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耒阳溪夜行

作者:张九龄 唐代 时间:2024-11-15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耒阳溪夜行

诗词赏析

《耒阳溪夜行》张九龄 古诗赏析

诗人在秋夜行舟于耒阳溪上。清幽的溪山景色,触动诗人的情怀,由此产生淡淡的旅愁。与《浈阳峡》相比较,诗人更着意融情入景。全诗几乎句句写景,结尾才以一个“愁”字,画龙点睛般点出题旨。但诗中的明月、溪声、岚气、霜华、猿啼,无不浸透着诗人的愁情。可以说,情与景高度融合,浑然一体,构成清幽的意境。张九龄这几首山水诗,写景状物精细工丽,侧重于客观的刻画,由景物触发的情思没有借直接倾诉和议论表达,而是融情于景。情景契合,在艺术技巧上,受谢灵运影响的痕迹较重,显示了六朝山水诗向盛唐山水诗过渡的迹象。

从写景的角度来看,这首《《耒阳溪夜行》张九龄 古诗》,体现了陶渊明对张九龄的影响。张九龄一生积极入世,他没有田园隐居的闲情逸致。但他却吸取了陶渊明田园诗对景物的描绘求神似而不拘泥形似,重意轻象、尚浑整不尚工细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它们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这首诗对明月、岭树、溪声、岚气、霜华,猿声的描绘,只以简练的笔触,轻淡地点染,并未作具体、细致、逼真的刻画,色彩也是淡淡的,却产生了高度传神达意的艺术效果。

《耒阳溪夜行》张九龄 古诗创作背景

耒阳溪,湘江支流耒水,在湖南省东南部,这首诗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诗人奉朝廷之命祭南岳和南海的旅途中。

《耒阳溪夜行》张九龄 翻译、赏析和诗意

乘坐晚上划归船,缘源路转幽州。

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之间进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音虽然这夜,不是别家愁。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张九龄,唐人。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作者千古名句

言无二贵,法不两适

出自《韩非子·问辩》[唐代] 张九龄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出自《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唐代] 张九龄

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

出自《临江仙·闺思》[唐代] 张九龄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唐代] 张九龄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出自《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唐代] 张九龄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出自《杂诗二首》[唐代] 张九龄

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出自《尚书·虞书·益稷》[唐代] 张九龄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出自《春思二首·其一》[唐代] 张九龄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出自《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雁丘词》[唐代] 张九龄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出自《读书》[唐代] 张九龄

《耒阳溪夜行-头唐代尾-头张九龄尾-写景,旅途,愁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