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五美吟·明妃

作者:曹雪芹 清代 时间:2023-07-25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五美吟·明妃

诗词赏析

《五美吟·明妃》曹雪芹 古诗注释

(1)明妃:即王昭君。晋代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妃或明君。

(2)出汉宫:指汉元帝遣王昭君和亲事。《西京杂记》中说,汉元帝因后宫女子多,就叫画工画了像来,看图召见。宫人都贿赂画工,独王昭君不肯,所以她的像画得最坏,不得见汉元帝。后来匈奴来求亲,汉元帝就按图像选王昭君去,临行前才发现她最美,悔之不及,就把毛延寿等许多画工都杀了。这个故事并不符合史实(王昭君是自愿和亲的),但流传很广。

(3)“予夺”句:意思是:“为什么把决定权交给画工呢?”予,赐予,加宠。夺,剥夺,弃置。畀,给。

《五美吟·明妃》曹雪芹 古诗赏析

这首诗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的寄慨之作。林黛玉自谓:“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恰好被贾宝玉翻见,将这组诗题为《五美吟》。《《五美吟·明妃》曹雪芹 古诗》就是其中之一。

组诗中所写的人事其实并非都据史实。如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带有寓言性质;《西京杂记》中所写王昭君不肯贿赂画工以致不为汉元帝所知而被诏使出塞的情节只是传说;至于出自《虬髯客传》的红拂形象则更经传奇作者的艺术加工。

这首诗中的议论原本是借古讽今,为现实感受而发。林黛玉讥刺汉元帝大权旁落,听命于画工,表现了她自己不肯听人摆布的独立性格。

诗中所咏与小说情节的某种照应关系,这是可以研究的问题。《五美吟》写的都是关于死亡或别离的内容,有的还涉及事败或者获罪被拘系,这就不是偶然的了。在现存材料很少的条件下,要确切地阐明作者的意图还是不容易的。在《红楼梦》戚序本与甲辰本上有一条早期批语说:“《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十独吟》在后四十回续书中没有,当是已散失的后半部原稿中薛宝钗或史湘云所写的诗。从诗题看,大概是借古史上十个独处的女子如寡妇、弃妇、尼姑和离别丈夫的妇女等的愁怨,来写书中人物的现实感触的。所谓“对照”当也不仅仅限指诗题。

《五美吟·明妃》曹雪芹 翻译、赏析和诗意

极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即使轻颜色,我夺取权力怎么给画工?*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作者介绍

曹雪芹,清人。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作者千古名句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出自《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清代] 曹雪芹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出自《蝶恋花·春景》[清代] 曹雪芹

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

出自《河传·秋雨》[清代] 曹雪芹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出自《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清代] 曹雪芹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出自《送范山人归泰山》[清代] 曹雪芹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出自《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的》[清代] 曹雪芹

贫家而学富家之衣食多用,则速亡必矣。

出自《墨子·47章 贵义》[清代] 曹雪芹

仁义积则物自归之。

出自《贞观政要·卷五·论仁义》[清代] 曹雪芹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

出自《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清代] 曹雪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出自《千秋岁·水边沙外》[清代] 曹雪芹

《五美吟·明妃-头清代尾-头曹雪芹尾-写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