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高冠谷口招郑鄠

作者:岑参 唐代 时间:2023-07-13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高冠谷口招郑鄠

诗词赏析

说好了今天前来拜访你,现在却只看到空空的书斋,而不见你的身影。

这时傍晚的雨刚刚停歇,山涧的花儿更显娇美,水潭边的树木高高矗立,在春云笼罩中倍感暖意。

门前的小路已长久没有人迹,只有成群的鹿儿快乐地玩耍。

只有和衣小憩于枕席之上,在氤氲的雾霭中,恭候你的归来。

注释

⑴郑鄠(hù):作者友人。

⑵空斋:空屋。

⑶涧花:山涧里的花。涧,指高冠谷水。暮雨:傍晚的雨。 宋柳永《八声甘州》词:“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⑷潭树:水潭边的树。潭,指高冠谷中的石潭,名高冠潭。

⑸门径:当门的小路。

⑹山霭(ǎi):山上的云气。氛氲(fēn yūn):云雾朦胧貌。 南朝宋鲍照《冬日》诗:“烟霾有氛氲,精光无明异。”

《高冠谷口招郑鄠》岑参 古诗赏析

此诗前两句“谷口来相访, 空斋不见君”点明事由,作者来到高冠谷口来拜访朋友,却只见空屋不见人影。大概正因为未见人,就更留意谷口的风景和幽静的环境。“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山涧的花在暮雨之中红艳似火,潭边的树为春云笼罩暖意顿生,着实迷人;“门径稀人迹, 檐峰下鹿群”,门前的小径人迹罕至,靠近屋檐的山峰上常跑来鹿群,何其幽静。“衣裳与枕席, 山霭碧氛氲”,屋子里的衣裳和枕席,全被碧色的山雾弥漫侵吞,他的乐于隐居之情溢于言表。

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人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此诗颇见出岑参写景绘物的不俗功力。诗人艺术嗅觉的灵敏及善于捕捉平凡景物中独特的意蕴,于此诗中得到很好的展现,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好新奇巧妙的想象的审美意趣。如三、四句“然”、“暖”二字,即构思巧妙,新人耳目,沈德潜评其“工于烹炼”(见《唐诗别裁》卷十),甚是。全诗优美清幽的环境刻画,渗透着诗人对田园野趣、隐逸生活的追慕和神往,而这种情感又不露声色地隐含在诗人对自然风光细致独特的描写中,这又是岑参诗歌的特色之一。

《高冠谷口招郑鄠》岑参 古诗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写于岑参隐居终南山时。开元(唐玄宗713—741年)后期岑参随兄至长安求仕不成,便随兄长来到山水秀丽的高冠峪中,置业并建起了简陋的别墅草堂,耕读于此。他的朋友郑鄠隐居在高冠谷口,相距不远,时相过从是情理中事。此次到谷口来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有感而作此诗。

《高冠谷口招郑鄠》岑参 翻译、赏析和诗意

谷口前来咨询,空屋里不见你。

涧花但暮雨,潭树温暖春云。

门庭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和枕席,山雾碧盛美。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岑参,唐人。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作者千古名句

星河渐没行人动,历历林梢百舌声。

出自《春晓》[唐代] 岑参

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出自《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唐代] 岑参

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

出自《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唐代] 岑参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出自《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 岑参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出自《燕歌行并序》[唐代] 岑参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出自《哀王孙》[唐代] 岑参

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

出自《汉书·传·叙传上》[唐代] 岑参

溱与洧,方涣涣兮。

出自《溱洧的》[唐代] 岑参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出自《长干行二首》[唐代] 岑参

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

出自《壮士篇》[唐代] 岑参

《高冠谷口招郑鄠-头唐代尾-头岑参尾-写景,访友,抒情,隐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