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武维周,世有哲王。
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
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
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
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
于万斯年,不遐有佐。
后能继前惟周邦,世代有王都圣明。三位先王灵在天,武王配天居镐京。
武王配天居镐京,德行能够匹先祖。上应天命真长久,成王也令人信服。
成王也令人信服,足为人间好榜样。孝顺祖宗德泽长,德泽长久法先王。
爱戴天子这一人,能将美德来承应。孝顺祖宗德泽长,光明显耀好后进。
光明显耀好后进,遵循祖先的足迹。基业长达千万年,天赐洪福享受起。
天赐洪福享受起,四方诸侯来祝贺。基业长达千万年,那愁没人来辅佐。
注释
⑴《下武》佚名 古诗:在后继承。下,后;武,继承。
⑵世:代。哲王:贤明智慧的君主。
⑶三后:指周的三位先王太王、王季、文王。后,君王。
⑷王:此指武王。配:指上应天命。
⑸求:通“逑”,匹配。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按‘求’当读为‘逑’。逑,匹也,配也。……言王所以配于京者,由其可与世德配合耳。”
⑹言:语助词。命:天命。
⑺孚:使人信服。
⑻下土:下界土地,也就是人间。式:榜样,范式。
⑼孝思:孝顺先人之思,此系以孝代指所有的美德,举一以概之。王引之《经义述闻》:“孝者美德之通称,非谓孝弟之孝。”
⑽则:法则。此谓以先王为法则。
⑾媚:爱戴。一人:指周天子。
⑿应侯顺德:吴闿生《诗义会通》:“侯,乃也;应,当也。‘应侯顺德’,犹云应乃懿德。”而《水经注》等书认为应侯是武王之子,封于应(地在今河南宝丰西南)。
⒀昭:光明,显耀。嗣服:后进,指成王。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广雅·释诂》:‘服、进,行也。’……《仪礼·特牲·馈食礼》注:‘嗣,主人将为后者。’……是知嗣服即后进也。”
⒁兹:同“哉”。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兹、哉古同声通用。”来许:同“后进”。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谢沈书引作‘昭哉来御’是也,……许、御声义同,故通用。……‘昭哉来许’犹上章‘昭哉嗣服’也。”
⒂绳:承。武:足迹。祖武,指祖先的德业。
⒃於(wū):感叹之词。斯:语助词。
⒄祜(hù):福。
⒅不遐: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不遐’即‘遐不’之倒文。凡《诗》言遐不者,遐、胡一声之转,犹云胡不也。”
《下武》佚名 古诗鉴赏
《毛诗序》云:“《《下武》佚名 古诗》,继文也,武王有圣德,复受天命,能昭先人之功焉。”郑笺云:“继文者,继文王之业而成之。”陈奂《诗毛氏传疏》补充说明:“文,文德也。文王以上,世有文德,武王继之,是之谓继文。”宋代自吕祖谦、朱熹以后,释《《下武》佚名 古诗》另有说法,如严粲《诗缉》、戴溪《续吕氏家塾读诗记》,或以为《下武》佚名 古诗乃不尚武,有偃武之意,或以为《下武》佚名 古诗即世修文德,以武为下。清代的经学家解此诗,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戴震《诗经补注》、胡承珙《毛诗后笺》等均坚守毛、郑之说,而翁方纲《诗附记》、桂馥《札朴》等则赞同宋儒之说。按验诗歌文本,毛、郑之说不误,“不尚武”、“以武为下”云云,过于迂远,不可信。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说:“此诗如非史臣之笔,则为贺者之辞。”其说出自陆奎勋《陆堂诗学》。陆氏以《尚书》等经文印证此诗,谓“‘《下武》佚名 古诗维周’,犹《长发》之‘濬哲维商’也”,“周公之戒成王者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故继言之曰‘永言配命,成王之孚’也”,“‘昭哉嗣服’,即《顾命》所云‘命汝嗣训,临君周邦’也;‘绳其祖武’,即所云‘答扬文武之光训’也;‘四方来贺’,即《康王诰》所云‘诸侯皆布乘黄朱,奉圭兼币’也;‘不遐有佐’即所云‘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也”。陈氏以为其所析“以经证经”,“不为无据”。
《大雅·《下武》佚名 古诗》的篇章结构非常整饬严谨,层层递进,有条不紊。第一章先说周朝世代有明主,接着赞颂太王、王季、文王与武王,第二章上二句赞颂武王,下二句赞颂成王,第三章赞颂成王能效法先人,第四、第五章赞颂康王能继承祖德,第六章以四方诸侯来贺作结,将美先王贺今王的主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修辞上,此篇特别精于使用顶针辞格,将顶针格的效用发挥到了极致。第一、第二章以“王配于京’’顶针勾连,第二、第三章以“成王之孚”顶针勾连,第五、第六章以“受天之祜”顶针勾连,而第四章的末句“昭哉嗣服”与第五章的首句“昭兹来许”意思相同,结构也相同,可视为准顶针勾连。《大雅》的第一篇《文王》也善于使用顶针修辞,但比起《《下武》佚名 古诗》那样精工的格式,不及远矣。而且此篇以顶针格串联的前三章组成的赞颂先王的述旧意群,与同以顶针格(或准顶针格)串联的后三章组成的赞颂今王的述新意群,又通过第三、第四章各自的第三句“永言孝思”可以上下维系,有如连环。这种刻意经营的巧妙结构,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其韵律节奏流美谐婉,有效地避免了因庙堂文学歌功颂德文字的刻板而造成的审美负效应,使读者面对这一表现《大雅》《周颂》中常见的歌颂周先王、今王内容的文本,仍能产生一定的审美快感。英国文艺理论家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在他的《艺术》一书中提出了“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著名的论断,确实,形式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决不容低估,有时候,形式本身就是美。读完《《下武》佚名 古诗》,读者可能很快就忘了诗中“哲王”“世德”“配命”“顺德”之类赞颂之词,但对它章法结构的形式美则将记忆犹新。
《下武》佚名 古诗创作背景
此诗是为赞美周武王、周成王等能继承先王德业而作。陈子展《诗经直解》:“《《下武》佚名 古诗》,康王即位,诸侯来贺,歌颂先世太王、王季、成王之德,并及康王善继善述之孝而作。此诗如非史臣之笔,则为贺者之辞。”
《下武》佚名 翻译、赏析和诗意
后能继前惟周邦,世代有王都圣明。
三后在天上,武王配天居镐京。
王配在京,德行能够匹先祖。
永远配祀上天,成王也令人信服。
成王的信任,足为人间好榜样。
永远思念,德泽长久法先王。
讨好每个人,能将美德来承应。
永远思念,光明显耀好后进。
昭现来允许,遵循祖先的足迹。
于万万年,都是依赖上天的佑护。
接受上天的羊祜,四方诸侯来祝贺。
于万万年,那愁没人来辅佐。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佚名,隋人。
《下武昌江行望涔阳》[先秦] 佚名
悠悠次楚乡,楚口下涔阳。
雪隐洲渚暗,沙高芦荻黄。
渔人共留滞,水鸟自喧翔。
怀土年空尽,春风又淼茫。
《和门下武相公春晓闻莺》[先秦] 佚名
侵黑行飞一两声,春寒啭小未分明。
若教更解诸馀语,应向宫花不惜情。
《九日小园独谣赠门下武相公》[先秦] 佚名
小园休沐暇,暂与故山期。
树杪悬丹枣,苔阴落紫梨。
舞丛新菊遍,绕格古藤垂。
受露红兰晚,迎霜白薤肥。
上公留凤沼,冠剑侍清祠。
应念端居者,长惭补衮诗。
《夏夜北园即事寄门下武相公》[先秦] 佚名
结构非华宇,登临似古原。
僻殊萧相宅,芜胜邵平园。
避暑依南庑,追凉在北轩。
烟霞霄外静,草露月中繁。
鹊绕惊还止,虫吟思不喧。
怀君欲有赠,宿昔贵忘言。
有真性情,须有真涵养:有大识见,乃有大文章。
出自《围炉夜话·第一六二则》[先秦] 佚名
长江万里岷峨来,奔流到海如奔雷。
出自《长江歌送黎天与之任镇江》[先秦] 佚名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出自《行香子·树绕村庄》[先秦] 佚名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出自《关山月》[先秦] 佚名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先秦] 佚名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出自《竹枝词九首》[先秦] 佚名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
出自《三十六计·败战计·空城计》[先秦] 佚名
人不见,春在绿芜中。
出自《小重山·谁向江头遗恨浓》[先秦] 佚名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出自《山园小梅二首》[先秦] 佚名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出自《暮江吟》[先秦]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