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年十二,先君自虔州归,为予言:“近城山中天竺寺,有乐天亲书诗云: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従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清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笔势奇逸,墨迹如新。
”今四十七年矣。
予来访之,则诗已亡,有刻石存耳,感涕不已,而作是诗。
香山居士留遗迹,天竺禅师有故家。
空咏连珠吟叠壁,已亡飞鸟失惊蛇。
林深野桂寒无子,雨浥山姜病有花。
四十七年真一梦,天涯流落涕横斜。
《天竺寺(并引)》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我十二岁,先君从虔州归,当我说:“近城山中天竺寺,有乐天亲自写的诗说:一山两座门门作,两寺原跟着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从北山说。
前台花发后台看到,上边界钟清下世界闻名。
遥想我师行道的地方,天香桂子落纷纷。
笔势奇逸,墨迹如新。
”现在四十七年了。
我来访的,就《诗经》已经亡,有石刻保存了,流涕不止,而写这首诗。
香山居士留下痕迹,天竺禅师有所以家。
空咏连珠吟叠壁,已经没有飞鸟失去惊蛇。
林深野桂花寒无子,雨沾湿山姜病有花。
四十七年真是一个梦,天涯沦落流横斜。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出自《江南》[宋代] 苏轼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出自《留别妻》[宋代] 苏轼
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
出自《墨子·07章 三辩》[宋代] 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出自《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宋代] 苏轼
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侮
出自《荀子·君子》[宋代] 苏轼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出自《洛阳陌》[宋代] 苏轼
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出自《》[宋代] 苏轼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出自《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宋代] 苏轼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出自《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宋代] 苏轼
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
出自《幼学琼林·卷一·天文》[宋代] 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