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日出行/日出入行

作者:李白 唐代 时间:2024-11-15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复入西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日出行/日出入行

诗词赏析

太阳从东方升起,似从地底而来。

它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穿过天空,没入西海。

自古以来,从来如此。人不是元气,怎能与太阳一样地天长地久呢?

花草不对春风的爱抚表示感谢,落叶也不对秋风的凋残表示埋怨。

哪里有谁挥鞭驱赶着四时运转呢?其实万物的兴衰旨由自然。

羲和呀羲和,是谁要你载着太阳落入大海的?

鲁阳有什么德行,竟能挥戈驻日?

这些传说逆道违天,实在是荒谬绝伦!

我将要与天地合而为一,浩然与元气涅为一体。

注释

日出入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二十八列于《相和歌辞·相和曲》,又在卷一《郊庙歌辞》中有汉之《日出入》古辞。

隈:山的曲处。

元气:中国古代哲学家常用术语,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被认为是最原始、最本质的因素。

“安得”句:人怎能与日出日落一徉的长久呢?之:指前文所说的日出日落。

四运:即春夏秋冬四时。

汩没:隐没。荒淫之波:指大海。荒淫:浩瀚无际貌。

羲和:传说中为日神驾车的人。

鲁阳:《淮南子·冥览训》说鲁阳公与韩酣战,时已黄昏,鲁援戈一挥,太阳退三舍(一舍三十里)。

大块:自然天地也。《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喻气,其名为风。”成玄英疏:“大块者,造物之名,自然之称也。”

溟涬:谓元气也。同科:同类。

《日出行/日出入行》李白 古诗赏析

汉代乐府中也有《日出入》篇,它咏叹的是太阳出入无穷,而人的生命有限,于是幻想骑上六龙成仙上天。李白的这首拟作一反其意,认为日出日落、四时变化,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而人是不能违背和超脱自然规律的,只有委顺它、适应它,同自然融为一体,这才符合天理人情。这种思想,表现出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光彩。

诗凡三换韵,作者抒情言志也随着韵脚的变换而逐渐推进、深化。前六句,从太阳的东升西落说起,古代神话讲,羲和每日赶了六条龙载上太阳神在天空中从东到西行驶。然而李白却认为,太阳每天从东升起,“历天”而西落,这是其本身的规律而不是什么“神”在指挥、操纵。否则,“六龙安在?”意谓:六条龙又停留在什么地方呢?这是反问句式,实际上否认了六龙存在的可能性,当然,羲和驱日也就荒诞不可信了。太阳运行,终古不息,人非元气,是不能够与之同升共落的。“徘徊”两字用得极妙,太阳东升西落,犹如人之徘徊,多么形象生动。在这一段中,诗人一连用了“似”、“安在”、“安得”这些不肯定、不确认的语词,并且连用了两个问句,这是有意提出问题,借以引起读者的深省。诗人故意不作正面的阐述而以反诘的方式提问,又使语气变得更加肯定有力。

中间四句,是说草木的繁荣和凋落,万物的兴盛和衰歇,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它们自荣自落,荣既不用感谢谁,落也不用怨恨谁,因为根本不存在某个超自然的“神”在那里主宰着四时的变化更迭。这四句诗是全篇的点题之处、核心所在。“草不”、“木不”两句,连用两个“不”字,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显得果断而有力。“谁挥鞭策驱四运”这一问,更增强气势。这个“谁”字尤其值得思索。对于这一问,作者的回答是:“万物兴歇皆自然。”回答是断然的,不是神而是自然。此句质朴刚劲,斩钉截铁,给人以字字千钧之感。

最后八句中,诗人首先连用了两个诘问句,对传说中驾驭太阳的羲和和挥退太阳的大力士鲁阳公予以怀疑,投以嘲笑:羲和呵羲和,你怎么会沉埋到浩渺无际的波涛之中去了呢?鲁阳公呵鲁阳公,你又有什么能耐挥戈叫太阳停下来?这是屈原“天问”式的笔法,这里,李白不仅继承了屈原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而且比屈原更富于探索的精神。李白不单单是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回答问题。既然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那么硬要违背这种自然规律(“逆道违天”),就必然是不真实的,不可能的,而且是自欺欺人的了(“矫诬实多”)。照李白看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顺应自然规律,同自然(即“元气”,亦即“溟涬”)融为一体,混而为一,在精神上包罗和占有(“囊括”)天地宇宙(“大块”)。人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够达到与溟涬“齐生死”的境界了。

西方的文艺理论家在谈到积极浪漫主义的时候,常常喜欢用三个“大”来概括其特点:口气大、力气大、才气大。这种特点在李白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李白诗中曾反复出现过关于大鹏、关于天马、关于长江黄河和名山大岭的巨大而宏伟的形象。如果把李白的全部诗作比作交响乐的话,那么这些宏大形象就是这支交响乐中主导的旋律,就是这支交响乐中非常突出的、经常再现的主题乐章。在这些宏大的形象中,始终跳跃着一个鲜活的灵魂,这,就是诗人自己的个性。诗人写大鹏:“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大鹏赋》);诗人写天马:“嘶青云,振绿发”,“腾昆仑,历西极”,“口喷红光汗沟朱”,“曾陪时龙跃天衢”(《天马歌》)。诗人所写的山是:“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登太白峰》);诗人所写的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赠裴十四》)。李白总爱写宏伟巨大、不同凡响的自然形象,而在这些形象中又流露出这样大的口气,焕发着这样大的力气和才气,其原因就在这首《日出入行》的最后两句中──“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这是诗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自我形象。这个能与“溟涬同科”的“自我”,是李白精神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思想基础。

李白受老庄影响颇深,也很崇奉道教。一度曾潜心学道,梦想羽化登仙,享受长生之乐。但从这首诗看,他对这种“逆道违天”的思想和行动,是怀疑和否定的。他实际上用自己的诗篇否定了自己的行动。这正反映出诗人的矛盾心理。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把述事、抒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既跳开了空泛的抒情,又规避了抽象的说理,而是情中见理,理中寓情,情理相互生发。诗中频频出现神话传说,洋溢着浓郁而热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而诗人则在对神话传说中人事的辩驳、揶揄和否定的抒写中,把“天道自然”的思想轻轻点出,显得十分自如、贴切,情和理契合无间。诗篇采用了杂言句式,从二字句到九字句都有,不拘一格,灵活自如。其中又或问或答,波澜起伏,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而且那样具有论辩性和说服力。整首诗读来轻快、活泼而又不失凝重。

《日出行/日出入行》李白 古诗创作背景

汉代乐府中有《日出入》篇,它咏叹的是太阳出入无穷,而人的生命有限,于是幻想骑上六龙成仙上天。李白的这首诗反其意而作。此诗并非凭空说理,而是有感于现实而发。《唐宋诗醇》认为此诗“似为求仙者发”,沈德潜《唐诗别裁》说得更为肯定:“言鲁阳挥戈之矫诬,不如委顺造化之自然也,总见学仙之谬。”

《日出行/日出入行》李白 翻译、赏析和诗意

日出东方限,似乎从地底来。

历天又进入西海,六龙住所在哪里呢?

它开始和永远不息,人不是元气,怎么能和他长期徘徊?

草不谢荣在春风,木不怨恨落在秋天的天空。

挥鞭子驱赶四季谁?万物都是自然兴起歇。

羲和!羲和!你为什么汩没在荒淫的波?

鲁阳有什么德行,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欺骗很多。

我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缠绕同科!*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作者介绍

李白,唐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作者千古名句

善附者异旨如肝胆,拙会者同音如胡越。

出自《文心雕龙·附会》[唐代] 李白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出自《礼记·学记》[唐代] 李白

六畜不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不备具,国之贫也。

出自《管子·立政》[唐代] 李白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自《悯农二首》[唐代] 李白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出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唐代] 李白

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出自《双双燕·咏燕》[唐代] 李白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出自《岘山怀古》[唐代] 李白

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出自《围炉夜话·第十九则》[唐代] 李白

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

出自《史记·赵世家》[唐代] 李白

燕子又将春色去。纱窗一阵黄昏雨。

出自《黄金缕·家在钱塘江上住》[唐代] 李白

《日出行/日出入行-头唐代尾-头李白尾-叙事,抒情,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