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
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
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
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
愁余。
荒洲古溆,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
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
常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无书。
书纵远,如何梦也都无。
远山随着空阔的长天没入了大海,我倚着高楼遥望海天之际,风势劲急黄昏时暮潮刚刚涌起。帘外斑鸠啼叫,周围一片细雨,几处闲置的冬田,隔河对岸开台春耕,趁着春雨锄地。嫩叶如烟雾缭绕着柳梢泛出新绿,想如今,这如烟的新绿定已染得西湖翠碧。我还记得当年在湖山深处隐居,两三株杨柳将柴门掩闭。
这春色使我愁烦。荒芜的沙洲古老的江岸,枝梗断折、浮萍疏散,还要漂流到何处江湾?我自己依然感到,腰围只怕衣带减短,孤灯会照得身影瘦怯孤单。我常常怀疑自己很快能见到她那桃花般美艳的容颜,为什么她近来,反而连书信都已绝断。纵然说书信遥远,为何连梦里都不见?
注释
①山阴:今浙江绍兴。
②鸠:鸟名,俗称斑鸠。
③动春锄:开始春耕。
④禁柳:宫中的柳树,此泛指西湖一带柳树。
⑤羞:怕。
⑥淑:浦,水边。
⑦断梗:用桃梗故事。
⑧一帘鸠外雨:听帘外雨中鸠声。
⑨古溆:古水浦渡头。
⑩桃花面:指佳人。
《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张炎 赏析
本词倚楼怀远,感伤身世飘零,更寄寓了故国之思。极目所见,皆惹起无穷的哀思离情。上阕写久客绍兴,一片水乡风光,但笔调有些无奈,至“想如今”句,则明白点出。下阕由己及人,结末愈转愈深,曲折如意。
《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张炎 鉴赏
这是一首赠友词。开头三句写极目远望之景。近处,则是一幅春雨催种的田园图画。“新烟禁柳”转而遥想杭州临近清明时的景象,“荒城”三句折回眼前情事,勾出书远梦无的沉痛怅惘。全词一气呵成,时空组接,道尽游子客中的伤春伤别之情。
这首词是作者客居江阴时,追忆杭州旧游之作。上片以景出情,由此及彼,点出思念杭州西湖美景之意。先写远景,起二句为倒装句,“山空入海”,及“倚楼望极”所见。山耸春空,天登大海,起势十分壮阔。“一帘”三句写雨中春耕的农村风光,清丽生动。生活气息很浓。“想”字是关键,触景生情,引出下文。下片自伤羁旅漂泊,抒怀人之情。前半化用桃梗与沈约两个典故写自己的漂泊与瘦弱,“长疑”以下揭示主旨,点明怀人之意。先写认为很快可见到恋人。结果没有见到。不但不见人,反而连信也没有;既然没有信便退一步,想做梦见一见,可是连梦也做不成,层层转折,越转越深,且又是人常历之生活情境,故极有艺术感魅力。张炎本是贵公子,世代生活在杭州,家中有园林声伎。宋亡之后家资丧尽,四处漂泊,杨缵曾称他为“佳公子,穷诗客”。故其对杭州有特殊的感情。全词由眼前之景联想到西湖之景,再由自己之愁思而想到西湖之恋情,娓娓道来,意脉清晰,层次井然。是词林艺苑之佳作。
《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张炎 翻译、赏析和诗意
山一天入海,倚楼绝望,风急暮潮开始。
一帘斑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
新柳烟禁令,想象如果现在、绿到西湖。
还记得,当年深深隐藏,门掩两三棵。
愁多。
荒洲古吴溆,断梗疏草,更漂泊何处。
空自觉、围羞减少,影我胆怯灯。
常怀疑就是看到桃花面,非常近来、他的笑没有书。
书放远,如何在做梦的时候都没有。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张炎,宋人。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
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出自《野望》[宋代] 张炎
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
出自《水浒传·第一回》[宋代] 张炎
亲履艰难者知下情,备经险易者达物伪。
出自《后汉书·列传·张衡列传》[宋代] 张炎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出自《成都曲》[宋代] 张炎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出自《调笑令·边草》[宋代] 张炎
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 可极,深不可测也。
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宋代] 张炎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出自《悯农二首》[宋代] 张炎
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出自《礼记·曲礼上》[宋代] 张炎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出自《劝学》[宋代] 张炎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出自《送邢桂州》[宋代] 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