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独何日,欣然惬平生。
四时靡不佳,乐此古所名。
龙山忆孟子,栗里怀渊明。
鲜鲜霜菊艳,溜溜糟床声。
闲居知令节,乐事满余龄。
登高望云海,醉觉三山倾。
长歌振履商,起舞带索荣。
坎坷识天意,淹留见人情。
但愿饱粳稌,年年乐秋成。
《和陶九日闲居》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九天为什么天,欣然惬意平生。
四时没有不好,快乐就是古人所称。
龙山想起孟子,栗里怀渊明。
鲜鲜白色的菊花艳丽,溜溜糟床声。
闲居知道令节,快乐工作满多龄。
登高望说海,醉觉三山倾。
长歌振鞋商,跳舞着寻找荣耀。
坎坷认识天意,滞留见人心。
但愿饱食粳稻稻米,年年快乐秋成。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和陶九日闲居》[宋代] 苏轼
斯人鲜常在,奄忽便一生。
兹辰俄重九,令节谁所名。
把菊见南山,吟诗忆渊明。
素琴不具弦,大雅留遗声。
伯始真粪土,饮水空遐龄。
异时东坡下,尚有酒可倾。
老难信遇否,物变更枯荣。
此翁独醒者,贫贱胡为情。
怅焉服九华,觅醒何由成。
猛兽不如群狐
出自《资治通鉴·晋纪·晋纪四十》[宋代] 苏轼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出自《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宋代] 苏轼
世上无难事,只怕不专心。
出自《》[宋代] 苏轼
红藕香残玉簟秋。
出自《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 苏轼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出自《蒹葭的》[宋代] 苏轼
强龙不压地头蛇。
出自《西游记·第四十五回》[宋代] 苏轼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出自《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宋代] 苏轼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出自《渔歌子·柳如眉》[宋代] 苏轼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出自《九日》[宋代] 苏轼
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
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回》[宋代] 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