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作者:李白 唐代 时间:2023-07-27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诗词赏析

黄山高耸四千仞,莲花攒簇三十二峰。

丹崖对峙夹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忆往昔,我曾登临绝顶,放眼远眺天目山上的老松。

仙人炼玉的遗迹尚在,羽化升仙处还留有遗踪。

我知道今天你要独往黄山,也许可以和温伯雪相逢。

为采撷精华辞别五岳,攀岩临穴,经历艰险千万重。

归来闲居白鹅岭上,渴了饮丹砂井中水。

凤凰叫时我即来,你要准备云霓车驾一起游览天宫。

来往陵阳仙山东,行走在芬芳的桂树丛中。

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

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乘着弓桥步入彩虹中。

注释

1.黄山:古称黟山,唐改黄山。在安徽省南部,跨歙、黔、太平、休宁四县。

2.三十二莲峰:王琦注:“诸书皆言黄山之峰三十有六,而白诗只言三十有二,盖四峰唐以前未有名也。”

3.菡萏:即荷花。王琦注:“谓黄山三十二峰,皆如莲花,丹崖夹峙中,植立若柱。然其顶之圆平者,如菡萏之未舒,其顶之开敷者,如芙蓉之已秀。”

4.天目:山名,在浙江临安县西北,上有两湖若左右目,故名天目。

5.炼玉:指炼仙丹。

6.羽化:指成仙而去。黄山有炼丹峰,高八百七十初,相传浮丘公炼丹于峰顶,经八甲子,丹始成。

7.温伯雪:名伯,字雪子。《庄子·田子方》载:孔子见温伯雪子而不言,子路不解,孔子说:“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李白此处借其名以喻温处士。独往:谓离群而隐居。

8.丹砂井:黄山东峰下有朱砂汤泉,热可点茗,春时即色微红。

9.凤吹:用仙人王子乔吹笙作凤鸣事。

10.云车:仙人所乘。

11.陵阳:即陵阳山,在安徽泾县西南。相传为陵阳子明成仙处。

12.桥:指仙人桥,又名天桥、仙石桥,在炼丹台,为黄山最险之处。两峰绝处,各出峭石,彼此相抵,有若笋接,接而不合,似续若断,登者莫不叹为奇绝。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李白 古诗鉴赏

黄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石柱峰、吴蓉峰、莲花峰,均高耸峭拔。直刺青天,形如蓬荷。王琦在解释前两句诗时说:“诗意则谓黄山三十二峰曲口莲花,丹崖夹峙中,植立若柱然,其顶之圆平者如菡萏之未舒,其项之开放者,如关蓉之己秀。未尝专指三峰而言也”

诗人自叙曾游黄山,描写其高峻神秀,有神仙遗踪。 黄山的朱砂泉,自朱砂峰流来,酌饮甘芳可口,浴洗令人心境清廓。气爽体舒。自己来到黄山时,有仙乐呜奏,温处士整理仙车相迎。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踏着彩虹化成的石桥,拜访温处士。

诗人以丰宫的想像、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黄山壮丽多姿的景象;点出众降、练玉处、丹沙井,使人获得非常亲切的美感。[3]

诗人凭借他“伊者升绝顶”,游览黄山所得到的印象,根据所送的朋友的“处士”身份及其归居之地,驰骋想象和联想,运用有关的神话传说,创作出了这篇具右浪漫主义特色的作品。前八句正面写黄山,描写它高峡、秀丽,是神仙修炼之地,为写送温处士归山养真修造作为铺垫。 以下十四句从“送”字着笔,是全诗的主旨,中分数层;先写与温处士相遇;次写温处士是游五岳归来,归休黄山白鹅旧居,并希望他在归休之地得道成仙,以引渡自己;再次,“去去”四勺,是写同温处士分手时道剔的话,想象他在途中的经历和将要见到的景象;最后两句写他日相访,表达了诗人对温处士的感情。诗中表现出一种飘然欲仙的浪漫主义色彩。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李白 古诗创作背景

天宝车间,李白在宣城一带游历,遇温处士,此诗《《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李白 古诗》为送他归黄山旧居而作。温处士为李白之友,曾居白鹅峰。古称有才德而不做官的文人为处士。

根据裴斐编的《李白年谱简编》,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李白五十四岁时。当时李白与魏万别后,游宣城(今属安徽省)、南陵(今属安徽省)、秋浦(今安徽省贵池县),并登黄山。在游黄山时,李白对黄山胜景给予的高度赞美。在他的好友温处士将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时,李白将黄山美景描绘成此诗赠别。

黄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在三大主峰周围环绕着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经历过漫长的造山运动与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风沙的砥砺洗礼,才形成了黄山今天这种层峦叠翠、群峰林立的经典景象。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李白 翻译、赏析和诗意

黄山四千丈,三十二莲花峰。

丹崖夹石柱,荷花金芙蓉。

先前登上绝顶,往下看天目山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余踪。

也听到温雪,一个人到今天相逢。

采秀拒绝五岳,攀岩经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了就喝红砂井。

凤吹我的时候来,说你在整车。

去距陵阳东,行行芳香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将来回到来访,在桥上彩虹。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李白,唐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作者千古名句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出自《女冠子·昨夜夜半》[唐代] 李白

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

出自《疏影·梅影》[唐代] 李白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出自《卜算子·兰》[唐代] 李白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出自《村晚》[唐代] 李白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

出自《祝英台近·剪鲛绡》[唐代] 李白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出自《观书有感·其二》[唐代] 李白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出自《送杨氏女》[唐代] 李白

顾小而忘大,後必有害;狐疑犹豫,後必有悔。

出自《》[唐代] 李白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出自《九月十日即事》[唐代] 李白

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

出自《文心雕龙·辨骚》[唐代] 李白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头唐代尾-头李白尾-写山,写景,送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