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韵译
九月九日眺望那故乡的山川,乡思归心飞越那隐约的风烟。
远在他乡和大伙喝着菊花酒,身隔万里伤心望着雁飞南天。
散译
九月九日登上玄武山远望山河,回归故乡的心思、回归故土的热望,浓得如眼前聚集的风尘。
身在别人的家乡我们一起喝下这菊花酒,我们离家万里,望着大雁飞过的天空,心中有着一样的悲伤。
注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玄武山:蜀地山名。
⑵积风烟:极言山川阻隔,风烟弥漫。
⑶金花酒:即菊花酒。菊花色黄,称黄花,又称金花。重阳节饮菊花酒,是传统习俗。
⑷鸿雁天:鸿雁飞翔的天空。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旅眺》卢照邻 创作背景
总章二年(669)卢照邻来到益州新都任职。时任沛王府修撰的王勃,因写《斗鸡檄》触怒高宗,被赶出沛王府,于是年六月远游到了西蜀。秋冬之间,卢照邻从益州来到梓州。九月九日重阳节,在蜀地任官的邵大震与王勃、卢照邻三人同游玄武山,互相酬唱,这首诗即为卢照邻当时所作。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旅眺》卢照邻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写诗人在旅途中过重阳,登高远望所见所感,抒发浓浓的思归的情怀。
首句点明题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远望。九月九日重阳节,自古以来就有登高的习俗。游子在外,都难免思乡思归,登高远望时,当然会遥望古乡的山川。这一句非常恰切地写出了游子此时此地的望乡动态。次句由动态转写心情,这种“归心归望”的情怀,不是直抒胸臆抒发出来,而是寄寓在“风烟”中,一个“积”字很有分量,道出了归心归望的程度。风烟有多浓多广,那么诗人的“归心归望”也就有多浓多广。这样表现了诗人的归思归望是浓浓的厚厚的。
最后两句写诗人远在他乡的高山上,和大家一起喝着节日的菊花酒,而这里与故乡身隔万里,只能伤心地望着鸿雁飞向南天。重阳登高喝菊花酒是习俗,饮酒是叙事,而游子此时思归,难免多饮几杯,借以消乡愁,这就是事中寓情;饮酒消乡愁,叙事中寄寓了乡愁之情。“鸿雁天”是写景,是鸿雁南飞之景,而诗人是范阳人,雁南飞而反衬人不能北归,这就是景中含情了。
杨慎举出此诗与王勃《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今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认为两诗雷同。实际上,王诗与此诗正好可以参读。王、卢的《九日》诗,虽然题材相同,构思相似,但是王诗的结句,问得痴情,问得无理而妙,表现诗入对南方生活的厌倦。而卢诗的结句,是以雁南飞反衬人不可北归的乡思.。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但艺术特色不同,非抄袭雷同可比。这两首诗,立意清新,情感真切,构思细密,结构完整,是唐人绝句中的名篇。所谓“王、扬、卢、骆当时体”也。具实卢照邻的诗,以“适意为宗”,“不以繁辞为贵”,题材广泛,深情流丽,雄劲自然,富有奇崛的幻想色彩,无论是在“初唐四杰”中还是在整个害初诗坛,都是十分突出的。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旅眺》卢照邻 翻译、赏析和诗意
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归心思归烟雾积聚不散。
他乡共饮金花酒,看见鸿雁天上南来,离家万里之客一同悲伤。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卢照邻,唐人。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出自《七律·到韶山的》[唐代] 卢照邻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出自《归去来兮辞并序》[唐代] 卢照邻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出自《》[唐代] 卢照邻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出自《》[唐代] 卢照邻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出自《》[唐代] 卢照邻
见其谋事,知其志意。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内楗》[唐代] 卢照邻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出自《清平乐·金风细细》[唐代] 卢照邻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出自《楚江怀古三首·其一》[唐代] 卢照邻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出自《沙丘城下寄杜甫》[唐代] 卢照邻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
出自《虞美人·赋虞美人草》[唐代] 卢照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