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药不自閟,罗生满山泽。
日有牛羊忧,岁有野火厄。
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
青荑春自长,绛珠烂莫摘。
短篱护新植,紫笋生卧节。
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
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
似闻朱明洞,中有千岁质。
灵庞或夜吠,可见不可索。
仙人倘许我,借杖扶衰疾。
《枸杞》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神药不自动闭塞,罗生山到山泽。
天有牛羊忧虑,每年有野火灾。
越习惯不好的事,经过眼等茨棘。
青芽春从长,绛珠烂没有摘下。
短篱保护新植,紫笋生在节。
根茎和花和果实,收拾无弃物。
大将玄我头发,小的就送给我朋友。
似乎听说朱明洞,中有千年人质。
灵庞有时夜里狂吠,可以看到不可以搜索。
仙人如果允许我,借助手杖扶持衰弱疾病。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宋代] 苏轼
邺侯藏书手不触,嗟我嗜书终日读。
短檠照字细如毛,怪底眼花悬两目。
扶衰赖有王母杖,名字于今挂仙录。
荒城古堑草露寒,碧叶丛低红菽粟。
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
兰伤桂折缘有用,尔独何损丹其族。
赠君慎勿比薏苡,采之终日不盈掬。
外泽中干非尔俦,敛藏更借秋阳曝。
鸡壅桔梗一称帝,堇也虽尊等臣仆。
时复论功不汝遗,异时谨事东篱菊。
《尝枸杞》[宋代] 苏轼
芥花菘菡饯春忙,夜吠仙苗喜晚尝。
味抱土膏甘复脆,气含风露咽犹香。
作齐淡著微施酪,芼茗临时莫过汤。
却忆荆淡古城上,翠条红乳摘盈箱。
《显圣寺庭枸杞》[宋代] 苏轼
仙苗寿日月,佛界承露雨。
谁为万年计,乞此一抔土。
扶疏上翠盖,磊落缀丹乳。
去家尚不食,出家何用许。
正恐落人间,采剥四时苦。
养成九节杖,持献西王母。
《舟中行自采枸杞子》[宋代] 苏轼
野岸竟多杞,小实霜且丹。
系舟聊以掇,粲粲忽盈盘。
助吾苦羸苶,岂必采琅玕。
自异骄华人,百金求秘丸。
昔闻王子乔,上帝降玉棺。
此焉即不免,但愿在心安。
《龟胜寺枸杞大如椽陈日华发其根而枯堂犹以地》[宋代] 苏轼
地仙蜕骨归何许,独有梭花三四树。
鹿头风月夜三更,老厖吠入青云去。
《与刘令食枸杞》[宋代] 苏轼
周党过仲叔,菽水无菜茹。
我盘有枸杞,与子同一箸。
若比闵县令,已作方丈富。
但令齿颊香,差免腥膻污。
我寿我自知,不待草木辅。
政以不种勤,日夕供草具。
更约傅延年,一饭美无度。
解衣高声读,苏陆前后赋。
《食枸杞猫头筍》[宋代] 苏轼
一毛沼泪未宜轻,甘脆提携慰客情。
仙狗吠林堪小摘,乳猫蹲竹得春萌。
齿牙风露虽云美,口腹朝昏只旋营。
尚献一芹裨玉食,天庖回首隔重城。
《赋枸杞》[宋代] 苏轼
神草如蓬世不知,壁间墙角自离离。
辛盘空芼仙人杖,药斧惟寻地骨皮。
千岁未逢朱孺子,四时堪供陆天随。
霜晨忽讶春樱熟,閒摘殷红绕断篱。
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出自《围炉夜话·第一六三则》[宋代] 苏轼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出自《行宫》[宋代] 苏轼
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出自《庄子·杂篇·列御寇》[宋代] 苏轼
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出自《幼学琼林·卷二·夫妇》[宋代] 苏轼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出自《杂感》[宋代] 苏轼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出自《荀子·儒效》[宋代] 苏轼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出自《》[宋代] 苏轼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出自《春日秦国怀古》[宋代] 苏轼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出自《赠外孙》[宋代] 苏轼
送客自伤身易老,不知何处待先生。
出自《赠道者》[宋代]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