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弱柳万丝垂,的皪残梅尚一枝。
茧馆乍欣蚕浴後,禖坛犹记燕来时。
《皇太妃阁五首》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东风弱柳万丝垂,的皪摧残梅还有一枝。
茧馆乍欣蚕洗澡后,梅坛还记得燕来时。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学士院端午贴子二十七首 皇太妃阁五首》[宋代] 苏轼
晓起钟犹凝,朝回露欲干。
逡巡下清跸,委曲问平安。
压蔗出寒浆,敲冰簇画堂。
人间正礻半暑,天上绝清凉。
九夏清斋奉至尊,消除疠疫去无痕。
太医争献天师艾,瑞雾长萦尧母门。
纨扇新裁冰雪余,清风不隔纻罗疏。
飞升漫写秦公子,荣谢应怜汉婕妤。
渺渺金河入禁垣,渐台雨过碧波翻。
共传太液龙舟稳,不似南方竞渡喧。
《皇太妃阁五首》[宋代] 苏轼
雨细方梅夏,风高已麦秋。
应怜百花尽,绿叶暗红榴。
《皇太妃阁五首》[宋代] 苏轼
甲观开千柱,飞楼擢九层。
雪残乌鹊喜,翔舞下觚棱。
《皇太妃阁五首》[宋代] 苏轼
午景帘栊静,薰风草木酣。
谁知恭俭德,彩缕出亲蚕。
《皇太妃阁五首》[宋代] 苏轼
良辰乐事古难同,绣茧朱丝奉两宫。
仁孝自应禳百沴,艾人桃印本无功。
《皇太妃阁五首》[宋代] 苏轼
玉盆沉李灩清泉,金鸭嘘空袅细烟。
自有梧揪障畏日,仍欣麦黍报丰年。
《皇太妃阁五首》[宋代] 苏轼
九门挂月未催班,清禁风和玉漏闲。
崇庆早朝银烛下,佩环声在五云间。
《皇太妃阁五首》[宋代] 苏轼
辟兵已佩灵符小,续命仍萦彩缕长。
不为祈禳得天助,要令风俗乐时康。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出自《国语·周语·刘文公与苌弘欲城周》[宋代] 苏轼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
出自《高阳池送朱二》[宋代] 苏轼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
出自《彭蠡湖晚归》[宋代] 苏轼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出自《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宋代] 苏轼
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
出自《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宋代] 苏轼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反应》[宋代] 苏轼
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
出自《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宋代] 苏轼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出自《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宋代] 苏轼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出自《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宋代] 苏轼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出自《梦天》[宋代]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