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云不遮山,疏雨不湿人。
萧萧松径滑,策策芒鞋新。
嘉我二三子,皎然无淄磷。
胜游岂殊昔,清句仍绝尘。
吊古泣旧史,疾谗歌小旻。
哀哉扶风子,难与巢许邻。
《游惠山》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薄云不遮山,疏雨不湿人。
萧萧松经滑,策策草鞋新。
赞赏我你们,皎然没有黑磷。
胜在哪里不同过去,清勾仍然绝尘。
吊唁古哭泣旧史,有谗歌小旻。
可悲扶风人,很难与巢允许邻居。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与华景彰游惠山》[宋代] 苏轼
华陂春水绿漪漪,二月西山雪后时。
旧宅重寻孝子传,新年又赴故人期。
鹤鸣竹日当窗澹,僧定茶烟出阁迟。
我欲同修清净业,泉头来记四贤祠。
《约潘元飞游惠山》[宋代] 苏轼
锡谷名泉夸第二,江水由来胜山水。
中泠天畔隔苍烟,九龙眼中荖可喜。
我梦临此鉴眉须,裹茗烹煎携绿珠。
老僧毵毵妙而臞,忽来说禅坐跏趺。
三生岂是旧缘法,明日买船当下闸。
共君乌纱一裹头,野岸春洲看晴鸭。
《游惠山》[宋代] 苏轼
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
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
俯窥松桂影,仰见鸿鹤翔。
炯然肝肺间,已作冰玉光。
虚明中有色,清净自生香。
还从世俗去,永与世俗忘。
《游惠山》[宋代] 苏轼
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
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
吾生眠食耳,一饱万想灭。
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
岂如山中人,睡起山花发。
一瓯谁与共,门外无来辙。
《游惠山(并叙)》[宋代] 苏轼
余昔为钱塘倅,往来无锡未尝不至惠山。
即去五年,复为湖州,与高邮秦太虚、杭僧参寥同至,览唐处士王武陵、窦群、朱宿所赋诗,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追用其韵,各赋三首。
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
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
俯窥松桂影,仰见鸿鹤翔。
炯然肝肺间,已作冰玉光。
虚明中有色,清净自生香。
还従世俗去,永与世俗忘。
薄云不遮山,疏雨不湿人。
萧萧松径滑,策策芒鞋新。
嘉我二三子,皎然无缁磷。
胜游岂殊昔,清句仍绝尘。
吊古泣旧史,疾谗歌小旻。
哀哉扶风子,难与巢许邻。
(谓窦群。
)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
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
吾生眠食耳,一饱万想灭。
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
岂如山中人,睡起山花发。
一瓯谁与共,门外无来辙。
《同子瞻赋游惠山三首》[宋代] 苏轼
楼观相复重,邈然閟深樾。
九龙吐清泠,虢虢曾未绝。
罂缶驰千里,真珠犹不灭。
况复从茶僊,兹焉试葵月。
岸巾尘想消,散策佳兴发。
何以慰遨嬉,操觚继前辙。
《同子瞻赋游惠山三首》[宋代] 苏轼
史君厌机械,所与惟散人。
顾惭蒹葭陋,缪倚琼枝新。
上干青磝磝,下属白磷磷。
洞天不知老,金界无栖尘。
缅彼人间世,乌蟾阅青旻。
讵得踵三隐,山阿相与邻。
《同子瞻赋游惠山三首》[宋代] 苏轼
辍棹纵幽讨,篮舆入青苍。
圆顶相邀迓,旃檀燎深堂。
层峦淡如洗,杰阁森欲翔。
林芳含雨滋,岫日隔林光。
涓涓续清溜,靡靡传幽香。
俯仰佳览眺,悠哉身世忘。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出自《村居苦寒》[宋代] 苏轼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出自《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宋代] 苏轼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出自《兵车行》[宋代] 苏轼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出自《静夜思》[宋代] 苏轼
分明久旱逢甘雨,赛过他乡遇故知。
出自《醒世恒言·卷二十》[宋代] 苏轼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出自《山中雪后》[宋代] 苏轼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出自《赠质上人》[宋代] 苏轼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出自《格言联璧·学问类》[宋代] 苏轼
东风力,快将云雁高送。
出自《宴清都·送马林屋赴南宫分韵得动字》[宋代] 苏轼
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出自《下途归石门旧居》[宋代] 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