山皆白鸾。

我欲邀二仙,授简发漫汗。

仙兮素爱我,御风谅非难。

戒儿预沽客一石,此醉要吸六合万顷冰壶干。

《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唐代] 白居易

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成花。

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关右土酥黄似酒,扬州云液却如酥。

欲従元放觅拄杖,忽有曲生来坐隅。

对雪不堪令饱暖,隔船应已厌歌呼。

明朝积玉深三尺,高枕床头尚一壶。

《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唐代] 白居易

关右土酥黄似酒,扬州云液却如酥。

欲从元放觅拄杖,忽有麴生来坐隅。

对雪不堪令饱暖,隔船应已厌歌呼。

明朝积玉深三尺,高枕床头尚一壶。

《除夜雪》[唐代] 白居易

只怪重衾不御寒,起看急雪玉花乾。

迟明欲谒虚皇殿,厩马蒙毡立夜阑。

《姑苏馆夜雪》[唐代] 白居易

昨朝晴色动春熙,入夜星河弄碧漪。

谁信雪花能样巧,等他人睡不教知。

起来红日恍开霁,照得王花光陆离。

归去中都说奇事,姑苏馆里上元晴。

《走笔和袁起岩元夕前一夜雪作》[唐代] 白居易

天公极意辨元宵,顷刻挼云作雪飘。

茂苑长洲花剪玉,苏台香径砌成瑶。

千灯剩喜开红药,两鬓还惊插素标。

客子孤舟寒折骨,无端诗伯苦相撩。

《正月二十四日夜雪》[唐代] 白居易

叠瓦浮轻雪,参差粉画难。

苦欺初变柳,故压未生兰。

夜色微分白,春容不受寒。

即为花卉夺,犹得暂从看。

作者千古名句

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出自《剑阁赋》[唐代] 白居易

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出自《惜余春·急雨收春》[唐代] 白居易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出自《赋得暮雨送李胄》[唐代] 白居易

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

出自《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唐代] 白居易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出自《送柴侍御》[唐代] 白居易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出自《离骚》[唐代] 白居易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出自《》[唐代] 白居易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出自《临安春雨初霁》[唐代] 白居易

夜色银河情一片。轻帐偷欢,银烛罗屏怨。

出自《凤栖梧·甲辰七夕》[唐代] 白居易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出自《小窗幽记·集景篇》[唐代] 白居易

《夜雪-头唐代尾-头白居易尾-冬天,写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