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清平乐令

作者:佚名 宋代 时间:2023-07-23

帘卷曲阑独倚,江展暮天无际。

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

数点落红乱委,扑鹿沙鸥惊起。

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清平乐令

诗词赏析

《清平乐令·帘卷曲阑独倚》佚名 赏析

这首词又名《江亭怨》,原题于荆州江亭之柱上,故由此得名。作者并不可考,《冷斋夜话》、《异闻录》等著作言其是吴城小龙女之作,使这首增添一种神秘的色彩。

以词意来看是一个流落异乡的少女感物伤怀思乡想家之作。但由其艺术手法来看,其内容之深刻,画面之丰富,手法之巧妙,给人感受之丰富不似一个初出笔坛的少女之作。

词的上片描写流落异乡,客居他所的少女思乡远望的画面。“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之际。”怀着难言的哀愁,少女寂寞孤独地倚在栏杆上,面对暮色笼罩下的群山,泪眼朦胧,遥望故乡。“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吴头楚尾”源自宋朝洪刍《耿方乘》,其中曰:“豫章之地,为吴头楚尾。”这里豫章代指江西,缘由其在吴地之上游,楚地之下游,因此得名。这句话意思是说少女泪眼朦胧地望着她家乡江西的方向。上片短短四句,却把少女那种满腔哀怨的感情,满目思乡之泪,形象与情感、人与物、景与情深然一体。

词的下片,写思乡望远的少女内心丰富丽情感。受惊的沙鸥任意飞翔,而自己却流落异乡,有家难归一股难言的伤感顿上心头。“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雪花喻浪花。扑鹿,象声词,指沙鸥拍翅的声音。此句用意巧妙,不言少女伤怀,却言沙鸥不受羁绊,实际上把少女离乡后的不自由与沙鸥自由翱翔作了对比,通过移情联想,她的无限伤感流露纸端。“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少女多想抓住眼前这引人深思的景象作诗,然而却在转瞬之间那惊起的沙鸥却消失在苍烟水草丛中了。多么形象,又是多么生动,一幅少女思乡感伤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美的愉悦。

这首词妙语横生,妙意满目。语句不多但词意深远,给人留下广阔的联想,使人余味不绝。古人云“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几风骚”(《词人玉屑》),此词的境界几近于此。

《清平乐令》佚名 翻译、赏析和诗意

帘卷曲栏独自倚,江展晚天无际。

泪眼不曾晴,家在吴楚尾头。

数点落红乱委托,扑鹿沙鸥惊起。

诗句要完成时,没收苍烟丛里。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佚名,隋人。

作者千古名句

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

出自《浣溪沙·菊节》[宋代] 佚名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出自《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摘自清代曹雪芹的》[宋代] 佚名

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

出自《江南春怀》[宋代] 佚名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出自《移居二首》[宋代] 佚名

君子本虚心,甘自低头伏。

出自《薛宝钗·雪竹的》[宋代] 佚名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出自《春夜闻笛》[宋代] 佚名

水激则悍,矢激则远

出自《说苑·谈丛》[宋代] 佚名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出自《乡思》[宋代] 佚名

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

出自《列子·说符》[宋代] 佚名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出自《秋雨叹三首》[宋代] 佚名

《清平乐令-头宋代尾-头佚名尾-婉约,少女,思乡,感伤,乐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