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洁白画绢之上,突然腾起风霜气,原来纸上苍鹰,凶猛不同一般。
竦起身躯,想要捕杀狡兔;侧目而视,目光深碧锐利。
只要解开丝绳铁环,《画鹰》杜甫 古诗就会凌空飞去;只要轻轻呼唤一声,《画鹰》杜甫 古诗就会拍翅飞来。
何时让它搏击凡鸟,我们就会见到凡鸟血洒草原的壮观景象。
注释
⑴素练:作画用的白绢。风霜:指秋冬肃杀之气。这里形容画中之鹰凶猛如挟风霜之杀气。风:一作“如”。
⑵画作:作画,写生。殊:特异,不同凡俗。
⑶㧐(sǒng)身:即竦身,收敛躯体准备搏击的样子。思狡免:想捕获狡兔。
⑷侧目:斜视。《汉书·李广传》:“侧目而视,号曰苍鹰。”似愁胡:形容鹰的眼睛色碧而锐利。因胡人(指西域人)碧眼,故以此为喻。愁胡:指发愁神态的胡人。孙楚《鹰赋》:“深目峨眉,状如愁胡。”傅玄《猿猴赋》:“扬眉蹙额,若愁若嗔。”
⑸绦:丝绳,指系鹰用的丝绳。镟:金属转轴,指鹰绳另一端所系的金属环。堪擿(zhāi):可以解除。擿:同“摘”。
⑹轩楹:堂前廊柱,指悬挂《画鹰》杜甫 古诗的地方。势可呼:画中的鹰势态逼真,呼之欲飞。
⑺何当:安得,哪得。这里有假如的意思。击凡鸟:捕捉凡庸的鸟。
⑻平芜:草原。
《画鹰》杜甫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而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起用惊讶的口气:说是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种肃杀之气,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杜甫 古诗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首诗起笔是倒插法。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的起笔说:“楚公《画鹰》杜甫 古诗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先从《画鹰》杜甫 古诗之人所画的角鹰写起,然后描写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这是正起。而此诗则先写“素练风霜起”,然后再点明“《画鹰》杜甫 古诗”,所以叫作倒插法。这种手法,一起笔就有力地刻画出《画鹰》杜甫 古诗的气势,吸引着读者。杜甫的题画诗善用此种手法,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的起笔说:“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画鹘行》的起笔说:“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的起笔说:“沱水临中座,岷山到北堂。”这些起笔诗句都能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文章。颔联两句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是传神之笔,把《画鹰》杜甫 古诗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颈联两句是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杜甫 古诗,神采飞动,气雄万夫,好像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从而描写出《画鹰》杜甫 古诗跃跃欲试的气势。作者用真鹰来作比拟,以这两联诗句,把《画鹰》杜甫 古诗描写得栩栩如生。
以上这两联中,“思”与“似”、“擿”与“呼”两对词,把《画鹰》杜甫 古诗刻画得极为传神。“思”写其动态,“似”写其静态,“擿”写其情态,“呼”写其神态。诗人用字精工,颇见匠心。通过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把《画鹰》杜甫 古诗描写得同真鹰一样。是真鹰,还是《画鹰》杜甫 古诗,几难分辨。但从“堪”与“可”这两个推论之词来玩味,毕竟仍是《画鹰》杜甫 古诗。
最后两句进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杜甫 古诗当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思想。“何当”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画鹰》杜甫 古诗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毛血”句,见班固《西都赋》:“风毛雨血,洒野蔽天。”至于“凡鸟”,张上若说:“天下事皆庸人误之,末有深意。”这是把“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似有锄恶之意。由此看来,此诗借咏《《画鹰》杜甫 古诗》以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作者在《杨监又出《画鹰》杜甫 古诗十二扇》一诗的结尾,同样寄寓着他自己的感慨:“为君除狡兔,会是翻鞲上。”
总起来看,这首诗起笔突兀,先勾勒出《画鹰》杜甫 古诗的气势,从“画作殊”兴起中间两联对《画鹰》杜甫 古诗神态的具体描绘,而又从“势可呼”顺势转入收结,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揭示主题。
《画鹰》杜甫 古诗创作背景
画上题诗,是中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以后,在画面上题诗,收到了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为画题诗自唐代始,但当时只是以诗赞画,真正把诗题在画上,是宋代以后的事。不过,唐代诗人的题画诗,对后世画上题诗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之多与影响之大,在整个唐代没有超过他的人。
这首题画诗写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末期,与《房兵曹胡马》约作于同时,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
《画鹰》杜甫 翻译、赏析和诗意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成不同。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丝带镞光堪摘,轩楹势可以呼。
为什么会攻击所有鸟,毛血洒平芜。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杜甫,唐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题宋徽宗画鹰》[唐代] 杜甫
落日平原拍手呼,画中神俊世非无。
当年狐兔纵横甚,只少台臣似郅都。
《绵州录参厅观姜楚公画鹰少陵为作诗者》[唐代] 杜甫
我来访古涪之滨,不辞百冈冀一真。
走马朝寻海棕馆,斫脍夜醉鲂鱼津。
越王高楼亦已换,俯仰今古堪悲辛。
督邮官舍最卑陋,栋挠楹腐知几春?岿然此壁独亡恙,老槎劲翮完如新。
向来劫火何自免,叱呵守护疑有神。
妖狐九尾穴中国,共置不问如越秦。
天时此物合致用,下韝指呼端在人。
会当原野洒毛血,坐令万里清烟尘。
老眼还忧不及见,诗成肝胆空轮囷。
《题司马提举画鹰》[唐代] 杜甫
旧读少陵句,今观司马鹰。
风云千变化,天地一飞腾。
侧目看枝鸟,回身掣臂绳。
何由饮西颢,真逐羽毛升。
《题刘正之所得绵州摹本画鹰》[唐代] 杜甫
姿态何雄杰,盘拿更崛奇。
曾闻左绵画,旧熟少陵诗。
说似殊方寄,还容老眼窥。
君手速收卷,燕雀恐惊疑。
《题画鹰送罗缉熙南归》[唐代] 杜甫
大鹰狰狞爪决石,侧目高堂睨秋碧。
小鹰倔伏俯且窥,威而不扬岂其雌。
雌雄起伏各异态,意气相看出尘堨。
独立羞将众羽群,高飞怕有浮云碍。
山寒木落天始风,日色惨淡川原空。
人间狐兔自有地,慎勿反击伤鹓鸿。
画图仿佛是谁作,宛似悬蠙臂间落。
高堂匹练长风生,万里炎荒尽幽朔。
我生奇气空嶙峋,挥毫对此不无神。
送渠羽翼朝天去,亦是云霄得意人。
《画鹰》[唐代] 杜甫
卑枝诘屈高枝举,小鹰低回大鹰怒。
杀气森森动碧寥,千山落叶纷无数。
云霄意概风霜姿,傲睨六合无雄雌。
梦迷东海未归路,兴在秋原初下时。
吁嗟乎!巢有羽兮穴有肉,莫遣鹓鸾空侧目。
《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唐代] 杜甫
近时冯绍正,能画鸷鸟样。
明公出此图,无乃传其状。
殊姿各独立,清绝心有向。
疾禁千里马,气敌万人将。
忆昔骊山宫,冬移含元仗。
天寒大羽猎,此物神俱王。
当时无凡材,百中皆用壮。
粉墨形似间,识者一惆怅。
干戈少暇日,真骨老崖嶂。
为君除狡兔,会是翻鞲上。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出自《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唐代] 杜甫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出自《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唐代] 杜甫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出自《增广贤文·上集》[唐代] 杜甫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出自《惠州一绝 / 食荔枝》[唐代] 杜甫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出自《竹里馆》[唐代] 杜甫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出自《临江仙·送钱穆父》[唐代] 杜甫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出自《行经华阴》[唐代] 杜甫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出自《荀子·劝学》[唐代] 杜甫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出自《石鼓歌》[唐代] 杜甫
孔子大圣,不免武叔之毁;子路至贤,犹有伯寮之诉。
出自《后汉书·列传·列女传》[唐代] 杜甫
作者:杜甫
作者:杜甫
作者:殷陶
作者:吴融
作者:赵鸿
作者:司空曙
作者:畅当
作者:杜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