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撷殊未厌,忽然已成阴。
蝉鸣看不见,鹤立赴还深。
《槐》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采摘从未厌倦,忽然已成阴。
蝉叫看不见,鹤站到回深。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次韵子瞻系御史狱赋狱中榆槐竹柏 柏》[宋代] 苏轼
曲如山下藤,脆若溪上苇。
春风一张王,秋霜死则已。
胡为南涧中,辛勤种柏子。
上枝挠云霓,下根绞石齿。
伐之为梁栋,岁月良晚矣。
白首阅时人,君看柱下史。
《次韵子瞻系御史狱赋狱中榆槐竹柏 竹》[宋代] 苏轼
故园今何有,犹有百竿竹。
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触。
虽无朱栏拥,不见红尘辱。
清风时一过,交戛响鸣玉。
渊明避纷乱,归嗅东篱菊。
嗟我独何为,弃此北窗绿。
《次韵子瞻系御史狱赋狱中榆槐竹柏 槐》[宋代] 苏轼
盛衰日相寻,循环何曾歇。
攀条揽柔荑,回首惊脱叶。
绿槐阴最厚,零落今存荚。
千林一枯槁,平地三尺雪。
草木何足道,盈虚视新月。
微阳起泉下,生意未应绝。
《次韵子瞻系御史狱赋狱中榆槐竹柏 榆》[宋代] 苏轼
秋风一何厉,吹尽山中绿。
可怜凌云条,化为樵夫束。
凛然造物意,岂复私一木。
置身有得地,不问直与曲。
青松未必贵,枯榆还自足。
纷然落叶下,萧条愧华屋。
《槐树诗》[宋代] 苏轼
嘉树吐翠叶。
列在双阙涯。
旑旎随风动。
柔色纷陆离。
《贺新郎》[宋代] 苏轼
绿长阶蓂九。
近黄锺、薰晴爱日,渐添宫绣。
乾鹊檐头声声喜,催与东屏祝寿。
怪一点、星明南斗。
玉燕当年储瑞气,记垂弧、共醉蓬莱酒。
无杰语,为觞侑。
英风耿耿拿云手。
向青春、蟾宫已步,桂香盈袖。
却要诗书成曲糵,酝酿锦心绣口。
待匣里、青萍雷吼。
今日功名乘机会,笑谈间、首入英雄彀。
看父子,继蓝绶。
《槐林院二首》[宋代] 苏轼
竹树参差合,川原远近分。
旛旛晴后见,钟磬夜中闻。
野碓闲春水,春桥冷度云。
庭空游客散,鸣鸟自呼群。
《槐林院二首》[宋代] 苏轼
野色寒如许,山容瘦不禁。
因闲携竹杖,乘兴宿槐林。
衲子蒙头坐,骚人拥鼻吟。
南柯休入梦,轩冕本无心。
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
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宋代] 苏轼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出自《赐萧瑀》[宋代] 苏轼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出自《泊秦淮》[宋代] 苏轼
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
出自《管子·禁藏》[宋代] 苏轼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出自《》[宋代] 苏轼
知君仙骨无寒暑。
出自《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宋代] 苏轼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
出自《玉楼春·戏林推》[宋代] 苏轼
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出自《小窗幽记·集醒篇》[宋代] 苏轼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出自《长歌行》[宋代] 苏轼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出自《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宋代] 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