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摸鱼子·高爱山隐居

作者:张炎 宋代 时间:2023-07-21

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

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

沙浦迥。

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

眠鸥未醒。

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

还重省。

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

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原非捷径。

深更静。

待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

凭高露饮。

正碧落尘空,光摇半壁,月在万松顶。

摸鱼子·高爱山隐居

诗词赏析

《摸鱼子·高爱山隐居》张炎 赏析

张炎应召北上抄写“藏经”南归后,在山阴一带流寓,曾在镜湖一带隐居。高爱山是其隐居之所。这首词表达了他对元政权严重不满和敌对情绪。

起笔短促而突兀:“爱吾庐”令人精神一振。借古代著名隐士陶渊明之意,暗示了其中“与世相违”的深意,为全词定下了基调。随之写湖水“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清润,指湖波之清凉朗澈和气候之爽润宜人。继而写湖中的倒影:“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睛暖的山光、苍翠的树色,斑驳的花影,都映照在这面天然的镜子里。“沙浦迥”句写远处的沙滩。“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写柳阴下的小艇。“眠鸥未醒。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眠鸥”,这里指隐士幽人。“甚”,正也。“莼乡”,化用张翰思吴中故乡莼羹、鲈鱼脍故事,指隐逸之乡。在隐士之生活天地,万籁俱寂,人踪不见,只有斜阳的余辉在闪耀。

“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波澜骤起。夕阳落下的只余一抹余晖斜照,暮色之苍茫,令人浮想联翩:在这与世隔绝的山间也难逃世事更换的影响,原来桃源仙境般的地方,海市蜃楼了!何处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土呢?慨叹之余,他又自我慰解:“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原非捷径。”绷紧的琴弦终于松弛了下来。

“深更静。待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凭高露饮。正碧落尘空,光摇半壁,月在万松顶。”这几句如同一串串美妙的乐符,连串成一曲高元。明亮的乐章。令人有飘飘欲仙之感。在万壑松风之夜,词人徜徉在吹箫跨鹤,凌风饮露的意境中,希冀从此抛撇开那充满不安和苦难的恶浊的尘世。

这首词上阕以写实景为主,字字落地有声;下阕以抒情为主,情情景景皆为幻象。作者欲为通过这种方式重觅光明。用语句平实、遒炼来贯情,意境较为独特。既然生活于地球之上苦难重关,何不离开俗世,皆时作“仙游”的梦想,以求得到些许的慰藉呢!但幻景不能无限飙升,它仍然有个限度。词人虽然在隐居以求避世,实际上是“愤世”之后所作的一种无奈之举。

《摸鱼子·高爱山隐居》张炎 翻译、赏析和诗意

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新滋润。

晴岚暖融融的地方,花影倒看天镜。

沙浦迥。

看野水涵波,隔着柳横向孤艇。

眠沙鸥未醒。

很占得莼菜乡,都没有人看见,斜照起春季黑了。

返回重省。

岂料山中秦晋,桃源现在估计很难认。

林间就是长生路,一个微笑根本不是捷径。

深更静。

等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

凭高露饮。

正碧落尘空,光摇半壁,月亮在万松岭顶。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张炎,宋人。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

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

作者千古名句

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出自《忆秦娥·秋萧索》[宋代] 张炎

战必覆人之军,攻必凌人之城

出自《商君书·赏刑》[宋代] 张炎

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

出自《人月圆·甘露怀古》[宋代] 张炎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出自《采桑子·塞上咏雪花》[宋代] 张炎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出自《南园十三首》[宋代] 张炎

人怕三见面,树怕一墨线。

出自《》[宋代] 张炎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反应》[宋代] 张炎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

出自《楚宫》[宋代] 张炎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出自《清平乐·夏日游湖》[宋代] 张炎

凡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者之谓迷

出自《韩非子·解老》[宋代] 张炎

《摸鱼子·高爱山隐居-头宋代尾-头张炎尾-想象,写景,隐居,抒情,愤懑,摸鱼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