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夜下征虏亭

作者:李白 唐代 时间:2023-07-27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夜下征虏亭

诗词赏析

小舟朝广陵驶去,明月照着征虏亭。远望山花如美丽的绣颊,江上渔火像点点的流萤。

注释

⑴征虏亭: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郊。此诗题下原注:”《丹阳记》:亭是太安中征虏将军谢安所立,因以为名。“据《晋书·谢安传》等史料,谢安从未有过征虏将军的封号,这里“谢安”应是“谢石”之误。

⑵广陵:郡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

⑶绣颊(jiá):涂过胭脂的女子面颊,色如锦绣,因称绣颊。亦称“绣面”,或“花面”。一说绣颊疑为批颊,即戴胜鸟。这里借喻岸上山花的娇艳。

⑷江火:江上的渔火。江,咸本、玉本、郭本、朱本俱作”红“。刘本注云:江,今本作红,江字为胜。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夜下征虏亭》李白 古诗赏析

此诗开头“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两句写诗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征虏亭,只见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格外轮廓分明。

第三句:“山花如绣颊。”唐人风俗,少女妆饰面颊,称“绣颊”。白居易有诗云:“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女。”刘禹锡亦有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扶。”李白是以“绣颊”代称少女,以之形容山花。这句诗是说,那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伫立江头,为诗人依依送别。

第四句:“江火似流萤。”意思是说,那江上的渔火和江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迷迷茫茫,像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

全诗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图:岸上山花绰约多情,江上火点迷离奇幻;古亭静立于上,小舟轻摇于下,皓月临空,波光滟滟。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出游的喜悦,都从画面中显现出来。

这首小诗写景简洁明快,近乎速写。李白善于从动的状态中捕捉形象,聚精积萃,抓住客观景物在特定环境下所显示出的特有神态,以极简练的线条,迅速地勾勒出来,虽寥寥数笔,而逼真传神。如诗中的船、亭、山花、江火,都以月为背景,突出诸多景物在月光笼罩下所特有的朦胧美,唤起人的美感。

《夜下征虏亭》李白 古诗创作背景

据《建康志》记载,征虏亭在石头坞,建于东晋,是金陵的一大名胜。此亭居山临江,风景佳丽。李白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广陵,即兴写下此诗。

《夜下征虏亭》李白 翻译、赏析和诗意

船下广陵去,明征虏亭。

山花如锦绣脸颊,江火像流萤。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李白,唐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作者千古名句

以石投水,千载一合,以水投石,无时不有。

出自《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唐代] 李白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出自《观沧海》[唐代] 李白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出自《秋登兰山寄张五 /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唐代] 李白

尽叫得鹃声碎,却教人空断肠。

出自《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唐代] 李白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出自《贺圣朝·留别》[唐代] 李白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出自《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 李白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出自《》[唐代] 李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自《后出师表》[唐代] 李白

人属寒微,要思矜礼他,着不得一毫傲睨的气象。

出自《格言联璧·接物类》[唐代] 李白

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出自《围炉夜话·第二则》[唐代] 李白

《夜下征虏亭-头唐代尾-头李白尾-写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