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代春怨

作者:刘方平 唐代 时间:2023-08-01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代春怨

诗词赏析

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莺啼声稀稀落落,应和着我的阵阵低泣。扯起珠帘,扑面央入满眼芳草。

一阵东风从小院里吹过;千万条柳枝便如同千万缕离情,一条一缕都向西指;那迢迢的西陲啊,正是爱人守戍的地方。

注释

①代:犹拟,说作者完全以一个闺妇身份来写这首诗。

②残莺:春暮时之莺。春暮则莺稀,故称残莺。

③萋萋:形容草生长得茂盛。暗用《楚辞·招隐士》春草、王孙意。意诣征人未归。

④尽向西:唐时征战多在西陲。

《代春怨》刘方平 古诗鉴赏

这是一首代言体的诗,要“言”的是“春怨”。诗中无一“春”字,但从写景可见;至于“怨”字,则只能从字里行间细加品味,仔细琢磨了。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朝日”,犹日日,时俗口语;春暮莺稀,故谓“残莺”。“朝日”、“残莺”不仅点出暮春之晨的季节,时间,也使人们的想象自然从今晨的镜头回溯昨夜以至整个春天。阳光八室,晓莺啼愁,又一个恼人的春夜度过了。“残"字流露出她的迟暮之忧, “伴”字更传达出她的孤凄之感。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自然怨忧满怀,偏偏几只残莺似乎也察知闺中思妇的孤寂,天天来陪伴着她叫个不停,更令人愁肠百结。愁之无奈,只好拉开窗帘,目之所见,芳草萋萋,碧色天涯。这无边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马蹄”的回忆,也可以引起草绿有期,征人难待的悲恨。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景、事相连,更惹动无限伤怀。她只得再次将视线移开 。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这两句别具匠心。“时有东风入”为“千条尽向西”之因,在东风的吹拂下,杨柳千条向西摇摆,既写出了眼前景又传递出心中情。因为唐时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杨柳千条尽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离魂倩女,玉立亭亭,忧思万缕,终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终篇,收到了情深意挚,含而不露,扣人心弦,余味不尽的艺术效果。

《代春怨》刘方平 古诗创作背景

此诗是作者隐居时所作。由于隐士生活单调,取材范围狭窄,女性题材给了他探索另一个心灵世界,在故事化的虚构中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他写下这首诗来表达久处深阁的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代春怨》刘方平 翻译、赏析和诗意

朝日残莺伴我哭,打开窗帘只看见草萋萋。

庭院时有东风进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刘方平,唐人。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七五八年前后在世,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一作夜月)》、《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作者千古名句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出自《龙井题名记》[唐代] 刘方平

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出自《》[唐代] 刘方平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出自《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唐代] 刘方平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出自《侠客行》[唐代] 刘方平

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

出自《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唐代] 刘方平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出自《送兄的》[唐代] 刘方平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出自《望江南·三月暮》[唐代] 刘方平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出自《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唐代] 刘方平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出自《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唐代] 刘方平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出自《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唐代] 刘方平

《代春怨-头唐代尾-头刘方平尾-春天,闺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