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蹑平都古洞天,此身不觉到云间。
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辰任我攀。
《失题二首》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足踩平都古洞天,这身体不觉到云间。抬眸四顾天地宽,日月星辰任我攀登。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失题二首》[宋代] 苏轼
平都天下古名山,自信山中岁月闲。
午梦任随鸠唤觉,早朝又听鹿催班。
《失题二首》[宋代] 苏轼
浮云有意藏山顶,流水无声入稻田。
古木微风时起籁,诸峰落日尽藏烟。
《失题二首》[宋代] 苏轼
山行似觉鸟声殊,渐近神仙简寂居。
门外长溪容净足,山腰苦笋耿盘蔬。
乔松定有藏丹处,大石仍存拜斗余。
弟子苍髯年八十,养生世世授遗书。
《失题二首》[宋代] 苏轼
驽骀嘶叫知无定,骐骥低垂自有心。
山上高松溪畔竹,清风才动是知音。
杜鹃花里杜鹃啼,浅紫深红更傍溪。
迟日霁光搜客思,晓来山路恨如迷。
《失题二首》[宋代] 苏轼
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
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
一日天无风,四溟波尽息。
人心风不吹,波浪高百尺。
善处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审定章程,而不必利于己。
出自《围炉夜话·第九则》[宋代] 苏轼
与朋友交游,须将他们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出自《》[宋代] 苏轼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出自《》[宋代] 苏轼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
出自《荀子·非相》[宋代]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出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代] 苏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出自《立春偶成》[宋代] 苏轼
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苹藻香。
出自《寿楼春·寻春服感念》[宋代] 苏轼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出自《尚书·虞书·舜典》[宋代] 苏轼
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
出自《小桃红·一城秋雨豆花凉》[宋代] 苏轼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出自《赵昌寒菊》[宋代] 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