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似觉鸟声殊,渐近神仙简寂居。
门外长溪容净足,山腰苦笋耿盘蔬。
乔松定有藏丹处,大石仍存拜斗余。
弟子苍髯年八十,养生世世授遗书。
《失题二首》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山路似乎觉得鸟叫声不同,渐渐接近神仙简寂过。
门外长溪容净脚,山腰苦笋耿盘蔬菜。
乔松定有藏丹的地方,大石头还在拜斗我。
弟子苍髯八十岁,养生世代教授写信。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失题二首》[宋代] 苏轼
平都天下古名山,自信山中岁月闲。
午梦任随鸠唤觉,早朝又听鹿催班。
《失题二首》[宋代] 苏轼
浮云有意藏山顶,流水无声入稻田。
古木微风时起籁,诸峰落日尽藏烟。
《失题二首》[宋代] 苏轼
足蹑平都古洞天,此身不觉到云间。
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辰任我攀。
《失题二首》[宋代] 苏轼
驽骀嘶叫知无定,骐骥低垂自有心。
山上高松溪畔竹,清风才动是知音。
杜鹃花里杜鹃啼,浅紫深红更傍溪。
迟日霁光搜客思,晓来山路恨如迷。
《失题二首》[宋代] 苏轼
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
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
一日天无风,四溟波尽息。
人心风不吹,波浪高百尺。
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出自《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宋代] 苏轼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出自《秋风词》[宋代] 苏轼
清晨帘幕卷轻霜。
出自《诉衷情·眉意》[宋代] 苏轼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出自《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宋代] 苏轼
今日不为,明日忘货。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
出自《管子·乘马》[宋代] 苏轼
人情反复,世路崎岖。
出自《菜根谭·概论》[宋代] 苏轼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
出自《点绛唇·越山见梅》[宋代] 苏轼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出自《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宋代] 苏轼
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
出自《咏兴国寺佛殿前幡》[宋代] 苏轼
边利尽归于兵,市利尽归于农。
出自《商君书·外内》[宋代] 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