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周颂

作者:佚名 先秦 时间:2023-07-27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

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伊嘏文王,既右飨之。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周颂

诗词赏析

奉上祭品献神灵,祭品有牛还有羊,祈求上天佑周邦。效法文王的典章,日日谋求安四方。伟大文王英名扬,配祀上帝祭品享。我们早晚勤努力,遵循天道畏天威,才能保佑我周邦。

注释

⑴我:周武王自称。将:捧。

⑵享:献祭品。

⑶右:通“佑”,保佑。

⑷仪式:法度。刑:通“型”,效法。典:典章制度。

⑸靖:平定,治理。

⑹伊:语助词。嘏(gǔ):福。一说通“假”,伟大。

⑺既:尽。右:助。朱熹《诗集传》则以为神灵“降而在祭牛羊之右”。飨(xiǎng):享用祭品。

⑻夙夜:早晚,指勤政。

⑼于时:于是。

《周颂·我将》佚名 古诗鉴赏

《大武》的乐曲早已失传,虽有零星的资料,但终难具体描述。然其舞蹈形式则留下了一些粗略的记录,可以作大概的描绘。第一场,在经过一番擂鼓之后,为首的舞者扮演武王,头戴冕冠出场,手持干戚,山立不动。其余六十多位舞者扮武士陆续上场,长时间咏叹后退场。这一场舞蹈动作是表示武王率兵北渡盟津,等待诸侯会师,八百诸侯会合之后,急于作战,而周武王以为伐纣的时机尚不成熟,经过商讨终于罢兵的事实。第二场主演者扮姜太公,率众舞者手持干戈,奋臂击刺,猛烈顿足。他们一击一刺,做四次重复,表示武王命太公率敢死队闯犯敌阵进行挑战,武王率大军进攻,迅速获胜,威振中原。第三场众舞者由面向北转而向南,表示周师凯旋返回镐京。第四场开始时,众舞者混乱争斗,扮周、召二公的舞者出而制止,于是众舞者皆左膝跪地,表示成王即位之后,东方和南方发生叛乱,周、召二公率兵平乱的事实。第五场,众舞者分成左右两大部分,周公在左、召公在右,振动铃铎,鼓励众舞者前进,表示成王命周公镇守东南,命召公镇守西北。第六场,众舞者恢复第一场的位置,作阅兵庆典和尊崇天子成王的动作,表示周公平乱以后,庆祝天下太平,各地诸侯尊崇周天子。

按传统说法,《诗经》是配乐舞的歌词,即诗乐舞三位一体。王国维曾怀疑这一说法,但他撰《周大武乐章考》研究《大武》的歌辞时还是按这一原则进行的,即认为《大武》六成有诗六篇。据《毛诗序》“《武》,奏《大武》也”、“《酌》,告成《大武》也”的说明,与《大武》有关的诗为《武》、《酌》,又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武王克商,作《颂》曰:……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其三曰:‘铺时绎思,我徂惟求定。’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数语,提及《大武》中诗有《武》、《赉》、《桓》。这样,六篇就确定了四篇。王国维又根据《周颂》末四篇的排列顺序,认为《般》诗为其中一篇。又据《礼记·祭统》“舞莫重于《武宿夜》”一语,推断还有一篇诗,其中有“宿夜”一词,“宿夜”即“夙夜”,他认为《昊天有成命》即《武宿夜》,当为《大武》之第一篇歌诗,以下依次为《武》、《酌》、《桓》、《赉》、《般》。后经冯沅君、陆侃如,尤其是高亨的详细考辨,断定《大武》第一篇当为《我将》(详见高亨《周代大武乐考释》一文),并重新排列了后四成歌诗的次序。于是,《大武》六成的六篇诗的排列次序确定为:《我将》、《武》、《赉》、《般》、《酌》、《桓》。

《《周颂·我将》佚名 古诗》诗始言奉献牺牲于天帝,祈求天帝保佑。据《乐记》,《大武》一成象征武王出征,周人出征,必先祭祀天帝,求得天帝的保佑,此诗的首三句说的就是这事。次言继承文王之遗志,以求“日靖四方”,也就是统一并安定天下。文王时代,伐犬戎,伐密须,伐耆,伐邘,伐崇,文王殁后,武王欲完成文王未竟事业,伐纣克商,追思文王创业之功,深觉当遵循文王行之有效的种种法典。末言夙夜“畏天之威”,是说自己日夜不忘天帝和文王之命,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早日安定天下。对武王而言,天命和文王之典是一致的,文王的遗志也就是“天威”(天命之威)。这就是此诗把祭祀文王和祷告上天合而为一的缘故。全诗自始至终,都用第一人称的口气,即周武王出兵之前向父亲的神灵和上帝陈述出兵的目的,并祈求保佑。其语言质朴,充满敬畏之情。

《周颂·我将》佚名 古诗创作背景

《《周颂·我将》佚名 古诗》是中国古代舞蹈乐曲《大武》一成的歌诗。《大武》原作于武王伐纣成功告庙之时,当时只有三成。《逸周书·世俘》中也有记载,武王班师回镐京之四月辛亥,“荐俘、殷王鼎,武王乃翼,矢珪矢宪,告天宗上帝。”第四天,“甲寅,谒(告)我(伐)殷于牧野,王佩赤白旂,籥人奏《武》,王入进《万》,献《明明》三终。”故王国维《说勺舞象舞》一文推测,《大武》之六成是原先的三成和《三象》合并的,这六成可以分开来表演,还可以独立表演,于是名称也就随之而不同。据学者考证,《《周颂·我将》佚名 古诗》为《大武》一成的歌诗。

《大武》一成的舞蹈表现周武王观兵于盟津的历史事件。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出发前曾往毕地文王墓上举行过祭祀。他这次出兵伐纣,是以文王为号召,自称“太子发”,军中载着文王的牌位,用以召集诸侯会师。所以这首诗原来盖为出兵前祭祀文王的祷词,后来伐纣成功,又将此诗确定为《大武》一成的歌诗。《毛诗序》曰:“《我将》,祀文王于明堂也。”盖《大武》之六篇诗,周代常单独使用,故于明堂祀文王亦可用该诗。

《周颂》佚名 翻译、赏析和诗意

我享受,只有羊维牛,上天的右边的。

效法文王的典,天安定四方。

伟大的文王,既然右享受的。我整天都

,畏惧上天的威严,在当时保守的。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佚名,隋人。

相关诗句

《周颂》[先秦] 佚名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设业设虡,崇牙树羽。

应田县鼓,鞉磬柷圉。

既备乃奏,箫管备举。

喤々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

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周颂》[先秦] 佚名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

有萋有且,敦琢其旅。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言授之絷,以絷其马。

薄言追之,左右绥之。

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周颂》[先秦] 佚名

有来雝雝,至止肃肃。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于荐广牡,相予肆祀。

假哉皇考!绥予孝子。

宣哲维人,文武维后。

燕及皇天,克昌厥后。

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周颂》[先秦] 佚名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

薄言震之,莫不震叠。

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载戢干戈,载橐弓矢。

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周颂·访落》[先秦] 佚名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

于乎悠哉,朕未有艾。

将予就之,继犹判涣。

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

绍庭上下,陟降厥家。

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周颂》[先秦] 佚名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彊侯以。

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

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

实函斯活,驿驿其达。

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

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不洽百礼。

有飶其香。

邦家之光。

有椒其馨,胡考之宁。

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周颂》[先秦] 佚名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

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钟鼓喤喤,磬莞将将,降福穰穰。

降福简简,威仪反反。

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周颂》[先秦] 佚名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实函斯活。

或来瞻女,载筐及莒,其饟伊黍。

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

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获之挃挃,积之栗栗。

其崇如墉,其比如栉。

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杀时犉牡,有捄其角。

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作者千古名句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出自《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先秦] 佚名

一物降一物

出自《西游记·第五十一回》[先秦] 佚名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出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先秦] 佚名

欲多伤神,财多累心!

出自《增广贤文·下集》[先秦] 佚名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出自《后汉书·列传·冯岑贾列传》[先秦] 佚名

日出卯,立身之本须行孝。

出自《十二时行孝文》[先秦] 佚名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出自《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先秦] 佚名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出自《清平调·其二》[先秦] 佚名

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头。

出自《增广贤文·上集》[先秦] 佚名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

出自《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先秦] 佚名

《周颂-头先秦尾-头佚名尾-诗经,祭祀,乐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