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罗帕未分珍,林下先尝愧逐臣。
露叶霜枝剪寒碧,金盘玉指破芳辛。
清泉蔌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噀人。
坐客殷勤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贫。
《食柑》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一双罗帕未分珍,林下先曾感到追逐我。
露叶霜枝剪寒碧,金盘玉指破芳辛。
清泉蔬菜蔬菜先流齿,香云雾霏霏想喷人。
客人殷勤为收子,千奴一捧怎么我贫穷。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过林黄中食柑子有感学宛陵先生体》[宋代] 苏轼
博士得黄柑,甚爱不忍擘,持献太夫人,远附海上舶。
故山饶氛雾,可使酒杯窄,岂无荔枝好,餍饫恐不摘。
相去三千里,无异娱旁侧,乃知母子意,更远未尝隔。
我昨往见君,从容弄书册,药分腊剂香,茶泛春芽白。
主意顾未厌,筐筥自搜索,敢谓甘旨余,亦及此下客。
霜包才三四,气可压千百;重是慈孝物,不敢吐其核。
甘寒虽遶齿,悲感已横臆;半生无欢娱,初不为湮厄。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出自《荀子·王制》[宋代] 苏轼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自《蜀相》[宋代] 苏轼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出自《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 苏轼
物之相胜,或以筋力,或以气势,或以巧便。
出自《论衡·卷三·物势篇》[宋代] 苏轼
虫有虺者,一身两口,争食相龁遂相杀也,人臣之争事而亡其国者,皆虺类也。
出自《韩非子·说林下》[宋代] 苏轼
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出自《离骚》[宋代] 苏轼
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出自《》[宋代] 苏轼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出自《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代] 苏轼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出自《千秋岁·水边沙外》[宋代] 苏轼
昨夜寒蛩不住鸣。
出自《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宋代]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