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
栏目

河复(并叙)

作者:苏轼 宋代 时间:2024-11-16

熙宁十年秋,河决澶渊,注钜野,入淮泗。

自澶、魏以北皆绝流,而济、楚大被其害,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于守御。

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风终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复故道,闻之喜甚,庶几可塞乎。

乃作《河复》诗,歌之道路,以致民愿而迎神休,盖守土者之志也。

君不见西汉元光元封间,河决瓠子二十年。

钜野东倾淮泗满,楚人恣食黄河鳣。

万里沙回封禅罢,初遣越巫沉白马。

河公未许人力穷,薪刍万计随流下。

吾君仁圣如帝尧,百神受职河神骄。

帝遣风师下约束,北流夜起澶州桥。

东风吹冻收微渌,神功不用淇园竹。

楚人种麦满河淤,仰看浮槎栖古木。

河复(并叙)

诗词赏析

《河复(并叙)》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熙宁十年秋季,黄河在擅渊,注入钜野,入淮泗。

从澶州、魏州以北都断流,而济、楚大受其害,彭门下面水二丈八尺,70多天不退,官吏百姓疲于防守。

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风整天,已经停止,而河流一枝已恢复故道,听说他很高兴,也许可以堵塞吗。

于是写了《黄河又》诗,歌唱的道路,导致人民希望而迎神休,这是保守的目的。

君不见西汉元光元封年间,黄河在瓠子二十年。

钜野东倾淮水、泗水满,楚国人恣意吃黄河黄鳝。

万里沙回封禅罢,起初派遣越巫沉白马。

河公不答应人力困窘,粮草数以万计随流下。

君王仁像尧,百神受职河神骄傲。

帝派遣风师下约束,北流夜里起来澶州桥。

东风吹冻收微微泛起,神功不用淇园的竹子。

楚人种麦满河淤塞,抬头看浮槎栖古树。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作者千古名句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出自《古意》[宋代] 苏轼

天不老,情难绝。

出自《千秋岁·数声鶗鴂》[宋代] 苏轼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出自《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宋代] 苏轼

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出自《正气歌》[宋代] 苏轼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出自《织妇词》[宋代] 苏轼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出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宋代] 苏轼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出自《小寒食舟中作》[宋代] 苏轼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出自《塞下曲》[宋代] 苏轼

待结个、他生知已。

出自《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宋代] 苏轼

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出自《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宋代] 苏轼

《河复(并叙)-头宋代尾-头苏轼尾-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