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屈原塔

作者:苏轼 宋代 时间:2024-11-15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屈原塔

诗词赏析

《屈原塔》苏轼 古诗赏析

和刘禹锡一样,苏轼也历经贬谪,在一肚子不合时宜的心境中度过人生的大半光阴。不过写作此诗的嘉祐四年(1059),苏轼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士,两年前刚以21岁的年龄成为进士。本年冬苏轼侍父入京,途经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看到这个与屈原毫无关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苏轼 古诗,惊异之余便写下了上面这首五言古诗。诗分三段:前八句写端午节投粽子、赛龙舟习俗与屈原的关系,次八句推测《屈原塔》苏轼 古诗的来历,末八句赞美屈原不苟求富贵而追求理想的节操。

相比楚地民俗来,更触动苏轼的是屈原那深入人心的精神品格,因此他不是在纪实性的叙写中展开作品,而是付之以精神史的追溯。投饭和竞渡不是呈现为娱乐化的热闹的民俗场景,而是祭祀与追怀的真正仪式,伴有“悲”、“哽咽”、“哀叫”等强烈的情绪活动。作者一再用反衬的笔法来强化议论的力度,如屈原赴死之决绝与世人眷怀之不绝,如事之无凭与人情之殷切,富贵之短暂与声名之无穷,世人之澌灭与屈原之不朽,最终以“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一联贯之,屈原持志之高洁与自己的无限景仰之情,都不待言而自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就像是一个预言,宣示了作者未来的志节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后来苏轼毕生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生活理想,身处逆境而不妥协苟合,同时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始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屈原塔》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楚国人悲哀屈原,千年意不歇。

灵魂飘在哪里,父老空哽咽。

至今澜沧江上,把饭救饥渴。

遣风成竞赛,哀叫荆山裂。

屈原古代勇士,去死意更强烈。

世俗怎么会知道,依恋不忍心判决。

南宾原属楚国,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怕你就沦亡。

这件事虽然没有依靠,这种想法当然已经切。

古代人谁不死,为什么一定要比考折。

名声实在无穷,富贵也暂时热。

大夫知道这个道理,用来保持气节而死。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相关诗句

《屈原塔》[宋代] 苏轼

屈原遗宅秭归山,南宾古者巴子国。

山中遗塔知几年,过者迟疑不能识。

浮图高绝谁所为,原死岂复待汝力。

临江慷慨心自明,南访重华讼孤直。

世人不知徒悲伤,强为筑土高岌岌。

作者千古名句

买得一枝春欲放。

出自《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宋代] 苏轼

好汉千里客,万里去传名。

出自《西游记·第七十六回》[宋代] 苏轼

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

出自《吕氏春秋·览·孝行览》[宋代] 苏轼

条山苍,河水黄。

出自《条山苍》[宋代] 苏轼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出自《石鱼湖上醉歌》[宋代] 苏轼

譬犹使人负剑而求其寿也。

出自《墨子·25章 节葬(下)》[宋代] 苏轼

喜无以赏,怒无以杀

出自《管子·版法》[宋代] 苏轼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出自《小儿垂钓》[宋代] 苏轼

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

出自《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宋代] 苏轼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出自《念奴娇·断虹霁雨》[宋代] 苏轼

《屈原塔-头宋代尾-头苏轼尾-端午节,风俗,怀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