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作者:杜甫 唐代 时间:2024-11-15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诗词赏析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杜甫 古诗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唐天宝四载(公元745年),与李白的《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同时,可互相参照。仇兆鳌《杜诗详注》:天宝三载三月,白自翰林放归。四载,白在齐州,公与同游历下,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是也。

《一个人的史诗》一书中这样记载了李白和杜甫同游的情形:天宝四载(公元745年),杜甫在齐州、临邑访友小住至初秋,又到兖州(这个时候已改称鲁郡,李白家居于此)拜访李白,并结伴同游。这一年,李白四十五岁,杜甫三十四岁。……在某个秋日无风的日子,迎着南归的雁鸣,两人骑马往鲁城的城北郭外,去拜望一位隐士范十。所谓范十,应该是相互熟悉的朋友之间一种亲热的称呼,就如同称呼杜甫为杜二,称呼李白为李十二一样,只是简略的喊出对方在族中同辈排行里的位置。出了城北,秋草丰茂,路径迷离,走不多远,纵马急驰在前面的李白就迷了路,一头钻到了苍耳丛中去,粘了一身的苍耳,结果到了范十家门口时,狼狈的情形竟然让主人都不敢认了。李白在酒桌上和杜甫范十豪饮的时候,随口吟出的苍耳诗里,满是得意和自嘲,能够让人感觉到这次访友的轻松和惬意。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杜甫 古诗简析

此诗可分三段,前二段各六句,后段四句收。首段叙写对待李白的交情。共被同行,亲如弟兄。次段叙述两人同寻范十隐居。“更想”“还寻”两句,叙途中之事。“入门”“侍立”两句,写造访范居。“落景”“屯云”两句,写他们留连至晚。末段写吟《橘颂》,对隐居而思物外之游。虽然诗中有对李白的赞叹,但更多的是描出了友情的几幅简约入微的素描。“秋共被”“日同行”“寻北郭”“入门高兴发”“屯云对古城”“悠悠沧海情”,夜晚,白天,出城,入归,望天,问海,这种感情里,兄弟之情,心神相连,生生都是不会轻易断绝的。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杜甫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乎阴铿。我也

东蒙客,喜欢你如兄弟。

醉眠秋一起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在一处,回到寻北郭先生。

进门高兴发,站在小童清。

落景听到冷事件,乌云对古城。

刚才吟桔颂,谁想讨伐莼羹。

不愿意谈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杜甫,唐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作者千古名句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出自《渔家傲·秋思》[唐代] 杜甫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出自《归园田居·其一》[唐代] 杜甫

万恶淫为首,百行孝当先。

出自《增广贤文·上集》[唐代] 杜甫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出自《将仲子的》[唐代] 杜甫

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

出自《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唐代] 杜甫

武公不但歌淇澳,贤女犹能唁卫侯。

出自《摘星楼九日登临》[唐代] 杜甫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出自《商君书·更法》[唐代] 杜甫

隔岸荒云远断,绕矶小树微明。

出自《锦堂春·半壁横江矗起》[唐代] 杜甫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出自《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唐代] 杜甫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自《芙蓉楼送辛渐》[唐代] 杜甫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头唐代尾-头杜甫尾-友情,隐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