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步出城东门

作者:佚名 两汉 时间:2024-11-15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

步出城东门

诗词赏析

我走出城市的东门,遥望通向江南方向的路。

前天在风雪中,故人从那里离去。

我想渡过黄河水,但是河水深而广。

希望可以化做双飞的黄鹄,和他一起高飞回故乡。

注释

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步出城东门》佚名 古诗鉴赏

这是一首早期的五言古诗,具有一种近于民歌的素朴风格,很耐人寻味。话不在多,意不在巧;平平淡淡地说来,却如一曲纯净的旋律,一往情深。

这首诗前后分为两段。前四旬似乎是一直凝住在一点上;后四句却忽然开展,高飞于千里之外;仿佛晴空丽日,山河原野,都在怀抱之中,一步紧似一步。所谓一泻千里,略无沾滞。先分析这凭空而来的力量,到底是从什么地方产生的。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直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后二句自然是名句,然而得力之处又正在第二句上。江水浩浩东流,又生生的北折过来,这力量全在一个“直”字,全诗到此使人为之凝神沉默;而下两句的风流才得翩然无碍。一收一纵,原是文章的自然规律,但却难在如何才能有一个如此凝神沉默的时刻。“万木无声待雨来!”正是因为凝神到了极点,沉浸在毫无声息之中,所以“雨来”才有了极大的声势。一切结果都蕴藏在原因之中,而人们却往往只见到结果;一切发展都包含在一个飞跃的起点上,这便是人们为之凝神的时候。说到这里,这前面四句就反而成为全诗力量的源泉了。再看这四句,始终没有离开眼前这条路上,而只在这条路上产生了一段沉默的凝想。这是一段事实,却又是已经过去了;过去的事本来也算不了什么,可是晏几道《临江仙》词说:“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当时明月的皎洁岂不同于前日的风雪,而“故人从此去”自是从此归去也。一个如彩云般归去,一个在风雪中消逝;所不同的是明月彩云给你以清丽的陶醉,故人风雪常给人以深入的沉思;前者把美完全显示给人们,后者则把它藏在古旧的大衣里。于是更不能不深思沉默,这便是令人异常凝神的缘故。前日的路上已完成了一个故人的归去,这条路在完成了这人的归去后,便也随着那行人足迹的消失而消逝。至于今日的路呢,则还在未可知之数。所以“前日风雪中”正是连路全都埋在飘飘的积雪之中了。那么今日所见之路则不是前日所见之路。人们对于这过去的留恋,正由于人们对于这完成的赞美;“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水还是这条水,月还是这个月,而司空图却才是真正解人。在一切变动发展中,诗人往往正是捕捉住那最凝神的一点。“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寒鸦匆匆地飞过,那日影自然留不住。过去的总是过去了,却留下了这一点美妙的因缘;那么今日之路,还空在那里,不能不令“我欲渡河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既然发了,则直飞而去。所以一渡河水,其实就已到了故乡;未说“高飞”,早已飞向远处。“河水深无梁”一句等于是把那弓弦再扣紧一下,这支箭便夭夭的直上晴空了。

前四句本是一段事实,却反而成为幻想;后四句原是幻想,却反而如此真实。艺术的真实性,在这里正依据着美的辩证法则,把平凡的语言,化为无尽的言说。

《步出城东门》佚名 翻译、赏析和诗意

走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些天风雪中,所以人们从这里走。

我想渡过黄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高飞回故乡。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佚名,隋人。

相关诗句

《步出城东门》[两汉] 佚名

步出城东门,与子各执手。

遥望农累累,悲风发陇首。

长松自青青,枯根带骨朽。

人生如朝露,嘉命那可久。

世无王子乔,何诀以固寿。

感慨徒悲伤,欢言且饮酒。

作者千古名句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出自《淡黄柳·空城晓角》[两汉] 佚名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捭阖》[两汉] 佚名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出自《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两汉] 佚名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出自《咏史 / 和蕃》[两汉] 佚名

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出自《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两汉] 佚名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出自《山房春事二首》[两汉] 佚名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切莫放手。

出自《》[两汉] 佚名

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

出自《韩非子·扬权》[两汉] 佚名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出自《就义诗》[两汉] 佚名

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出自《墨子·02章 修身》[两汉] 佚名

《步出城东门-头两汉尾-头佚名尾-思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