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笑蛇医一寸腹,衔冰吐雹何时足。
苍鹅无罪亦可怜,斩颈横盘不敢哭。
岂知泉下有猪龙,卧枕雷车踏阴轴。
前年太守为旱请,雨点随人如撒菽。
太守归国龙归泉,至今人咏淇园绿。
我今又复罹此旱,凛凛疲民在沟渎。
却寻旧迹叩神泉,坐客仍携王子渊。
看草中和乐职颂,新声妙悟慰华颠。
晓来泉上东风急,须上冰珠老蛟泣。
怪词欲逼龙飞起,险韵不量吾所及。
行看积雪厚埋牛,谁与春工掀百蛰。
此时还复借君诗,余力汰辀仍贯笠。
挥毫落纸勿言疲,惊龙再起震失匙。
《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苏轼 古诗注释
雾猪泉:位于安徽萧县皇藏峪北部雾猪山下。泉水微温,四季畅流。如适雨季,清水喷涌,颇为壮观。传说古时某人赶着一群猪经过此地,猪干渴而拱地,一母猪竟拱出水来,成为一泉,遂得名“母猪泉”,后讹传为雾猪泉。宋代时苏东坡知徐州时,曾祈雪于此。苏轼曾另有一首诗《祈雪雾猪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
蛇医:即蛇蜴,类似大蜥蜴,旧说蛇蜴与兴风作雨的龙为亲家。
衔冰取雹:意为蛇医求雨应验。
苍鹅句:苍灰色的鹅无辜被杀,横在盘中作为祈雪的供品。
雷车:传说中雷神降雨时乘坐的天车。
前年太守句:指徐州前任太守傅钦之曾祷此泉得雨。
归国:回归京城。
淇园绿:显赫政绩的代名词。《诗经·卫风·淇奥》一诗是卫人歌颂政绩显赫、功德盖世、人品高尚、德才兼备的卫武公的诗,其中有“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句。淇园就建在淇奥。淇园因竹子名满天下,也被称为卫国竹园。
罹:lì,遭受。
凛凛:惧怕的样子。
渎:dú,水沟。
坐客:苏轼自注曰,钦之时客惟舒在矣。
王子渊:王褒,字子渊,西汉蜀郡资中(今四川资阳)人,是继司马相如之后的又一位汉赋名家,他的《洞箫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专门描写音乐的作品。
草中和乐职:《草中》和《乐职》两部乐曲。
华颠:白头,指高龄,年老;此作者自指。
蛟:jiāo,传说中能使洪水泛滥的一种龙。
险韵:同“怪词”,当指祷告词。
春工:传说中春天之神。
掀百蛰:春雷惊醒各种冬眠的虫蛇。蛰,zh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的动物。
汰辀:用力划船。辀,zhōu,车辕。
震失匙:震落手中的匙筋(筷子之类)。
《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苏轼 古诗题解
作为徐州太守的苏轼,记述到雾猪泉祈雪的情景。也是一首次韵好友舒尧文的和诗。祈雪虽为迷信活动,说明作者当时思想的局限性,但也体现了苏轼的忧国忧民思想。
《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长着蛇医生一寸腹,含冰吐冰雹何时足。
苍鹅没有罪也可怜,将颈横绕不敢哭。
怎么知道泉下有猪龙,卧枕雷车踏阴轴。
前年太守为干旱请求,雨点随着人到撒豆子。
太守回国龙归泉,至今人们歌颂淇园绿色。
我现在又遭受这次干旱,凛凛疲惫的民众在沟渠。
却寻遗迹敲神泉,观众仍然带着王子渊。
看草中和乐职颂,新妙悟安慰华顶。
晓来泉上东风急,需要上冰珠老蛟哭。
怪词想逼龙飞起,险韵不衡量我所及。
行看积雪厚埋牛,谁与春工掀百垫。
此时还再借你诗,我努力淘汰轴仍透过。
挥毫落纸不要说疲惫,惊龙再次发生地震失去匙。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
出自《台山杂咏》[宋代] 苏轼
蓼屿荻花洲,隐映竹篱茅舍。
出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的》[宋代] 苏轼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出自《送李中丞之襄州》[宋代] 苏轼
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出自《淮南子·主术训》[宋代] 苏轼
农,天下之本也。
出自《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八》[宋代] 苏轼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出自《短歌行》[宋代] 苏轼
江水东流万里长,人今漂泊尚他乡。
出自《长江万里图》[宋代] 苏轼
竹树带飞岚,荇藻俱明丽。
出自《湘江秋晓》[宋代] 苏轼
位不期骄,禄不期侈。
出自《尚书·周书·周官》[宋代] 苏轼
有大通必有大塞,无奇遇必无奇穷。
出自《小窗幽记·集峭篇》[宋代] 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赵蕃
作者:石玠
作者:李珣
作者:元好问
作者:钱嶫
作者:崔允
作者:晏敦复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