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古意

作者:李颀 唐代 时间:2023-07-29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古意

诗词赏析

男子汉当以国事为重,从军远征,从小就在幽燕纵横驰骋。

经常与人在马上比试胜负,从不珍惜七尺身躯。

奋勇搏杀,没人敢上前招应;气宇轩昂,脸上的胡子像刺猬的毛丛生。

陇下黄沙弥漫,上面白云飘飞,未报朝廷恩情怎能轻易言归。

辽东少妇年方十五,她弹熟了琵琶能歌善舞。

今日用羌笛吹一支出塞乐曲,感动得全军将士泪下如雨。

注释

①《古意》李颀 古诗:拟古诗,托古喻今之作。

②事长征:从军远征。

③幽燕:今河北、辽宁一带。古代幽燕地区游侠之风盛行。

④赌胜:较量胜负。马蹄下:即驰骋疆场之意。

⑤“由来”句:好男儿向来就轻视性命。七尺,七尺之躯。古时尺短,七尺相当于一般成人的高度。

⑥“杀人”句:杀人而对方不敢上前交手,即所向无敌之意。

⑦“须如”句:胡须好像刺猬的毛一样纷纷张开,形容威武凶猛。磔(zhé):纷张。

⑧黄云:指战场上升腾飞扬的尘土。陇:泛指山地。

⑨小妇:少妇。

⑩解歌舞:擅长歌舞。解:懂得、通晓。羌笛:羌族人所吹的笛子。羌: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

《古意》李颀 古诗鉴赏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他们从小就游历幽燕。个个爱在疆场上逞能,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陇山黄云笼罩白云纷飞,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有个辽东少妇妙龄十五,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吹得三军将士泪挥如雨。

此诗题为“《古意》李颀 古诗”,标明是一首拟古诗。开始六句,把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描写得神形毕肖,栩栩如生,活跃在读者眼前。第一句“男儿”两字先给读者一个大丈夫的印象。第二句“少小幽燕客”,交代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带人,为下面描写他的刚勇犷悍张本。这两句总领以下四句。他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比输赢,从来就不把七尺之躯看得那么重,所以一上战场就奋勇杀敌,杀得敌人不敢向前。“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这三句把男儿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个男儿,谁都想见识见识吧!可是诗不可能如画那样,通体写出,只能抓特征。于是抓住胡须来描绘。然而三绺五绺长须,不但年龄不符合,而且风度也太飘逸了,因此诗人塑造了短须的形象。“须如蝟毛磔”五字,写出须又短、又多、又硬的特征,那才显出他勇猛刚烈的气概和杀敌时须蝟怒张的神气,简洁、鲜明而有力地突出了这一从军塞上的男儿的形象。这里为了与诗情协调,诗人采用简短的五言句和短促扎实的入声韵,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接下去,诗人又用“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替诗的主人公布置了一幅背景。闭目一想,一个虬髯男儿,胯下是高头战马,手中是雪亮单刀,背后是辽阔的原野,昏黄的云天,这气象是何等的雄伟莽苍。但这一句的妙处,还不仅如此。塞上多风沙,沙卷入云,所以云色是发黄的,而内地的云则是纯白的。这一句中黄云白云表面似乎在写景,实则两两对照,寓情于景,写得极为精细。开首六句写这男儿纯是粗线条、硬作风,可是这远征边塞的男儿,难道竟无一些思乡之念吗?且看男儿在向前看一看那陇上黄云之后,也还不免回首一望故乡。故乡何在?但见一片白云,于是不能不引起思乡之感。这一层意思,诗人以最精炼最含蓄的手法,表达在文字的空隙中,于无文字处见功夫。但如果接下去,写思乡念切,急于求归,那又不象是这样一个男儿的身份了,所以在这欲吐不吐、欲转不转之际,用“未得报恩不得归”七个字一笔拉转,说明这一男儿虽未免偶尔思乡,但因为还没有报答国恩,所以也就坚决不想回去。这两个“得”字,都发自男儿内心,连用在一句之中,更显出他斩钉截铁的决心,同时又有意无意地与上句的连用两个“云”字相互映带。前六句节奏短促,写这两句时,景中含有情韵,所以诗人在这里改用了七言句,又换了平声韵中调门低、尾声飘的五微韵。但由于第八句中意旨还是坚决的,所以插用两个入声的“得”字,使悠扬之中,还有凛烈的劲道。

一般想法,再写下去,该是根据“未得报恩不得归”而加以发挥了。然而,出乎意外,突然出现了一个年仅十五的“辽东小妇”,面貌身段不必写,人们从她的妙龄和“惯弹琵琶能歌舞”,自可想象得出。随着“辽东小妇”的出场,又给人们带来了动人的“羌笛出塞声”。前十句,有人物,有布景,有色彩,而没有声音:“今为羌笛出塞声”这一句,少妇吹出了笛声,于是乎全诗就有声有色。“羌笛”是边疆上的乐器,“出塞”又是边疆上的乐调,与上文的“幽燕”、“辽东”贯串在一起。这笛声是那样的哀怨、悲凉,勾起征人思乡的无限情思,听了这一曲,不由“使我三军泪如雨”了。这里,诗人实际上要写这一个少年男儿的落泪,可是这样一个硬汉,哪有一听少妇羌笛就会激动的道理?所以诗人不从正面写这个男儿的落泪,而写三军将士落泪,非但落,而且落得如雨一般多。在这样尽人都受感动的情况下,这一男儿自不在例外,这就不用明点了。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炼,功力极深,常人不易做到。此外这四句采用了上声的七麌韵,“五”、“舞”、“雨”三个字,收音都是向下咽的,因而收到了情韵并茂的艺术效果。

全诗十二句,奔腾顿挫而又飘扬含茹。首起六句,一气贯注,到须如蝟毛磔“一句顿住,”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忽然飘宕开去,”未得报恩不得归“一句,又是一个顿挫。以下掷笔凌空,忽现辽东小妇,一连两句似与上文全无干涉,”今为羌笛出塞声“一句用”今“字点醒,”羌笛“、”出塞“又与上文的”幽燕“、”辽东“呼应。最后用”使我三军泪如雨“一句总结,把首句的少年男儿包涵在内,挽住上面的突接,全首血脉豁然贯通。寥寥短章之中,能有这样尺幅千里之势,这在李颀以前的七言古诗中是没有的。

《古意》李颀 翻译、赏析和诗意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他们从小就游历幽燕。

赌胜负马蹄下,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

杀人不敢上前,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

黄云陇底白色飞,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

辽东小新娘十五岁,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

现在为羌笛出塞声,吹得三军将士泪挥如雨。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李颀,唐人。

李颀(690?—751?),字、号均不详,汉族,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唐代诗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

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诗以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

相关诗句

《古意》[唐代] 李颀

妾自梦香闺,忘郎在远道。

不惯别离情,回身向空抱。

《古意》[唐代] 李颀

妾颜如花命如叶,嫁得良人伤远别。

别来独自守空闺,夜夜焚香拜明月。

月缺重圆会有期,人生何得久别离。

愿将身托蟾蜍影,照见良人不寐时。

《古意三首》[唐代] 李颀

(一)

二妃方访舜,万里南方悬。

远道隔江汉,孤舟无岁年。

不知苍梧处,气尽呼青天。

愁泪变楚竹,蛾眉丧湘川。

後人立为庙,累世称其贤。

过客设祠祭,孤狸来坐边。

怀古未忍还,猿吟彻空山。

(二)

明月照高阁,采女褰罗衣。

歌舞临碧云,箫声沸珠箔。

青鸾临南海,天上双白鹤。

万里齐翼飞,意求君门乐。

玉霄九重闭,金锁夜不开。

两翅自无力,愁鸣云外来。

态深入(人)

空贵,世屈无良媒。

俯仰顾中禁,东飞白玉台。

(三)

楚王竟何去,独自留巫山。

偏使世人见,迢迢江汉间。

驻舟春溪里,皆愿拜灵颜。

寤寐见神女,金沙鸣佩环。

闲艳绝世姿,令人气力微。

含笑尽不语,化作朝云飞。

《古意》[唐代] 李颀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

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

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

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

《古意》[唐代] 李颀

故人留雅曲,今与新人弹。

新人听不足,复使後人欢。

《古意》[唐代] 李颀

林中即鹿人,常为虎所即。

虎岂援鹿者,亦各求其食。

趋利不顾害,祸患安可息。

古来遯世土,轻彼用智力。

《古意诗 一》[唐代] 李颀

飞鸟起离离。

惊散忽差池。

嗷嘈绕树上。

翩翩集寒枝。

既常以下役人。

偏伤垄上儿。

寄言闺中妾。

此心讵能知。

不见松萝上。

叶落根不移。

《古意赠王中书诗》[唐代] 李颀

摄官青琐闼。

遥望凤皇池。

谁云相去远。

脉脉阻光仪。

岱山饶灵异。

沂水富英奇。

逸翮凌北海。

抟飞出南皮。

遭逢圣明后。

来栖桐树枝。

竹花何莫莫。

桐叶何离离。

可栖复可食。

此外亦何为。

岂知鹪鹩者。

一粒有余赀。

作者千古名句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出自《侠客行》[唐代] 李颀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出自《卜算子·咏梅》[唐代] 李颀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出自《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代] 李颀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出自《上邪的》[唐代] 李颀

古今将相在何方?

出自《

古今将相在何方?摘自清代曹雪芹的》[唐代] 李颀

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

出自《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唐代] 李颀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出自《淇奥的》[唐代] 李颀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出自《和项王歌》[唐代] 李颀

黄河与函谷,四海通舟车。

出自《观大散关图有感》[唐代] 李颀

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出自《》[唐代] 李颀

《古意-头唐代尾-头李颀尾-唐诗三百首,拟古,戍边,豪侠,战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