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渺。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江上看山》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船上看山如跑马,瞬间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然变化,后岭复杂如惊逃。
抬头看小径斜缭绕,上有人高缥缈。
船上举起手想和说,孤帆向南去像飞鸟。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江上看山》[宋代] 苏轼
江上看山分外青,更怜山畔有云行。
因之认熟桥西路,孤杖无劳藉友生。
《江上看山》[宋代] 苏轼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榛赤如赭。
莫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云霭新画。
前山更远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穠秀,依然不负远来心。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出自《村行》[宋代] 苏轼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出自《行路难三首》[宋代] 苏轼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出自《寄左省杜拾遗》[宋代] 苏轼
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
出自《文心雕龙·史传》[宋代] 苏轼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出自《湖州歌·其六》[宋代] 苏轼
凡不能调民利者,不可以为大治。
出自《管子·揆度》[宋代] 苏轼
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人之急
出自《了凡四训·积善之方》[宋代] 苏轼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一节》[宋代] 苏轼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
出自《格言联璧·从政类》[宋代] 苏轼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出自《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 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