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
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夜深休更唤笙歌,檐头雨声恶。
不是小山词就,这一场寥索。
《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辛弃疾 鉴赏
这是一首节序词,是咏中秋节的。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中秋节,而是一个暴雨之夜。全词就是围绕雨里中秋这一特定情景展开描述的。上片写景,写中秋节的风雨景色,但手法比较婉转。开头二句写中秋不见月。言自古以来,中秋就是赏月的佳节,按理说应当月明如昼,可“明月到今宵”,却“是不如人约”,就是说今宵明月失约于人。这一方面含蓄地说明了中秋无月,另一方面又对明月“不如人约”表示了不满与失望,为下片抒情预作铺垫。为什么中秋无月呢?是云遮月吗?显然不是。但作者没有明言,只是说“想见”嫦娥在广寒宫里“云梳风掠”。下片抒情,直接抒写自己恶劣的心情。换头二句写听雨的恶劣情绪。言中秋之夜,大雨如注,檐头发出令人厌恶的雨声,破坏了中秋赏月的欢快心境,当然更不会去深夜听歌了。这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对中秋夜雨的深恶痛绝,也折射出作者对生活环境的不满以及时下的恶劣情绪。结尾二句写生活之寂寞无聊。其中前一句关合词题,写王路钤中秋词,多少还能给人带来一点快感,给这寂寞的生活带来一线希望,而“这一场寥索”五字,又绕回了原题,清楚地告诉读者,他这一天生活极其凄凉、空虚。以情结景,对风雨中秋节,对这一场生活,流露出极度失望情绪。
《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辛弃疾 翻译、赏析和诗意
第二个月到今天,长是不如人约会。
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深夜休改叫笙歌,屋檐头雨声恶。
不这小山词就,这一场寂寥索。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辛弃疾,宋人。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出自《格言联璧·持躬类》[宋代] 辛弃疾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出自《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宋代] 辛弃疾
汉江明月照归人,万里秋风一叶身。
出自《重赠吴国宾》[宋代] 辛弃疾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出自《长歌行》[宋代] 辛弃疾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
出自《普天乐·咏世》[宋代] 辛弃疾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
出自《吕氏春秋·览·离俗览》[宋代] 辛弃疾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出自《采桑子·九日》[宋代] 辛弃疾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
出自《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宋代] 辛弃疾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出自《妾薄命》[宋代] 辛弃疾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
出自《南乡子·路入南中》[宋代]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