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
从此簟纹灯影。
天亮了,井台上响起了辘轳声。一夜风雨,满阶落花,凋零中透出一丝冷意。在这样一个清晨,“我”和她蓦然相逢。“我”对她一见钟情,却难以明了她迷离的眼波背后暗藏的心事。谁能明白?谁能明白呢?从此以后,无论是在簟席上辗转反侧、孤枕难眠之时,还是独对孤灯、辗转徘徊之际,我都会想念她。
注释
①辘轳:井上汲水的工具。
②砌:台阶。
③蓦地:突然地。
④省(xing):明白。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纳兰性德 赏析
小令首句点明了相遇的地点。纳兰生于深庭豪门,辘轳金井本是极常见的事物,但从词句一开始,这一再寻常不过的井台在他心里就不一般了。“正是”二字,托出了分量。纳兰在其它作品中也常使用“辘轳金井”这一意象,如“淅沥暗风飘金井,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忆江南》),“绿荫帘外梧桐影,玉虎牵金井”(《虞美人》)。玉虎,辘轳也。 “满砌落花红冷”既渲染了辘轳金井之地的环境浪漫,又点明了相遇的时节。金井周围的石阶上层层落红铺砌,使人不忍践踏,而满地的落英又不可遏止地勾起了词人善感的心绪。常人以落红喻无情物,红色本是暖色调,“落红”便反其意而用,既是他自己寂寞阑珊的心情写照,也是词中所描写的恋爱的最终必然的结局的象征吧。最美最动人的事物旋即就如落花飘堕,不可挽留地消逝,余韵袅袅杳杳。
在这阑珊的暮春时节,两人突然相逢,“蓦地”是何等的惊奇,是何等的出人意表,故而这种情是突发的,不可预料的,也不可阻拦的。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前提下,一见钟情所带来的冲击无法想象。可是,恋人的心是最不可捉摸的,“心事眼波难定”,惊鸿一瞥的美好情感转而制造了更多的内心纷扰,所以,“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这一直转而下的心理变化,正是刹那间的欣喜浸入了绵绵不尽的忧愁和疑惑中——对方的心思无法琢磨,未来的不可测又添上了一份恐慌,于是,深宵的青灯旁、孤枕畔,又多了一个辗转反侧的不眠人儿。
安意如的《当时只道是寻常》一书中开篇就收录了这首词并对其有自己的体味。书中是这样说的,词中最广为人知的“相逢”要算秦少游的《鹊桥仙》的名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了。至少,我一看到“相逢”这两个字,先想到的便是少游,然后才是容若。两阙不同风格的词,恰如这两个经历际遇完全不同的男人。
这阙短小的《如梦令》像极了容若的一生,前段是满砌落花红冷,眼波心难定的少年风流,后半段是从此簟纹灯影的忧郁惆怅。
因为爱情的不如意,容若的词总是凄婉到叫人断肠,这凄美如落花的词章惹得后世无数多情的人爱慕不已,认为他“情深不寿”,“天妒英才”,实在是一个可怜可叹的罗密欧。
虽然他只活了三十一年,其间又为着几个女子缠绵悱恻地过了十一年,然而比起历代数不胜数怀才不遇、终生颠沛的人,容若实在不算是个悲剧型的男人。作为一个男人该有的应有的,他都有了。他有一个爱他的妻子,一个仰慕他的小妾,一个至死不渝的情人,一群相濡以沫的朋友;他还有显赫的家世,高贵的血统。他所不齿的父亲为他安排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让他终生无须为生活烦忧;他自身的才华和得天独厚的地位,使得他文运亨通仕途平顺,年纪轻轻便被康熙取中做了近侍。比起名动天下却直到三十六岁才进士及第、当官不久即屡遭贬谪、最终死在流放途中的少游,我不知道,怎么能说容若的一生是个悲剧?
悲剧是上天给了你抱负,给了你理想,给了你实现理想的才华,却一生不给你施展完成的机会,生生折断你的理想。心怀天下饿死孤舟的杜甫是悲剧,李白不是,有名无运的秦观[3]是悲剧,容若不是。更何况,即使是悲剧又岂能尽归罪于“天意”?人难道就可以两手一拍,声称自己全无责任?
容若,他只是不快乐,在锦绣丛中心境荒芜,这是他的心境所致。痛苦并不是社会或者家庭强加给他的。社会道德和家庭责任筑就的牢笼困摄住生存在世上的每一个人。意欲挣脱或是甘心承受,是属于个人的选择。
容若的相逢是在人间,在围着栏杆的金井边,落花满阶的暮春时节。少年恋人的眼波流转,是天真无邪的初见。少游的相逢在天上,是一年一度的七夕,宽阔银河的临时鹊桥上,一对永生不死却永生不得共度的夫妻,见与不见都是万世凄凉。
可是为什么,相逢后,人间的结局是“从此簟纹灯影”;相逢后,天上的结局却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不快乐的原因是,少游于尘世颠沛许久遂懂得寄希望于美满,不再执著于得到;容若万事无缺,反而容易执著于遗憾,始终为没有得到而愁肠难解。
在邂逅爱情的最初都会心花无涯,可是一样相逢,后事往往截然不同。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纳兰性德 创作背景
有的论者认为,纳兰除先后娶妻卢氏、官氏外,尚有侍妾一人名沈宛。也有的论者以为,纳兰有表妹,与之曾有婚约,后被选人宫中,但情深不泯,纳兰未人值侍卫时,曾乔装僧人人宫探视,等等。说法不一,但皆认为作者是因为失去爱人,不能与爱人相见,饱受相思之苦,为表达自己的痛苦相思之情,写下了这首词。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纳兰性德 赏析二
这阕短小的《如梦令》仿佛是在描绘纳兰容若的一生,前段是满砌落花红冷,眼波心事难定的少年风流,后半段是从此簟纹灯影的忧郁惆怅,其意境心境吻合“如梦”二字。这首词最耐人咀嚼思索的便是那个“冷”字,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情境修饰语词,而是词人心绪最真实贴切的写照。
首句点明了相遇的地点。辘轳金井本是深庭豪门极常见的事物,但从词句一开始,这一寻常不过的并台在他心里就不一般了,“正是”二字,托出了分量。“满砌落花红冷”既渲染了辘轳金井之地的环境浪漫,又点明了相遇的时节。金井周围的石阶上层层落红铺砌,使人不忍践踏,而满地的落英又不可遏止地勾起了词人多愁善感的心绪。常人以落红喻无情物,红色本是暖色调, “落红”便反其意而用,既反映他自己寂寞阑珊的心情,也象征词中所描写的恋爱的必然结局。
暮春时节,两人突然相逢, “蓦地”是何等的惊奇,是何等的出人意料,故而这种情是突发的,不可预料的,也是不可阻拦的。“心事眼波难定”一句惊艳妙绝,写出两人乍相逢的惊疑窃喜,极传神。伊人眼波横流,媚态撩人,然而结句则笔锋陡转,一句“簟纹灯影”将前事化空,露出相思无用的无限惆怅,使人黯然神伤。人事的残酷,藏在希望的背后,如此美妙的邂逅,也不过是昙花前的满眼芳华。
这首初恋情词极为精巧雅致,细细读来如观仕女图般,字虽简练,情却绵密。只是幸福感过于短暂,更凸显其相思的痛苦忧伤。
《如梦令》纳兰性德 翻译、赏析和诗意
正是金井辘轳,满砌花落红冷。
突然地一相逢,心事眼光难以确定。
谁省,谁看。
从此簟纹灯影。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纳兰性德,清人。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如梦令·元旦》[清代] 纳兰性德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如梦令》[清代] 纳兰性德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好个凄凉的我。
《如梦令 戏和李易安》[清代] 纳兰性德
门外车驰马骤。
绣阁犹醺春酒。
顿觉翠衾寒,人在枕边如旧。
知否。
知否。
何事黄花俱瘦。
《如梦令》[清代] 纳兰性德
削迹松陵华寓。
藏密白云深处。
造物已安排,万事何须先虑。
归去。
归去。
海鹤山猿同住。
《如梦令》[清代] 纳兰性德
如梦。
如梦。
和尚出门相送。
《如梦令》[清代] 纳兰性德
月直金波潋滟。
此去水仙不远。
霜重夜风清,骨冷□□□□。
谁见。
谁见。
醉眼参横斗转。
《如梦令》[清代] 纳兰性德
一只船儿没赛。
七十六年装载。
把柁更须牢,风饱蒲帆轻快。
无碍。
无碍。
匹似子猷访戴。
《宴桃源/如梦令》[清代] 纳兰性德
西湖辟暑棹扁舟。
忘机狎白鸥。
荷香十里供瀛洲。
山光翠欲流。
歌浩浩,思悠悠。
诗成兴未休。
清风明月解相留。
琴声万籁幽。
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
出自《扫花游·九日怀归》[清代] 纳兰性德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出自《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清代] 纳兰性德
当知器满则倾,须知物极必反。
出自《幼学琼林·卷三·人事》[清代] 纳兰性德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出自《溪居即事》[清代] 纳兰性德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出自《格言联璧·持躬类》[清代] 纳兰性德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出自《格言联璧·处事类》[清代] 纳兰性德
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清代] 纳兰性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自《后出师表》[清代] 纳兰性德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出自《卜算子·咏梅》[清代] 纳兰性德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出自《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清代] 纳兰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