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夏天的夜晚在沅溪边乘着凉爽的风儿散步,朋友们带着酒相互陪伴着来到了竹林深处。
不要说我们的音乐和歌声是因为被贬谪的哀愁,那远处的青山和当空的明月却从不曾空缺。
《龙标野宴》王昌龄 古诗赏析
这首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的安逸生活,其实内心还是有被贬谪的苦。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夏夜凉风,春酒,竹林,这是一个有足够的条件放松自己的肢体、情感和思维的夜晚。“相携”“就”二词就十分明显的表现着这种竹林聚会,纵情畅饮的放松举止,给人一种随夏夜凉风自在飘荡的感觉。——这似乎是魏晋名士的文字。
而作者是王昌龄,一个曾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这般充满了激昂悲壮的血性文字的边塞诗人;一个曾远赴西鄙,数被贬于荒远,宦游坎坷,而又有着极强的功业追求的盛唐诗人。
王昌龄此时正被贬龙标。“莫道”只是不要说而已,并非没有,“莫道弦歌愁远谪”,其实心中何曾放下?再深味一下开始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的描绘聚会畅饮的文字,我们就能在那夏夜凉风般自在飘荡中触摸到作者心灵深处的难以释怀的沉重。欢聚、畅饮并不能使远谪的王昌龄获得真正的心理平衡,所以“青山明月不曾空”便自然而出。“青山”“明月”是天地间永恒的美好存在,是作者谴怀寄情的对象,更是诗人精神人格的物化。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许,表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
《龙标野宴》王昌龄 翻译、赏析和诗意
沅溪夏末足凉风,春酒相携到竹丛。
别说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虚。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王昌龄,唐人。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花满市,月侵衣。
出自《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唐代] 王昌龄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出自《田园乐七首·其六 / 闲居》[唐代] 王昌龄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出自《落花》[唐代] 王昌龄
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
出自《》[唐代] 王昌龄
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
出自《说苑·杂言》[唐代] 王昌龄
未知鹿死谁手
出自《晋书·载记·第五章》[唐代] 王昌龄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出自《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唐代] 王昌龄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出自《格言联璧·持躬类》[唐代] 王昌龄
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
出自《吕氏春秋·纪·孟夏纪》[唐代] 王昌龄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唐代] 王昌龄
作者:罗隐
作者:张乔
作者:高适
作者:孟浩然
作者:王昌龄
作者:王昌龄
作者:王昌龄
作者: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